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目標價15大分析2023!內含鴻海目標價絕密資料

Posted by Ben on January 13, 2022

鴻海目標價

受到Delta病毒肆虐及擔心美國利率政策轉變影響下,台股跌到16248點開始出現無量反彈模式來到17600點之上,上漲幅度大但卻是3-4000億的無量上漲,雖然擔心無量會再殺一波的人大有人在,但台股有點看回不回的架勢。 台積電(2330)今(10)日股價收黑下跌7元,其中尾盤爆出神秘大量買進3987張,引發關注,不過終場收503元,股價再... 鴻海今(19)日以104元開出,上漲0.5元,漲幅0.48%,早盤一度拉升至105元,低點則是壓回至平盤103.5元。 台灣新的兆元企業 16日,台達電股價衝高到385元,市值正好突破一兆元,到一兆375萬元,收盤371.5元,市值9650億元,和中華電信的9736億元,大致在伯仲之間,市值仍居第五,但台達電市值超越中華電信應指日可待。

針對與輝達的競爭態勢,蘇姿丰日前指出,AI還在早期發展階段,至少還有五到十年快速發展的光景,光是未來三至五年整體潛在市場規模高達1,500億美元(逾新台幣4.6兆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昨於法說會表示,預計今年第3季消費性智能產品表現將季對季下降、年對年持平,雲端網路產品將較第2季持平、較去年同期雙位數,電腦終端產品與第2季、去年同期相比都將略為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預計較第2季顯著成長,較去年同期略為成長。 野村看到更多、更完整的電動車零件解決方案,例如固態電池、碳化矽IC、電源模組,以及系統相關的車輛電子電氣架構(EEA)、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電動車網路安全軟體平台等,野村認為,這將在未來2-3年為鴻海的電動車提供垂直整合綜效。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鴻海(2317)昨(18)日舉辦科技日,野村(Nomura)表示,鴻海的電動車產線擴張進展順利,碳化矽(SiC)IC、電源模組、低軌衛星、光達(LiDAR)以及各種新技術都是正面的驚喜,維持「買入」鴻海,目標價162元。 不過,美系外資指出,鴻海本益比僅提升至11倍,仍低於過去3年平均的12倍,顯示評價仍被低估。

鴻海目標價: 鴻海電動車BOL模式 大摩喊讚「優於大盤」:目標價168元

鴻海(2317)今年進一步加深布局電動車領域,日前宣布將攜手Gogoro在印尼建立電動車生態系統。 對此,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評估後認為,鴻海的BOL(營運本地化)模式,未來可以以東協(ASEAN)為起點,有效推動全球的電動車布局,擴大生產規模,因此宣布將評級維持在優於大盤,目標價168元。 其中,2家日系外資給予鴻海的目標價分別為145元與162元,2家歐系外資給出的目標價分別是145元與160元,3家美系外資喊出的目標價分別是140元、145元、146元,1家澳系外資給鴻海的目標價則為145元,各大外資多給予「買進」評級,1家認為「優於大盤」,1家則表示建議「增加持股」。

鴻海目標價

而鴻海透過建立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CA)、裕隆、拜騰等攜手合作,積極拓展電動車新業務,美系外資認為,雖然電動車業務預期至2022年不會對鴻海營運帶來貢獻,但可能打破傳統汽車供應鏈發展,有助達成2025年毛利率提升至10%願景。 日系外資指出,在快速變化和複雜的供應鏈態勢下,鴻海為少數在宏觀風險和中國大陸封控影響下仍能提供明確第二季展望的公司之一。 而鴻海調升今年電腦終端產品營收展望,可能代表在iPad/MacBook取得的訂單比重增加。 鴻海(2317)積極發展電動車業務,美系外資發布大型報告,看好鴻海至2025年電動車出貨量將達110萬輛、達成全球市占率10%目標,創造350億美元營收及18%毛利率,除維持「優於大盤」評等,並將目標價調升29%、自130元升至168元。 鴻海近日發表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揭櫫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治理成果;同時,鴻海也持續發展電動車,並陸續有新合作夥伴及成果。 看好鴻海ESG治理(編按:ESG指環境(Environmental )、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電動車業務帶動未來發展,外資里昂證券近日出具最新報告,給予鴻海160元目標價,並重申買進評等。

