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2項未通過審查的項目,包括高壓爐心灌水系統、緊要交流電力系統、緊急柴油發電機系統、同時發生冷卻水流失事故和全部安全相關匯流排喪失電源測試、消防系統等重要項目。 所以,重啟核四公投遠非一個單純的議題,它其實牽動了蔡政府能源轉型、非核家園整套的科技與政經機制的細節。 台灣在2018年底發電設備裝置容量為5,268萬瓩(52,680MW),其中,火力發電占74.6%;水力發電占8.9%;核能發電占8.6%;非水力之再生能源占8.0%。 目前台灣能源政策指導原則為2017年4月由經濟部修正之「能源發展綱領」[4],其中發展目標為確保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期達成 2025 年非核家園目標,實現能源永續發展。
另外,從2012年以來,今年的全球核能發電量首次呈現下降,共減少3.9%,若扣除中國更是減少了5.1%,創下1995年以來的新低。 何時能發電、用什麼發電、能不能調度、調度又需要多少成本,這就是綠電的代價。 二〇一四年核一、二、三裝置量共計5.1GW、發電量424億度,如果延役六部機組,耗資約一千億,非核家園二〇二五年太陽光電加風力發電總裝置量24.2GW、發電量390億度,耗資約兩兆。 惟為進一步確認斷層和階地覆蓋層之截切關係,台電公司也已規劃進行S斷層之槽溝開挖,將可更進一步直接證明S斷層的活動性。
核四發電量比例: 日本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今(23)日釋出《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1, 核四發電量比例 WNISR 2021)中文摘要。 該報告主要呈現全球最新的發電趨勢、再生能源與核電的對比以及各國核電現況,發現2020年核能在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創下歷史新低,而國際上核能發電量也自2012年來首次呈現下降,綠盟表示,顯示核電正在逐年衰退,不敵再生能源。 核能發電的整個供應鏈,包括開採、提煉、濃縮、發電,以及燃料棒後續處理,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以及碳排放,完成發電後的乏燃料棒(spent fuel)最終處置方法也尚未有最佳解方。 以臺灣近十年來的全年發購電量為例,火力發電量約占 80%,核能僅占約 12%,顯見臺灣電力目前仍以火力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 大法官解釋文公佈後,1月30日,時任立法委員鄭永金等91人提動議案。 最終以135:70的比數表決通過決議:立法院依大法官會議所作第520號之解釋意旨,再予確認核能四廠預算具有法定預算效力。
部分國家包括英國、法國、中國,目前有重啟或新建核電的計畫,日本通過重啟的反應爐有10座,廢爐的有27座,跟核四同型的四座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目前都停止運作。 部分國家包括英國、法國、中國,目前有重啟或新建核電的計畫,日本通過重啟的反應爐有十座,廢爐的有27座,跟核四同型的四座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目前都停止運作。 福島核災後,台灣反核運動風起雲湧,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2014年前總統馬英九宣布封存核四。 封存期間,核四廠附近的地質調查也持續進行,地質專家對核四外海的活動斷層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核四發電量比例: 經濟部
七、國有非公用土地標租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不適用國有非公用不動產標租作業要點第6點、第8點、第11點、第12點、第14點至第17點、第19點至第21點、第24點至第39點規定。 (二)承租人於租賃土地上建造(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應申請核發土地使用權同意書,憑以請領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後再行建造或設置,其得辦理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者,限承租人單獨所有,於辦理該項登記時,應會同標租機關連件向登記機關辦理預告登記,禁止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 (一)標租國有非公用土地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以回饋金比率競標,以有效投標單最高者,為得標人,次高者為次得標人。 核四發電量比例2023 核四發電量比例2023 如最高標者有二標以上相同時,當場由主持人抽籤決定得標人及次得標人。
