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出口圖7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im on April 4, 2023

台北車站出口圖

台北車站有多條鐵道路線駛入,可搭乘臺鐵縱貫線、台灣高鐵、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與板南線,並設有連通道連接位於機場捷運的站體。 2008年6月20日,台北車站之臺鐵月台出入口部分,正式試辦啟用悠遊卡功能,位處第一段可使用電子票證區間(臺北-樹林),同年8月1起可持悠遊卡至剪票口感應進站搭乘至基隆至中壢間19個車站,不限車種搭乘。 車站周圍的道路有多達四、五十條市區巴士路綫行經並設站,可以搭乘前往大台北地區大部分地點。 多間國道(高速公路)客運業者原本也都在車站西側區域及北側的承德路上,設立路綫端點站,曾集體遷至市民大道、重慶北路與延平北路間的國道客運台北總站(國光客運台北東站、西站除外);目前大多數已遷移至位於車站主體建築北側,承德路與市民大道間的臺北公共運輸交匯處。

台北車站出口圖

配合捷運中山地下街出入口暨線形公園整體改造工程第1期中山地下街部分出入口R4、R5暫停開放。 正式將兩個月台與四綫股道永久轉交給高鐵使用,原地下一樓廣大的台鐵候車室空間也必須切一半區域給高鐵使用(一、二月台兩扶手電梯部分),為了通行方便,原本南北兩側的入口閘門改到東西兩側,中間切割成可連通南北通道的穿堂,高鐵部分也照相同方式設立。 出口部分,東側切割原停車場空間設立通道,台鐵出口位置不變,高鐵設立於東側,封閉尾端兩月台的扶手電梯;西側切割原付費區出口,台鐵高鐵出口皆設於西側,出閘門即是通道,因尾端四個月台的扶手電梯皆在通道上,目前皆為封閉狀態。

台北車站出口圖: 車站出口

此外,台鐵與承包站內商場經營的微風廣場合作,2016年10月7日於中央大廳東側啟用「嘟嘟鐘」裝置藝術時鐘,每天上午6時至午夜12時的每個整點進行長達2分36秒的報時表演,以台語民謠《丟丟銅仔》為主題旋律。 中央大廳內的多媒體影音牆也會與嘟嘟鐘連動,播出台鐵的鐵道風貌[43];惟多媒體影音牆已於2022年拆除。 明治35年(1902年)2月1日,「淡水河岸貨物取扱所」改稱「大稻埕乘降場」兼辦客運[23],同年6月1日改稱「大稻埕停車場」[24],明治36年(1903年)成為淡水線發車站[25],明治41年(1908年)遷至初代車站舊址,並且原地新建日式木造車站。 台鐵、高鐵月台層位於地下2樓,共有4座長度330公尺、寬度9公尺的島式月台、以及9線軌道。 其中南側第1、2月台、以及其包夾的4線採用標準軌,由高鐵使用;其餘第3、4月台及其包夾的5線(含一通過線)為窄軌,由台鐵使用。

台北車站出口圖

明治34年(1901年)8月25日,縱貫線改線開通及淡水線通車,作為改線後縱貫線車站以及淡水線起點的台北車站移轉到現址[d]營運,即第2代車站(詳見下文#第二代車站段落),同時初代車站內改設置專營貨運的貨物站「淡水河岸貨物取扱所」[20]。 往市民大道的方向前進,上手扶梯後刷卡出站,再上手扶梯後會看到中山地下街,此時往左手邊走反方向,過了一旁的鳥頭人 ,上階梯就是台北車站 B1。 從兩條捷運線下車的旅客,記得第一步說過,往市民大道 的方向就是台鐵與高鐵的乘車處。 目前營運單位為「保證責任台北市站前地下街場地利用合作社」,經管機關已由「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臺北市市場處」。

台北車站出口圖: 停車場:

高鐵台北站售票處就在「東三門」旁邊,但有個重點請注意─它是「預售票」窗口,乘客買的是「未來行程」所以通常買票會很花時間,東問西問、退換票、喬時間行程,趕時間的人千萬不要傻傻在這排隊,更別在排隊人籠裡大罵服務員動作慢,因為人家標示做得清清楚楚。 沿著迪化街一段直直走,過了民生西路後,這裡就是北街的區域;北街另一頭的入口位於迪化街一段與民權西路口。 你知道Google街景最多人點擊排名前三名不是101也沒有故宮嗎!? Google街景在台灣啟用已超過15週年,Google官方2022年公布了去年一整年來的Google街景排名,前三名讓人跌破眼鏡,Google地圖還會推出期間限定的慶...

