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電腦(2382)創辦人林百里名次大躍進,由2021年的第八名,一口氣進步到第四名,資產由53億美元增加到57億美元(約新台幣1,585億元)。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則挺進前十大,由2021年的第十一名提升至第七名,資產也由41億美元增加至47億美元(約新台幣1,307億元)。 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以70億美元資產登上台灣二大富豪位置,因長春集團迄今未公開上市,讓外界對其增添神祕色彩。 (圖/報系資料照)這份台灣前五十大富豪排行,電子業占了近三分之一強,除了郭台銘外(第3名),林百里(第4名)外,還有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第8名)、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第12名)、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研華科技(2395)董事長劉克振(第18名)。 另外六位電子業富豪是,台灣最大的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漢民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民奇(第36名)、大立光(3008)的林耀英家族(第38名)與陳世卿家族(第43名)、楠梓電子(2316)創辦人吳禮淦(第39名)、英業達(2356)集團創辦人葉國一(第41名)、自聯發科退休的副董事長卓志哲(第33 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台灣富豪榜中,年齡在60至69歲的人數占比最多,有17位,第二多年齡層占比的是70至79歲,有14位,80至89歲的有七位,年齡超過90歲的有四位,包括長春集團林書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奇美集團(1763)創辦人許文龍(第28名)及東裕集團王任生(第40名)。
在佳世達營運基本面部分,陳其宏指出,IT產業目前看來有在逐步回復動能,帶動佳世達營收向上,但回溫幅度不是很明顯。 第3季來看,預期7、8、9月營收將逐月上升,整體來看,佳世達維持年初看法,今年營運將呈現逐季成長態勢。 本次法說會上另一亮點,是研華宣布將展開兩大事業:一是要將投入多年的Wise-IoT轉型為訂閱制;二是建立IoTMart跨境電商平台。 工業電腦跨足物聯網,看似方向一致、順水推舟,但其實水很深,挑戰也很巨大,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意外地公開慨嘆,「夢」做得很大,進度「不符預期」。 他認為未來5~10年一定會邁向AIOT應用,AIOT將改變所有傳統產業,使傳產走向數位轉型,甚至改變人類的生活。
劉克振: 研華邁入40周年 劉克振領頭全球腳踏車騎行「成為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
他認為家族理念跟家族持股可以讓企業變更穩定,這樣可以既有家族企業好處,也兼顧專業經理人企業優點,他本身大部分資產都將利他,而不是把大部分資產交給二代。 第三,是創辦人的二代將投入關係企業的創新發展,這樣的規劃符合二代的志趣,也有發展空間,未來經營得好,也不排除併購或上市櫃。 談及物聯網平台的業績進展,劉克振連嘆兩聲:「不符預期、不符預期!那時候夢做得比較大,但到現在並沒有符合預期。」他不諱言,在物聯網事業上,一年約虧損台幣1.5億,原因在於物聯網仍是個觀念,整個生態系成熟,尚需一段時間。 劉蔚志表示,近期將針對零售發表整體解決方案「STORE VUE」,內含很多i.App等軟體,將會針對市場推出。
