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2023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November 13, 2022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1 月桃園機場群聚傳染事件由 1 月 3 日的首例確診揭開序幕,次日(1 月 4 日)的單日調閱量就高達三十四萬餘筆;然而一月初採檢數相較於 2021 年底疫情較和緩時並無顯著上升,週間變動維持在低點約一萬件、高點約兩萬件的區間。 雖然 1 月 4 日調閱了大量的簡訊,但從當時新聞來看,匡列的先是機場相關工作人員、後為歌友會全體成員預防性採檢15,似乎仍未脫離傳統疫調可處理的範疇。 1 月中旬擴大成銀行聚餐群聚事件,確診數緩步攀升,在 1 月 20 日超過 20 人;簡訊實聯制的調閱數則明顯增加,在 1 月 12 日、13 日兩日先是調閱了共六十九萬餘則,隨後持續在單日十五萬到二十萬則間擺盪,每日送驗數的數量則些微上升,低點在兩萬件,高點則約三萬件。

  • 然而對於一天以上未更新的情況(如 2021 年 12 月 24 日至 26 日),我們雖然能推知三天合計刪除的簡訊數,但無法逐日回推,若使用三日平均數字呈現則意義不大或可能誤導,故於圖表呈現上仍然以挖空表示。
  • 衛福部疾管署推出「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民眾只要輸入手機號碼跟網頁上的圖形驗證碼後,手機就會收到一組簡訊驗證碼,將收到的驗證碼輸入到網站中,就可得知自己在哪些日期曾被疫調人員調閱資料。
  • 此網站的用意只是查詢個人的手機號碼有沒有曾經被相關單位,如地方衛生局,調閱掃描店家 QR code 的紀錄。
  • 我們是從衛福部對台權會申請資訊公開的答覆中[4],才得知 NCC 有在臉書公布這些統計數字。
  • 許多民眾仍擔心身邊有確診者但不自知,今天不少媒體報導,除可用社交距離APP追蹤足跡,透過手機連結至衛福部「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也可查詢。

三級警戒期間僅有的資料顯示上線後 40 天內僅調閱 303 筆資料, 8 月至 11 月中沒有發佈相關統計,11 月中之後到年底之間疫情平穩、本土案例少,雖在實驗室感染案例之後有較明顯的調閱,但與送驗數變化的相關性有限。 在 2022 年之後,隨著社區感染增加,同時傳染力較強、潛伏期較短的 Omicron 也成為主流病毒株,疫調也漸露疲態。 在 3 月下旬之前防疫政策仍嘗試維持清零,年前與 2 月中之後都有大量的資料調閱,但與送驗數的相關性仍屬有限。 另外幾次送驗數明顯增加的期間卻也同時有社區篩檢站開設,單就數據變動情況而言仍無法看出兩者的相關性。 4 月以後防疫政策逐漸走向共存,調閱數與送驗數的相關性仍不明顯;同時調閱數暴增,單 4 月 1 日到 4 月 27 日之間的調閱數即已超過截至 4 月 27 日所發佈之累計調閱總數的 43%,已因疫情攀升而人力緊繃的相關單位亦無法消化龐大的實聯制資料。 原本陳時中在 2021 年 10 月間表示簡訊實聯制將維持到 2022 年 6 月 30 日(此亦為與電信業者的採購合約終止日期),也因已無實益的理由提早退場。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簡訊之亂轟炸7縣市 民:無的放矢

我們將 2021 年 11 月中旬之後的這段期間依照疫情進展分為三個階段,比對各期間內調閱數與送驗數的變化情況,以觀察簡訊實聯制在疫調輔助上可能的作用。 由於疾管署總送驗數的統計資料並未針對採檢的理由再作細分(如疫調、出入境、特定場所職業的採檢規範等),因此只能從調閱數量與總送驗數兩者的波形變化來推估兩者是否有相關性。 長榮航空3名機師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突破性感染,外界擔憂本土疫情捲土重來,疫情指揮中心也發出110萬筆「細胞簡訊」給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民眾,若有疑似症狀勿驚慌應採檢。 若擔心身邊有確診者,除了可用衛福部的台灣社交距離App追蹤外,現在也可到其官網查詢,只要輸入手機號碼取得驗證簡訊後,即可得知近期是否有疫調人員調閱過自身資料。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建置完成「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頁,並自110年8月4日開放民眾使用。 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建置完成「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頁,並自110年8月4日開放民眾使用。 最新消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建置完成「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頁,並自110年8月4日開放民眾使用,請參閱以下說明。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為使民眾對防疫工作更加瞭解與信賴,自110年8月4日起,民眾亦可至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求謹慎,會連確診者抵達場所前後的資料一起查閱,所以有調閱紀錄不代表一定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如果發現被調閱不必過度擔心,只需提高警覺即可。 許多人應該都對「簡訊實聯制」的資訊運用狀況有所存疑,「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就多了一個可供查詢的方式,不過目前有太多人急著查詢,可能要等晚些時間才能順利使用。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 可確認簡訊實聯制是否被調閱過