鴻海目標價: 鴻海衝刺電動車 大摩喊樂觀目標價235元

這次的網路問卷調查,網友提問了許多投資人關心的鴻海、台積電後市,以及財報選股、存股退休、股市照妖鏡等問題,本刊邀請專家為你解答。 讓我先來談一下近期艾蜜莉定存股App投資狀況,2019年股市終於來到10年多頭的末期,所有股票的價格被堆得非常高,很多好股票都早已達到昂貴價。 勞動部今(7)日表示,即日起民眾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申請失業給付及失業認定,除親自臨櫃申辦外,新增「視訊」方式辦理,失業勞工免出門,即可完成失業認定並申請失業給付。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330) 今日發布重訊公告,發行112年度第4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共159億元,用途為新建擴建廠房設備。 財政部今(7)日表示,近日受卡努颱風外圍環流帶來豪雨影響,造成部分地區發生災情,財政部已請所轄稅捐稽徵機關秉持從寬、從速原則,主動協助及輔導受災納稅義務人申報(請)各項稅捐減免。 第三代半導體將取代部分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導體需求,如電源晶片針對不同功率與應用,低功率持續使用矽製作,高功率體積小使用碳化矽;射頻晶片則針對不同功率與應用,部分繼續使用砷化鎵製作,而高頻率尺寸小則可採用氮化鎵。

鴻海目標價

毛利率提升逐步達公司目標10%以上,脫離低毛利代工形象:需提升AI、半導體、5G等核心技術,並投入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等高複合增長率產業,帶動轉型升級。 外資在最新報告中強調,對於鴻海的電動車新事業發展目標深具信心,分析師也一改先前的評價模式,原因在於資通訊(ICT)產業的成長幅度,現在來看已經相當有限,本益比約10倍上下,轉型中的鴻海若套用此標準則甚為不利,因此改採分類加總估值(SOTP)模式給予評分。 美系外資認為,金屬構件及底盤占電動車總成本約15%,並有「輕金屬構件」及「一體化結構」要求,鴻海可延伸在模具及成型的專業優勢,看好金屬構件及底盤至2025年將貢獻46億美元營收、占電動車業務營收約13%,2021~2015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05%。 至於在電動車方面,報告認為,市場對於鴻海電動車未來的營收貢獻保持樂觀態度,但值得一提的是,電動車的排放、污染較低,同樣也會對ESG治理產生正面影響;同時MIH聯盟之後,分拆營運也有助鴻海ESG的治理評分帶來助益。 鴻海目標價2023 報告指出,透過鴻海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看到了鴻海在改善員工工作環境及發展前景所做的努力,以及應對碳排放的具體措施;鴻海在改善員工福利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最顯著的是改善生活條件和育兒補貼,使得台灣、中國員工的離職率分別降低至13%、6%以下,這意味著員工留職率提升。

鴻海目標價: 全球股市絕地大反彈!尖牙指數強彈10.19%

鴻海維持今年智慧消費電子業物全年收入指引,但將計算產品成長年增率上調10%,另外由於更好的組合和美元升值,管理層對今年2Q的利潤率充滿信心。 鴻海集團旗下機殼廠鴻準,全力研發鋁合金車殼與模具,目期已完成輕量化關鍵的鋁合金壓鑄技術開發,並打進BMW供應鏈,市場認為鴻海未來可望藉由鴻準技術能量,承接Apple Car訂單。 鴻海宣布投資 AI 新創業者 Kneron,Kneron主要從事神經網路處理器及各種影像辨識軟體研發,規劃於未來支援公司旗下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及智慧製造,協助自駕車事業發展。 鴻海公告透過子公司加碼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州 FEWI Development Co.股權,投資金額為3,560萬美元,除深耕美國市場外,同時布局伺服器、軟體、AI等應用領域。 鴻海推動電動車開放平台 MIH 聯盟,以兼具靈活性、開放性及合作性的顛覆式策略,目標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目前已有超過 1000 個夥伴加入,看好結合鴻海的供應鏈管理及製造核心專業,可減少開發時間及生產成本,加速電動車滲透率。

