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系統9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Tommy on September 6, 2021

碳盤查系統

且透過上面組織型碳盤查的說明,可以看到碳盤查的項目,都和企業營運的各種流程都有關係,也與企業內部系統內的既有數據有關。 像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等,有越多的上下游供應鏈,或是頻繁的交通運輸,和員工的通勤和商務旅行狀況,都會造成範疇三的溫器氣體排放量越高。 系統符合國際準則, 能將過往資料完整記錄於系統中,不需擔心資料保存或遺失。 有了基準年的紀錄資料,企業可配合不同國際標準進行不同報告的產出與資料利用。 碳管理平台-碳管家 CarbonKeeper 碳盤查、碳足跡系統提供完整且詳細的計算工作底稿,每一筆資料計算過程都可以追蹤及勾稽。 碳管理平台-碳管家 CarbonKeeper 提供使用者依不同排放源設定其活動數據計算公式,再多種類的排放源都不用擔心系統支援不足,彈性靈活調整各排放源及其活動數據計算公式。

碳盤查系統

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為企業碳管理之基礎,神碳計算機將提供企業進行組織碳盤查計算並可進行基準年設定,藉此展開短中長期企業碳管理,並達成符合國內外與企業之節能減碳目標。 二、在合作機構、工具挑選上,劉北辰建議參考如國際非營利組織CDP(前身為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揭露計畫),CDP透過問卷調查,並提供協作平台,協助供應鏈揭露其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資料。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與全球1,290家企業合作的「2021全球企業碳盤查調查」發現,僅有9%的企業有能力做到範疇1至3的溫室氣體盤查(又稱碳盤查)。

碳盤查系統: 盤查作業指引

如此不僅在資料蒐集階段能節省人力,在後續擬定減碳策略亦能節省成本,避免錯誤及繞遠路,讓企業能更容易跨過減碳的門檻。 面對全球貿易碳稅的挑戰與企業競爭力的考量,許多企業急於加入淨零減碳行列。 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提供「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兩大計算模組的碳排管理解決方案 。 在「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部分,目前已涵蓋範疇一與範疇二,未來更將擴增至範疇三;於「產品碳足跡計算」部分,擁有本土化產業應用資料庫,超過一萬筆本土係數碳排資料,並且橫跨近20種產業類別,為臺灣目前產業碳足跡最豐富的資料庫。 一站式服務更具備資料庫、盤查計算以及綠色設計三大核心功能,讓企業能夠線上進行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 倍力資訊提供「碳管理平台-碳管家 CarbonKeeper 」碳管理、碳盤查軟體協助企業進行 ESG 轉型的解決方案。

碳盤查系統

據了解,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排碳總數佔全台七成的287家企業,將優先獲准進入交易碳權。 初期會先開放買賣國外碳權,國內碳權則因涉及《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明(2024)年順利立法後方能進行交易。 未來不只這287家企業須強制碳盤查,據經濟部統計,全台登記的中小企業有154萬家,其中約19萬家可能被供應鏈要求或外銷歐盟必須做碳盤查,涵蓋電子、紡織、運輸、食品、鋼鐵、金屬製品等行業。 但許多中小企業,對碳盤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議題仍一頭霧水,不知該從何下手。 碳盤查系統2023 註:應申報家數為294家,桃園市1家事業於108年6月12日廢止工廠登記,未完成盤查登錄作業,完成申報家數計293家。

