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觸及率怎麼看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Posted by Dave on July 18, 2019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由上述的內容可以看出 Facebook 與 Twitter 以不同的方式計算互動率,因此,也必須分別以不同的角度來運用。 ※用戶人數與互動總次數的差別:用戶人數是指執行某特定動作的人數(帳號不重複),總次數則是用戶與推文互動的所有次數。 只要檢視互動率,就能夠了解用戶對於貼文的反應程度,同時,也可以看出企業是否確實掌握了與顧客之間的「關係」。

  • 社團是個高度凝聚同溫層的方式,所以如果能在相似興趣的群眾中擴散,好的商品就會上更多人看見。
  • 點實行銷協助口碑操作的韓國飯捲品牌Yumsem,在還未開店前,便是透過論壇及各個口碑行銷的方式,為品牌帶來聲量與傳散,同時也因良好的口碑傳播,讓粉絲專頁也迅速漲粉,穩定累積顧客與品牌效益。
  • 可從下圖發現,使用越多HashTag,觸及率反而會大幅降低。
  • 2018年12月19日 — 首先,FB 觸及率通常又稱為自然觸及率。
  • 那可不是,資深的網路行銷人員會知道更重要的是網站的轉換率,從臉書到網站的引流以及實際的銷售量。
  • 我們建議在貼文時的心態轉換成與顧客做「朋友」,而不單像是「銷售員」的身份。

如果有看哈利熊SEO系列文章的朋友一定知道,Google會懲罰那些蒙蔽他們,欺騙他們,去提升SEO效益的網站。 另一個快速增加貼文觸及率的好方法就是將你的這些內容分享到相關社團中,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發布之前要先確認一下社團的版規,有些社團可能禁止這種作法,甚至會有被強制退出社團的風險喔。 當你的貼文觸及更精確,可以增加他們想要按讚、分享、留言的意願,讓貼文的互動率變高,能見度也就更高了。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影片效益高

因此,必須自行利用「互動次數」來算出互動率。 Engagement 原來的字義是「約定、婚約」。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2023 不過,在行銷的領域中,Engagement 通常用來表示企業與顧客的關係,或是消費者對品牌的想法等,也就是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相關性。 而以產業來看,我們也可以從2019年的數據看到,以貼文數與互動效益來看,表現最好的是酒類、旅館類以及食物類。

如果不會使用的朋友,先確保自己有開啟「允許這個粉絲頁提供動態消息分享選擇器與貼文能見度選項」,在〔設定〕的〔一般〕中。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2023 有名的例子就是全聯、蝦皮、故宮粉絲團的小編文案(點擊超連結可連接至文章看案例)。 「少一點權威,多一點同理」更能吸引網路族群用戶。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社群筆記:FB粉絲上線時間怎麼看 提高貼文觸及率 社群小編加粉必學

不過,「漏掉的文章,只要捲回頁面時就可以看到」,因此,有可能為了因應這種情況,Twitter 才採用推文的曝光次數來計算互動率。 但其實是這樣的,如果有下廣告,也會影響到本來貼文的有機觸及率,同時還能延展貼文的生命週期。 因為這些透過廣告觸及的人,可能會分享或是與貼文互動,這樣就會再有機觸及到這些人的朋友圈。 臉書認為若是粉絲願意主動與貼文互動(留言、分享、反應),就會判定為值得散播的內容,而提高被觸及的可能。 反之,粉絲只做被動反應(點擊、觀看、停留)就屬於相對無趣的內容。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2018年12月19日 — 首先,FB 觸及率通常又稱為自然觸及率。 所謂自然觸及率定義就是,再不下廣告的情況下,我們在臉書上發佈的內容有多少人會看到,會觸及到多少人的意思 ... “一件襯衫”的拿手的故事編排,很容易讓人沉浸在影片中,透過問題對談的方式,傳達品牌精神,不自覺的就會將影片看完,如果理念相同粉絲們也會很願意分享這樣的資訊到自己的塗鴉牆上。 FB在台灣爆紅至今已進入第11年,對於網路產業極大變化,許多人都預言臉書將要進入衰退, 很多數據都指出FB的用戶成長數趨緩, 也有人說FB已經趨於老年化, 有更多年輕人只用IG ,但路上、捷運上滑手機的人大部分是滑FB還是IG呢?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文章導覽

換句話說,就是指你的貼文,曾出現在多少人的眼前(在他們的動態牆上)。 至於該選擇哪種計費模式,端看每次的廣告目標是什麼,想要增加點擊就選CPC,想要提高曝光就選CPM,追求讓消費者實際完成指定動作的,如下載App、填寫問卷等,就選CPA。 歡迎分享這篇文章給你朋友,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經營粉專之路帶來一些啟發與靈感,如果你有一些其他的秒招,也歡迎你分享給我,讓我們一起在這條孤獨之路上壯大起來吧! 5種逆轉觸及率降低的方法與範例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這篇文章給你朋友,推薦你延伸閱讀本站更多關於FB文章。 如果你對增加來客以及轉單仍有困惑,推薦你來學習Power漏斗學或者自來客行銷,幫助你更快、更有效的創造行銷效益。 電商修煉有數千名同學,跟你一起在電商創業這條路上成長茁壯。

