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醫療2023必看介紹!(震驚真相)

Posted by Dave on May 16, 2022

元宇宙醫療

現在的醫院裡的電子病歷仍然是託管制,病人的資料雖然存在醫院裡,本來就該屬於病人,可是國家卻要求在醫院裡面託管,這對病人、醫生和醫院其實都是負擔。 最近剛完成融資的SINSO定位自己是一個「去中心化醫療加建構NFT基礎設施」的公司。 這家中國新創團隊成立於2020年10月,目前已經服務超過500家醫療機構及8萬多名醫生。 吳政忠表示,科技預算整體布局以投資台灣、驅動未來10年產業新面貌為核心,基礎科研占比約37%,重點政策計畫約45%,投入晶創台灣、淨零碳排、高齡科技、太空及6G等關鍵議題,將有限資源投注於重點項目。 智捷生醫董事長孫繼信則指出,這次開發的「城隍廟密室逃脫」,不只能滿足長輩對遊戲的體驗,更重要的是,遊戲在關卡設計上,是與醫療團隊共同開發,不只可以刺激大腦、預防失智,還可以直接用於復健。

元宇宙醫療

美國是全世界醫療產業的縮影,從1975 元宇宙醫療 年到今天,美國醫療產業的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額度從550 美金增加到11000 美元。 醫療產業在GDP(國民生產總額)的占比從8%到18%,就診時間卻從初診60分鐘變成12分鐘,複診從30分鐘變7分鐘。 做為一位兼具公共衛生和環境醫學專長的心臟科醫師,蘇大成長期致力研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你可能被我绕晕了,没关系,我们今天不是为了科普元宇宙,甚至说并没有人能准确的描述出元宇宙真正的样子,大家才刚刚达成共识而已。

元宇宙醫療: 透過NFT,人類將進入前所未有的「醫療元宇宙」

原來,傳統醫療教育中,醫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是單一化的,習慣深入單一病症;但如何處理複合式病症,醫學生卻鮮少在課堂中習得,只能在進入臨床後逐漸摸索。 儘管目前尚無放諸四海皆準的具體共識,回到 Mark Zuckerberg 為元宇宙所下的定義:這將是我們能親身走入的數位世界。 但是開發這個概念的不只是臉書一家公司而已,微軟最近也在談論以微軟Teams會議軟件為基礎的「商業用途的元宇宙」,該遠程會議軟件在新冠疫情期間使用量大增。

元宇宙醫療

然而,從數位醫療、智慧醫療到元宇宙醫療,關鍵的議題之一在於商業模式導入與落實,非僅停留在臨床試驗的驗證階段,因此與醫療器材相關的利害關係人皆是必須納入討論的環節,包括醫生、患者、主管單位、護理人員、行政人員、照服人員、藥師,甚至是保險公司、網路電信公司或物流業者。 此外,也可能會引發對虛擬分身背後代表的真實人物造成歧視或干擾,如數位分身顯示認為這個人會生病、虛弱,那麼很可能會在現實中的某些干預手段或資訊的不正當傳播,導致真實人物身心受到額外傷害。 同樣地,我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提升臨床端手術的精準度與教學協作方式,已投入建置新一代元宇宙複合手術室。 在技術設備層面,從德國西門子引進機械手臂術中定位系統飛龍(ARTIS pheno),能將患者自身術前3D影像數據,在術中直接投影於超大醫療螢幕上,並與患者實際開刀情況零距離融合,透過此種融合虛實的元宇宙導航治療方式,可提升內外科醫師手術成功率,減少手術時間與併發症發生率。

