戴資穎故事5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August 22, 2023

戴資穎故事

回首前兩屆奧運經驗,2012年戴資穎首次拚戰倫敦奧運,對決當時世界第三的中國選手李雪芮,她一路苦追、卻在平分(DEUCE)時急於建功,吞下敗仗;2016年里約奧運,戴資穎又因賽前有傷、壓力太大,打得綁手綁腳。 2012年倫敦奧運,是戴資穎第1次參加奧運,那時年僅18歲的她,對奧運還有些懵懵懂懂,16強就提前止步,歷經4年的磨練,世界球后已成了她的專屬代名詞,可惜扛著這響亮招牌的她,又在16強鎩羽而歸。 也因為球技突出,戴資穎在國小6年級就取得甲組資格,是台灣羽壇繼簡毓瑾、鄭韶婕後,第3個在國小6年級就取得甲組資格的球員,而這些名字,也都是台灣的羽球奧運國手。

戴資穎故事

戴資穎說:「對自己好的事,就去做!」隨著移動速度和身體穩定度提升,戴資穎果然攀上羽球生涯的高峰。 這次東京奧運,除了馬琳因傷缺席,上述高手全都齊聚一堂廝殺,當八強戰對上亦敵亦友的依瑟儂,戴資穎還一度陷入苦戰。 2016年戴資穎花了三個月養傷,體重一下子少了六公斤,雖然讓她機動性更強,卻大大削弱殺球威力,從此戴資穎開始重量訓練,提升肌耐力,更讓她變成羽壇有名的「六塊肌女神」。 當時跟她對打訓練的,通常都是殺球兇猛的兄長,這也讓戴資穎發展出變化多端、控球細膩的特點,有時突如其來的假動作,更是一大殺器。 她與「羽球一哥」周天成對打練習,面對重砲殺球,戴資穎會反應不及,但她的刁鑽球路也讓周天成吃足苦頭。

戴資穎故事: 世界排名第一紀錄

[5]2018年她代表台灣參加在印尼舉行的2018年亞洲運動會,並奪得台灣亞運史上第一面羽球項目金牌[6]。 在2020年東京奧運獲得奧運羽球女單銀牌,同時也寫下了台灣在奧運羽毛球女子單打項目的最佳記錄。 同年,在西班牙舉行的2021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奪得銀牌,打平由鄭韶婕於2011年所創下的台灣世錦賽女單最佳紀錄。 在2020年東京奧運獲得奧運羽球女單銀牌,同時也寫下了台灣在奧運羽球女子單打項目的最佳記錄。 同年,在西班牙舉行的2021年世界羽球錦標賽奪得銀牌,打平由鄭韶婕於2011年所創下的台灣世錦賽女單最佳紀錄。

  • 戴資穎一直在創紀錄,小學六年級就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的甲組選手,16歲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球后,22歲成為台灣羽球史上首位世界球后。
  • 而小戴在場上奮戰到最後的英姿,也讓人眼眶微濕,印象深刻。
  • 更不用說,她在面對這個時代前10的同輩選手時,在對戰成績上全部領先,碰上西班牙女皇Carolina Marin,她10勝8負;對上印度名將P.
  • 面對每場比賽,戴資穎盡全力打,但對比賽輸贏保持平常心,沒有太大得失心。
  • 你有沒有想像過,有一天到球場打球,突然發現隔壁球場就是心目中的偶像?
  • 「沒有人能夠體會你的所有感受,所以不需要為誰解釋什麼,我只要做好自己想做、該做的。」這是戴資穎;登上世界球后寶座之後,連戰皆捷,卻在今年6月的澳洲超級羽球女單準決賽意外落敗,面對批評聲浪,她直率回應。
  • 如果在高雄的羽球場打球,看到這位世界排名第三的高手就在身旁,也千萬別驚訝,因為那裡就是戴資穎的夢想出發地!

2017年,她拿下台灣首個全英羽球公開錦標賽冠軍,同時締造連22勝、跨年6大賽冠軍,成為台灣羽壇第一人。 (中央社)世大運羽球女單金牌戰,世界排名第一的台灣好手戴資穎,對上世界排名第23的南韓李張美。 兩人上一回合交手是今年4月羽球亞洲錦標賽,過去對戰紀錄是戴資穎兩戰全勝。 我國羽球一姊戴資穎在世界羽球錦標賽女單8強止步,生涯確定無緣世錦賽金牌,留下遺憾。 近日有外媒撰文指出,就算小戴巴黎奧運仍無法拿到金牌,也不會影響她在羽壇的傳奇地位。

