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2023全攻略!(小編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November 23, 2022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筆者日前收治一名30多歲的工程師;依據工程師述說,年輕時偶爾會流鼻血,通常鼻子壓個20分鐘,血就止住了,但此次流鼻血症狀卻持續一週,因此非常警覺的到醫院求診。 安排為他進行鼻腔檢查,並未發現異狀,但在鼻咽內視鏡檢查時,卻發現鼻咽右側有兩顆腫瘤,經切片後確認為『鼻咽癌』,核磁共振造影檢查也顯示咽後淋巴結轉移。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陳俊男表示,鼻腔分泌物黏稠常是病人最困擾的,很像廚房油煙那麼黏,用水沖也沖不掉,用手去挖也會流血。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如85年4月電信局3員工疑似因長期接觸「硫酸氣」而致鼻咽癌。  嚥部異物感或吞嚥痛疼、吞嚥困難、嗆咳、咳血。 ˉ從小時候就常食用醃製品、發酵品,則長大後得鼻咽癌比率大增,如常攝食發酵類食物(每週二餐)得鼻咽癌危險度為常人五倍,醬菜類食物(每週五餐)危險度為七倍。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鼻咽癌分期

因此,病人追蹤檢查應以上述部位為重點,除常規身體理學檢查外,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血液檢驗、 EB病毒抗體之檢測、胸部X光常被列為例行檢查。 特殊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攝影、磁振造影檢查、骨骼同位素掃瞄或肝臟超音波檢查,一般需配合臨床需要來安排。 大致而言,治療完成時間愈久,檢查密集度和檢查項目就愈少。 鼻咽癌的分類依病理組織學、臨床表現、腫瘤形態而不同,臨床治療以國際間普遍接受的TNM系統分期。

即使移居美國的第二代中國人也比 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約3比1。 國內最近之統計,每年約有12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十大癌症之第七位。 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鼻咽癌發生之原因乃多重因素所構成,經研究結果約有三項,即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 (小時候多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工作環境之空氣污染及久而多的吸菸者)。 鼻咽癌之常見症狀可略分為六項:頸部腫塊、單側之聽力障礙或閉塞感、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一邊之鼻塞或鼻涕增多、頭痛和臉麻或遠看東西糢糊。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癌症分期

常看到病人,頸部淋巴腺腫大卻不找醫師檢查,自行服用草藥;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2023 剛開始淋巴腺腫可能有改善,但最後控制不了,反而耽誤了早期診斷,儘早正確治療的機會。 這個病華人特多,與生活環境、飲食、日常用物可能有某種關係。 某些草藥對某些病人的鼻咽癌的確有不良的影響,還是不要隨便嘗試為妙。 由於位置的關係,鼻咽癌早期診斷並不容易,症狀也不具特異 性。 唯一的辦法是大家提高警覺,有上述的症狀之一,並常常發生者,應找可靠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Gy,每天1.8 ~ 2.0 Gy,連續治療7至8週。 經過正規治療後,多數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約有60%,早期患者可高達80%以上,而晚期病人也有30%左右。 除了少數患者,在治療開始就有遠端轉移,導致病情較難控制之外,鼻咽癌並非絕症,是一種可控制及治癒的癌症。 第一期患者的治癒率,可達九成以上,第二期也有大約70%的治癒率。 到了第三、四期,蔓延至骨骼、肺及肝等內臟時,則應考慮合併放射與化學治療,甚至須再加上後續的輔助化學治療以達更好的效果,控制率約可達到50%至75%。 另外,在鼻咽癌的治療中,標靶治療也可輔助放射線治療,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的功用。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鼻咽癌檢查費用

臨床上檢測血清抗 EB病毒抗體有診斷及追蹤參考價值,抗體效價高低可作為參考,但確立鼻咽癌的診斷仍必須依靠鼻咽切片的病理檢查。 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隔著堅硬的顱底骨與顱腔隔開。 但在鼻咽部周圍有血管與神經通道,鼻咽癌腫瘤細胞常沿著這些孔道侵犯到顱腔內,造成上述之頭痛現象,或甚至侵犯腦神經引起其功能障礙。 如第五腦神經 (三叉神經) 受損,便會造成臉部皮膚感覺麻木;如第六腦神經 (外展神經) 受損,便會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ˉEB病毒血清不可作為診斷依據,只可作診斷參考,因EB指數高者不一定有鼻咽癌,只是機率較高而已,正確診斷仍需鼻咽切片。 在鼻咽癌病人治癒後,EB指數會下降;復發時,EB指數又會上升。 因此EB病毒血清可當做鼻咽癌病人治療前後的反應指標。 比較晚期的喉癌,若已發生聲帶固定,軟骨被侵犯,則手術治療或再合併放射線治療才夠,其中少數只要作部份喉頭切除即可,仍然可以保留喉頭的功能。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鼻咽癌抽血檢查

