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達2023全攻略!內含劉英達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July 2, 2023

劉英達

鄰近五大工業區的地理優勢,加上周遭有桃園機場捷運系統及台北港區位交通加持,不僅帶動產業發展,亦提升生活便利性。 著眼於環境永續建設規劃,園區內將設置污水處理廠,滿足製造業排放廢水需求。 劉英達是聯電於1980年成立時,第一位報到的員工,曹興誠與宣明智赴聯電報到的時間,甚至都在劉英達報到一年多後。

遇到外國來的分析師提出問題,張崇德總是以流利的英文回答,發音清楚、文法正確、用字精準,一點也不輸給美國企業的高階主管。 劉英達 聯電集團的晶圓廠在地震十天後恢復正常運轉,比一些日本專家預估的三個月時間快了許多,當時張崇德擔任聯誠總經理,代表集團向外資券商分析師與國外投資人報告每天修復的最新情況。 外資分析師指出,聯電這種主動溝通、積極回應的作法,還是有史以來頭一遭,使得他們對聯電的看法開始有了轉變。 國內半導體業界人士認為,曹興誠重用張崇德其實是一大高招,因為張崇德很聰明、為人實在、注重溝通、執行力更是沒話說,對內可以讓聯電人信服,對外又能加強和客戶之間的關係,取得他們的信任。

劉英達: 新北出招「經」益求精 以硬基礎軟實力啟動智慧布局

他說,參加中一中校友總會後,才知道許多耳熟能詳的傑出人物都是校友,其中,台大校長就有兩位,陳維昭及楊泮池學長,還有清大陳文村校長及陽明交大張懋中校長,以及前工研院李鍾熙院長。 桃竹苗地區,中一中校友,至少超過一萬人,若能整合起來,將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除了深耕客戶,聯電更全力衝刺先進製程技術,布局新市場。

劉英達

張崇德現年五十五歲,雖然事業一路走來很順利,也有曾經面臨過危機的時候。 1990年,也就是他加入聯電第二年,聯電虧了不少錢,許多從美國來的學人都辭職回去了,張崇德經過內心掙扎,依然堅持留下來,因為他看的是產業長期的趨勢,而非一時的得失。 「我當時生活壓力很大,和我太太討論的結果是整體的產業趨勢在台灣和亞洲,所以我們都覺得應該留在這裡,」張崇德回憶著當時的情景。 由前聯電幹部赴大陸成立的和艦科技與聯電的伙伴關係,近來因經濟部認定和艦違反赴陸投資法判處200萬元罰鍰,而備受矚目。 和艦不僅在短時間內快速建立8吋晶圓量產實力,更改寫半導體業十七個月內達成損益平衡的新紀錄,與聯電的合作日益緊密。

劉英達: 劉英達變含飴弄孫的SOHO族

今年4月聯電正式入股矽統科技,又透過聯發科入股揚智科技等動作,就是一方面尋求產能,另一方面與客戶成為生命共同體,讓客戶成為「麵店」忠誠的常客。 聯家軍開枝展葉,在科技產業各據一方,聯詠、聯誠、勝華、普誠、崇越、矽品、久元的董事長與高階主管,無不拋開公務,現身為「老宣」(宣明智)出書捧場造勢。 老友們一字排開,其地位份量足以牽動科技產業上下游,呼風喚雨。 他每星期固定和聯電總經理吳宏仁、總經理溫清章、資深副總經理季克非、副總經理劉富臺開會,討論公司的事情(包括人事、薪資等等)。

  • 分析師余興棨以賣牛肉麵來形容晶圓雙雄的競爭態勢:台積電像是精通各類口味的牛肉麵店,師傅的手藝成為賣點;而聯電則像連鎖店,只要想吃,聯電就開在客戶家門旁,因此與客戶的依存關係成為生存關鍵。
  • 他曾在搖滾吉他比賽中獲獎,在1980年組成他的首支樂隊DLLM。
  • 曹興誠接手執行長後也延續自主開放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有很大的自主空間。
  • 曹興誠規劃發展策略,宣明智打拚業務、主掌客戶關係,劉英達管廠練兵,帶領製造團隊衝刺;這一組鐵三角,讓聯電的策略、業務與生產緊密結合。
  • 中國導演、編劇、演員、主持人;執導作品以情境喜劇居多,代表作有《我愛我家》(中國大陸第一部情境喜劇)、《閒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等。
  • Love Mission其他成員包括鍾凱瑩(主音)、古惑貓(鍵琴、和唱)、黃文傑(低音吉他)及鄧應祈(鼓)。