對此,劉克振說,研華未來經營會採「專業經理人體制」為基調,預計三年內完成交棒,自己不擔任董事長後,希望是退而不休,秉持著「老和尚」觀念,以「持續貢獻、用力傳承」為目標。 全球物聯網發展如火如荼,將帶來一波產業變革的新契機,台灣工業電腦(IPC)業者也積極針對工業自動化、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領域開拓市場,身為IPC產業龍頭總司令的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對於加速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落地,則提倡軟硬整合、發展共創平台等創新靈活策略,準備迎接物聯網商機大爆發。 劉克振在1983年創立研華公司,多年來一直擔任董事長暨執行長,不僅要為企業定調,同時也是熱情與專注的源頭。 早在研華成立之初,他就曾經立下宏願:「我無法像運動員一樣在奧運會上為中國人摘下金牌,但希望能夠在工業電腦領域為中國人拿下第一塊金牌!」。 果不負所託,2003年研華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電腦領導者,更於2004年至今連續榮獲知名品牌鑑價公司Interbrand評選為台灣前二十大國際品牌,近兩年更是品牌價值成長幅度最高的品牌企業之一。
劉克振: 獨家/劉家人不接班! 研華劉克振:總座人選首重這點
研華表示,很多客戶都反映,在物聯網的系統上,除了操作系統外,也能有安全防護機制,這剛好就是自由系統的優勢所在。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也指出,研華近年在物聯網推動上,多專注由端到雲的Edge-in策略,這也是決定入股自由系統的原因。 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電信三雄仍是目前台灣網路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相關資安加值服務,短期的營收貢獻其實還不大,但是對於廠商來說,卻是有加分效果的;而研華是工業電腦龍頭,如果軟硬體都能一次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將有利其擴大競爭優勢。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今(25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劉克振表示,將成立經營委員會,由三位總經理+副總合計7-9人組成。 劉克振表示,研華成立迄今已邁入40周年,營收規模突破23億美金、市值近百億美金,公司秉持永續經營的精神,朝百年長青企業努力。 研華已正式啟動下階段轉型,經營傳承方面以「專業經理人體制」為基調;內部則進行HCM(Human 劉克振2023 Capital Management人力資本管理)系統導入,強化全球引才、育才及留才機制,並搭配員工認股權憑證計畫,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永續正向的經營循環,穩健成長。
研華(2395)攜手大佳國際及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補助之下,共同成立佳研智聯,成為提供海外智慧製造輸出服務的之大型系統整合商,協助海內外台商在有智慧工廠、智慧倉儲、節能減碳需求之產業升級,並建構智慧機械所需數位轉型訂閱制軟體服務,打造雲端服務解決方案領導品牌。 佳研智聯已於今年6月正式登記成立,由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出任董事長、大佳國際董事長廖紫岑出任副董事長,原工研院智機中心智慧製造技術組組長羅佐良博士擔任總經理,並由研華科技支援公司業務與行政管理資源。 佳研智聯短、中期將優先鎖定台灣機械、傳產、電子產業,以及小型系統整合商作為目標客群,提供包含機聯網、自動化產線、產線控制技術/技術授權與整廠服務導入等方案,長期則聚焦海外、中大型系統整合商,提供軟體技術合作/授權與服務模式授權等服務。
劉克振: 研華派息11元將設「經營委員會」 劉克振次子首度進入董事會
「你若現在知道長生不老藥可以用蔥薑蒜就做出來,你不會想找人出來研究嗎?」奇鋐(3017)董事長沈慶行9日出席法說會,提起...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紅色供應鏈從台廠手上搶奪蘋果訂單持續擴大,繼立訊拿下AirPods與iPhone組裝訂單,大陸ODM大廠聞泰科技也在雲南...
