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商機2023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Dave on October 8, 2018

碳商機

初期會先開放買賣國外碳權,國內碳權則因涉及《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明(2024)年順利立法後方能進行交易。 碳商機2023 過去有很多「漂綠」的企業,隨著國際會計準則納入ESG揭露、科學驗證減碳目標(SBTi)等措施導入,未來減碳標準會愈趨嚴苛,揪出漂綠企業;建議投資人,在投資組合上,企業的ESG與減碳表現,會影響其股債的走勢,因此檢視ESG與減碳數據,將會成為未來檢視投組的標配。 減碳已是全球大趨勢,不僅各國紛紛提出重大倡議,全球龍頭企業也紛紛響應宣告淨零碳目標,在減碳供應鏈、碳邊境稅、碳權等制度影響之下,減碳優等企業將可以避免環境風險,提升自身競爭力。

碳商機

並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轉化為高經濟價值的新型的聚氨酯樹脂材料,除具有更優異的化學及物理性能外,不使用具毒性異氰酸酯,兼具有環保減碳效果,可廣泛應用民生化工領域,目前已與國內領導廠商合作開發產業應用技術。 自氣候緊急時代的來臨,碳管理變為全球無可迴避的議題,同時也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生存課題。 在境內外法規逐步加強碳管束力道,加上國際客戶及投資人的大力督促下,未來幾年我們會發現,未能即時因應「去碳」趨勢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而越低碳的企業擁有越高的市場溢價能力。 低碳轉型將重新定義市場規則,並牽引整體產業鏈迎來新一波綠色工業革命。 台灣企業擁有優秀製造實力、頂尖資通訊人才、敏銳洞察力與靈活的應變能力,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唯有積極面對,力行自身與供應鏈的減碳,透過盡早建立去碳意識及碳導向的營運策略,並重視永續組織與人才發展,方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扎穩馬步,精進風險管理強化企業韌性,並在低碳轉型商機蓬勃開展時,掌握綠色商機。 國際能源總署(IEA)於三月公布的報告指出,2020年因能源消耗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5.8%,主要來自新冠疫情最嚴峻期間各國陸續採行之封城措施;此外,IEA也示警當前許多國家的碳排放已超越疫情前的水準,呼籲各國強化減碳的力道。

碳商機: 全球最大退休基金管理者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淨零」商機湧現,電源供應器產業挾「電子電力」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可望在龐大商機中搶得先機。 《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正式生效,規範在2008年至2012年間,已開發國家的排放量平均至少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減低5.2%,預計在2012年總共要達成50億噸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 著重機電工程及智能管理整合能力的智慧建築,群電IWA整合管理平台在智慧管理及AI應用也展現技術實力。 「推綠能」部分,為達到2050年碳中和的終極目標,台塑企業從2013年起即已投入建置太陽光電,至2021年底已完成4.2MW裝置設施,估算每年可減排2,682噸二氧化碳。 台塑集團九大上市櫃公司2021年綠色採購金額達6億元,2022年綠色採購金額攀升至7.6億元,換算減少碳排放量達3,015公噸,相當於7.8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 台積電在2021年已使用多達16.7億度的低碳電力,再生能源使用比重來到9.2%,下一步是挑戰2030年翻倍至40%。

不過相關子法目前還在研議中,預計於年底成立,而碳費的訂定照計畫會在明年的上半年確定,屆時將針對年碳排放量2.5萬噸的用電大戶酌收碳費。 蘇孟宗也指出,3GPP已將非地面通訊納入行動通訊標準,2022年低軌道衛星寬頻服務將進入商轉,未來透過低軌道衛星和行動通訊、無線通訊結合,將實現陸海空無縫鏈結的「萬物聯網」應用情境,加強元宇宙基礎,而網路資安也將成為未來產業的焦點。 從美中貿易戰到現在的科技戰,已形成兩大科技強權陣營,連帶引起全球產業生態鏈的重組,以前是在低生產成本國家集中生產,未來將迅速改變為在主要消費國家內就地生產。 金融時報去年12月12日報導,近來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的碳權價格幾乎翻倍,從7月底的每噸50歐元、12月初一度飆至90.75美元。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今天偕同駐洛杉磯辦事處經濟組合作舉行「台美先進通訊產業線上交流研討會」,台廠盼把握契機與具互補性的國際廠商交流,積極打入國際供應鏈。