碳盤查系統: 企業痛點/解決功能

作為經認可的獨立驗證機構,當客戶已從 BSI 集團其他事業群獲得顧問服務時,BSI Assurance 將不允許向其提供同一管理系統的驗證,同樣地,我們亦不允許向驗證客戶提供同一管理系統之顧問服務。 英國標準協會(BSI,依據皇家特許狀成立的公司)在英國執行國家標準機構 (NSB) 的活動。 BSI 及其集團公司還提供除 NSB 活動外的廣泛業務解決方案組合,幫助全球企業透過基於標準的最佳實踐(如認證、自我評估工具、軟體、產品測試、資訊產品和訓練)來改進業績。 為因應國際日趨要求的溫室氣體排放控管,綠易​提供一站式企業碳管理解決方案,以 ezGHG 雲端系統平台作為管控中樞,結合專業碳排顧問輔導服務設計碳管理流程,高效符合國際 ISO 組織碳盤查、產品碳足跡等認證。 當企業完成碳盤查,可以針對高碳排的流程,利用數位轉型的方式,更有效率地推動減碳計畫。 製造業更可以透過智慧製造的技術,藉由數位系統軟體工具的協助,依據精實管理的精神,透過減少浪費的方式做到提高產線的生產效率、優化能源使用效率或增加再生材料使用等減碳方式,同時完成減碳和數位轉型的全面佈局。

碳足跡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 CFV)是提供可信度的基本來源,有了這項盤查,管制機關、客戶、員工、股東、潛在投資人、環保團體、媒體,甚至是競爭對手,將確信組織碳足跡計算的準確性、完整性及透明性。 我們的深刻洞察力和優質服務有助全球各地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建立信任和信心。 我們致力培養傑出領導人才,通過團隊協作落實我們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堅定承諾。 因此,我們在為員工、客戶及社群各界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碳盤查系統: 範疇三:

企業要即時監測目前的碳排放量,可以利用像是碳盤查和能源管理的數位工具,做到定期(像是一周、一個月或一季)和過去的數據進行比較,依據PDCA的優化流程,確認是否要調整減碳的方法。 神碳計算機將碳盤查過程標準化,企業只需在系統中按步驟操作,即可完成盤查,且系統亦提供企業保存全過程資料不需擔心資料保存或遺失問題。 同時因具協同管理功能,於系統上的操作業務可隨時進行交接,無縫移交。 精誠以顧問直接服務,協助企業建構完整碳盤查流程、共同研擬減碳方法為號召。 公司表示,今年接洽的碳盤查客戶,相較去年增加一倍,未來三年該項目將呈現倍數成長。

碳盤查系統

針對碳管理數位產品的選用,除了滿足眼前的盤查需求,企業應考量該產品與公司中長期碳管理應用藍圖的適切性。 安永已準備好接受各行業的輔導事務,從基本的盤查業務、導入系統建立數位化的碳資訊軌跡,到擬定數位碳管理各階段藍圖都有完善的規劃,全力協助企業展開數位碳管理。 若碳盤查的數位系統工具可以整合上面各種系統中既有的數據,再對應系統中的碳排放係數,就可以更科學且有效率進行碳盤查,快速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碳盤查報告,且隨時監控企業整體的碳排放狀況,以確保減碳的計畫和執行方式的正確性。

碳盤查系統: Q10 : 系統是否提供【數據品質管理】功能,將活動數據、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不確定性,納入計算?

任何組織若想好好管理溫室氣體,便需要瞭解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排放查驗和排放交易。 EY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組織,也可指其中一個或多個成員機構,各成員機構都是獨立的法人個體。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是英國一家擔保有限公司,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碳盤查系統

神碳計算機將顧問專業設計於使用者介面中,因此企業於操作上可更加直觀、可操作性高,此外亦結合資誠一條龍的顧問服務,企業碳管理非一朝一夕之業務,使用此系統則可滿足企業的各項需求與持續性的延伸服務。 神碳計算機將碳盤查流程數位化,同時提供同一公司多廠區、多據點,或其子公司可協同作業,此外亦支援跨部門同一系統作業,以此可提升作業效率,並降低資訊落差與跨部門溝通之成本。 今年起,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排碳大戶——鋼鐵、水泥業者,將擔綱先鋒,完成個體公司盤查。 資本額50到100億元、50億元以下的公司,則分別須於2025、2026完成。

