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一般紀錄片,戴維斯古根漢導演選擇將時間序打亂的手法,一一帶出這位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亦是史上最年輕得主—巴基斯坦女孩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不平凡的生命與珍貴訪談。 全球愈來愈有意識氣候危機帶來的全球氣溫升高、災難性氣候事件,以及生態系統破壞等的影響,卻不知原來受教權也是這項危機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之一。 此分析找出最有可能因為氣候變遷使得女孩中斷學業的國家,以及預測女孩的初等和中等教育結業率。
在推動女性教育時,民間團體不只自行尋找解決方案,同時也與公部門合作,協助落實教育相關法律,保障女孩上學權益,例如:在盛產茶葉的印度阿薩姆地區,當地沒有足夠的學校,因此很多女孩無法完成中等教育。 登記在政府之下的「布發巴拉蒂教育信託基金會」(Purva Bharati Educational Trust,Bharati為印度辯才天女的名字),察覺到當地女性就學率及識字率低落,幫助解決此社會問題。 在開發中國家導致女孩無法上學的因素很多,例如:因為文化風俗不同,較為保守的國家反對男教師幫女孩上課;而有些地區學校很少,必須走好幾里路才能到學校;或學費高昂但教學品質低落的環境,成為女孩上學的阻礙。 為了讓女孩順利上學,這6國地方組織在高爾瑪凱網絡資助計畫下,找出解方排除這些障礙,例如:「為阿富汗而教」 (Teach For 馬拉拉基金會 Afghanistan,阿富汗的教育機構) 成功向政府爭取栽培且錄用更多女教師。
馬拉拉基金會: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透過演講、論壇或遊行等方式,說服父母、教師、地區居民及政府官員了解女性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讓女孩提升自我意識,重視自己的教育,為自己爭取受教權,也是一種解決女性教育的方式。 除了不友善的校園環境,跟不上學業進度也會造成女孩無法持續就學。 以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為例,戰亂讓敘利亞難民被迫離開故鄉,遷移至黎巴嫩,即使有機會返校學習,但語言的隔閡及不同教育標準造成學習落差,讓敘利亞難民女孩跟不上學校進度,而放棄學習的權利。 馬拉拉在這次的演說中表示,她會選擇站在教育高峰會的原因,是為了代表全世界那些六千萬個被剝奪受教權的女孩。 這些女孩們的未來,仰賴在她們有沒有機會接受有品質且免費的12年教育。
2013年10月10日,她獲得歐洲議會頒發的薩哈羅夫獎[73]。 馬拉拉致力爭取巴基斯坦婦女教育權利,是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熱門人選之一,但由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獲獎,暫時與它擦身而過。 為了改變現況,馬拉拉認為,大家都需要打破國與國的界限,不分種族、性別或貧富,每一個生活在地球的孩子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也應該要擁有受教和接受醫療照護的權利,各國領導人們必須將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視如己出。 如果9年的教育對他們的孩子來說是不夠的,那麼對全世界的孩子來說,也絕對是不夠的,她呼籲每一個領導人必須敢做更高更遠大的夢,那就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也有權利享受有品質且免費的12年教育。 2月15日,明戈拉的街道爆發槍聲,父親安慰優素福扎伊:「不要怕,這是和平的槍聲」。 她的父親在報紙上讀到,政府和武裝人員將在第二天簽署停火協議。
馬拉拉基金會: 馬拉拉為阿富汗人民請命 籲全球領袖即刻救援
巴基斯坦塔利班曾在史瓦特河谷進行多年的叛亂活動,直到2014年西北部一波大型軍事鎮壓行動,才讓這個地區恢復安全。 然而,自從鄰國阿富汗的塔利班去年重掌政權,史瓦特河谷的暴力活動有復燃跡象。 馬拉拉基金會(Malala Fund)在聲明中表示,她這趟行程目的是「幫忙維持國際上對於巴基斯坦洪災衝擊的關注,強化對關鍵人道援助的需求」。
2009年1月15日,塔利班頒布禁令禁止女孩上學,並炸毀一百多所女子學校[15]。 禁令生效前的那個夜晚,睡夢中的優素福扎伊被炮火的喧鬧聲驚醒數次。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第二屆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將於5月11至12日在高雄舉行,屆時馬拉拉基金會共同創辦人Shiza Shahid將來台參加。 2012年,馬拉拉在校車上遭塔利班分子槍擊,隨後被送往英國治療,並定居當地。 她去年從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畢業,取得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學位。 馬拉拉11歲時以筆名為BBC撰寫部落格,反對塔利班剝奪女性受教權,2012年在校車上遭塔利班分子槍擊。
馬拉拉基金會: 世界紀錄
