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小休旅8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October 19, 2018

賓士小休旅

雖然引擎運轉聲響也偏大,但7G-DCT雙離合器變速箱在進檔銜接的順暢度有一定水準,然而若要進行窄巷調頭、低速檔煞停再排入倒車檔的連續動作中,這具DCT變速箱的反應就稍嫌慢了半拍,在柱排向上撥、認為應已排入R檔的情況下踩下油門,動力銜接卻會出現一小段空窗沒有動作,然後才銜接上倒車檔開始移動,然後B-Class包括柱排排檔、及駕駛介面左側的頭燈/霧燈、及手煞車介面等均以塑料製品為主,質感方面也確實是入門取向。 有了先前試駕新世代A 200車型的經驗,在運用同一具Daimler與Renault-Nissan聯盟合作開發1.33升downsizing turbo汽油引擎的情況下,B 180在引擎運轉的精緻性方面,還是讓筆者覺得缺乏高級車的質感,且M 282低出力設定136匹(hp)、20.4公斤米的輸出之下,B 180在油門踩踏深度還是得深一點,推力表現才能合乎心裡所預期想要的速度。 2 個車型都在 60 賓士小休旅2023 萬元以下的掀背小車,大空間是 Colt Plus 最強賣點,都採 1.5 升 MIVEC 引擎搭配 CVT 變速箱,提供 112 匹/15 公斤米動力輸出。 賓士(Mercedes-Benz)在台發表全新世代GLC休旅,承襲全球最熱銷豪華休旅GLC各面向的優異設計,大膽融入賓士G-Class越野基因與新世代科技,締造一款集結尖端科技、動感魅力的全新世代GLC。

賓士小休旅

而美規車型則提供GLA250與GLA 250 4Matic車型,皆搭載2.0升直4汽油渦輪引擎、8速自排變速箱,最大馬力為224匹/35.7公斤米。 車室方面,新GLA也導入現行賓士車款的配置,包括雙10.25吋數位儀表、中控螢幕、MBUX多媒體系統,以及全彩HUD抬頭顯示器,並可選配23P駕駛輔助套件,提供包括ACC定速巡航、車道維持輔助、主動轉向輔助、盲點偵測、自動急煞等輔助系統。 後座空間主要乘坐兩位成年人會比較舒適,若要乘坐三位成年人,則會顯得非常壅擠,此車也配有兩組ISO-FIX,故後座可放置最多兩組兒童安全座椅,另外因為此車將後座可收折的中央扶手與後座滑動套件,改選為前座的無線充電套件,所以基本上後座是沒有地方可以放飲料的。 賓士小休旅2023 雖說是「豪華小休旅」,不過此世代的GLA為了提升實用與舒適性,車格較前代放大不少,以此爭取更大的車室空間,外觀則以新世代家族設計手法為基礎,並透過強化肌肉線條帶來更多越野風格;除了標配的Progressive套件外,也可選用AMG Line跑車化套件或夜色套件,使GLA更具跑格氣息。

賓士小休旅: 品牌文章

真皮包覆跑車方向盤同樣是標準配備,多功能按鍵整合觸控鈕、定速、ACC(需選配)等功能,操作上還算順手,這輛試駕車則因為選配AMG套件,方向盤為AMG專屬平底式樣。 GLA相較同門A-Class坐姿要更高,車窗面積也稍稍大了一些,空間感還算不錯,尤其腿部兩側飾板造型工整,讓雙腿保有自然伸展空間,乘坐其中絲毫不顯侷促。 實際測量卻發現不論座艙寬度、頭部空間其實與A-Class幾乎相同,空間感來源主要還是坐姿較高與視野較好所帶來的差異。 相較前座在實測數據方面與A-Class相去不遠,後座表現GLA便明顯在頭部空間與膝部距離表現較佳,這也符合GLA小休旅定位,在後座更有機會載上家人朋友,空間表現較好也是可以預期的。 GLA後門寬度並不算寬,但好在開口角度夠大,成人稍稍側身即可進入後排乘坐,門檻高度也適中,沒有中型SUV需要爬上爬下的困擾。