根據新的演算法,用戶會看到「更少來自專頁的內容,更多來自朋友與家人的內容」為了讓用戶的動態牆上出現更多與用戶相關連的訊息,臉書會限縮品牌在平台上的有機觸及量。 而且其他如Instagram社群媒體的興起,也降低了用戶在臉書上的互動率。 而留言回覆的小技巧,是可以選擇在貼文發布的數小時後再回覆留言,因為當貼文有新的互動,例如:按讚、留言、分享都會讓貼文再次顯示於粉絲的動態牆,因此在數小時後回覆留言能讓貼文再次曝光。 Hootsuite 提供11個提升自然搜尋量的小祕訣,其中包含:回覆粉絲的留言、鼓勵粉絲們互相討論,提升貼文互動率等,透過這些方式,就能夠有效提升你的貼文的自然觸及率。 當然有相當多粉絲專頁表面上看起來可以維持互動率,相當大可能是因為針對每一則動態或特定動態都有投放廣告,這一點事實上也是粉絲團行銷人員面對演算法時可以切入方向──學會善用廣告,以付費擴散率來提高自然擴散率。 接續上面的內容,被列入計算的分子亦為動作(點擊、轉推、回覆、跟隨、喜歡)的總次數,而非用戶人數,因此,可以歸納出 Twitter 參與率的數值為「(用戶參與互動的)總次數」÷「(貼文曝光的)總次數」所得到的結果。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粉絲專頁術語大解析!

點擊次數包含的項目包括轉推、回覆、喜歡、跟隨,依據筆者向 Twitter 採訪的結果,用戶在 Twitter 上採取的所有動作都會列入參與次數的統計。 另一方面,Facebook 更新了參與互動率的版本,其中,分子是投入按讚等動作的用戶「人數」,分母則是貼文的觸及「人數」,形成「用戶人數」÷「用戶人數」的結果,可以得到更精細的數值。 例如,同一名用戶不管瀏覽同一篇推文幾次,「用戶人數」都只會計算一次而已;如果同一個帳號看了 5 次同一則推文,「總次數」便會計入 5 次的互動次數。 以上具體介紹了三大社群網站計算互動率的方式,接下來將繼續說明三者的相異之處。 如果能夠事先理解差異的話,自然就不需要特別背誦算式了。

當我們考慮每天有多少人逐漸遠離Facebook時, 如果單看Facebook自己提供的官方數據,目前有1.62億的每日活躍使用者,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隨著疫情的解封,加上政府普發 6000 元補助金,入住五星級飯店成為民眾休假放鬆的好選擇。 然而,隨著五星級飯店愈來愈多,且提供的服務同質性高,飯店業者又該如何脫穎而出? 甚至可以突破國人所詬病的「台灣飯店價格太高、品質又不佳,寧可出國玩」的想法? I-Buzz 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本次將聚焦在全台五星級飯店,公開網路能見度最高的品牌,並解析其高熱度的聲量密碼。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數位部攜電商、第三方支付公協會 打造網路信賴生態系

自從臉書在2019年初更新了臉書政策與演算法後,2019年的臉書每篇貼文的互動率降至0.14%,到2020年更降至0.09%。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英文全文是Real Time Bidding,即時廣告競價機制。 當廣告主有意願在該平台中投放廣告,該平台須經由廣告主的出價與其他同時在平台上的廣告主進行競價,此競價限制在100毫秒以內完成,所以稱作即時競價機制。

可以直接詢問觀眾,他們更想要看到哪方面的訊息。 除此之外,平常也可以多多善用票選工具,來增加與粉絲的互動率。 剛剛說了要發布高品質好內容,還有一個就是要發布不會隨時間逝去新鮮感的長青內容。 你可以回去看看你哪一些內容表現的很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再發布一次,將觸及率最大化。 其實這沒有一定的答案,這會依據不同行業還有產品而不同,因此建議可以觀察一下同業平均觸及率如何。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內容章節