元宇宙醫療: 醫療也進入「元宇宙」 模擬手術平台讓台大成功搞定高難度手術

目前,數據經常在多個組織之間共享,就數據的所有者(我們)而言,這種方式既低效又不透明。 健康記錄通常存儲在集中式服務器上,這意味著我們的數據有被盜的風險(據說一份健康記錄在暗網上的轉售價值在70到100美元之間)。 這也意味著,即使是那些有合法需求的人(例如,為我們治療的專家)要想獲得這些數據,往往是一個漫長而費力的過程。 打造元宇宙也是在開發一個新的經濟模式,未來元宇宙提供的服務和商品現在可能還不存在,而建構元宇宙的過程中也會吸引更多的創新公司投入開發。 元宇宙醫療 智能化檢測設備,便攜式、無感化的健康監測設備將成為元宇宙醫療“新基建”,如血液、尿液、血糖等醫療檢測設備,心電圖、血壓等生理指標動態記錄的健康監測設備,將根據其具體功能、適用人群、使用頻次分別部署至5大場景,進一步賦能院外檢測,為醫患關係建立一種新的就醫診療程序。

元宇宙雲平台不受限於地點與空間,因此病人可藉此與臨床醫護人員進行互動、玩遊戲與參加虛擬活動,並且透過此平台進行心理、物理與復健等相關健康服務諮詢,減低病人相關焦慮感、社交等問題,提昇病人與臨床醫護人員互動式。 掌握並分析病人個別資料後,AR 也能提供更客製化的術前術後評估。 而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洪一平教授表示,元宇宙是不可擋的未來,元宇宙VR手術模擬平台未來可能可以運用相關技術做到觸感、力回饋,使其更加擬真,相信元宇宙創建出來並運用在醫療上能造福更多人群。 台大醫療團隊便將唐小姐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影像組合成3D立體影像、建立3D數位模型,向病人解釋病情、進行術前模擬、評估。 手術時全程神經監測,保護右手功能並精準切除腫瘤未傷及神經血管,術後順利恢復、無癱瘓後遺症,還可接送小孩及彈奏鋼琴。

元宇宙醫療: 🦴 手術流程與評估

隨著腦機接口等交互技術的發展,未來“數智人”的自主學習迭代也有可能反哺真實世界,成為真實世界的重要信息數據輸入源。 以腦卒中為例,在疾病發生前,AI超級醫生可以通過區域高危人群大數據管理中心、智能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等早篩聯防機制,進行風險提示和篩查導診,做到“防未病”。 在疾病發生後,一站式智能輔診可以極大加快影像檢查和圖像重建工作,智能危急分診可以自動生成患者病況量化信息,為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爭分奪秒。 在疾病治療中,模擬診療可以提供試錯冗餘;數字手術室可以提升手術治療精確度;遠程協同會診可以提升複雜情形下的疾病診斷效率。 在疾病治愈之後,預後隨訪系統可以全程智能追踪患者預後情況,並可通過醫療元宇宙中的數據信息形成預後預測,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元宇宙醫療

●人機交互AI技術:包括動作偵測對話和語音辨識交互、手術器械識別、觸覺及視覺眼動交互技術以及手術安全路徑規劃的人機交互技術,可決定人機合一的整合程度。 ●顯示技術:使用透明(video see-through)或非穿透式的頭戴式顯示器或眼鏡、Pad/PC/筆電螢幕或投影式顯示器裸眼3D技術作為投影介面。 微型化封裝技術決定輕量化程度,低繞射高背景可視性的投影面板及防暈眩功能成為配戴的舒適度重點。 「千萬不要忽視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蘇大成呼籲各界關注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危害,他建議從個人的飲食、居住等生活習慣開始改變,但,蘇大成同時也深知氣候變遷是長遠議題。

元宇宙醫療: 醫療產業元宇宙發展趨勢

這些可穿戴設備的監測、檢測功能也正同時向著無感化發展,將進一步降低用戶接受門檻。 有人會認為元宇宙醫療距離我們還很遙遠,然而行業創新的影響會先從我們生活中得以體現。 元宇宙醫療 這一階段的主要創新活動仍將在真實世界發生,元宇宙世界是真實世界的一種映射。 在元宇宙概念火熱以及諸多政策利好加持的背後,元宇宙所引發的文娛、醫療、教育、工業生產等行業領域的新秩序、新模式、新消費理念的想像與重構,當下需要用理性的視角,來洞察元宇宙帶來的顛覆與美好。 因為資料的開放透明,患者可以自己去找更多資料,在治療過程中有更多的參與。

