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漁民擔心水鳥會偷吃魚,久而久之,他們已經認識到黑面琵鷺只吃下雜魚,不會影響收成,還會主動向保育團體通報黑琵動態,協助累積調查資料。 面對養殖戶權益,臺鹽綠能提出「五大保證」:保證原來的養殖戶優先承租、保證場域設計會與漁民溝通、保證養殖物種不變、保證租金不高於原來六成、保證地主與養殖戶都說可以建才建。 魚電共生2023 陳君如回憶,水試所當初思考文蛤受極端氣候強降雨影響,希望藉由太陽能板接走強降雨的部分雨水,讓魚塭短時間內不會鹽度降低太多,而使文蛤無法耐受。 另,虱目魚冬天常傳出寒害災情,陳君如說:「若太陽能板能讓魚塘的水溫高一、二度,可能虱目魚就不會被凍死」。 臺鹽綠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坤煌強調:「清洗一定用清水」,太陽能板製成的主要材料是矽,並沒有毒性,且太陽能板出廠時都需檢附模組無毒物溶出證明,以確保不會對環境及場域造成汙染。
在農電共生的爭議下,2020年農委會嚴加實行,修訂2公頃農地下不得搭建光電設施。 農委會雖阻擋了僥倖的農電業者,仍是亡羊補牢,也顯示農電共生在無法規管制與完善政策規範下,匆促上路。 然而在2014~2015年開始,農電共生卻產生爭議,發生「假種田、真賣電」亂象。
魚電共生: [2022-10-12] 公告臺南市七股區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
而魚塭地也是許多候鳥、水鳥棲息停留地,光電板蓋起來,也讓鳥群面臨無地可棲的危機。 面對再生能源需求與目標,林國平表示,不只漁民對漁電共生的運行與成效抱持問號,對於漁業署而言也是艱難挑戰,為此也不斷在討論與試驗。 在此能源政策下,約可供給140億度電給400萬戶家庭,同時減碳8百多萬噸。
但本案透過內政部開放非都市土地使用容許,等於另闢蹊徑,讓光電業者無須以漁電共生為前提,即可在漁塭地設置光電,恐將挑戰現有漁電共生規範的公平性。 111年7月26日經濟部會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嘉義縣東石鄉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核定版),本專案計畫範圍為嘉義縣東石鄉面積總計1,123.33公頃。 亞洲大學研究團隊,以「綠色產業下的永續經濟創生研究」為主題,獲國科會補助,協助雲林縣推動地方創生、數位科技應用、資源整合運用等。
魚電共生: 台灣養殖漁業面臨極端氣候、產銷困境 面臨轉型需求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拋出能源政策,主張2030年再生能源比例要達到40%。 由於國內近期虱目魚漲價,引發漁電共生導致養殖減產的問題,莊老達認為,國內的水產生產力其實超過國內稻米的自給率,不會因為魚塭轉作漁電共生而有產能不足的問題,近期價格波動會隨供給增加而恢復正常。 台南是台灣日照時數最長的縣市之一,沿海的將軍、北門、七股,光電場越來越多;西濱快速道路沿線則插滿寫著「租地種電養老」的看板。 案場面積170公頃,裝置容量達123MW,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動工,2022年底正式併網發電,年發電量將達1.8億度,可滿足5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量。
- 政府預計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提高到20%,西南沿海總計有一萬五千公頃的魚塭,被認為具有發展地面型光電設施的潛力。
