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列車準備離站時,車門關閉前會透過月台廣播系統發出列車離站警示音 。 由於過去曾有意見認為:原本的鳥鳴聲警示音聽起來太過尖銳,因此於中和線各站(東門、古亭站除外)試辦以柔和的音樂聲作為警示音的方案。 由於兩種警示音各有利弊,儘管其餘路線各站仍沿用原本的警示音,中和線各站的音樂聲警示音依舊保持不變,形成兩種警示音各自存在的現象。 然而2015年5月25日起,為了配合「捷運聲音地景計畫」,中和新蘆線各站的警示統一為鳥鳴聲[47]。 1999年12月24日板南線市政府站-龍山寺站通車後,與其他已經通車的路線共同構成狀似「卄」字的路網,當時稱為「雙十路網」[15]。 結束自1997年3月28日淡水線通車後,與木柵線形成同系統卻互不相連的的兩條獨立路線。
2000年8月31日板橋線龍山寺站-新埔站、小南門線通車;同年12月30日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至此初期路網完工。 1994年7月27日,臺北捷運公司成立,臺北捷運自此形成興建、營運機構分離的模式。 1996年3月28日,不斷延後通車日期的木柵線通車,成為臺北捷運第一條通車的路線、也是臺灣第一條捷運線。 臺北捷運公司為紀念此事,將3月28日定為臺北捷運的通車週年紀念日[14]。
台北捷運費用: 乘車指南
臺北捷運初期路網只有木柵線(今文湖線)配合馬特拉全自動運轉系統全線設置全高月台門,但高運量系統全未裝設任何月台門,高運量系統最後一座通車時沒有裝設月台門的車站是2008年底的板南線南港站。 在國際上,地鐵系統裝設月台門已經成為標準設施,為了顧及乘客安全(通車18年來已經發生將近80起跳軌事件[55],案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臺北捷運公司表示會加派人員在沒有月台門的車站加強巡邏。 由於每次跳軌事件均會對捷運系統、行車和乘客造成嚴重干擾,臺北捷運公司已經編列預算,從2005年11月開始逐步增設半高式月台門,至2018年9月30日正式全數完工[56][57]。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b]、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及新北市,為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以及規模最大和最重要的捷運,主要功能為提升臺北都市動線和機能,並促進臺北都會區繁榮與發展[4]。 營運機構為臺北捷運公司,工程興建則另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
為便於辨識,各線上行月台全面採用女聲,下行月台全面採用男聲。 台北捷運費用2023 台北捷運費用2023 2018年,同於台北聲音地景計畫內推出站體環境音樂,並於整點時播放。 2018年8月10日起淡水信義線台北101/世貿站、東門站、中正紀念堂站、台北車站、中山站、劍潭站、士林站、北投站、新北投站及淡水站,板南線龍山寺站、西門站及台北車站增設日語到站廣播[49]。
台北捷運費用: 公車接駁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簡稱運委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前身)初步規劃了U1、U2、U3、S1和S2等五條路線,為臺北最早的捷運規劃[8]。 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和中華顧問工程司組成計畫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 其中BMTC的部分工程師曾參與設計香港地鐵的路線,故參考香港的同月台平行轉乘設計,將市區內的路線修正為L型交會;此外也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 板橋站環狀線與板南線間、與環狀線新埔民生站與板南線新埔站間,採用站外轉乘,出站後於20分鐘內進入另一路線閘門,搭乘距離合併計費。 單程票使用者須使用專用閘門,電子票證使用者則可直接使用一般閘門。
1987年2月23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簡稱臺北市捷運局)正式成立[9],建議把藍線延到南港、木柵線改成現在的走法、將淡水線和新店線及中和線分開、增加維修軌,就成了第二版「初期路網」,走回原本BMTC的規劃方式。 1990年初才加入內湖線和土城線,初期路網到此才正式計畫完,並在遠期路網留有環狀線第一階段及南環段(當時為木柵線支線)、台北捷運紫線(林口—桃園機場)之雛形[7]。 此路網的特色是由數個L型路線環環相扣,在市中心區格狀路網有12處轉乘站,旅客可以多元選擇適宜轉乘車站到達目的地。 目前除了中和新蘆線往來文湖線、文湖線往來環狀線、環狀線往來淡水信義線外,其餘各路線最多1次轉乘就可以到達任何主線車站。
台北捷運費用: 下載 aifian 累積回饋,經營你的人生裝備表!
