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報稅要帶什麼15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April 17, 2019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們沒有回到60年代。不管是今天的外國記者還是今天的中國社會,與六十年代絕然不同」。 雖然 5 月 1 日~ 6 月 30 日皆能報稅,但可能還是會有不小心錯過時間的時候,如果錯過了報稅時間,補報是需要加計利息的,至於利息多少可以上「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滯納金、滯納利息試算」算看看。 線上報稅可以再被細分成 3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種報稅方式:財政部網頁報稅、財政部軟體報稅、手機報稅,而它們 3 者合起來共有 6 種登入驗證方式。 其中手機報稅因為可以透過行動電話認證登入,因此較為輕鬆。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舉例,如果你在2023年登記為夫妻,2023年的所得稅申報「分開計」(因為去年還沒結婚);如果是2022登記為夫妻,2023年就要合併申報。 而夫妻的計稅方式可選擇「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三種當中最節稅的一種來申報。 再來,離婚也是以離婚登記日為主,若是法院判決離婚,則要以判決日為主,與新婚夫妻一樣,去年年離婚在今年報稅可以分開或合併申報,但隔一年必須各自獨立申報,否則會觸法。 會有這麼多種報稅方式,主要是為了針對夫妻的非薪資所得(如職業所得、股利所得等)過去需合併計稅的方式,導致非薪資所得過高的家庭產生累進稅負過高的情形,因此才出現了能夠將薪資所得、或是其他各類所得分開計稅的夫妻報稅方式。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根據目前政府的夫妻報稅制度,沿用2019年的稅制改革,稅制新制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1. 夫妻全部所得合併計稅、2.夫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稅、3. 夫妻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是的,但如果想要申請退稅,無論年收多少都一定要報稅呦! 接下來大家好奇的所得稅算法,就請參考【所得稅報稅流程】。 查詢碼是線上報稅所使用的一種登入方式,查詢碼可以讓我們不用讀卡機就能報稅! 還可以讓大家在「超商」就能取得當年度報稅所需的相關資訊,如稅額試算表⋯⋯等。 若想進一步知道報稅查詢碼的獲取方式、報稅教學,可以參考報稅查詢碼是什麼?

其實,實際上操作並不難,只要兩人先講好,選擇一人作為「納稅義務人」,先用納稅義務人的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憑證登入報稅系統,並下載所得,之後在納稅義務人「配偶」的欄位填入配偶姓名、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份等資料即可。 由於所得稅採累計稅率計算所得稅,許多民眾會擔心兩夫妻年所得相加一起,是否就會由原本 5 % 適用稅率變成 12 % 稅率 ? 其實民眾無需擔心,雖然夫妻得要合併申報,不過,所得稅計算公式仍是夫妻分別依據各別稅基乘上適用稅率,最後才會相加應納稅額。 今年的新婚夫妻,今年報稅季分開申報,隔年可以自由選擇合併申報,抑或是分開申報,再隔一年後就要合併申報。 第二招是線上直接查詢,若是以手機報稅,可點選頁面選項中的「申報結果查詢」,若以電腦報稅則可到此網頁查詢確認。 財政部表示,近年網路報稅超好用,但就是因為速度太快太方便,報完那刻可能懷疑「到底報好沒」,小編因此傳授兩招協助大家確認。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報稅申報扶養比較節稅嗎?

舉例來說,一對新婚夫妻在2018年初舉行婚禮並登記,同年5月就合併申報,被國稅局以虛列免稅額、扣除額補稅處以罰鍰。 原因在於2018年5月是申報2017年度的綜所稅,該對夫妻仍處單身狀況,依規定,應該要分開申報。 財政部小編也提醒,夫妻如果合併申報,填完基本資料後,記得執行「下載所得及扣除額資料」,確認兩人的所得、扣除額資料都已完整帶出。 此時,報稅系統會詢問是否要帶入配偶資料,此時再插入配偶的自然人憑證、金融憑證或健保卡,即可將配偶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一併帶入報稅系統。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2023 以下例子,用 108 年報稅試算表試算,得出「妻子(配偶2)所得分開」的報稅方式最有利(案例僅供參考)。 (2)夫妻收入高且非薪資收入多(包括投資、利息,會計師或模特兒等執行業務所得等),較可能適合所得分開計稅。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在法律的規定上,結婚日期以「登記日」為主,若新婚夫妻於去年登記結婚,今年年報稅可以選「合併申報」或「各自申報」;下一年度就必須要合併申報,否則會遭到罰鍰。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若夫妻所得比較多元,除了薪資收入外,還有其他收入(如:執行業務所得/財產交易等),且其他收入大於薪資收入,則可選擇「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並且建議以所得較低的一方來申報,較能達到省稅效果。 若選擇「線上即時扣款繳稅」,則出現「晶片金融卡」或「活期(儲蓄)存款帳戶繳稅」,流程與信用卡繳稅相同,上傳申報資料後再插入晶片金融卡或輸入帳戶資料,但須確認戶頭內有足夠款項可供扣除,若餘額不足恐導致申報失敗。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計稅的方式有哪些?差別在哪?