就僅有資料來看,相較於實驗室案例之前, 這段時間的調閱量似乎有稍微升高的趨勢,其中更有一天在沒有本土案例的情況,也有單日十萬多筆的調閱,但採檢量的趨勢變化維持平穩,加上案例少,無法看出調閱量變化與採檢量變化之間的關聯或相關疫調對於疫情控制的較果。 取得簡訊驗證碼後,輸入號碼查詢,則可以得到,目前經 MyGoPen 查核記者實測,顯示為「28日無疫調人員調閱您的資料」的內容。 指揮中心強調,「簡訊實聯制」的推出,主要為提供民眾、商家、衛生單位不管是在配合防疫措施或執行疫調工作上便利的平臺,籲請民眾、商家配合,也請地方政府加強稽查,共同落實實聯制,完備疫調工作,達到防疫的目的。 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簡訊實聯制自今(2021)年5月19日上線後,於6月3日起啟用實聯制資料調用機制,以供地方政府衛生局有疫情調查需求時,向指揮中心申請調閱,經審核通過後將調閱資料回復,大多數申請調用案件可於一日之內提供資料。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莊人祥進一步解釋,衛生局通常為求謹慎,確診者抵達前、離開後一段時間的實聯制資料也會查閱。 另外,他提到,若這名COVID-19確診者是某場域的業主,確診者也不一定全天候都待在這個場域中,但疫調人員可能會擴大匡列當天出沒這個場域的所有民眾。 開啟「簡訊實聯制疫調網頁」後,直接輸入手機號碼和圖形驗證碼,最後點擊「取得簡訊碼」開始查詢。 民眾上網查到資料被使用過,無須過度恐慌,提高警覺即可;地方政府下載並存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等資訊後,依規定於28天內刪除,民眾無須擔心隱私保護問題。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懶人包,推薦清單整理

但簡訊實聯制資料被疫調人員使用,是否代表曾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足跡重疊,莊人祥告訴中央社記者,僅單從調閱歷史資料來看,應該不一定直接代表身邊有確診者,只是足跡重疊機率較大。 不過,《健康遠見》也提醒大家,如果民眾查詢後,發現自己確實曾被疫調人員調閱過足跡資料,先別急著緊張。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6日下午說明,僅單從調閱歷史資料來看,不一定直接代表身邊有確診者,只是足跡重疊機率較大。 2022 年 3 下旬,本土確診數又持續增加,並在 3 月底突破了三位數。 隨著國內各縣市陸續出現源頭不明的感染,每日送驗數在月底大幅上升到每日約三萬件,衛福部同時也重點發放快篩試劑,甚至提出「類普篩」的基隆模式。

而現在可以不用等通知,自己就可以上網查詢,只要上「衛福部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站,就可以看到28天內是否有疫調人員查詢民眾的資料。 操作方式十分簡單,只要在網站輸入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手機就會收到回傳的一組OPT簡訊碼,之後再將此碼打上後就可以進入得出結果。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簡訊實聯制主要是讓民眾登入自己的手機號碼,查看疫調人員的調閱紀錄,但僅從調閱歷史資料來看,不一定代表身邊有確診者,只是足跡重疊機率較大,因此無須過度恐慌,提高警覺即可。 因應長榮航空機師及家人群聚事件為國內疫情再添變數,指揮中心針對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民眾發送 110 萬筆細胞簡訊,掀起全台民眾憂心身邊有確診者,湧入「衛福部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查詢自己被疫調幾次,結果塞爆衛福部網站,目前頁面顯示服務維護中。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4月20日台北市防疫因應記者會中表示,因台北市的確診個案過多,從4月20日起,將不再公布疫調足跡,也不再發送細胞簡訊,提醒民眾自主防疫,即使在非足跡處也應提升警覺,落實防疫措施。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手機能查足跡重疊確診者? 莊人祥曝實聯制使用原理