鐵路地下化過程中,工程單位拆除第3代車站東側的扇形機車庫,於扇形機車庫及第3代車站原址間興建新的地下化車站。 由於第3代車站已經先行拆除,因此台鐵曾於第4代車站啟用前,在第3代車站舊址西側興建臨時車站使用,而被部分民眾認為是第4代車站。 台北車站出口圖2023 在台北車站周邊的捷運與地下街的出口中,位於台北捷運車站範圍內的出口編號使用藍色字體,並冠上字母「M」作為識別(取Metro之意),現有M1至M8共計8座出口。 出口M1、M2位於淡水線月台北端,出口M3、M7、M8位於南港線月台東端,出口M4、M5、M6位於南港線月台西端。

台北車站出口圖: 先確定你要去的地下街是在「市民大道出口」還是「忠孝西路出口」側?

淡水信義線車站北端地下3層的穿堂層亦設有臺鐵與高鐵的簡易售票處與剪票口,以便相互轉乘。 車站主體建築位於由北平西路(車站段已經轉作廣場用地)、承德路、市民大道(鄭州路)與公園路所包圍的區塊,其他周邊主要道路包括忠孝西路、中山北路等。 台北車站屬於臺鐵車站等級中的特等站,各級列車均有停靠,臺鐵現使用第3、4月台,第3月台為縱貫綫逆行(南向)月台,第4月台為順行(北向)月台。

台北車站出口圖

前人辛辛苦苦搬運石板、石塊,築造步道連接北峰寺朝山道路和金龍湖涼亭,結果因為北峰寺設置護欄擋住出入口,步道就斷了。 由於其龐大而複雜的站體結構在台灣非常少見,因此又被戲稱為「全台最大迷宮」[14],台鐵甚至為此研發導航APP[15][16]。 沒買票的話,將會面對驚人排隊潮,因為B3層高鐵櫃台只有3個,其中一個還是愛心、敬老櫃台;不建議趕時間的大家在這層買當日票,更是不推薦在這買預售票,因為會卡到趕搭車的人。

台北車站出口圖: ◎ 搭乘捷運:綠線--北門站 3 號出口/台北地下街 Y27 出口

最初只通車至中山站的淡水綫於1997年12月25日延伸營運至台北車站[35](p. 327);板南綫的月台則於1999年12月24日隨着板南綫「市政府-龍山寺」段正式通車而啟用[35](p. 328)。 台北後車站於1988年隨着淡水綫鐵路廢止而停用,民間原計劃發起保存後站站舍,但1989年9月23日突然被火燒燬。 如果是從台北車站側的鄭州站牌下車、或是從台北車站(忠孝)站牌前往台北轉運站的朋友,建議先進入台北車站後搭乘電扶梯前往 B1,再沿著台北轉運站的指標走,後抵達中山地下街的入口。 從紅線月台(B4)前往台北轉運站的朋友,循著「市民大道」的標示前進,搭乘手扶梯到 B3 後出站。 之後依「市民大道/台北轉運站」的標示前進,途中搭乘電扶梯向上到 B1,最後會抵達中山地下街的入口。 初代台北車站[b]位於大稻埕市街南側,約位於今臺北市鄭州路(市民大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紅磚色新大樓的位置,在清代稱為「臺北火車碼頭」,而「臺北火車票房」則是指售票處。

  • 刷票進入後,兩邊電扶梯分屬1、2月台,有電子資訊看板可以知道自己要在幾月台搭車。
  • 全部改善工程至2012年6月完工,總經費約新臺幣8到9億元。
  • 石材遺跡挖掘出來之後,台北市政府特別在挖掘出石材遺跡的站前地下街興建面積約百坪的台北府城古蹟特區(原Z10為一號出口,廣場編號由西向東,故稱二號廣場);相關台北城古蹟展示亦於北門捷運站長年展出,台北車站歷史沿革與北門捷運站有更詳盡說明。
  • 由於其龐大而複雜的站體結構在台灣非常少見,因此又被戲稱為「全台最大迷宮」[14],台鐵甚至為此研發導航APP[15][16]。
  • 此外,除了針對動線標示、消防設施、化妝室改善及大廳屋頂翻修外,原置於車站一樓中央的臺鐵售票設施於2011年9月19日西移,使中央區域成為開放之公共空間,並可做為展演場地之用[39]。
  • 地下3樓為台北捷運板南綫車站、地下4樓為淡水信義綫車站,本站設有月台閘門。

