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驗室位台大生命科學館以斑馬魚模式研究胚發 李士傑2023 育、器官生成及再生之訊息傳導機制,同時也以斑馬魚建立模式以研究人類遺 傳疾病。 薪資待遇依國科會及本校規 定,意者請逕寄履歷(含二位推薦人聯絡資訊)至。 資訊技術提供給人們一種全知全能的感受,是這種新的感官 / 感知性,而不是我們以往熟知的「自我」,以一種錯誤的控制感覺,創造了權力的主體。 其實這個過程很像打電動,或者在這裡接手人類心智自動導航系統的是「遊戲寫實主義」(gamic realism)。 這種主體具有跟社交媒體擴大機、肯定訊號加速器對接的埠口,分段地讓自我享用群體認同生產的歡愉迷霧。
國際合作成果受到國際間肯定,2011 年巴西文化部數位文化節(CulturaDigital.br)邀請參與訪問。 這也促成了 2015 年邀請巴西文化部數位文化官員 Jose Murilo 來台演講〈數位文化與公共政策〉,並拜訪文化部洪孟啟前部長的合作。 2012 年參與第九屆上海雙年展圓明學苑,與英國金匠學院 Graham Harwood 教授合作主持教育工作坊;在北藝大舉辦《當代藝術的跨域展現–看不見的空氣:資料庫、治理性與權力》。 李士傑2023 2015 年參與立方計畫空間《現實秘境》展覽,以藝術家身份與《冷體計畫》(Project Coldware)參展。 2016 年受 YoHa 團隊邀請一同製作作品《藍佩杜薩之筏》(Plastic Raft of Lampedusa),製作執行《反拆工作坊》。
李士傑: 李士傑 Shih-Chieh Ilya Li
離開中研院後,在中興大學擔任校長特別助理,協助 CODATA 國際事務、農業雲整合構想等研發工作,並策劃與執行《2015 台中軟實力論壇》,在校長李德財院士指導下規劃與協助執行推動數位文化工作。 並由臺中市政府資訊長、數位治理局籌備處蕭景燈博士設計底層架構,與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常務理事劉惠媛教授、交通大學建築所侯君昊教授,及開拓文教基金會張俊彥計畫主持人領導的團隊合作,規劃與建置 台灣數位文化中心 相關工作。 克羅埃西亞智庫組織 IMO 編纂了數位文化專書,詳述 Culturemondo 國際組織發展的過程與各國文化入口網站發展的相關經驗。 同時以中研院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國際合作分項計畫 Culturemondo 亞太秘書處的名義,與輔大博物館研究所等機構,在國內努力推動博物館與數位文化科技結合的相關工作。 舉辦的活動如邀請當時最年輕的獨立策展人與博物館顧問 Nina Simon,介紹她的專書《參與式博物館》(Participatory Museum),便是結合了網路文化與博物館科技的最新發展,也獲得相當程度的好評。
2001 年參與大塊出版社《網路與書》(Net and Books)創刊號撰寫文章〈仰望數位星空的地圖〉介紹古根漢博物館的四張經典數位地圖。 同年以作品計畫〈派樂西護照、派樂西基因〉與唐鳳合作,獲得國際藝術家-策展人鄭淑麗邀請參與數位藝術展覽《派樂西王國》(Kingdom of Piracy,與唐鳳合作)。 2017 年參與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數位文化中心的規劃案與建置案的顧問工作,與大肚台地調查研究計畫的總計畫工作。
李士傑: 早期開源與科學社群參與
2017 年參與《雙束現實:歷史潛流中的感覺能指》國際論壇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與藝術史研究者、文化研究者及藝術家交流。 2005 年起代表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參與 APAN 亞太先進網路會議,參加 eCulture 工作小組擔任共同召集人,協助日本三重大學教授規劃與安排 eCulture 講座;並赴日本參與財團法人 ALFAE 基金會舉辦的農業文化整合工作坊與策略會議。 對農業雲與農業文化應用整合的架構性工作深度投入,並於 2010 年擔任共同作者以 Tastespace 的主題,投稿 SICE2010 IEEE 研討會。 網路文化運動人士、獨立研究員、中研院資訊所專案經理、社會學博士生,過去十年投入開放程式碼與文化相關計畫,自 2004 年參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個人興趣涵蓋策略規劃、參與式知識管理等。 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班;早期網路運動研究者,推動台灣部落格運動,長期參與全球數位文化社群網絡。
