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永續發展台灣電芯產業、深耕專業人才,鴻海先進電池技術研究中心今年與台大、台科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南大等6所學校展開產學合作計畫,工研院亦同步參與,預計每年產出8~12件相關專利,期盼從產官學研4面向深化並厚植台灣與集團電芯技術實力。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2023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宣布投入3500萬元推動「台灣電芯技術產學合作專案」,由鴻海先進電池技術研究中心攜手國內6所大學及工研院等,啟動13項電芯材料技術研究。 陳偉銘指出,鴻海平均每年採購超過500億美元規模的晶片IC,占世界半導體晶片營收的11%。 2016年鴻海整合旗下半導體資源整合成立S事業群,主要鎖定半導體製造、封裝測試、設計服務、IC設計、模組等,在半導體上下游布局包括IC設備、IC製造、特殊應用晶片(ASIC)服務、IC設計、IC模組和通路等。 記者現場觀察,鴻海集團今天科技日活動,主要展現集團攜手裕隆及雙方合資的鴻華先進,帶領MIH聯盟成員,以底盤平台為基礎的電動車造車實力,藉此向全球品牌電動車客戶宣示,鴻海集團在各地按照需求進行區域製造的能力。 鴻海今天發表的3款原型電動車,主要是由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開發的底盤平台為基礎,整合MIH電動車平台聯盟成員的關鍵零配件和系統解決方案所打造而成。
能耗與續航力部分,Model T最高可搭載400度的電池,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在滿載條件下,最大爬坡能力可達25%、最高車速每小時可達120公里,提供司機一個輕鬆、平穩的駕駛體驗,也給乘客帶來一段舒適、安全的旅程。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2023 ECall緊急呼叫系統為近年在國際上日益受到重視的一項車載通信技術,該系統可以在車輛發生事故時自動或手動觸發緊急呼叫,並向緊急救援單位發送車輛位置等資訊。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相關
換句話說,有鴻海血統的電動車,不論是巴士或卡車,2022年都將在台灣及美國的路上奔馳。 更引人想像的是,董事長劉揚偉回覆法人提問時透露,對於非新創公司性質、有業界實績的既有汽車製造商,與鴻海合作「非常有可能」,未來將在適當時機對外公布。 歐系外資法人指出,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目標是提供包括零配件、設計、完整方案以及組裝和製造等所有服務;預估到2025年,鴻海目標占全球電動車製造營收比重5%、營收規模目標300億美元,其中40%零配件由鴻海集團自製。 為了打破傳統汽車產業具有開發費用高、開發期長、資源密集的特性[2],MIH平台開放技術規格,邀各家廠商加入,目標成為汽車界的Android。 相對於傳統汽車產業以硬體為核心的封閉系統,MIH方案則以軟體定義為核心,使硬體及軟體可以分開開發[7]。
此外,鴻海晚間也公告對鴻揚半導體投資新台幣7.48億元,包括此次投資,鴻海對鴻揚半導體持股比例約98.9%。 鴻海現場也展示可應用在電動巴士的電池切斷單元(BDU)、電動商用車驅動電機系統及電源管理系統(BMS)等,國產化比例達60%、MIH成員參與比例達80%。 10月18日在鴻海科技日的媒體座談上,劉揚偉回應提問時表示,未來鴻海肯定會與特斯拉有進一步合作,當「時機來臨的時候」就會。 10月20日他應邀以「台灣電動車的轉型與挑戰」為題,在工商團體三三會的10月份例會做專題演講時提到,鴻海與傳統汽車製造業的觀念碰撞,過去兩年有了不小變化。 台股2萬點是市場眾多大咖一直在喊的目標,甚至有人認為,如果將過去配發的股息加回去,其實指數早就已經突破2萬點了,而台股在2022年歷經了大起大落,登上2萬點的夢想會有機會實現嗎? 此外,想在年底作帳行情、明年春節行情中,搶賺一波的投資人現在又該買哪些潛力股呢?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科技日即將登場 電動車、低軌衛星應用均將是焦點