碳商機: 新世代雲端碳管理平台及服務團 提供企業碳健檢與減碳行動力

快樂麗康集團的「HAPPY HAIR」連鎖店內使用產品已達碳中和目標,2021年總計成功抵換9472kg碳排,相當為地球種植約861棵20年生大樹,著實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標竿。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在開場致詞中表示,經濟部內部的定期會報中幾乎有2/3的時間在討論各單位減碳相關工作,足見減碳議題的茲事體大與繁重。 商業減碳從設備更新、綠電供應到商業模式的建立,以及相關標準與認證的制定都是經濟部主力推動的範疇。 臺灣中小型商業服務業眾多,尤其需仰賴商業司、中小企業處二單位與諸多法人協會來逐一串連,協助企業認識碳排查、了解如何計算企業減碳成效……等。

  • 這場記者會使用來自印度的風力發電計畫產生的1公噸碳權進行抵換,是立法院史上第一場碳中和記者會。
  • 工研院與日本第二大電信商KDDI等企業攜手研發的「沉浸式冷卻邊緣資料中心技術」讓高耗電量的伺服器系統等設備減少逾4成耗電量。
  • 透充分盤查碳排放情形,方可研擬出符合企業需求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設定減碳或淨零碳排目標,並規劃自身與價值鏈可行之減碳路徑,評估現況並制定可行之短中長期減碳行動及能源計畫,逐步落實,而當減碳做到極致,無法抵減的碳排則透過抵換進行抵減,以達成企業淨零目標。
  • 總統表示,近年來,全球各地為了更近一步的推動碳權交易,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日本東京和新加坡等地方,都先後成立了碳權交易平台。

「碳盤查」是指把溫室氣體排放源分成三大範疇,包括(一)直接排放:指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來自製程或廠房設施,以及交通工具的排放;(二)間接排放:指公司自用的外購電力、熱或蒸氣等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三)其他間接排放:為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包含員工通勤或商務差旅,以及產品生命周期所產生的排放。 不論是參考哪個國家的方式或政策,林修銘認為,台灣必須打造碳權交易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因此,台灣首先要透過碳盤查機構、組織或課程,將「碳諮詢」實踐,並培育更多專業人才投入。 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在8月7日正式成立,雖然初期將以「碳盤查」為重點進行,待國內碳權交易子法確定後,才會進行國內碳權交易,而未來碳費徵收及碳權交易的細節,勢必將成為台灣產業必須關注的焦點。 債市方面,除了基本面分析之外,更運用富達獨有的 ESG 評級量化策略,篩選出減碳優等生的企業發行之債券,這些企業相對具有較佳的風險控管、也不易受到氣候變遷相關因素衝擊,充分具備有抵抗風險與波動的特性。 今年疫情依舊是影響全球生活和經濟的主要因素,雖然帶來不少衝擊,但也加速了數位科技的應用,許多企業都已持續推動數位轉型。 據理柏統計,2021年全球ESG股票型基金吸金3,030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55%,整體資產規模已占全球基金資產規模的14%、1/8;同一期間的ESG債券型基金吸金620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近40億美元。

碳商機: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趨勢投資

回看這間小台廠,現正積極轉型,經營者認為這個嚴峻的挑戰是個機會,幸運佈局的早,只要突破碳障礙,競爭力往上跳階,便有望在未來搶進更多市佔率。 這正是碳交易制度最惹人非議之處,當污染被這些「綠色販子」化約為數字,成為市場的買賣標的時,人們往往無法真切感受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影響。 更何況目前環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絕不僅止於溫室氣體的減量問題,把主要目標鎖定於此,有可能過分簡化了環境問題。