曾子章則分析,台灣這二年不少鮭魚返鄉、新建工廠用電量大,缺電問題確實會讓人擔心。 其次,依經濟部規畫,我國能源政策2025年時達到50%燃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的目標,看似理想,其實不然。 「不僅目前綠電建置未達標,在全球減少天然氣發電以符合減少碳排(COP26規範)之際,我國反而選擇增加燃氣,政策必需檢討,台灣未來不能過度依賴仍會排碳的天然氣。」林伯豐點出。 再者,與會的一位車業老闆提問,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急需龐大能源需求,政府如何因應? 沈榮津回答:「太陽光電在2025年時由目前的7.7GW增加至20GW,相信到時候可以滿足業者需求。」此番「繞道」回答,讓聽者霧煞煞。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達成減碳共識,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呼應世界趨勢,提出缺電問題必需政府與民間合作。
劉克振: 劉克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研華科技暨佳研智聯董事長劉克振表示,研華近年致力打造應用與產業互聯互通的全新 AIoT生態體系,並朝共贏互相增力之共創模式與生態系協力推進。 此次與大佳國際投資、工研院攜手共創「佳研智聯」即是在對的時間建構可合作生態系的最佳示範與實踐。 劉克振表示,研華將透過自身在物聯網硬體優勢以及工業物聯網雲平台WISE-IoT的應用經驗,整合工研院在智慧製造核心技術如機械雲與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的能量,提供海外台商從單機到整廠智慧升級套餐式服務。
聯發科1號員工是已經退休的聯發科前副董事長卓志哲,個人持股是僅次於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第二大的人。 (圖/黃耀徵攝、報系資料照)這些創辦人富豪中,最令人好奇的是「聯發科第一號員工」卓志哲。 卓志哲是交通大學專為培育IC設計人才的「307實驗室」第一屆研究生,在研究所讀書時,蔡明介就是他的指導教授之一,後來他到聯電實習,過程參與企業運作並在一年後完成論文拿到碩士學位,也順勢留在聯電。 後來聯電轉型為晶圓代工廠,原有的IC設計單位獨立,他也追隨當時負責IC設計研發的蔡明介到了聯發科。 員工編號1號的卓志哲,與蔡明介有著亦師亦友的情誼與默契,據共事過的同事描述,他常有獨到的見解,以及願意聆聽及重視部屬感受的特質,讓蔡明介十分信任,他也是推動聯發科子公司星晨併購影像處理晶片廠曜鵬的推手。
劉克振: 大咖憂心1/政府提2025不缺電 未來3年要企業自求多福?
電信三雄之一的中華電鎖定車聯網資安領域,研發認證系統,目前已在淡海新市鎮附近進行試行。 (圖/CTWANT資料照)台灣大則是推出自主研發的台灣第一套偵測偽冒網站「反詐戰警」服務,幫助企業偵測偽冒釣魚網站。 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說,這項技術主要是透過AI,由AI先在正確的網站上進行偵測,再去偵測其他的新網站,是否有偽冒的。 遠傳與旗下資安子公司數聯資安則在今年加入「5G CASTLE 資安協作聯盟」,數聯資安營運長楊淑宏更也擔任聯盟3大任務小組中「資安制度」小組的召集人,結合遠傳及數聯資安的資源,攜手產官學共同打造5G資安服務生態系,以期協助台灣5G產業與業者,發展最佳的5G資安解決方案,未來並以輸出國際為目標。
