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工作趨勢15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October 30, 2018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鍾文雄認為,銀髮教育也是潛在市場,目前各縣市都有關懷中心、托老中心,透過輕鬆上烹飪、繪畫課和玩遊戲,延緩長者失智,是新趨勢。 然而,看待這種預測某些工作可能消失的洞見,不應視其為到底準不準的預言,而是了解作者背後「因為……所以……」的邏輯思考方式,更有助於掌握未來。 然而亞德客的自動化元件不想要只按照日本規格來做代工,所以從模組公司簡介中能看到,亞德客擁有自有品牌、為的就是「自創規格」,走自主研發、零件自產的一條龍生產模式來打造自己的產品線。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因應疫情需求,Zoom在疫情期間高速發展,但隨著各種禁令解除,Zoom也面臨不得不「瘦身」的局面,因此今年2月便宣布裁員旗下15%員工,大約1300人,執行領導團隊在下一財政年度的薪水調降20%,並放棄獎金。

但對於員工來說,調查結果顯示有86%受訪者認為人類技術永遠都會被需要,73%認為數位科技無法取代人類的心智,但也有37%擔心自動化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工作機會。 因此,「人機協同而非取代」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端看企業未來如何在數位科技與人才之間取得最佳均衡點。 如果要選一個最能掌握全球2021年命運的因素,那絕對是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問世的時間。 在全世界苦等疫苗上市的此刻,許多製藥公司都正在研發疫苗的時間線上激烈競爭。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全球與區域

下面的 8 種現象,將成為 2022 年工作場所的潛在趨勢。 除了提出百大好職缺之外,也觀察到五大趨勢新職類,依產業類別可分為AI、長照、網紅、遊戲、寵物。 根據2018年104「徵才企業調查」中,企業最看好領域第一、二名即為AI人工智慧與長照。 疫苗的安全性往往需要透過大型的臨床試驗來測試,通常在第三期臨床試驗會有較多受試者參與,因此,疫苗的安全性可以透過「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來了解。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台灣高齡化由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時間為8年,與韓國、新加坡相當;高齡化伴隨老人失智等問題,張淮杞指出,到了2036年,台灣失智人口將超過50萬人,失智照護、高齡健康照護與老人獨居等,是未來關鍵議題,也是重要商機。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侯鈞元表示,人工智慧(AI)、6G行動通訊技術、區塊鏈、自動駕駛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新能源車、環境友善塑膠材料、固態電池及奈米科技,將是2030年亞洲最看重的10項技術發展項目。 或許我們無法準確預知答案,但可以從研究趨勢中掌握先機,做好迎向未來的準備。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也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看法,他認為未來政府可思考,對控制演算法和機器人的億萬富豪和企業徵稅,再用這筆稅金為所有人提供足以滿足基本需求的慷慨津貼。 台灣是全球老化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將占20%,勢必帶動醫療照護需求。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未來人才必備的3種能力,你有嗎?

如果使用傳統方法,一般疫苗或藥物從開始研發到上市,至少要花5-10年的時間,顯然無法滿足當前對於疫苗的迫切需求。 因此,大部分製藥公司都開始採用AI技術來幫助篩選藥物分子,大幅加速研發藥物的過程。 專精於生物科技應用的AI工程師,也就成了目前就業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可以想見的是,就算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成功研發之後,AI技術也依然會成為醫藥界在產品研發上大力仰賴的科技。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不過這僅是針對2023年的預估、顯示2023年工業機器人有較強的成長潛力。 提出「陪走與談話師」這份工作,高知特報告的原意是,針對高齡化社會的老人陪伴而設計。 但隨著缺乏社交的現代人愈來愈多,以及遠距工作所帶來的疏離,一般人其實也需要一個可以陪走或談話的對象,以紓解獨自在家工作所帶來的孤獨感。 因此,《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報導,Facebook、Twitter、GitLab、Quora等企業都開始提供「在家工作輔助師」的協助,讓員工更容易達到遠端工作下的最佳狀態。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鄒開蓮:練出6種「管理肌肉」

機器人技術前幾年討論度一度很高,儘管最近聲量被物聯網、邊緣運算等新技術蓋過,仍處於穩定發展的狀態。 在工廠生產和物流自動化的情境中,機器人都扮演著讓產業效率大幅提升的關鍵角色。 今年疫情原因提升了民眾在網路上的消費,也讓物流配送成為各大網購平台吸引更多客戶的關鍵業務。

