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由時報》報導,有保險業務員收到傳聞,指出下午各家產險公司將發布聯合聲明,因為本土疫情升溫,4至6月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讓聽聞的保戶相當傻眼。 不過報導中指出,金管會尚未收到訊息,屆時如果真的有相關聲明,會再做處置,一切以保障大家的權益為主。 針對今日市場傳聞各家產險公司今(21)日下午將發布聲明,今年4月到6月間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引發保戶大恐慌。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下午緊急宣布三點聲明新聞稿澄清,表示產險公司只要已發續保通知書,就算契約成立,不能悔約不作數。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本土疫情嚴峻,有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不再提供續保舊商品,引發既有保戶不滿。
展望下半年,仁寶總經理預估PC將在今年冬天度過寒冬,第3~4季營運將成長個位數,而法人較關注的AI伺服器發展方面,目前佔伺服器營收8%左右,明年在毆美會有一些斬獲,會成長到20~25%。 廣達(2382)今舉行法說並公布第2季財報,其中,第2季營收2450.29億元雖較上季衰退近8%,但獲利卻成長逾56%,單季每股純益2.63元,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4.31元,遠優於去年同期的2.78元。 簡單來說只要是以下情況者就可以請領接獲衛生主管機關,通知隔離並取得「開立居家離通知書」,且隔離期間未領有薪水(或原本就沒工作),而且未違反規定就可以隔離或檢疫結束之日起, 2 年內可申請防疫補償金。 政府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規定,居家檢疫和居家隔離者,只要準備相關證件及符合申請條件,就能在受隔離或檢疫結束日次日起2年內申請每日1,000元的防疫補助金。
防疫保單不算數: 保險業財報大改版 經營良窳全看這三大指標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仍存,但公司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整體財務表現仍維持良好。 7月初年度保費(First Year Premium)及初年度等價保費(First Year Premium Equivalent)分別為233億元及46億元,為業界第一。 蔡火炎也說,過去業者都看保費收入,賣了一堆儲蓄險,保費收入豐碩,但接軌IFRS 17後,那些儲蓄險就不能叫「保險收入」,保障型保單才是保險收入,這各指標可以看出來,業者銷售的商品是否偏保障型。
富邦人壽7月稅後賺進83.67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賺進346.66億元。 富壽指出,本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現金股利、基金配息收入及淨兌換利益,富壽7月國內外股票現金股利收入近60億元、處分投資部位實現獲利約13億。 7月新台幣匯率貶值產生匯兌利益,加上現金股息入袋等因素,國內六大壽險獲利大進補,合計稅後賺進近430億元,今年前七月累計獲利突破968億元;其中,國泰人壽、南山人壽7月單月獲利均突破百億元。 截至7月底,國壽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計餘額仍逾420億元,有利於吸收匯率波動,並提供外匯避險彈性。 在資本方面,7月國壽淨值比逾7.5%,RBC亦遠高於法令要求,體現資本維持穩健,清償能力無虞。
防疫保單不算數: 防疫險每人少賠1萬多!國泰產、中信產「確診住院理賠」變嚴 兆豐產也撐不住:7種藥才賠
蔡火炎直言,未來保險公司財報「保險收入」變化,將是值得觀察的科目,會展現業者是否有將商品銷售回歸保險經營本質上。 換言之,待2026年接軌IFRS 17,投資人可從保險公司損益表直接看出業者商品結構是否偏向銷售保障型商品。 過往壽險公司大賣儲蓄險,保費收入看似豐厚,但將來接軌IFRS 防疫保單不算數2023 17,商品含儲蓄部分不能視為「保險收入」,將列入「財務結果」科目,僅商品含保障部分可視為「保險收入」。
