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6大著數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July 28, 2022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後疫情時代,台灣的金融科技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數位轉型的挑戰,相信搭配政策的推動,台灣金融科技將會持續成長。 此外,目前台灣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大增而市場供給不足,期望未來持續透過產學合作方式,結合業界經驗與學術界研發優勢,創造全新金融科技產業價值與就業機會,為台灣培育具世界級競爭力的金融服務與創新人才。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工研院此次獲得優良計畫獎的「智慧製造系統關鍵技術開發計畫」便是為了落實行政院發展智慧機械的策略目標,希望透過工研院執行團隊,解決中小企業與資通訊系統接軌困難的痛點,提升資訊軟體、資料分析與系統整合方面的能力,提供產業共通性平台,未來能掌握高性價比的核心自主關鍵技術,協助各個大、中、小型製造業的升級轉型。 遠傳今年成為台灣首家取得微軟授權解決方案夥伴資格(Licensing Solution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Partner,LSP)的電信業者,雙方更展開數位淨零雙領域的戰略合作,積極協助連接器大廠瀚荃集團升級轉型。

二、公有雲:雲端供應商藉由網路,將雲端資源共享給用戶,以出租的方式讓用戶做使用。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用戶只需依雲端空間使用量付費即可享有雲端供應商所提供的儲存空間資源和應用程式。 三、混合雲:集結混合公有雲與私有雲的優點,用戶可私有資料存放在有安全性及主控權的私有雲,而一般提供給員工和客戶的資料可存放在公有雲,讓資料的保存井然有序也增加安全性。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金融業瞬息萬變 雲端準備好了

展望未來,王珮恩指出,追求永續是遠東集團旗下企業共同的方向,經營策略上,亞證將以集團「誠、勤、樸、慎」的理念出發,注入「創新」DNA,且在變動世局中不斷調整敏捷步調,彰顯「創新」是遠東集團及亞證維持永續發展的根本。 同時也將積極透過創新金融商品與服務,發揮金融影響力,重視利害關係人關心之議題,並且邀請客戶、供應商共同實踐永續發展承諾,達成整體社會的共榮。 亞證將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ESG 結合營運方針及流程中,去年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訂定「永續發展政策」及「盡職治理政策」,以永續金融、客戶服務、公司治理、環境保護、員工照護、社會責任等 6 大面向發展永續策略藍圖。 今年則發行首本永續報告書,讓社會大眾知道亞證經營也兼顧社會及環境層面,並鼓勵大家共同落實企業永續。 進行責任數位轉型時,企業也要評估自身先進的數位系統對於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力,尤其當人工智慧越發受到廣泛應用,企業須制訂治理流程,如情境模型、引進人工智慧訓練師、情感分析等技術來避免突發狀況及潛在風險。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微軟在過去幾年來試著去了解各國金融主管機關對雲端服務的擔心,並且透過舉辦高峰會,讓各國了解微軟做了哪些事情,來符合客戶的需求。 當金融服務業開始走向雲端時,首先會考量到的即是客戶儲存於金融機構的資料外洩風險。 微軟資深副總經理Alan Ross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為國內金融機構簡介微軟在資安管理上的努力。 Alan Ross強調,過去金融業發生資安危機,資料其實都是由企業內部洩密,若是轉換為雲端管理,反而會更加安全。 他更以微軟的資料中心為例,若要存取特定資料,人員從入口開始就要進行一連串的身分檢查,而雲端系統嚴格的權限管理也確保不會讓不應該有存取權的人取得重要資料。 而在微軟的全球布局策略之下,為了開發亞洲地區金融服務業的潛力,選擇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合作舉辦《起步未來 轉型雲端》邁向兼顧法遵與資安的金融創新研討會,試圖將微軟「引水人」的角色介紹給金融業界,希望台灣可以成為下一個成功完成金融服務業數位轉型的國家。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銀行積極轉型 資安商機大

責任數位轉型另一個關鍵是當企業運用人工智慧來評估客戶、衡量風險和制定價格時,客戶會期望企業能夠對其評估機制提供適當說明。 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運用便是能幫助企業與客戶之間增加互動並提升數據的精準性。 另一方面,如果企業採用第三方數據來源,客戶也會希望能夠有檢查數據準確性以及修改錯誤資訊的機會。