- 超過30 億人依賴魚類作為健康的蛋白質來源,他們正在將水產養殖作為更可靠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 因此水試所在七股跟台西各設置10公頃育成基地,目前也邀請光電商進場裝置光電,進一步驗證規模化養殖的可行性。
- 農委會雖阻擋了僥倖的農電業者,仍是亡羊補牢,也顯示農電共生在無法規管制與完善政策規範下,匆促上路。
雲林台西,水產試驗所的海水繁養殖中心裡的一處魚塭上方,已經架起光電板,開始進行漁電共生試驗。 從地面上看起來,這裡和一般的太陽能設施,沒有太大不同,從空中往下看,就可以清楚看到,面板的遮蔽率,有疏有密。 依照農委會規範,魚塭結合光電設施,面板遮蔽率不得超過土地面積的40%,未來產量則不得低於原本的70%。 發展綠色能源是政府當前的重要能源政策,本所在保障漁業生產的前提下,積極投入漁電共生養殖模式之建立與推廣,期能達成漁電共享雙贏之目標。
魚電共生: 養蝦賣電雙重收入 台灣新經濟藍海市場
陳文深補充,目前已協調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或地方養殖協會,可媒介各地青漁社群協助廠商養殖中斷的問題。 日商的投資代表王信夫則提出質疑,對於開發商而言,如果跟單獨漁民簽約,難以確保二十年養殖不出狀況,出狀況就可能被撤照,所以開發商傾向於找專業養殖公司簽約,建議台灣政府給予配套措施,「廠商如果跟漁民簽約,可由漁會出面擔保養殖責任」,以確保投資方權益。 陳哲俊認為,漁電共生模式也會需要養殖專業,雖然養殖人數會下降,光電業者與養殖戶可嘗試不同合作關係,例如與養殖戶契作,或保障本薪外加分紅模式。 農委會此舉等於開放讓遴選業者整合漁電共生區位內的漁塭後,直接脫離農地限制,逕自設置光電,讓農委會近年主導的「漁電共生」走入髮夾彎,也象徵 2020 年 7 月 7 日以來宣示關閉「兩公頃以下農地變更」,維持農地農用、防止農地零碎變更的政策,即將跳票。 農委會另在台 17 線以西 評選出 5000 多公頃低地力地區,規劃作為「綠能發展區」,第一階段優先釋出彰化大城鄉及雲林沿海鄉鎮 1122 公頃,比照「農光共存」方案,由遴選業者設置 70% 至 90% 覆蓋率光電設施。 雲豹能源3月宣布買下恩富資本太陽能(Enfinite Capital LLC)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漁電共生案場。
本所計畫針對國內十大主要養殖物種進行漁電共生養殖試驗,目前已完成文蛤、虱目魚、淡水長臂大蝦以及吳郭魚之試驗,未來將陸續進行白蝦、金目鱸、石斑、七星鱸、午仔魚與烏魚之相關研究。 此外,為加速綠能養殖新型態技術之建立及推廣,已分別於海水中心(臺南七股)與臺西試驗場(雲林臺西)規劃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供養殖相關團體與太陽能光電業者進駐,並規劃成立專家服務團,協助縣市政府推動綠能專區審查,以及解決業者遭遇之養殖和疾病問題。 另,本所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現正積極爭取經費,擬於育成基地與週遭之養殖試驗場地,實施水質與微生態之追蹤調查,以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漁電共生對環境可能造成之影響,期能在確保環境永續的前提下,達成水產養殖與能源產業併進雙贏之目標。 秉持著提升土地利用達多元效益,並且在不影響環境,及扶持養殖產業升級轉型的精神,透過中央的跨部會合作,由農委會盤點無生態疑慮漁塭、經濟部完成環社檢核、內政部完成海管審查及台電佈建饋線。 魚電共生2023 目前在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已經公告14,480公頃的漁電共生專區,並且規劃漁電共生4.4GW做為推動目標。 向陽集團旗下的向陽優能電力公司是台灣在八八水災後,最早響應與參加屏東縣政府推動的「養水種電」計畫的大廠,共同協助解決佳冬地區受災土地利用及農民生計的需求。