鴻海科技日昨日舉辦,一口氣端出量產版休旅車Model C、跨界小休旅Model B、皮卡Model 鴻海目標價2023 V等三款電動車,在短短兩年內已推出五款電動車,布局電動車的企圖強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對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招手,「希望(鴻海)有一天能為特斯拉造車」。 如果從卅年來的走勢來看,台達電像紥馬步一般,從廿幾元一路往上爬升,跟鴻海正好是對照組,鴻海在90年代出現375元天價,2000年左右到過300元,這些年郭董曾許諾鴻海沒有200元,他不退休,現在熱衷政治,對鴻海未來發展可能是負數。 前幾天,金寶電子慶祝50週年慶,許勝雄董事長許了很多願望,也許下一個50年會有更大的爆發。 鴻海股價18日觸及131.5元的逾10年半高點,19日漲多拉回重挫4.63%,但今(22)日旋即回神,在買盤敲進下開高走高,上漲3.64%至128元,早盤維持逾3%漲幅。 報告進一步說明,鴻海最近向台灣政府捐贈了500萬劑COVID-19疫苗,而支出的疫苗費用,對於每股收益影響應該有限,應也不會稀釋利潤;但此舉會對鴻海ESG治理有明顯助力,大大提升社會對鴻海的社會認知度,進而導致更好的EGS評分,甚至有助於擴張潛在估值。 3.低成本全球化且水平、垂直整合上下游產業來降低生產成本,近期也投入智能製造,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而代工量也能再提升,可以跟廠商爭取更好的價格。

鴻海目標價: 鴻海(2317)將除息還可投資嗎? 專家:四年前進場多賺傻瓜不要的15%價差

雲服務合作面向包含透過雲端原生開發加速創新、協助建立新混合辦公工作場域、企業核心系統上雲彈性布局全球營運等。 MIH 聯盟是由鴻海創建,目前是鴻海的內部組織,是一個電動車軟體和硬體開放平台,邀請電動車業界的專家們, 來共同定義未來 MIH 平台的參考設計,及其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的發展方向,以便各個領域的合作夥伴都能參與其中,並做出貢獻,聯盟將在 2021 年 6 月底前成為獨立的組織。 外傳輝達明年伺服器相關應用將進一步衝刺翻倍成長,超微則計劃先在今年第4季以搭配鴻海集團在MI300X晶片開始小量出貨的AI伺服器模組方案暖身,明年市占率目標雙位數成長。 不過有網友哀嚎「群創買在31元,套兩年了,要換股嗎?」其他人則建議,若跌破24元「再不甘心也該走」,並提供他兩大解決方案。 里昂認為,在供應鏈和宏觀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鴻海在營運和估值方面的防禦性應該會繼續支撐該股。 僅管受到封城影響,但第2季智慧手機、PC出貨量仍強勁,這表明鴻海強大的物流網路可以抵禦中斷。

鴻海下午公告7月4日除息交易,7月28日發放現金股利,鴻海日前股東會通過配發每股新台幣5.3元現金股利,創辦人郭台銘持股... 鴻海目標價 台積電(2330)今(20)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財務長黃仁昭、法人關係處處長蘇志凱出席今日線上法說會...

鴻海目標價: 鴻海( 明明有電動車題材,卻好像漲不起來?老司機告訴你:為何此時是布局的絕佳機會?

鑑於供應鏈波動已成常態,里昂預計,這將進一步鞏固鴻海在EMS(專業電子代工)的領先地位。 去年第三季、第四季台積電凍漲,今年喊出要漲價20%將股價推往670,這個消息一出吸引了大量外資投入,不過對此,楊應超表示其實「幫助有限」。 從目前台積電新增廠房的情況來看,這次的漲價應是台積電對未來增加成本,所做的收支平衡 ; 從這個背景來看,外資目前大量投入的動作恐怕只是「短線的買賣」。 至於第二家歐系外資則相對趨守,指出鴻海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及更好的垂直整合能力,使財報表現與市場共識落差低於和碩,且4月營收衰退幅度遠低於和碩及廣達,顯示多元化生產布局和更好的供應鏈管理帶動市占率提升。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對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招手,「希望(鴻海)有一天能為特斯拉造車」,在電動車事業上,劉揚偉說,目前鴻海在全球ICT產品市占率約落在40~45%,長期來看,電動車事業市占將以相同的水準為目標。