但未來「在家工作長」,營運、溝通、協調能力都是必要條件,才能讓員工在見不到面的狀況下還能齊心合力。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出現之前,全美大概只有5%的公司實施在家工作制。 因此如果沒有乾預,性別薪資差距會擴大,領導層的多樣性會下降。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台灣愛丁頓的永續DNA,攜手員工一起Giving More

遠距監控的興盛主要是因為許多雇主有生產力疑心病 (productivity paranoia) 的現象,微軟 的報告就發現在混合辦公下,即便有87% 的員工自認在工作時具備生產力,僅有 12% 的雇主能很有信心地認為團隊具生產力。 就業市場的動向在今年也較為曖昧不明,隨然整體延續前兩年大缺工的情形,不過因為預期經濟衰退,企業招募的需求今年也相對較低。 再加上 2022 下半年的美國科技業裁員潮,也有可能波及到其他產業及地區的就業前景。 高齡化社會來自生育率的減少,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幾乎所有地區生育率都在下降。 張淮杞指出,2017年台灣嬰兒出生數已跌破20萬人,為19.4萬人。 若依照現況態勢推估,台灣2030年出生嬰兒數將降至16萬人。

當機器人科技逐漸發達,「生產製造/品管/環境衛生類」工作真的會消失嗎? 我認為並不一定,科技只會取代某一個部分的工作內容,建議職場工作者應該進一步掌握「獨特性」與「人性化」兩大原則,掌握與擴充個人競爭優勢,就不怕在未來被取代。 TomorrowToday Global趨勢預測家Graeme Codrington預估,現在的全職工作,將有25%改為企業按需求雇用(on demand)。 未來企業將減少固定聘僱員工的人數,改以短期約聘的方式,與自由工作者訂立短期工作契約,任務、專案完成後,聘僱關係即終止。 這種方式現在在創意領域的產業很常見,尚未在其他產業普及,但對企業來說,這種合作模式是有吸引力的。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相關新聞

相較於生育率原本就偏低的國家如德國、日本等國,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快速,到2032年,全國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將超過50歲。 Allwork.space 認為 2023 年雇主的挑戰是如何從事後解決心理健康疾病,到事前預防心理健康相關的症狀,如孤單、焦慮、完美主義等。 不過一如其他新興科技, DAOs 的課責與治理仍是一大問題。 DAOs 既然非中央領導,組織就不屬於任一國家,因而難以受國家監督,而在營運及財務風險上仍是一大隱憂。 工作者崇尚的彈性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面向:時間與地點,如今地點已透過遠距模式實行,時間則是下一個重點目標。 隨著 2022 年俄烏戰爭與後疫情時代的通貨膨脹,IMF 在去年 10 月即下修了 2023 年的經濟成長至 2.7%,相較 2021 年的 6.0% 低出許多,也是自 2001 年以來的新低點。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此外,因為受訪者家中有超過一半比例的孩童曾經歷過腸病毒感染,考量到腸病毒有極高比例是在學校等群聚場合感染. 進而造成幼兒園及托嬰中心等學前教托育機構需採取停課等相關措施,對於家長也可能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如工作上需要請假或須配合停課措施並待在家照顧孩子等,因此對於即將有疫苗上市的消息,多數家長也抱持樂觀的態度。 不論是透過輔具設備的提供、人員的培訓、立法規範或是財源籌措,均需要積極的社會行動與政策作為。 社會大眾也必須更重視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才能讓長照體系永續經營。 世事瞬息萬變,歷史的發展像是驚濤駭浪之中前行的船舶,要預測未來10年的人口健康發展並非易事。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生活與休閒

一方面有越來越多的工作者開始走向非線性的職涯道路,申請非專業背景職位的比例提升,許多工作者更敢走向跨領域、轉職、非典型的職涯規劃。 工作者希望能找到與與個人的價值觀及願景一致的工作,更了解這個世界、了解自我、了解產業,從而找出工作意義感,為這個社會做出改變;自主權則是工作者希望擁有做選擇的權利,選擇自己嚮往的工作方式、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在舒適的環境與模式下工作。 這些國家的試驗結果顯示,企業的獲利不減反增,而且員工的生產力與滿意度提升、工作倦怠及疲憊感下降。