因 1922 疫調平台缺乏歷史資料、且並未明確說明其統計區間,加上台北通資料的欠缺,我們只能指出上述矛盾,無法代替主管機關說明理由。 一、網傳連結是衛福部疾管署「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系統,民眾可在該網站查詢實聯制的調閱紀錄。 就能確定28天內是否又被疫調人員調閱紀錄,如果出現底下畫面就代表沒有和確診者足跡重疊,可以安心。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1 月 22 日的當日確診數增加至 82 人,陳時中重申餐廳未落實實聯制就禁止內用16;簡訊實聯制的大量調閱此時已成為常態,在 1 月的最後一週,僅有一天略低於二十萬則、有五天超過二十五萬則,並在農曆年前調閱數達到新高,小年夜、除夕兩天分別調閱了三十五萬則與三十九萬則。 單日送驗數在 1 月下旬略高於 1 月中旬,低點約兩萬五千件、高點約在三萬五千件,僅 1 月 24 日出現四萬四千件的高峰;但在農曆年前簡訊實聯制每日調閱數大幅增加時,送驗數卻掉回單日一萬多件的水準,出現調閱量與送驗數的變化趨勢相反的情況。 這是因為年前醫事檢驗人員提早安排休假、還是加強疫調所調閱的資料最後實際需要匡列採檢的人不多? 此後,衛福部未再正式發佈調閱數的統計,在第二篇筆記中已經提過,提供民眾查詢調閱紀錄的 1922 疫調平台起初並未在下方提供總發送數、前一日刪除數、總調閱筆數等統計資料,衛福部對於何時開始提供這些數字也沒有發佈官方公告。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簡訊實聯制觀察筆記(四):防疫實益與總結

調閱之後是否有一致的處理方式或原則、如何判斷同一場所中哪些人是近距離接觸者? 被調取實聯資料的人之中有多少被判定為接觸者而被匡列、採檢,其中又有多少是若無簡訊實聯制傳統疫調便無法觸及? 相關單位並未公布調閱相關的程序性規範,也沒有實證資料來支持此等個資蒐集與利用的合理性、必要性或簡訊實聯制的有效性。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2022 年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2023 3 月上旬與中旬,本土確診數降到個位數,3 月 10 日陳時中更曾表示本土已實質清零22。 調閱數部分雖有三個達單日上萬則的離散尖峰,但其他時間多半維持在數百至數千筆;送驗數則維持二月下旬的水準,但每週變化波形更為規律,與 2021 年底以週為單位呈現週一最高、週日最低的的波形十分類似。 之前有民眾質疑,「簡訊實聯制」是否真的有用於疫調,因為每天都在掃描,似乎沒有收過足跡重複簡訊,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由政府推出的「簡訊實聯制-民眾... 指揮中心去年宣布國內民眾可申請疫苗接種數位證明來出入各指定場所,目前系統已在3月24日完成版本更新,能夠直接將證明存放在手機帶著走,還能一鍵轉入蘋果或安卓作業系統並隨時出示證明,十分方便! 簡訊實聯制的目的地,是為了如果有跟感染者足跡重疊,能夠讓疫調人員進行身分確認,並提醒居家隔離或是自主健康管理。 另外,若是同一天有更新兩次的數據(如 2022 年 2 月 10 日),我們可以透過翌日(2 月 11 日)公布的「累計刪除簡訊數」扣除當日的「前一日刪除筆數」來確認前一天的數據應該以哪一組的更新數據為準。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網站訊息

中央宣布維持二級警戒,到公眾場所以及店家前,都依然要掃OR Code或是手寫登記實聯制,便於政府調查是否有與確診者足跡重疊,並通知民眾注意身體是否有症狀並篩檢,進一步圍堵病毒擴散。 重要提醒:確認足跡的前提是您有確實執行簡訊實聯制、開啟「台灣社交距離APP」的服務(下載並開啟藍芽),否則仍無法追蹤相關訊息。 另針對個資保護的問題,部分由於歐盟個資法規對於境外傳輸適足性的要求,我國近年來積極討論如何進一步完備個資保護體制,包括獨立個資保護機關的設置。 然而自 COVID-19 爆發以來,我國各種大型資料庫的連結、各類防疫工具與措施的使用及課責機制等,皆未進行個資保護影響評估。