2003年臺北市政府決定改採漢語拼音[66],花費約1700萬元新臺幣將各站名拼音進行更改,淡水亦被改為Danshui,惟臺北因已為國際通用,仍拼為Taipei。 臺北縣(今新北市)當時依中央政府的標準採用通用拼音,因此位於境內的車站會加註通用拼音的拼法[67][68],後因2009年中華民國政府改以漢語拼音為標準英譯,臺北縣亦跟進,故原加註之通用拼音皆已去除。 2011年6月,內政部地政司以具有歷史悠久及特殊意義兩項原則,將淡水的譯名恢復為Tamsui,臺北捷運亦配合更改[69]。 2012年9月30日新莊線忠孝新生站-古亭站段及東門站正式通車;開通近14年的中和線不再經新店線連通至淡水線,改銜接新蘆線,統稱為中和新蘆線。 中和線列車班次因此增密一倍,而原北投站-南勢角站路線則改為北投站-台電大樓站。 2013年6月29日新莊線也從輔大站延伸營運到迴龍站,捷運新莊線車站全數通車[24][25],中和新蘆線僅餘新莊機廠尚未完工。
臺北捷運設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導盲磚、無障礙驗票閘門、電梯和車廂內的輪椅專用區等。 台北捷運費用2023 候車月台並設有夜間安心候車區,保障夜間乘客搭乘捷運的安全[42]。 台北捷運費用2023 部分車站的升降設備也陸續分批汰換,電梯由原本的油壓牽引式電梯,改成無機房式牽引電梯。
台北捷運費用: 車站多目標大樓開發專區
目前已經通車路線所行經的行政區,除了臺北市全市12個行政區,尚有新北市淡水、永和、中和、新店、板橋、土城、三重、蘆洲、新莊等9個行政區,總共為21個行政區。 二期路網最早與初期路網皆由BMTC一同規劃,但是因為所需經費龐大,因此先行核定興建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板橋線和木柵線等初期路網路線。 在2000年初期路網大致完工後,二期路網工程開始進行,包括新莊線、蘆洲線、內湖線、南港線東延段、土城線延伸頂埔段、信義線和松山線等。 1968年6月28日,中華民國交通部曾表示研究臺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6]。 1970年由於臺灣經濟持續發展、臺北都會區交通量亦日漸龐大。
為了視障旅客需求,於2012年4月起捷運忠孝復興站文湖線和板南線月台新增視障優先椅,提供候車或等候導引服務[24][46]。 台北捷運費用2023 車站和列車內全區禁菸,禁食區(黃線內)禁止飲食、嚼食口香糖和檳榔,另禁止旅客於未經捷運公司許可下從事商業行為,違者會被依大眾捷運法處以1,500元新臺幣以上、7,500元新臺幣以下罰鍰[44]。 2016年10月1日,數字路線名改為顏色代碼路線名,站內標示全面更換,並納入車站代號,新路網圖同時加入隔年由桃園捷運公司營運的桃園機場捷運,其他營運模式未變[26]。
台北捷運費用: 快訊/《中國好聲音》停播! 浙江衛視「正式調查」
當駕駛室有司機的時候,可以由司機負責開門和關門,關門後按下啟動按鈕,列車便自動開車,並根據號誌系統的指示來行車,到達停車站時自動停車。 臺北捷運依距離收費,單程票價為20~65元,同一組起迄站,皆按最短乘車距離計費。 臺北捷運廣播系統自通車至今均由孫積祥(國)以及陳惠卿(閩南語)擔當,其中2022年7月22日至7月30日淡水信義線新廣播試辦測試由謝佼娟擔當國語新廣播測試配音(僅301型029/030編組以及381型523/524編組實裝)。 2012年1月5日新莊線大橋頭站-輔大站段正式通車,營運路線從忠孝新生至輔大,在臺北市與已經通車的蘆洲線共線,合稱新蘆線。 2004年9月29日,因新店機廠附近住戶催生於機廠頂樓加蓋的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從小碧潭站上車於七張站轉乘新店線[16],自此時起,來往新店與台北市區的列車班次受新店線軌道配置與支線的影響而無法加密。 1998年12月24日淡水線臺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站段、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及中和線完工通車,此時中和線暫經由古亭站南側橫渡線與淡水線直通運轉。
初期路網除了後來追加的內湖線外,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10]。 內湖線因系統型式和中高運量、高架化、地下化、行經路線等不同方案有爭議、加上經費被凍結,直到2002年才動工,最後也由捷運工程局改為中期路網區間[11]。 IPASS一卡通可代替車票使用,當您搭乘臺北捷運、桃園捷運、高雄捷運、高雄環狀輕軌、臺灣鐵路環島路網、全臺灣市區公車及公路客運,使用iPASS一卡通您就無須排隊買票,全臺灣各地公共自行車、渡輪及停車場都可以使用。 IPASS一卡通可無限次加值及使用,使用一卡通,盡享購物樂趣,讓您在臺灣旅行快樂便捷,暢遊全臺最輕鬆。
台北捷運費用: 票價及乘車時間
另持有各縣市與一卡通或悠遊卡發行的記名式社福優待卡供持卡人本人直接刷票乘車,也享4折優惠。 臺北捷運車票有捷運公司所發行的IC代幣單程票、自行車票、團體票、自行車單程票,並可使用一卡通公司所發行的一卡通及悠遊卡公司所發行的悠遊卡及遠鑫電子票證股份有限公司所發行的有錢卡及愛金卡公司所發行的愛金卡。 1,280 定期票所能搭乘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除了雙北的捷運以外,也包含了臺北市聯營公車、新北市市區公車和淡海輕軌。 除此之外也享有雙北站點借 YouBike 前 30 分鐘免費的騎乘優惠。 站名譯音方面,臺北捷運通車時,除淡水站則參考西方各國自荷西時期以來的名稱Tamsui[63]寫作Tamshui[64]、人名採用其慣用拼法外,皆採用當時慣用的威妥瑪拼音或郵政式拼音[65]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