過去研華對AI的投入像是「小打小鬧」,現在決定好好導入生成式AI,直接告訴使用者答案,例如智慧工廠的儀表看板(Dashboard)過去需要比較久時間解讀,加上生成式AI後會產生巨大突破。 「物聯網就是要物物相連。」劉克振說,「這是我們的任務,非要有軟體、非要有平台、非要有應用,才有辦法把硬體變成solution。」如今隨著研華平台的可用度越來越高,他樂觀預估,未來幾年將有望迎來跳躍式成長。 林清波分析,「跨領域」將會是研華發展物聯網平台最大的競爭優勢,既要懂平台、又要懂設備,恐怕是純軟體公司較難跨越的門檻。 而研華跟同業的差異,劉克振坦言「巨大的差異不在技術,而在銷售。」因為研華在24個國家建立銷售團隊,有這樣的團隊才有能力提供在地服務,若沒有這樣綿密的業務服務,只做代工就沒辦法複製研華的工業物聯網經營模式。 劉克振說,就是因為數位轉型潮流非常巨大,所以吸引很多廠商投入,巨大的機會本來就該多人投入,才能形成聚落,所以是好事,樺漢跟佳世達集團投入也是一種具體的展現,物聯網未來將不是小市場,但仍是利基產業,是有很多特殊產業的產業,但聚合起來商機將非常龐大。 劉克振表示,研華會持續針對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零售等一攤一攤的專注做,不會在乎初期的業績或客戶採購量,從頭耕耘,企業的文化由使命驅動,研華目標就是成為智慧地球的推手,所以就會很有耐心的去做。
劉克振: 劉克振:研華跟同業的差異在「銷售」
台灣多數科技業面臨傳承議題,劉克振指出,他對未來9年有3大規劃,首先,長子劉蔚志將代表家族參與公司治理並傳承企業文化,目前研華的文化有利他經營、正派本業及以人為本等等,由劉蔚志負責,可以確認研華的創業理念能夠延續,其次,研華的經營實務將走向「專業經理人方向」。 另外,劉克振兩位兒子劉蔚志、劉蔚廷皆在研華本屆改選中擔任董事,劉克振指出,在家族二代進入董事會後,為了讓創辦家族席次不超過3分之1,也增加董事至九席,搭配「經營管理委員會」,期望能在治理經營穩定性和專業決策上取得平衡,且將秉持永續經營精神,讓研華能朝百年長青企業邁進。 事實上,研華早在2017年8月就設立三位「共治總經理」職務,由陳清熙、張家豪與蔡淑妍分別擔任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嵌入式物聯網平台事業群總經理,以及工業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而組織改造經過近六年時間,也讓研華營收、市值規模續創新高,完成初步轉型傳承計畫。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日電)工業電腦大廠研華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董事長劉克振表示,研華是人工智慧物聯網與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供應商,AI對研華絕對有幫助,但不是AI概念股;研華股性溫吞,沒有爆紅這回事,短期爆紅可能會害投資人虧錢。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董事長劉克振表示,研華是人工智慧物聯網與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供應商,AI對研華絕對有幫助,但不是AI概念股;研華股性溫吞,沒有爆紅這回事,短期爆紅可能會害投資人虧錢。 過去幾年,全球知名大企業紛紛投資物聯網平台,整體的經營情況卻仍在谷底,不過,反轉即將到來。
劉克振表示,「我不承認研華是家族企業!我們是專業經理人企業!」至於安排長子加入董事會,他解釋,長期參與可以讓理念延續,二代參與理念傳承跟經營營運是兩件事,也是不錯的安排。 劉克振2023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創辦人劉克振在今年股東會上宣布正式啟動接班傳承計畫,除了延續由三位「共治總經理」負責公司營運業務外,並新設立「經營管理委員會」,期望藉此培育專業經理人能力,發揮各自長處及集結團隊力量,落實「利他」精神經營理念,繼續擦亮IPC金字招牌。 對於研華師法已經成立355年的默克集團永續之道,李吉仁指出,默克家族的家族治理設計第一個重點就是股權集中,不得賣出,其次更具體明訂什麼情形下,家族的人可以出任董事長,比方是一定由家族擔任,或者優秀的人才能接任,還是公司一旦經營不好就必須接任,如果能參考這些精神具體明訂,家族治理就有基本盤。
劉克振: 研華科技