戴資穎故事: 奧運會和世錦賽參賽紀錄

2016年底榮登世界球后,戴資穎透露,「從沒有想過當球后,就像參加奧運一樣也沒想過,打奧運是幫爸爸圓夢。」儘管戴楠凱急忙辯白說只是在親友面前開玩笑,總之乖巧的戴資穎聽進去了。 戴資穎十六歲那年參加新加坡羽球超級賽,一路從會外賽打進總決賽。 戴資穎故事2023 國小三年級時決定打球,戴楠凱開始物色羽球專門學校,四年換兩所國小;國中出國比賽,球團希望戴資穎多報女雙、混雙,戴楠凱堅持只讓女兒專心打女單一項。 對此,賴建誠不斷地去改變及優化訓練方式,也在場上即時給予正確的指導。

戴資穎故事

戴資穎很小就嶄露天分,小學三年級開始打球,六年級就成為全國排名賽的乙組女單冠軍,寫下台灣史上最年輕升上甲組球員的紀錄。 不到15歲就進軍國際賽,16歲生日當天打進超級賽冠軍賽,被譽為「天才少女」。 自2012年於美國公開賽奪下第一座女子單打國際賽冠軍起,戴資穎的職業生涯至目前已獲得超過座公開賽冠軍,曾兩度贏得年終總決賽,包含世大運團體及女單金牌在內總計獲得近30項冠軍頭銜。 戴資穎年幼時,因為父母都非常喜歡打羽球,從小便跟著父母征戰各球館的羽球場,也因此對羽球有了興趣。 戴資穎故事 戴資穎故事2023 國小三年級開始她踏上了專業的訓練之路,國小六年級她已是全國羽球排名賽乙組冠軍,並在15歲時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的甲組選手。 報導內文寫道,無論戴資穎明年能否贏得金牌,這都不會影響到她羽壇獲獎最多的女單球員傳奇地位。

戴資穎故事: 世界球后戴資穎走過質疑之路,超越自己,東奧奪銀詮釋最佳運動精神

3年級開始學打羽球的戴資穎,很早就在這項運動展現過人天賦,老爸看出女兒的與眾不同,不僅投入大量的時間、也花錢栽培。 戴資穎大小腳,從小穿慣由國產羽球品牌勝利為她量身打造的鞋子,但中華羽球協會和日牌優乃克(Yonex)簽約,戴資穎出賽未穿優乃克的鞋子,羽協揚言懲處。 這一戰讓戴資穎在心理層面上大突破,之後在四強戰面對上一屆奧運淘汰自己的Sindhu,戴資穎成功復仇,完美的掌控節奏、讓印度一姐彷彿祖國恆河氾濫般寸步難行。 殺進決賽的她,賽後也興奮的表示,自己此役進到一個領域,「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此刻的她,完全破除了心魔。 戴資穎有自己的羽球賽場,每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賽場,在這一場場賽道上,不完美總是存在,但正是因為這樣,才給了我們下次繼續奮鬥的動力。

戴資穎打球很殺、很華麗,尤其是網前推對角、變化多端的假動作,儼然成為她的個人招牌,但失誤率同樣也不低,有時反而絆住自己的腳步。 戴楠凱夫妻倆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除了戴資穎,大女兒戴靖潔也走出自己的路,就讀台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博士班的她,同時也是羽球選手和教練。 戴資穎小三開始打球,遇到球線斷了,送去店家卻常沒辦法立刻拿到球拍。 戴資穎故事 戴楠凱說:「打球很要緊,不能一天沒有球拍。」於是他乾脆自己買穿線機,找師傅學怎麼穿線、用機器算磅數。

戴資穎故事: 短跑楊俊瀚百公尺奪金 台灣史上第一人

故世界第一週數累計至2022年9月5日止共214週[103]。 2020年3月,戴資穎參加全英公開賽,在決賽中以2比0(21-19、21-15)擊敗中國大陸選手陳雨菲,三度奪得全英公開賽冠軍,創下超級賽女單最多冠(21冠)紀錄外,並於次周積分超越陳雨菲五度登上世界球后寶座。 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羽球聯盟決定將世界排名自2020年3月17日起凍結,故世界第一週數累計至2020年3月23日止共148週[80]。

戴資穎的媽媽就曾說,自己看過小戴訓練一次以後,就再也不敢看了。 世界第一週數從第一次登頂的 2016 年 12 月 1 日,至 2019 年 10 月 21 日累計共 141 週。

