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減碳不再是「有做就好」的公益行為,而是企業的最高指導原則,各行各業都應先從碳盤查體檢做起,善用工具平台,或是對外尋求資源協助,才能跟上國際淨零轉型的腳步。 碳盤查公司2023 一、企業必須開始關注範疇三的碳排,特別是產品碳足跡,計算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碳排放量,從產品開採的原料、製造、配送、消費者使用、產品報廢或回收處理所產生的碳排,都要計算清楚。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與全球1,290家企業合作的「2021全球企業碳盤查調查」發現,僅有9%的企業有能力做到範疇1至3的溫室氣體盤查(又稱碳盤查)。 這意味高達9成企業無法釐清到底有多少碳排放量,進而制訂減碳策略,難以實踐淨零目標。
氣候署長蔡玲儀表示,確定首次徵收碳費將以2024年碳盤查情形為收費基礎,實際到2025年企業才需繳納碳費。 薛富盛強調,子法會盡快加速,早一點公布,讓企業有所遵循,但有時候因為不同產業所站的角度不同,環境部是站在整個國家以及公正社會角度,來做衡量基準,所以請大家給環境部一些時間,雖然沒有辦法讓大家都滿意,但希望得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價格。 環境部首任部長由「黑馬」、「鋼鐵校長」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接任,他在22日揭牌典禮時也表示,碳費已討論了一段時間,會參考歐美先進國家和日本等方式訂定。 由於法規不溯及既往,以此推算,碳費徵收會以2024年整年碳盤查為基礎計算排放量,預計企業到2025年才會實際被徵收碳費,此舉也是希望給予企業編列繳交碳費預算的時間。 隨著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接近尾聲,KPMG發布「2021淨零排放準備度」報告,評估全球32個國家在實現淨零方面的進展。 工總表示,除了碳費子法要年底才會訂之外,政府也要先進行碳盤查,有了一個基準之後,才能知道怎麼收、收多少,目前看來政府在盤查的進度是有些落後,才會延後一年收費。
碳盤查公司: 溫室氣體盤查範圍有哪些?估計約有上萬家中小企業被列入盤查對象
以中小型製造業來說,主要的排放源為設備使用電力,也有部分排放源來自發電機、鍋爐等燃燒天然氣、汽柴油或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冷藏或空調設備的冷媒等。 根據盤查指引,企業進行碳盤查前要先設定邊界,確認盤查的範圍,可以是整個企業集團、單一子公司、某一處辦公大樓,或是特定的製程或產品。 從時程規劃來看,歐盟將推出全球首個碳關稅計畫,預計2023年開始實施,2026年全面生效。
- BCG波士頓顧問公司旗下數據科學團隊BCG GAMMA,近期進行國際科學調查顯示,許多企業在碳排計算、減碳能力等方面不足,僅一成左右(11%)的企業成功實現減碳的願景,逾九成企業根本無法完整做到。
- 若企業在減碳上毫無作為,未來勢必會影響融資取得,部分大型企業針對碳盤查及碳費課徵議題,已提前部署準備。
- EY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組織,也可指其中一個或多個成員機構,各成員機構都是獨立的法人個體。
- 從時程規劃來看,歐盟將推出全球首個碳關稅計畫,預計2023年開始實施,2026年全面生效。
- 依目前《溫管法》規定,查驗程序須遵循國際標準,只有少數經國際認證的機構才有查驗資格,目前國內只有7家合格的第3方查驗機構,查驗費用高昂且量能緊繃。