如今隨著元宇宙(Metaverse)議題發展,醫療科技領域也進行相關元宇宙應用。 而未來醫療科技領域透過建構整個元宇宙雲平台結合 AR、VR 與 MR 元宇宙醫療2023 等技術來協助臨床醫護團隊進行相關領域應用。 現階段元宇宙醫療的應用為智慧醫療的延展,而元宇宙在醫療健康領域中有著廣泛應用的可能性,包括前述提及的六大關鍵樣態:從AI醫療影像/數據到3D醫學影像、VR醫學教學/培育、VR復健訓練、XR手術輔助、XR遠距、醫療元宇宙醫院(數位分身技術的疊加)。 智慧治療室專案計畫從2014年啟動,2016年先在廣島大學醫院導入基本模型「Basic Model」,之後在2018年於信州大學導入「Standard SCOT」,更在2018年7月23日執行全球首例臨床研究病例。

元宇宙醫療: 相關新聞

元宇宙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交互共生將經曆三個發展階段:真實世界的仿真和數字化;全面數字孿生化;全行業全生命週期的元宇宙化。 除了常被討論的溫度與濕度,連空氣PM2.5懸浮微粒含量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台大研究顯示,空氣中PM2.5懸浮微粒含量會影響血壓高低,每增加1μg/m3,手臂舒張壓會增加0.36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增加0.45mmHg。 在元宇宙中,不論病患、醫師,都將轉化成「虛擬人像」,從而達到真正的零時差互動,互動中,醫師還能透過病患身上的穿戴裝置,迅速掌握各項生理數據。

台大醫院9日展示「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能夠提供病情討論、術前模擬、醫病溝通、及教育訓練,目前已藉此成功完成兩例跨科別的高難度手術,未來更會將這些病例製作成教學個案,作為訓練外科醫師及醫學生最佳教材。 目前元宇宙相關技術已經應用於零售、商業、廣告、教育、服飾、藝術與遊戲等產業中,隨著前幾年疫情影響帶動整個零接觸科技進步,造成整個虛擬互動平台需求增加,元宇宙成為下個醫療科技發展的重點項目。 醫療照護究竟怎麼在元宇宙的世界中生長開花,無人知曉卻也值得期待。 疫情期間線上會議,換好幾波自己頭像以苦中作樂的朋友們,持有虛擬貨幣與非同質化代幣 NFT 的夥伴,或許已經嗅到了 Metaverse 的一縷先機。 2020年之前,只有43%的醫療機構有能力為病人提供遠程治療。 對於不需要體檢的常規諮詢,醫生和護士發現,他們能夠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更快速、更有效地診斷許多小病,而這些小病占了他們工作量的絕大部分。

元宇宙醫療: Healthcare 健康照護與 Metaverse 元宇宙之間的距離

2019年起則是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建置「Hyper Model」的原型機,並在2019年2月28日進行首起病例,可參見圖2所示。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SCOT(Hyper Model),藉由網路與感測裝置串連20種不同的醫療搬運機器人、手術輔助機器人以及醫療設備,形成可即時共享各種生理數據的醫療聯網系統,並由設置於手術室內的整合性液晶面板來呈現所有數據與資訊,亦稱為「手術戰略桌」。 再者,透過SCOT的運作,手術室內的外科醫師也可即時與遠端的其他醫學系教授同步溝通,找出最佳的手術途徑與方法,減少手術進行過程當中醫療過失行為的發生比率。 SCOT(Hyper Model)主要採用以「ORiN架構」為基礎的中階軟體來設定所有機器人與醫療設備之間的通訊標準,以提升各種設備數據、診療數據的流通與運用效率。

