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6大分析2023!內含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May 14, 2021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防疫險保單之亂持續,富邦產險的保戶成立自救會,但其他家業者也陸續公告拒絕複保,讓不少保戶怒批雙標,是不是要連去年的保費也退還,而保險公司公告,一線銷售的業務員坦言壓力大,對此,金管會目前暫無回應,只表示持續跟業者溝通中。 但是當12歲以下兒童接觸確診者,家長必須陪同隔離時,保單又該不該賠呢? 原本產險公司跟金管會都認為陪同隔離不該賠,但在民意要求下,也放寬到只要家長收到居隔證明,就能依契約賠償。

若民眾有投保防疫商品,於申請隔離費用保險金時依保單約定須出具隔離通知書,保戶可持「紙本通知書」或「將簡訊所附電子通知書印出紙本」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指出,針對出境旅客,身故失能、醫療費用、緊急救援費用等的保障需求,目前業者推出的旅平險、附加海外突發疾病保險及緊急救援,本來就有相關保障。 如果需要隔離,所需的額外交費用、檢測費用、食宿費用等,每個國家防疫政策不一,無法精確評估,難以提供相關商品。 而產險公會也回覆,現有旅遊險已有相關保障,不會再特別設計「旅遊防疫險」。 總結來說,防疫保單在性質上屬於「定額給付保險」,而定額給付保險並不受到複保險相關規定的限制。 但是,就本次針對重複投保防疫險的客戶一律拒保的事件,四面八方的聲音聚焦在「複保險是否不當」的問題,其實焦點可能有點跑掉了;保險公司在法律上本來就有權決定是否同意承保,至於這種做法會不會引發民怨,那就不是法律要處理的問題了。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防疫保單亂象多,核保標準大不同

防疫保單的爭議層出不窮,金管會針對「重複投保遭拒保」的問題,已要求各產險公司於6月1日回報核保態度,目前和泰產險、中信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多家業者,過去皆在官網等地方承諾接受重複投保,並表示無論是否有重複投保情況都會接受核保,表明「信守承諾」的態度。 但這次金管會出手,說防疫保單沒有複保險問題,即代表保險公司不應以複保險為由,拒絕民眾的投保。 但這是指契約成立、保戶收到保單後,保險公司不能以複保險為由,退回保戶的投保,或是免除、減少理賠責任。 根據評議中心的處理流程,消費者向金融服務業者申訴後不接受結果,在60天內向評議中心申請評議,受理後3個月做出評議決定,在一定額度以下的評議決定金融服務機構必須接受。 目前訂定的「一定額度」是一次型給付額度為120萬元、多次型給付額度為12萬元,所有防疫保單就算都理賠也在這個金額以下,換言之,作出評議後產險公司必須接受結果。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沈發惠也持相同看法,「定額給付保險」沒有損害填補原則的適用,如果產險業者因保戶重複投保而拒絕要保申請,恐已違反公平待客原則。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只要如新冠肺炎、登革熱、腸病毒重症、流感重症等法定傳染病確診,就能獲得一次型關懷金3萬元、住院每日3千元,最多給付45天理賠,如被隔離則有法定傳染病隔離費用補償保險3萬元。 為減省醫療量能及社會成本之耗費,並兼顧投保民眾與確診病患的權益保障,避免對於中重症患者的就醫需求與醫療資源造成不利排擠,保險公司於受理理賠申請時,將受理「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並不限於固有的書面診斷證明,但需要時仍會查核或請保戶其他證明。 防疫保單承保風險大幅升溫,產險業者採取核保加嚴應對,針對重複投保多家防疫保單的客戶將不予承保。 金管會表示,保險公司本來就有機制可確認客戶是否重複投保,在核保程序上沒有不對。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急速升溫,產險業者防疫保單承保風險大幅上揚,為避免防疫保單衍生財務風暴,產險業者陸續進行核保加嚴、拒絕重複投保件等程序,但也引起部分民怨。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保單理賠申請:填寫申請書、檢附相關文件前往保險公司