隨著台灣COVID-19疫情逐步升温,各家產險業者保單簡直賣翻天,不少民眾開始搶買防疫保單。 然而,有不少保險公司眼見確診數走升,開始停售防疫保單,或更改保單內容,甚至今天還傳出各產險公司將發聯合聲明,稱今年4至6月防疫險保單不算數,讓輿論譁然。 國內新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不斷飆高,染疫風險同樣升高的情況下,引發國人搶購防疫保單的熱潮,導致保險承保胃納量近乎飽和,多家產險公司緊急宣布停賣,並且部分公司甚至已修改保單內容,引起民眾不滿。 此外,傳聞多家產險公司下午將發布聲明,指出今年4月到6月間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對此,金管會也出面說明了。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本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一窩蜂投保防疫保單,盼若不小心確診、隔離能有些補助。 不過近期確診、居隔人數不斷上升,各家保險公司紛紛宣布停售、修改保單內容,如今卻驚傳,下午各家產險公司將發布聲明「4月到6月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
防疫保單不算數: 民眾重複投保防疫險遭拒 金管會回應
再者,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商品,若是收件核保就會成立,並沒有所謂的「事後再說不算數、不理賠」的情形,金管會官員也直喊「怎麼可能」,並表示,業者自己也相當清楚這樣的規定,因此不可能提出這樣的建議。 對此,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金管會保險局的官員指出,若是訊息屬實,各家保險公司應該要一同發出聲明,且產險業者不可能沒有與主管機關溝通,就做出了這麼大的決定或建議,同時也表示,並不清楚這樣的消息從何而來。 國泰產險簽單保費雙位數成長,各險獲利穩定提升:國泰產險7月稅後淨利2.7億元、累計稅後淨利達4.5億元。 在堅持客戶價值導向策略及商品切合市場需求情況下,各項業務穩定推展,簽單保費雙位數成長,核心保險業務獲利持續提升,加上7月起現金股利入帳,推升整體獲利穩健成長。
走過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現在偶而還是會聽到周遭朋友出現確診案例,感覺上鮮少發生重症現象,但是對於市面上已沒有防疫保單能選購,總是感到風險隨時迎面而來。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疫情再起時,陸續就有民眾投保防疫產險,而各家業者也延續去年方針照單全收。 防疫保單不算數2023 沒想到4月份疫情爆漲,從每日百人激增至近3000人,產險公司悄悄停賣保單,或是修改出險條件,18日更直接在官網公告,全面停止銷售防疫保單,未來將在視疫情發展狀況和承保量能進行重新評估。 經由表格比對可以發現產險公司許多針對隔離或確診皆有提供保障,而壽險公司則無,但壽險公司所提供的住院日額或是加護病房、特殊病房的住院日額則較高。
防疫保單不算數: 零售業個資維護辦法上路 業者若違反最重可罰1500萬
對此,富邦產險回應,因為防疫險商品均為「一年期保單」且屬「不保證續保」之性質,公司需依實際情況做核保與風險控管,對於陸續收到原防疫商品專案、無法受理續保通知簡訊之客戶所造成的不便與失望,「再次鄭重致上最深的歉意」。 產險公會指出,在七月底成立專案小組,成員目前包含富邦、泰安、南山、國泰、新安東京以及和泰產等六家產險公司,也會請外商產險公司蒐集國外資訊,預計每月開一次會,相關條款年底前出爐,最快明年推出電動車相關保單。 不過,對於這樣的說法,產險公會下午澄清,「經查證傳聞並非事實,已成立之保險契約權益不受影響」。 金管會也立即發佈3點聲明,強調保單已成立且已繳費,「權益不受影響」。 而針對產險公司發出「防疫保單不算數」的聯合聲明,《三立新聞網》詢問產險公司,截至目前為止,有產險公司表示,目前內部並無接到相關消息;另有產險公司認為,這很有可能是謠傳的假消息,沒有聽說過。 針對產險公司發出「防疫保單不算數」的聯合聲明,《三立新聞網》詢問產險公司,截至目前為止,有產險公司表示,目前內部並無接到相關消息;另有產險公司認為,這很有可能是謠傳的假消息,沒有聽說過。