骨骼轉移可能是單一或多發,可能無症狀或是有疼痛的症狀。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治療方法視個別情況而定,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 若有骨折或導致脊髓壓迫的危險時,則可考慮加做手術治療。 部份晚期鼻咽癌病人,可考慮使用一天兩次或多次之放射治療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可提高放射治療之劑量,並減少神經組織之延遲性傷害。

其他相關不適包括咳嗽、鼻塞、流鼻血、鼻涕濃,耳悶等,很多病人甚至因此無法躺著睡覺。 這時候需要接受耳鼻喉科的局部治療改善症狀,病人也可以學習自己進行鼻腔沖洗、增加鼻腔濕潤度,增加排除分泌物的機會。 長庚醫院頭頸癌個案管理師張雅嵐表示,相較於頭頸癌患者,鼻咽癌患者社經地位通常較高,自我照顧能力與支持系統較強,但臨床常見因忽略副作用處理而影響治療。 經常困擾患者的副作用,包括化療引發的惡心、嘔吐,放療引起頸部僵硬、聽力障礙及分泌物過多、口乾、口腔破皮或影響口腔衛生導致蛀牙等。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2023 鼻咽部復發的鼻咽癌,可考慮作顱底手術切除,有機會可完全切除,或考慮合併化學治療。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患者血液中常含高量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A抗體(IgA)。

同時,鼻咽喉內窺鏡亦可以抽取少量活組織,以化驗及診斷是否有鼻咽癌病變。 鼻咽癌對西方人甚至東方的日本人而言,是個相當陌生的疾病,但對中國南方及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 在彰基,我們是以軟氏內視鏡檢查,如有懷疑,立即切片檢查,因此遺漏者相當少。 由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與北非等地區,普遍喜食醃漬食品,內含致癌物亞硝酸鹽,使得鼻咽癌十分常見,因此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鼻咽的淋巴循環非常豐富,可與大部分的頸部淋巴相連。 但大部分的晚期喉癌要作全喉切除術,也就是把喉頭全部拿掉,此時口咽腔和氣管之間的通道被切斷了,空氣不能進出肺部。 為了解決呼吸問題,必須在患者頸部下方開一個洞口,把氣管切斷口和頸部洞口縫合在一起,空氣就可以直接從洞口進出氣管到達肺部,這個洞口叫做氣管造口。 關於喉癌的治療方法,與幾個因素有關:如腫瘤的實際位置大小,是否擴散 、轉移,以及病人的職業特性、年齡,一般健康狀態。 一般說來, 不論是哪一型喉癌,只要病患的聲帶運動痲痺、頸部出現淋巴轉移或遠隔轉移(以 肺臟轉移最為常見),都算是晚期喉癌了。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鼻咽癌之治療

台灣鼻咽癌之早期診斷率以及治療成績,如今在世界上是相當突出而有名的。 治療後,少數病人可能復發,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是必要的。 肺臟轉移初期無症狀,嚴重時會咳嗽、咳血、呼吸困難。 肝臟轉移初期無症狀,嚴重時會右上腹部疼痛或可摸到腫塊,甚至導致肝機能衰竭。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約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這是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道,癌細胞很容易經由這些淋巴管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如骨骼、肺臟、肝臟等。 鼻咽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即使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患者也不會感覺到明顯的不適。 不過,鼻咽癌最典型、最早,也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就屬「頸部淋巴病變」,估計有30%至40%的患者,是以此為初發症狀,此時頸部會出現腫塊。 頸部淋巴腺腫大:這是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不痛,有時會變大或縮小。 至於下咽癌的病患也須接受連續的追蹤,由 90% 的復發發生在治療後的兩年內,因此,這段期間的追蹤是最重要的。

鼻咽癌切片檢查要多久: 鼻咽癌

若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者,則需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ˉ可見鼻咽癌特別好發於中國人,尤其是東南沿海各省,故又稱「廣東瘤」。 中國人第二代移居美國鼻咽癌比例雖略降,但仍遠高於外國人。 在臺灣,鼻咽癌是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六位,女性第九位,每年約有1000位鼻咽癌新病例,每年約有800位死於鼻咽癌。 (1993年資料)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