面臨即將到來的2026歐盟碳稅問題,企業減碳及溫室氣體盤查已經箭在弦上,如何運作初始的碳盤查及開始進行減碳步驟,以達到初步碳中和,是目前企業所在意的要點。 碳盤查是每年都要持續進行,但若每年都只做一次,很難看出減碳策略是否正確。 碳盤查公司 所以企業應該要隨時監控排碳數據狀況,以確認減碳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蔡玲儀說明,目前《溫管法》修法將查驗機構分級,不限於國際認可,未來將有更多國內外查驗機構,讓業者依需求選擇。 但目前草案仍在立法院審查中,若今年順利通過,環保署最快在明年訂出認可查驗機構的子法,國內標準的查驗機構同年就能上路。 環保署19日公布新版「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除了既有公告應盤查登錄的大排放源,針對國內不少有碳盤查需求的中小企業也提出盤查作業指引。
碳盤查公司: 企業新挑戰 海外子公司納碳排盤查
因此,我們在為員工、客戶及社群各界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若企業在減碳上毫無作為,未來勢必會影響融資取得,部分大型企業針對碳盤查及碳費課徵議題,已提前部署準備。 然臺灣有超過98%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雖然中小企業在法規通行初期尚未強制進行碳盤查及碳費課徵,但大型企業和銀行為了自身減碳目標,會要求產業鏈中的夥伴共同參與,面對碳盤查及減碳,中小企業亦責無旁貸。
或是利用「電力交易平臺」採購綠電等方式,進行能源使用的優化轉型。 利用碳盤查進行企業和產品營運或使用時的排碳量計算,就能把真實科學的數據當作依據,了解企業/組織的高碳排熱點,並針對熱點規劃減碳的方法。 不論是企業各環節,像是採購、生產製造、銷售、供應鏈運輸和員工出差勤等流程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需要計算。 排放量計算完成後,對於後續的查驗、登錄或揭露的要求,蔡玲儀強調,不是所有盤查都要經過查驗等步驟,除了環保署公告納管事業及金管會指定揭露對象,其餘自願參與或是供應鏈要求的業者,可依各自需求辦理。
碳盤查公司: 陸房市危機 金融三業曝險百億
而這些部分涵蓋範圍廣泛,每個部門碳排放數據也完全不同,其需要跨部門團隊執行,透過碳盤查數據蒐集各部門的活動源及排放數據。 而執行端以現況的速度,因應上面金管會所提供的期程,以碳中和為目標進行碳減量,包含自廠及供應鏈減碳(原料運輸、製程綠化、設備採購),使用再生能源、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再利用等等。 而在製程及原料上需進行技術升級時,夥同供應鏈一起推動循環經濟,除了提升彼此競爭力,也能有力說服上下游供應鏈進行減碳。 國內碳權交易所已正式成立,顯示導入碳管理相關系統也成了綠色企業的重要指標。
為了解決碳洩漏的問題,2021年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目的在於讓排碳者無論在哪裡排碳都要付出代價。 許多產業就像電子產業一樣,品牌與製造地不同,製造過程是品牌的經營成本,商人必定會壓低成本以取得最高利潤,其中牽涉的原物料、運輸、技術員都要具有成本優勢,還有法規管制寬鬆的製造地,更能讓商人們以較低的管理標準生產產品,例如超時工作、排放廢水或未經處理的有毒廢棄物。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製造了銷往全球的各種商品,但是污染卻無法隨著商品送到購買者的手中,在討論排放溫室氣體的同時,還要承擔最大排放國的臭名,從數據來看,享受最終商品者多不是為汙染付出代價的人。
碳盤查公司: 企業必讀》碳盤查案例、淨零輔導補助資源通通有,全台首本「製造業碳管理手冊」出爐!
