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圓代工排名11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Dave on July 17, 2020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美系外資先前出具晶圓代工產業報告中,認為半導體產業上半年將持續去化庫存,但砍單幅度已較前2季趨緩,隨著下游供應鏈庫存去化高峰已過,預期晶圓代工產業稼動率可望在下半年回穩。 研究機構 Omdia 預測,全球晶圓代工銷售金額將從 2019 年 600 億美元,到 2020 年成長 13.5% 達 682 億美元。 研究報告還指出,2021 年晶圓代工銷售金額將繼續成長至 738 億美元,2022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2023 年可到 805 億美元,之後 2023 年為 873 億美元,2024 年破 900 億美元的 944 億美元規模。 2022年全球邏輯晶圓代工營收較前一年增加27%,但因消費需求疲弱,市場買氣不振,加上IC設計業者庫存水位高漲,這些因素為2023年帶來巨大風險。

他同時指出,現在庫存消化比較快,全世界對通膨很敏感,這也造成對景氣判斷的改變,相信景氣慢慢又會起來。 世界先進預估首季晶圓出貨量估季減7~9%、平均售價(ASP)季減1~6%,月產能約略持平27萬片8吋晶圓。 董事長暨總經理方略預期,首季營運是最冷的一季,後續應可望逐季改善,第二、三季有望溫和回溫態勢,但回溫幅度仍待觀察。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陳澤嘉觀察,2022年手機、NB等終端產品雖進入庫存調整期,然全球晶圓代工業年營收仍在漲價、長約等因素下,表現相當亮眼。 展望2023年,考量終端產品庫存調整將延續至2023年上半,甚至總體經濟前景不佳將影響民眾消費意願,恐拉長終端產品庫存調整期,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營收恐減少2~3%。 從營收結構部分來看,根據法說會資訊, 2Q23 製程比重:5 奈米佔 30%、7 奈米佔 23%、16 奈米佔 11%、28 奈米佔 11% 等。 根據應用領域來分智慧型手機佔 33%、高效能運算佔 44%、物聯網佔 8%、車用電子佔 8%、消費性電子佔 3%、其他佔 4%。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中芯國際(SMIC)第一季營收季減9.8%,約14.6億美元,其中八吋營收季減近三成,十二吋營收則因產品組合較多元,及中國內需支撐,營收微幅季增1~2%。 第二季受惠部分訂單復甦加上中國內需優勢,如Driver IC、Nor Flash等,出貨與產能利用率皆有望提升,營收可望回歸成長。 三星(Samsung)八吋與十二吋產能利用率均下滑,第一季營收僅34.5億美元,季減36.1%,是第一季跌幅最高的業者。 第二季目前來看有零星零組件訂單回流,但多半來自短期庫存回補而非終端需求轉強訊號,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將有部分3nm新品產出正式貢獻營收,預期季跌幅將放緩。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台灣半導體企業又有大動作

格芯(GlobalFoundries)以22FDX與12nm LP+製程持續拓展5G、MRAM與車用產品線,另一方面,與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交易的廠房雖有生產協議,能確保2020至2022年的訂單收入,然而售予世界先進的新加坡廠房則全數交割,預估對第一季營收影響較為直接。 台積電(TSMC)的7納米節點受惠客戶預定產能,接單狀況穩定,即便出現部分投片調整,後續的訂單需求尚能填補缺口,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12/16納米節點投片狀況目前雖有潛在變化可能,但修正幅度不大,整體產能利用率可維持9成;成熟與特殊製程則有5G、IoT與車用產品等需求挹注,穩定貢獻營收。 她以荷蘭公司艾司摩爾(ASML)為例指出,這家公司在未來也需要在美中兩國選邊站。 因為,艾司摩爾生產的高端光刻機(Lithography),是目前台積電在晶圓代工依賴的高端機器。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因為,一方面英特爾 XPU 戰略的基石離不開先進工藝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在先進工藝實現後來居上,倚重的還是節點的步步為營和客戶訂單的保障。 筆者近日在《芯片產業,何時走出至暗時刻?》一文中提到了英特爾 IFS 業務,有觀點認為,代工業務是英特爾面臨的最大 X 因素。 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表示,本季營收將較首季持平或小幅下滑 3% 至 5% ,預期營運有望在上半年落底。 對於 2023 年第二季度指引,華虹半導體預計銷售收入約 6.3 億美元左右,預計毛利率約在 25% – 27% 之間。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產業綜覽

