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詠競爭對手2023詳解!(小編推薦)

Posted by Jason on December 21, 2018

聯詠競爭對手

整體來看,預期SOC產品將有3成的年成長,將可帶動ASP(產品平均售價)與毛利率上揚。 根據本土法人所提出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聯詠股價先前因為華為事件而有修正,但目前股價已經跌深,投資價值浮現。 此外,華為持續擴張市占率,以目前公告出貨量來看,美國政府制裁對其出貨量影響甚小。 另外,聯詠競爭對手 聯詠競爭對手 Synaptics 淡出 包含 TDDI 的 DDI 市場,使德聯詠在華為供應鏈佔有率將突破五成。

同時,奇景亦將展示一系列點陣投射器(dot projector)模組和評估套件(EVK)。 敦泰為平板 TDDI 領先者,去年開始出貨,今年第 1 季出貨量已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出貨逾百萬顆,奇景、聯詠同樣看好平板需求提升,奇景估第 2 季平板 TDDI 業績將季增 8 成,聯詠量產進度雖然較前兩家緩慢,不過首推的平板 TDDI 附帶筆方案也已獲客戶採用,第 3 季將進入量產,迎來新動能。 至於次世代面板部分,聯詠一口氣展出包括Mini LED與OLED等各式次世代面板應用的各項解決方案,包括首發已經在送樣中的小尺寸OLED驅動整合觸控IC,以及全球首個整合時序控制IC與驅動IC的Mini LED顯示屏解決方案,技驚四座。 展望2022年,中、韓系客戶8K4K 產品進入量產,加以4K2K SOC 出貨增加,預期TV Controller出貨量顆數將繼續增加,IP Camera、車用、安防及高解析NB T-CON出貨也成長,惟整體SOC產品線的成長性仍受限於產能。 其中,20Q4在NB、平板電腦、電競顯示器與手機相關面板驅動IC出貨暢旺,季合併營收達224.53億元、QoQ+2.1%,毛利率為38%、QoQ+約3.6%,稅後淨利36.44億元、QoQ+7%,EPS 5.99元,合併營收及稅後淨利同創新高水準。

聯詠競爭對手: 【研究報告】聯詠 ( 晶圓荒,免發慌,營收千億破天荒

展望2022年,MIC認為在半導體供應仍舊不穩下,基於獲利率考量,預期廠商將優先生產5G機種,由此預估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14.2億台,YoY+3.7%,其中5G手機出貨7.6億台,占比將首度超越4G手機達53.7%。 公司還提供其他面板相關晶片組,包括MEMC、FRC、PMIC、CMOS影像感測IC、觸控面板IC等產品,有利減少客戶產品推出時間及提升整合度。 聯詠 聯詠競爭對手2023 NOVATEK (3034.TW)原為聯電商用產品事業部,於1997年5月獨立成新公司,為聯電集團成員,居台灣第二大IC設計公司,主要專注於平面顯示器驅動IC設計,為全球前三大廠,以大尺寸面板驅動IC為主要業務。

聯詠競爭對手

然而,若從兩家管理層法說會中的發言,可略窺兩者對於產能掌握度稍有落差,呈現兩樣情。 全球半導體產能大缺,需求遠大於供給,讓IC設計大廠各個業績升天,聯詠第1季每股獲利狠賺9.66元、近一股本,瑞昱也不賴,每股賺逾半個股本、達5.98元,創下歷史新高,但兩天王卻面對同樣一個問題:上游產能不足。 然而從兩家展望可看出,聯詠有「聯家班」聯電撐腰,顯得胸有成竹,瑞昱則是顯得拳腳難伸。 揚秦(2755)今(30)日舉行法說會,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10.21億元,年增13.98%,稅後純益0.63億元,年增2.53%,EPS為2.08元。 揚秦表示,下半年進入旺季,將持續展店,麥味登預計至少再開60家、力拚2025上半年達1000家水準;炸雞大師今年則至少展店15家;全新火鍋品牌最快9月底加入。 而除了 AMOLED 的機會之外,未來 5G 智慧型手機的 LCD 螢幕使用的 DDI 規格,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以提更快的螢幕反應速度,並且有更好的散熱功能及更低的功耗。