並於2009雲端概念初始即大力投入,陸續以租用模式,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小企業營運所需的雲端SaaS服務,可說是目前提供最多SaaS服務的台灣廠商。 而由於資訊架構是玉山金控整體發展數位金融的基礎,因此資訊架構的建置成敗與否就關係著整個數位金融發展的成效。 對此,玉山金控資訊長謝萬禮就強調,自 2019 年玉山金控的新核心系統正式上線之後已經達到 ATM 化,也就是高彈性、易組裝、易上手、好掌握、反應快的狀態。 藉此資訊架構的建立,未來將可以把更多的應用快速的架構上去,進一步服務客戶。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金融科技(FinTech)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4個例子

為達到短期的盈利目標,可能會影響組織對於長期、策略性的研發投資,進而削減了可進行大規模數位轉型的資源。 歷經多年數位轉型,如今瀚荃在遠傳及微軟協助下,攜手邁向下一階段的數位賦能與永續轉型,導入Microsoft 365、Teams等數位工具支援,成為數位淨零雙轉型的基礎,將資料升級成為資訊及知識,自動化升級為資訊化、進而邁向智能化,進一步提供客戶附加價值,引領製造業升級為製造服務業,以差異化站穩市場領先地位。 像這樣的個案並不少見,也因而幾乎所有的理論都提及,數位轉型要成功,除了正確的工具與方法、足夠的資源投入之外,最重要的關鍵之一是必須獲得最高領導者的支持。 尤其是成功的數位轉型通常需費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效,有時甚至需要作企業流程甚至組織改造(reengineering),其所需投資之人力、物力相當可觀,若無最高領導人有力支持將很難持續。 2019年VISA推出Visa B2B Connect,可以做到將企業間的交易,直接從VISA轉向企業的受款行,去除企業跨境交易中間行,將跨境付款的成本效率化繁為簡。

數位轉型屬於持續不斷創新的過程,全球金融機構在科技項目上投資數千億美元,我國金融機構如何掌握數位金融機先,而能在競爭的金融產業中脫穎而出,仍需思考在金融科技發展下,建構「以業務為優先的清晰發展藍圖」。 工商時報掌握數位金融發展核心,極具用心設計「數位創新獎」、「數位業務優化獎」、「綠色數位金融獎」、「數位普惠獎」及「數位資訊安全獎」五大獎項,提供金融機構在數位轉型時,部署各業務面向的參考指引。 恭喜本屆所有得獎者,期待也祝福各金融機構,未來在數位金融發展上,有更好的成果展現,以落實普惠金融,提供更優質、更完善的金融服務。 此外,雲端環境應用與資料去識別化對於開放銀行的資料串接、法遵科技(RegTech)的即時監控或顧客行為資料整合等皆扮演重要資料儲存的角色。 《2021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2023 台灣金融科技趨勢展望》報告發現,四成的台灣金融業者認同雲端資料儲存與敏捷運算能力對於金融應用的重要性,目前金管會也積極修訂相關辦法並開放金融業上雲,為因應未來多雲或混合雲等資訊架構,建議可進一步將原有的金融業自律規範相關要求擴大至雲端環境以協助金融業者落實雲端業者委外監督與雲端環境安全管理。 而在資料去識別化部份,建議持續推動資料去識別化相關法規,以協助業者能更進一步擴大資料整合與資料分析的應用範疇。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企業數位轉型成功案例:Netflix

Visa Developer現已提供逾150種的應用程式介面(API),主要分為支付方法、一般服務及風險暨詐騙管理等三大類。 Visa Developer提供許多API、工具和支援,幫助夥伴打造更輕鬆、更快速、更安全的應用,進而改變與合作夥伴連結的方式。 今年6月莫德納與中央研究院簽署合作意向書,攜手推進我國mRNA技術發展、培育前瞻研究人才,並共同發起「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廣邀台灣優秀的研究團隊參與。

  • 展望未來產業趨勢,台灣可以透過掌握轉型和創新的機遇,建立更強大的競爭力應對挑戰,並為台灣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 最後,再一次向主辦單位、參賽與獲獎保險業者致上最高敬意,因為你們的努力讓世界可以看到台灣在金融保險數位發展的成果,金融數位科技成為創新力量,帶給保險業向上提升的正面能量。
  • 吳麟建議銀行業者可參考赤道原則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及國際金融公司《環境和社會永續績效標準》,建立適用於全行的ESG盡職調查機制,透過充分考量產業重大風險議題,建立授信戶ESG評分機制,以此檢閱授信重大環境及社會風險及客戶的永續績效,逐步改善銀行授信資產的ESG曝險情形。
  • 從Bank 3.0邁向Bank 4.0,過去五年,金融科技(FinTech)早已成為金融產業的一股顯學,許多銀行紛紛啟動數位變革旅程,期能藉由新興科技來協助創新營運、提升競爭力。
  • 同時,2019年行動支付普及率已來到62.2%,較2018年增加11.9%,預計達成2025年普及率90%的機會相當高。
  • 沒有人想做賠本生意,但數位轉型的投資報酬率,卻不一定是營收成長,而是需要根據依據企業關鍵指標,在固定的時間點衡量。