業界看好,藉由黑莓在車載系統領域龍頭地位,為MIH聯盟打造下世代電動車注入豐沛軟體資源,吸引更多廠商導入MIH方案,為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事業注入更多動能。 展望鴻海集團在電動車半導體布局,陳偉銘透露與策略合作夥伴主要布局智能網關的ZCU、智能駕駛系統單晶片(SoC)、以及IVI智慧座艙SoC三大領域。 觀察台灣半導體產業在車用晶片的地位,陳偉銘指出,目前車用晶片供給主要在整合元件製造廠(IDM),車用晶片占全球晶片營收(不包括記憶體)比重約14.6%,預期未來比重會增加。 鴻海集團2021年已宣布與Stellantis合作,本次為進一步合資設立新公司,讓雙方結盟更為緊密。 其中,電動巴士電池芯模組在台灣設計生產製造,國產比率達到80%、MIH成員參與比例也達到80%;軟包電池芯國產化比例更高達95%、MIH成員參與比例也有70%。 現場工作人員透露,相關電池包模組已經進入測試驗證階段,預估最快明年可伴隨Model T電動巴士在高雄上路。
鴻海在11月上旬法人說明會中指出,鴻揚半導體預計明年下半年取得IATF16949車規認證,明年下半年將提供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量產服務。 鴻海今日代子公司Foxconn Holdings BV公告取得新設合資公司(名稱待定)股權,交易總金額為0.75億美金。 鴻海表示,於合資完成後,Foxconn Holdings BV與Stellantis N.V.將各持有新設合資公司50%股權。 現場人員透露,鴻海不僅布局正極(Cathode)、負極(Anode)等電池關鍵材料,透過MIH聯盟成員,也布局隔離膜(Separator)及電解液(Electrolyte)等關鍵材料。 因電池成本占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約3成至4成,鴻海不能缺席,而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電池材料轉向磷酸鋰鐵、傳出蘋果電動車Apple Car也有意以磷酸鋰鐵電池為主,更加深鴻海布局電動車電池和關鍵材料的決心。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電動車包辦半導體到組裝 拚明年整車挹注營收
今年1月鴻海與Indika能源、Gogoro、印尼投資部、印尼電池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聚焦在電池及電動車相關產業鏈,合作初期,將優先聚焦在磷酸鋰鐵(LFP)與固態電池,合資案落實先前的MOU。 鴻海集團指出,PRETTL SWH集團憑藉十多年汽車經驗,以其領導地位協助客戶開發、製造高階車用傳感線束及連接器與車用電源解決方案,客戶遍及傳統車廠與新創電動車廠,並長期深耕全球大型車用一、二階供應商。 根據雙方協議,黑莓將授權MIH聯盟使用BlackBerry QNX系列產品以及雲端AI平台BlackBerry IVY,包括QNX軟體開發平台、QNX中介軟體技術,以及用於系統級整合、性能優化和解決方案驗證的專業工程服務。 鴻海半導體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日前指出,鴻海在電動車半導體策略鎖定智能網關、智能駕駛及智慧座艙3大領域,鴻海也布局車用電子微控制器(ECU)平台,也自行開發車用微控制器晶片開發平台和相關矽智財(IP)專利。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5日電)鴻海電動車即將在10月18日科技日上亮相,外資法人預估最快明年起電動車整車可開始挹注鴻海營收;鴻海目標是提供電動車半導體到完整方案所有服務,在美國和泰國設電動車廠,以輕資產規劃為主。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表示,相對於傳統車廠開發EV(電動車)新車需要4年,鴻海已將時間縮短至2年,「Time to Market、Time to Cost是我們強項」,今年將持續擴大客戶基礎,目標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佔率挑戰5%。
在泰國的台商也不落人後,包括台達電旗下的泰國子公司泰達電,鎖定節能減碳趨勢與基礎建設需求,提供東協國家七大智慧綠色解決方案服務,除搶攻綠色基建商機,也包含智慧能源以及電動車充電樁等業務。 從客戶端來看,富智康表示,今年上半年前5大客戶占富智康營收比重約88.54%,其中Ensky及日本夏普(Sharp)約0.13%及9.82%,此外一家印度廠商成為主要客戶,富智康提供基頻晶片、射頻元件、天線等系統組裝製造。