因適用累計稅率,所以所得較高的人會課較重的稅金、所得較低的人能繳納較低的稅金,但無可避免的是,只要所得達一定水準,就須繳納,避免因逾期或未申報,而遭到罰鍰(最高可罰3倍稅金)。 這可能是許多夫妻與配偶,在報稅時共有的疑問,市場先生這次將會介紹幾項夫妻報稅的方式,讓想要先進行夫妻報稅試算的人,能夠進一步理解夫妻報稅的機制。 雖然民眾可透過報稅系統試算,來減少報稅的錯誤率,但根據國稅局內部觀察,夫妻報稅部分,仍常見三大錯誤,包括:第一、新婚夫妻結婚年和申報年傻傻搞不清楚,導致因合併申報而受罰。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依離婚登記日計或法院判決日計算,離婚當年需合併申報,明年開始可以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再隔一年之後分開申報。 至於離婚當年的扶養親屬,可以協議由其中一方申報或分別由雙方申報。 不過仍需要符合幾個條件,包括分居達 6 個月且向法院聲請財產分別制、分居達6 個月且法院裁定未成年子女扶養權、取得通常或暫時緊急保護令者。 貸鼠先生為您比較各種銀行貸款方案,一次 10 間以上銀行貸款比較,整理各家銀行信貸,提供快速試算功能精算每月還款金額,找出最低利息負擔方案,最適合精打細算的您。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Q:夫妻報稅有幾種方式?共有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以丈夫/妻子作為納稅義務人)、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以丈夫/妻子作為納稅義務人),共5種方式。其實報稅系統會自動跑出最有利的報稅方式,或是詢問國稅局的稅務人員。

根據所得稅法第 15 條規定,納稅義務人的配偶的年度綜合所得,應該由納稅義務人合併申報,也就是說夫妻基本上一定要合併申報的意思。 不過,唯有以下例外狀況,夫妻可以分開申報所得稅。 臨櫃報稅需要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 (1)個人身份證件 (2)薪資扣繳憑單 (3)所得收入憑單 (4)列舉扣除額證明文件,但你可以選擇到超商機臺報稅,或用手機認證報稅、下載APP報稅,更多方式點我複習。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不過,如果被查到有短漏報,繳清欠稅的責任由作為納稅義務人的一方來負擔。 首先,夫妻雙方需要釐清彼此的收入結構,因為個人綜合所得來源分類相當多元,包含薪資所得、利息所得、執行業務所得、租賃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等等,所以可以參考下方,了解哪一種類型是較符合自身家庭的所得狀況。 是 2023 報稅時,許多人深藏在內心困惑已久的疑問。 今天袋鼠金融(原貸鼠先生)不藏私地,和你分享夫妻報所得稅全攻略密技,包含夫妻合併申報還是分開報稅哪種最省、哪種情況下夫妻可以分開報稅,以及公開 3 招省稅撇步,幫助你一目瞭然夫妻報稅相關的重要事項。 除此之外,也一定要了解 2023 所得稅免稅額是否有變動,並且還要注意最新的報稅資訊,像是房貸族最常關注的房貸利息抵稅是否有更新稅法等等消息,讓你順利省下不少資金,有效減輕報稅季原先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由於綜合所得稅是採級距累進稅率的計算方式,雙薪家庭可選擇以薪資所得較高的一方作為「納稅義務人」,使其享有扶養親屬免稅額及扣除額等,而薪資較低的一方則以「配偶」的方式分開計算,最後再合併申報。

