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會漲嗎5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February 24, 2022

台積電會漲嗎

然而包括疫情、戰爭等不利因素持續發酵,IC設計廠手中與消費性電子相關的晶片庫存水位越來越高,甚至部份面板驅動IC、低階微控制器及電源管理IC等均傳出「降價求出貨」消息,因此業界人士預期,晶圓代工價格要再調漲並不容易。 幾位IC設計業者指出,台積電此時釋出明年部份成熟製程將漲價訊息,但消費性電子疲弱需求可能到下半年還沒有起色,庫存天數持續增加,下游客戶要求降價,上游晶圓代工價格若再漲,變成「上有鍋蓋、下有鐵板」,要維持毛利率難度只會愈來愈高。 一般而言,在籌碼面上,我們看到外資持股台積電竟是超過七成。

台積電會漲嗎

另外也上調 2020 年全球半導體產值(不含記憶體)的成長到 YoY+5%(vs Q3 持平的看法); Foundry (晶圓代工)產業到 YoY+20% (vs Q3 YoY+14-19% 的看法)。 展望2022年,總裁魏哲家預估,今年整體半導體產業將成長9%,晶圓代工產業預估成長接近20%,台積電受惠手機、高效運算、物聯網及車用等各平台需求強勁,營收成長則將優於產業平均,預估成長25~29%。 或許投資朋友很好奇,為什麼我沒有用產業趨勢,或是基本面的分析,來判斷台積電到底可不可以買。 1,在最新的3nm製程上仍舊有很大的機會領先對手三星,換句話說未來在3nm的市場大餅,仍是台積電「贏者全拿」的局面。 台股隨著輝達(NVIDIA)的財報公布亮眼,24日開盤跳空大漲一度超過200點,AI相關概念股也隨之走揚。

台積電會漲嗎: 為什麼月薪13萬,卻依舊覺得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同事的抱怨讓她醒悟: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

首先,對於一般公司而言,營收是最簡單也最好用的指標,依照現有規定,上市櫃公司必須在每個月10 日之前,公告上一個月的營收。 月營收若連續創歷史新高的月份越久,股價往往都有可觀的波段漲幅。 反之,賠錢的公司,只要市場「預期」未來有大訂單或將轉虧為盈等利多,這家公司的股票很有可能現在就會上漲。

台積電會漲嗎

台積電的美股代號為TSM,透過發行ADR,台積電可以在美國募集資金並且增加全球市場的知名度,對美國投資人來說則是可以更方便的購買台積電股票。 這樣的想法是,台積電是一個熱門標的,很多人去追尋,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賺得到錢,光是大戶來回沖洗,就會把許多人的信心磨損不少,好一段時間,股價只是在固定區間來回振盪,這也考驗著投資人的信心。 因此,除非很有耐心,否則買其他類型的股票或許會來得好一些,因為散戶很難去跟上大戶的腳步,所以總是後知後覺,都已經漲一波後才發現並考慮是否跟進。 應該是持續看好台積電會持續漲到600元、甚至1,000元。

台積電會漲嗎: 網友台積電套在570元

不過有網友哀嚎「群創買在31元,套兩年了,要換股嗎?」其他人則建議,若跌破24元「再不甘心也該走」,並提供他兩大解決方案。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的演說,促使市場預期美國利率將維持更高更久,鮑爾表示通膨仍然太高,不排除必要時再度升息,在可預測的未來利率仍將維持高檔。 這將使舉債成本居高不下,投資人將企業未來盈餘的折現價值大打折扣,從而對股市造成壓力。

以國內生產毛額(GDP)而言,台灣GDP1年產值達6100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22,算是中等國。 台積電會漲嗎2023 然而,拜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晶圓代工稱霸地位所賜,台灣在半導體材料、化學品、設備的採購上,卻是一等一的王者大國。 台積電的大手筆投資除了帶動經濟,更深一層來說,也正在一點一滴地提升供應鏈的技術層次,甚至是內部管理的嚴謹度。 比如說,為了解決台灣工程包商屢傳出拖欠下游小包商的薪資與貨款問題,台積電以身作則,要求第一階包商向台積電請款時,必須附上已經付給其下游包商的證明,也要求供應商簽署「台積電供應商行為準則」,對環保與勞動人權均有規範,不僅自身會派員稽核,也自掏腰包委託第三方稽核機構查廠。 另外,台積電每年節節上升的資本支出,也提供了很大的商機。 以今年而言,台積電預估資本支出高達5100億元新台幣,占台灣整體投資金額高達11.5%。

台積電會漲嗎: 台股大盤是什麼?加權指數怎麼看?一分鐘搞懂大盤與個股關聯!

