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過去8年的年增加率計算,預計到2028年,日本和韓國的薪資中位數將增加到90,000新台幣以上,分別達到91,496新台幣和90,477新台幣。 比較薪資中位數,2020年日本的薪資中位數為88,210新台幣,韓國的薪資中位數為70,153新台幣,而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僅為41,500新台幣。 如果以過去六年基本工資的年增加率計算,預計到2028年韓國的基本工資將增加至新台幣70,969元,日本的基本工資將增加至新台幣49,932元,但台灣的基本工資將僅增加至新台幣31,865元。
不過陳惠欣指出,薪資中位數會隨著薪資成長而增加,除了廠商調薪,基本工資調升也是推升中位數成長的重要力道;108年全年總薪資的中位數較107年增加1.64%,與101年比較,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增加12.68%。 辛炳隆指出,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面臨低薪問題,因此國際勞工組織(ILO)不斷呼籲世界各國以提高基本工資來解決。 雖然產業升級很重要,但如果企業不願意買單,就會變成只是政府喊喊口號,而提高基本工資是目前最立竿見影的方法,只是同樣須提防業者趁著提高基本工資順便漲物價,使得勞工實質可以支配的所得仍不多。 他認為,短期內要迅速扭轉低薪難度極高,但政府應想辦法透過公共政策,像在居住正義、公托上多施點力,讓勞工即便在低薪的狀況下還可以活得不錯。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台灣平均每人國民所得
根據財政部的薪資報告,台灣2015年平均月薪為4.78萬元,中位數薪資則為3.51萬元,若與主計總處公布的2015年薪資數據相比,平均月薪差距不大,但是薪資中位數,財政部資料比主計總處約少了5,000元。 但由於少算的加班費,伙食費,每個產業都一視同仁,所以用財政部資料來分析甚至比較各個產業薪資的高低,仍有其參考價值。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2023 台灣主計總處周三(23日)公布最新薪資中位數統計,去年受僱員工全年入息中位數為49.8萬(新台幣,折合13.7萬港元),即月收入為4.15萬(折合1.14萬港元);全年平均入息為64.4萬 (折合17.7萬港元),67.72%打工仔收入未達平均入息,顯示中產階級與極端高薪族群的薪資差距再進一步擴大。
財政部報告採用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薪資水準指標,將「薪資低於中位數三分之二者」定義為「低薪族」,若以該份研究的資料來計算,低薪族門檻約落在22K~23K,略高於當時的基本工資(18K~20K)。 儘管中位數相較於平均薪資更讓民眾「有感」,但可惜的是,主計總處的薪資中位數報告只公布工業及服務業的受雇者薪資中位數,無法看到更細緻的產業分類薪資,無從了解低薪工作究竟分布在哪些產業、哪種性質的工作以及分布年齡層。 評論指出,此結果反映出中產階層與極端高薪族群的薪資差距續呈擴大。 近年受全球疫情影響,產業經濟受衝擊仍大,國內在疫情期間的內需產業減產、縮編,薪資成長緩慢(甚至負成長),都有可能是造成低於平均薪資佔比人數升高的原因。 另外,像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薪資中位數也都超過60萬元,為各產業中薪資較佳的族群。 至於「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公私立學校等)」等,員工薪資中位數則都未達40萬元。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電子煙
這個慘況,也同步反映在2021企業年終上,在104的調查中,國內17大產業中,住宿餐飲業因為疫情受創深,近1/4的24.7%今年確定不會發年終獎金,剩下的75.3%雖有年終,但平均僅0.5個月,也是所有產業中年終最少的,對比整體平均的1.10個月,或最高的半導體平均1.57個月,確實讓苦了一年的員工倍感辛酸。 顯示,低薪產業過去薪資多半有微幅上漲,教育服務業成為低薪產業中,唯一一個薪資還呈現衰退的產業。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薪資調查科科長郭燕玲說,這代表高薪資人薪資成長速度比較快,使得平均薪資往右移;長期研究薪資議題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也說,這代表著多數人仍落在低薪的左半邊,而位於右半邊的高薪者人數雖然沒有增加,但薪資卻越來越高。