金管會表示,目前核保、承保及理賠就是回歸各產險公司政策及保單約定,金管會不再介入。 也就是說因為疫情急速轉變,確診者及隔離者爆增,產險公司若不嚴格核保,造成保戶一人投保多張防疫險,恐有「道德風險」或「逆選擇」,即這些保戶可能認為無症狀或輕症機率高,因此會積極曝露在高風險環境下或在醫院等附近走透透,以換取理賠機會。 防疫險的審核條件與請領方式,不斷隨著中央政策進行滾動性調整,對於民眾重複投保防疫保單是否會被拒保,和泰產險、中信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兆豐產險等多家業者都表示接受核保,但是保戶需要特別注意,該家產險公司是否有針對「重複投保」設立相關核保條件。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2023 防疫險爭議不斷,富邦產險再拋出新聲明,指出客戶如果重複投保多家防疫險,將退回保單不受理,讓不少保戶很生氣,保經公會也認為投保前要是沒告知,後續才說明可能有失公平,但其實不只富邦,多家產險公司都祭出限保規定,保險局則表示,要是契約已成立案件,不得用重複投保拒絕理賠。

在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各家保險公司都推出「防疫保單」,如果被保險人染疫確診、或是需要居家隔離,可以通過保險獲得一定的補償。 然而,疫情擴散迅速,確診與隔離人數增加,如今面對高額的理賠金,保險公司宣布拒賠條件例如拒絕重複投保、規定需要指定用藥等,為此金管會與壽險公會、產險公會都公告相關理賠標準,規定保險公司只要核保就要理賠,符合保險資格的民眾一定可以獲得理賠金。 本篇整理2022年COVID-19防疫保單之理賠規定、資格條件、應準備文件、理賠申請流程,不過實際理賠細節仍然要依據當初簽訂保險條款,需依照保險公司規定。 近來不少民眾收到產險公司告知:「重複投保件一律退件」,讓不少保戶氣炸。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拒防疫險「重複投保」 國泰也跟進

如何讓資源順利轉進居家照護、輕重症分流,將是台灣面對Omicron防疫調整的重要挑戰。 沈發惠警告,17日起新實施的0+7新制,確診者同住家人接種滿三劑就可以免隔離,勢必又會掀起另一波隔離理賠的爭議,將要求金管會儘速做出解釋,否則下一個遭殃的可能是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簡稱評議中心),要求金管會協助評議中心確保量能不會像急診室一樣被擠爆。 A: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解釋,陪同隔離不在契約條款內的理賠範圍,換言之,陪同確診是「自願」被隔離,因此不能理賠。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2023 A:據金管會統計,到今年底前,有共20家產壽險業規劃推出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但全都不理賠法定傳染病,換言之,國人赴海外染疫確診沒得賠。 目前在架上銷售海外突發疾病險有四家,其中僅一家安達產險包括法定傳染病,其他兩家壽險、一家產險銷售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則不納保。

  • 現在大部分都讓民眾進行線上投保,但施育良提醒,線上投保法令較為嚴格,例如規定要保人與被保人須為同一人且年滿20歲,付款方式以只限定使用本人的信用卡,民眾投保前重視保障內容之外,也需留意投保規則;其餘管道還包含臨櫃投保、保險業務員也能夠協助投保。
  • 防疫政策快速翻牌,確診工具、隔離條件與適用對象不斷生變,法律、疫情及人民權利與義務未能同步。
  • 他強調,產險公司任意變更契約內容,第一線的保險業務員承受極大壓力,產險公司躲在背後毫無擔當;工會要求金管會落實監理,要求產險公司必須將已送件的核保,甚至要求產險公會與壽險公會要出來面對這件事,而政府必須站出來,目前橫向溝通不足亟待改善。
  • 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保單合計超過600萬張,而在4月初台灣Omicron疫情爆發時,再次引爆新一波搶保潮,增加100多萬張還在核保當中,合計700多萬張防疫保單。
  • 林志憲強調,因為現在還在核保階段,簡單說就是交易尚未成立,所以,若考量保單無法承保、就會退款給你;舉例來說,之前有人「重複投保」好多張防疫險,只要已經通過核保的案件,保險公司就是要依規定賠給你。
  • A1:若保戶經醫師診斷確診必須入住醫院而且正式辦理住院手續,因為醫院滿載無法入院治療,而前往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等地方治療,則視同符合防疫保單的約定,防疫保單住院日額或住院醫療保險金可以理賠。
  • 而防疫險最主要的理賠項目就是確診或隔離的定額理賠,承上所述,並無「複保險」的適用,所以一個人買很多張防疫險,各保險公司均應理賠。