碳商機

例如:針對大型、碳排高的供應商,須進行更嚴謹的碳盤查以及通盤的永續治理績效加以檢視;對於在地化且以提供專門服務為主的供應商,則應了解該供應商的永續認知程度以及提升治理所需資源。 企業應根據所掌握的供應鏈現況,分別訂定差異化管理手段,並持續強化議合,透過供應商交流與輔導等活動,持續提升供應商的永續能力。 觀察市場的供應鏈減碳趨勢可發現,許多大型企業透過「制定供應商減碳規則」要求供應商減碳,例如在供應商行為準則(Supplier Code of Conduct)、供應商評估工具(SAQ)等明確納入綠色規範,從碳盤點與揭露、提升能效與使用綠能到廢棄物減量與循環材料應用等面向,都可規範供應商的減碳行為。 碳商機2023 第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帶動淨零永續議題持續延燒,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2021年全球太陽能、風能與儲能產值合計預期達3,313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8.6%;在國際減碳趨勢下,預期太陽能與風電至2030年前都是各國發展主力。 從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核定)開始,確立企業中長期減量範疇的目標。

碳商機: 開發金拚中小企業減碳 獨門資料庫攻兆元商機

傳統能源轉型聚焦在離岸風電及太陽能,如今,減碳商機多加了五大產業,涵蓋範圍包括共享經濟、生質材料、碳權交易、綠色金融以及環保建材等。 近年來,地球的不同角落都有傳出致命級的天然災害,這也促使政府或民眾意識到「地球生病了」,也逐漸重視氣候變遷議題,環境保護的議題擴及的層面相當廣,被視為是長期趨勢,投資範圍也越來越廣,期望能用更多元的手法,藉此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的速度,以及增加更多商機,鼓舞更多人響應節能減碳浪潮。 李堅明認為,企業開立碳權帳戶,便可進行碳權經營(交易或抵換),碳權餘額還能認列企業資產價值。 此外,開放企業購買國際流通大與合規的自願性碳市場碳權,不但可以降低企業淨零碳成本,強化企業淨零目標的雄心,同時亦可抵減國家的排放量。

碳商機

另一方面,在經濟部的協助下,高雄本地的大型工業,將會發揮大帶小的功能,帶動臺灣整體製造業進入碳中和的時代,推動產業轉型。 此外,臺灣的中小微供應商碳盤查與綠色轉型的力道較待加強,有賴政府政策或市場資源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方能在邁向永續綠色生產的道路上站穩先機。 隨各國不斷釋出的利多政策,又或是減碳帶來的新商機,對響應減碳都有一定的吸引程度,全球也從傳統的能源轉型商機,轉變成更加多元化。

碳商機: 你的氣候變遷投資對了嗎? 永續減碳多重資產收益讓你策略再升級

有鑑於全球碳價水漲船高,也凸顯碳排成本節節高升,去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後,各國承諾將進一步大幅削減碳排,整體環境更有利著重減碳的企業表現。 此外,台灣的中小微供應商碳盤查與綠色轉型的力道較待加強,有賴政府政策或市場資源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方能在邁向永續綠色生產的道路上站穩先機。 近幾年,芬蘭NESTE OIL轉型聚焦在與廢食用油有關之再生燃料的營運,一舉躍身為全球最大SAF供應商之一,除了提供荷蘭航空SAF外,還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作,透過SAF採購協議,減少BCG公司搭載航程的 GHG 排放,首次立下NESTE提供企業級客戶使用 SAF 抵銷排放的協議里程碑。 歐盟於2021年7月宣布,以廢食用油所製成的SAF(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可持續性航空燃料),將由現行的2%提高到63%,並在2050年達此目標外,日本航空則聯手伊藤忠商事,開始大舉佈局SAF關鍵原料:廢食用油的回收,為將至的碳風暴預作準備。 航空業已嗅出廢食用油對減碳趨勢之重要性,航空業之外未來各產業均有機會透過廢食用油所衍生之低碳工業原料,順勢搭上全球綠色供應鏈渡過襲捲而來的碳風暴。