聯詠競爭對手: 聯詠3034 - 競爭對手 - 愛玩股

因為系統單晶片(SoC)產品大受市場歡迎,聯詠第3季營收為157.57億元,季增18.7%,稅後淨利達18.39億元,年增逾一成;展望第4季,因SoC產品步入淡季,加上部分客戶在第3季提前備貨,預期會小幅下滑,將落在146億元至150億元之間,約季減4.8%至7.3%,毛利率則預估會介於29.5%至31%。 對此,聯詠副總經理陳建興指出,公司開發的AI晶片可以用在許多地方,這只是其中的應用之一,雙方主要把各自產品搭配在一起。 業界人士觀察,市場上能做到低功耗預錄功能的,除了奇景,只有聯發科在中國的轉投資公司星宸科技,以及被中資收購的豪威科技,這可能是聯詠因此選擇與「對手」奇景合作的原因。 由於賓士宣布擴大與LG Display在車用OLED市場合作,顯示未來車用市場將確立朝向OLED世代前進,使車用OLED商機將可望大幅成長。

奇景其實發表第一顆邊緣(Edge)AI晶片已有四年時間,之所以關注這領域,也與其特殊的產品組合有關。 「如果有雙贏的機會為何不合作?因為我們彼此都做得最好,一起合作可以把市場變大。」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說得相當直白。 英特爾出手搶救買氣疲弱的傳統伺服器市場,預計明年推出兩款資料中心用處理器,由「Sierra Forest」晶片於明年上半... 全球最大半導體設計大廠艾斯摩爾(ASML)去年宣布300億元於新北市林口工一產業專用區設廠,經濟部投審會昨(29)日通過...

聯詠競爭對手: Vision Pro太強大 三星XR頭盔擬延後推出

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將於9月中旬攜心腹大將技術長張嘉淵,一同現身「台灣人工智慧年會」發表演說。 聯詠股本為60.85億元,2020年現金股利為15.60元,已連續20年發放現金股利。 預估2022年EPS為52.68元,目前本益比(PER)相較於歷史處於低。

21Q2中小尺寸面板驅動IC營收占比36%,大尺寸面板驅動IC30%,系統整合晶片(SOC)34%。 高盛報告指出,聯詠正在尋找與2021年Q4相像的利潤率,以維持公司季收入水平。 展望於2022年,因聯詠在驅動IC市場的領先地位、持續向更高解析產品改善和上升的行業趨勢,高盛認為聯詠有能力應對不斷增長的OLED行業需求。 21Q1營收佔比分別為系統單晶片(SOC,包含PMIC、T-CON、FP、TV等應用)33.10%、平面顯示器驅動晶片佔66.31%,其中平面顯示器驅動晶片又分大尺寸驅動晶片(L-DDIC)與中小尺寸驅動晶片(SMDDIC),比重分別為37.00%、29.31%。 Jabil此次賣給比亞迪團的成都、無錫兩地主要業務涵蓋金屬沖壓件、模具、塑膠、EMS等。 在iPhone 15系列上,國泰證期研究部預估,富士康仍將是最大組裝廠,預估58%的產量由富士康負責,但立訊將拿下二款低階機種與最高階機種部分組裝單,一躍成為iPhone 15第二大組裝廠,占比達28%,比亞迪、立訊等紅色供應鏈持續壯大趨勢成形。

聯詠競爭對手: 戴琪:中國握稀土供應開關 美國徹底脆弱

中系5G智慧機大量採用OLED面板形成趨勢,由於產能不足影響聯詠21H1 OLED DDI出貨,預料在產能逐漸支應下,21H2可望逐步改善。 根據Omdia統計,2021年全球液晶平面電視出貨量預估約為2.1億台,約較2020年衰退5%,主要受到面板大幅漲價的影響而買氣下滑,預期2022年由於電視價格較親民與運動賽事,出貨將小幅成長。 根據Omdia統計,2021年UHD 4K電視出貨年增幅約10%,超越1.3億台,約佔全年銷售量60%, 估計2022年4K電視出貨增幅將約10%,挑戰1.4億台,佔全年銷售量超過60%。 根據研究機構OMDIA報告指出,2021年1-9月,全球前十大面板驅動晶片供應商之整體市佔率92%,屬於大者恆大的競爭格局。 2021年全球手機銷售回復正常,中高階5G手機廠採用OLED面板意願高,將有利OLED DDI出貨。 聯詠持續透過產品組合改變提升營運,2021年OLED的TDDI可望開始送樣,螢幕下指紋辨識產品預期最快將在21Q2量產,而整合指紋辨識及TDDI的三合一晶片(Touch+Driver+指紋辨識)亦完成設計定案,後續將視面板廠的量產進度而定。