GLA是最後在台上市的新世代NGCC車型,這些「小賓士」的陣容龐大,先前已經有A-Class、B-Class、CLA和GLB,再加上衍生出的A-Class Sedan與CLA Shoooting Brake,產品劃分精細,比較需要釐清的就是和GLB之間的關係了,一樣都是休旅車,彼此定位還是有些差異,雖然這代GLA感覺上沒之前那麼跨界了,仍然偏向率性風格的個性化路線,而GLB則明顯是家庭取向,也是唯一提供5+2座選項的NGCC車型。 GLA一般車型共引進180、200兩種動力編成,價格帶比GLB(197~216萬元)便宜,是目前賓士最入門的小休旅! 本次試駕的GLA 200版本除了動力輸出較高之外,外觀多了鍍鉻套件,內裝配備也更齊全,為GLA主力販售車型。 台灣市場同步引進GLA 35、45 S 兩款AMG車型,兩者雖然都是2.0升渦輪+四驅架構,但45 S引擎佈局不同、高科技好料全上,421hp強悍動力也是目前2.0升級距中的「馬力王」! 至於First Edition顧名思義就是首波限量版,多出專屬AMG外觀套件、電子懸吊,在價差不大情況下,極度建議直上!

賓士小休旅: 新年式Corolla Cross將登場 傳升級數位儀表但價格同步調漲

品牌唯一 賓士小休旅2023 60 萬有找的 Vios,其實也只有一個雅緻車型低於 60 萬元,為 58.9 萬元,也是唯一 60 萬元以內的四門房車,為 1.5 升引擎搭配 CVT 變速箱。 Lexus 在 6 月初正式發表品牌最入門新車 LBX,強調這是超越改變豪華車概念尺寸等級的下一世代 Lexus 車型。 ▲GLS 7人座旗艦休旅搭載雙12.3吋數位儀表、中央觸控影音螢幕,更設有越野扶手及64色環景照明、手機無線充電裝置等。 ▲歐規GLA 200入門車型為1.33升渦輪引擎,最大馬力163匹;美規則是GLA250、GLA250 4Matic,採2.0升直4渦輪,馬力達224匹。

操控性部份,由於我們試駕的B 180試乘車選用包括AMG Line套件、及18吋胎圈組在內,因此對操控多少會有影響,而選用AMG套件的懸吊仍為舒適型懸吊,18吋配胎在扁平比、胎寬也有不同,因此操控算是不錯的,高速過彎雖仍有小小地轉向不足感受,但B 180始終能保持在穩定、可控的範圍內。 The new GLA 所搭載的 Intelligent Drive 智慧駕駛輔助科技,不僅標配智能停車輔助、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側風穩定輔助、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輔助及主動防撞輔助等,還能夠額外選配與旗艦房車 S-Class 同級之智慧駕駛輔助套件(23P),含 DISTRONIC 智能定速測距輔助、閃避轉向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等進階功能,落實品牌所堅持的安全承諾。 空間機能超乎想像,透過 40:20:40 分離式可傾倒後座椅背設計,與後座可前後滑移 140 mm 的功能含 7 段式椅背傾斜調整,創造出同級對手望塵莫及的超靈活空間。 以全車滿載為例,後廂置物空間仍具備 435 L 容積,若將後座椅背全數傾倒則可將容積擴增至 1,430 L,且列為標配的 KEYLESS-GO 套件含 HANDS-FREE 行李廂感應啟閉功能更是出門購物時的最佳助手,即便滿手戰利品也能以腳踢方式從容自在地開啟後廂尾門,誰說小車在空間上必須屈就,The new GLA 就是一款空間機能「超有勢」的豪華運動小休旅。 The new GLA外型以新世代設計語彙為基礎,車頭輪廓融合現行豪華小型車家族的設計特色,獨特的多邊形 LED 頭燈搭配火炬式日行燈,不僅讓眼神更為銳利,更成為路上不可忽視的移動藝術,加上璀璨奪目的鑽石型水箱護罩與運動化保桿的結合,以及高亮度四環狀 LED 尾燈造型的襯托下,更加凸顯 The new GLA 的運動越野風格。 不僅如此,前座科技感十足的大面積中央直立式11.9吋高解析度觸控螢幕,搭載全新MBUX多媒體系統,使操作更加直覺便利,其Zero Layer零層級觸控介面預設的導航系統亦提供最新MBUX擴增實境導航功能,在複雜的交通區段可以輕鬆找尋前進的道路;若進入狹窄的巷弄或停車場,360度環景攝影結合3D模擬成像,可自由切換至駕駛所需要的俯瞰視角。