儲祥生補充,台廠發展磊晶的有環球晶、嘉晶、全新、英特磊,而晶圓代工廠商有台積電、世界先進、穩懋、宏捷科、茂矽、漢磊、晶成半導體,其中相關概念股又包括晶成半導體大股東富采和環宇-KY,並強調台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目前仍有難度需要克服,因此發酵需要再等一段時間。 鴻海股價自2月23日起逐步向上,今(15)日持平開出後於平盤上下微幅震盪,最高小漲0.42%至120.5元,截至12點25分力守平盤。 鴻海目標價 三大法人持續買超鴻海,上周合計買超達6萬4650張,其中以外資買超5萬3385張最多。

鴻海目標價: 快速找出「價格便宜」且有「上漲潛力」的績優公司

而MIH平台目前已吸引超過1000個夥伴加入,鴻海有望藉此縮短造車流程、降低生產成本,進入造車階段後,將能快速大量生產,加上鴻海為蘋果代工,掌握機殼製造技術,是一大優勢,預期鴻海集團2021至2025年複合成長率達105%。 摩根士丹利指出,鴻海目標在2025至2027年拿下電動車市場10%份額,但大摩認為,這個目標2025年就能達到,鴻海將提前掌握製造市場,到時鴻海年產出的電動車數量上看110萬台,有機會創造350億美金的收益,同步推升整體毛利率上看18%,佔整體企業獲利比重3成。 歐系外資將鴻海今明2年每股盈餘預期微幅調升1%,但將目標價自121元調降至116元,以反映市場本益比估值修正。 歐系外資認為,鴻海具防禦性,但獲利成長加速為價值重估的關鍵,預期股價在獲利成長加速前將橫盤整理。 亞系外資強調,鴻海自進入電動車市場以來,克服陡峭的學習曲線,預計鴻海將繼續執行CDMS業務模式,以加速在電動車業務的成長;有鑑於鴻海在電動車業務的進一步實現,對鴻海持建設性態度,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145元。

  • 鴻海集團在21日宣布與印尼投資部、印尼電池公司(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IBC )、Indika能源公司(PT. Indika Energy)以及台灣Gogoro一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 分析師認為因為資通訊產業成長已相當有限,本益比大約10倍左右,對於轉型中的鴻海較為不利,因此,將評價模式改為SOTP(分類加總估值),就是將電動車價值單獨計算,並以營收0.9倍估計,只要鴻海電動車貢獻營收,暫不論獲利,就可直接反映資本市場評價。
  • 另一家日系外資認為鴻海首季營運績效良好,今年營運展望穩健,且公司對今年展望、電動車進展、長期毛利率趨勢充滿信心,預期鴻海今明2年的營業利益可望年增12~19%,且尚未納入電動車業務可能挹注,維持「買進」評等及目標價145元,為首選個股。
  • 報告最後聲明,對於鴻海業務模式和產品組合的轉變,以及ESG狀況的逐步改善,特別是在環境和社會方面的變化保持樂觀,這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鴻海估值,因此給予160元目標價,並重申買入評級。
  • 磊晶方面,嘉晶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研發超過10年,擁有磊晶相關專利技術,並具有量產4吋、6吋碳化矽磊晶及6吋氮化鎵磊晶的能力,而環球晶已與客戶陸續簽訂長約, 看好碳化矽需求較預期強勁,基板已小量出貨,明年上半年將進一步擴展至磊晶。

根據大摩最新報告,這次的3方合作備受矚目,預估初期會先聚焦在電動車最重要的磷酸鋰鐵(LFP)與固態電池。 經評估,合作夥伴初期將會投資80億美元(約新台幣2237億)開發市場及建立系統,預計到2030年產值將達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7兆)。 鴻海集團在21日宣布與印尼投資部、印尼電池公司(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IBC )、Indika能源公司(PT. 鴻海目標價2023 Indika Energy)以及台灣Gogoro一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這項計畫將著重於4輪和2輪電動車的電池開發,以及包括能源存儲系統(Energy Storage Systems,ESS)、電池交換站和電池回收在內的系統。 不過,日系外資指出,立訊在收購緯創iPhone工廠、入股鎧勝-KY旗下子公司後,將成為iPhone 13 Pro系列的第二供應商,儘管對鴻海初期影響有限,但將繼續密切關注明後2年的競爭格局潛在變化。