英國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青年學者Sophie Zinser向BBC中文說,台灣雖然在半導體產業上,會持續與美國合作,但中國在半導體與美國的競逐中,也開始布局全球。 4月20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參議院聽證會時直言,美國欠缺自我半導體生產能力,完全依賴中國、台灣生產半導體,供應鏈幾乎被掌握,面臨「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風險」。 2012年,正凖備挑戰時任總統馬英九連任之路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便曾公開抨擊台灣經濟產業與中國大陸過度緊密。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Steve Long並透露,英特爾除了在檳城興建海外首座3D IC封測廠外,也在馬來西亞另一居林高科技園區興建另一座組裝測試廠,屆時和檳城的3D IC封測廠完工級,英特爾在馬來西亞的封測廠將增為六座,成為英特爾最大封測據點。 經濟部昨日發布7月批發零售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呈「外冷內熱」現象,批發業衰退,惟衰退幅度收斂。 經濟部昨(23)日發布7月零售業營業額3,778億元,餐飲業營業額891億元,雙雙創歷年同月新高,分別呈連續23個月、15個月正成長。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還是不數3!社群重製版《戰慄時空2 RTX》亮相 最新RTX Remix技術高畫質翻新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指出,受到高運算量終端裝置及資料中心需求的帶動,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約573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7.1%,全球晶圓代工產值連續五年的年成長率高於5%。 台灣公司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晶圓代工的領頭羊,目前市值已擠身全球十大公司。 根據全球市場調查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裏,台灣公司有63%的市佔率,其中台積電佔全台晶圓代工的54%。 集邦科技同時預估,2021年第一季台積電預估會拿下全球晶圓代工約58%之營收。 市場需求面來說,雖然產能消耗最大仍是智慧手機,但仍持續投片支撐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不論 8 吋廠或 12 吋廠,多來自伺服器與車用電子。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ROG Swift OLED PG32UCDM 為全球首款32吋4K OLED 電競螢幕,具備超快240Hz更新率及0.03 ms反應時間; QD-OLED 技術可提供1000尼特峰值亮度、傑出色彩效能、廣色域、出色對比度與優化的像素排列,讓文字更清晰易讀。 輝達今天凌晨發布財報前夕,傳出擴大與鴻海合作,由鴻海獨家承接輝達最新發布「地表最強」AI晶片「GH200」的晶片模組訂單... 貿易戰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一直高於新亞洲(註:東協主要6國加印度),但疫情後,中國大跌約5成同時,新亞洲則往上跳5成,並超過中國。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晶圓產能將持續緊缺至2022年後,客戶已出現恐慌!問題根源在哪?

危機發生時,便有鳳梨果農向BBC中文表示,種植其他水果的果農也很焦慮,害怕自己的產品是否會成為下一波中國禁止進口的名單。 2021年8月,台積電在美國《財富》雜誌評選「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行榜中,依營收規模名列全球第251名[6]。 據統計,前五大產能的月總產能為 480 萬片,佔全球的月產能達 24%;而作為過去的前五名晶圓廠 Intel (INTC-US)、聯電 (2303-TW)、義法半導體、格芯與德州儀器月產能皆低於百萬片,表現已不復以往。 長約方面,謝再居透露,已取消客戶投片的製程技術限制,提供客戶更多投片彈性,投片量不足的部分也不會立刻扣款,會給客戶增加一年履約時間,保證金也會依投片進度與比例來退還。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2023 首先看力積電,據最新預告,公司2023年3月合併營收38.26億元,同比大跌46.88%,這是繼一月和二月之後,連續三個月交出瞭如此差的答卷。 數據顯示,2023年2月,力積電合併營收36.9億元,較1月39.32億元減少6.14%、較去年同期66.2億元減少達44.25%,降至近29月低點。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不過,以長期來看,聯電仍樂觀看待,以公司差異化的特殊製程技術領導地位、多元化產地的產能供應、及卓越的品質和營運,能讓公司掌握跨產業持續數位轉型推動的需求,成為領先客戶的首選晶圓製造夥伴。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台積電連續第二個季度銷售未達預期,表明全球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疲軟,芯片行業的低迷尚未觸底,利率上升、通脹飆漲和銀行業危機未消繼續削弱消費者信心。 根據IDC最新的數據,全球個人電腦第一季出貨量大降29%,蘋果公司的Mac系列產品領跌。 市場研究及調查機構 TrendForce 日前公布統計數據,2020 年全球晶圓代工銷售金額將比 2019 成長 23.8%,是過去 10 年最大增幅,銷售金額有機會一舉突破 750 億美元。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供應鏈轉移 沈榮津:台灣對中投資金額驟降近5成