賓士小休旅: Toyota 頂級旗艦 Century SUV 年底前問世!將搭高性能 PHEV 動力

手套箱的部分也是夠用而已,不過以小型休旅車來說,我覺得不算小,尤其是他還有特別設計一格放車主手冊的地方,但這台車手套箱開關有點小瑕疵,難免令人為賓士的組裝品質再捏了一把冷汗。 此車雖然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但全車插口已經改成Type-C,沒有任何傳統USB插孔,所以需要特別重新買一條線,或許這就是賓士未來的走向,位於插孔前方的凹槽就是此車選配的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實測放iPhone 11 Pro Max大小已非常剛好,由於沒有無線Carplay,所以也只能插著線,置杯架有彈出夾緊的功能,能輕鬆對應不同大小的杯型,且可以固定的很穩固,非常的實用。 這款賓士玫瑰金 GLA 180 豪華版標配 KEYLESS-GO 免鑰匙啟動,只要隨身攜帶車鑰匙就能輕鬆啟動引擎和上鎖。 儘管新世代 EQC 換上全新平台,但從測試車判斷整體尺碼並未有明顯調整,對手仍鎖定 BMW iX3、Tesla Model Y 等,按照先前北美經銷商會議中曝光的資訊,新一代 EQC 最大續航里程來到 300 英里(約 483 公里),比起原先的 EQC 更具實用性。 最新曝光的新世代 EQC 測試車,目前仍以厚重偽裝包覆,但可以預期外觀將以最新 EQ 家族設計語彙打造,並建立在中、大型電動車平台 MB.EA 之上,外觀細節方面,改採隱藏式車門把手,並且尾門安裝位置更高。

賓士小休旅

內裝方面,GLS配備雙12.3吋數位儀表、中央觸控影音螢幕,更設有越野扶手及64色環景照明、手機無線充電裝置等,同時並標配23P智慧駕駛輔助套件、Airmatic氣壓懸吊系統、 智能停車輔助及360°環景影像、E-ABC進階主動車身控制系統。 至於動力上則採用OM656 3.0升直6柴油渦輪引擎、9速手自排變速箱,最大馬力達286匹/61.2公斤米,並可在7秒達成0-100km/h 加速。 全新世代賓士GLC搭載2.0L直列四缸M254渦輪引擎,搭配第二代ISG 48V高效輕油電系統,爆發最大馬力281hp,與最大扭力400Nm提供城市道路中充沛的起步加速,在陡坡與山路上,4MATIC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則提供可靠的動力輸出與出色的操控表現;若在探險的途中進入彎曲窄巷或碎石小路,則可透過中控螢幕切換至越野駕駛模式,此時系統將提供「地表偵視」使駕駛員輕鬆避開障礙物並行駛於正確道路上。 新V-Class小改款導入新世代設計語彙,針對水箱護罩下底重新設計,增添鍍鉻飾條及搶眼的前下進氣壩,並提供AMG LINE套件選配。 內裝則換上渦輪式冷氣出風口、雙條紋內裝飾板、同時也標配主動防撞輔助系統(V-Class標配),並可選配要價29.7萬的頭等艙座椅套件(7人座配置),透過具有按摩功能的第2排豪華獨立座椅(附腳靠墊、加熱/通風功能),滿足舒適乘坐體驗。 此外,歸功於後軸新型差速器內配置的 AMG Torque Control 扭力控制系統,與兩具電子式多片離合器協調合作,後軸的動力分配更加精準細膩,如此強悍的底盤功夫,讓全新 GLA 45 S 4MATIC+ 賓士小休旅2023 野起來絕對「超有勢」。

