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電在排放前會先把核處理水用海水稀釋百倍以上,每公升含氚量將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的1/40。 在回應此問題前,除了瞭解核能發電本身的優點與缺點,我們應先瞭解臺灣目前的能源結構,才有助於判斷廢除核電可能造成多少電力缺口? 隨著藻礁公投案發酵,臺灣社會終於展開積極的能源議題論辯,試圖尋找對環境友善、沒有空污、沒有碳排放、價格合理且發電穩定的能源,社會上有部分群眾認為「核能」是能滿足上述所有條件、最理想的發電方式,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除役時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將暫存於廠內的廢棄物貯存庫中,待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或放射性廢棄物(集中式)中期暫時貯存設施建置完成後,併同運轉時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運送至最終處置設施進行處置或放射性廢棄物(集中式)中期暫時貯存設施貯存。 2021年初,核一廠爆出,廠商進行土壤輻射檢測調查時,挖破冷卻水管線的意外,雖然沒釀成災害,卻引發外界對核電除役管理的擔憂。
1975年核一廠反應爐是在金山中角海灘上岸,重480公噸,一般橋樑及車輛無法負荷,在陸路運輸階段事前花了功夫補強,在冬夜的寒風,用輪子比人還高的「戰車」(大型臺車),以時速不到2公里緩緩從金山運到石門。 反應爐所用的燃料為低濃縮鈾錠,每座爐心裝置燃料元件408組,每組由60支長150英吋之燃料棒及1支大水棒排列而成,另有十字型控制棒7支穿插其間。 所裝鈾錠約82公噸,每18個月運轉需停爐一次更換燃料棒,每次更換約四分之一。 1975年核一廠反應爐是在金山中角海灘上岸,重480公噸,一般橋梁及車輛無法負荷,在陸路運輸階段事前花了功夫補強,在冬夜的寒風,用輪子比人還高的「戰車」(大型臺車),以時速不到2公里緩緩從金山運到石門。
核一廠: 福島核處理水擬月底入海
而台灣地狹人稠寸土寸金,土地再利用是當務之急,核一廠進入除役後,台電公司立即著手拆廠作業,25年的過程需經歷過渡、拆廠、偵測、復原4階段。 空氣樣品分析 環境中之空氣樣品(灰塵、煙、霧、蒸氣,或氣體形式散佈於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以連續抽氣裝置收集後,分析空氣中懸浮微粒的總貝他輻射及碘131的含量。 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指出,核一室外乾貯的水保缺失,包括侵蝕範圍低估、岩石強度高估、邊坡穩定微型樁強度高估、地下水壓力低估等,要求台電改善,但台電並沒有達到要求。 台電則認為新北市標準前後不一,提起行政訴願,農委會做出「原處分撤銷,另為適法之處分」,但新北市堅持台電重送水保申請。 環境中之空氣樣品(灰塵、煙、霧、蒸氣,或氣體形式散佈於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以連續抽氣裝置收集後,分析空氣中懸浮微粒的總貝他輻射及碘-131的含量。
核一廠的除役作業規劃,將採取立即拆除方式進行,並於取得主管機關核發的除役許可後25年內完成除役。 核一廠 拆除或移出的放射性污染設備、結構或物質,將貯存於主管機關核准的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 台電公司遵照「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21條之規定,採取拆除之方式進行核一廠除役作業規劃,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施行細則」第16條之規定,於取得主管機關核發之除役許可後25年內完成除役工作。
核一廠: 核一廠乾式貯存計畫