- 克羅埃西亞智庫組織 IMO 編纂了數位文化專書,詳述 Culturemondo 國際組織發展的過程與各國文化入口網站發展的相關經驗。
- 2005 年起代表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參與 APAN 亞太先進網路會議,參加 eCulture 工作小組擔任共同召集人,協助日本三重大學教授規劃與安排 eCulture 講座;並赴日本參與財團法人 ALFAE 基金會舉辦的農業文化整合工作坊與策略會議。
- 2001 年參與大塊出版社《網路與書》(Net and Books)創刊號撰寫文章〈仰望數位星空的地圖〉介紹古根漢博物館的四張經典數位地圖。
- 2016 年籌備與登記完成以李德財院士擔任董事長、中興大學中生代教授為主,由中台灣觀點出發、關心台灣環境與數位挑戰的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擔任執行長身份;並與策展人黃瓊儀共同舉辦一系列科學、科技與社會的公民教育演講,內容包括 〈2025 非核無煤家園的關鍵問題〉、〈台灣的土地與人:以大肚台地與漢本遺址為例〉、〈樹想告訴我們什麼?
- 國際合作成果受到國際間肯定,2011 年巴西文化部數位文化節(CulturaDigital.br)邀請參與訪問。
- 這也促成了 2015 年邀請巴西文化部數位文化官員 Jose Murilo 來台演講〈數位文化與公共政策〉,並拜訪文化部洪孟啟前部長的合作。
- 2015 年參與立方計畫空間《現實秘境》展覽,以藝術家身份與《冷體計畫》(Project Coldware)參展。
在中研院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期間,積極參與國際數位文化社群對話,代表國家參與網路型國際組織 Culturemondo 世界文化入口網擔任國際指導委員會常務委員,規劃與主持國際圓桌會議年會。 2008 年在台灣台北華山舉辦年會,邀請 23 個國家 33 位國際數位文化機構負責人訪台,參與由文化部及科技部共同指導的《2008 文化科技博覽會》。 前後歷次世界文化入口網國際組織分別在日本(2005)、克羅埃西亞(2006)、古巴(2007)、台灣(2008)、紐西蘭(2009)、荷蘭(2010)舉行,原本的主辦國加拿大文化部於 2006 年大選後文化預算刪減,台灣遂爭取到主辦國角色,秘書處由英國博物館聯合入口網站機構 Culture24 擔任主席,亞太地區秘書處由數位典藏計畫國際合作分項計畫子計畫來推動執行。
李士傑: 李士傑 ilya
2016 年籌備與登記完成以李德財院士擔任董事長、中興大學中生代教授為主,由中台灣觀點出發、關心台灣環境與數位挑戰的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擔任執行長身份;並與策展人黃瓊儀共同舉辦一系列科學、科技與社會的公民教育演講,內容包括 〈2025 非核無煤家園的關鍵問題〉、〈台灣的土地與人:以大肚台地與漢本遺址為例〉、〈樹想告訴我們什麼? 李士傑2023 策劃與主辦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國際自由軟體會議,策劃生物資訊(bioinforamtics)相關論壇,與林仲彥博士、陳淑華博士合作領導翻譯 O’Reilly 歐萊禮公司出版的《生物資訊學電腦技術》(Bioinformatics Computer Skills)。 目前正在進行工作:星輿公司的文化科技發展藍圖,《數位時代》雜誌專欄文章,校譯與出版荷蘭批判網際網路研究理論學者 Geert Lovink 李士傑 2015 作品《社交媒體的深淵》(Social Media 李士傑 Abyss),籌劃英國科技社會藝術團體 YoHa 20 年回顧展(正在尋找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