戴資穎故事: 東京奧運》戴資穎羽球女單奪銀 繼續用球拍寫故事

在東奧最終的金牌戰,雖然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戴資穎在力拚3局後不敵陳雨菲,對手這一年來的閉關訓練發揮了效果,加上當天一些球運的影響,讓小戴以些微差距吞下了苦澀的失利。 然而,比賽有輸有贏,重點在於是否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如同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一樣,運動員克服障礙、和自己內心戰鬥的那一幕才是最動人的。 戴資穎的失誤和其他選手的失誤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她的球路飄逸奔放,很多主動的節奏以及球路變化,在里約奧運之後更是多了第二時機啟動的「假動作」殺招,讓對手難以抓清她的球路變化。 可是代價就是穩定度會下降,在面對高強度比賽時失誤會激增。 然而,這樣一名選手卻總是遭受質疑,主因在於小戴在2012、2016奧運以及2015、2018、2019世錦賽這兩項重要的比賽上,過去無法突破八強,常被比自己排名更後面的選手擊敗,因此有媒體給她貼上「大賽不行」的標籤。 從小懷抱著金牌夢、把苦練當成日常的李智凱,在里約奧運落馬失誤無緣決賽。

對自己要求完美的她,過去常因一個失誤陷入自責的牛角尖,但後來想通「雖然我還是會要求完美,但就算不完美又不會怎樣,對吧?」攤開戴資穎的生涯紀錄,一筆筆都是台灣羽壇新頁,她是台灣的驕傲,羽球的世界球后。 貴為現任羽球女單排名世界第一、曾拿過2018亞運金牌、寫下2018年單季8冠、史上第2位積分破10萬的羽球球員等紀錄,戴資穎這些年不僅拿了一堆「台灣最佳」,放眼國際也沒有幾位女子球員在賽季的統治力能和她並駕齊驅。 2020東京奧運是她第三次征戰奧運,而這一次,她一路打進金牌戰,締造她奧運生涯目前最好成績。 金牌戰上戴資穎對上中國好手陳雨菲,兩人力拼三局,直到最後一刻都全神貫注的揮灑汗水。 雖然最終戴資穎以些微比分惜敗,但她高水準的表現以及穩定的心理素質,都讓台灣球迷為她獻上最大的掌聲。

戴資穎故事: 國際金融教育教材在地化,提供免費教材培力國小教師,紮根金融素養

家裡準備食物也特別小心,像3月戴資穎打全英公開賽,一到英國就被帶去藥檢,戴楠凱會提醒奶奶千萬不要加中藥。 「雖然我們沒有和資穎一起出國,但她出國前一天都是全家總動員,」戴楠凱說。 戴資穎小時候異位性皮膚炎很嚴重,練球練到手肘、膝蓋後方都抓到流血,爸媽看了很不忍。 她看到女兒兩腳幾乎已經跑不動了,教練仍不斷的餵球,做媽媽的恨不得下去幫女兒跑。

戴資穎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打羽毛球,只花三年就奪下全國羽球排名賽乙組冠軍,並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的甲組球員,獎牌一撈就是叮叮噹噹一大堆。 當時才12歲的戴資穎,每天的「基本功課」就是揮拍400下、折返跑225趟、米字步伐225趟、高調長球2千球、殺球上網225次。 BWF年終總決賽戴資穎以三局大戰逆轉西班牙前球后馬琳,也成功復仇奪得生涯第三面年終賽金牌。 年終賽前2站,小戴都在決賽不敵馬琳收下銀牌,第1站還出現身體不適情況,因此這一次的勝利對她來說來之不易。 在失敗後的重新站起,絕對值得為自己獻上掌聲,謝謝自己從未放棄。 然而,看似成功的背後,卻是不斷的努力和汗水累積出來的成果。

戴資穎故事: 教練和團隊提供科學化分析

2021年戴資穎在泰國拿下兩座亞軍及年終賽冠軍後,2021年2月2日最新世界排名積分從97575分上升到106075分,這也是她繼2018年後積分再度突破10萬大關,也再次創下女單積分新高紀錄[106]。 2016年3月,戴資穎在全英羽球公開賽準決賽中,以1比2(23-21、12-21、15-21)敗於中國的王適嫻止步4強。 本次比賽前,戴資穎共花了3個月養傷,其中減重了6公斤;她認為自己減重後跑得快、移動強,但相較殺球沒這麼有力,得重新適應身體,藉由重訓、維持肌力[35]。 到了6月,她於印尼頂級超級賽以2比0(21-17、21-8)擊敗中國的王儀涵封后,拿下生涯第一個頂級超級賽冠軍,而在本次賽事中,包含決賽中對戰的王儀涵,戴資穎先後在16強和4強擊敗李雪芮和王適嫻;這3位中國選手都曾名列世界第一[36]。