Deloitte US於2020年調查金融服務的使用者[2],發現有57%的受訪者表示隱私權已成為最重視部分。 而責任數位轉型透過提供客戶更透明化且簡明易懂的隱私權規範可以降低客戶的顧慮。 例如蘋果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向客戶深入地發佈個人資訊追蹤政策[3],透過將第三方追蹤者資訊透明化,來提供蘋果產品用戶擁有更多的隱私控制權。 訪談結果顯示,高階主管大多認為在金融生態系中,與其他外部單位(例如監管機構、合作夥伴、投資者)的合作十分重要,也是使金融機構得以解決數位轉型挑戰的重要因素。 隨著數位科技使國際間界線愈趨模糊,金融機構更需要積極與外部單位互動,以提高對數位科技應用的認識、打造生態圈,並帶動產業轉型。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AWS 資源

其次,FS應該向TMT尋找靈感(例如高度客製化以留住客源)以更好的運用金融科技。 再來是FS與TMT應該互相學習,並進行員工訓練以填補技能鴻溝,如何吸引對方產業的人才成為了這兩個產業發展的關鍵。 最後,企業應更近一步推動跨領域整合,在未來FS與TMT產業融合的時代中,尚未提前進行整合的公司將可能錯失機會。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當前金融數位轉型的重點技術包括了AI/機器學習/資料科學、區塊鏈、聊天機器人、API及IT基礎設施等。 傳統資訊安全管理正面臨了安全問題「不可見、不可控、不可管」三重挑戰,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變化,金融科技快速改變金融業的生態的同時,網路威脅與風險亦不斷變化,金融機構的資訊安全防護規範與措施必須持續改善才不會因科技發展過時。 台灣銀行業近20年來歷經數次整併,2001年金控公司先後設立時,掀起第一波銀行合併風潮,但此一波的合併未能如預期解決銀行數量問題。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此種兼顧彈性、效能、預算的混合雲架構,儼然成為企業推動數位轉型的最佳幫手。 金融科技的應用也衍生出諸多法遵議題,例如消費者保護、公平待客原則、洗錢防制、資料應用等。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執行副總經理劉曉軒表示,各類金融服務之內外作業都可透過導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法遵平台及法報自動化等解決方案,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 即便是信用風險模型、市場風險模型、自動化理財模型、洗錢或資恐可疑交易模型等,均可透過導入數據分析及AI等技術,以客觀數據為基礎,即時產出風險告警,以利在風險發生前採取可能之因應作為。 面對不斷加強的監管要求,業者應善用相關科技工具,改善法令遵循機制以達風險控管之有效性。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成功實現 AI 計畫的 10 個關鍵角色

每個產業面對數位科技的衝擊不全然相同,不同產業的數位轉型案例僅供參考,更重要的是了解企業在整個價值鏈所扮演的角色。 數位科技固然會改變客戶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方式,但是不應該假設「數位」將是客戶最需要的通路。 在運用數位科技之前,最重要的是瞭解客戶在何種情境下,所需要的互動方式,人跟人面對面的接觸所帶來的信任感,在特定情境下數位科技是無法達到的。 未明確規範的委外上雲作業,在新制中只要有首案申請通過後,其他金融業者要用就不需要再申請,採用雲端解決方案、數據平台等服務將變得更容易。 過去金融機構在資料取得、儲存皆須依法遵循「資料保密、資料落地」,尤其儲存重要業務資料(如客戶資料)時須存放在台灣實體機房,以及委外使用雲端服務時,涉及重大性委外作業或委託到境外,就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程序繁複且耗時。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根據PwC 2019金融科技調查報告指出,金融服務業(FS)與科技業、媒體、電信業(Technology, Media & Telecommunications, TMT)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不但TFT產業開始申請FS業的執照,連FS產業也自稱為TMT公司。 謝明華進一步指出,FS與TMT使用金融科技來提昇執行效率、降低成本、加強客戶體驗度,提升產品及服務的吸引力,也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例如使用自動推薦機器人進行投資建議、使用感測器監測被保險人健康,使用數位銀行提供線上金融服務等。 KPMG安侯建業今(23)日出版【2021台灣銀行業報告】,此份報告已連續三年出刊,報告指出2020年對全球企業和民眾來說,是充滿震撼衝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整體經濟和產業活動受創的程度不亞於2008年金融海嘯,但在政府防疫得當且積極紓困之下,國內經濟環境得以維持相對正常活動。 不過,本國銀行業者因肩負協助政府紓困企業的責任,且邊境封鎖令民眾消費減弱,使其營運獲利成長動能受到拖累,2020年本國銀行稅前盈餘較2019年下滑13.3%。 然而,疫情帶動的零接觸商機需求,則推助銀行數位金融服務獲得進一步加速發展機會。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資料驅動的作業模式