鴻海目標價: 鴻海

2.產業龍頭股鴻海為代工業龍頭股,公司排名全球500強第27名,市值是台灣第2大,對於筆電、PC、手機相關產業技術上有著領先的地位。 「投資百憂解」阿斯匹靈指出,明年可以期望新的產業趨勢,但現在看得到的數據都是過去的,電動車概念股成績暫時看不出來,大盤是屬於反彈架構,有電動車題材夢的投資人要注意,在月線以上的標的才能操作,回檔10日線小量低接,跌破月線馬上出場,獲利10%也馬上出場,沒有獲利前持股不能超過30%。 整體而言,元富投顧表示,第三代半導體潛在市場具想像空間,但發展關鍵在碳化矽基板,短期最大困難在於成本太高,限制滲透速度,而且碳化矽長晶僅能透過試誤法增加良率,所以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發展,短中期以碳化矽較具潛力,長期則是看好成本降低後商機爆發。 晶圓代工方面,台積電看好第三代半導體未來10年商機大開,鎖定快充、資料中心、太陽能電力轉換器、48V直流電源轉換器、電動車轉換器、車載充電器等5大應用領域,旗下世界先進也積極布局碳化矽及氮化鎵的代工生產今年將可進入量產的前期商機。

鴻海目標價

而iPhone 14和14 Plus的疲軟對鴻海的影響有限,因為鴻海是iPhone 14 Pro Max 和 Pro這兩款高端機型的唯一供應商。 至於市場擔憂立訊恐將瓜分鴻海iPhone 14 Pro或甚至iPhone 15 Pro的訂單,歐系外資認為,當新產品進入成熟階段時,Apple的正常做法是增加第二個來源供應商。 如果蘋果將立訊添加為iPhone 14 Pro的第二個來源供應商,該機構不會感到驚訝。 不過歐系外資預估立訊精密的iPhone 14 Pro出貨量最早要到2023第一季度末才會開始。 至於立訊精密會在2023年以犧牲為代價搶占鴻海iPhone 15 Pro的市占訂單嗎?

鴻海目標價: 產品應用:

換算下來,AI伺服器占全球伺服器價值的比重,也將由2022年的16%,進展至2023年的25%,明、後年甚至將急增為40%與45%。 【時報-台北電】輝達近期好戲連台,執行長黃仁勳將於台灣時間明晚發表演講,23日將公布截至7月為止的最新一季財報;調研機構ALETHEIA搶先一步,直指人工智慧(AI)伺服器與AI GPU加速器成長性強大,將輝達目標價喊上1,000美元,供應鏈為之震動。 早年擔任美商期貨商品分析師,負責商品的研究,經常接受媒體的邀稿及訪問,而後受到上市櫃公司的禮聘,進入股票市場負責長期投資規劃,以及短線進出的判斷,長期下來對法人的操作手法及市場分析,有充分的認識。

鴻海近期股價表現上,10月7日收在107.5元,之後股價走跌,低點約在99.5元,但在跌破百元之後,總是很快再站上百元,12月初股價急漲,盤中一度衝達107元,之後再回跌失守各均線,且回測百元關卡,今日以100.5元平盤開出,一度拉升至102元,終場收在101.5元,上漲1元,漲幅0.99%。 根據集保股東人數統計發現,截至12月16日,鴻海千張以上股東人數達764人,持股比重68.71%,從10月7日以來,已連續10周減少,在股東人數上,以11月11日的統計,單周人數增加10,974人最多,當時股價為100元,在這段時間的收盤股價落在100~105.5元。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20位分析師,對鴻海(2317-TW)做出2023年EPS預估:中位數由10.75元下修至10.39元,其中最高估值12.32元,最低估值8.61元,預估目標價為120元。 結論》上述幾點可以看出,鴻海只要在低價區間仍然有其投資價值,而我採用這種方式來評估,會使用較小筆資金來投入,如果同時出現擁有護城河的公司且在低價區間,我會優先投資有龐大護城河的公司。 除了2018年1月和2019年1月的貿易戰議題,讓好公司有大跌的機會,其餘的大盤修正,在觀察名單的好公司已比較少出現便宜價了! 所以,這次我改採用一個小方法來解決這種問題,但這方法僅限艾蜜莉觀察名單中的股票會比較安全。