碳盤查系統: 設備建置

5.搭配工研院產業學院「碳足跡實踐的實務課程」,從實作中學會碳足跡計算。 全球氣候變遷的強烈衝擊下,企業碳管理成為最夯議題,國際規範與客戶端對零碳的要求,使國際大型企業紛紛透過全球產業供應鏈體系,要求製造商進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盤查計算,以及公開其產品碳資訊等。 匡騰在 9 碳盤查系統 月的活動介紹了如何利用工具快速協助碳盤查,以及匡騰盤查系統的特色,獲得廣大的廻響,很多廠商對碳盤查的要點及執行都處於一知半解的階段,因此本研討會,匡騰和科建管理顧問將一同以實務面來分享如何快速上手碳盤查。 包括如何進行盤查整體規劃、工具導入及訓練、指導企業如何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匡騰將以案例展示系統如何快速盤查,以及最後產生清冊及報表。 許多問題和挑戰,像範疇界定、係數、排放源、計算方式、介接 ERP、供應商如何整合等,都將為大家解惑。 2050淨零排放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標,所有企業在2050年前,都需要積極面對「碳中和」的問題。

本公開資訊針對完成盤查登錄及查證作業之排放源進行現況分析,第一批排放源之直接排放量共累計224.9百萬公噸CO2e。 以行業別而言,電力業之排放量為最大宗,累計約119.53百萬公噸CO2e,占總排放之53.15 %,其次則為鋼鐵業 (詳下圖)。 民國109年盤查登錄暨查證作業現已全數完成,共計287家(廠家名單)本公開資訊針對完成盤查登錄及查證作業之排放源進行現況分析,第一批排放源之直接排放量共累計222.77百萬公噸CO2e。 以行業別而言,電力業之排放量為最大宗,累計約122.45百萬公噸CO2e,占總排放之54.97 %,其次則為鋼鐵業 (詳下圖)。 各界可於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作業」公開資訊及查詢,即時瞭解依法申報情形 ,其中依法申報之排放量統計資訊仍以環境部「 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為主。

碳盤查系統: Q11 : Q-Carbon 碳盤查系統是使用那個雲平台?支援的語系有那些?

碳盤查是每年都要持續進行,但若每年都只做一次,很難看出減碳策略是否正確。 所以企業應該要隨時監控排碳數據狀況,以確認減碳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也可利用自行產生綠電,像很多企業計畫自行進行太陽能光電建置,且政府近日積極推動產業使用再生能源,相關計畫預算高達2107億。 碳盤查系統 或是利用「電力交易平臺」採購綠電等方式,進行能源使用的優化轉型。

碳盤查系統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 雖然碳盤查報告一年只需要對外接露一次,但若是想要確定減碳的方向是否正確,則應該隨時注意碳排放量的狀況。 碳管理平台-碳管家 CarbonKeeper 碳盤查、碳足跡系統提供彈性且靈活的資料收集表單設定,再多的表單都可以支援。 碳盤查系統2023 企業可依據報告對象及目的,彈性設定報告邊界及使用的盤查規範,活動數據提供後,即可同時產出「環保署」丶「金管會」或「供應商」所需盤查報告。

碳盤查系統: 企業人員流動率高

但是在當今的環境下,這類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仍受到質疑,因此獨立第三方的查證將大幅提高碳足跡聲明的可信度。 排放量試算工具主要提供排放源自我檢視是否達法規所規範之排放規模門檻,針對法規規範之排放規模門檻之外的排放源,亦建立相關試算表單工具,以供排放源自行檢視全廠之溫室氣體排放現況,主管機關藉由此排放量試算工具也可掌握各轄內之應盤查登錄對象,以落實排放量盤查登錄制度。 臺灣政府亦於2022年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並公布達成淨零目標的四大策略及兩大基礎,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為推動面向,以科技研發、氣候法治為治理基礎,宣示臺灣參與2050淨零排放這項全球行動的決心。 企業永續策略專家,並具有豐富的公司治理、氣候風險評估、環境績效、社區投資、永續報導與永續指數的服務經驗。