  • 如果仍是不安心,可進行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相關症狀,例如:發燒、咳嗽、腹瀉等,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可能曾有相關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
  • 5相較於先前採取的人工調閱,在簡訊實聯制資料整合進疫調平台後,不僅地方衛生局應能更快速掌握確診者足跡,衛福部也應更能迅速掌握簡訊實聯制資料的利用狀況,但這段期間衛福部並未再正式發佈相關的統計。
  • 為使民眾對防疫工作更加瞭解與信賴,自110年8月4日起,民眾亦可至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 ...
  • 每一個民眾不管位於何處,都應該對自身健康狀況提高警覺,有自主防疫意識,如果出現疑似症狀就可以快篩或就醫,減少家戶擴散的風險。
  • 『實聯制被查詢幾次教學懶人包』線上搜尋掃描實聯制 QR Code 被匡列查詢紀錄。
  • 1 月 22 日、2 月 5 日前後雖曾出現較為明顯的連動變化 (本土確診數出現高峰後,隔兩天送驗數又有一波高峰,亦可能因此新發現確診者而再有一波調閱),在我們有資料的期間也只出現過這兩次,且這兩次的送驗高峰皆有大型社區採檢,單就兩者的數據變動而論,簡訊實聯制調閱與送驗數變動的相關性可能還是有限。

由於前後幾天並沒有入境檢疫期滿後被發現確診的案例,且通常疫調會橫跨數天,所以事件發生前後的調閱數很有可能都與本案有關;即使只保守計算事件發生之後兩天的調閱筆數,合計也高達二十三萬餘筆。 11由於疾管署與各地衛生局從未說明調閱的原則與範圍、也未依調閱理由區分詳細數字,雖然可從新聞數據得知本案共匡列 479 人(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及自我健康監測三類),但無法確知匡列、採檢對象中有多少人從簡訊實聯制調閱而來,其中又有多少人是傳統疫調無法特定、因簡訊實聯制才找到的確診者。 以每週總送驗量的趨勢變化來看,事件發生後當週的採檢情況與前一週相比也並沒有明顯的增加。 5相較於先前採取的人工調閱,在簡訊實聯制資料整合進疫調平台後,不僅地方衛生局應能更快速掌握確診者足跡,衛福部也應更能迅速掌握簡訊實聯制資料的利用狀況,但這段期間衛福部並未再正式發佈相關的統計。 如前篇筆記所述,自 2021 年 11 月 18 日起,我們開始逐日蒐集 1922 疫調平台的簡訊實聯制統計資料。 由於該平台僅提供累計的調閱筆數,我們透過將兩天的數字相減推估出前一日的調閱筆數,並製成文首的兩個圖表;曲線的斷裂處為平台漏未更新統計數字致資料缺漏的日期。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擔心打疫苗「暈針」?醫師曝4方法有效預防,打針、抽血前必看

送驗數則自 2 月中旬起略為下降,約在兩萬至三萬三千件之間,2 月下旬的每日送驗量再持續降到一萬三千至兩萬件之間,並沒有像簡訊實聯制調閱數量有暴增或陡降的情況。 經歷曝光後,引來一陣討論,網友紛紛發表意見:「第一次聽到這種事耶」、「他有你的資料,當然可以查」、「會員資料當初就你朋友留的,不爽不要用啊」、「因為個人資料是有規定使用用途的,他這個是牽涉到賠償部分,不是用在一般  會員資訊上,所以應該是不行」、「條款有沒有看啦」。 在他的認知,有疑慮應該是先報警,才能查詢個人資訊,這樣來看似乎有違法疑慮。

長榮航空3位機師出現突破性感染,其中1人還傳染給到學校上課的兒子,讓本土疫情陷入風險。 若民眾擔心確診者在身邊,除了透過台灣社交距離APP外,也可以透過衛生福利部官網,查詢近期是否有被疫調人員調閱過自己的資料。 在 1922 疫調平台開始揭露數據前,如果要了解簡訊實聯制的發送情況,只能從 NCC 的臉書粉絲專頁貼文裡一張又一張的懶人包圖卡去整理數據。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2023 更令人困惑的是,NCC 並未在官網上告知大眾該會有定期更新簡訊實聯制統計數字,官網上的政府資訊公開專區以及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資訊專區,也都沒有提供相關資訊。 我們是從衛福部對台權會申請資訊公開的答覆中[4],才得知 NCC 有在臉書公布這些統計數字。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該怎麼用?被查越多越危險?