核電廠提升台灣經濟功不可沒,1985年時核電發電量為275億度,佔全部電力的52.4%,是當時台灣電力主要來源,讓我國進入經濟快速發展的80年代。 1990年後台灣用電需求大增,但低放核廢料在蘭嶼引起爭議、核三廠氫氣大火事件,及要求核四停建等反核運動不斷上演,加速燃煤、燃氣電廠成長,如今40年過去了,隨著核一廠功成身退 ,至2019年核電仍有311億度電力產生,但僅佔目前台灣全部電力的13.4%。 這項興建設施的涉及安全、環境、法規等重要議題,因此依據「放射性物料管理法」及「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貯存最終處置設施建造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等相關規定,台電公司需檢附安全分析報告,並於申請前舉辦公開說明會。 除役完成後,依據「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28條規定,除役計畫執行完成後6個月內,台電公司應檢附除役後之廠址環境輻射偵測報告,報請原能會審查。 經原能會審查通過後,確認符合除役後土地再利用的輻射劑量標準,設施執照正式終止,整個除役作業才算徹底完成。 核一廠除役計畫已於108年7月13日獲原能會核發除役許可,「核一廠第二期用過核子燃料室內乾式貯存設施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已併入「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進行評估,並於108年7月2日獲環保署認可。
岸田首相於會中表示,在「天氣和海洋條件不干擾」的情況下,於本月24日開始排放含有輻射性物質「氚... 日本政府今天正式拍板,宣布8月24日將福島電廠含氚核廢水排放入海,原能會表示,已建立跨部會平台,並建置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持續監測。 核電之所以為人興頌,在於相較燃煤或天然氣電廠,核能轉換為電能前,核分裂產生熱能卻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有雅稱乾淨能源。 而核電之所以為人詬病,除了核電廠爆炸可能釋出萬年遺毒危害人類,還有目前無法解決的核廢料處置問題。
核一廠: 相關
但面對記者提問,他仍避談開始排海的具體時間,僅強調他已要求該廠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必須盡全力確保安全和宣導,以及自己希望最快21日就能夠拜訪日本全漁聯(全國漁會)會長坂本雅信。 核一廠為台灣十大建設之一,相較於龍門電廠(核四廠)以所在地「龍門里」來為核電廠命名,「第一核能發電廠」則因當年避免敵軍得知核電廠位置,因此以台灣第一個核電廠的次序命名。 由於台灣核電技術源自於美國,40年運轉執照期限,則是源於美國反托拉斯法避免商業壟斷行為發生,而設下此限,並非核電廠壽命只有40年。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日本宣布將於8月24日起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處理水入海,為確保國人食魚安全,漁業署今(22日)表示,自今年起以強化水產品相關監測,包含沿近海漁業所捕撈的漁獲送驗件數從今年起擴大到3千件,遠洋漁船的漁獲送驗件數也從今年起擴大到120件。 核一廠2023 依據國際安全標準進行審查,並經5次赴日現場視察後,於今年7月4日公布對本排放案的整體評估結果;IAEA認為日方的排放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且排放作業對民眾和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 日本政府今天決定最快8月24日將存放在福島第一核電廠腹地「核處理水」排放入海,引發民間團體聚集首相官邸前抗議,福島縣漁民甚至質疑首相岸田文雄違反承諾。
核一廠: 核電廠即時資訊
日本正在興建中的日本原燃公司再處理工廠,也將氚年排放量上限定為9700兆貝克,是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逾400倍。 計畫內容涵蓋拆除前的評估、拆除後的分流管理、量測方法與離廠標準,即先依廢棄物的物理、輻射特性,進行分流管制並建立完整的料帳管理,俾有效確實掌握所有廢棄物的處理流程與去向,再依廢棄物分類結果,選用並實施適當的量測方法,以確保離廠廢棄物符合離廠標準。 凡經量測符合離廠標準者,即屬於環保法規定義的「一般事業廢棄物」,得離廠回收再利用、再使用、掩埋或焚化。
- 水樣分析 定期採取海水、飲水、河水及池水等樣品,經處理後進行分析,以瞭解各核設施附近之各類水樣中放射性核種的含量。
- 截至今年6月29日止,用來存放「核處理水」的貯存槽已約千座,總量約134萬噸,接近貯存上限的約137萬噸,貯存比率高達98%。
- 東電在「核處理水」流經的配管中安裝「緊急切斷閥門」,只要發生用來稀釋的海水流量減少無法進行充分稀釋或檢測出異常放射線時,就會自動阻斷水流。
- 在回應此問題前,除了瞭解核能發電本身的優點與缺點,我們應先瞭解臺灣目前的能源結構,才有助於判斷廢除核電可能造成多少電力缺口?