另外,若以員工教育程度區分,則是研究所程度者薪資中位數96.0萬元及大專程度者53.7萬元較高。 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指出的,台灣的基本工資仍然遠遠不足以支付國內的生活成本。 在Yahoo奇摩新聞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台灣大部分受訪者(45.6%)認為今年的基本工資需要進一步調升。 換言之,台灣的人均GDP增加到與鄰國持平,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因為與日本和韓國的勞工相比,這對台灣勞工的好處是微乎其微的。 比較薪資中位數,日本的薪資中位數自2010年以來一直徘徊在人均GDP的100%左右,而韓國的薪資中位數從2010年佔人均GDP的79.4%增加到2020年的97.2%。 到2028年,台灣的薪資中位數仍僅為日韓的52%,即使台灣的人均GDP預計與日本和韓國持平,其薪資中位數也只有這兩個國家的一半。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第1及第9十分位數
由於美國政府去年下令該公司停止出口A100晶片至中國,試圖在科技方面遏止中國的野心,中國科技公司目前只能購買A800晶片。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中國網路巨頭正爭相訂購半導體大廠輝達(NVIDIA)的晶片,這些晶片對建立生成式人工智慧(AI)系統至關重要,訂單價值達50億美元。 軟體網路業預期調薪3.6%,連5年居冠;半導體則受惠全球景氣復甦以及晶片荒,金融業因股市續創史高產業前景看好,半導體和金融預期明年調薪幅度3.6%,追平軟體網路業,並列第一。
相對的,內需產業尤其零售、餐飲、觀光,在疫情下就一片慘淡。 104人力銀行特別為《遠見》整理出2021年年薪倒數的「四大慘業」,其中最低的住宿業,平均年薪47.7萬,與去年相比減少4.2%;倒數第二是餐飲業的56.4萬,倒數第三是醫療服務業(醫療服務業人員指診所櫃台、牙醫助理等,非醫療專業職務),平均年薪67.1萬;倒數第四是批發零售業,平均年薪68.6萬。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2023 同時,青年低薪問題依然嚴峻,當中以未滿25歲的受僱員工全年薪資中位數最低。 隨年齡提高薪資增加,以40至49歲全年總薪資中位數57.2萬最高。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三):台灣企業總想學習美日星,那薪資成長的部分呢?
政府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並製定計劃,將基本工資提高到足以滿足台灣基本生活水平的水平。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解釋的,台灣的薪資中位數緊隨基本工資,這意味著只要台灣的基本工資被壓低,台灣各收入水平的勞工的困境將繼續受到影響。 從這個比較可以看出,雖然台灣的人均GDP很快就會與日本和韓國持平,但台灣與這兩個國家相比,實際上返還給勞工工資的GDP很少。 基於上述預測,到2028年,韓國和日本的基本工資都將繼續增加或保持在其人均GDP的60%和45%左右。 然而,到2028年,台灣的基本工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至人均GDP的28.9%。 如果台灣的基本工資與日本和韓國的基本工資和生活成本掛鉤,那麼台灣的基本工資如果與日本掛鉤,今天仍將增加到新台幣31,064元,如果與韓國掛鉤,則將增加到新台幣37,784元。
此外,撇除納入年終獎金的季節因素,網上流傳的一句玩笑話──「男女平均有一顆睪丸」突顯了大眾對於平均薪資的不信任。 每當主計總處公布某月平均薪資再創歷史新高時,相關新聞下的討論串總是哀鴻遍野,許多網友哀嚎自己薪水遠低於該數字。 在所得分配不平均的情況下,平均薪資容易因為少數極端高薪而被拉高,使得平均薪資數值無法反應大多數人的狀況,因此許多人提倡應改以「中位數」來檢視所得狀況。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日本
另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較2020年增加3.02%;然2021年小於平均數比率為68.31%,意味著有68.31%的受雇員工收入未達平均年薪,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創下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台灣的人均GDP即將趕上韓國與日本,但這樣的數字,對台灣勞工的好處卻微乎其微,因為台灣的基本工資目前只有約日韓的一半,可見勞工並無法從經濟成長中受益。 花梓馨也表示,根據104的調查結果,有39.3%的企業預計2022年將會調薪,比2021年的36.3%增加3個百分點。 而調薪幅度,預計為3.1%,雖說創下八年來次低,但對比不同產業,薪資展望其實藏著「電金資通續強,住宿餐飲較弱」的態勢,其中2022調薪三強分別是半導體業、金融業和軟體網路業。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去年受僱員工全年入息中位數為49.8萬(折合13.7萬港元),全年平均入息為64.4萬 (折合17.7萬港元),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自2013年逐年下降,反映出平均總薪資成長率,高於中位數總薪資的成長率。
