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October 4, 2019

元宵

據說,每年燃放「蜂炮」有乞求風調雨順、平平安安的象徵。 [2]在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元宵2023 宋朝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十分賞心悅目。 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 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

元宵

在中山市,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舉行「中山慈善萬人行」活動,其中在正月十五當天進行組織巡遊和答謝活動,包括頒發「慈善紀念章」,約200支巡遊隊伍和20多支文藝表演和民間藝術表演隊伍進行巡遊活動,作為當地大型慈善活動之一[15]。 在佛山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行通濟」活動,當地人俗語有云「行通濟,冇閉翳」,祈求新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元宵2023 活動更吸引珠三角甚至全國各地旅客參與,活動除了傳統「行通濟」步行路線和儀式外,近年更延伸至網上文旅和旅遊活動,並設置集市單位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售賣特色文創產品等[13]。

元宵: 元宵節禁忌4:借錢給別人

“咚咚咚”的潮汕锣鼓,在柬埔寨金边铁桥头街头响起,路上缓缓开过富有当地特色的摩托拖车,载的不是普通乘客,而是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的“老爷”——三山国王像,有人身穿戏服站在车后端,泼洒石榴花吉祥水,为街坊们驱邪赐福,寓意新年平安如意。 檢方起訴指出,109年2月8日、9日台東縣元宵民俗嘉年華會祈福遶境遊行期間,某宮廟應邀前往鐵花路一家飯店前表演炸虎爺活動,並以「走炮網」之方式為之。 於12月8日晚間集結在鐵花路,外圍工作人員張姓男子站立於轎子前進方向之炮網上,鞭炮點燃後火苗隨即延燒,張不及走避,因而受有全身三度燒燙傷,體表面積76%燒傷,因敗血性休克不治死亡。 其實,傳統上的湯圓是我們現在知道的紅白小湯圓,而包餡湯圓是後來才逐漸創新製作出來的。 而元宵和湯圓的原料都是糯米粉(外皮),只是在製作方式上有所不同,才會產生差異。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月圓的日子;一月又稱作「元月」,月亮又在晚上出現,古人稱夜晚為「宵」,因此叫做元宵。

元宵

上海人元宵節吃的湯糰,以黑洋沙為主,寧波赫洋沙湯糰更是上海人過元宵節首選。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 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元宵: 元宵節賀詞祝福語part3、

元宵節是農曆的正月十五日,它又稱為「上元節」或「小過年」。 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人人都熱鬧慶祝 ,景況歡欣沸騰,好似過年一般,因此也叫它小過年 。 元宵節這天也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大帝」誕辰日(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俗稱「三界公」),因此又稱為「上元節」,在元宵節的清晨,大家都會祭拜天官大帝,以祈求天官賜福。

  • 東北地區元宵節有「滾冰」的習俗,取其「滾病」的諧音,祈求滾去疾病、滾來好運[7];而錫伯族在元宵節後的正月十六會將事先準備好的鍋底灰抹到臉上,稱「抹黑節」,祈求「五穀之神」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8]。
  • 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 湯圓是用糯米粉加水揉成糰,包入餡料後用手不斷搓揉成圓形,表面比較平滑、外觀形狀一致;而因為糯米糰含有的水份較多,煮好的湯圓口感會比元宵還要細膩黏口。
  • 就是後來歷史課說的「諸呂之亂」,平息了「諸呂之亂」剛好是正月十五日,因此訂定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掛燈籠慶祝。
  • 冬生娘即為紫姑,相傳為唐山過臺灣時傳入,流傳至各地後發展出了椅仔姑、「關三姑」、「請月姑」等,過去會於此節以椅子作道具,向椅仔姑問事求卜[16]。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共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北方人依照习俗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新年烹制食用,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曾有多种名称,如麵繭、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

元宵: 元宵節是哪天?一次弄懂元宵節日期、由來、習俗、禁忌

進入日治時期,民間為了傳承文化,亦促使春宵秋夕常見人們熱衷「張燈射虎」;各地文人、詩社紛紛設立「燈謎部」,爭相揭謎,甚連報章雜誌亦會刊載謎語賀節。 戰後的1958年,臺灣民間第一個謎學社團集思謎社成立[4]。 北方人依照習俗通常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新年烹製食用,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曾有多種名稱,如麵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