[7] 《教育權法》原文為《Right to Education RTE, ,2009》,2002年印度的憲法法案 (Constitution Act) 第86次修正,添加21-A條文於憲法中,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給所有6至14歲兒童。 其中對於「免費」定義為所有6至14歲兒童在法律上不須承擔任何學費及學習費用,不應該因為這些費用成為他們基礎教育的阻礙。 [7] 《教育權法》原文為《Right to Education RTE, ,2009》,2002年印度的憲法法案 (Constitution Act) 馬拉拉基金會2023 第86次修正,添加21-A條文於憲法中,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給所有6至14歲兒童。 對於孩童教育的急迫性,馬拉拉強烈的希望,在2015年,也就是今年,各國領導者就必須採取實際行動。 事實上,全世界花費在軍事行動上的預算遠大於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數字,短短8天全球投注在軍事花費的預算,就相當於全世界孩子一整年的教育經費。 早在2008年9月,優素福扎伊就開始談論教育權,她的父親把她帶到白沙瓦當地的媒體俱樂部發表演講。
同年她創辦「馬拉拉基金會」(Malala 馬拉拉基金會2023 Fund),援助開發中國家的女孩上學讀書。 她的努力得到國際肯定,2014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成為此獎創立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 她曾說:「那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孩子,一名教師,一本書和一枝筆,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1]馬拉拉基金會推動並提倡女孩 12 年免費、安全、有品質的教育。
馬拉拉基金會: 網站導覽
天氣變熱而使得經濟作物歉收時,女孩也會因為家庭無力支付學費而被迫輟學。 尤沙夫賽寫道,原本700名學生的學校,僅有70個人來上課[21]。 禁令生效前的那個夜晚,睡夢中的尤沙夫賽被炮火的喧鬧聲驚醒數次。 席扎這次來台參加第二屆亞太社企高峰會,這是台灣首度獲得「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聯名舉辦,兩整天的活動,有來自 60位國內外講者齊聚,現場參與民眾規模上看千人。
馬拉拉的故事廣為人知,但許多人不知道,她有一位重要的幕後推手,就是馬拉拉基金會(Malala Fund)共同創辦人席扎. 馬拉松(Marathon)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折合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 分全程馬拉松(Full 馬拉拉基金會2023 Marathon)、半程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種。 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馬拉拉基金會: 35 爛尾樓、建商倒閉頻傳 專家看這數據喊安啦「全球第一」
2006年一部紀錄片引爆全世界的關注,《不願面對的真相》改編自前美國副總統高爾撰寫的同名書籍,關注全球暖化等氣候變遷的問題。 不止讓導演戴維斯古根漢(Davis Guggenheim)於隔年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此片在美國也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成績第三高的記錄片。 馬拉拉基金會2023 今年這位金獎導演推出新作《馬拉拉:改變世界的力量》,即將撼動全球,並有望再度衝擊明年奧斯卡。
- 馬拉拉遭遇攻擊後,曾重返巴基斯坦一次,這次抵達南部大城喀拉蚩(Karachi),是她第二次回到祖國,距離當年槍擊案10年又2天。
- 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今天表示,她很擔心阿富汗的情勢,特別是婦女與女童安全,呼籲全球領導人緊急採取行動。
- 想要深入了解氣候變遷對女性教育影響的調查結果,歡迎參與SAS 數據為善應用程式 GatherIQ™ 的數據測驗,測試自己的認知程度。
- 「塔利班怎能剝奪我最基本的受教育權?」優素福扎伊在演講向觀眾的發問,被整個地區的媒體和電視媒體報道[13]。
- 遭到槍擊後,馬拉拉陷入昏迷,被空運到白沙瓦的一家軍醫院,當時因為子彈穿過了大腦,其大腦左半部分已經開始腫脹[37]。
2013年1月3日,馬拉拉自伯明翰伊麗莎白女王醫院出院,並在其家人位於西密德蘭的臨時居所中[46][47]。 馬拉拉基金會 當月,在記者招待會上批評武裝分子後,優素福扎伊的父親就收到塔利班指揮官透過電台發布的死亡威脅[4]。 那年夏天,她首次立志成為政治家,而非曾經想要當的醫生[4]。 2009年1月3日,優素福扎伊的首篇文章在BBC烏爾都語博客發布。 博客記錄了優素福扎伊在斯瓦特縣第一次戰爭(英語:First Battle of Swat)期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