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鏈2023介紹!內含蘋果供應鏈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December 9, 2020

蘋果供應鏈

即便消費者對於最新科技產品的需求依然存在,但要如何從供應鏈、產品製程,再到包裝等減少碳排,成為許多科技企業面臨的問題。 而近年,身為科技巨頭的蘋果公司(Apple)積極進行綠色能源轉型。 瑞銀證券台灣硬體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星嘉指出,雖然iPhone上半年需求不佳,會對相關供應鏈股價產生壓抑,但長線仍看好蘋果的成長題材,台系大廠中最看好台積電、大立光、鴻海。 蘋果2022年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總共有186家廠商,較前一年度減少了4家。 在台系廠商方面,雖然持平45家,但聯詠、華邦電、致伸科技、瑞儀光電、白金科技(未上市)5家新進入、5家被移出。 「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高度參與,未來在這場綠色馬拉松賽中不可能缺席,」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指出,今年各國的綠能政策萬箭齊發,相關內容也更為明確,面對全球更嚴格的減碳規範,加上國際大廠的要求,例如蘋果喊出2030年實現100%碳中和,層層壓力下來,台廠勢必得跟上低碳轉型腳步。

蘋果供應鏈

除台廠外,中國供應商 5 進 8 出,陣容減少,新增廠商包含舜宇光學、珠海冠宇、泰嘉股份等,剔除則有天馬微電子、正和集團與深藍材料等;日商 4 進 3 出,新增日本製鐵、勝美達等,能源集團 ENEOS 換為旗下 JX 金屬。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4日電)蘋果(Apple)公布2022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相較上一年度,聯詠、華邦電、致伸科技、瑞儀光電等納入,英業達、景碩、奇鋐等不在名單中。 蘋果(Apple)公布2022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相較上一年度,聯詠、華邦電、致伸科技、瑞儀光電等納入,英業達、景碩、奇鋐等不在名單中。 若以名單中的生產或研發據點來看,最新名單中,據點總數428個,較上次公布數據的465個減少37個,但大陸持平、為149 個,仍為最多的區域。

蘋果供應鏈: LTN經濟通》日本比美國狠 中國半導體舉步唯艱

業界人士指出,大立光與玉晶光雖然目前穩坐iPhone手機鏡頭主要供應商地位,但舜宇光學追趕速度可能比外界想像快,未來很可能進一步威脅台灣鏡頭雙雄。 雙鴻是蘋果筆電MacBook的散熱模組供應商,已打入蘋鏈多年,而三星、DELL等大廠也是雙鴻客戶,目前筆電產品佔雙鴻整體營收4成;針對第4季筆電產品情況,雙鴻表示,在美系客戶新品發表下,筆電產品營收目前預期仍逐季增加,第4季整體營收目標為季增20%。 蘋果供應鏈 根據蘋果的供應鏈名單文件,該名單涵蓋2021年約98%比重的材料、製造與組裝蘋果產品的全球供應商。

蘋果供應鏈

格斯科技於典禮上宣布,與多家國際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分別有英國Echion Technologies、挪威Beyonder及印度Midwest Energy Pvt. 未來,格斯將與這些國際夥伴在電池芯負極材料、儲能設備及原物料等不同面向展開合作。 格斯科技26日於中壢工業區舉辦中壢廠區啟用典禮,象徵台灣鋰電池產業進入新的里程碑。

蘋果供應鏈: 大馬女帶22條蛇+1隻變色龍登機 印度海關一開箱傻眼

蘋果股價自2023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3成左右,幾乎是同期間那斯達克指數漲幅的2倍,也是全球大型科技股的亮點所在。 不過,對應至台系重要供應鏈,包括:大立光、玉晶光、台郡、臻鼎-KY、欣興、景碩、華通、台積電、鴻海、和碩等,股價表現都沒有蘋果本身來得亮眼,明顯落後。 美股超級財報周來臨,科技巨擘蘋果財報4日重磅登場,高盛證券提前送暖,看好iPhone銷售有撐,抵禦Mac的疲弱,並將蘋果目標價由199美元象徵性升至200美元,凸顯力挺蘋果後市決心;法人指出,蘋果股價若能在法說後持續攀高,台系供應鏈將有補漲可期。 展望蘋果新機表現,黃文清表示,全球高階機種市場,主要由蘋果、三星、華為來瓜分,現在華為手機業務受到美國制裁重創,三星目前看來下半年沒有別的旗艦機款消息,而且現在美國 Android 和 iOS 的市占率已經各占一半,代表今年秋冬高階機種市場只有蘋果一家強勢品牌。 蘋果供應鏈啟動拉貨潮,蘋概股玉晶光、聚積、台郡、京元電、華通、燿華,7 蘋果供應鏈 蘋果供應鏈 月營收月增率、年增率雙成長,較去年同期仍維持良好狀況,目前市場估計蘋果新機後,預計 10 月或 11 月上市,因此看好蘋果訂單挹注,台灣蘋果供應鏈廠商後續業績動能可望加足馬力。