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對雙方這次合作感到非常興奮,鴻海的全球營運網絡和供應鏈管理專業知識,加上ZF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2023 Chassis Modules GmbH擁有的專業、勤奮和承諾等企業優勢,將為雙方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鴻海(2317)(2317)集團衝刺電動車事業火力全開,旗下鴻騰精密(FIT)昨(2)日宣布以1.86億歐元(約新台幣61億元),100%併購德國汽車線束商PRETTL SWH集團,拓展集團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實力,預計第2季完成收購程序。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明年投資3產業3技術約200億元 光達拚量產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表示,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公司,短短一年時間就端出成果,這是台灣車輛產業數十年自主研發能量展現,也讓人充分見識「鴻海速度」。 相信未來在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有郭創辦人、劉董事長的決心支持下,我們一定可以大展身手,並帶動台灣汽車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2021 年 3 月 18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日,鴻華先進與日本電產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就發展電動汽車電驅系統組成戰略聯盟,雙方將為全球客戶提供搭載日本電產的馬達電機系統產品 (E-Axle) 來持續合作發展。 為了下一階段的量產準備,鴻海與鴻華先進,已共同與日本電產展開合資公司的協議討論,此合資公司將可為鴻海與鴻華先進提供穩定的馬達電機系統及其他車用電機系統來源,並為日本電產擴大新市場和增加客戶的銷售機會,預計合資公司將為鴻海電動車相關事業發展及佈局提供巨大貢獻。 國內出現了全新的造車新勢力,以之前裕隆汽車及中華汽車工程人才為主的技術團隊,加上前宏碁集團高層所組成的庫得科技,獲得來自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還有IC設計巨擘義隆電子、面板大廠友達等的資金支持,從電動物流車底盤做起,切入每年規模數兆台幣的全球電動車市場。 成立11年的庫得科技,已經做出第一輛原型車,未來將朝授權生產(而非自行生產)及系統輸出的方向發展,短期目標是2025年首個合作案落地。
- 鴻海昨日亦代子公司鴻揚創投公告芯量科技股權,交易數量為4,740萬股,每股新台幣10元,交易總金額為4.74億元。
- 美系外資先前分析,鴻海現有的電動車客戶群以新創企業,或是與全球各國政府、當地企業合作,採用「建構營運本地化」(BOL)模式的合資公司。
- 為了打破傳統汽車產業具有開發費用高、開發期長、資源密集的特性[2],MIH平台開放技術規格,邀各家廠商加入,目標成為汽車界的Android。
- 其中,車用資訊娛樂系統的國產化比例可到80%、MIH成員參與比重可到70%;不過車用控制單元國產化比重相對較低,約30%左右。
這也意味,身為庫得科技共同創辦人的施振榮,以及重要股東童子賢的造車夢,有機會在2025年實現。 昨(23)日分別與印尼Indika能源公司及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設立新合資公司;鴻海同日宣布增資旗下電池材料廠芯量科技,鴻海三案總計投資約新台幣29.1億元,加速集團在電動車電池、半導體領域發展,並繼續在東南亞建立領導地位。 鴻海與旗下子公司結合為鴻海集團,以代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要業務,2020年全球市占率約40%,為電子代工服務(EMS)龍頭,主要客戶包括 Apple、HP、Sony等國際廠商,生產基地以中國(產能占整體75%)為主,有近100萬名員工。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美國7月通膨數據符合預期 華爾街股市早盤勁揚
2021年7月財團法人MIH EV研發院正式成立,成為中華民國財團法人法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 目標為創建一個開放式的電動車生態系統,促進移動領域的全面合作,推動行業標準。 同時為生態系中的成員彌合差距,進而降低產業的進入門檻,加速創新,縮短開發週期[1]。 目前在北美市場,鴻海攜手Lordstown將在下半年生產電動皮卡Endurance,同時與另一家新創車廠Fisker合作的PEAR車款,也在持續推進當中,由於PEAR是平價車款,Fiker並預估,年產量至少25萬輛,凸顯北美電動車對車用電子與模組的需求愈來愈大。 鴻海集團(2317)擴大全球電動車布局,昨(28)日公告兩筆重大海外增資案,總金額共5.58億美元(約新台幣178億元)。 由於開發電動車需要龐大資金,隨著新銀彈上膛,法人看好將讓鴻海集團更能全力衝刺電動車事業。