對此立法委員邱臣遠表示,自從疫情升溫之後,許多保險公司就突然180度大轉彎,甚至在保險局跟保險公司協調之後宣布,確診者若因無症狀與居家照護而無用藥情形,就不列在理賠範圍內。 另外,金管會官員表示,現行保單都有風險控管說明書,但對再保安排未明文規定,例如很多公司只寫「沒有安排再保,保險自留」,現在明文要求後,保險公司要詳細說明風險控管的方法。 另修正草案中也將把風控人員納入商品簽署人員,等於風控人員也要對商品負責。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2023 金管會新制上路,對目前既有產險保單影響不大,因產險多數「費用補償型」保單金額都較低,業者也都加強風險控管,認為新制僅是防範未然,避免再度出現如防疫險超額理賠的險種。 目前費用補償型險種,多是一個險種的「附加」,例如旅平險中的旅遊不便險、或是住火險、地震險附加臨時住宿費用,因為險種出了問題產生不便、才給一些補助,目前業者給的「定額理賠」金額都不高,約落在數千元不等。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台積電美國廠延宕 美工人批組織混亂「台灣人應離開」

不過到了2021年4月之後,泰國疫情大爆發,泰國人口有六千多萬,防疫保單賣出4163份,保險公司也因此慘賠。 同年7月,第一家保險公司撐不住、停賣防疫保單,緊接著也有兩家保險業者被吊銷執照。 已經確診的保戶,有人無法申請理賠,但是還有更多人,是連保單都可能不成立。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銀行電話行銷拉卡、推信貸、又介紹理財商品,到底一家銀行、多久會對同一個客戶「打一次電話」?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2023 銀行主管說,實務上,各銀行一年僅會對同一位客戶、打四次電話,等於平均按季打一次,民眾短時間內、重複接到同一家銀行的行銷電話並不多。 這樣的公教團保費用非常便宜,以月領1萬元長照保險金來計算,1年只要1,500元(年繳);如果你選擇投保2萬元(限本人投保)的額度,也只要年繳3,000元。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0+7」新制明上路 業者:防疫保單隔離金難以理賠

2.在契約規定或保戶符合理賠條件下,防疫保單保戶不用擔心拿不到理賠金,金管會將嚴格要求保險公司依照契約辦理。 產險業者的防疫險理賠以「隔離通知書」為主,收到衛生單位開立的隔離通知書,才符合理賠要件。 也就是說,匡列條件改變後,僅有同住親友能拿到「隔離通知書」,才能申請理賠;確診者的同事、同學等,如在以前已收到貨或是延後收到通知書,可在2年內申請理賠。

前文所介紹的「複保險」概念及相關規定,它是在處理能不能重複購買防疫險的爭議,是保險契約「成立後」的問題。 但本次事件所涉及的,是保險公司是否想要承保的爭議,是保險契約「成立前」的問題,兩者並無關聯。 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後,民眾急投保防疫保單,使得各產險公司防疫保單大量湧入,不少民眾投保了卻一直沒有收到回覆,也不確定是否有投保成功、保單是否成立。 本土確診病例連日破萬,防疫保單除了大掀下架、改版潮,也因防疫政策持續調整,引發被匡列隔離或者居家照護是否能申領理賠金等疑問,《ETtoday新聞雲》今(3)日也一併整理理賠須知。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信守承諾!5家防疫險可「重複投保」 核保條件一次看

金管會也提醒,企業在建置軟、硬體的資訊安全防護機制外,可依所屬業務屬性、經營發展需要,選擇適當的資安保險商品投保,以移轉不確定的風險,確保企業穩健經營。 銀行電銷拉卡、推信貸、介紹理財商品,到底一家銀行、多久會對同一個客戶「打一次電話」? 銀行主管說,實務上,各銀行一年僅會對同一位客戶打四次電話,等於平均按季打一次,民眾短時間內、重複接到同一家銀行的行銷電話並不多。

防疫險重複投保理賠

第三,富邦產現有十全兒童、健康守護加、三星報喜、璀璨人生等健康險保單包含有「法定傳染病」給付項目的也算重覆投保。 說明:「疫苗不良事件」:係指被保險人於疫苗接種後,出現身體上負面之症狀或疾病「法定傳染病」:係指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之傳染病。 因此,防疫保單本身,確實可以重複購買,並不適用《保險法》關於複保險的種種限制。 但是,能不能重複購買防疫險,跟保險公司能不能拒保,其實應該是兩件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