由於綜合所得稅是採級距累進稅率的計算方式,雙薪家庭可選擇以薪資所得較高的一方作為「納稅義務人」,使其享有扶養親屬免稅額及扣除額等,而薪資較低的一方則以「配偶」的方式分開計算,最後再合併申報。 不過,台北國稅局審查二科蘇股長強調,每個家庭的薪資結構都有不同,而且現在稅額計算式增加到10多條,民眾其實也比較難自己算出來,所以最好還是透過財政部的稅額試算比較清楚。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2023 如果雙方都有收入,且收入偏高的夫妻,更適合分開計稅,又分為「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 夫妻合併申報步驟 新婚:以登記日算,當年分開申報(因為去年還沒有結婚),明年開始可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往後同已婚合併申報。 我們可以參考下表,常見的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如果你想要了解完整的免稅額與扣除額,可參考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 查詢碼是線上報稅所使用的一種登入方式,查詢碼可以讓我們不用讀卡機就能報稅!
  • 再來,離婚也是以離婚登記日為主,若是法院判決離婚,則要以判決日為主,與新婚夫妻一樣,去年年離婚在今年報稅可以分開或合併申報,但隔一年必須各自獨立申報,否則會觸法。
  • 每年五月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報稅時間,過去三年因為疫情關係,期限延至 6 月 30 日,而今年走向開放共存,因此繳稅期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
  • 不同於夫妻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需要以薪資較高者,做為納稅義務人。
  • 林嘉焜 夫妻合併申報步驟 專精個人資產之稅務規劃、企業股權安排。</li>
  • 談到台灣同婚合法後的改變,劉靈均表示,他深切感受到歧視變少了,現在對台灣社會而言,同性別的2個人能結婚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好像我沒有被這個國家拋棄,我的家鄉支持我的存在」。
  • 若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最省稅的方式,那就直接利用「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中的稅額試算服務,只要輸入完基本資料認證,就可以直接於國稅局系統內得到稅務試算服務,屆時選擇最優的方式繳納即可。

課稅的基本單位是「申報戶」,如果是單身的話申報戶可以只有自己一人,已婚的話就一定要跟配偶同一個申報戶(夫妻合併報稅,但可以分開計稅)。 我們常討論怎麼報稅比較划算,很大一部分就是在看要把誰納入申報戶(扶養),以及夫妻應該怎麼計稅。 4月28日就會有更新,民眾可以在正式報稅前先試。 依所得稅法第15條及財政部69年2月12日台財稅第31310號函釋規定,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夫妻應合併申報,並可自行選擇其一方為納稅義務人;惟申報為「納稅義務人」者決定後,他方即申報為「配偶」之身分。 首先使用電腦上網進入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點選「個人」項目中的「綜合所得稅」,然後進入「綜所稅結算申報」,就會看見「Windows離線版」與「Web線上版」等2個選項。 如果以收入較高的先生為納稅義務人,只需繳稅20萬7,440元;如果以收入較低的太太為納稅義務人,則要繳稅23萬1,400元(詳見表2)。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報稅計算案例

並說習沒有毛的聰明和魅力,但更關鍵的區別是毛統治的社會與今日的社會大不同。 他指出,一方面柴口要服務高濱市民,再來是台灣已經有很多與他具備相似專業的人在努力,他在日本反而更能為同志族群發揮貢獻,並分享台灣的自由經驗,所以他暫時不考慮搬回台灣,但台灣是他的家鄉,也是他的依歸。 劉靈均在苗栗出生、台北長大,旅居日本多年,與柴口在高濱市已有登記「伴侶關係宣誓制度」,但劉靈均指出,這個關係只要任何一方離開高濱市就會消失,相比在台灣結婚是中華民國政府掛保證,完全不一樣。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因應大法官解釋夫妻強制合併計稅違憲,財政部已擬定所得稅法第十五條修正案,送行政院審查,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立法,明年一月一日施行。 修正案賦予夫妻可選擇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不再只限薪資所得,但夫妻仍需合併申報綜所稅。 因此,填寫申報戶資料時就會出現看似「多填一人」(也把分開計稅者計算進去)的狀況。 假如保險、醫療費用、捐款…等相關費用,合計大於標準扣除額,則使用列舉扣除比較有利,反之選擇標準扣除即可。 不論選擇「離線版」或「線上版」申報,由於配合國際標準組織對網路傳輸安全要求,報稅系統已經停用TLS V1.0及3DES加密通訊協定,建議將電腦作業系統升級至Windows 7(含)以上版本,以避免無法完成報稅服務。 此次以「離線版」為例,點選下載並按流程完成安裝。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合併申報步驟: 夫妻合併申報綜合所得稅態樣及例外規定,您報對了嗎?