鴻海集團持續布局汽車零配件領域,預估今年車用零配件營收將超過新台幣100億元,年增40%,明年成長幅度會更大。 歐系外資法人表示,鴻海在泰國和美國設立的電動車製造廠,將透過槓桿操作投資合作夥伴的既有產能、或是投資關鍵零配件,維持輕資產(asset-light)策略。 Foxconn EV Technology是鴻海集團在海外布局電動車事業的重要公司,去年11月鴻海與美國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otors正式簽署俄亥俄州Lordstown廠房最終資產購買協議,Foxconn EVTechnology即是投資主體。 為此,鴻海偕同工業局,推出人才培育的獎助學金暨儲備人才計畫,深化並厚植台灣與集團的電芯技術實力。 為優秀學子提供獎助學金,並提供畢業即就業的鴻海入職保障,期望能透過此計畫培養台灣優秀人才。 2023年度已簽約十餘名學生,未來隨著產學計畫持續展開,將會有更多的人才加入。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加碼4億 投資AI新創
De C.V.是鴻海墨西哥廠,位在美墨邊界,自2009年建廠至今,已成為北美規模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組裝廠。 展望今年營運,富智康預期下半年持續艱難且不穩定,今年銷售額可能較去年大幅衰退,毛利和營業利益可能大幅下降,今年虧損幅度可能較去年擴大。 富智康9日晚間公告上半年營收26.7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41.25億美元減少35%,上半年虧損5001.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2378萬美元擴大110%。
今年鴻海科技日選在郭台銘創辦人的生日當天舉行,郭創辦人表示,電動車是世界潮流趨勢,也是全世界體積最大、價格最昂貴、裝上四個輪子的智慧電子產品,在製造電子產品上,台灣在半導體、模具、精密機械、操作介面等方面都很強,可以在電動車上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來,富智康亦持續累積強大的研發能力,在天線設計、散熱技術、防水耐撞、機構、螢幕、相機及軟體等方面取得許多專利,未來亦將整合集團優勢,持續打造高品質與高安全的車載產品,為車主帶來更安全、更智能的行車體驗。 MIH聯盟執行長鄭顯聰指出,MIH計劃推出不論三、六、九人座車款還是商用車,載人或載貨,最終目的是針對智慧城市各個情境的需求,提供解決用戶痛點的解決方案,期待透過深入合作,加速電動車開發、物流運輸、叫車服務的創新速度。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子公司再砸10.2億元 注資電動車事業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曾公開表示,北美市場對車用電子需求大,鴻海也將在2022年擴充墨西哥車用工廠規模,滿足客戶需求。 芯量科技於2021年成立,是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開發商,電池材料在高端業務領域取得突破,快速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核心材料供應商。 FIM將致力於協助印尼淨實現零排放目標,同時帶動當地電動車及電池周邊產業發展。 其中泰國EA(Energy Absolute)集團野心勃勃,入主台灣有量科技後,運用其出色的鋰高分子電池及系統等技術,在泰國設立電池廠,要布局曼谷的電動巴士、渡輪等運具商機。
- 鴻海規劃以Model C為原型的品牌車款,最快2023年在台灣首發;Model E車款將在Model C車款首發後跟進。
- 現場人員透露,鴻海不僅布局正極(Cathode)、負極(Anode)等電池關鍵材料,透過MIH聯盟成員,也布局隔離膜(Separator)及電解液(Electrolyte)等關鍵材料。
- 此外,鴻海晚間也公告對鴻揚半導體投資新台幣7.48億元,包括此次投資,鴻海對鴻揚半導體持股比例約98.9%。