本報接獲投訴指,人行道旁設有水深危險告示,代表當地通往金龍湖的步道確實存在。 前人辛苦搬運石板、石塊,築造步道連接北峰寺朝山道路和金龍湖涼亭,結果北峰寺設置護欄擋住出入口,步道就斷了。 台北市長蔣萬安昨在市政會議首次拍板通過總預算案,歲出核列1908億餘元,首度突破1900億元創下新高,成長133.19億... 本報接獲投訴指出,人行道旁設有「水深危險」告示,代表當地通往金龍湖的步道確實存在。

台北車站出口圖: 台北車站東三門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綫與板南綫車站分別位於車站主體建築的東側(公園路)與南側(忠孝西路),高運量捷運路綫行車控制中心位於地下5層。 由於淡水信義綫、板南綫月台層間並未重疊,故需經由地下2層的捷運大堂層轉乘,兩者間為共站轉乘。 淡水信義綫車站北端地下3層的穿堂層亦設有臺鐵與高鐵的簡易售票處與剪票口,以便相互轉乘。 車站周圍的道路有多達四、五十條市區公車路線行經並設站,可以搭乘前往大台北地區大部分地點。 多間國道(高速公路)客運業者原本也都在車站西側區域及北側的承德路上,設立路線端點站,曾集體遷至市民大道、重慶北路與延平北路間的國道客運台北總站(國光客運台北東站、西站除外);目前大多數已遷移至位於車站主體建築北側,承德路與市民大道間的臺北轉運站。 過去鐵路地下化「萬板專案」中,作為臨時線路興建的臺北—萬華段南隧道,早已經預定未來將移交高鐵使用。

除此,該車站也是台北捷運系統旅運量最大的車站,2022年12月平均每日進出約[5]人次(尚未含未出站而在板南綫與淡水信義綫間轉乘的每日數十萬人潮)。 若再加上高鐵乘客每日平均66,165人次[4]、臺北公共運輸交匯處(每日4.6~6萬人次[51])、地下街、京站廣場、周邊商圈的人流等,每日進出人數更高達52萬人次以上。 台北車站出口圖2023 臺北車站車站主體為地上6層、地下4層、長149公尺、寬110公尺之建築,車站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平面與地下停車場,南側為「站前廣場」。 一樓大廳東、西、南、北各有三個出入口,臺鐵售票處與列車動態顯示板(TIDS,主要使用電動告示牌)亦設於此,二樓為微風台北車站美食街,三樓以上樓層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辦公室、綜合調度所行控中心等單位使用。 地下1樓為穿堂層,北側透過中山地下街、臺北地下街與京站時尚廣場、機場捷運站、臺北轉運站連通;南側與誠品站前店連通。

台北車站出口圖: 車站概要

2019年3月15日 — 台北市府觀傳局為使民眾快速熟悉台北車站地下1樓、鄰近各捷運站、地下街間的通道及出口位置,從今(15)日起在當地張貼60處地貼式的地圖或指引,未來 ... 東區地下街連接捷運忠孝復興站至忠孝敦化站,交通十分便利,地下街全區分為生活百貨、流行服飾、潮流精品,美妝飾品、3C電子、美食等6大主軸業種,各出入口連接周邊商圈,提供民眾優質的購物空間。 從兩條捷運線下車的旅客,記得第一步說過,往市民大道 的方向就是台鐵與高鐵的乘車處。

台北車站出口圖

正式將兩個月台與四線股道永久轉交給高鐵使用,原地下一樓廣大的台鐵候車室空間也必須切一半區域給高鐵使用(一、二月台兩電扶梯部分),為了通行方便,原本南北兩側的入口閘門改到東西兩側,中間切割成可連通南北通道的穿堂,高鐵部分也照相同方式設立。 台北車站出口圖 台北車站出口圖 出口部分,東側切割原停車場空間設立通道,台鐵出口位置不變,高鐵設立於東側,封閉尾端兩月台的電扶梯;西側切割原付費區出口,台鐵高鐵出口皆設於西側,出閘門即是通道,因尾端四個月台的電扶梯皆在通道上,目前皆為封閉狀態。 戰後,第3代車站持續留存使用,並於1977年南港調車場落成後,利用前站與後站間,原本的客車場用地增建兩座月臺。 臺北車站於1891年(清光緒17年)10月20日設站[8],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後,現今站體啟用於1989年9月2日(參見「歷史」一段),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也設於此;之後隨著台北捷運、台灣高鐵的進駐,形成幅員廣闊的地下街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