所以我回答:「如果台積電能夠止跌,台北股市就修正得差不多了」。 8月26日一早,一名晶片設計大廠經理人在上班途中突然接到台積電打來的電話:「總部決定漲價!」幾乎同時間,台積電的客戶紛紛接到電話,這個訊息迅速在科技業蔓延開來。 其他網友則留言「賣了就會漲,買了就會跌。個人經驗供參考」、「問就是賣」、「我知道我還上來回你嗎」、「會在200到1200間盤整,不用謝」、「不覺得問這問題很傻嗎」、「未來可能會跌所以建議先賣,但是也可能漲所以建議再買多一點」。 台股9日終場以15,598.71點作收,下跌19.46點,成交量為2,104.8億元。

台積電會漲嗎

台灣、大陸以及南韓各家廠商下單台積電生產晶片的一線IC設計業者總計有24家,若僅以台灣IC設計業者下單台積電的比重來看,由高至低分別為:信驊、祥碩、慧榮(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聯發科、創意、世芯-KY、神盾、群聯、瑞昱、聯詠、新唐、矽力-KY、譜瑞-KY、立積。 現在的AI股大約分成兩類,這幾天大盤震盪時,緯創(3231)、創意(3443)、智原(3035)在高檔震盪,股價還沒有出現明顯回檔,就屬於漲真的AI股;而仁寶(2324)、和碩(4938)卻在正式起漲沒幾天,馬上大跌好幾根,直接回到起漲點,這就屬於只和AI沾到一點點邊,不夠純的AI股。 所以,現在正是大AI時代,尤其是生成式AI,不是只會查資料,而且能夠自我學習成長,未來像ChatGPT一樣厲害,甚至更厲害的AI,只會越來越多,而這種AI,才能創造出更多價值。 雖然今年第二季EPS7.01元,高於市場預期的6.83元,看似不錯,但關於今年第三季的展望,台積電對營收的財測平均值大約是季增9.1%,略低於市場預期的季增10%。 之後雖然略有拉回,加上英特爾Intel財報表現不佳受拖累,漲勢縮小,但截至美股上周五為止,台積電ADR收在93.3美元,等於休市期間ADR上漲7.48%。 台積電會漲嗎 輝達(NVIDIA)財報大放利多,但AI概念股上攻油門沒催到底,台股開高震盪,加權指數終場上漲193.97點,收在167...

台積電會漲嗎: 他台積電(2330)是「最被低估的AI股」 獲利卻被笑?網籲再等1年

我在買進時的規畫,是在它興櫃之後就賣出獲利了結,主要是考量到半導體漲價的題材發酵,供需失衡未見改善,加上力積電(6770)市值夠大,興櫃後應能吸引更多法人。 台積電會漲嗎 ● 受惠 5G、物聯網、人工智慧需求增溫,成熟製程的半導體供需嚴重失衡,有漲價題材,力積電(6770)與聯電(2303)都是受惠者。 投資人常有個迷思,以為投資是以結果論英雄,只有賺到錢,才是對的投資,賠錢就是每個過程都錯。 這樣非黑即白的曲解,會讓投資變得非常危險,其實投資一直都是動態調整,結果如何,更像是最後臨門一腳的變數。

  • 至於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價格介於7,000~15,000美元,價格本來就比較貴,所以這部份價格維持不動。
  • 目前為隱者創投有限公司的全職投資人,操作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與籌碼面為輔,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挖掘出受惠於趨勢的產業龍頭股(贏勢股),個人年化報酬率超過30%。
  • 當然,黃仁勲的說法也不是沒有意義,他會如此說,主要是從生意的出發點來看,若功能提升、價錢也同步增加時,那麼大家何苦要換新產品及新技術?
  • 可是現在2021年600元股價已經反映了2025年(578元)的實際營收成長狀況。