灯会上有传统中华小吃,猜灯谜等传统游戏,还有春节游行,舞狮表演等。 國家級的臺灣燈會,起初名為「臺北燈會」,2001年移師高雄市、易名為「高雄燈會」,2003年易名為「臺灣燈會」並開放其他縣市參與承辦,臺北市及高雄市則另起爐灶舉辦專屬於該市之地方燈會「臺北燈節」與「高雄燈會藝術節」。 連雅堂《雅言》:「台南舊有賽花之舉。每歲元宵,各以所養水仙陳於三山國王廟,互誇奇麗」。 [13]臺南三山國王廟舊時於元宵有賽水仙之舉,但惟自九一八事變隔年起便停止放煙火及辦水仙花展,直到進入民國才逐漸恢復活動之舉行;而元宵節亦為潮州人的大日子,他們會聚集於三山國王廟交流敘舊,亦奏潮樂演潮戲酬神。。 古代元宵是夕,未婚男女則有「菜園偷俗」。

元宵: 元宵節禁忌

東北地區元宵節有「滾冰」的習俗,取其「滾病」的諧音,祈求滾去疾病、滾來好運[7];而錫伯族在元宵節後的正月十六會將事先準備好的鍋底灰抹到臉上,稱「抹黑節」,祈求「五穀之神」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8]。 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裡,以偷青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 朝鮮半島的元宵節又稱為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或簡稱「大滿月」或「大보름」,有踏銅橋、盜福土(到田裏偷泥)、咬堅果、喝耳明酒、拔河、舞獅等。 元宵、湯圓是華人元宵節的代表食品,其雛形為唐代的面繭和焦譔。

元宵

通常元宵也稱上元節、小年或春燈節,到夜晚就稱為「宵」,每年元宵時間固定在農曆正月十五,2023年元宵節日期是2月5日,正月十五是一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夜晚,慶祝新春的延續,民間熱鬧慶祝也有小過年之稱。 元宵 在臺灣,元宵節自古代即為與新春、清明、端午、中元與中秋並列重要傳統民俗節日。 元宵節又稱「元宵暝」,為上元節夜裏的「迎鼓仔燈」活動。

元宵: 元宵節傳統美食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元宵節是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在這天人們要點起萬盞彩燈、燃放火焰、喜猜燈謎、出門賞月,共吃元宵,來歡度這個愉快的節日,以表示慶賀新春的延續。 在澳門,文化局於2020年6月30日正式對外公佈將元宵節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17]。 部分社會團體舉辦慶祝元宵節活動,如於康真君廟前的「康公情懷賀元宵」嘉年華系列活動[18];民政總署曾經連續數年在盧廉若公園舉行元宵賞燈晚會[19]。 而澳門農曆新年煙花表演自2022年起活動規模增大,由原來的一場增至三場,最後一場匯演於元宵節當天晚上9時燃放,時長15分鐘[20]。

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台南鹽水的「南蜂炮」是每年元宵節一道亮麗的風景。 元宵 「蜂炮」有數萬支衝天炮製作而成,而每一個的衝天炮的炮芯都連接在一起,只要點燃其中一個衝天炮,就會帶動邊上其他衝天炮轟炸,霎時間,多個衝天炮連續射出,十分響亮。

元宵: 元宵節習俗2:燃蜂炮

元宵當日亦要祭拜包括神明、地基主與祖先,時間與供品依照奉祀對象而有小異。 宮廟中的祭祀尤其盛大,祭品須在上元前一周即備妥,當日再由爐主、教長與道士主祭、祈福。 在日本山梨縣地區,1月11日清晨,農民們會起床後帶着鏡餅[註 1]和鎬到田間,進行象徵性耕作,供上乾淨的大米,並將之前供在神棚里的松枝插到地里,祭祀田神。 [24]山梨縣甲府市自江戶時代起則有甲府道祖神祭禮,祭祀道祖神。 在廣東、臺灣農村有「偷青」的習俗,廣東是偷菜,台灣是偷蔥。 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裏,以偷青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