  • 這裡有座全台首創的「負碳示範工廠」,透過獨家技術捕捉二氧化碳,並轉化成乙烯、丙烯,不但可取代傳統石化原料、創造負碳,更能往下加工,生成綠色鞋材、封裝膜等高值化產品。
  • SEB首席原物料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預測,歐盟碳權價格衝上三位數「肯定觸手可及」,未來幾年價格「至少」會漲到200歐元。
  • 渣打《零碳倒數》調查也指出,目前全球跨國企業的減碳行動,可望為那些能配合減碳步調的供應商帶來約1.6兆美元規模的商機。
  • 由於ESG投資篩選重視投資價值、有積極作為且長期財務表現獲利的企業,不同於過去金融分析和投資評估的方式,透過多重資產策略更能為投資者提供潛在成長機遇。
  • 回看這間小台廠,現正積極轉型,經營者認為這個嚴峻的挑戰是個機會,幸運佈局的早,只要突破碳障礙,競爭力往上跳階,便有望在未來搶進更多市佔率。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帶來的考驗後,有更多企業與投資人認知到,「永續投資」、「永續營運」並不是賠錢貨,反而能成為安全網。 其中,對一般民眾來說,想在投資的同時為阻止氣候變遷盡一分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納入符合永續概念的資產。 展望2022年,全球金融業已蓄勢待發,台灣的金融業更需以高標準的自趨力,發揮影響力,擘劃「淨零願景」。 除了投資綠能產業,藉由協助企業低碳轉型,金融業將與主管機關、投融資對象同心協力帶動各產業接軌國際,從「低碳社會」進一步邁向未來「零碳新生活」。 三、氣候行動:建立完整的氣候投融資策略,將氣候風險納入整體交易策略,於投資/授信前,審慎評估碳排高風險產業或推動積極的低碳投資計畫;於投資/授信後,採取氣候議合行動,與客戶及投資對象合作,鼓勵制定減碳計畫並持續落實。 這個倡議吸引包括富達在內128家資產管理業者簽署,總資產管理規模達43兆美元。

碳商機: 科技業ESG新挑戰:邁向淨零碳的世界

此外,王美花還提到,台積電赴歐洲投資除因應客戶需求,也獲得歐盟和德國政府相關補貼,這是從商業部分來看,而台積電到國外投資也須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同意,不過,台積電也在國內加大投資力道,近日也宣布先進封裝廠將落腳竹科銅鑼園區,這些都是審核時會考慮的因素。 隨著ESG 股票和碳交易市場的普遍流行,這當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辨別真正的永續企業變得越來越困難。 這也導致碳排放交易部門受到更嚴格的監管,以保護交易者和投資者,採用雙軌的市場機制或者區塊鏈系統,讓市場交易情況與碳排放標準完全透明。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各國政府及企業已有一系列二氧化碳零排放作法,如128個國家已宣示加入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蘋果、微軟等宣布建立碳中和或負排碳的供應鏈與產品。 臺灣以出口為導向,這些趨勢將對產業產生二個重大影響:一是碳關稅將對臺灣的出口(間接出口)產業,甚至整體經濟造成衝擊,二是國際大廠減排要求將主導臺灣在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 在「能源供給」面,工研院「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已與半導體大廠帆宣系統科技及亞氫動力合作,將製程中無法利用的副產氫回收再轉換為電力,以額外提供廠區每年數億度的潔淨電力。