- 拥有 16-20岁 经验的员工会收到 2,361,287 TWD。
- 以支出面而言,研發支出就和購置電腦軟體、生產設備一樣,對於企業生產活動的貢獻超過一年,都可帶來經濟利益,只是差在有形、無形而已,因此列為投資。
- 更諷刺的是,台灣這波經濟榮景,到頭來還是必須倚重中國市場的幫忙,偏偏這是政府說不出口的秘密。
- 浙江上半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4317元,位居全大陸第三。
- 至於「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公私立學校等)」等,員工薪資中位數則都未達40萬元。
-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韓國和日本的基本工資分別增加到新台幣46,718(1,914,440韓元)和新台幣41,128(161,643日元),而台灣的基本工資仍然只有新台幣25,250,或僅為韓國和日本的基本工資的54%和61%。 四、110年工業及服務業全年總薪資第1十分位數為29.9萬元,較109年增加1.18%;第9十分位數為122.4萬元,增加3.48%。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2023 實際上,台灣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的時程,就連擘劃我國經建計畫的國發會也失算,而且還是「難得低估」。 根據今年7月公布的四年國家發展計畫(2021~2024),人均GDP為29,006美元至29,584美元,也就是在總統蔡英文任期結束之前,才有機會沾上邊。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產業,月薪資中位數不到35K
她解釋,由於高薪族群薪資成長較高,因此拉高平均薪資成長率。 而低於平均薪資的人口也繼續升高,估計在796.7萬名受僱者中,就有67.72%、約533萬人低於平均薪資。 一般來說,若資料有極端值時,平均數容易被拉往極端值那端(拉高或拉低),但中位數指的是最中間的數字,並不受極端值影響,若中位數與平均數越接近,就代表資料分布較為平均,較少極端值,因此我們可以從中位數占平均數的比例來判斷資料分布情形。 假設有5個人的月薪分別為22k、22k、30k、45k及200k,5人薪資的中位數為位於中間的30k,平均薪資則會因200k極端值而被拉高為63.8k,足足高出中位數33.8k,容易使得整體薪資遭到高估;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人認為公佈薪資中位數比較重要。 然而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等,都未達40萬元。 與2020年比較,40至49歲者年增幅2.33%最高,50至64歲者亦增2.00%,未滿25歲者因多從事內需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僅增0.09%。
即使在日本,基本工資也從1988年佔人均GDP的30.4%增加到2020年的44.6%。 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上個月發布的估計,台灣的人均GDP將在2028年超過日本,並趕上韓國。 2028年,台灣人均GDP將達到47,305美元,超過日本人均GDP46,443美元。
台灣人均收入中位數: 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
根據主計總處新聞稿可知,2020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含經常性與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50.1萬元。 雖然創統計以來新高,但相較2019年僅增加0.48%,成長幅度為近4年來最低紀錄。 郭斐然醫師指出,國健署為了要開放加熱菸,無論是菸害防制法中菸品定義的問題,或健康風險評估的設計,都只是加熱菸上市的掩護,讓民間團體或民眾接受的障眼法。 假如政府的心態是在一定會通過的前提下,制定更高的審查標準,只是增加日後菸商宣傳的籌碼而已,因為指定菸品「已通過健康風險評估」。 而WHO報告中提到,菸商會使用各式香味、時尚感、科技潮流等產品設計與廣告方式吸引年輕族群或是從未吸菸的族群,所以部分國家在規範加熱菸時,甚至會採取禁止加味菸的銷售限制,以降低吸引力。 為此,郭醫師強調:「目前雖然廠商有繳交20歲以下青少年成癮的資料,但是並未列入駁核條件,也就是說,即使廠商所提的資料證明會吸引青少年使用,一樣可以通過健康風險評估。」為了保護青少年,不要讓我們下一代繼續尼古丁成癮,這是醫師和反菸團體最強烈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