未來到了2030年,人工智慧不但將延伸到各行各業,還將翻轉你我的生活。 未來的美好可以預見,新北市懷抱著共榮共好的信念,累積並投入智慧城市規劃與發展,除了向國際展現更多智慧城市成果,也樂意攜手各個城市以及偏鄉合力勾勒發展藍圖,積極為建構全人類繁榮、永續的宜居生活願景努力不懈。 以現階段的機器人科技來看,要達到對銀髮族無微不至的照顧,仍有很多挑戰,畢竟人是血肉之軀,而機器人在材質、機構與控制技巧上還不是那麼細膩,有待資通訊、醫療、照護界有心之士跨界合作,突破技術,提供有溫度的照護。 舊經濟結束,代表新經濟興起,AI人工智慧、生醫照顧與新能源,現在是、未來也是主導生活與尖端科技的主流。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科技業再見裁員潮!Zoom大砍1300人 eBay精簡4% 人力

在未來的6G網路中,人工智慧技術也不會缺席,兩者將進行更廣泛的整合。 依賴平面和電視廣告的行銷早已過時,善用社群媒體和網路搜尋特性的數位行銷才是各大公司必須投資的方向。 要做好數位行銷,可不只有開設網站、Facebook Page、Instagram帳號,在Google上下廣告這麼簡單,背後還牽涉許多平台演算法、流量分析等專業知識。 隨著各大網路平台不斷改變其內容展示的政策,數位行銷的手法也必須跟著轉變,這讓數位行銷成為一個具有高度挑戰性和創新力的新興行業。 想要投身這片藍海的打工仔,不妨多充實最新的數位行銷策略,並大膽發揮自己的創意,成為下一個引領潮流的市場推手。 此外,市府為縮短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也善用網路帶動資訊共享,設立「新北數位樂學網」,提供免費電腦課程等,持續著力於民眾生活品質的提升,運用最新科技為全體市民服務,點亮最溫暖的光輝,全面提升新北市便民服務與治理機制,邁向安居樂業的願景。

  • 身體健康項目還會帶來多樣性和包容性方面的風險,因為可能影響殘疾員工的參與度。
  • 協助企業探索並開創未知的市場新藍海,經常要陌生開發新客戶,善用合作談判和溝通協調的能力進行客戶管理,並要能洞察市場趨勢,比起傳統業務用過去的基礎名單開發,更能幫助企業獲得更大的收益,5 年來工作數增幅達 92%,平均月薪 7.9 萬元。
  • 由於少子化,近四年工程、資通訊、數學統計學群的學生人數減少7488人,減幅9.6%;而這三大學群,正是工程師來源的大本營。
  • 試問,誰料得到在2019年年底竟然爆發一場席捲全球的COVID-19世紀大疫,在短短兩年已奪走全球近6百萬人口。
  • 補習班導師,跟教授一樣都是被少子化現象影響,不過並非所有的補習班工作機會都將衰退,若能多開發個人化加值商品與服務,仍有機會在逆勢當中成長。

至於硬體研發工程師,則因為手機軟體興起,消費者對硬體失去了興趣,工作機會自然被迫削減,若能附加銜接軟體的「軟韌體」,或增加軟體內容成長,硬體研發工程師將大大加分。 世界經濟論壇根據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高知特(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Corp)發表的一系列工作報告,勾勒出已經出現的新興行業。 這種情況導致了不準確且隱含偏見的績效評估,基於員工在何處工作而非實際產生的影響。 2020 年秋季高德納對近 3,000 名管理者開展的調查表明,64% 的管理者和高層認為在辦公室的員工表現比遠程員工更好,76% 認為在辦公室的員工晉升的可能性更高。 即使混合工作模式要求員工每週至少去一次辦公室,人員流失的風險也會增加。 可以選擇的雇主範圍擴大,員工對單次通勤時間的容忍度也會增加。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有「數位長」參與決策的企業增加2.6倍商業產值

侯友宜市長帶領新北市府團隊秉持著以「以民為天」精神,落實「簡政便民」、「行動治理」、「智能城市」三大施政方針,共同規劃智慧城市未來發展,具體實踐,贏得舉世看見新北市發展智慧城市的決心和行動。 政府喊出2030雙語國家口號,行政院自今年起,四年編列100億預算,為大學到小學廣聘外師和培訓本土雙語師資。 教育部已選定台大、台師大、成大和中山大學轉型為雙語標竿大學,以及14所大專校院培育雙語師資,預計年增500人。 理工學生最為人欣羨的是,畢業後不擔心沒工作,薪資待遇也不錯。 相較之下,人力同樣有高需求的醫療照顧領域,工作辛苦,但薪資卻難有好的回報。