- 由於高階核廢料的選址是40年以上,甚至跨世代的工程,民間團體呼籲要制訂法令並建立專責機構。
- 乾貯設施具有多層的保護機制,第一層保護機制為將核子燃料二氧化鈾製成高密度陶瓷燃料丸,外層有燃料棒護套將核分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包封,因此用過核子燃料本身即具有安全性的設計。
-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於2021年5月發表的專題文章指出,一般核電廠運行的廢水不會直接接觸機芯燃料棒,這就是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廠廢水的根本分別。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認為福島第一核電廠稀釋的核汙水放流大海,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第二,核一廠現階段因乾貯設施未能啟用,反應爐內用過燃料暫時無法移出,原能會要求台電公司比照運轉期間,持續維持與燃料貯存安全相關設備的可用性,以確保用過核子燃料安全。 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於108年8月16日奉行政院核定同意辦理,並於108年9月25日獲經濟部同意備查,目前台電公司正辦理相關採購招標作業,預定於117年底完工啟用。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副處長高斌表示,核一除役後不再發電,原能會已將高強度輻射設施及生產設施運轉人員證書的考照重點,調整為維持反應爐的廢燃料安全,不再考發電部分。
核一廠: 福島核處理水排海計畫長達40年 王重德:加強氚檢測確保食安
依據核管法第23條之規定及主管機關原能會要求,除役環評通過後,台電公司須準備環評審查結果及重要審查結論、環評承諾事項等,並完成相關資料對除役計畫之影響評估後,陳報原能會審查同意才會核發除役許可。 核一廠一號機停止運轉期限為107年12月5日,因此應於104年12月5日前提出除役計畫,132年底前完成除役作業。 台電公司已於104年11月25日核一廠除役計畫函送原能會審查,106年6月28日通過主管機關審查,並於108年7月12日獲原能會核發除役許可,核一廠隨著2號機運轉執照108年7月15日屆滿後進入除役。
台電核後端營運處處長張學植認為,無法可循,是造成高階核廢選址困難的一大因素。 但原能會表示,瑞典、芬蘭同樣沒有最終處置場選址法規,但因為有良好的社會溝通,一樣可以進行選址作業。 2017年6月暴雨襲擊北海岸,核一廠西側山坡因為土石沖刷,導致2號機聯外電塔倒塌,2號機自動跳機。 核一廠 依據農、漁、牧產位置分析,定期採取各類樣品,進行伽馬能譜、碘-131及鍶核種分析,以瞭解各類樣品中放射性物質含量。 核一廠除役工作時程規劃主要分成四個階段,包括除役過渡階段(約8年)、除役拆廠階段(約12年)、廠址最終狀態偵測階段(約3年)及廠址復原階段(約2年),共計25年。 第二層保護機制為將用過核子燃料放入密封鋼筒內,並填充惰性氣體密封,除可以阻絕放射性物質外洩,用過核子燃料的餘熱可由密封鋼筒表面利用空氣自然對流來移除。
核一廠: 排放福島核廢水 日本東電計畫建造海底隧道
日本共同社報導,主辦首相官邸前抗議活動的「告別核電站1000萬人行動執行委員會」表示,今天約230人參加集會。 抗議民眾冒雨舉起「勿將汙染水排放入海」等布條及標語,並重複「不允許倉促行動」等口號。 不過,日本政府與運營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TEPCO)強調,這些核廢水將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又譯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再通過海底隧道從一公里外的近海排放出去。 19日晚間才飛返東京羽田機場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日上午就風塵僕僕前往福島第1核電廠視察核汙水排海相關設備。
- 自2014年12月開始一號機大修裝填新燃料完成但未准起動運轉,直到2018年12月6日運轉執照到期日,正式宣佈一號機除役;二號機於2019年7月16日宣佈除役。
- 上午這場會議與會人士除了岸田外,還有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復興大臣渡邊博道等人。
- 核一廠自民國67年開始運轉,是當時政府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肩負著北台灣供應穩定電力的使命,運轉期間已經產生約3380億度的電力對台灣產業經濟民生發展具有相當貢獻。
- 「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暨變更內容對照表」及「第二次變更內容對照表」分別於97年11 月及101年8月獲環保署同意備查。
- 新北市府則表示,核一乾貯當初是台電沒有按圖施工,後續水土保持審查,因為安全考慮所以沒有同意。
目前所執行之監測屬除役期間監測作業,將建立完整之環境資料庫,俾利施工期間與背景期間之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分析,釐清施工影響程度。 核一廠2023 這是台灣第一次處理核電廠除役的工程,核一廠長蔡正益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核一1號機是台灣第一部除役的核電機組,「沒有固定模式可以follow」。 雖然法定執照已到期,但核一廠除役環評仍在審查中,環保署規劃明天將再召開第二次的專案小組初審會議,要求台電針對廢棄物處理、除役規劃時程再做說明。 2011年因為日本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嚴重核災事故,不只反應爐心熔毀,還產生氫氣爆炸,外洩大量放射性物質到周圍環境,日本政府因此緊急疏散周圍10萬民眾。 此一核災事故,激起國內民眾反核心理,也影響我國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政策,民進黨蔡政府更誓言,讓台灣在2025年將核能電廠全數停轉,而最早啟用的核一廠兩座反應爐,於商轉執照到期後,已經在2019年全數進入除役階段。