曹興誠選在半導體景氣最低迷的時候重掌兵符,可以預見的,張崇德將是協助曹興誠拓展聯電王國最得力的專業經理人之一。 「目前的態勢很清楚,張崇德將是帶領聯電邁向另一個里程碑、步入國際化的推手,」王秀鈞指出。 除了這次磨練之外,張崇德說他的人生非常美滿,最感謝的是神的恩賜。

劉英達: 睽違7年大改款! 美國電動車「飛行方向盤」首登台|TVBS新聞

因為分紅有福同享,一些離開聯電的員工至今仍懷念待在聯電的時光。 一位在友達合併時離開的幹部就曾比較兩家企業的風格,認為還是老東家聯電對員工比較慷慨。 打團體仗是聯電的特色,每季的法人說明會上,台積電多是由董事長張忠謀主導全局,但聯電往往是執行長、副董事長與財務長三人輪番答問,相互合作。 曹興誠、宣明智與劉英達如同桃園三結義的豪傑,不分大小共同打拚。 「我們團隊最大的特色就是沒大沒小,」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形容得貼切風趣。

首先是母公司聯電,因為持有近二○%的聯發股票,每股成本遠低於十元,保守估計聯電的潛在投資收益就高達一百二十億元,而聯電今年的釋股承銷利益(提撥八千張)超過二十億元,對今年苦哈哈的損益表也算是一場及時雨。 另外,上櫃IC通路股文曄,股本不過八億多元,也因持有聯發近千張,潛在的每股投資收益逾三元。 美國對台積的建廠要求,製程技術從5奈米進到3奈米,最近甚至要求到2奈米的研發,無非是要榨取台積電最新的技術,讓其在美國生根。 美國晶片法案的補助,可說是九牛一毛,卻一再增加各項限制,例如在中國現有工廠的產能增加不得超過10%,較新的製程需要美國核准等。 談到自己投入一輩子的半導體及近年來的地緣政治衝突,劉英達很推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遠見,不論是以其人脈,吸引很多留美專家回國投入,與艾司摩爾合作取得大量先進曝光機,在先進製程遙遙取得領先地位,可說是台灣奇蹟。 談到接任新竹中一中校友會理事長,他說自己已退休二十年,閒散慣了,本來沒有意願,但因為許多熱心校友答應幫忙,所以就決定試試看。

劉英達: 輝達推 L40S GPU 將衝擊 H100 需求?法人看好這些台廠仍受惠

「對於三個小孩的管教,我一直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日前從聯電副董事長辭職退休的劉英達,在二十七年的半導體職場生涯後,已決定退休回家含飴弄孫。 大摩說,輝達上次公布財報時預測的第2季營收,比首季實績與投行預估數大幅高出40億美元,為半導體業界史上最大單季增額,「我們預期這個數字還有健全的增加空間」。 他在任何公開場合總是深色西裝,穿著得體,不過和許多高薪貴族追求品味、專門由裁縫師傅量身定做不同的是,張崇德的衣服大部分是由太太打點,或是自己處理。

劉英達

台灣晶圓代工於2021年佔全球的64%,台積電更獨佔53%,而在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幾乎囊括所有市場。 他認為,張董事長早已預見此地緣政治風險,而美國藉口台灣處於危險的兩岸關係,會讓IC供應發生問題,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因而威迫利誘台積電到美國設廠。 面對外資法人看壞產業第四季與明年業績,紛紛調降晶圓雙雄投資評等,曹興誠不以為然,強調聯電看長不看短,最重要的是永續經營,「經營企業不能像炒股票看短線,」言語間充滿著他一貫的自信。 近年來聯電積極實施「虛擬伙伴計畫」,也就是與客戶策略聯盟,與供應鏈上游關係更緊密。

劉英達: 服務

如今聯電創新之舉再添一筆:首創找客戶來擔任執行長之舉。 前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震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心裡不安,也使得全球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憂心不已,深怕重要的零組件因台灣工廠停擺而缺貨。 地震發生第四天,美國戴爾電腦公司(Dell Computer Corp.)執行長Mike Dell飛來台灣,隨即和張崇德舉行早餐會報,Mike Dell得到戴爾生產電腦用的晶片不會缺貨的允諾之後,才離開台灣。 聯華電子集團董事長曹興誠退居幕後一年多後,在這個月突然宣布將重新接任聯電董事長,引發了半導體產業及股市投資人的高度關注。 更重要的是胡國強來自IC設計界,比其他人更瞭解客戶需求。