第三,金管會強調,基於損害填補原則,防疫保險之商品設計多為費用補償,例如確診或隔離衍生之相關費用或無法工作之經濟損失。 惟保險公司得基於風險胃納量、保險費率適足性及疫情或防疫政策等因素,適時檢視商品承保範圍及給付項目之合理性作商品調整。 有媒體今日下午報導,「傳聞各家產險公司今下午將發布聲明,今年4月到6月間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消息一出,讓先前投保的民眾相當不滿,紛紛痛批「這樣根本信用掃地吧?」、「莊家輸錢就翻桌囉」。
防疫保單不算數: 國泰、富邦金7月賺逾百億
1、經各級衛生主管機關認定應接受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集中隔離或集中檢疫者。 (簡稱受隔離或檢疫者)2、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之受隔離或檢疫者,而請假或無法從事工作之家屬。 (應居家隔離或檢疫,但違反規定趴趴走就不可以)🔻檢疫隔離期間,沒有支領薪資者或依其他法令規定性質相同之補助。 主管表示,單一張保單就要賠200億元,對金控旗下的產險公司來說,有富爸爸撐腰,還勉強承受得住,但對規模較小的產險公司來說,肯定吃不消,這個燙手山芋,恐怕得由金管會出面解決了。 【編按】本週台股AI概念股現頹勢,讓不少人質疑是否僅話題炒作,但AMD帶來正面消息。
- 換言之,待2026年接軌IFRS 17,投資人可從保險公司損益表直接看出業者商品結構是否偏向銷售保障型商品。
- 施瓊華提到,當住火險保單走向電子化,未來除了銀行押貸業務外,產險公司還可推展非銀行的住火及地震險,「這是一個產險業的機會」。
- 富邦人壽的金放心防疫保單共有五個計畫供消費者選擇,這裡以計畫一做比較。
- 三商美邦醫把罩一年定期住院日額健康保險一樣隔離或確診皆無給付,而住院30日內有1500元/日的理賠保險金,且若超過31日(含)以上,則每日給付3000元,入住加護病房每日再給付3000元,是在此次防疫保單比較中住院日額較高的選項,不過同時保費也是最高。
- 先前就保泰安3月底收到保險公司通知,保單5月中到期將進行續保信用卡扣款,之後又收到簡訊通知公司陳報主管機關核定,續保將依新專案辦理。
國泰金控(2882)(2882)今(10)日宣布,7月稅後純益160.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489.8億元,EPS為3.06元。 7月獲利動能強勁,國泰金控及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7月獲利皆創同期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穩健,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皆創歷史新高。 保險業2026年接軌IFRS 17,財報表達將掀劇烈變化,尤以損益表變化最大。 防疫保單不算數 未來保險公司損益表「保險收入」科目,將彰顯業者商品結構偏向保障型與否,且CSM(合約服務邊際)未來將在損益表現形,累積越多將有助獲利表現。 有外送員發現,「營業用機車險」保費越來越貴,去年繳5千7百元,今年9千7百元,漲幅達7成,直說負擔真的變重,不少民眾認為,可能是前兩年的防疫險,保險公司賠太多,為了補回來就漲保費,但其實不同險種必須獨立,不能轉嫁,專家說漲價是看「損率」適當調整。 施瓊華則指出,目前看到所有汽車保險中,電動車理賠成本確實和一般傳統車不同,以後公務機關全部要買電動車,已是政策趨勢,產險業應及早因應,保險局支持產險公會研究電動車專屬保險、檢討費率。
防疫保單不算數: 新聞留言
尤其是台產退出市場後,各家更不斷推出防疫險,400萬張就代表400萬個客戶,這些人還有續保需求,不借機入市更待何時。 當台產攻下403萬張保單時,無保單可賣的業務員紛紛要求推出商品,以搶占市場。 由於Omicron無症狀、輕症率達99.7%以上,絕大多數確診者仍可在家上班,快速康復並正常生活。 短短五個月,一張防疫保單讓產險業吐出歷年盈餘還不夠,得靠增資或借貸度難關。