仍然是個辯論的問題,這當然多少也是個為非核家園的理想、子孫的長期福祉需要付出的一點代價。 雖然說電費每戶每年會額外多付3萬元是個誇大錯誤的數字,但在不可避免的(略為)提高電費的情況下,如何透過政策與法律的設置,讓再生能源對一般公民、乃至科技與工業大廠的好處、負擔與責任能夠公平恰當的分配下來。 在這裡,我們就需要在這幾年加快速度的來為溫管法修法、並產生恰當的能源稅與碳稅,例如能源轉型白皮書提到的「規劃能源稅制範疇」、「評估能源稅政策影響及擬訂推動能源稅配套措施」、以及「推行用電大戶再生能源設置責任」等。 清大核工系教授葉宗洸認為發展核電,著眼的不是近兩三年的供電穩定,而是更長遠,比如: 2025年之後供電穩定,不再增加碳排,尤其台灣到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目前綠電比例過低,即使到2025年還有八成的電力來自高碳排的火力發電廠,因此主張以核養綠。 斷層的出現,讓人擔心核四廠的安全性,根據地調所2019年的會議決議,按照海域斷層93.9公里的長度來計算的話,推估最大的震動加速度是0.57G,已經超過核四當年的耐震設計0.4G。 清大核工系教授葉宗洸認為超過設計值的部分,可以用安全強化的方式來因應,讓耐震係數基準0.4G經過安全強化後,廠房地層可以耐受到0.66G。
核四發電量比例: 全球與區域
於是考量石威公司所負責的電廠配套系統的設計工作已大部分完成,界面整合與配合施工需求的設計修改與調整工作不宜再拖延,所以在96年與石威公司終止契約並另外委聘國內益鼎公司與美商URS公司接手進行後續的工作。 核四廠原本台電計畫在民國一百年(2011)完工運轉,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還提出以核四商轉作為建國百年賀禮。 同一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發生地震、海嘯,導致核電廠發生氫爆,輻射塵污染土壤、地下水、海洋,超過四十萬居民被迫撤離,核電廠周圍城鎮被劃為返還困難區域,福島縣的居民生活在輻射恐懼之中。
然而目前的 4 座核電廠,都興建於斷層附近,其中核一、核二與核四皆分布於北海岸,與人口眾多的臺北市直線距離僅不到 30 公里。 而核四廠半徑 80 公里海域內有 70 幾座海底火山,其中有 11 座為活火山,2011 年,中央地質調查所也確認,有一條長達 2 公里的 S 斷層位於核四廠的正下方,貫穿整個廠區。 反核團體認為核四廠不斷追加預算,建廠費用過高[74],實際上因核能電廠建造期長達8年以上,期間的原物料價格可能會變動,加上核四停工又復工,致使追加預算,核三廠也經歷過工程預算的追加[75],仍正常運轉數十年。 核四在2000年陳水扁政府停建當下就損失了849億,還不包括復工之後需要重新施作的部分,整體而言停建導致核四工程款損失超過千億[76]。
核四發電量比例: 57 印度禁出口糖 全球糖價一觸即發?台糖回應了
2011年2月24日,商業週刊報導,核四反應爐為美國設計,日本製造,台灣安裝的拼裝車[48]。 實際上不管火力、核能電廠,因工程龐大,皆會由不同廠商提供設備來進行建造[51]。 而負責核四電廠配套系統設計與全廠設計界面整合工作的石威公司,係因財務問題聲請破產保護,而由Shaw集團併購後成立石威公司接續執行相關工作。 但由於Shaw集團接手後頻頻要求台電修約,考量石威公司進度落後,且對於施工需求的配合度不高,無法滿足台電的需求。
用過的燃料棒剛從反應爐取出時,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和熱量,必須先貯存場內的燃料池,放置數年才能進入乾式貯存。 乾式貯存是將燃料棒放入由鋼桶、混凝土互相、外加屏蔽三層結構組成的貯存桶,再集中放到貯存場做「中期貯存」,期限約40年,之後再放到最終處置場,貯存10萬年以上的時間。 這2次事故的教訓應該是檢討如何防止人為失誤,還有分散式的電網管理,不然未來就算蓋再多大電廠,也不能保證未來就不會又有人誤按開關或其他機組故障,電廠跳脫仍然可能造成全台停電。 值得注意的是,815大停電當天,電力指標「備轉容量率」是供電警戒3%,不過4年後的513大停電當天備轉容量率已經是供電充裕的10%,但還是可以看到,遇到突發事故還是會停限電。
核四發電量比例: 臺灣能源現況
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的核電廠(包含臺灣核一、二、三電廠)都是以統包方式建設而成。 1992年,立法院預算委員會通過解凍核四預算案,龍門電廠開始後續規劃興建,1994年5月22日貢寮鄉自行舉行核四公投,開票結果不同意興建者占96%以上。 1998年5月24日,立法院通過「立刻廢止所有核能電廠之興建計畫,刻正進行之建廠工程應即停工善後,並停止動支任何相關預算且繳回國庫」之決議。 龍門電廠的興建,在1980年5月提出,選定廠址在台北縣貢寮鄉(今新北市貢寮區),在1982年至1986年的總預算中也編列新台幣110億元,並執行31億餘元[4]。 但由於貢寮居民強烈反對,所以1985年5月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俞國華指示中華民國經濟部及臺灣電力公司:「加強民眾溝通,暫緩核四興建」。 1986年發生車諾比事件,全球各地反核聲浪不斷,加上當時台灣用電成長趨緩,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指示暫緩興建,同年7月尚未執行的新臺幣79億預算也遭中華民國立法院凍結。