因著持有聯發科股票,卓志哲早在2010年就登上富比世台灣前40大富豪榜的第37名,當時身價7.1億美元,直到2015年他60歲時退休,卸下聯發科副董事長,以聯發科當時股價約400元換算,卓及關係人共持股約41,109張,持股價值就高達120億元,何況今日股價已站上千元大關。 迄今,卓志哲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分居個人持股最多前二名,各為1.82%及2.59%,隨著聯發科茁壯,這位員工編號1號仍在富豪英雄榜上有名。 改朝換代的大同公司再進行領導團隊微調,大同公司在21日上午董事會中通過由由董事何春盛接任總經理一職,原任總經理鍾依文調任子公司精英電腦擔任董事長。 由於何春盛亦是現任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執行董事,據了解,由於職務屬性考量,何春盛未來在研華只會擔任董事職務。 與何春盛共事的同事表示,何春盛是大同工學院畢業,應該是對學校有相當感念,在這個時機下能供獻回饋母校,藉由專業經理人制度讓大同長久發展下去。
- 沈榮津回答:「太陽光電在2025年時由目前的7.7GW增加至20GW,相信到時候可以滿足業者需求。」此番「繞道」回答,讓聽者霧煞煞。
- 另外六位電子業富豪是,台灣最大的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漢民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民奇(第36名)、大立光(3008)的林耀英家族(第38名)與陳世卿家族(第43名)、楠梓電子(2316)創辦人吳禮淦(第39名)、英業達(2356)集團創辦人葉國一(第41名)、自聯發科退休的副董事長卓志哲(第33 名)。
- 他認為家族理念跟家族持股可以讓企業變更穩定,這樣可以既有家族企業好處,也兼顧專業經理人企業優點,他本身大部分資產都將利他,而不是把大部分資產交給二代。
- 李昌鴻指出,目前市場上談的AI概念股,比較接近是有投入AI伺服器領域的廠商,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其實有投入,但預期短期對營收貢獻不大,但中長期肯定是要投入,相信對未來將有正面貢獻。
- 劉克振相當關注未來物聯網產業發展,除了透過自身在產業經驗累積之外,他也常常藉由閱讀來擴大思考領域,「集各家之長」,例如,他曾在法說會上大力推薦「第三波數位革命」一書,並認同其內容提及的破壞式創新概念,由各產業發動領域的物物連網,帶動實體產業展開轉型。
- 有股東提問,擔心同業的追擊,劉克振表示,樺漢結合巨大後台能力,成長很好,佳世達主打供應鏈或財務平台策略,從採購製造到業務整合,積極獲取物聯網硬體商機,而研華則發展物聯網平台,深入各種領域,尤其著重軟硬整合的物聯網平台發展,雖然現在業績尚未爆發,但這就是研華的長期策略。
- 談及物聯網平台的業績進展,劉克振連嘆兩聲:「不符預期、不符預期!那時候夢做得比較大,但到現在並沒有符合預期。」他不諱言,在物聯網事業上,一年約虧損台幣1.5億,原因在於物聯網仍是個觀念,整個生態系成熟,尚需一段時間。
「在綠能上來之前,台灣要怎麼渡過?政府應該要超前部署。」劉德音提出,淨零碳排是世界趨勢,缺電問題必需政府與民間合作。 徐秀蘭認為,人民用選票表達對核四安全的疑慮,這也顯示台灣能源發展沒有退路,除了利用再生能源補足綠電,政府應該要有更積極作為。 一家能源業者指出,重啟核能至少十年、三接也是三年後的事,以這兩件事談能源都是假議題,緩不濟急,「當前的缺電問題已是箭在弦上。」企業大咖們2022年共同的焦慮就是「缺電」未解。 歷經疫情衝擊不平靜的2021年,全球在原物料短缺與航運壅塞未解下進入2022年,連帶牽動富豪們資產。 據美國《富比士》(Forbes)統計,截至1月27日,台灣富豪資產多持續增加,尤其未上市的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身家從48億美元增為70億美元(約新台幣1,947億元),富豪名次也從2021年第八名躍進到第二名,坐實了重量級隱形富豪。 攤開《富比士》2022年台灣富豪即時排名(THE 劉克振2023 REAL-TIME BILLIONAIRES LIST),2021年的台灣首富鴻海集團(2317)創辦人郭台銘,財富由70億美元下降至62億美元(約新台幣1,724億元),排名上掉了二個名次,排到第三名,拱手讓出首富位置。
劉克振: 研華接班布局再進化 劉克振到底想傳賢還是傳子?