核一廠: 反核運動
該證照須每六年換照一次,且每年核電廠運轉人員都必須進行再訓練課程,確保核安。 由於福島第一核電廠腹地「核處理水」貯水槽預估將在2024年滿溢,儘管漁業界領袖仍持反對立場,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召集相關部會首長開會,決定最快8月24日開始排放入海。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今天舉行相關部會首長會議,決定最快8月24日開始將「核處理水」排放入海。 儘管如此,日本政府稍早召開相關內閣會議並決定,如果氣象與海象條件沒有疑慮,將於24日進行首次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排放。 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月遭受東日本大地震(台灣稱311大地震)帶來的海嘯侵襲,引發爐心熔毀,為冷卻熔融核燃料團塊,又製造出汙染水。
在鄰國的反對聲中,日本仍決定從周四(8月24日)起將處理後的福島核電站放射性污水排入太平洋,預計將在30年內持續排放。 有關「核處理水」排放入海後的氚濃度,即使每公升高於現狀的逾1貝克範圍,也僅止於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2到3公里海域,且大幅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每公升1萬貝克的飲用水標準。 從結論來看,東電依據國際指引進行評估,發現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極其輕微,而日本政府原子力規制委員會(類似台灣的原子能委員會)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認為這項評估妥適。
核一廠: 第一核能發電廠
即使進行除役工作,因核燃料仍在爐心,核能安全仍然非常重要,必需併行維持反應爐停機安全及推動除役。 為確保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核能發電廠除役作業安全進行,公開、透明揭露相關資訊,反映居民意見、維護居民權益,特設置新北市石門區核一廠除役監督委員會,本公司均派員出席歷次會議,並對地方關心事項進行說明。 原能會於108年7月12日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規定,核發核一廠除役許可,除役許可自108年7月16日起生效。 台電公司係依據原能會核發除役許可及環保署審核通過之「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定稿本」中所承諾之環境監測計畫,辦理相關之環境監測工作。
上午這場會議與會人士除了岸田外,還有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復興大臣渡邊博道等人。 根據其中九家公司的公開資料,在今年6月底,這些公司的晶片庫存比去年同期增加10%至889億美元,若和晶片荒前的2020年度同期相比,晶片庫存則增加70%。 核一廠 不少半導體廠,特別是成熟製程相關廠商都已經下修今年資本支出規畫,其中,8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調降今年資本支出至約略低於百億元,較2022年的194億元減少逾48%。 業界人士分析,在景氣調整之際,大廠在資本支出適度踩煞車並非壞事,尤其前兩年疫情帶來龐大的晶片需求,導致IC嚴重供不應求,業界雞犬升天,幾乎每家廠商都大賺,如今「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台積電等擁有技術與市占率領先優勢的廠商可望在逆境中相對有撐,靜待景氣回穩後再出發。 東電在「核處理水」流經的配管中安裝「緊急切斷閥門」,只要發生用來稀釋的海水流量減少無法進行充分稀釋或檢測出異常放射線時,就會自動阻斷水流。
核一廠: 開第一槍! 福島核廢水排入海 香港宣布禁日本10都縣水產進口
「核能一廠用過核燃料中期貯存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於84年經環境保護署審查准予核備。 「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暨變更內容對照表」及「第二次變更內容對照表」分別於97年11 月及101年8月獲環保署同意備查。 台電指出,若燃料棒移出延遲到第二期室內乾貯完工之後,2028年12月開始移出反應爐內核燃料,原規劃的25年除役進度將因此延宕6年,額外維護費得多花114億元。 如果依新北市政府要求,要等到最終場址「選定」才同意啟用乾貯(台電規劃在2038年選定用過的燃料棒最終處置場址),估計2063年才會完成除役,完成日比原規劃慢19年。 位於新北市石門區的核一廠1號機商轉執照今(5)日到期,依法已進入停機階段,6日起正式進入除役期,卸下自1978年以來為期40年的發電任務(累積發電量約1625億度),也是台灣第一座進入除役的核電機組。 核一廠營運後對臺灣的用電能源供應貢獻卓越,然而隨著臺灣反核民意的升高,核電廠的價值與地位也一再受到質疑跟挑戰。