2018年台灣進口燃料煤總計4,761萬噸,前五大進口國別為(1) 澳大利亞(58.6%)、(2) 俄羅斯(20.0%)、(3) 印尼(11.4%)、(4) 南非(5.8%)、(5) 加拿大(2.2%)。 2018年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總計1,681萬噸,前五大進口國別為(1) 卡達(28.8%)、(2) 核四發電量比例2023 核四發電量比例2023 馬來西亞(16.7%)、(3) 澳大利亞(15.2%)、(4) 俄羅斯(13.7%)、(5) 巴布亞紐幾內亞(6.9%)。 2019年12月13日,核四商轉公投經黃士修領銜並連署達門檻後,經戶政查對及中選會審議後成為第17案全國性公民投票[45]。
核四發電量比例: 日本四座同機型反應爐尚未成功重啟 核四安全性備受質疑
美國2014年在賓州甚至做過模擬評估,如果核電廠下冷卻池儲存使用過的高耗能燃料棒發生燃燒,可以造成比福島災難更大的核災,估計到有400萬人的遷移。 早年主要的問題是核能本身是否安全,核電科技文化與國民黨密切連結、反核就是反獨裁等。 2011年福島災難後讓全民更感到核能在東亞地震帶的特別危險,促成2014封存核四,似乎爭議已經告一段落,但其實並沒有。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過關,《電業法》中的2025年非核家園法條被刪除,但之後透過民進黨政策的推動,2025非核家園政策方向仍然沒有動搖。 原能會指出核四如果通過重啟,依照法規要重做環評和安全性分析,還要完成地質調查、安全強化設施、試運轉測試和審查,這些都不可能在兩三年可以完成,估計需要十年以上。 直到目前為止,核四反應爐廠房和汽機廠房結構安全性評估,都因為地質調查不足還沒有完成。
- 核四廠燃料棒於2018年7月開始分批運回美國「異地存放」,台電表示燃料棒已過保固期,因此將燃料棒運至美國存放,然而運出的運費及燃料棒養護及拆解,需由全民買單,為此事之弊端(最後一批核四燃料棒於2020年10月22日凌晨運離廠區)[83]。
- 封存期間,核四廠附近的地質調查也持續進行,地質專家對核四外海的活動斷層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 在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使用核電的國家都提高核能安全標準,加強安全維護,並檢討本國的核能政策。
- 另於同年8月通過「能源安全策略報告」,規劃逐年將自產再生能源及準自產核能佔總供給的比例,由2007年的9%大幅提高至2025年的18%。
- 力積電營收計算主要為其自家生產之consumer DRAM產品,而不包含DRAM代工業務,受需求冷清影響,及其製程較為落後,缺乏價格競爭優勢,DRAM營收衰退約10.8%,為本季唯一衰退的原廠,若加計代工營收則衰退7.8%。
- 斷層的出現,讓人擔心核四廠的安全性,根據地調所2019年的會議決議,按照海域斷層93.9公里的長度來計算的話,推估最大的震動加速度是0.57G,已經超過核四當年的耐震設計0.4G。
核電是透過從礦石提取核燃料並進行發電、豐富和儲存、和核燃料再處理。 以台電規劃建造的「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為例,發電量 350MW 花費 263 億,對比核四發電量 2.7GW 耗資卻接近 4,000 億,CP值更高,每 MW 僅須少於核四 50% 的成本,就可以利用更加潔淨、永續的再生能源解決缺電問題。 2021年12月18日,台灣將有4個全國性公投案登場,這些案子涵蓋的層面包括食品安全、能源轉型、生態保護、國際經貿和民主制度,這也是第一次台灣舉行一場「只有對事不選人」的全國選舉。 面對這些複雜的議題,各政黨紛紛強力動員同意或不同意;而你想好該怎麼投票了嗎? 在投票之前,請和我們一起更全面了解正反方的觀點,每個公投案的爭議,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不過另一方面,核四不像核一二三廠,從興建以來爭議、弊案不斷,未來如要重啟,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錢、能否重啟商轉尚未可知,另外台灣核廢料的貯存場址,在台灣還未有共識(核二、核三未能延役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核廢料沒地方放),核四如果重啟,台灣將更急迫需要解決核廢料的存放問題。
核四發電量比例: 天然氣
此外,重覆處理再提煉所產生的鈾元素比直接開採的鈾元素更貴,無法真正應用,而鈽元素更是製造核武的材料,大大增加核擴散的風險。 公投提案方指出,核四重啟絕非難事,端賴政府決心與相關單位協助支持方能成功,1號機3-4年內邁入啟動測試階段系統開始運轉發電,投資金額初步預估約180億元;二號機續建期程約需5.5年,投資金額初步預估約320億元;合計約500億元。 當然,在快速推動再生能源的過程裡,也有不少的問題已經出現,如綠電與太陽能電力發展的躁進與擾民,與民間產生許多衝突,雖然已經有如「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的推動與立法,但仍然有許多法律問題,需要努力解決。 同時,在桃園觀塘建立外推的三接站,如何與保護藻礁的環境議題取得平衡,也更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問題。 對於許多貢寮的反核前輩,以及長年支持反核運動的人來說,堅持廢核是為了追求更公平更民主,不以犧牲弱勢為代價的發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