聯詠競爭對手

再加上聯詠 OLED DDI 出貨在 2020 年將呈現倍數成長,對營收及獲利將有顯著貢獻。 因此將聯詠股票評等至「買進」, 目標價調升至 210.5 元,約為2020 年預估 EPS 的 14 倍 。 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表示,樂觀看待 WE2 的前景,同時強調奇景持續加強 WiseEye 產品線升級計畫的決心。 奇景在開發超低功耗 AI 創新技術方面已吸引多家如 Pete Warden 領導的 Useful Sensors 新創 AI 公司,以及 AIoT 產業的其他一流技術專家共同合作,加速採用奇景的創新解決方案。

聯詠競爭對手: FT:輝達股價弱點是台灣 晶片生產與先進封裝大幅仰賴台廠

聯詠8日股價大漲7.14%至390元,股價回到2022年6月以來新高價位,三大法人一共大舉買超5,164張,且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買超。 聯發科第3季營收為670.3 億元,季增約一成,達到財測高標,毛利率38.5%、季增0.3個百分點,然而獲利卻被匯率虧損吃掉,季減8.3%至68.72億元,每股淨利4.39元。 聯發科因貿易戰及半導體景氣不確定性升高,保守看待明年,但持續調整體質目標不變,聯發科將透過布局5G、人工智慧(AI)、特殊應用晶片(ASIC)及車用等四大引擎面對大環境不明朗的挑戰。 對於國內 IC 設計大廠聯詠 (Novatek) 的狀況,法人與外資近期同步站在買進的行列上。 而且,在競爭對手推出 DDI 市場,聯詠能在華為供應鏈突破 50%,而且預期在 OLED DDI 在 2020 年呈現數倍成長的情況下,皆相繼調高聯詠的目標價分別來到每股新台幣 210.5 及 207 元的價位。

聯詠競爭對手

面臨目前晶圓代工業產能不足的現狀,相較於其他競爭者,聯詠市占率高、投片量大,競爭優勢在於獲得集團內聯電產能的支持,確保出貨穩定,且轉嫁成本的機率較高。 預期2月與4月晶圓廠將再啟動雙位數幅度漲價,預期聯詠將可漲價反映成本,兩次幅度都上看雙位數。 聯詠競爭對手2023 聯詠2020年營收799.56億元,YoY+24.21%,受惠於智慧手機、NB等終端需求暢旺,加上成功轉嫁成本,帶動毛利率成長,稅後淨利118.17億元,稅後EPS 19.42元,合併營收及稅後淨利同創新高。 2020年營收799.56億元,YoY+24.21%,受惠於智慧手機、NB等終端需求暢旺,加上成功轉嫁成本,帶動毛利率成長,稅後淨利118.17億元,稅後EPS 19.42元,合併營收及稅後淨利同創新高。

聯詠競爭對手: WSJ社評:中國的電動車泡沫已開始消風 美國卻想仿效北京的政策

衛報指出,曾在案場擔任主管的知情人士把進度延宕歸咎於管理混亂,以及台灣來的主管不懂得要遵守美國的安全規範和各種法令。 台積電(2330)(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工程進度落後,並引發和當地工會之間的爭端。 英國衛報訪問台積電美國新廠勞工後披露幕後癥結點,曾在案場工作的美國勞工認為,現場管理混亂不堪,還存在安全問題,台灣的主管也不瞭解美國的安全準則和法規。

聯詠競爭對手

IC產業之上、中、下游關係大致可分為上游IC設計及IC設計服務業,中游光罩與IC晶圓製造廠及下游IC封裝、測試廠。 2.聯詠因背後有聯電支持,自估今年營運尚可「略增」;瑞昱則傳出和聯電有摩擦,開拓新晶圓廠恐成營運考驗。 前雲豹能源董座賴勁麟日前於臉書發文,表示為避免政黨身分和過去的政治資歷,成為特定政黨和政治人物的鬥爭材料,宣布辭去雲豹能源董事長及所有子公司職務,雲豹能源今日也發布重訊表示,新任董座由廖福生接任。 大陸新能源車巨擘比亞迪集團昨(28)日宣布,將以現金22億美元(約新台幣700億元),收購美國電子代工大廠捷普(Jabi...