蘋果供應鏈

所以說,發表會不僅僅只能看新產品的功能,還可以從這些新功能去判斷出代工、製造商今年的產能與實力有沒有什麼發展性。 據蘋果近日公布的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過百家家供應商承諾,未來將使用可再生能源。 供應鏈環保化正在加速,也代表無碳冶鋁、金屬回收利用等環保、再生技術的成為趨勢,市場也可能進一步推升國際鋁價的走勢。 運用更多出色的想法,將我們工業設計師的工作成果轉變成裝置成品,並讓我們顧客的生活更精彩。 加入這個團隊,研擬製造工程解決方案,進而以無與倫比的規模,提供具備前所未有精準度的產品。

蘋果供應鏈: 市場憂印度廠大火燒斷果鏈 正崴:協調研議解方

日前,蘋果宣布目前已協助超過200家供應鏈,全面改以再生能源運作。 其中包含台灣供應鏈,像是包括台積電、和碩、日月光、緯創、可成、仁寶等,都投入使用綠電。 總計承諾使用的近1600萬瓩清潔能源中,已有超過1000萬瓩投入使用。 其實 iPad 的產能挪移會選擇越南的理由與 MacBook 一樣,因為蘋果主要的供應商富士康與立訊精密原先在越南就已設有廠房,只要再按照蘋果的需求加以擴充即可;再者,身為面板供應商的京東方現在也決定砸下 4 億美元於越南擴廠,由此即可在當地打造產品供應量。

在最新公佈的財季中,蘋果營收為9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6%,利潤為250億美元,毛利率為43.7%。 蘋果iPhone手機銷售達506億美元,同比增長5.5%,服務銷售額增長17%至198億美元,均高於分析師平均預期。 據第一財經的報道,全球通脹和疫情封鎖仍在持續,但對於蘋果公司CEO庫克而言,他目前最擔心的問題並不是消費需求的放緩,而是供應鏈的持續緊張。 正隆 (1904-TW) 以及未掛牌的明翔科技,都是 iPhone 包材及印刷供應商,此次未列入名單,除了反應中國廠商競爭激烈外,同時也凸顯蘋果大力推動環保、減少包材用量的趨勢。

蘋果供應鏈: 全球與區域

傑克森接受《歐普拉日報》採訪提到,「我始終相信科技行業,可以在整合可持續實踐的方面樹立榜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並確保蘋果可以做到這點」。 蘋果三大重要產品產線都有了新歸宿,至於另外兩個「重要的小東西」AirPods 與 Apple Watch 自然也會有中國以外的產地。 不僅如此,台積電還成立了ESG指導委員會,由董事長劉德音親自擔任主席,每季檢視公司ESG相關策略與目標的進展,並固定向董事會報告成果,讓董事會直接參與監督。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

  • 鴻海旗下富智康也看好印度市場,去年下半年開始,富智康印度業務大幅成長;印度子公司BFIH開始為功能型和智慧型手機提供機械零件服務,也有意布局電動車領域。
  • 這次台系蘋鏈有五家台廠納入、五家被剔除,聯詠(3034)、華邦電(2344)首度進入名單中,瑞儀(6176)、致伸(4915)重回名單,另有未上市掛牌之台廠白金科技納入供應鏈名單。
  • 茂林 - KY 受惠 MacBook Pro 鍵盤改回剪刀腳設計;晶技則是取代石英元件廠 Seiko 重返供應鏈名單;康控-KY 受惠供應元件品項增加;嘉澤則以 CPU Socket、DDR 插槽、I/O 連接器等零組件供應,納入蘋果供應鏈名單。
  • 在過去一個季度中,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售增速放緩至3.47%,為183.4億美元。