賓士小休旅: 台灣山葉「充電式白牌電動機車」能源局送測 11匹馬力、續航力曝

配胎採用235/55R18規格的米其林Primacy4轎車胎,主打舒適、濕抓表現,胎噪與舒適性確實不錯,但上賽道就明顯不行了,畢竟非性能化車型,此設定也屬合理。 GLA主打年輕市場,但除了35、45 S等正規AMG性能車外,並無規劃標配「AMG Line」的一般車款,只能透過另外選配AMG Line套裝來升級,包含專屬內外觀套件、AMG鋁圈一次到位,更進階還有夜色套件可選,將後視鏡、窗框等「黑化」處理,與原本GLA 200的鍍鉻套件相比,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格。 GLA內裝架構比照賓士NGCC車系,整體陳設與B-Class如出一轍,以雙數位螢幕取代多數車輛操作,搭配MBUX多媒體系統觸控板操作介面,視覺上看來簡潔又不失科技感。 雙前座電動調整、64色車內氛圍燈、Keyless、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等都列為GLA 200標準配備,配備水準還算豐富。 除了MBUX介面的10.25吋中央螢幕,GLA 200也將10.25吋數位儀錶納入標配,視覺爽度更上一層樓。

若臨時需要載運較大型的物品,將隔板拆下後,還需要找地方放置,使用便利性不如捲簾式隔板方便;第三點對於有些人可能比較會有感,那就是後車廂沒有設計快速傾倒後座的釋放桿,因此在需要傾倒後座座椅時,還需要到繞到車門兩邊才能操作。 再稍加仔細觀察,這輛B 180試乘車的選配項目還真是琳瑯滿目,從一入座前方所看到的HUD抬頭顯示幕、A柱內側的Burmester音響、10.25吋數位螢幕的駕駛儀表、以及「23P」智慧駕駛輔助套件的顯示圖像等,均列為B 180車型的加價選用配備,另外包括在車門面板、及冷氣出風口上展現特殊色光的環景內裝照明,還有前乘客座坐姿記憶功能等,也都是B 180準車主需要掏荷包另選的配備。 內裝部份,包括附有紅色車縫線的Artico/DInamica跑車型座椅、及新款的三輻式平底化方向盤等,也皆為AMG Line套件的配置,整體內裝鋪陳方面,W 247 B-Class大致上看起來雖與W 177 A-Class雷同,但從車門面板設計、及座椅的樣式等,還是能分辨兩款車系之間的差異。 至於可支援聲控,或以方向盤觸控點、及中控鞍座觸控手寫板同步操作的MBUX多媒體系統,也是全新B-Class的標配。 身為最均衡的性能小休旅,全新 GLA 35 4MATIC 搭載由 Mercedes-AMG 精心調教的 2.0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採用雙渦流技術,顯著提升引擎輸出與效率,可發揮 306 hp 馬力輸出及 400 Nm 扭力表現,與 AMG SPEEDSHIFT DCT 八速自手排變速箱的完美搭配下,5.2 秒加速即可突破 100 km/h,極速可達 250 km/h,無疑是喚起駕駛熱血靈魂的關鍵因子。 The new GLA 除了在外觀上有所突破,整體車身長高又長壯,2,729mm 軸距不僅比前代車型提供更充裕的膝部空間,1,611mm 的車高也替後座頭部空間獲取更多餘裕。

賓士小休旅: 搶先預覽新一代 QX80 豪華風采!Infiniti 全新七人座旗艦概念休旅登場

台灣賓士(Mercedes-Benz Taiwan)導入兩款車型GLC 200 4MATIC與GLC 300 4MATIC,建議售價分別為266萬及311萬起。 與GLS相同,新GLA也具備洗車功能,開啟該功能時會收折後視鏡,並將車窗、天窗緊閉,同時也將關閉雨刷感應功能並將空調切換至車內循環。 另外,若選配4Matic 4驅車型,則將標配Off-Road Engineering Package越野套件,並額外提供Off-road、Off-road+駕駛模式,並具有陡坡緩降等功能。 在上市6年、全球銷量突破100萬輛後,全新第2代大改款賓士(Mercedes-Benz)GLA小型跨界休旅正式亮相! 新GLA一改先前被譏為掀背車的尺碼設定,透過大幅革新的內外觀設計與安全配備,除了瞄準同級距的奧迪(Audi)Q2、福特(Ford)Focus Active外,同時還可上打Audi Q3、BMW X1等傳統小型休旅,讓小型跨界/休旅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賓士小休旅