有股東提問,擔心同業的追擊,劉克振表示,樺漢結合巨大後台能力,成長很好,佳世達主打供應鏈或財務平台策略,從採購製造到業務整合,積極獲取物聯網硬體商機,而研華則發展物聯網平台,深入各種領域,尤其著重軟硬整合的物聯網平台發展,雖然現在業績尚未爆發,但這就是研華的長期策略。 他解釋他誕生的那年研華也創立,兩方都是37歲,他期許能幫助研華下一個37年繼續發展。 劉蔚志離開研華職位後,將管理領導專注零售與智慧城市的系統整合商「研華智誠」,做全球市場,一旦模式成功,將授權海外系統整合商合作。 在創立研華公司前,曾任職於美商惠普科技台灣分公司儀器事業部擔任業務工程師;在此期間,亦透過個人學習與實務經驗的累積,奠定了創立研華的基礎,同時也遇見兩位共同創立研華的事業夥伴。
此外,備受關注的接單/出貨比值(B/BRatio),也從去年普遍高於1.5的數字,降至1.24。 數字背後反映的,是研華正奮力挺過缺料危機、中國封控、成本漲價等因素,逐步邁向穩健成長之途。 劉克振不僅喜愛閱讀,更樂於分享,只要是看到受用的書籍,就會向身邊的人推薦,主動訂書、送書給同事及朋友,研華內部也會定期舉辦讀書會,讓同仁在工作以外,還有提升不同領域知識的機會。
劉克振: 研華攜手大佳國際、工研院成立佳研智聯 攻海外智慧製造輸出商機
近年來,更有鑑於全球物聯網的蓬勃發展,引領研華全力迎向物聯網新時代,致力推動全方位智慧城市與工業4.0整合型解決方案,積極投注資金及人力,深耕相關垂直產業應用。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95)(2395)董事長劉克振為了打造百年企業,除了納入創辦人家族二代、也就是自己次子劉蔚廷擔任新一屆董事外,另一手同步成立「經營管理委員會」,但委員會成員以沒有董事身分的高階經理人為主,有別於目前台灣大型企業設計的類似委員會,成員大多具有董事身分,握有最終決定權。 研華在台灣業界獨樹一格的傳承設計,其實是劉克振師法德國百年企業默克集團(Merck)的模式,希望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 劉蔚志1983年次,今年37歲,過去曾在IBM服務1年半,隨後加入研華服務物聯網(SIOT)事業體系工作9年多,更曾外派上海,目前是事業部門主管,但上頭仍有4位老闆,如今他奉家族使命加入董事會,劉克振表示基於公司治理考量,劉蔚志將離開研華,轉任關係企業研華智誠擔任主管,專注零售與智慧城市應用。 劉克振在29歲創辦研華,40年一路走來讓研華不斷發展至全球工業電腦一哥地位,而作為業界指標,世代傳承議題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表示:「企業一定要有外部導師,就像運動員需要教練。研華不是看需求來請教練,而是把變革創新視為長期持續的成長動能。」研華在每年的預算規畫中,固定將 IBM 顧問諮詢列入,由 IBM 建議應投入哪些計畫。 轉型初期,IBM 的百年管理智慧協助研華突破管理盲點;轉型中、後期,則是引進整合產品開發、領導力規畫、數位行銷等創新措施,按部就班逐漸調整體質。 學會發起人蔡鴻青指出,統計2005~2019年,扣除台積電,整體上市櫃市值複合成長率(CAGR)僅2%,台灣正面臨「一個人的武林」困境。 金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表示,協助企業永續成長,是金管會努力的目標,並提醒企業董事會思考「包容性成長」的社會責任。 《2020台灣董事會白皮書》研究發現,台股國際能見度逐年降低外資吸引力不足;企業大舉配息,不再投資未來;加上企業重大交易案件遞減,這些因素是台灣產業成長動能的內外部重大負面因素,值得各界關注。 據《白皮書》分析,台股市值最大的台積電,在2005年佔總市值9%,2019年底已提高至22%,成長幅度驚人。
劉克振: 劉克振:研華不是AI概念股 短期爆紅可能害人虧錢