碳商機: 相關連結

又如紡織業是繼石化業的第二汙染源,隨著永續消費逐漸成為潮流,再生材料 / 碳商機2023 再利用將是未來時尚新常態,越來越多人願意購買二手商品,以降低碳排放。 根據 ThredUP 2020 年二手商品報告顯示,預計可再生衣物銷售量在未來 碳商機 5 年將成長 5 倍。 二手衣僅是消費市場中的一小塊,若擴及到所有消費產業,衍生商機之大可想而知。 碳商機2023 以建築為例,溫室氣體近 4 成來自於建築,而英國過去幾年,能源碳排放已經減少近 3 分之 2,然而建築碳排放幾乎未減少。 因此,未來在降低全球碳排放過程中,勢必導入新科技、新技術,有效降低建築碳排放,將帶來龐大商機。 二是多重資產配置,投資效率更升級:採用股市、債市、另類資產的多重資產配置,在減碳趨勢上,既能掌握未來減碳投資契機,又能兼具低碳收益來源、降低風險。

碳商機

近日台股以碳權交易為首的概念股趁勢而起,而國內碳交所將於今日啟動,營運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以及碳諮詢3大項;其中,將會以碳諮詢先行,再來做國外碳權買賣,待國內碳權交易子法確定實施後,再啟動國內碳權交易。 不過隨著交易所即將推出,也帶動碳權商機迸發,而台廠中還有哪幾家也握有「碳權」概念,快來一次看看。 隨後,總統和現場貴賓手持「金水壺」將盆栽澆水,象徵攜手減碳,ㄧ同完成揭牌儀式,接著參觀環境設施,進一步瞭解碳交所的業務規劃。 在學術理論與終端應用之間的知識空缺,用最淺顯的傳播方式,讓更多有志於創新創業的人能為這些知識找到更多應用。 台股上週下跌449點,投信法人分析,主要承受AI族群短線漲多、市場消化財報利空、美國債信降評等3大壓力,未來觀察AI概念...

碳商機: 鴻海減碳目標通過SBTi驗證 環境永續推動邁向新里程

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重返巴黎協定,與歐盟一致將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目標。 目前全世界車廠所生產的電動車,其儲能電池的應用種類,以「鋰離子電池」為市場應用主流,而再生能源儲能系統方面,也大部分同樣採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協助電網進行電力調節的輔助設備,例如特斯拉在各地建置超級充電站,就會利用到鋰電池儲能系統。 碳商機2023 雲端服務商伊雲谷面對碳交所即將成立,也看好碳盤查系統服務發展,除了以微軟永續雲為基礎,打造三步驟模組化ESG永續服務,日前也整合推出「數位化永續顧問服務」,協助企業以自動化數位工具進行碳盤查及碳足跡計算,達到永續及數位雙軸併進,預估下半年可拓展訂單並貢獻營收。 著重雲端技術的伊雲谷則與國際大廠SAP、微軟AWS合作,協助客戶將碳管理導入雲端系統。 講座的尾聲,李堅明語重心長指出「當前台灣在淨零議題上遇到死結。」他解釋,台灣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年出口總額4000多億美元,「產品出口到國外,卻在台灣生產,碳排都留在台灣了,台灣要如何淨零?」又因台灣地狹人稠,碳權開發有限,導致台灣企業只好一邊在國際碳市場取得碳權,一邊繼續製造碳排。

碳商機

渣打《零碳倒數》調查發現,供應鏈碳排放平均佔跨國企業總碳排放的73%,有67%的跨國企業表示,處理供應鏈碳排放將是減碳轉型的第一步,比控制企業自身的碳排放更為重要。 碳商機2023 渣打集團最新調查結果顯示,78%的跨國企業考慮在2025年前,與無法配合企業減碳轉型的供應商停止合作。 渣打集團《零碳倒數》調查報告(Carbon Dated),分析隨著跨國企業積極實現零碳轉型,對新興市場供應商所帶來的風險與契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