其協調均衡的設計使升等車身尺碼後依舊保有緊緻的視覺感受,而加大的車室不僅創造出舒適的乘坐空間,更擴大了後行李廂載物機能至620公升(最大1680公升)。 GLA 180與GLA 200皆搭載1.4升4缸渦輪直噴引擎,分別可輸出136匹與163匹馬力,扭力則是20.4公斤米與25.5公斤米,搭配的變速箱為7速DCT自手排;而AMG則提供GLA 35 賓士小休旅 4MATIC與GLA 45 S 4MATIC+,各自的2.0升4缸渦輪直噴引擎可帶來306匹與421匹馬力,扭力為40.8公斤米與51公斤米,配上8速AMG SPEEDSHIFT DCT自手排變速箱後,0-100km/h加速分別僅需5.2秒與4.3秒,在豪華小休旅級距中具有絕對性能優勢。 內裝配備也有所升級,新年式 Stonic 全車系標配 4.2 賓士小休旅2023 吋彩色智慧型旅程電腦、8 吋觸控螢幕、無線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與達 Level 2 半自動駕駛等級的 Drive WiSE 智慧安全輔助功能,驚豔版與 GT-line 車型再新增雙前座加熱座椅及方向盤加熱功能,提供更舒適的駕馭感受。 爬山路時,個人建議使用運動模式,因為舒適模式的動力延滯很明顯,常常會讓人有一種覺得爬不了坡,重踩一點油門,動力卻瞬間湧入的狀況,整體上開起來會不太舒服,但在平日通勤時,就不建議使用運動模式了,原因是這台車的變速箱在運動模式下,被設定的頓挫感很重,在減速時,每退一個檔位就像被人從後面推了一下。

賓士小休旅: MG「全新電動休旅」再升級2023-08-22

前門飾板的部分,由按鍵可以看出因為GLA定位為入門休旅車,所以許多部份都以塑膠按鍵取代,手把的地方為簍空的設計,雖然關門時很好抓,但就少了一個置物或放手機的空間,後方縫線的地方,有時候手靠上去會一直磨到,雖然縫線的品質不會讓人覺得像被刺到,但還是會不舒服,底下門板置物空間也有防滑設計,若置杯架不夠用時,拿來放寶特瓶類的也不會隨意滾動,車門最底下也有紅色車門警示燈。 從駕駛座往上看的話,頭頂有眼鏡放置盒,個人很喜歡有這種設計的車,因為就不用費心找其他地方放太陽眼鏡,後面按鍵是控制各個區域的燈光按鍵,前座可以選擇獨立照亮駕駛座或是獨立照亮副駕駛座,概念很像坐飛機開位子上的閱讀燈,或是開中間大的吸頂燈,也可以開啟後座區域燈,下方則是Mercedes me及SOS緊急求助功能的按鍵。 由於GLA 200內裝皮質依然為人造皮,故長途乘坐或是天氣較熱時,難免還是會感到悶熱,若有足夠預算,具備通風/加熱的豪華座椅是個不錯的選配項目,由於腿靠延伸是手動的,拉把設計的非常突出,我個人及幾位友人進出座椅時,腿部常常會去按壓到,而導致上車之後又要重新調整腿靠長度,使用上來說確實有一點困擾,且伸展處的縫隙較易卡髒污,因此在做車內清潔時較為麻煩。 基本的內外觀介紹完,接下來將介紹一連串我對於此車一些喜歡以及覺得有待改進的地方,個人將從車外介紹到車內,從駕駛座往後介紹到後車廂,首先就是我喜歡這台車的Keyless-Go套件,除了基本的免鑰匙引擎啟動外,車門四個門把皆可以上鎖及解鎖,也有電動尾門及腳踢感應啟閉,整個套件在使用上相當的方便! 只不過腳踢的方式要用對的方式,只能真的用踢的動作,若是用橫掃過去,將不會作動,個人使用上發現,若車輛是上鎖狀態,直接腳踢尾門,有很大機率不會開啟,但若車輛為解鎖狀態,直接腳踢尾門,幾乎都蠻靈敏的。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