鴻海目標價: 鴻海第三季營收 將高於前兩年平均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新年假期中對員工表示,集團合併營收將在2022年再創新高峰,但也遭遇相當大挑戰,尤其是鄭州園區,面臨照顧員工健康與安全生產的雙重艱鉅考驗,惟在地方政府、客戶、產業鏈夥伴、管理層與員工合作下,得以最快速度度過危機。 鴻海表示,與第2季業績相比,「元件與其他產品領域」與「電腦終端產品領域」預期出現季增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領域」看法則是持平,而「消費智能產品領域」因為第2季基期較高,加上新舊產品轉換,預估將出現季減下滑。 我研究鴻海20多年,看到它從零組件跨入筆電、遊戲機、功能性手機、智慧型手機的組裝代工,不斷突破成長瓶頸,接下來要靠電動車代工組裝重啟成長動能。 它把電動車當作有4個輪子的iPhone,以創新的商業模式開發公版大量模組化生產,壓低生產成本,這是鴻海擅長的,而且劉揚偉接任董事長之後說到做到,表現得很好。 鴻海今年EPS可望超過9元,假設它未來3年每年獲利成長15%,2024年EPS即可達到13.3元。 鴻海營收規模如此龐大,未來3年每年獲利都成長15%很難,必須什麼都做對,展現強大的執行力,但這不是不可能。

鴻海目標價

報告指出,鴻海強調公司在電動汽車業務方面穩定發展,並預計汽車/電動汽車零件銷售額將從2021年的150億元,至2022年超過200億元。 鴻海管理層的目標是2022年在台灣交出100輛電動巴士,並出貨500輛為Lordstown提供的EV皮卡車。 蘋果Apple Car前景看好,預計鴻海將發揮重要作用角色,市場一直在討論蘋果公司開發Apple Car的可能性,而美系外資相信相關前景正在上升。

鴻海目標價: 服務

下半年選股可往以下產業關注,5G的發展會帶動網速需求及手機規格的提升,IC設計及半導體有機會重回資金著墨重點。 鴻海也展示了多項未來先進技術,例如離子阱、AI(人工智慧)學習、LiDAR,野村表示,這顯示出鴻海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承諾,預計將有助於鴻海在科技發展中處領先地位。 野村認為,Model C量產出來的品質令人印象深刻,同日亮相的跨界休旅Model B、全地形電動皮卡Model V正式推出後,預計將有效拓展鴻海潛在的汽車市場。

鴻海已與菲斯特(Fisker)、拜騰、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等多家電動車新創業者簽署合作協議。 孫慶龍進一步統計,整體來說2021年鴻海的EPS預估將落在9 .74元,2022年的EPS預估落在11.55元,參照過去的本益比表現,可簡單推算出2021年鴻海股價若低於95元,可視為便宜價格,111元為合理價格,至於昂貴價格則為127元。 萬一被套牢,以鴻海配息4元來看,殖利率將高達4-5%,進可攻退可守又可避開短線操作被套壓力,適合目前台股操作的生態環境與安全需求。 左側交易者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即使不知道底部什麼時候出現,但覺得股價已經到了合理的範圍,就會開始分批買進,而且下跌越多買的越多。 反之,當股市上漲的時候,只要漲的超過認為股價的合理範圍,就會開始分批賣出,漲的越高賣的越多。 按照目前大盤的量價結構及方位對照,目前為價漲量縮,而相對位置可能為上漲途中或是接近頂部區域,不論那個位置都屬於虛漲或是漲不上去時將下跌,所以操作都以短線為主,除非量價結構轉變為價漲量漲模式,否則不排斥指數續漲但很容易拉回,或是每天看到心癢但進場就被套的可能。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