元宇宙醫療

因此需要臨床醫護團隊、病人、商業保險單位、網路電信公司、政府、科技產業與學界針對元宇宙雲平台的營運模式相關影像與數據,如何提供整合性照護模式,讓使用者能夠進行健康管理是未來數位醫療發展趨勢。 目前元宇宙雲平台應用是智慧醫療下個時代發展重點,因此如何從人工智慧 AI 影像技術、醫學教育培訓、復健訓練、手術輔助與遠距醫療會診,透過影像、檢驗(查)、病歷等資料建構元宇宙雲平台整合服務並且導入商業模式與落實是未來產業發展重要議題。 “數字人”則是以“數據人”為基石,可以反映、體現個人健康檢測數據和醫學檢測指標的1:1 3D人物模型。 除了“數據人”多維度、全生命週期的醫療數據之外,“數字人”還將集合個人客觀環境中的跨時空數據,和個人心理狀態、情緒變化等主觀數據。 “數字人”將使得虛擬治療和個性化計量調整成為可能,疑難雜症及重大疾病將具備無限的試錯空間,同時也可以為個人在健康管理,甚至工作生活中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元宇宙醫療: 美國銀行:人工智能不會讓科技股擺脫困境

面對環境氣候威脅健康,蘇大成建議,透過冷暖氣來調控室內溫度,夏季室內溫度保持23~28度,冬季則在23~24度間最為舒適。 “在手术时全息投影,加上患者自身的数据,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辐射暴露。 ”“在向患者解释程序时,XR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处,因为我们可以用交互式3D图像来说明一切,以更好地消除他们的担忧。 結合台灣本土宗教元素,還承襲時下最流行的「密室逃脫」闖關遊戲,這款以城隍廟為背景設定的VR遊戲,7月18日正式問世。

實時健康監測、家庭檢測、社區就近檢測將可以滿足大部分非急症患者和慢病患者需求。 未來,當這部分患者在發生醫療需求時,將第一時間由人工智能醫生為其進行智能診斷,判斷醫學檢測需求。 元宇宙醫療2023 患者的醫學檢測將視具體情況,由可穿戴設備、家庭便攜式設備、社區設備、第三方檢測中心或醫院完成。 人工智能醫生將根據患者俱體病情和醫學檢測指標實時進行評估診斷:對於病情較輕、較標準化的患者可直接出具診斷意見並開具處方,患者可通過線上平台實現配藥到家,實現全程智能及自主化操作。 對於病情較為複雜的患者,人工智能醫生將發起遠程人工助診完成診斷。

元宇宙醫療: 產業未來十年決勝點 是德點名五大關鍵領域

事實上,德國早在2017年就有相關研究指出,相對於不玩遊戲的長輩,持續投入《超級瑪利歐》遊戲的長輩,海馬迴與小腦灰質的體積都更大,這代表投入遊戲的確能延緩失能、退化。 相反的,這是一款有臨床醫學背書的防老利器,由關渡醫院和智捷生醫共同開發,不只能預防失智、失能,還預計引入社區,成為高齡照護關鍵一環。 最後,是應制定健康促進政策,鼓勵更多醫院協助民眾,養成健檢好習慣,並匯總醫療資訊。 畢竟,唯有定期追蹤生理數據,才會有足夠的「資訊流」,在AI協作下供醫師做評估。 總之,要迎向遠距醫療新未來,台灣還有賴全民一同督促政府,攜手前行。

  • 同樣地,我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提升臨床端手術的精準度與教學協作方式,已投入建置新一代元宇宙複合手術室。
  • 該影像數據庫上傳雲端後,在宅病患只需一台手機,醫師就能在遠端操控,透過雲端上「3D彩色醫學影像」,向病患說明病情。
  • 對於仍無法準確診斷的複雜病情患者給予線下轉診導流並一鍵完成預約。
  • 從近在眼前的創新來說,可以看到健康監測類傳感器正在加速鋪開,消費級產品和醫療級產品的邊界將逐漸模糊。
  • 臨床上,長輩年齡越大,對於速度越快的事物,識別度往往越低,面對需要高速反應的活動,也較為遲鈍。