聯詠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相關資訊

由於聯詠在OLED驅動IC已經成功打入京東方等面板大廠供應鏈,公司在OLED面板客戶市佔率將有望提升。 聯詠SOC產品佔營收比重約1/3,主要為TV SOC,其次為安防SOC及POWER。 SOC產品不僅TV Controller出貨量顆數增加趨勢,且安防等產品漸有斬獲,預期SOC產品2021年出貨將有3成的年成長,為2021年成長性最強的產品線,並帶動ASP(產品平均售價)與毛利率上揚。 根據資策會(MIC)預測,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3.7億台,YoY+7.8%,其中5G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主要動能,預估2021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5.5億台,年成長率高達129%,出貨占比達40.1%。

  • 受惠產品組合優化與漲價效應,4月營收110億元,MoM+16%,YoY+69%,1-4月累計營收374.50億元,YoY+59.80%。
  • 中信投顧則表示,儘管鴻海電動車布局持續推進,惟實質效益仍需時間發酵,短期股價缺發動能,維持「中立」投資評等。
  • 安防方面,2021年開始出貨行車紀錄器相關的SOC,此外,電源SOC亦增加手機應用,2021年將切入手機PANEL上的POWER IC。
  • 大尺寸驅動IC佔聯詠逾3成的營收,公司LCD TV出貨成長已趨緩,目前大尺寸55吋以上都是4K2K。
  • 法人看好,目前已經切入車用OLED驅動IC市場的聯詠、瑞鼎等相關IC設計供應鏈,後續將有望受惠,擴大拿下美系、歐系及韓系等車用品牌的OLED驅動IC大單。
  • 目前酷澎提供這些中小企業的服務包含物流、報關、收取進口稅以及台灣火箭速配。

1%,主要客戶包含友達、群創、京東方、華星光、三星、LG等,主要競爭對手為Himax、天鈺、敦泰等。 受惠產品組合轉佳,4Q20獲利優於預期:聯詠4Q20營收、獲利均創單 ... 事實上,台灣驅動IC大廠聯詠在車用市場耕耘已久,從過去整合觸控暨驅動IC(TDDI)世代就已經跨入歐系高階市場,近幾年更拿下美系電動車市場大單,且即便消費性市場需求疲弱,車用驅動IC需求亦沒有明顯衰退,成為支撐今年聯詠營運的主要關鍵。 此外,奇景也將同步展出結構光視覺 AI 處理器,能夠以 210fps 輸出速度 3D 眼動追蹤,以及 3D 手勢控制感測器,為裸眼 3D 應用提供低延遲、身臨其境的用戶體驗。

聯詠競爭對手: 漲價效應+產品組合轉佳,聯詠21Q3業績暢旺:

根據雙方合約,若未來高端 COVID-19 疫苗透過 MPP 授權給其他第三方單位或其他開發中國家,將可先取得簽約金,後續高端會協助建立技術平台與建廠,疫苗商業化後可再認列分潤金。 衛報報導內文提到,台積電表示,「為確保工具安裝這一關鍵階段能順利成功,半導體業常有由海外不同地點派出數量極有限的經驗豐富專家,到現場協助完成過程中的重要步驟。這些經驗豐富人員對我們的供應商設備非常熟悉,在此階段會與強大在地人員合作」。 酷澎上的香蕉牛奶、零時、口罩及濕紙巾等必需品售價都遠低於台灣的競爭對手,因此住在台灣的南韓人都直呼再也沒必要先在南韓買好日常必需品,再帶到台灣,因為酷澎上這些產品的價格也很優惠。 聯詠競爭對手 酷澎創辦人金範錫在第2季財報說明會上也說,在台灣推出火箭速配服務的投十個月,成長速度快於在南韓推出相同服務的投十個月。 2021年,公司的WiFi 6在個人電腦和路由器市占率約為20~30%比重。

  • 而且,在競爭對手推出 DDI 市場,聯詠能在華為供應鏈突破 50%,而且預期在 OLED DDI 在 2020 年呈現數倍成長的情況下,皆相繼調高聯詠的目標價分別來到每股新台幣 210.5 及 207 元的價位。
  • 奇景將在 CES 2023 首度亮相下一代、代號為 WE2 的產品,WE1 AI 處理器已經在超低功耗 AI 處理器市場上,以其節省功耗和推理能耗效率,位居業界領先地位。
  • 雖然雙方在驅動IC是對手,但聯詠在監控晶片已成市場龍頭,奇景在低功耗晶片的表現也相當突出,所以才會有這種同業合作的事情出現,而這背後更隱含了奇景的AI晶片大計。
  • 而TDDI、TV SoC所採用的12吋晶圓交期拉長,預期產能吃緊狀況將延續至21H1。
  • 而21H2 ODLED DDI產能不足可望稍有紓解,中系手機大量採用OLED DDI趨勢下,加以產品報價可望上漲,營運趨勢優於原先預期,故上修2021年營運預估,2021年營收由1044.67億元上修至1272.64億元,YoY+59.17%,稅後EPS由31.2元上修至52.34元。