- 2021 年 3 月 18 日,鴻華先進與日本電產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就發展電動汽車電驅系統組成戰略聯盟,雙方將為全球客戶提供搭載日本電產的馬達電機系統產品 (E-Axle) 來持續合作發展。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表示,在美國的電動車工廠,規劃2023年實現量產,其中美國產能規劃預計2023年起每年生產美系新創企業Fisker電動車,年產能約15萬輛,並逐年提升至30萬輛到50萬輛。 鴻海集團已訂下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率達到5%的目標,要達成此目標,集團初期鎖定每輛電動車售價位於3萬美元至5萬美元的市場。 鴻海(2317)(2317)集團積極衝刺電動車新事業,一步步朝董事長劉揚偉先前訂下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率達5%的目標邁進,業界研判,鴻海電動車事業距離看到成績的時間不遠了,最快2024年就可迎來對集團有實質貢獻。 以重要股東身分出席的童子賢表示,以轎車(或稱乘用車)為主的全球電動車產業,從去年底至今年初經歷了一波淘汰賽,有廠商退出也有人存活,但在全球規模高達數兆台幣的電動車市場,並非只有轎車而已。 鴻海晚間指出,中國子公司富聯裕展科技(深圳)取得創新新材料科技股權,每單位價格人民幣4.51元,交易總金額人民幣約2.99億元,持股比例約1.53%。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攜手Indika能源 加速印尼電動車產業發展
根據泰國電動車協會(EVAT)資料,泰國是東南亞地區中運具電動化轉型最積極的國家,其中國家電動汽車政策委員會(EV Board)在2020年公布「30@30電動車發展政策」,並制定電動汽車路徑圖(Roadmap)。 鴻騰致力改善產品組合以提高毛利率,提出「3+3」策略發展電動車、聲學及5GAIoT領域,並承諾2023年3+3新產品組合將突破三成,預期在本案帶動下,為3+3發展再添重要成長引擎。 除了豪華、舒適的車型和內裝,Model E憑藉「高性能電驅」與「先進動態控制技術」,讓動力性能輸出達到約750匹馬力,0到100公里加速僅需驚人的2.8秒,優於市面同級車款,甚至逼近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水準! 同時,Model E還具備750km超長續航力,解決電動車用戶里程焦慮的痛點。 Model C搭配0.27低風阻造型設計,在性能版本0到100公里加速度僅需3.8秒,並提供700km的長續航力。 得益於平台共享優勢,讓消費者能夠以接近燃油車差距不遠的合理價格 擁有一台高性能、高效率、高智能,低能耗與大空間的純電SUV。
電池技術還有很多待開發領域,人才是台灣電池優勢,希望藉此推動著技術革新,突破現有電池技術限制。 鴻海發布新聞稿指出,投入新台幣3500萬元推動「台灣電芯技術產學合作專案」,鴻海先進電池技術研究中心攜手國內6所大學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啟動13項電芯材料技術研究,鼓勵培育台灣電芯技術人才。 LTD. ,與印尼 Indika 能源公司共同透過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Foxconn Indika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Motor(FIM),將在印尼當地製造商用電動車及電池。 另一筆投資是鴻海透過另一子公司FOXTEQ HOLDINGS INC.增資,轉投資FOXTEQ SINGAPORE PTE. 他指出,智能化是決勝的關鍵,台灣在硬體、半導體和軟體均有實力,若將相關技術整合在電動車底盤平台上,克服電動車機構設計上的障礙,台灣資通訊產業會更有競爭力。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與Stellantis深化合作 7500萬美元再設合資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逐漸發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四成,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 全球員工總人數季節性高峰約一百萬人,2021年合併營收新臺幣5.99兆元(約2,062億美元)。 鴻海為建立電動車開發技術優勢,在電池研發上,首次於台灣推動大規模的產學合作計劃,與學術界頂尖教授們及所屬的大學院校廣泛合作,並於2022年已啟動部分研究專案。 鴻海D事業群總經理簡宜彬表示,鴻海一直希望能打造台灣電池國家隊,讓本土企業及人才串起電池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出Made in Taiwan的電池。