我國法規規定,核電廠除役採「立即拆除」的方式執行,未來規劃採4階段的除役工作。 隨著1960年代臺灣的經濟發展,臺灣的電力來源已經由火力取代水力發電,然而臺灣雖然產煤但幾乎不產石油,火力發電的燃料需仰賴進口,而當時的燃料進口來源地的中東地區局勢長期不穩定,為了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以及更大的發電量以支持發展中的臺灣,國民黨政府決定興建核能發電廠來因應需要。 原能會表示,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已針對福島電廠含氚廢水排放案,邀集11個會員國專家籌組調查團,針對本案安全評估、安全管制以及取樣分析驗證等面向。
核一廠: 4月13日有關媒體報導「核一廠不是除役了嗎?怎麼還會有危險?你不知道的核災普拉斯」之回應說明
另依環評法規,核電廠除役計畫亦需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台電公司於105年1月6日提出環境影響說明書,經環保署105年5月6日審查同意進入較嚴謹之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為確保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核能發電廠除役作業安全進行,公開、透明揭露相關資訊,反映居民意見、維護居民權益,特設置新北市石門區核一廠除役監督委員會。 台電公司於97年12月開始規劃興建乾貯設施,並於100年1月獲新北市政府核發「水土保持施工許可證」。
核一廠未來完成除役後,除保留區(含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外,其餘土地目前初步朝電力事業用途來做規劃,未來將待適當時機配合政府政策、公司經營以及地方發展等綜合考量,進行更深入規劃。 電廠營運期間用過的核子燃料,將暫存於廠內的用過核子燃料池中,未來除役後將暫時存放在室內乾式貯存設施內,俟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或放射性廢棄物(集中式)中期暫時貯存設施建置完成後,運送至最終處置設施進行處置或放射性廢棄物(集中式)中期暫時貯存設施貯存。 核一廠除役,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除役作業的進展及安全性,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統計資料,2022年(民國107年)2月全世界有202座核能機組永久停止運轉,其中17座商用核能機組完成除役,顯示核電廠除役已經有成熟的技術經驗。 核一廠自民國67年開始運轉,是政府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肩負著北台灣供應穩定電力的使命,運轉期間總發電量約3,380億度,對台灣產業經濟民生發展具有相當貢獻。 核一廠隨著二號機運轉執照108年7月15日屆滿後正式除役,成為全台首座邁入除役的核能電廠。 本監督小組任務:關於本廠對本計畫之執行是否確實依「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及其相關環評審查結論、承諾事項辦理有關輻射安全及環境監測議題之執行情形之監督。
核一廠: 石門洞
並將進行各項安全評估,擬定各項緊急應變計畫,並確實執行,以確保除役之作業安全及保障民眾健康。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核一第一期乾貯設施建在核一廠內的室外,台電在2012年申請完工,不過「當時同仁去現場,實在很難相信這是一個核電廠完工時候的情況」。 面對台電、經濟部的指控,新北市發言人張其強表示,核電最重要的關鍵所在,就是安全。
除保留區外,模擬操作中心區域則規劃改建成小型紀念公園,其餘區域則屬拆除範圍,未來將朝電力事業用途進行規劃。 乾貯設施具有多層的保護機制,第一層保護機制為將核子燃料二氧化鈾製成高密度陶瓷燃料丸,外層有燃料棒護套將核分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包封,因此用過核子燃料本身即具有安全性的設計。 日相岸田文雄昨天下午與日本全國漁會會長坂本雅信會談,漁會人士雖然依舊反對汙水排海,政府仍按原訂計畫進行。
今年度年會主軸定為「AI聚能轉新局,生成造浪創未來」,邀請30位以上美國微軟總部的頂尖開發者及經理人,針對「年度重磅議題」、「AI雲端技術」、「產業新局賦能」、「前中後台連結」四大議題,分別開設超過80場的主題議程。 細節主題含括如生成式AI、5G與物聯網應用、低代碼開發當今最有價值的技術創新領域;以及商務流程優化、資安法遵甚至企業永續等營運實務,幫助來賓掌握最新的技術趨勢與開發框架,獲得最具商業潛力的技術能力。 台電核發處長許永輝補充,過去核一廠運轉時期全廠約五五○人,目前剩下三二○人,其中,負責機組控制的運轉人員過去要一五○人,目前剩下六十二人左右,最關鍵的問題是,「證照幾乎都要重考」。
核一廠: 核電廠除役
監測數據將持續與環評階段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以評定本開發計畫對於環境是否造成影響及其影響程度,並據以提出適當之改善措施。 有關環境非輻射每季之監測結果,將定期於環保署之「環評結論及承諾事項執行情形申報系統」中進行申報。 核一廠除役後首次大型拆除作業為備用氣渦輪發電機組拆除工作,由於其廠房也是新建用過核子燃料室內乾式貯存設施的預定地,故優先拆除改建。 台電公司秉持「循環經濟」理念,將確定功能正常的發電機定子及轉子,氣渦輪機的靜葉環及動葉片再利用,發電機定子送核二廠、發電機轉子送核三廠作為備用品,以節省營運成本,並可以減少廢棄物產量及處理費用。 核電廠除役作業需要25年,共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除役過渡階段,為期8年,將興建第2期室內乾貯設施,並進行除汙作業。 依環評法規,核電廠除役計畫須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台電公司於105年1月6日提出環境影響說明書,經環保署105年5月6日審查同意進入較嚴謹之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