  • 1.目的與範疇界定:確認執行碳足跡計算目的為尋求產品減碳機會、綠化供應鏈並與供應鏈形成Green Partner,或減碳持續改善…等。
  • 匡騰Q-Carbon內建碳排放係數資料庫、盤查資料庫,與企業ERP/BOM快速整合,並可與上下游產業鏈廠商協同盤查,協助企業計算其產品在整條價值鏈中的碳足跡,能更精準地計算碳排放量,一鍵式產出盤查清冊與報告書。
  • 坊間有很多倡議型工具,像是金管會即將要求大企業要提供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在報告中必須利用質化與量化評估企業是否有氣候相關的風險。
  • 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提供「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兩大計算模組的碳排管理解決方案 。
  • 不論規模、所屬產業或所在地點為何,任何組織只要積極量測碳足跡,或制訂程序來達到碳足跡目標,都會因為碳足跡盤查過程所帶來的額外精確度和專業知識而受益。

如需通過排放查證和盤查登錄要求,須依照 ISO 相關規範和環保署的作業指引。 系統可協助多邊界、多廠區在同一個平台上協同盤查,藉由廠區設定去管理組織邊界,進一步採用合併報表功能整合企業盤查數據,節省人力與時間。 碳管理平台-碳管家 CarbonKeeper 碳盤查、碳足跡系統提供多樣的儀表板,讓使用者隨時掌握分析數據。

碳盤查系統: 產品碳足跡盤查服務

經濟部工業局宣布將以「 以大帶小 」政策,由大企業帶領上中下游供應鏈,輔導中小企業建立碳盤查及減碳能力。 考量國內中小型製造業家數眾多,排碳來源以電力為主相對單純,以往較少掌握自己的溫室氣體排放情形,工業局開發出「碳盤查計算器」,透過簡易的數位工具,協助中小企業跨出減碳第一步。 像是蘋果(Apple)在供應鏈管理上高度重視保密度,「供應商會擔心,提供營運資料給計算碳排的團隊,是否會觸犯與客戶的保密合約?」劉北辰表示, 碳盤查系統 使用營運資料,過程會牽涉到審批流程,需要去識別化處理 。 像是,ERP可以整合企業整體的運作流程,例如採購的物料狀況;從企業的各種簽核、出差等紀錄的軟體系統中,就可以找出商務旅行的路程;人資系統中就可以收集每個員工通勤的狀況;利用能源管理系統整合IoT數位電錶,就可以統計企業中各個區域和設備的用電狀況;MES中所記錄的製程相關數據。 驗證單位會針對產品碳揭露清冊及報告書進行平台查證 ,提出相關缺失,進而提供碳足跡查證聲明,此聲明符合國際標準及使用者需求。 育達科技大學指出,淨零碳排是世界趨勢,學校18名教師暑期接受培訓取得碳盤查顧問師、能源管理師證照,未來除應用融入教學課程,也能協助各領域產業,朝淨零目標邁進。

碳盤查系統

神碳計算機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碳盤查計算器,特色為非一次性使用,具歷史記錄功能,有了基準年的紀錄後,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配合不同國際標準進行不同報告的產出與資料利用。 排放係數(Emission Factor)指汙染源排放汙染物時,平均每單位活動量所排放出汙染物量。 如使用原料鋼、水泥到電力都有相應的排放係數,透過一道公式「 營運數據(電力/蒸氣使用量)×排放係數=排放量 」就可以算出碳排。

碳盤查系統: 台達電《碳管理與低碳能源方案》論壇 協助工廠擘劃低碳轉型

3.循環經濟:從產品設計的源頭增加減少廢棄物產生(Reduce)、重複使用(Reuse)和回收再利用(Recycle)的3R概念、物料採購條件納入可回收/可循環材料的要求、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再利用等。 1.製程改善:生產製造過程的效能提升,利用精實管理的精神,降低製程中各種浪費。 文中提到,很多企業是利用工業4.0或智慧製造的技術,不只做到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等提升生產效益,更同時達到環境永續。 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的「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和英國標準協會BSI所制定的「碳中和實施標準」PAS2060的內容,碳中和是需要經過碳盤查、碳減量及碳中和(抵換)等三步驟。

