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人關注兒童何時能夠接種新冠疫苗,ACIP20日下午舉行專家會議,決議開放6到11歲兒童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兩劑疫苗間隔12周,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的一半50微克,預估最快5月初開始執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必須要先做家長同意書的調查,可能調查之後再由教育局跟衛生局安排進學校去接種,所以最快應該是5月初才有可能開始執行。 另外也決議12到17歲青少年,在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可接種追加劑,特殊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等成人可以施打第四劑疫苗。 食藥署日前通過,莫德納半劑用於6到11歲兒童緊急授權使用,但安全性不良反應如何?
台大公衛學院整理實證資料,其中莫德納提報到EMA資料中,施打2劑的兒童保護效力達到7成以上,但7天內出現局部及全身性非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高,主要是疼痛,疲勞頭痛等,症狀會自行消退,但沒有人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 半劑莫德納2023 而面對全球疫情再起,各國多以民眾接種第三劑、甚至第四劑做為因應策略。 觀察國際目前追加劑的接種趨勢,以BNT與莫德納等mRNA疫苗為首選,AZ腺病毒載體疫苗作為第三劑普遍研究結果效力不佳,但若民眾對mRNA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如高端)會產生過敏反應的話,則建議選擇AZ作為追加劑。 周彥宏指出,現行國際臨床數據及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接種BNT疫苗,第二劑只能維持同品牌BNT疫苗接種。
半劑莫德納: 病毒持續變種,該選擇次世代疫苗嗎?
最常見副作用為胸痛占56.4%、心肌炎占40.3%,且施打第二劑心肌炎比率高於第一劑。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表示,依莫德納及BNT疫苗接種須知,雖然都提到接種第二劑疫苗及年輕男性,於施打後14天內,易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但評估對於年輕族群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 醫師表示,國際研究,尚未看到接種第三劑疫苗提升心肌炎好發風險,但癌症患者需使用化療或放療藥物,或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心肌炎高風險組群,務必多加注意。 二、青少年族群(12-17歲)建議完成基礎劑接種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 一、6-11歲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 (一) 建議推動6-11歲兒童族群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以降低疾病防治措施(如停課)對於兒童受教權及生理、心理發育之影響,並減少疫情傳播。 (二) 接種劑數為2劑,間隔12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50微克)。
但如果前兩劑是混打疫苗,則建議第三劑組合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也就是第三劑加強劑仍以BNT疫苗為優先,副作用較低,其次才是選擇接種半劑莫德納。 醫師何宗佑說明,施打3劑BNT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細分第三劑的局部與全身性副作用,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半劑莫德納 vs. 71.7%)。 此外,根據英國的疫苗接種監測數據顯示,前2劑打AZ,第三劑打BNT或莫德納,對抗Omicron效力相當。
半劑莫德納: 疾病百科
褚柏顯說,尤其是30歲以下年輕族群身體免疫力強,易引起發炎反應,也會增加罹患心肌炎風險。 雖然大家開始搶打第三劑疫苗,但仍不免擔心接種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邱政洵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綜觀目前各國對追加劑接種建議,歐盟建議應在接種基礎劑6個月後接種mRNA疫苗作為追加劑,並核准莫德納疫苗半劑為追加劑。 英國的COV-BOOST研究總共有將近3000人參與,是目前最大規模的混打研究。
健保首次將罕病基因治療藥品——「SMA基因治療藥物」納入給付範圍,適應症為「6個月以下發病,且帶有基因突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蔡淑鈴今日向媒體記者透露,由於這款藥物價格昂貴,需要事前審查,預計每年有8名符合條件的病童可以使用。 首例給付對象也出爐,是一名住在南部地區的未滿6個月嬰兒,目前已完成審核程序,待醫院完成進藥程序後,這名嬰兒就能接受治療。 新屋需求銳減下,沒有太多人預期中國能像2016年那樣迅速讓房市復甦。
半劑莫德納: 定案!6-11歲開打半劑莫德納、間隔12周 青少年第三劑、老人第四劑也上路
雖然目前國內有的3種治療SMA的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但全台SMA患者420人中,仍約有300多人不符合任一藥品的給付條件。 楊為傑解釋,在該研究中使用的是莫德納「全劑量」,才能達到中和抗體上升27倍的效果,但台灣打的是「半劑量」,所以該表格無法直接應用於台灣當前的選項,雖然說打半劑量理論上不是抗體剩一半,但絕對會比全劑量少。 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會後說明,BNT公司還主動問「今年有無機會再採購新的新冠疫苗」。 莊人祥也指出,我國早已和莫德納公司訂購新冠疫苗,疫苗存量及現存合約進行討論,並就未來疫苗採購可能性進行意見交流。 會議討論過程中也指出,兩劑之間的間隔若拉長到12周,副作用比較不會這麼大。