精誠以顧問直接服務,協助企業建構完整碳盤查流程、共同研擬減碳方法為號召。 公司表示,今年接洽的碳盤查客戶,相較去年增加一倍,未來三年該項目將呈現倍數成長。 高虹安表示,歐盟去年訂定碳邊境調整機制,企業2023年即將面對實際進口產品時,對歐盟就要準備申報碳排資訊,並在2026年實際被收取探關稅,市場也預估美國、日本會跟進。
除了政府立法加速企業減碳計畫之外,金管會為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政策,2023年首先要求118家資本額達新臺幣百億元以上上市櫃及45家鋼鐵、水泥業公司進行碳盤查;2025年擴展至101家資本額達新臺幣50億元至100億元者;2026年更進一步要求資本額新臺幣50億元以下者也需進行碳盤查;金融業同步比照上市櫃公司進行。 為了讓企業及早制訂減碳目標及碳盤查,金管會在今年3月3日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依照公司實收資本額,自2023年起分階段推動,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碳盤查、2029年前完成「查證」。 所謂的查證,即類似會計師簽證的概念,但目前國內僅有7家相關的查驗機構,政府應須著手輔導本土驗證機構,為國內碳盤查的龐大需求預做準備。 經濟部工業局宣布將以「 以大帶小 」政策,由大企業帶領上中下游供應鏈,輔導中小企業建立碳盤查及減碳能力。
碳盤查公司: 恭喜 本公司獲選為研華科技DFSI 策略夥伴-WISE-iEMS與全球DFSI夥伴攜手邁向節能新紀元
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范書愷亦表示,科技難以解決碳的問題,如何落實到生活並發展減碳科技,是未來重要課題。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則承諾將持續推動企業永續經營,強化減碳及風險管理,加速與提升淨零永續在台灣的推動與落實。 高雄市經發局推出「製造業碳管理作業手冊」協助高雄市企業佈局碳管理戰略,8月15日、16日分別於本洲及和發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辦理手冊說明會,介紹手冊使用方式及我國相關的輔導資源,並邀請產業代表分享實際執行碳盤查作業心得。 歐盟是最早建立碳交易制度的地方,同時有許多工廠在此時遷出歐洲,因為商人不願接受排碳的外部成本內部化,要維持相同的收益就必須把排碳的成本移到排碳不用收費的地方,如此一來歐洲變環保了,但其他工廠所在地變髒了,明明讓環境變髒的主意不是來自工廠的在地員工,但付出代價的卻是這些被汙染的地方,就是所謂碳洩漏的問題。 這不僅出現在歐洲,而是流竄世界各地,供應鏈已經全球化,物料、人力成本低廉之處,勢必成為製造地,商品運往其他更高經濟能力的地方,製造地卻要承受汙染及承擔高碳排的惡名。
另外,薛富盛表示,四接環評已拖多年,從2018年就開始進行,他了解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些環團或縣市政府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上任之後會把它列為積極推動的項目,希望擴大公民或環保團體的參與。 他說,過去幾個月,環保署跟業界開了很多討論會,目前環境部正在積極整理各個產業所提的建議,有比較具體數據的時候,會跟外界報告。 同時,全球九大產業、1,290家受訪估計自身的碳排計算,錯誤率在30~40%間。 碳盤查公司2023 碳權交易部分,因應碳權交易所8月7日成立,蔡玲儀表示,「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仍在加速修訂,預計最快今年11月底前預告、年底正式公告。 不論規模、所屬產業或所在地點為何,任何組織只要積極量測碳足跡,或制訂程序來達到碳足跡目標,都會因為碳足跡盤查過程所帶來的額外精確度和專業知識而受益。
碳盤查公司: 相關標準推薦
排放數據與各項營運流程間充滿斷點,僅仰賴人力以一般的電腦作業系統程式,蒐集及彙整既耗時費工,亦無法因應法規修改、供應鏈要求甚或企業自身規模擴充的速度。 在選擇產品時,除了評估操作介面及視覺化功能是否友善易於使用之外,企業應考量自身的產業性質及營運規模,將蒐集流程標準化、規格化,並思考資料串接流程與內部其他資訊科技系統整併的深淺度及串聯技術的自動化程度。 針對碳管理數位產品的選用,除了滿足眼前的盤查需求,企業應考量該產品與公司中長期碳管理應用藍圖的適切性。 安永已準備好接受各行業的輔導事務,從基本的盤查業務、導入系統建立數位化的碳資訊軌跡,到擬定數位碳管理各階段藍圖都有完善的規劃,全力協助企業展開數位碳管理。 目前第一批被納入、且時程為2023年起盤查個體公司,有資本額100億元以上公司、鋼鐵,水泥業三大類。
蔡玲儀表示,7月已與工總等產業相關團體溝通,碳費徵收對象為溫室氣體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製造業及電力業,碳費徵收時程上,確定會在今年底前,將碳費徵收管理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碳費費率審議會組成規定等相關子法訂定出來並預告,明年初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 但收碳費的時間延後一年,是否跟得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實施的進度,工總則表示,政府信誓旦旦地說來得及,而工總也樂見環境部與企業溝通,將法規規畫得更好,未來才有利於企業遵從。 碳足跡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 CFV)是提供可信度的基本來源,有了這項盤查,管制機關、客戶、員工、股東、潛在投資人、環保團體、媒體,甚至是競爭對手,將確信組織碳足跡計算的準確性、完整性及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