在最後提到CRM是因為不管社群、廣告操作得再厲害,最終買不買單、會不會再回購、是否能獲得一名忠實客戶/鐵粉,都還是要看你如何整合各種數據、深度分析你的用戶。 Facebook廣告管理員後台看到的「每次成果的成本」即是CPA,其中「成果」是以你選擇的目標和設定為依據,其中,你可以選擇以觸及、互動或是連結頁面瀏覽等為目標。 英文全名是Cost Per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2023 Action,即每次參與互動(或每次完成行動)的成本。 此種廣告投放模式稱為PPA(Pay Per Acquisition),指使用者點入活動後,完成某一個指定動作,如「下載電子書」、「註冊成為會員」、「購買票卷」等,你才需要付費。 英文全名是Cost Per Click,每次點擊的成本,即每次消費者點擊你的廣告,你所需要支付給平台的費用。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而我們之所以要看曝光次數,是因為在電視廣告行銷中有個術語稱作「3+Reach」,意思是一支電視廣告只看一次是不會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象的,至少要看過三次,才是有效的溝通,曝光率(曝光數/觸及數)就是讓我們衡量「重複溝通」的數據。 指看過該廣告的「用戶數量」,跟曝光不同的地方在於,觸及看的是人數而非人次。 而一般常聽到的觸及率,即指該篇貼文的觸及數/粉絲團粉絲總數。 簡而言之,即指你的內容接觸到多少個不同的人。 由此可見,社交貼文能獲得高分享與高曝光的關鍵就是驚喜感,如果用戶都知道你要幹嘛了,也就毫無動力去點閱或分享。 試想自己會分享哪些東西給別人看,一定是新鮮的、驚喜的,你覺得好酷喔的東西,才會想主動分享;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情況,也會讓人願意分享與互動,那就是用戶覺得與他息息相關的內容。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AI 建立「品牌」與「消費者」有意義的溝通,達成商機

FB社團是很多人現在經營的方向,社團除了能更加凝聚粉絲的向心力,甚至可以在社團內聚集一群相同興趣的人,商品貼文分享在同性質的社團中,可以讓更多人看見,像是 團購社團、團媽社團等,增加FB觸及率也能增加商品導購。 影片觸及已經是提升FB觸及率的公開秘密,但是當這個秘密公開到每個人都知道後,FB又將影片的觸及率調低,這時影片內容的呈現是否吸引人就是關鍵,甚至可以讓人在看完影片後想購買影片中的商品。 使用Facebook的絕大多數人可能不在乎對FB的爭議,或是他們只是覺得沒有其他選擇,可以為他們提供類似服務。 這充分說明了Facebook的服務質量勝過目前對它的負面批評。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以下這兩個數字需要放在一起看,因為兩者很容易搞混:你以為你看的是ROI,但其實你看的只是ROAS。 但抽獎活動就像是類固醇一樣,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他像是短期的興奮劑,而且效果會越來越差,除非你禮物越送越好(根本不敷成本),所以請酌量使用,越把你粉絲當朋友對待,他們就會像朋友般的回報你。 最後,再分享一個能獲得大量互動的密技,那就是辦抽獎活動;我知道聽起來很Low,但沒辦法,免費的東西就是有股魔力,可以激發大家的行動力,像3M這種粉絲超多,互動超少的粉專,只要一辦抽獎活動,馬上就能喚醒很多殭屍粉絲。 你的貼文若能讓用戶產生「歸屬感」,覺得好像就是衝著他這種人在對話,那這則貼文獲得互動的機率就會被大大提升,甚至還有可能被大量轉傳,能得免費的曝光機會。 曾經,關於粉絲團發布貼文的時間,有個鐵則就是在週間的下午1~4點發布,因為這是最多人上班偷看臉書的時間。 所以對於臉書貼文,你真正該在意的是互動率Engagement rate,這才是你可控制的因素,只要互動率高了,FB貼文觸及率自然就會提升。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觸及率一直降?5種逆轉觸及率降低的方法與範例

在臉書的初始設定中,用戶一滑到臉書影片,他就會開始自動播放,人的眼睛對動態的東西比較敏感,有時候我們根本沒意識到,就已經看起這些自動播放的影片了,貼文表現自然就比Youtube連結好上許多。 他們那麼辛苦才把你弄上臉書,怎麼捨得平白無故把你送到Youtube去,所以這種會把你帶出臉書的連結,他們一律都不喜歡,要不是受限於一些基本倫理,他們壓根不想幫你曝光這些連結。 另外則是可以在某個地點打卡,例如:當品牌舉辦實體活動時可以在該地點打卡,當有人搜尋該地標時就有機會在臉書上看到你的粉專;還有若是文案主題是出遊、大自然或是介紹店家⋯等與地點相關,也可以在發布時打卡,以打卡地點增加觸及率。 這樣的貼文不僅能夠提升你的自然觸及率,也可以利用粉絲對產品的忠誠度來說服其他消費者下單購買。 幸運的是,現在就算是沒有影片製作經驗的人,也有很多現成素材、資源可以製作出看起來很專業的影片! 例如: Vyond ,可以讓你輕鬆製作一支動畫影片,如果你想學習怎麼在Facebook製作優質的影片內容,你可以參考怎麼製作Facebook影片廣告的文章。