劉英達

信靠主耶穌基督使張崇德充滿了智慧與力量,讓他管理將近萬人的聯電員工有一定的準則。 「我是基督徒,在神面前,很公平賞罰。做到賞罰之後,我就不太在乎外界對我的想法,因為只要我在神面前對得起祂,別人的評價我不會去想,」張崇德淡淡地說。 劉英達 聯華電子董事長曹興呈十日批準該公司副董事長劉英達的辭呈,已知劉英達近日內將逐一卸下聯電集團各轉投資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及董事職銜,至於以個人名義擔任的聯電董事職務,也將一併辭去。

劉英達: 【林宏文專欄】聯電老將談晶片戰爭與人生轉折 劉英達人生選擇的三個寶貴教訓

在管理上,曹興誠自稱是以「養孩子」的態度在做管理,懂得扶植帶大,但也懂得放手。 2001年科技景氣急轉直下,他決定跳下來救火,重披執行長戰袍,連續一年每週到新竹開會緊迫盯人,他自嘲當時七點上班,晚上十一點才從新竹回來,「像個7-ELEVEN的上班族。」一年後業務情況開始穩定,他又交出職務讓幹部發揮。 據聯電幹部指出,1997年聯發科成立三個月後,蔡明介還很納悶為何總公司還不來做評估?

  • 業界認為,聯電的作法是大膽注入新血,以客戶需求調整組織管理,活化領導,創造新局。
  • 劉以達小時候於九龍彩虹邨紅萼樓居住[註 2],就讀第一幼稚園、聖公會日修小學、大同中學、珠海書院(中學部)以及深水埗利瑪竇書院[註 3]。
  • 美國對台積的建廠要求,製程技術從5奈米進到3奈米,最近甚至要求到2奈米的研發,無非是要榨取台積電最新的技術,讓其在美國生根。
  • 當時電子所所長胡定華,也是劉英達在交大電子所的指導教授,就推薦劉英達去。
  • 遇到外國來的分析師提出問題,張崇德總是以流利的英文回答,發音清楚、文法正確、用字精準,一點也不輸給美國企業的高階主管。

掌握人性,曹興誠深知帶兵要帶心,聯電透過放手授權與分紅共享的制度,讓公司上下同仁齊心齊力,共享收穫。 胡國強出身於軍眷,曹興誠形容他是「自律甚嚴,注重時間管理的人才。」聯電上下幹部都知道,與胡國強開會必須提早就位,因為他肯定提早入席,且時間一到就掉頭走人,絕不拖泥帶水。 去年聯電的轉投資事業超過四十家,範圍涵蓋科技上游零組件到終端產品,其中上市櫃公司總市值就超過500億元,規模龐大。 創新、充分授權與有福同享的管理風格,樹立二十四年來聯電高度向心力的企業文化。 聯電昔日打拚的鐵三角:曹興誠、宣明智與劉英達的再相逢,更讓外界頭一次看見聯家軍的特殊情誼。

劉英達: 47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下降 勞動市場持續展現韌性

分析師指出,聯電剛跨入晶圓代工產業的時候,削價爭取客戶,難免有品質不穩、無法如期交貨的時候,而且有客戶反映聯電比較無情,只在乎生意是否做得成。 除了半導體與美中晶片戰外,劉英達也聊到自己人生幾個重要轉折點,透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在選擇與思考的過程中,也都充滿了智慧及趣味。 電子產品生命週期短,若生產週期短,則產品推出時間快,產量也容易衝大。 劉英達 如此許多美國公司如蘋果、輝達、高通等,自然會提高在台灣廠的投產比率。 鍾朝馨回憶,前年聯電遭逢組織轉型期,獲利不理想,曹興誠決定當年高階主管不分紅配股,全數配給第一線員工,員工士氣因而大振,業績開始走強。

劉英達

劉以達小時候於九龍彩虹邨紅萼樓居住[註 2],就讀第一幼稚園、聖公會日修小學、大同中學、珠海書院(中學部)以及深水埗利瑪竇書院[註 3]。 他曾在搖滾吉他比賽中獲獎,在1980年組成他的首支樂隊DLLM。