醫師在執行手術最重要的即是在複雜的人體結構中定位病灶,在術前透過3D/全息模擬教學,或者在術中有精確的導航,以利臨床以更快、更準確的方式進行手術,前述Novarad OpenSight AR手術導航系統即是美國FDA認可的第一個醫療AR手術導航系統。 從患者參與手術計畫、醫生跨學科合作,到進入手術室,XR手術輔助可在患者的整個門診及手術過程中提供幫助[5]。 疫情加速醫療產業的數位轉型,從MRI掃描與X光,到機器人手術以及虛擬實境,奠定智慧醫療重要發展基礎。

元宇宙醫療: 借助VR和已故親人「虛擬重逢」是好是壞?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利用远程系统外科手术系统,利用3D立体高清图进行远程微创手术操控,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元宇宙医学将会给医学领域带来新的发展。 元宇宙是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结合的一个全面全新的运作经济体系。 随着算力持续提升,VR/AR、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创新逐渐聚合,元宇宙也走向了虚拟和现实的融合,为医疗行业提供新的方向。 一直以来,医疗是一个传统而保守的行业,但是医学研究者们对于医疗与科技创新行业的探索并没有停下脚步,利用最前沿的科技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但是现阶段元宇宙还是处在逐步探索的阶段。

元宇宙醫療

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擠兌將得以緩解,坐診醫生的時間將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醫生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復雜疾病的診斷、學術研究以及創新工作中。 從疾病防治的角度來看,基於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提高複雜疾病的分析診斷效率,並逐步實現對各病種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最終降低發病率、提升患者生存率並改善其康復後的生活質量。

元宇宙醫療: 元宇宙醫療保健將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透過其醫療增強實境計畫審查虛擬和擴增實境裝置;我國「智慧醫療器材專案辦公室」談及智慧醫療相關指引與文件,為未來的元宇宙醫療裝置和用途設定監管要求奠定基礎。 微軟在元宇宙的經營方向,從早期主攻消費者,已轉向醫療及製造業企業用戶,由微軟近期關閉HelathVault個人醫療健康服務,已可看出走向企業用戶的策略走向及接受度。 另一案例的48歲男性,罹患縱膈腔類癌,腫瘤已超過10公分,包圍住心臟旁的大血管及氣管,由於氣管極度狹窄,導致呼吸困難,如果不立即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將危及患者的生命。 由於這項手術相當複雜困難,陳晉興立即與心臟外科教授紀乃新組成醫療團隊,在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上將斷層影像轉換為3D虛擬實境,在跨專科團隊攜手合作下,先使用葉克膜穩定病患血氧濃度,再開胸進行腫瘤摘除,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針對這項高難度手術,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立刻與神經外科教授王國川合組醫療團隊,將病患的斷層及磁振造影影像組合成3D立體影像,透過螢幕向病患及家屬詳細解釋,並進行術前模擬,評估腫瘤的位置及與神經、血管的關係,決定全程使用神經監測保護右手功能,精準切除腫瘤,且未損傷任何神經血管。

元宇宙醫療

過去提及遠距醫療,指的多半是醫病間透過視訊鏡頭,進行簡單的線上會診。 過程中,不但充滿強烈隔閡感;醫師在病患生理數據的取得上,也往往不甚完善。 如此火热的领域,大厂的身影也必不可少,微软也在关注医疗健康领域。 戴着Holo Lens 2可实现和Surgical Theatre的360° XR相似的功能,医生可以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使用,以更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快更优质的护理。 都说元宇宙的构建离不开游戏,位于纽约的游戏制作公司Statespace已经将医疗健康与游戏结合在了一起,并筹集了超过9800万美元的资金。 Statespace的Aim Lab是一个训练玩家射击瞄准的程序,首席执行官Wayne Mackey虽然是一名游戏制作者,同时也是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在Aim Lab在Steam平台的月活达到500万后,Mackey有着将游戏和神经科学联系起来的计划。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