元宵

但是,天帝的女兒知道了,心地善良的她很不忍心看到無辜百姓受難。 告訴大家:「只要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东北地区元宵节有“滚冰”的习俗,取其“滚病”的谐音,祈求滚去疾病、滚来好运[7];而锡伯族在元宵节后的正月十六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锅底灰抹到脸上,称“抹黑节”,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8]。 講究手工力道的元宵做法較費工,通常元宵節前後才能在市場買到;湯圓則比較普及化,超商一年四季都有販售。 湯圓是用糯米粉加水揉成糰,包入餡料後用手不斷搓揉成圓形,表面比較平滑、外觀形狀一致;而因為糯米糰含有的水份較多,煮好的湯圓口感會比元宵還要細膩黏口。 至於元宵節會吃元宵習俗,最早也出自於宋代,記載唐宋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兩者都是湯圓前身,宋代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詩詞中,也有出現「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直到明朝,元宵的稱呼就變得多樣化。

元宵: 元宵節習俗、活動有哪些?

未婚男子則流行「跳菜股娶好某」,意味跳過一股一股的田畦,可以娶到好新娘。 另外還有「偷敲菜嫁好婿」、「 偷硓𥑮得好某」、女子若偷走飼豬盆而被責罵亦是生男之兆,而竹籬臺灣話音同「得兒」因此偷拔菜園裡的竹籬亦可生兒子。 朝鮮半島的元宵節又稱為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或簡稱「大滿月」或「大보름」,有踏銅橋、盜福土(到田裡偷泥)、咬堅果、喝耳明酒、拔河、舞獅等。 面繭是一種外形似繭的一種麵食,而焦譔則是烤餅的一種,吃時會和糖一起放在湯裡吃。 這些食品都呈圓形,是代表月亮,有著祭月、賞月的含義[5]。 而道教中,上元節為天官大帝(民間相傳即為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

每逢春节、元宵节,当地民众会前往三山国王庙,祈祷风调雨顺、合家平安。 三山国王寄托着潮汕地区人们祈求好运的朴素心愿。 元宵2023 赵伟如是柬埔寨第二代华人,祖籍潮州潮安。

元宵: 元宵炸虎爺炸死人 宮廟負責人過失致死起訴判無罪

通常,“游神”队伍需要走过十公里的路程。 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台灣2021年的縣市燈會可能取消活動,至於放天燈、鹽水蜂炮等則需參考主辦單位公告,是否因疫情變化而有所調整。 而若是有實際前往活動場地賞燈、領取小提燈的民眾,也別忘了配戴口罩並且配合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中火旁龍:較鮮為人知的火旁龍,其實是苗栗縣元宵節的主要活動,「火旁龍」在客語有「炸龍」的意思,藉由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龍,驅邪除舊、歡喜迎春。 蜂炮是由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台,每年元宵節鹽水武廟廣場前,會在晚上連放6小時蜂炮,吸引大批民眾圍觀。

另外在新北市野柳「神明淨港」等各地具特色的風俗與豐富的文化資產。 臺灣的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隨著17世紀的第一批漢人移民傳入,與新正、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並列為漢人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與1980年代末期以來假日旅遊風氣的盛行,臺灣人慶祝元宵也因文化上的差異而和其他華人地區的元宵節有所區別,最具特色者即為各大城市舉辦的元宵燈會、燈節活動。 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即農曆元月十五日,古人稱夜為「宵」,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元宵節是小過年,有一年好的開始,也是過年的尾巴。 在這天人們要點起萬盞彩燈、燃放火焰、喜猜燈謎、出門賞月,共吃湯圓與元宵,來歡度這個愉快的節日,以表示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 元宵節賀詞祝福的話part5、