根據World Bank Group 2020的定義:「數位金融服務是依靠數位科技提供給消費者傳輸與使用的金融服務」。 有鑑於數位金融轉型的重要性,金管會在2015年時即推動「打造數位金融3.0」計畫,開放線上申辦12項業務,包括存款3項、授信1項、信用卡3項、財富管理4項以及共同行銷1項。 2019年5月再新增存款3項、授信6項以及財富管理1項等共10項線上申辦業務。 銀行公會並於2019年11月13日完成修正「銀行受理客戶以網路方式開立數位存款帳戶作業範本」,且新增電信認證機制作為線上開戶之身分驗證方式,而相關安全設計已併入「金融機構辦理電子銀行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修正章案。

疫情過後,越來越多透過人與人接觸的金融服務,逐漸轉化成線上的數位體驗旅程。 親切、服務效率高的櫃員開始被人工智慧的機器取代,包括聊天機器人、虛擬助理等。 但是,人們還是追求高品質和個人化的服務,因此,金融機構必須持續蒐集客戶的行為和喜好,建構完備的資料庫,提供客戶每個面向的需求。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Free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2023 Press》報導提到,數位轉型的重點在於讓數位的體驗之中置入「人的互動」,在每個服務接觸點(Touch Points)觀察客戶的行為,並給予不同的回應。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 數位轉型怎麼轉?企業數位轉型趨勢、重點、進程、案例、工具一次掌握

但是,在圍繞著最佳方法作決策的情況下,我們一直非常注意我們的合作夥伴是誰。 這使我們能夠與以往一些合作夥伴重回談判桌,並加強成為合作夥伴的意願;不是從合約的角度來看待它,而是如同彼此正共同致力於此事,以建立、架構和維持與我們目標相關的絕佳客戶體驗來看待它。 上述這些都可以透過 Big Data、Machine 金融業數位轉型與資訊安全案例2023 Learning 或是 AI 來達成,除了第一層的資訊之外,大數據分析對於金融業務的行銷和推廣也是強而有力的助手。

  • 藉此資訊架構的建立,未來將可以把更多的應用快速的架構上去,進一步服務客戶。
  • 近年來面對金融機構以各類資訊科技應用在各自業務領域之發展,促使金融監理規範必須具備因應金融與科技環境持續改善的應變能力,以因應科技發展狀態提昇資訊安全風險監理水準。
  • 對國內金融服務產業來說,除需密切注意國際疫情的狀態外,金融科技、場景應用、生態圈、資安及監理、開放銀行等面向皆是可關注的發展重點。
  • 但疫情當前,產險業充分發揮了社會保障與安定人心的功能,相信臺灣民眾已深刻感受產險業在疫情風暴下對於社會的貢獻,鞏固了消費者對於產險業的信任。
  •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金融科技透過提高數位化能力改善客戶體驗、增強客戶關係,進而建構新興服務模式。
  • 二、目標設定:建議參考科學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將於2022年1月起使用的新「淨零準則」,設立具體減排目標。

金融機構若有意進行數位轉型,則需拋下既有的保守思維,採納更敏捷的組織文化;此外,也需建立數位技能人才庫以及員工激勵機制。 金融業在招募技術人才時,也同時在與科技公司競爭,因此,除了要調整相關人才政策外,也必須設法使員工產生認同感、提供獎勵及教育訓練等配套措施,以吸引不同領域人才,為企業注入新血。 金融服務唯有加上場景體驗才能提升,同樣地,雲端架構也唯有結合產業的需求才能成為產業雲,面對新世代客戶行為與觀念上的改變,微軟除了提供雲端技術之外,也提供了金融雲與永續雲來協助金融產業。 其中,金融雲是將微軟在金融服務中看到最重要的八個面向與模組切割出來,提供給金融產業使用,而永續雲則是跨行業的一朵產業雲。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