  • 國際企管公司高知特在幾年前提出42個5~10年後的熱門職缺,其中有些「未來職務」因新冠肺炎關係,提早實現。
  • 此外,市府為縮短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也善用網路帶動資訊共享,設立「新北數位樂學網」,提供免費電腦課程等,持續著力於民眾生活品質的提升,運用最新科技為全體市民服務,點亮最溫暖的光輝,全面提升新北市便民服務與治理機制,邁向安居樂業的願景。
  • 因此,大部分製藥公司都開始採用AI技術來幫助篩選藥物分子,大幅加速研發藥物的過程。
  • 運動教練工作數增幅排名第三名,雖薪資漲幅不明顯,但運動教練多不要求工作經歷、可兼職,成為斜槓族首選之一。

台灣作為國際社會重要成員,探索台灣2030年樣貌,從國際趨勢即可窺見一二。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未來10年工作趨勢2023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領域策略長張淮杞在「2030年台灣未來形貌及其重要議題」演講中,從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產業科技等面向,描繪2030年全球化下的世界與台灣形貌。 區域經濟已成全球趨勢,亞洲更成為近年來經濟發展重點,為有效掌握未來前瞻科技發展趨勢,工研院與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合作,公布亞洲2030前瞻科技調查報告,以專家問卷方式,盤點出未來10年亞洲十大重點技術。 智慧防疫是新北在疫情期間的最佳智慧幫手,在全臺COVID-19三級警戒,侯友宜市長為提高疫苗施打的覆蓋率,對抗嚴峻的疫情,提前在中央疫苗預約系統實施前,規劃好預約管理系統。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大谷翔平本季第15盜 成為大聯盟第一人

台灣人口數在2020年到2027年間達到最高峰,約莫介於2,360到2,372萬人之間,之後便轉為下降的態勢。 此意味著2030年人口紅利減少,將影響國家公共運作與競爭力。 「奈米」,相當於一根頭髮厚度的約五萬分之一,可想像其非常微小。 由於夠小,許多物質的現象都將改變,例如質量變輕、表面積增高、表面曲度變大、熱導度或導電性也明顯變高等,例如玻璃的特性易碎,奈米級的玻璃卻可以彎曲,進而衍生新的應用,開啟非常龐大的商機。 目前全球奈米科發展重心,從過往的電子電路,跨向能源、環境、生醫、紡織等領域發展,由以上五大指標產業足以彰顯奈米科技的重要性,預計到了2030年,成熟奈米應用將十分接近量產化。 隨著感測器、演算法的進步,機器人可以走出圍欄的限制,與人共事;視覺辨識技術、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將讓工業機器人辨識能力不斷提升,使用限制降低,更適用於製造產品生命週期短、少量多樣的生產情境。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數位購物導覽員的工作性質,某些部分像是報告中另外列出的數位裁縫(Digital Tailor),因此《Cheers》將兩者綜合說明。 2022 年,組織會採用新的員工健康衡量指標,把握員工的財務健康和身心健康狀況,更準確地預測員工表現和留職率。 其中,研發相關類(16%)、生產製作/品管/環衛類(15%)、營建/製圖類(12%)、資訊軟體系統類(11%)分別為前四大類職缺,佔比高達54%。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數位轉型專家

203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86億人,主要成長地區為非洲與印度,而60歲以上高齡人口有6成在亞洲。 台灣在今年3月底因老年人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正式宣告進入「高齡社會」,預期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緊跟著日、德、義等先進國家的腳步,而這些國家早在2015年就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 不少未來學家認為,人工智慧的大趨勢無法抵擋,往好處看,人工智慧把人類從勞動中解放出來,未來也許大多數人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也會有維持生活的最低收入,人類會有更多時間從事有創意的思考、做自己喜歡的事。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依照台灣就業市場的接受度,與就職門檻的高低,《Cheers》雜誌歸納出以下8種可能已經或很快就會在台灣出現的熱門人才。 未來10年工作趨勢 團隊合作相關的技術也會促使員工採取不同的行為方式,改善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例如促使管理者鼓勵會議中較不活躍的成員發言。 生物學專業已打破只在實驗室做實驗的刻板印象,結合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的AI,生物基因檢測、癌症診斷,亦或是製藥大廠採用結合化學、生物學資料集和雲端運算能力,都需要生物學專業研究與AI的跨領域合作,也帶動生物專業的發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