劉英達: 劉英達

過去在0.13製程與IBM合作受挫後,聯電決定自行開發先進製程,目前成果豐碩。 與聯電長期合作的半導體設備廠商觀察後指出,和艦是聯電在大陸市場的活棋,未來聯電若在適當時機入主和艦,台積電與聯電的競爭態勢將有機會逆轉。 分析師余興棨以賣牛肉麵來形容晶圓雙雄的競爭態勢:台積電像是精通各類口味的牛肉麵店,師傅的手藝成為賣點;而聯電則像連鎖店,只要想吃,聯電就開在客戶家門旁,因此與客戶的依存關係成為生存關鍵。 除了授權讓位,曹興誠二十一年前首創的分紅配股制度讓每個員工都是老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不僅吸引海外優秀人才,當遇到挑戰,組織需要改變時,分紅制度也成為激勵企業轉型的強心針。

劉英達

分析師說,IBM是擁有技術的大廠,通常不會把先進製程的產品外包給晶圓代工廠做,如果不是張崇德在業界有相當的信譽,IBM會不會下單很難說。 劉英達在公司內部負責的資材、資訊工程、廠房擴建及管理等部門主管,皆已由劉英達主動告知他已辭職獲准一事。 據指出,三年前聯電五合一,劉英達被派往聯友光電擔任董事長,一年多後,聯友與達碁合併為友達時,劉英達便已萌生退隱之意,但當時時機並不適宜。 2002年,劉英達覺得有點職業倦怠,加上父母年紀也大了,決定從聯電、友達等公司辭職。 退休至今20年,讓他有許多時間陪父母、太太、兒女、孫子女,是他最輕鬆快樂的時光。 20年前選擇急流勇退,也讓他避開和艦案、面板反拖拉斯案等困擾,能夠快樂享受退休後的晚年生活。

劉英達: 47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下降 勞動市場持續展現韌性

聯電行政長郭耿聰提到,張崇德有一次出差到香港,抽空試穿了一套西裝,覺得樣式不錯,也滿合身的,當場就買了兩套,帶回來台灣,完全不嫌麻煩。 劉英達也建議,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轉折點,就像旅程上的叉路,每一條路都會有不同的風景。 有些轉折點是你自己無法決定的,可能是你年紀太小,或年紀太大,或是環境讓你沒得選擇。 平時多充實自已的能力,多培養人際關係,才有機會選擇較好的路徑。 當時,劉英達已經成家,有兩個小孩,太太肚子裡還有一個。 他有點猶豫,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可以彌補當初沒有出國留學的遺憾,就這樣帶著忐忑心情去美國。

劉英達

以往聯電站在製程端,面對客戶總有難以滿足需求之憾,如今胡國強加入後,形同客戶直接跳下來管理,強化了技術與服務能力。 劉英達 業界人士指出,早年和張崇德同期的許金榮(已經離開聯電)或是其他高階主管已經遠遠落在張崇德後面,他能夠升得這麼快,而且坐得這麼穩,專業能力和技術的精進絕對沒有話說。 不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張崇德的形象可以和曹興誠、宣明智有互補作用。 當時電子所所長胡定華,也是劉英達在交大電子所的指導教授,就推薦劉英達去。

劉英達: 新北出招「經」益求精 以硬基礎軟實力啟動智慧布局

日前我訪問前聯電副董事長劉英達,他在三月底接下新竹台中一中校友會理事長。 劉英達是聯電1980年創立時的第一位員工,與曹興誠、宣明智是聯電鐵三角,曾擔任聯電、友達副董事長,也是友達前身之一聯友光電董事長。 劉英達退休已20多年,他暢談自己對美中晶片戰的觀察,也談到人生各個轉折點的選擇,相當精彩,在此分享給大家。 「聯電常投出管理的變化球,」長期觀察聯電企業發展的交大科法所所長劉尚志指出。 從1996年IC設計部門分家、2000年聯電晶圓專工五合一,一直到空降執行長,聯電在經營模式上一直創新不斷。 聯電資材部部長鍾朝馨表示,聯電唯一不變的特色就是「變」,變中求益、變中求精。