中國方面,因為疫情的衝擊,中國可能會暫停半導體的大規模補助,因為與美國對抗的過程中,他也知道半導體相當重要,所以他前後有推出所謂的大基金,第一、二的大基金加總約450億美金,第三期更預估要投入美金1450億元,規模比之前大上三倍,補貼下去很可能衝擊到全球的半導體市場。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風險。 由於權值股佔加權指數的比重是以「市值」作為計算標準,因此市值越大的股票,佔據指數的比重越大,以下列出佔台灣加權指數排名前 15 台積電會漲嗎2023 的權值股,供投資人參考。

台積電會漲嗎: 鴻海7月4日除息 創辦人郭台銘「逾92億元股息將入袋」

業內人士表示,消息並不正確,台積電此次只針對部份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報價低於同業」部份調漲,先進製程價格持平不動,並沒有全面調漲情況發生。 我相信人類有能力想出各種解決辦法,全世界那麼多半導體公司,那麼多優秀的人才,一定會想出辦法解決這些難題。 對於投資人來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我覺得大家應該不用太擔心。 5奈米及3奈米的晶圓報價明顯增加,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要創造合理的回報,才能讓台積電在不斷投入鉅資、推進先進製程技術良率及工藝時,可以將龐大的資本支出及研發經費回收,也才能繼續讓IC設計業享受技術進展的好處。 不過,根據外媒報導,台積電向蘋果及輝達等公司漲價,雖然先遭大客戶拒絕,但台積電仍堅持要漲,因為台積電製程技術、良率與交期都比對手強很多,蘋果及輝達在沒有選擇下,應該會接受漲價。 有關台積電2023年的漲價幅度,根據IC設計業的訊息,台積電預計 8 吋晶圓價格將調高 6%,至於12 吋晶圓價格則調高 3%~5%。

而這意味著接下來幾年,台積電的股利發放有很高機率將維持在目前水準而已。 除了台積電之外,聯電也是外資非常看好的選手 ; 再加上代工產業的製程已經逐步進入成熟階段,因此相對於台積電,許多投資者可能評估聯電在未來的獲益空間較大。 不過對此,楊應超分析,投資人若想要透過聯電賺錢,會建議以「短期的買賣為主」。

台積電會漲嗎: 戴琪:中國握稀土供應開關 美國徹底脆弱

特別是美國股市開始大跌的情況下,一般投資人很容易陷入「短線思考」模式,只要有風聲鶴唳的利空消息,就覺得股市要崩盤,白白錯失股票逢低布局的時機。 攤開國內晶圓業者的毛利率表現,聯電受惠於不斷漲價,毛利率從去年初不到20%,節節上升到今年第2季已達31.25%。 世界先進的毛利率同樣從31%提升到40%,力積電也從去年24%提升到如今39.5%以上,二線晶圓廠毛利率皆向上成長,唯有龍頭大哥台積電卻一路走滑。 不過我還是相信,人類永遠有冒險犯難、不斷創新的能耐,這些問題終究會解決。 摩爾定律的爭論早在多年前就不斷被談起,但就算遇到瓶頸,人們的創新能力還是不斷被激發出來,多少研發人員仍不斷尋找方法,例如往上堆疊蓋新樓層,還有在封裝技術上尋求突破,讓同一顆晶片可以塞進去的電晶體不斷增加。

投資人同樣可以觀察,最新的季度財報獲利公告,有沒有比前一個季度增加? 成長幅度越大,代表公司營運轉佳的幅度越大,股價也越有表現的空間。 預計明年(2021年)上半年試產,2022年下半年可量產,目前台積電製程技術於市場仍持續維持領先地位;另外,台積電也表示,今年資本支出,將高於去年的149億美元,仍維持150億美元到160億美元之間,解除外界原先的疑慮。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日發文表示,最近客戶開始對NVIDIA下雙倍的單,短期內應該是台積電能增加多少產能,NVIDIA就能賣多少,但未來產能能滿足需求時,就代表客戶手上會有一堆庫存,也因此陸行之建議要觀察下單和實際出貨之間比的變化。 晶圓代工產業人士直言不太可能發生,「台積電是回到折讓系統。」只不過,目前在8吋晶圓的產能上,由於新產能開出難以獲利,恐怕會持續維持供不應求狀態。 陳慧明接著分析,目前兩家資本支出都在2百億美元以上,英特爾暫時還不會放棄代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