關於「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自 110 年 8 月 4 日開放民眾使用。 為使民眾對防疫工作更加瞭解與信賴,可到該查詢服務網頁,以所持有之手機門號查詢近 28 天內該門號被調閱之紀錄。 現在也提供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可查詢自己的資料是否有被疫調過, ... 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站,將所持有手機門號輸入網站查詢,就能查詢該門號28天內被調 ...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而由於面對大量確診人數,疫調人員也分身乏術,許多匡列者更是很晚才收到居家隔離通知,如果你也想知道自己是否可能和確診者足跡重疊,可以使用「手機號碼」上衛福部疾管署一鍵查詢! 除此之外,疫情嚴重時期到部分場所也需要出示疫苗證明,小編將一併介紹申請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方式,及透過手機儲存下載方式。 要查詢實聯制被調閱次數,可以進入「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輸入「手機號碼與圖形驗證碼」。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簡訊實聯制數據係以合法性、正當性、必要性進行使用,絕無違法情事

考量調閱簡訊實聯資料之後疫調人員尚需進一步判斷哪些是近距離接觸者而加以匡列,4 月間屢見動輒數十、數百萬筆的調閱資料,龐大的資料量恐怕遠超過當時已疲於奔命的疫調人員所能負荷。 或許也因此,即便在調閱數量特別大的幾天,其後數日的送驗數與確診數也未必有明顯增加。 教你如何查詢實聯制被政府疫調的次數、政府單位、時間,被政府調閱手機實名制有可能是因為跟新冠肺炎確診者足跡重疊,可以透過「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查看28日內的疫調人員調閱資料紀錄。 『實聯制被查詢幾次教學懶人包』線上搜尋掃描實聯制 QR Code 被匡列查詢紀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平台是基於資訊公開,方便民眾查詢實聯制紀錄被調閱的資料,但有調閱紀錄不代表跟確診者足跡一定有重疊,比如說,有些縣市調閱資料時,不會只調閱確診者出沒該場所的時間資料,可能在確診者抵達前、離開後的時間都會調閱。 因此,就算實聯制記錄被調閱,僅代表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機率大,民眾不要過度恐慌,也不是被調閱越多次風險就越高。 除了日前指揮中心針對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曾與確診者接觸或曾於相關時間及地點出入之民眾,所發送的110萬封疫情警示「細胞簡訊」簡訊外。 民眾也可至「衛福部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查詢近28天內,疫調人員是否曾調閱過自己的足跡資料。 4 月初開始送驗數與確診數不斷攀升,送驗數在4 月上旬和中旬週維持在低點約為三萬到三萬五千、高點接近六萬的規模,4 月下旬再升高為五萬到接近七萬之間。 4 月調閱數暴增,從 4 月 1 日起到 4 月 27 日取消簡訊實聯制為止,總調閱數超過一千八百五十萬筆。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資料缺漏問題

有民眾日前在板橋某間全家便利商店喝下午茶,突然店家的對外隔間玻璃破裂,離開後卻接到店員的電話,告知調閱監視器,懷疑是他們打破,查了消費留下的電話才聯繫到人,此舉讓人忍不住質疑,店家擅自查詢消費者資料是否有違法? 而政府日前發了110萬封足跡警示簡訊,讓民眾都很緊張,導致假日篩檢站大爆滿,輔大醫院原本只開150個名額,緊急加開300個,而三重院區原本網路預約只開放600個名額,因應人潮,現場號碼牌加開200個,最後一共篩了732人。 中央這次撒下110萬封警示簡訊的後續影響觀察,顯現出民眾對於病毒來襲的恐慌與擔憂,但也引發不少民怨,認為政府應該更謹慎。 經過《東森新聞》記者實際操作後,可以見到頁面上顯示「28日內無疫調人員調閱您的資料,請放心」,民眾不妨也拿出手機試試。 最後,要提醒大家,防疫工作不分你我,民眾請確實遵守防疫指示,出入公共場所掃碼簡訊實聯制,或可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互相保護,加強防疫效率、形成保護網。 二、 正當性:簡訊實聯制係於經得使用人同意下,掃瞄QR code即完成實聯制措施;而「簡訊實聯制」並不會留下個資給店家,所留下的活動史簡訊,電信業者也只保留28天,且僅供指揮中心疫調使用,不會做目的外利用。

