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德集團2023詳解!(持續更新)

Posted by Tim on September 19, 2019

晟德集團

加科思旗下新藥可望以6-8億美元授權,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加科思創辦人王印祥堪稱是大贏家,兩個人都成功在兩岸築夢,也有可以一起分享的戰果。 林榮錦說:「計畫中我將成立一個天使基金,規模約20~30億(將由晟德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募資),投資歐美加日等地區墜落的天使,特別是一些技術底子深厚的隱型冠軍公司,且不單設限於生技業,希望結合新世代技術與亞洲市場,創造更大的商機」。 上海寶濟藥業專注於開發高技術門檻的升級換代醫藥品種,以高效基因工程取代生化提取,並具綠色規模化量產能力,目標成為合成生物學的領頭羊。 東曜藥業致力於成為行業領先、客戶信賴的生物醫藥最佳合作夥伴,提供藥物開發生產一站式CDMO解決方案,特別是在ADC藥物開發及生產具有核心競爭力。 林榮錦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相信今日的晟德已站在更堅強的基礎上面對近期的挑戰。

晟德集團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全球生技大廠讚積極搶占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簡稱ADC)市場,晟德(4123)與永昕生醫(4726)看準商機,自2023年起聯手入股建誼近四成,要讓建誼生技轉骨,建立一站式ADC CDMO服務。 林榮錦指出,全球ADC藥物潛在市場規模到2028年上看400億美元,高達1.2兆元台幣,截至2022年,全球已獲准上市的ADC藥有13種,其中7個為實體腫瘤用藥;光臨床前期實驗階段的ADC藥物已多達5百多種,ADC藥物被視為下世代高速發展的生物藥領域。 亞洲ADC藥物的研發、製造仍缺乏完整設施,因此,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已經把ADC藥物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永昕在兩年多前就領先同業建立ADC實驗室,去年更宣布與建誼組隊布建供應鏈,近期也獨家推出「ADC藥物可行性測試平台」,讓原本單純走抗體或小分子藥物的客戶,也能朝ADC方向發展,今年可望有早期研發投入營收進帳。 晟德集團2023 向來講求併購與營運效率的林榮錦也強調,組合式的ADC新藥,連接子的接合能力,將牽涉藥物穩定與否,未來業者要勝出,比的不只是技術,還有速度與資金,展現後發但先至之企圖。

晟德集團: 生醫打群架!大江、晟德都組「生技大聯盟」強強聯手

在更審期間,林榮錦向台灣東洋提出民事訴訟,指控台灣東洋對同樣涉嫌違反證交法、被台灣東洋視為「共犯」的德籍人士Denis Opitz,以金錢利誘、交換可用於刑事案件之證據。 上市櫃公司董事酬金前十大向來是電子業、金融業天下,2022年罕見出現統一以2,362萬元晉升第十大,另一受到關注的是泰山(1218)每位董事平均酬金以約2,325萬元大躍進至第11名,主因處分全家超... 再者,法務部日前也向瑞士請求司法互助,持續追查林榮錦等人疑涉洗錢,東洋也向林榮錦求償57億元,本刊以女密友形容黃淑芬皆有所本,全案只待司法查明弊案真相,不容林榮錦以「男性霸權守舊思維」等語混淆視聽。 除此之外,北檢最近又查出,黃淑芬涉嫌偽造Inopha AG瑞士紙上公司在台子公司董事會紀錄,解散公司,導致1億元資金匯出海外,有脫產洗錢之嫌,檢方上週將黃女起訴,加上黃淑芬又曾親赴瑞士替Inopha AG開戶,戶頭有高達200萬歐元被瑞士檢方凍結。 茫茫的訊息海中,讓鉅亨網記者、編譯團隊,幫讀者們解讀新聞事件背後的意涵,並率先點出產業與總經趨勢,為投資人提供最深入獨到的觀點,協助做出更精準的投資決策。 我在東洋投入了20年的黃金歲月,一直以來我最在乎的就是如何為東洋創造最大的利益、如何幫助東洋國際化、走出去。

同時激勵今台股開盤當中AI族群上攻力道,其中緯創、技嘉、廣達等最高漲逾半根停板,高價股的創意及世芯-KY也漲4~5%。 早在去年初,他聞到升息對資本市場形成肅殺之氣,立刻為公司進行資金壓力測試,確保晟德不受任何影響。 台灣東洋也強調,「跟林榮錦涉犯的背信案件毫無關聯,且相關協商條件不但沒有完成也沒有所謂的7億款項交換證據的情形」。 晟德集團 然而,葉建廷表示儘管在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定台灣東洋以七億元交換證據的事實,是屬於原被告雙方「不爭執」的部分。 能讓台灣東洋以七億元籌碼去交換刑事相關證據,Denis可說是林榮錦與台灣東洋證交法官司中的關鍵角色。 然而該案經過二審法院改判無罪後,台灣東洋接著上訴三審,目前由最高法院認為有諸多疑點未釐清,撤銷無罪判決、發回高等法院更審中。

晟德集團: 〈財經週報-熱門族群〉上沖下洗爆巨量 生技股短線過熱

為此,去年11月底,林榮錦宣布暫辭晟德董事長職務,由財務長王素琦接任,大動作啟動集團第3次轉型,在生技圈引起騷動。 對於法院的判決結果,台灣東洋聲明強調「未以任何方式侵害林榮錦法律權益,因而判決駁回原告之訴」,並表示與Denis接觸,是因為與對方「在瑞士另有民事訴訟案件、協調和解條件」。 3月10日,台北地方法院的一紙民事判決,再度引燃台灣東洋與前董事長、晟德集團總裁林榮錦的戰火。 根據判決結果,林榮錦提告台灣東洋以金錢交換證據、以七億元籌碼利誘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的德籍人士Denis,最終法院以台灣東洋此舉未侵害林榮錦權利,判決敗訴。 永昕(4726)昨(12)日宣布,私募普通股現金增資16.25億元已完成並收足全數股款,訂定10月13日為增資基準日,私募後永昕資本額將由15億增至20.5億。