業者認為,該消息提到的5、6月應該是指續保,原則上也是相同規定,只要完成核保且繳費,就不會不算數。 首先是,業者過於相信政府的清零政策,輕忽新冠病毒的傳染風險及演變,尤其傳染病,並非保險公司理想的可保風險。 最終,業者自知無法承擔風險,喊出「不接受重複投保」「不接受信用卡刷卡」等規定時,瞬間又釀成「續保、核保糾紛」大風暴。 根據「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15條第4項的規定,「業務員從事前項所稱保險招攬之行為,應取得要保人及被保險人親簽之投保相關文件」,法規中明確表示需要保人及被保險人「親自簽名」。 該法規是保險業務員招攬保單的規範,產險、壽險及保經代業務員都需遵守。 據了解,因旺旺友聯的停售商品是透過保經代業務員銷售,近日在核保的過程中,發現出現大批整疊要保書的簽名都是同一個人的筆跡,明顯就不是保戶親自簽名投保,因此會發簡訊通知民眾來確認。
防疫保單不算數: 防疫保單之亂!金評中心忙翻 董事長也幫忙接客服電話
金管會昨預告修正「保險業財編準則」並將在2026年元旦實施,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是配合接軌IFRS17做調整,目前業者仍在做系統測試、商品設計、策略規劃等,對業者影響數需等平行測試才會比較明確。 這三大指標,用白話文說,一、「保險業服務結果」就是指保險業賣的商品本身是否賺錢,即「保險本業」,例如多賣保障型保單,二、「財務結果」是指保險業投資績效,三、「其他營業結果」則可視為保險業手續費收入。 產險公會表示,目前只有中國大陸有專屬的電動車車險,將朝向車動車獨立出來,開發電動車專屬保單,但承保範圍與一般車險相差不大,同時也有充電樁等附加條款。
施瓊華說,她昨天剛收到住火險保單,每年來一本,相當耗紙,使用上又容易疏忽,實際上,保險業應建立和客戶互信基礎,若雙方有信任,保戶手上不必拿保單,想知道自己保了什麼就可以查得到,這是最便利的情境。 李松季指出,對於銀行而言,在意的僅是擔保品能否得到保障,而非保單形式,為與時俱進,他在2022年底透過金融建言白皮書會議向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建議住火險保單電子化作業,獲得金管會支持,目前已有7家銀行同意加入為先導銀行。 截至今年6月底止,住火險有效保單數達346萬件,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住火險保單電子化是電子保單最後一哩路應推動的目標,產險業可節省發單成本、保戶可提高便利性、社會可節能減碳,達3贏局面。 防疫保單不算數 隨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評議委員會委員、前壽險公會秘書長洪燦楠認為,保險公司服務轉往「老後服務」是未來趨勢,建議保險公司可多開發針對高齡者外溢保單或實物給付保單... 產險業理賠防疫保單已近尾聲,儘管大部分保戶已依保單申請理賠,但爭議案仍不少,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近三年受理防疫保單申訴案件逾5萬件,進入評議案件超過8,500件,目前仍在評議審理、未結案仍有1,100件...
防疫保單不算數: 防疫險理賠放寬 十大權益報你知
金管會保險局今天說明,產險公司的防疫保險商品,均為「一年期保單」且屬「不保證續保」性質,不過,若公司已經發給客戶續保通知函,且客戶也已經繳款,契約就已經成立、保險公司必須履約。 第二,金管會指出,產險公司防疫保險商品,均為1年期保單且屬不保證續保之性質。 保險公司對於是否同意續保有主動權,並可做核保與風險控管機制,如須調整費率或承保範圍,應於保險契約成立前,將調整後之內容提供保戶選擇。 第一,對於傳聞各家保險公司將發布聲明,今年4月到6月間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金管會表示,已成立之保險契約,權益不受影響,且產險公司如已寄發續保通知書給保戶,並已收取保戶之保費,保險契約即為成立。