不過指揮中心特別強調:簡訊實聯制資料被疫調人員使用,並不一定表示身邊就一定有確診者,僅是足跡重疊機率較大,地方衛生局有可能為求謹慎,在確診者抵達前、離開後一段時間內的實聯制資料均會查閱;如這名COVID-19確診者是某場域的營業主,疫調人員也有可能擴大匡列出沒該場域的所有民眾。 疫情在 2021 年 5 月下旬到達高峰(以七日平均來看最高峰時期每日新增確診案例接近近六百例),而後逐步下降,在 6 月下旬確診數已穩定降到二位數。 另外 MyGoPen 詢問 1922 專線,服務人員回覆表示確實有這個網站服務。 此網站的用意只是查詢個人的手機號碼有沒有曾經被相關單位,如地方衛生局,調閱掃描店家 QR code 的紀錄。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建置完成「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頁。 因應國籍航空機師及家人群聚事件,疫情指揮中心針對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曾與確診者接觸或曾於相關時間及地點出入之民眾,發送疫情警示簡訊,共計發送110萬份,請有足跡重民眾若於8月13日之後有疑似症狀,應就醫評估或可至社區篩檢站採檢。

由於 2022 年春天疫情急轉直下,本文的兩個圖表以 3 月中下旬為界,左右縱軸刻度均有調整,還請讀者留意。 查詢共有三步驟,第一是進入網站後,輸入電話號碼及圖形驗證碼;第二是收到簡訊認證碼輸入後,即可進入查詢頁面;第三則是網頁顯示結果,實測後顯示「28 日內無疫調人員調閱您的資料,請放心」。 民眾現在進入店家,都必須掃 QR Code,傳送訊息到 1922,以建立實聯制,為使民眾對防疫工作更加瞭解與信賴,民眾可至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網頁,以所持有的手機門號查詢近 28 天內該門號被調閱的紀錄。 另外也提醒,若是收到不明的網址,也切勿輸入個人相關資料與手機驗證碼,還是要特別留意是否為來自政府官方網站的資訊,建議由官方頁面進入,避免有資安風險的疑慮。

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 衛福部「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線上查詢,看自己曾被調閱的次數

指揮中心或衛福部並沒有以循證 (evidence-based) 的方式證成此一措施存續的必要性,也沒有提出任何統計數字正面回應簡訊實聯制措施相較於傳統疫調而言在防堵疫情上的實際效果。 在確診者曾出入大型場所時,如何判斷所調閱的實聯資料中哪些人屬於近距離接觸者? 或許可以說即使傳統疫調能匡列到的對象,簡訊實聯制也有助於加速匡列速度,但相關單位也未提供有助於考量時間因素的資料。 長榮染疫機師可傳染期間曾在社區活動,不少民眾透過輸入手機號碼,查詢自己實聯制紀錄是否被疫調使用,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明,有調閱記錄不一定代表足跡重疊確診者。 因應長榮航空機師及家人群聚事件恐為國內疫情增添變數,指揮中心針對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民眾發送110萬筆疫情警示簡訊。 許多民眾仍擔心身邊有確診者但不自知,今天不少媒體報導,除可用社交距離APP追蹤足跡,透過手機連結至衛福部「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也可查詢。

在前面幾篇的筆記中,我們分別從 NCC 與 1922 疫調平台公布的數據分析簡訊實聯制使用的趨勢、比較資料來源間的差異、並探討可能造成發送量變化的因素與相關的裁罰爭議。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 1922 疫調平台下方橫幅所提供的實聯制簡訊的調閱數,並與送驗數、確診案例數相互對照,討論簡訊實聯制作為疫調輔助措施的有效性 (effectiveness),並為這系列的觀察筆記做一簡單的總結。 不過,根據中央社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僅單從調閱資料來看,不一定直接代表周遭有確診者,只是足跡重疊機率較大,民眾上網查到資料被使用過,無須過度恐慌,提高警覺即可,地方政府下載並存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等資訊後,依規定於28天內刪除,民眾也無須擔心隱私保護問題。 2022年4月19日 — 時事探索☀防疫☀實聯制上路,官方的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輸入手機號碼可以查詢自己的手機門號在最近28天內,是否有被地方衛生局等 ... 只要到衛福部「簡訊實聯 ...,2022年4月19日—時事探索☀防疫☀實聯制上路,官方的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輸... 不過,根據中央社報導,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有調閱記錄不一定代表足跡重疊確診者,只是足跡重疊機率較大;民眾上網查到資料被使用過,也無須過度恐慌,提高警覺即可,地方政府下載並存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等資訊後,依規定於28天內刪除,不會有隱私問題。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