與此同時,蘋果正加大對印度等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去年10月,多達34家中國供應商遭蘋果踢出供應鏈,引起中企恐慌,北京當局呼籲,中企應盡快擺脫對蘋果的依賴,投入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才能長久經營。 此次蘋果供應鏈名單中,扣掉京嘉光電被 TPK-KY 納為全資子公司外,剩下 5 家包括紙業大廠正隆、鍵盤廠達方、聲學元件廠美律、以及和碩與景碩等共同轉投資的軟板廠復揚科技、印刷廠明翔科技等,都被移除名單之外。 王美花並指出,未來當AI需求愈來愈大,夠大到一定程度時,屆時廠商也會需要到東南亞、墨西哥,甚至到美國、歐盟布局。 蘋果供應鏈2023 王美花表示,台積電布局對台灣的重要性,還有更多擴散效果,像是最完整的AI供應鏈、生態系都在台灣,從晶片、封裝、伺服器、載板、顯卡、散熱的需求,都是在台灣研發、驗證並完成生產,高效能的提供給全世界使用,而這股AI商機,也讓台灣的供應鏈和生態系,擴得又更大。

蘋果供應鏈: 鴻海與電子五哥4廠商 續列蘋果供應鏈名單

除祥碩與創惟近期大漲外,業內人士指出,有機會搶攻Type-C的相關概念股,還包括鈺創、威鋒、譜瑞-KY與偉詮電等4檔,波段行情值密切追蹤。 尤其是下半年進入手機拉貨旺季,導致從去年下半年就供不應求的BT載板供給更加吃緊,預估今年BT載板報價漲幅達5至7%,擺脫過去4G手機每年跌價一成的窘境。 目前估計毫米波機型將占iPhone 13總出貨量的6成以上,銷售數量約落在5千萬支以上,相比毫米波iPhone 12只有售出約2千萬支,成長超過一倍。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因此,台系光學廠大立光與玉晶光自2021年第3季起受惠蘋果新產品動能,並同自2022年開始受惠於蘋果開發的48MP高階鏡頭與AR/MR頭戴顯示器(HMD)帶動新升級週期。

  • 瑞銀證券台灣硬體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星嘉指出,雖然iPhone上半年需求不佳,會對相關供應鏈股價產生壓抑,但長線仍看好蘋果的成長題材,台系大廠中最看好台積電、大立光、鴻海。
  • 不過,今年對iPhone期待的氛圍,則相對黯淡不少,主要是因為蘋果今年新款iPhone未支援5G通訊,在世代交替之際,預估今年消費者換機意願,也會相對較低。
  • 值得一提的是,立訊、舜宇光學等大陸科技指標企業都入榜,透露某種程度上,鴻海(2317)(2317)、大立光等台灣一線業者壓力延續。
  • 價格部分,外傳iPhone 15系列新機可能漲價100至200美元,漲幅約一成至二成,高階款iPhone 15 Pro Max將漲200美元,最頂規的iPhone 15 Pro Max 1TB售價恐高達1,800美元(近新台幣5.6萬元),估計將成史上最貴iPhone。
  • 而蘋果自主開發處理器晶片、iPhone關鍵晶片,也都將由台積電獨家代工。
  • 今年iPhone新機未支援5G通訊,預期市場普遍看淡; 反倒是蘋果TWS耳機AirPods最受法人關注,台廠供應鏈也因此受惠。

經濟日報舉辦「2023產業戰略高峰論壇─供應鏈全球大進擊」,邀請產業領袖與政府決策官員,共同探討打造韌性供應鏈的策略,掌握全球競爭新局,爭取商機,王美花出席論壇致詞做了以上表示。 不同於陸地的礦產開採,深海礦產的開採不僅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更會讓海床變得相當脆弱,諸多環保單位皆提出嚴重警告:「此舉絕對不值得嘗試!」。 HDI廠華通主要基地在中國重慶、廣東和江蘇以及台灣桃園;IC載板廠景碩據點在台灣桃園和新竹;南電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及台灣台北和桃園;欣興電子據點在中國江蘇、日本北海道、台灣新竹和桃園;石英元件廠晶技據點在中國浙江和台灣桃園。 外界高度關注今年新機發表時間,業界傳出,蘋果將在9月第三周舉辦新品發表會,與此同時,有不少美國電信業者要求員工「不要在9月13日休假」,顯示當天極可能是蘋果發表新機的時間點。