李松季表示,後續保發中心、各產險公司資訊人員及7家先導銀行將共同商討數位化資訊系統所需規格欄位,並進行系統分析設計及測試上線,預計今年底前可完成7家先導銀行與16家產險公司端資訊流系統測試,並提供銀行住火保單資訊的查詢平台。 據調查,目前至少有三家產險承保外送員機車險,即富邦產險、國泰產險及泰安產險等,因為外送員機車險出險機率高,產險公司都抱持作「公益」心態,提供保單... 保險局8日公布2026年接軌IFRS17的財報編製準則,未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壽險公司要多賣保障型商品,才有助獲利及保費認列,儲蓄險則頂多損益兩平...... 對此,《三立新聞網》詢問一名不具名的保險業務員,該保險業務員認為,雖然有聽聞相關消息,但不太可能相關保單都不算數,或者是本身保單內容就有既定的條件,因此要看「生效日」認定是什麼時候。 富邦產險的疫網打盡方案,是結合疫苗險及防疫險,隔離、確診以及接種疫苗發生不良反應住院都有理賠,年保費647元價格相對高。 防疫保單不算數 紛擾多時的防疫保單之亂,在金管會與保險公司逐步釐清續保、理賠等認定方式之後,自4月中爆發的戰「疫」總算暫告一段落;如今,在金管會要求下,產險公司必須於官網公開揭露自家相關防疫保單數據、申訴件數。
防疫保單不算數: 國泰金自結7月稅後賺161億元創同期新高 累計賺490億、EPS 3.06元
超微半導體(AMD)執行長蘇姿丰,在美國時間本週二(1日)最新一季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上一季AI產品需求增加7倍,潛力驚人。 多年前,墾丁因觀光品質下滑、攤商哄抬價碼,旅遊人數呈現雪崩式下跌,經過多年改善才稍恢復生息;無獨有偶,位於南台灣小琉球,近日也出現不少觀光亂象,水上業者遊具堆滿沙灘影響海龜棲息、遊客漁船爭道意外頻傳,不少人已開始擔心,現在的小琉球正瀕臨失控。 這波防疫險慘賠,產險公司已學到教訓,今後對新興商品將嚴加審查,並設停售機制,跟通路的合約會明確約定,當發生什麼情況時,不再有停售緩衝期,馬上停止收件。
- 每張保單都有時空背景存在,以2020年台灣的確診率精算,台產500元的費率都算高了。
- 旺旺友聯的疫應俱全計畫A在隔離方面並無提供理賠,但若確診則可獲賠3萬元。
- 不少保戶聞訊相當傻眼,一位李姓保戶表示,當初投保時都是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投保,不能因為本土疫情大爆發「嚇壞了」,保險公司就不認帳,懲罰當初誠信投保的民眾,誰都不想被匡列、確診,投保本來就是要分散風險,現在保險公司帶頭違反誠信原則,完全不合理。
- 再保是保險公司用來分散風險的工具,由於防疫保單保費低、利潤薄,加上台灣疫情相對輕微,初期業者並不認為每張都要再保。
- 對此,金管會發出新聞稿指出,傳聞各家保險公司將發布聲明,今年4月到6月間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一事,金管會說明,已成立之保險契約,權益不受影響。
住院日額每日1000元,加護病房則是2000元/日,值得注意的是新安東京提供了其他產險公司沒有提供的連續住院關懷金,若因確診而連續住院治療90日以上,則會給付50萬元給保戶,而此項保障在保險期間最多理賠一次。 金管會保險局今也發表2點回應,第1,契約本來就有明文規定不保證續保,產險保單原本就是1年1約,到期後也要看架上是否有商品,才能賣;第2,因風險考量停賣舊商品,當然無法提供,現在市面上也買不到提供理賠隔離金的防疫險。 本土確診案例逼近3000例,居家隔離人數更暴增數,防疫保單不僅停賣、下架,現在還傳聞各家產險公司將於今下午發布聯合聲明,今年4月到6月間的防疫保單將不算數;產險公司痛批,這是假新聞。 在3月疫情初起民眾興起投保防疫險風潮,各家產險公司也是延續先前作法,來者一律都收,不過4月中旬確診人數增多後,產險公司開始修改條件,如果再拒絕理賠防疫險恐怕會引發巨大民怨,因此發生的機率不大,不過泰安產險通知更改防疫保單卻讓大批客戶滿肚子氣。 防疫保單不算數 金管會保險局官員聞訊也向媒體表示,完全不清楚這消息從何而來,即便是如訊息所言,各家產險公司要一起宣布、發聲明,但產險業者不可能不事先與主管機關溝通,就草率做出這麼大的決定;況且保單核保後,就必須依契約內容進行理賠,怎麼會有不算數的問題。 對此,富邦產說明,於4月21日對外發布新聞稿中之說明:「4月20日(含)收到公司寄發之續保通知書且本公司已收取保戶之保費者,保險契約即為成立;除此之外,其餘之續保案件,均停止受理」,因此,公司須於保險到期前儘速通知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