  • 不過,2016 年 3 月 Instagram 更新了演算法,捨棄了以時間排序的顯示方式。
  • 注意,如果是轉貼YouTube上的影片,或是轉貼別人的影片貼文,效益不會那麼好。
  • 觸及率就是,我們在臉書上發佈的內容有多少人會看到,會觸及到多少人的意思。
  • 要產出一支影片可能沒有製作圖片來的容易,但影音素材確實會提高粉絲的互動和分享、轉發的意願。
  • 影片貼文在2017年四月觸及率高達臉書粉絲的12.05%,比照片的11.63%、連結的7.81%以及近況更新的4.56%更高。
  • 根據AutoLikes的統計,2017年,臉書每篇貼文的平均互動率是0.17%,而到了2018年,平均互動率降至0.16%。
  • 除此之外,平常也可以多多善用票選工具,來增加與粉絲的互動率。
  • 回顧一下 Facebook 與 Twitter 互動率的計算方式,前者的分母為「觸及人數」,後者則是「總曝光次數」。

你要用戶去Youtube把影片看完後,再回到臉書按讚留言,除非真的是鐵粉,不然誰有空屌你啊,直接在臉書貼影片,消費者影片看到一半就能按讚留言,這才符合使用情境。 當粉專上有經常與你的貼文互動或是經常瀏覽粉專的粉絲,就有機會成為粉絲團的「頭號粉絲」,因為頭號粉絲的互動率很高,因此如果培養出頭號粉絲會讓FB演算法將你的貼文評分提高,而能提升貼文的觸及率。 發文的時機也可以視你的粉絲上線時間決定,在粉絲會使用臉書的時間發文有較高的機率被看見,在臉書後台「粉絲上線時間」就可以讓經營粉絲團的小編更精準掌握粉絲的上線時間,以決定固定發文的時間點。 在發布貼文之前,你需要確保貼文內容符合Facebook社群守則規範,若貼文的文案或圖片有違反規範的狀況,例如:出現暴力、宣揚犯罪等內容,除了Facebook內建的審查系統會將你的貼文下架,其他粉絲也可能透過檢舉系統,讓你的貼文被刪除。 在FB演算法不斷調整的情況下,行銷人員的工作是越來越多,隨著演算法不斷調整內容,但最後還是回到產品內容,好的產品內容搭配有效的行銷創意,就不怕好東西被埋沒了。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行銷人合作專案

當你在經營品牌或粉絲專頁時,也可以記得社群媒體並不一定都是只有你在說,你也有機會可以讓粉絲提問、發言,讓粉絲有機會發表他的想法與觀點,為品牌創造雙向的互動! 而粉絲的回答與回饋也可能為你帶來新的靈感或想法,未來也有機會製作成專屬的內容。 2020年7月31日 — 無論你是個人品牌,還是幫企業經營臉書專頁的行銷人,一定能深刻感受到這幾年的FB貼文觸及率越來越低了,有時候好像在跟空氣說話一樣,發了文都沒半 ...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不過不是甚麼品牌都可以跟風,如果話題與品牌差距太遠,或是硬要跟風的話,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如果想觀看社群討論度可以透過 Qsearch 或是 Google Trend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查看最近熱門的關鍵字或是新聞。 現階段的 Instagram 正處於過渡時期,更新版本的速度很快,可以預見各種設定一定會產生變動。 不管今後將如何發展,能夠引發粉絲興趣、充滿魅力的貼文,才會獲得更高的互動率。 有別於 Facebook 針對粉絲一個一個採取精細的計算,Twitter 傾向於將資訊更全面地傳達出去。 實際上,Twitter 也曾經多次發生過名不見經傳的推文在一夕之間爆紅,產生驚人的擴散現象。

臉書觸及率怎麼看: 使用臉書直播功能

點擊次數是左右 Facebook 貼文觸及率的因素之一,卻不會影響 Twitter 推文的擴散程度。 2015 年 4 月,Twitter 的官方部落格發表了新的功能,可以選擇顯示上次離線之後與本次登入之間可能錯過的推文,因此某種程度上,等於是排除了漏讀的問題。 Facebook 重視貼文的互動程度與發文時機,因此,為了將資訊確實傳達給更多用戶,就必須採用更縝密的運作方式。 而曝光次數是指推文「『被用戶看到的次數』。舉例來說,瀏覽 Twitter 時,只要畫面中出現了某推文,哪怕只是一瞬間,該推文都會計入「1 次曝光次數」。 也就是說,若是同一個人在 Twitter 上瀏覽同一則推文越多次,該則推文的參與率分母就會越大。 目前,「Instagram 洞察報告」包含的成效指標項目中,雖然可以看見「互動次數」,卻沒有「互動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