《經濟學人》今年初預言,包括台灣的14個國家,將組成「亞洲新鏈」(Altasia,alternative Asian supply chain),未來幾年可望逐步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生產製造重心。 第2季也因PMIC、MCU等客戶砍單,8吋產能利用率將跌至60%以下;12吋則受惠於28/22奈米如Tcon、TV SoC急單支撐,產能利用率約80%,同時銷售單價穩定,預期營收可持平或小幅上升。 台灣經濟日報消息,2015年半導體景氣寒風颼颼,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顧能)統計,2015年全球半導體營收衰退1.9%,而台積電則逆風飛翔打敗英特爾等大廠,年營收持續成長,包括一線大廠英特... 聯電(UMC)新增28/22nm產能於第二季順利上線,帶動整體晶圓出貨與平均銷售單價成長,該製程節點本季營收佔比上升至22%,第二季營收達24.5億美元,季增8.1%,成長幅度居冠。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由於台廠在先進製程及部分特殊製程擁其優勢及獨特性,不同於其他晶圓代工廠多半皆仍在該國境內新建工廠,台廠在各國政府積極邀請下,考量當地客戶需求及技術合作的可能性後,除台灣當地外,也陸續宣布於美國、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進行擴廠。 2022年台灣占全球晶圓代工十二吋約當產能48%,若僅觀察十二吋晶圓產能則超過五成,先進製程16奈米(含)以下市占更高達61%。 但在台廠廣於全球擴產的趨勢下,TrendForce預估2025年台灣本地晶圓代工產能市占將略為下降至44%,其中十二吋晶圓產能市占落於47%;先進製程產能則約58%。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不過台廠近年擴產計畫仍將以台灣為發展重心,包含台積電最先進的N3、N2製程節點仍留在台灣,而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公司皆仍有數項新廠計畫遍布於新竹、苗栗、及台南等地。 TrendForce認為,儘管台廠已宣布於中國、美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地有多項建廠計畫,加上各國晶圓廠亦積極擴產,使得2025年台灣晶圓代工產能市占略為下降。 然而,半導體聚落並非快速成型,供應鏈的完整性仰賴原物料、設備、矽晶圓到IP設計服務、IC設計、製造、封測,甚至品牌廠、通路商等上中下游的相輔相成。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排名出炉,晶合集成落榜

母公司歸屬淨利潤為 1.522 億美元,與上期相比上升 47.9% ,環比下降 4.3% 。 國內產能分佈方面,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三座 8 英寸晶圓廠和四座 12 英寸晶圓廠;在上海、北京、天津各有一座 12 英寸晶圓廠在建中。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2023 目前,中芯深圳已進入量產,中芯京城預計下半年進入量產,中芯東方預計年底通線,中芯西青還在建設中。 展望未來,聯電預計第二季度毛利率在 35% 左右,預計產能利用率將略高於 70% 。

  • 從各地區的營收貢獻佔比看,來自中國區的營收佔比增至 75.5% ;美國區的佔比為 19.6% ,歐亞區佔比為 4.9% 。
  •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擁有蘋果、華為、聯發科等重量級客戶,並將在下半年商用10納米工藝節點。
  • 觀察2017年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業者排名,整體排名與2016年相同,台積電、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電分居前三。
  • 而從應用層面可以看出,其生產的晶片以模擬的感測與電源、功率應用為主,這些正是目前IoT感測裝置、電動車和節能設備所必需的晶片品類。
  • 成熟 12 英寸晶圆代工制程(28 纳米~90 纳米)今年上半年需求相较 8 英寸晶圆代工制程稳定,部分 12 英寸需求甚至依然紧俏,如用于 OLED DDIC 的 28 纳米、用于车用 MCU 的 40 纳米 eFlash。

綜合產業主要晶圓代工廠 Q1 財報來看,目前芯片產業整體需求復蘇和庫存去化均不及預期,但部分芯片類型和下游應用有小幅回溫跡象,伴隨著庫存持續去化和需求緩慢復甦,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在 23Q2 及之後也有望呈現小幅回升態勢。 根據市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統計,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景氣暢旺,在2021年營收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來到1,091億美元規模後,2022年將衝上1,308億美元續創新猷,已經連續三年的年成長率超過20%。 分析指出關鍵原因在於晶片供需今年陸續轉趨平衡,但車載、工控等需求仍供不應求。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 IC Insights指出,去年半導體晶圓代工市場達623.1億美元,較前年577.1億美元成長8%,成長率較前一年的14%為低,但仍維持成長。 全球晶圓代工排名2023 台積電續超過5成市占率廠商排名依序為台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三星、中芯與力晶占前6名,7、8名為華虹半導體、TowerJazzTowerJazz。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