大舉投資基建多年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又花大錢普篩、隔離,使中國不太願意以財政手段刺激需求。 而以mRNA疫苗作為追加劑方面,真正讓學界更具信心的原因,是2021年12月初,一份由牛津大學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上的「COV-BOOST」第三劑混打試驗研究。 接種第三劑,原因在於在接種完整兩劑疫苗後,疫苗保護力仍然會隨時間遞減,所以追加施打第三劑疫苗,是近期各國應變的方式。
半劑莫德納: ACIP通過6到11歲接種半劑莫德納 心肌炎風險較青少年低
前者,在抗體效價的產生上略遜後者,但因安全性高,因此更適合對疫苗不良反應耐受條件低的民眾;後者,則更能換取高抗體效價,但卻容易對部分民眾,產生更嚴重的副作用,如BNT疫苗所帶來的心肌炎副作用。 半劑莫德納2023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整理日本十月施打新冠疫苗數據顯示,「年輕男生」心肌炎發生率中,施打「莫德納大於BNT疫苗」。 日本莫德納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為25.7例,10多歲男性中有28.8例;BNT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有9.6例、10多歲男性有3.7例。 若想要施打mRNA作為第三劑加強劑者,則有「BNT全劑」和「莫德納半劑」兩種選擇。
另外,會議也拍板包括年長者、安養機構、免疫力低下族群等高風險群,將優先開打第四劑。 486先生在臉書貼出自己接種完第三劑疫苗的照片,他表示自己前兩劑皆施打AZ,第三劑選半劑量的莫德納,認為抗體更高外,也能讓不舒服感降低。 三組受試者,將進一步隨機施打半劑量高端、全劑量高端、全劑量AZ或半劑量莫德納,作為追加劑,並持續進行六個月的追蹤。 若將該份研究,聚焦在已於台灣取得EUA的AZ、莫德納、BNT上,可以發現,不論前兩劑接種的是AZ或BNT,對於提升體內IgG(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抗體,效果表現最佳者依次皆為莫德納、全量BNT、半量BNT。 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全球目前已有超過80個國家,開放民眾接種追加劑,台灣則是自12月24日起,開放所有年滿18歲以上、接種兩劑滿五個月者,皆能接種追加劑。
半劑莫德納: 醫打2劑AZ+半劑莫德納 接種24小時曝抗體驚人變化
他今(9)日發文,呼籲國人盡速完成三劑疫苗施打,強調「聰明的人懂得趨吉避凶」。 同時,國內三大疫苗廠,國光生技、聯亞生技、高端疫苗,也都在近幾個月陸續宣布,將針對變種病毒株,持續開發新型次世代疫苗。 半劑莫德納 面對變種病毒,各國疫苗大廠紛紛宣布,將進一步開發「次世代疫苗」來對付新型變種株。 12月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表示,已向莫德納、AZ購買次世代疫苗,BNT疫苗也在洽談中。 第二個關鍵實驗,則是2021年12月,由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和高端共同出資的「Mix and Match」混打實驗。 該實驗共計收案三組320人,分別為完整接種過兩劑AZ、兩劑高端或兩劑莫德納者,總計收案960人。
(三) 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 半劑莫德納2023 據了解,與會專家們討論很多,但最終投票結果,決定讓6到11歲的兒童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劑量維持半劑量(50微克),而原本兩劑之間的間隔時間為4周,兒童部分則一口氣拉長到12周,副作用比較不會這麼大。 另外各界關注的輝瑞兒童疫苗,與莫德納一樣安全性及預防效果差不多,接種輝瑞疫苗後防住院效益可達68%。
半劑莫德納: 全民預約瘋搶莫德納,醫師推薦第三劑打全劑量BNT疫苗「抗體上升至少30倍」
台大公衛學院分析兩款疫苗,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皆極低,也都可以有效預防重症,如果家長對疫苗有疑慮,可和臨床醫師討論再做決定。 周彥宏表示,若第一劑接種BNT疫苗,則第二、第三劑勢必都接種BNT疫苗。 半劑莫德納 常見副作用為發燒、少部分有血栓及心肌炎症狀,目前按照科學分析來說,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應會隨之升高,但三劑開打國家及人數仍不多,真實事件數據不足,有待觀察。 A:褚柏顯說,接種疫苗後,若出現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速、喘或心悸,或有輕微發燒等疑似心肌炎症狀,應速就醫檢查。 甚至超過48小時仍感到呼吸急促、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嚴重過敏反應,應速就醫釐清病因。 A:研判可能是施打疫苗後,新冠病毒侵入身體,引起身體出現發炎細胞,當進入心臟後,引發心肌炎。
- 林氏璧則提醒,3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若害怕產生心肌炎的副作用,也可以選擇BNT疫苗;很在乎不舒服反應者不妨選擇高端。
- 調查顯示,接種第三劑BNT疫苗一個月後體內抗體值,是接種前的54.1倍;而接種BNT+BNT+莫德納疫苗者的抗體值,則為接種前的67.9倍。
- 因SMA基因治療藥物是一次性的治療方式,聲稱可終身有效,但其預期效果仍需要長期追蹤觀察,而此嬰兒用藥後必須每4個月進行1次標準運動功能檢查,並提交相關資料,每年須進行1次整體評估,至少要追蹤10年。
- 接種第三劑,原因在於在接種完整兩劑疫苗後,疫苗保護力仍然會隨時間遞減,所以追加施打第三劑疫苗,是近期各國應變的方式。
全球COVID-19疫苗仍不見底,各國多以接種第三劑作為防疫政策,台灣也持續開放公費疫苗預約接種、提高第三劑覆蓋率。 衛福部今透露,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基因治療藥物,自8月起納入健保給付,每劑售價高達新台幣4900萬元,而首位受惠者是一位南部不到半歲的嬰兒,國健署表示,也正在評估新生兒SMA公費篩檢的可行性。 健保署今年8月開始給付,罕見疾病SMA的基因治療藥物「諾健生」,一劑治療費用高達4900萬元。 不過兒科醫師楊為傑表示,莫德納僅能打半劑量,相反地,他替父母選打全劑量BNT,父親在2週後中和抗體濃度上升至少30倍,且還沒到最高點,他更直言「搞不好最終會超過50倍」。 半劑莫德納 隨後德國國會議員、美國白宮也公開指出,就是因中國打壓台灣採購新冠疫苗,導致我國本來簽約的500萬劑BNT疫苗合約破局,隨後國民黨和親藍、親中媒體在去年底縣市長選舉期間繼續以「指揮中心卡疫苗」議題來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