觀察台灣布局電動車產業,他指出,汽車產業相對封閉,進入門檻高且量少,過去由IDM廠主導晶片供應,近期汽車產業缺料是供應鏈不透明的結果,車用電子製程過去落後手機5個世代,而台灣晶圓廠先進製程獨步全球,鴻海推動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可以解決封閉的問題。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5日電)鴻海持續布局電動車和半導體事業,今天公告合計投資新台幣13.62億元在電動車子公司以及鴻揚半導體,市場解讀,這2項投資主要布局研發電動車用第三代半導體。 鴻海(2317)(2317)集團衝刺電動車事業,今(23)日公告,與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將合資設立新公司,交易總金額為0.75億美金(新台幣約為23.8億元),此外,鴻海亦宣布增資旗下電池材料廠芯量科技,交易總金額為4.74億元。 除了硬體,劉揚偉今天也宣示鴻海布局電動車軟體和半導體的企圖心,宣布將成立軟體研發中心,規劃集結鴻海集團內部1500名以上的軟體應用人才,並廣發英雄帖,3年內再招募1000名以上的軟體研發工程師,作為未來推動軟體定義企業的重要起點。 鴻海為建立電動車開發技術優勢,在電池研發上首度於台灣推動大規模的產學合作計畫,與學術界頂尖教授們及所屬的大學院校廣泛合作,並於今年已啟動部分研究專案。 對此,Indika能源公司投資長Purbaja Pantja指出,印尼在發展電動車產業上有巨大的潛力,與鴻海的合作有助於為印尼打造一個全面的電動車生態系統,協助印尼獲得電動車、電池領先開發商地位。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鴻海再砸13.8億元 投資電動車子公司
鴻海集團也布局車用電子微控制器(ECU)平台,按照客戶客製化需求,主要採用台積電晶圓代工製程,例如在鋰電池管理晶片、車身控制器等,採用台積電40奈米晶圓製程。 鴻海集團子公司電動車 Foxconn EV Technology是鴻海集團在海外布局電動車事業的重要公司,去年11月鴻海與美國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otors正式簽署俄亥俄州Lordstown廠房最終資產購買協議,Foxconn EV Technology即是投資主體。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芯量科技於2021年成立,是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開發商,電池材料在高端業務領域取得突破,快速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核心材料供應商。 除了系統解決方案,鴻海也展示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包括負極材料黏結劑、高容量負極材料、倍率型磷酸鋰鐵及固態電池等,展現攜手碩禾、榮炭、中碳策略結盟的成果。 在展現硬體平台造車實力後,鴻海下一個目標是成立軟體研發中心,切入電動車軟體平台,打造軟體定義企業的新階段。
鴻海規劃以Model C為原型的品牌車款,最快2023年在台灣首發;Model E車款將在Model C車款首發後跟進。 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今天出席更透露電動車第二大亮點,集團納智捷及中華品牌將是鴻華先進原型電動車的首發客戶。 鴻海集團今天舉行年度科技日活動HHTD21(Hon Hai Tech Day),最大亮點是推出包括Model C電動休旅車、Model E電動轎車和Model T電動巴士等3款原型電動車。 美系外資法人分析,鴻海與泰國PTT合作電動車,是鴻海在整車製造的里程碑,有助鴻海在東南亞國協的曝光度,預估最快明年起,電動車整車可開始挹注鴻海營收。 鴻海先前合作夥伴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今年6月27日聲請破產保護,緊接著又收到那斯達克交易所,以LMC聲請破產保護為由,拒絕LMC的股票繼續掛牌,引發市場關注。 不過,鴻海集團衝電動車新事業也是有挑戰需要克服,主因客戶群涵蓋多家新創公司,自然免不了碰上新創公司容易失敗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