另外,Jabil也出貨AirPods、Watch等其他硬體設備的機械元件。 楊維倫說明,經過本次收購後,比亞迪將把產品範圍由iPad大舉延伸到其他蘋果硬體產品,特別是在iPhone領域的切入效應更加明顯。 大陸科技巨擘比亞迪電子28日宣布,將收購美國電子代工大廠Jabil旗下位於大陸成都、無錫的廠房與相關業務,摩根大通證券分析,如此一來,鴻海在iPhone金屬邊框的競爭對手,將從Jabil換成更強大的比亞迪,面臨負面影響衝擊。 受到比亞迪收購Jabil大陸相關業務,令市場擔憂競爭更趨激烈影響,鴻海投資氣氛不佳,29日收106元、下挫1.85%,與上漲逾百點的台股大盤背道而馳。 從硬體來看,蘋果Vision Pro採用的關鍵零組件,清一色是當今地表最頂尖的規格,包括電腦級的處理器M2與R1雙晶片設計、超高解析度Micro OLED螢幕、虹膜辨識技術、12顆鏡頭、五顆傳感器等,均大勝同級競品。 根據Vision Pro發表會體驗者的反饋,Vision Pro與競爭對手最大不同點在於,使用者在戴上頭盔後,仍可清楚看見周遭現實世界,而當開始使用時,又可立即切換為沉浸感十足的情境。

聯詠競爭對手: 矽統傳跨足CoWoS搶AI大餅!連2天爆大量 公司澄清無此計畫

公司以大尺寸驅動IC為主,僅次於奇景光電與三星電子,2020年前三季聯詠在顯示器驅動IC領域的全球市佔率22.2%,位居第二。 主要客戶包括友達(2409)、群創(3481)、京東方、華星光、三星、LG等。 主要競爭對手則為Silicon Works 、MagnaChip、Himax、Synaptics、三星、聯發科(2454)、天鈺(4961)、敦泰(3545)、瑞鼎(3592)、矽創(8016)。

WFH(在家工作)需求持續,中國品牌為搶奪華為空出的市占而積極拉貨,且廠商的拉高庫存水位已成常態,但晶圓代工廠擴產有限,導致產能供不應求,業界預期8吋及12吋產能吃緊狀況至少將延續到年底。 聯詠21H2產能可多於21H1,但仍難滿足訂單需求,目前聯詠正與上游協商2022年產能規劃,預計2022年可能產能增幅仍有限。 面臨目前晶圓代工業產能不足的現狀,即便聯詠2021年獲得的產能有限,但相較於其他競爭者,聯詠市占率高、投片量大,競爭優勢在於獲得集團內聯電產能的支持,確保出貨穩定,且轉嫁成本的機率較高。

聯詠競爭對手: 台積電德設廠獲巨額補貼 競爭對手格芯揚言申訴

國際財經Compsmag等外媒認為,這一進展意義重大,因為它使Lordstown能夠在破產保護下繼續運營,同時探索未來的選擇。 聯詠競爭對手2023 而這一決定對這家陷入困境的電動汽車(EV)製造商Lordstown來說,是一次勝利。 2014年5月22日創傑由美國MCU大廠Microchip子公司開曼Microchip以每股143元現金收購全數股權,總金額為99億元,於年底完成合併,創傑為消滅公司。 驅動IC是負責控制LCD面板,輸出使液晶轉向不同的電壓值,以控制最後出現的光線強度與色彩,使液晶板上呈現不同深淺顏色。

聯詠競爭對手

SOC產品佔營收比重約1/3,主要為TV SOC、安防SOC及POWER。 2020年TV SOC已新增韓系客戶,2021年韓系客戶持續成長,更新增非韓系客戶。 安防方面,2021年開始出貨行車紀錄器相關的SOC,此外,電源SOC亦增加手機應用。

預計OLED TDDI新品21Q3送樣,2022年進入量產,OLED屏下光學指紋辨識IC預期最快將在21Q2量產,而整合指紋辨識及TDDI的三合一晶片亦完成設計定案,後續將視面板廠的量產進度,至於Mini LED 背光與顯示器驅動IC相關產品已進入量產,惟佔整體營運比重仍低。 產品進度上,聯詠在OLED大小尺寸產品均有發展,目前仍以中小尺寸發展進度較快。 公司尚有多個新技術新產品陸續推出,包括OLED TDDI 2022年將有機會量產,成為市場第一顆產品;OLED屏下指紋辨識(OLED FOD)已於21Q4量產,2022年出貨量將優於2021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