蘋果供應鏈: 全球齊心努力,共同守護地球環境永續

中東大手筆採購包括AI伺服器在內資通訊產品,在歐美需求低迷下振奮產業,該採購需求預期2024年下半將放量,外電點名中東皇室支持的神秘買家Omniva新創,近期大力招募來自歐美雲端業高管,如微軟前副總裁Sean Boyle及META負責基礎建設規劃的副總裁T.S. Khurana,由於台灣供應鏈與微軟、META合作密切,這波人事移動也讓台灣相關供應鏈取得先占機會。 因此關鍵在於如何「環保」的從油轉電,減少整體碳足跡並維持環保價值,其中電池的生產、製造與回收過程,不僅需達到碳中和,並要減少對土地、空氣甚至海洋的污染。 台廠變動仍主要在電子零組件相關,以被移出名單廠商來看,良維 (6290-TW) 雖然仍有供應蘋果產品,但近年公司策略性降低單價、毛利率較低的產品,聚焦在智慧家庭相關的 HomePod、Apple TV 等電源線上。 電源供應商台達電據點在中國湖南和江蘇、台灣新竹和泰國北柳府(Chachoengsao);可成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法人指出可成主要供應iPhone機殼;正崴精密主要據點在中國廣東和江蘇,位於印度安德拉省(Andhra Pradesh)廠區也列位供應據點。 2022 年,我們與主掌零廢棄物認證的優力國際安全認證 (UL) 合作,擴大在整個供應鏈中實施零廢棄物標準的工作。

蘋果供應鏈

而華通 2023 年 7 月營收爲 60.3 億元,是 8 個月來新高,月增 33.86%,年減 12.46%,累計 2023 年前 7 月營收 333.9 億元,年減 18.1%,華通對蘋果的新機 PCB 已自 7 月起開始出貨。 台積電雖不願透露與蘋果洽定的價格策略,不過,長期以來,台積電願意扛下所有不良品成本,主因在於蘋果願意採用台積電最先進製程,從十奈米以來,蘋果都是第一家採用的客戶,這讓台積電有機會快速拉升良率曲線。 對於台積電來說,接單後,向客戶收取的費用,扣除施作材料包括晶圓、化學品、光阻,設備攤提、研發費用和人力等相關成本後,要能賺錢,才能正式對外宣布接單,否則良率不佳,台積電自己扛的成本太高,做得愈多,也虧愈多。

蘋果供應鏈: 蘋果兩手策略 供應鏈史上大遷移 台廠怎因應?

身為這個團隊的一員,你會協助 Apple 以最迅速、最有效率的方式將產品送到顧客手中。 你會藉由管理全球系統、流程及協商,建立富有效率而低成本的供應鏈,同時提供出色的顧客體驗。 越南也將成為蘋果產品組裝生產重點,外資分析,越南可對小部分的Apple Watch智慧手錶、Mac筆記型電腦、iPad平板電腦等,進行組裝代工;越南已是蘋果AirPods耳機主要生產地。 印度國際數據公司(IDC)副總裁Navkendar Singh也表示,蘋果也不太可能完全消除對中國的依賴。 鋻於中國生態系統中一些供應商的成本規模、物流和純粹的惰性,蘋果不太可能完全退出中國。 除了Gurman指出的四個國家外,經商環境寬鬆自由、水電氣路公共設施完善的泰國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蘋果供應鏈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主要據點包括中國江蘇和上海,法人推測主要是旗下環旭電子,供應蘋果系統級封裝(SiP)和WiFi模組產品;此外日本山形市(Yamagata)、韓國京畿道(Gyeonggi-Do)、新加坡、以及台灣高雄和桃園中壢廠,也是供應蘋果所需晶片先進封測基地。 透過產品中只使用來自回收的與再生物料,逐步邁向製造閉環循環,有利我們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2022 年,我們持續推出採用 100% 來自回收物料的產品零組件,包括將認證再生金擴大使用於生產 Apple Watch Ultra、Apple Watch Series 8 和 Apple Watch SE。 我們也持續投注資源在鋁金屬的回收技術,最新的 iPad 與 Apple Watch 裝置,以及配備 M2 晶片的 MacBook Air 都採用 100% 的再生鋁金屬錶殼和機身。