魚電共生: 太陽能是環保的最佳選擇,真美晶深信太陽能是最佳的發電選擇,同時保護環境與地球。身為國內數ㄧ數二系統建置廠商,從設計到完工,真美晶絕對為我們所建構之系統掛保證。
「水產養殖是漁電共生最根本的要件。」雲豹能源於2020年先行投資建造漁電共生的「室內智慧養殖魚棚」,出產太陽能智慧養殖的龍虎斑及白蝦,為國內的室內漁電共生示範場域。 在七股區的漁電共生案場,目標是未來20年貢獻30億度綠電,替公司帶來超過120億的營收。 周曉艷指出,漁電共生案場要整合許多地主、養殖戶的意見,也有環保團體會擔心影響候鳥棲息,溝通也是一大難題,所幸目前案場推動順利,將分兩期施作,第一期預計2022年上半年可以完成,全場估計2022年底併網。 聚恆科技表示,與大亞合作首個漁電共生案場,除遵守覆蓋率不超過40%的規定,也確保養殖戶權益,尊重養殖戶對水產養殖的規劃,電場建置過程也會保障其收入來源。
(二) 魚電共生 魚電共生 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與會者應自行攜帶並全程配戴口罩,未配戴口罩者不得入場,以保護全體與會者權益。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因為極端氣候因素,太熱太冷讓水況驟變,容易引起疫病,在嘉義縣多混養魚蝦,對水中變化更加敏感。」陳泓碩強調,在國際市場需求逐年減少,國內整體養殖狀況不穩定、漁村人口老化魚塭逐漸荒廢,更難吸引年輕人返鄉從事養殖。
魚電共生: 光電共生產能維持七成 文蛤、鱸魚表現佳
他解釋,最大的差異在於,水試所是以蘭花網模擬陽光遮蔽率,實際漁電共生案場若採浮筏式光電板,浮筒可以移動所以不影響曬池及捕撈,但若是插設基樁的地面型案場,基樁高度與間距必須保留機具操作空間,否則可能干擾養殖作業,建議光電商在開發時必須將養殖實務需求納入考量。 曾參與大部分試驗的水試所退休研究員葉信利指出,「基礎生產力」代表一個魚塭在天然環境有光合作用情況下,可以有多少生產能力,基礎生產力下降,對濾食類的文蛤來說會產生明顯影響,但是對於魚蝦而言影響則不顯著。 對於過去的農電共生爭議,陳君如解釋,養殖漁業跟農業不同,魚類可以在無光的情況生長甚至室內養殖,漁電共生是可能的。
否則以傳統養殖環境來看,「不只夏天非常炎熱,爆雨一來,室外養殖就損失產重。乾旱缺水也非常困擾,海水養殖不能一直補水,否則鹽度會過高。」而漁電共生除了能產生能源,同時也可因應氣候衝擊。 魚電共生2023 鄭州、濮陽、新鄉等城市被評為大陸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河南有27個項目入選國家新型信息消費示範項目。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資料,屋頂型的畜電共生,因為爭議較小,目前已經達成686MW的發電容量,未來還有將近75%的成長空間。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提出能源政見,主張延役核一、核二、核三,在安全無虞下推動核四安全重啟,要達到「2040無煤台灣... 謝龍介說,北門蘆竹溝光電場不是雲豹做的,他會直播修正,其他漁死電生指的是中央的政策,是在檢討政策,反映問題,與光電能源公司無關。 謝龍介8月1日起播出「光電口號攏係假!魚死電生殘害漁民」一系列影片,已推出2集,第3集也將登場,8日直播先撥出片段,強調光電板只要退60公尺,居民就不用受到42度熱島效應煎熬,雲豹能源公司發聲明說拍攝點非該公司案場。
魚電共生: 漁業為本 綠能加值