運動競技戰場上,天才選手多如繁星,但能真正站穩賽場,將天才化為實際成就的選手了了無幾,很多人也誤以為戴資穎靠著天份才獲得現今的成就,運動才能或許是天生的,但後天的際遇和努力訓練才能打造出偉大的選手。 鏡頭下,是從小到大幾萬次的揮拍苦練、汗水、淚水,與一次次對自己喊話:「沒有經歷過一番苦練,怎麼知道成功的甜美。」現在的戴資穎金光閃閃,最大的敵人只有一個:她自己,以及未來更長的選手之路。 戴資穎過去比賽常為了救球受傷,在國訓中心提醒下,2015年她決定休兵養傷並瘦身讓自己更輕巧靈活。 2016年戴資穎重新出發,一舉拿下「世界球后」的寶座。 數萬次的揮拍、上萬小時的汗水,有人說她是羽球天才,其實23歲的她,足足花了11年的時間,重複著一次又一次枯燥的苦練,才熬成金牌球后。 這是戴資穎,愛笑、愛漂亮、面對挑戰毫不畏懼的台灣女孩。

戴資穎故事: 世界球后戴資穎:對自己好的事,就去做!

2009年,戴資穎在越南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獲得亞軍,2011年以17歲之齡在國際賽第三級別的美國黃金大獎賽奪冠,是國際賽首次摘冠。 其後獲得重要冠軍有:全英公開賽獲2017年、2018年、2020年冠軍。 世界羽聯年終總決賽獲2014年、2016年、2020年冠軍。

戴資穎故事

尤其在當今女子球員體能條件不斷強化的情況下,對手的防守能力不斷提高,讓進攻型球員要提升得分效率變得非常困難,常常出現拉吊多拍也換不來一分的情形。 比起外界給的頭銜、質疑、讚賞或酸言,她更在意的是自己場上的表現,因此我們總能看見每場比賽,她專注、穩定的揮灑汗水、盡情發揮。 她深知,身為運動員,做好「打球」這件事,永遠比任何頭銜來的重要,也才是真正證明自己的資本。 往後,小戴不僅和家人感情非常好,更將打奧運視為替爸爸圓夢的夢想。 也將「相信自己」這句話刻在了手上,每一次上場,家人的精神都陪伴著他,鼓舞著她奪下勝利。 這一路,並不是因為她是天才,而是因為她願意投入所有熱情去做她想做的事。

戴資穎故事: 羽球世錦賽》失誤誤事!戴資穎最後一舞不敵瑪琳 止步8強

滑輪溜冰女將楊合貞在世大運獨得5面金牌,很難想像她長期都在非專業規格的校園柏油跑道訓練,因為她的堅持,至今仍保有一項世界紀錄...... 雖然奧運失利,但戴資穎不氣餒,在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挺進冠軍戰。 賽況一度吃緊,對手再拿一分戴資穎只能「銀恨」,但她越打越穩,在觀眾加油聲中逆轉拿下冠軍。 2011年,戴資穎在美國羽球公開賽拿下人生第一座冠軍獎盃,更獲體委會頒發「最佳新秀運動員獎」,被人譽為羽壇的未來之星。

戴資穎故事

為了幫助戴資穎拿下東京奧運的金牌,他放棄了大好前程,宣布在2019年10月辭去台灣羽協總教練一職,為的就是專注在分析及訓練的工作上。 更不用說,她在面對這個時代前10的同輩選手時,在對戰成績上全部領先,碰上西班牙女皇Carolina Marin,她10勝8負;對上印度名將P. V. Sindhu,她14勝5敗;對上中國大陸好手陳雨菲,她15勝4敗。

戴資穎故事: 爸爸的第一課:從單身漢轉職到「父親」,男人要調整的8心態

過去戴資穎對於一般比賽都能以平常心面對,但到了大賽,總會求好心切,特別是奧運對她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 原因是有一次父親戴楠凱透露希望女兒能在奧運賽場上出賽,從此她就把這當成目標,希望有朝一天能幫老爸圓夢。 為了幫助戴資穎在大賽提升成績,教練賴建誠可說是嘔心瀝血,研究數據去分析得分結構,「她的致勝球多,但非受迫失誤也多。」後者直指小戴每一場比賽失誤超過10次,這使得她很多比賽發揮得很不錯,最終還是輸球。 此時戴資穎在IG中貼出「是…我會努力,直到最後,因為我是戴資穎,我永不放棄。」不僅鼓勵了自己、粉絲也讓各國球員獲得力量,即使碰到困難,我們始終能正面迎敵並戰勝它。 賽後,戴資穎也在社群網站上發文告別這次的東京奧運行,並表示自己盡力了,雖然結果很殘酷,但她會接受並告訴自己:「戴資穎,妳很棒!」不論金牌或銀牌,戴資穎的確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世界球后的風采。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在世大運田徑男子100公尺決賽,以10秒22跑出台灣世大運史上首面男子百公尺金牌。

戴資穎故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