讀台中一中高中部時,他的成績還不錯,當時大學聯考都要先繳交志願表,劉英達當時的觀念是若讀台大,就是要出國留學,以他家裡的條件不可能留學,因此,他的第一志願就是交大電子工程系。 劉英達也舉例,台灣921大地震時,新竹科學園區受到重創,停電、機台移位傾倒,各種管線斷落,生產全面停頓,引起全世界恐慌。 但在政府優先復電及所有工程師及設備供應商,不眠不休的努力下,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就恢復生產。 這種績效與韌性,是台灣獨有特色,不是很容易移植到別地方。 劉英達說,張忠謀先生對美國與台灣的IC製造環境非常瞭解,在美國蓋廠及製造成本,比他原來估計的50%還要高,很可能要加倍,另外台灣工廠晚上10點設備壞了,12點就可以修好,在美國要隔天早上9點,才有人去修。

如果大部分的意見都跟張崇德不一樣,他還是會考慮採用別人的意見。 張崇德說,差不多30%的時候他會採納他們的看法,其他則是他說服他們四個人。 張崇德出身軍人家庭,父親上校退役,母親是家庭主婦,有一個弟弟,三歲的時候和家人從大陸遷來台灣,住在台中縣霧峰鄉的一個廟裡面,家庭背景單純,不過,他的成就一點也不簡單。 加入聯電十二年,張崇德快速崛起,職位幾乎每三年就跳升一次,一直到今年被曹興誠提拔為聯電副董事長,張崇德的地位可以說是達到了高峰。

劉英達: 服務

張崇德在聯電晉升的速度可以用直線上升來形容(見表一)。 劉英達 1995年擔任聯誠半導體總經理,聯誠不僅獲利遠超過聯電集團內的公司,甚至被分析師譽為台灣最先進的晶圓廠,所以聯電五合一(合併聯誠、聯嘉、聯瑞、合泰)之後,張崇德隨即出任合併後聯電的執行長。 他並沒有讓投資人失望,聯電去年的獲利比合併前一年(1999年)跳躍增加了四倍,達到新台幣507億元,張崇德的績效由此可見。 曹興誠在這次人事布局當中,自己掌控全盤的策略、財務、法務和投資;業務出身的宣明智負責全球行銷及伙伴關係;劉英達管理行政、擴建工程、後勤支援等;張崇德則是負責技術發展、生產及服務的領域,成為僅次於他們三位第一代元老的重量級人物。 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國城市永續發展的趨勢和解方,做為安居樂業的智慧宜居國際城市典範,新北市要以產業科技化為架構,人民福祉為基礎,為實現經濟繁榮、宜居生活的願景努力不懈。 喜歡凡事走在同業前一步的聯電,締造許多業界第一: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第一家進行企業分割與整併、第一家赴海外投資設廠(新加坡與日本)、第一家量產90奈米晶片。

報告分析,廣達及英業達在美國超大規模雲端企業的AI伺服器業務合作多,且廣達獲利可能更高;緯穎雖在美國超大規模雲端企業的AI伺服器市占較低,但在中東伺服器市場據主導地位。 另外,鴻海可望受惠於戴爾AI伺服器中的高占比,因此相關AI股仍持續看俏。 大摩14日發布最新報告重申美國晶片股輝達(NVIDIA) 仍是其「首選」,認為在該公司下周發布財報前,不失為進場良機,激勵輝達股價14日狂漲7.1%,締造5月25日來最大單日漲幅,15日早盤再漲1.2%。

劉英達曾回憶,當初進入工研院電子所工作,是因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胡定華的召喚,而之所以願意由電子所轉赴當時前途未卜的衍生公司聯華電子擔任先鋒,也是時任電子所所長胡定華的指派。 據瞭解,劉英達的辭呈以副董事長為先,他計畫逐一交出在聯電集團內兼任的各項職務,包括友達光電副董事長、 LED廠宏齊科技董事長、交通銀行監察人等。 劉英達兼任的這些董監職務,大部份為法人代表,僅聯電董事為個人名義出任,所以,對辭去聯電董事之後,聯電還需補選董事一名。 「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將於林口落成,以「先進研發、高階製造」為招商策略,吸引高科技、綠能、文創、醫療等新興多元產業進駐。 劉英達2023 一年半前聯電宣布,延攬美國矽谷設計公司SiRF執行長胡國強加入團隊;爾後率業界之先、以內部選舉方式,推舉胡國強擔任執行長一職,不僅寫下聯電首位空降執行長、更是第一位票選執行長的新紀錄。 業界認為,聯電的作法是大膽注入新血,以客戶需求調整組織管理,活化領導,創造新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