活动由铁桥头柬华理事会和三山国王庙值事会牵头,当地政府协助举办。 在广东,三山国王祭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柬埔寨铁桥头,历经近百年岁月的三山国王庙,承载着柬埔寨潮汕侨胞的乡情与凝聚力。 铁桥头三山国王庙每逢元宵节举办的“游神”活动,总会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围观,今年元宵节,甚至有人从法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专程赶来观看。 在台灣,元宵節的點燈、掛燈習俗有「帶來光明」的涵義,點燈能夠驅邪避凶,帶來光明的前程,燈上的彩繪也有祈福平安的用意。 另外,一說元宵節點燈是用來驅逐猛獸和害蟲,而台語「燈」和「丁」發音相似,因此元宵節點燈也有「添丁」的象徵。 元宵節當天吃湯圓習慣,主要是為了表達闔家團圓、團團圓圓的意思。

元宵走橋的習俗見於各地,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祈求健康。 寓意走過通濟橋,就會健健康康,不會犯愁。 在台灣一年中有兩個節令會吃到「湯圓」,首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習俗上會搓湯圓祭拜神明和祖先,吃湯圓也象徵了祈求團圓、圓滿的概念,「吃一顆湯圓就會長一歲」。 季節交替氣候多變,瘟疫傷寒等風土病的肆虐往往造成大量人員死傷[14]。

元宵: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每年時屆元宵前數日,家戶、角頭宮廟皆會懸掛或搭結燈棚及各種藝術造型的花燈(hue-ting)、供人歷覽。 古時的元宵燈籠,種類甚多,除了基本的「鼓型」外,尚有廟寺常見的「綵燈」、商鋪的「走馬燈」等,與種類繁多的「兒童鼓仔燈」,包括骰子燈、兔子燈、關刀燈、水蛙燈、戰艦燈、等造型異趣的鼓仔燈。 而燈會展示的鼓仔燈,除了傳遞吉祥寓意外,亦有包含傳統忠孝節義與文學小說的燈種。 除了祝賀佳節外,也有祈禱合境平安之意[2]。 在惠州市,每年正月十五前夕或當天,惠城區汝湖鎮上圍村、下圍村舉行「舞草龍」活動,以此祈求驅災降瑞、吉祥安康。 惠東吉隆舞龍活動在正月十五當天「鬧元宵」,惠城區橫瀝墨園村舉行搶吉祥活動[14]。

元宵

相傳「寒單爺」生性怕冷,在他出來的時候,人們以火炮爲他驅除寒冷。 「寒單爺」所到之處,鞭炮齊鳴,人們紛紛往他身上扔鮮花、水果以及鞭炮。 在馬來西亞,當地華裔族群也有赏花灯、猜灯谜的風俗。 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唐人街,孙中山公园每年都会为海外华人举办灯会。

三界公的祭拜需準備三牲五果、壽麵、酒菜等等,而當日也需要祭拜神明、地基主和祖先,不過時間和祭拜三界公會不太相同。 除了賞花燈、吃元宵等傳統活動之外,台灣在地也有許多元宵節的特殊活動和習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台灣元宵節習俗活動就是,「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中火旁龍」慶典,每逢佳節吸引了大批民眾朝聖。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元宵: 元宵節吃什麼|元宵節由來、傳統拜拜習俗、為什麼要吃湯圓 2021年

地方除了藉由宗教信仰祈願神明遶境禳除瘴癘,一方面火藥中含有硫磺和藥草,遶境的「攻炮」或「炸砲」[15]產生的高溫或以滅菌。 台灣許多元宵習俗如夜弄土地公、後龍攻炮城、馬鳴山吃飯擔、鹽水蜂炮、炸玄壇、利澤簡走尪皆與相關。 在日本山梨縣地區,1月11日清晨,農民們會起床後帶著鏡餅[註 1]和鎬到田間,進行象徵性耕作,供上乾淨的大米,並將之前供在神棚里的松枝插到地里,祭祀田神。

元宵: 元宵節禁忌2:去陰氣、晦氣重的地方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挂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 元宵2023 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街頭巷尾,紅燈高挂,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衆。 農曆正月十五,民間都要挂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些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衆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爲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