推動漁電共生的漁政官員與水試所主張,漁電共生除了是因應極端氣候變化,也可提高土地多元利用效率增加收益,更期盼引進資金帶動養殖技術與設備提升。 不過民間也質疑,漁電共生不只改變原有的養殖關係,如果投資的光電商僅著重發電效益而忽略養殖,可能造成養殖產業的空洞化,是否能夠落實查核,將是關鍵。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與農業科技研究院昨日(9/19)舉辦「農漁業綠能應用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界代表討論「漁電共生」發展現況。 水產試驗所發表國內前10大養殖水產物種模擬環境的試驗成果,認為多數物種在遮蔭40%的情況下仍能維持產量7成以上,但能否實際應用到產業界,仍需更多試驗。 創新太陽能結合溫室科技無毒養殖相關專利 ,提供漁民耐候禦寒最佳養殖環境、將一般傳統野外養殖徹底升級為溫室科技養殖專區,兼具休憩娛樂及景觀美化功能,進行漁村再造,活絡在地經濟,讓青農返鄉。 他強調這種彈性作法來自台西綠能專區,既維持農漁使用,亦可發展漁電共生,同時兼具綠能發展空間,最重要還是尊重地主意願。
不過即便要走非都容許,在現行容許範圍就是再生能源設施及公用設施兩類,需繳交農地變更回饋金,等同於脫離農地資格,未來也不會再回復農業使用。 魚電共生2023 農委會陸續制定漁電共生相關規範,經濟部也透過環社檢核,於2020年陸續公告台南、嘉義等地共4783公頃漁電共生先行區,目標讓漁電共生貢獻4GW的太陽光電發電量,也是達成2025年20GW目標的重要關鍵,估計需至少5500公頃的魚塭。 在能源轉型的規劃版圖中,因為太陽光電技術已非常成熟,而且相對容易建置,屬低度開發對環境影響小,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主軸之一,並有許多成功建置案例,也是我國能源轉型的核心。 林盈利老師說,此次德國參訪發現,德國目前電廠的做法與台灣大不相同,他們著重在儲電、創電的技術應用,反而較少著墨碳排放等議題。 由於有成精密公司自行開發、設計與製造太陽能模組,未來擬邀請他們合辦國際交流研討會,邀請雲林縣有意願的廠商交流,協助分享國際化資訊、學習與媒合。
魚電共生: 綠能 X 科技養殖 創造新經濟模式
文蛤成長需要的藻類很依賴光合作用,但文蛤也受近年的高溫與強降雨所害而大量死亡。 水試所試驗的物種以陸域養殖面積的前五大為主,試驗分為兩組,文蛤與魚類(虱目魚、吳郭魚及金目鱸、七星鱸),從去年5月、11月陸續進行。 初期以模擬試驗為主,以黑網或浮筒模擬光電板,今年下半年進入真正的光電板試驗階段。 農委會倉皇修改規定,業界不僅不看好,更有如看破手腳,認定現在政府衝刺發電第一,不惜打破原則。 對於目前已推動上路的漁電共生案場,恐怕更難以約束管理,養殖事實認定將形同具文。
林文信指出,經濟部與農委會研議的方案是希望整體開發機制更彈性,「讓沿海地區不適於耕作、風頭水尾的地區,可保留原有的農漁發展機會,也能走變更模式發展光電」。 保育團體與愛鳥人士擔心,光電板將影響黑面琵鷺等渡冬候鳥的棲息,養殖漁戶則質疑光電場「滅漁」影響生計,政府2018年推動漁電共生至今,未有顯著成功案例。 再來到位於高雄永安區的凱亞養殖場,創辦人鄭志強甫獲得110年產銷履歷達人「水產達人」的殊榮,用的就是這個養殖場養出來的白蝦。 為了達到與環境共生共存,並提供消費者優良品質的水產,凱亞堅持著4Care(Care環境、消費者、養殖者、魚兒),並透過產銷履歷的認證,讓消費者能安心享用。 更新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議題辨認及因應對策審查機制,檔案請參見資訊專區「研提措施、對策與審查」或下方附件。 然而,經過環社檢核下盤點出的漁電共生案場皆是室外型養殖魚塭,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律師黃馨雯、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受訪表示,2022年室內型養殖魚塭增加了,卻也是環社檢核無法規範的地方,對生態有著極大的衝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