一般來說,夫妻計稅會有三種方式,有「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這三種。 如果選擇了全部所得合併計稅,就是加總兩個人的淨所得來以申報;如果選擇了分開計稅,則必須選擇夫或妻其中一人來作為納稅義務人,拆分並單獨計算應納納稅額,並計算剩餘的家庭淨所得與應納稅額,兩份稅額加總就是最後應納稅額。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現行稅法規定,除特定例外(例如前面講的,新婚第一年),夫妻一定要「合併報稅」,但可以「分開計稅」。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例如在2022年離婚,那麼2022年度的所得稅可以分開或合併申報,2023之後則可分開申報。 財政部國稅局內部建議,民眾可使用網路申報,報稅系統會自動計算稅額,民眾可以透過試算,來選擇對夫妻最有利的計稅方式。 5月報稅季到來,今(2019)年進行2018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時,除了要留意相關稅制變動之外,在夫妻報稅部分,由於綜所稅以「戶」為申報單位,依據所得稅法的規定,夫妻雙方都有薪資所得時,一定要合併辦理綜所稅申報。 此外,從 2021 年開始,大家可以透過手機報稅,也可以用手機繳稅,真的是超方便! 手機報稅,除了可以直接進到財政部的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繳稅外,你也可以運用目前市場上有的「行動支付來繳稅」。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報稅常見問題

前面舉的其實都是相對單純的情境,實際上還有很多情境、很多不同條件要比較,因此建議還是直接拿試算表來玩玩看吧! 另外,如果你因為依規定隔離等特殊情況,展延期限可以更長,根據財政部更早的一份公告,因武漢肺炎遭隔離治療、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集中隔離或集中檢疫者,如果無法如期申報,可「延期申報」,或是「分期繳納稅捐」,最長可以延期一年。 這部分公告詳情(包含詢問申請流程窗口電話)可見此連結。 興趣包括數位金融、投資理財、獨立音樂、韓國文化。 稅額試算通知書是財政部為減輕納稅人負擔,幫忙算好應繳納的金額,但不會人人都有,沒有收到也沒有關係,一樣可以申報。

假設 2023 年登記離婚,2023 年還是要合併(去年未離婚);2022 年登記離婚,2023 年可以選擇分開申報或合併申報(過渡期)、2023年分開申報。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2023 本範例採用一、股利所得合併計稅(五)(配偶)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計算出應納稅額422,500元為最有利。 無論是單身或是夫妻,只要生活就會有花費,所以政府訂定一個標準(即免稅額、扣除額),只要年所得未達此標準,即可不必繳稅,反之,若是超過,超過的部分就要繳納稅金。 綜合所得稅,簡稱為所得稅、綜所稅,是身為國民有義務將一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所獲得的淨所得,並依所得級距繳納稅金給政府,即為綜合所得稅。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報稅合併 vs. 分開申報哪種最省?

夫妻合併申報步驟 繳稅方式有金融機構代收、便利商店繳納、信用卡、ATM轉帳、晶片金融卡、存款帳戶、行動支付等方案。 今年所有銀行均提供刷卡一次付清免手續費優惠,同時還有分期0利率與加碼刷卡金或抽獎,因此首推使用「信用卡繳稅」。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合併申報步驟 下載所得資料後,查閱個人基本資料與所得、扶養親屬資料與扣除額資訊,確認無誤後點選「全部選取」然後「帶入」。 當然國稅局在各收件服務處備有申報軟體亦可協助納稅人現場試算選擇最節稅的申報方式。 或透過網際網路之綜合所得稅結算電子申報繳稅系統(下載綜合所得稅電子申報繳稅系統),亦可自動計算出最低、最有利之應納稅額。