大佳國際董事長廖紫岑表示,佳研智聯承載的是台灣自主研發的各種軟硬體解決方案,領域涵蓋了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範疇。 這艘新創艦隊首波航向的目標是新南向,在這個打群架的時代,系統整合扮演的不只是技術的整合,更是新南向國家隊團隊的整合。 廖紫岑表示,佳研智聯英文名稱為Expetech,Expetech是Expedition與Technolog兩個單字的結合,展現了透過創新技術優勢進行海外拓荒、探險新市場的目標與願景。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胡竹生指出,目前已經可以看到臺灣技術的優勢和南向市場的機會,工研院協助成立佳研智聯透過數位模擬、AI,導入智慧製造,可提升機台效率和精度,進而達到節能。
劉蔚志表示,研華5年前就進入智慧零售市場,全球發展不錯,已有數位看板,現在也計畫朝KIOSK(多功能事務機)發展,並發展加值軟體,比方影像AI技術、數位看版及遠程監控等軟體,2020年,研華計畫更進一步朝3.0階段,朝雲端服務方向邁進。 現在的研華年營收23億美元,集團有50幾個事業部,超過10幾個事業群,全球設有20多個分公司,劉克振認為,多人經營決策團隊更適合研華,更可以源源不斷培養梯隊。 陳清熙指出,受客戶庫存調節、2022年提早下單及中國市場處於低迷等影響,今年上半年研華接單/出貨比值(B/B ratio)為0.79。 由於總體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客戶訂單調節,研華下半年營收表現將受影響,預估第3季營收約4.8億至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至158億元),營業毛利率介於38.5%至40.5%,營業利益率為16%至18%。 劉克振2023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Advantech Co., Ltd.,臺證所:2395),簡稱研華或研華科技,是臺灣一家工業自動化設備公司,目前工業電腦(IPC)市佔率世界排名第一。
21日上午何春盛接任大同公司總經理一職消息傳出,已經讓工業電腦界議論紛紛,不少人覺得震驚。 大同公司表示,何春盛理自大同工學院畢業後即進入大同公司電視設計課服務,與大同有甚深淵源。 何春盛在即日起接任總經理一職,也提出6點任務目標,包括確立大同為品牌公司、擴大外銷佔比、孵化新事業、改善營運效率、培育下一代領導人才及重塑有溫度、有效率、當責、創新的企業文化。 另一方面,研華鎖定線上商務的蓬勃發展,目標建構起IoTMart跨境電商平台,完善目前AIOT系統的數位轉型。 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蔡淑妍說明,接下來預計在台灣、美國設立IoTMart團隊,由研華負責提供數位平台,將自行生產及集團內產品做全球發貨,期盼能成為全球物聯網領導電商平台,縮短產品與客戶間的距離。 自創業以來,透過不斷的發展創新與應用,提供客戶可創造價值的各式客製化服務,更將研華推向全球化的目標前進,並持續展現傲人成績。
劉克振: 佳世達:認同研華劉克振想法 我們也不是 AI 概念股
今年11月初研華在中國大陸蘇州舉辦物聯網高峰會,其中一大重頭戲就是邀請逾30家的合作夥伴,展出不同行業的物聯網SRP方案,包括水資源管理、智慧停車等新創業者參與,劉克振則在高峰會正式開始前,提早到場與每家共創夥伴碰面,並對其相關技術應用與市場發展提出建議。 因此,劉克振也將此概念落實在公司經營方向,研華近年規劃WISE-PaaS平台,與專業行業夥伴共享資源,推出行業智能解決方案(SRP),從產業端出發,快速複製物聯網經驗。 劉克振 為因應IIoT市場變化快速,以及行業應用碎片化的產業特性,劉克振近年靈活調整組織架構,依照嵌入式運算核心事業群、工業物聯網聯合事業群以及綜合經營管理,設立三位共治總經理,結合物聯網共享資源概念,由團隊共治、共創,「分進合擊」,布局物聯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