蘋果供應鏈: 中國封城衝擊 日經:蘋果新iPhone研發計畫受影響

我們要求我們的供應商堅守最高的勞動人權標準,使人本成為營運的基礎。 蘋果 (AAPL-US) 公佈 2022 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台廠共有 5 家納入、5 家被剔除,聯詠 (3034-TW)、華邦電 (2344-TW) 首度進入名單中,瑞儀 (6176-TW)、致伸 (4915-TW) 則重回名單。 雖然日前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曾於法說會示警,部分新機鏡頭模組的感測器良率仍不高,恐延宕出貨時程,不過業界認為,單一零組件的良率問題應該可以很快就獲得解決,對整體零組件與代工廠的備貨力道影響有限。 法人認為,手機市場歷經長達一年的寒冬期後,在庫存水位趨向健康後,確實有機會迎來復甦,而iPhone 15許多規格均全面升級,換機需求比以往更強烈,因此銷售量表現有望比去年更好。 市調機構推估,蘋果今年iPhone 15系列出貨上看8,900萬支,比iPhone 14同期的7,800萬支成長約14%。 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認為,過去四年多估計有2.5億名iPhone用戶未換機,因此預期iPhone 15總體銷量將達2.35億至2.4億支,換機原因之一,可能是有些iPhone用戶想早點換成更普遍使用的Type C介面。

蘋果供應鏈

Mark Gurman稱,蘋果也在努力為可能出現的供應短缺做更準確預估。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時隔四年之後再訪中國,強調蘋果與中國是共生關係。 但美國財經媒體資深科技記者Mark Gurman撰文指出,蘋果高層擔憂產能轉移太多或太快,恐被中國報復,正暗中將供應鏈分散至其他國家。 這個過程中,台積電於今年9月正式承諾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引起市場關注。 在這之前,台積電已於2018年首度發布《台積公司氣候變遷宣言》,明訂減緩衝擊和調適風險為因應氣候變遷的二大主軸,接著於2020年加入國際再生能源推廣組織RE100,成為全球首家簽下承諾的半導體公司。 對蘋果產品爆料神準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先前預測蘋果造車的路線路可能是:依賴現有汽車製造商的資源,將把零部件製造和組裝外包給傳統汽車製造商,而蘋果自身則會專注於自動駕駛、電池技術、產品設計等方面。

蘋果供應鏈: ASML曝15款iPhone 晶片前世今生 台積電大勝三星

只是要在泰國生產 MacBook 蘋果供應鏈 可能還得再等上一段時日,因為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泰國的相關供應鏈並不成熟,許多 MacBook 所需的零組件仍得仰賴中國輸入;假若零組件都得從中國輸入,那麼運輸成本,以及運輸時可能造成的破損問題,都可能會讓泰國的吸引力不若越南那麼好。 郭明錤曾在去年 10 月表示,未來 MacBook 的主要非中國產地可能是泰國。 早先 MacBook 走不出中國,是因為這項產品所需要的供應鏈交錯複雜,因此相較於其他蘋果主要產品,產能轉出的步調較為緩慢。 而在前兩年中國政府激烈的清零政策後,現在蘋果就必須得積極地面對 MacBook 轉移的問題。 對於中國而言,失去完全製造 MacBook 也象徵著該國過往做為世界工廠的重要性被減弱。 有業內人士就向《科技新報》透露,蘋果為了避免富士康鄭州廠暴動導致無法及時供貨的狀況再度發生,未來會要求旗下供應鏈廠商,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的廠房、該廠房原先生產什麼蘋果產品,在 iPhone 廠無法供貨之時,其他國家的廠房要能夠即時調整產線,補上 蘋果供應鏈2023 iPhone 生產的缺口。

今年iPhone新機未支援5G通訊,預期市場普遍看淡; 反倒是蘋果TWS耳機AirPods最受法人關注,台廠供應鏈也因此受惠。 過去幾個月,東南亞疫情反覆爆發,有些零組件在東南亞的工廠難免受到影響,雖然目前影響幅度不大,但是未來疫情仍然無法控制,可能會對產能有所影響,甚至 有可能出現備貨不及的狀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於啟用典禮中強調,電池是未來產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去(2023)年10月政府組織的電動車國家隊,格斯科技就是其中一員。 當時在美國辦形象展,格斯的科技引起了美國議員的注意,甚至邀請董事長張忠傑單獨會談,盼能夠促成更多的合作。 今日落成啟用的電池芯廠房,是全台首座GWh級規格電池芯超級工廠,投資新台幣40億元,實現鋰電池生產規模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