碳盤查系統

一、文書效率極大化:碳盤查要計算的數據從企業的用水、用電量,到員工個人的交通里程等,資料相對瑣碎繁雜。 碳盤查系統2023 使用傳統的Excel試算表來管理,通常耗費同仁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做資料的蒐集、整理、檢查、統計。 若是涉及碳盤查的單位眾多,負責碳盤查專案的人員必須做許多跨部門的溝通與跟催。

碳盤查系統: 恭喜 本公司獲選為研華科技DFSI 策略夥伴-WISE-iEMS與全球DFSI夥伴攜手邁向節能新紀元

然而,即使企業找到顧問專家協助,碳盤查的「數位工具」仍有其不可取代的角色,主要原因有三。 2050、2023這2年的數字,未來幾年將牽動企業生存力與人類的生活方式。 全球已有逾130國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的環境永續目標,國際間更開始研擬徵收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最快2023年試行。

  • 初期會先開放買賣國外碳權,國內碳權則因涉及《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明(2024)年順利立法後方能進行交易。
  • 針對碳管理數位產品的選用,除了滿足眼前的盤查需求,企業應考量該產品與公司中長期碳管理應用藍圖的適切性。
  • 有些公司為了確保資料的正確,耗費相當多時間精力在做資料的重複檢查,然而,這些均屬於相對附加價值低的工作。
  • 利用碳盤查進行企業和產品營運或使用時的排碳量計算,就能把真實科學的數據當作依據,了解企業/組織的高碳排熱點,並針對熱點規劃減碳的方法。
  • 所謂的查證,即類似會計師簽證的概念,但目前國內僅有7家相關的查驗機構,政府應須著手輔導本土驗證機構,為國內碳盤查的龐大需求預做準備。
  • 透過建立組織盤查資料:組織基本資料、盤查邊界、 生產資訊等,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計算組織溫室氣體排放量,輸出《組織溫室氣體盤查清冊》。

著重雲端技術的伊雲谷則與國際大廠SAP、微軟AWS合作,協助客戶將碳管理導入雲端系統。 未來聯盟將有兩大目標,第一,運用8家科技企業對供應鏈的影響力,帶領台灣供應鏈接軌國際。 一、企業必須開始關注範疇三的碳排,特別是產品碳足跡,計算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碳排放量,從產品開採的原料、製造、配送、消費者使用、產品報廢或回收處理所產生的碳排,都要計算清楚。 包含組織的委外上下游供應鏈、原物料及貨物運輸配送、產品使用及廢棄時,和組織的商務旅行及員工通勤等,各種項目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指從第三方購買或取得,且使用在組織內部的各種能源,所產生的間接排放溫室氣體排放。 包含組織營運時,所需要的生產製造過程(如,發電機、鍋爐等)、通風設備(如,空調設備)或交通工具(如公務車、堆高機等)等。

碳盤查系統: Q5 : 範疇一二活動(天然氣、冷媒、電等)數據用何種方式匯入?

育達科技大學吳菊校長指出,學校對於永續發展的承諾與實踐,從教師取得證照開始從行動中具體實現,而大學是培育未來人才重要場域,從教學、研究、服務及跨域、跨界合作發揮社會影響力,是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實踐基地。 利用碳盤查的數位系統軟體工具進行排碳量統計,可以更有效率地得到更準確、完整且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科學數據,並可做到隨時監控排碳量的變化狀況,即時調整優化減碳的方式和方向,確保減碳的策略是有成效的。 「碳中和」的第一步是「碳盤查」,若企業能利用數位軟體系統工具隨時更新碳盤查的資料,讓碳盤查的數據更正確且具有參考性,在後續對應 ISO 14064、ISO14067等國際標準時,可以更有效率地被驗證。 協助產業因應國際淨零排放、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及綠色供應鏈減碳潮流衍生的減碳要求,經濟部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模式,透過辦理講習訓練、建立碳盤查計算器、輔導碳盤查/碳盤查、分析減碳熱點擴散至供應商、並媒合專家導入技術減碳,以協助產業逐步建構碳盤查及減碳能力。 碳盤查系統 經濟部已於30日正式上架碳盤查計算器,透過簡易數位工具,協助中小製造業跨出減碳第一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