  • 不過,唯有以下例外狀況,夫妻可以分開申報所得稅。
  • (為什麼需要扣成「淨額」的原因一樣也推薦參考此文) ② 第二步,將淨額乘以稅率並扣掉累進差額,算出應納稅額 ③ 把退稅扣稅額扣掉。
  • 夫妻計稅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後兩種分開計稅又可再細分成「以夫或妻」分開計稅,細算下來可以有五種繳納金額。
  • 受到2020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提高,2022年綜合所得稅申報,每人基本生活費用將調高1萬元,變成19萬2,000元,因此多口之家受惠最多。
  • 至於無子女的雙薪家庭(頂客族),財政部內部試算,年所得合計在81.6萬元〈計算方式:(免稅額8.8萬X2)+(標扣額為12萬X2)+(薪扣額為20萬X2)),今年可免繳稅。
  • 決定夫妻所得計稅方式之後,就到了決定由誰作為 「 納稅義務人 」,另一方則作為 「 納稅義務人之配偶 」 。
  • 或透過網際網路之綜合所得稅結算電子申報繳稅系統(下載綜合所得稅電子申報繳稅系統),亦可自動計算出最低、最有利之應納稅額。

決定夫妻所得計稅方式之後,就到了決定由誰作為 「 納稅義務人 」,另一方則作為 「 納稅義務人之配偶 」 。 這邊指的是必須由法院認證,核實夫妻雙方分居狀況,包含:分居 6 個月且向法院聲請財產分別制、分居 6 個月請法院已判定未成年子女的扶養權、取得緊急保護令 / 暫時保護令者。 舉例來說,若在 2022 年取得保護令,在申報 2022 年度所得稅的時候,可以分別申報所得稅,作法則是填上配偶的姓名、身分證號,並勾選分居項目。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夫妻報稅怎樣可以分開報稅?4種狀況可以分開報稅

一般來說,夫妻報所得稅必須合併申報,但許多民眾以所得稅採累進稅率估算,假設未婚前適用稅率為 5%,婚後兩人所得收入一併加總,適用稅率可能進到 12 %,產生出婚後反而繳更多稅的窘境。 稅額試算通知書是財政部為減輕納稅人負擔,幫忙算好應繳納的金額,只要納稅人拿到後,確認沒問題,即可拿這張稅額試算通知書到超商或金融機構繳費,不過這並不是人人都有的福利! 必須收入結構相對單純或是符合財政部的規定,才有機會拿到稅額試算通知書,另外這個申請書也要申請或報過税。

若想更近一步知道有哪些項目可作為扣除額,或者是各項扣除額為多少、所得稅級距是多少,可以參考 2023 所得稅級距》所得稅級距新制稅率&試算一次看這篇文章。 有個試算表的好處是:每次談到稅務新制,新聞比較來比較去,夫妻報稅該分該合比較划算,總得看一堆文字夾數字,看得眼都花了。 現在有了現成的表單,想比什麼就輸入表單裡算一算,很多東西都簡單多了! 如果擔心不清楚的話,後面我們會舉一個案例,針對夫妻報稅可以有的五種做法,一一實際試算、比較給你看。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去年已列報扶養親屬,今年登入報稅系統為何沒看到?

1、所得年度中結婚或離婚者,可選擇分開或合併申報。 釐清夫妻報稅後,以下要特別提醒三點,也是夫妻報稅時最容易犯的錯誤,申報的時候要小心再小心。 第一,夫妻不管是用哪一種計稅方式,最後一定要合併申報,若不合併申報將面臨處罰。 第二,儲蓄投資扣除額是以「戶」為單位,也就是夫妻加起來的利息所得,總共只有 27 萬的扣除額度,如果用全部所得分開計稅的話,要先將分開計稅之他方的額度扣除,有剩餘才可以再列入分開計稅者的額度。

夫妻報稅要帶什麼: " data-image-caption="報稅方式完整介紹,圖取自財政部臉書粉絲專頁

假如選擇分開計稅,還有幾個選擇題:(一)得選擇要讓配偶中的哪一方作為「分開計稅者」(另一方以「戶」為單位報稅並享申報戶相關的扣免額[註]);(二)「分開計算」的標的是什麼? 可以有兩種,一是只將薪資分開計算,二是「將所有所得都分開計算」。 因此,加上合併計稅的選項,一對夫妻總共會有五種計稅方式可供選擇(新婚夫妻則還有分開申報的選項,等於有六種)。 採用 「 夫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稅 」,納稅義務人要選擇 「 薪資所得較高者 」,如此一來,透過扣除扶養親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教育費特別扣除額等等,就能大幅減少薪資較高者的稅基;薪資較低者則以 「 配偶 」分開計算所得。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