晟德集團

「晟德絕不會缺席新世代生技投資領域!」,林榮錦說他早就意識到,若要順利轉型為「生技專業投控」,穩定的財務運作與具前瞻性的投資策略,是影響轉型成功與否的的重要關鍵。 益安近2年更積極布局CDMO事業,透過子公司益興(持股約94.5%)持有美國三間高階醫材製造廠,分別掌握有導管、管材/醫療球囊、半成品與成品組裝能量,加上達亞與子公司益興近千坪的生產基地,已經勾勒出益安前進CDMO市場所需的醫材關鍵結構生產能量。 除實際考察及協助整頓現有的投資事業外,晟德在歐洲已接觸六、七家公司,營運項目包括氫能源車的儲氫材料、創新醫材,以及抗體、小分子或細胞治療公司,林榮錦明年將花半年至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海外實地考察,不排除明年斥資約50億元收購其中三、四家公司。

晟德集團: 晟德集團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晟德自2003年公開上市至今19年,不間斷聚焦投資生技醫療產業,對股東的配股配息承諾不間斷,也始終兌現從不跳票;每年穩定配股配息2-3元,今年則加碼至4元。 豐華生技堅守“科學、品質、真誠、獨特”的經營理念,紮實深耕益生菌領域,開發食品、保健品及藥品的機能性素材,亦橫向發展農業、畜牧、植物醱酵等應用。 擁有世界頂級的發酵產線,產品從菌粉研發製造及ODM全價值鏈垂直整合服務,全製程品質監控,以專利技術為客戶提供「品質卓越、價值超越」的客製化益生菌產品。 工廠取得NSF、FSSC、HACCP、ISO22000、TQF、保健食品GMP等多項國際認證,建立安全、卓越、高優質的益生菌原料及代工產品,量身打造最適益生菌產品的製作條件,成為益生菌領域「工廠到市場的解決方案專家」。 晟德表示,集團轉投資公司順天醫藥為充實營運及因應公司長期發展策略所需資金,將辦理私募現金增資發行新股29,500,000股,而晟德董事會決議以私募認購價29元,總投資4.98億元,依照目前晟德持有順藥約28%股權,預計增資後持股比例增加為34%,而集團包含玉晟在內的持股則增加至37%。

  • 更不要說,這些初始的研發成果都還沒有進到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沒有人知道究竟是「毒」還是「藥」,因此不只技術市場價值甚低,東洋更不用負擔後續高額臨床試驗成本,東洋公司當時初始的研發結果,根本沒有拿簽約金、里程碑金的市場價值。
  • 日前晟德召開法說會時,林榮錦就指出,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縮表,導致全球資本市場生技股股價大幅下調,股市本益比PE要求更高;香港股市及大陸股市均已發生股價下降60~75%的超跌現象,生技公司募資將更形惡化、生醫股IPO估值Valuation預估將下降80%。
  • 晟德董事長王素琦表示,本次合併案將會是集團實現第三次轉型的重要里程碑,玉晟管顧原持有之股權為晟德規劃長期持有之標的,合併後將有助於集團整合,各關係企業之間也可透過集團的力量,提升營運效率、擴大事業版圖,晟德將持續布局產業上中下游的投資,偕同核心事業,達成最大綜效。
  • 沒想到短短不到3年時間,加科思就席捲新藥和創投界,2017年禮來以1.2億人民幣入股,占有12%股權,而後再經過一輪增資,晟德持股雖降為15%,但其身價卻超過二千萬美元,若加計此次的授權案,晟德投資的潛在價值可觀。
  • 德微董事長張恩傑指出,該公司今年上半車用電子營收占比為17%,工控則占44%,其他為39%,有信心未來三年至五年將車用占比拉升至三成以上,工控領域中包含AI伺服器,占比也會持續增加。
  • 大江董事長林詠翔組成「生技大聯盟」,攜手生技醫療領域的領導企業和隱形冠軍,包括鮮乳坊、和康生(1783)、亞洲準譯等10家公司,整合各項資源與優勢,齊力推動產業發展。
  • 楊泮池認為,在林詠翔的帶領下,大江開拓63個國家的通路,持續放大商業規模,可望引領台灣產品走向世界。

據了解,林榮錦卸下董座後,下周將前往美國考察轉投資益安的三家子公司,接著也將前往中國大陸另一家轉投資公司東曜實地考察;最後他要花較長的時間到荷蘭,實地了解另一家轉投資公司澳優乳業在當地的生產基地。 聖安生醫擁有多項抗體及核酸藥物開發平台技術專利,致力於「次世代」多特異性抗體藥物與核酸治療藥物開發,以提供病人最佳癌症治療藥物選擇為主軸。 Onward Therapeutics 是一家致力於癌症治療的生物科技公司,尋找有潛力的前臨床或早期臨床階段的項目,並推進到更高的價值階段。

晟德集團: 企業價值觀

其中,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已啟動三項臨床試驗,包括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新冠肺炎重症。 加科思藥業是在2015年時,由貝達創辦人王印祥與林榮錦主導的晟德集團投資成立,晟德當時是以500萬美元投資,此次加科思招股,其估值為15億美元,以晟德集團持股約15.35%估算,潛在身價為2.3億美元,獲利約46倍。 另外,周五(12/18)登場的達亞,是益安旗下子公司,由於晟德也是益安的大股東,也讓晟德間接受惠。 玉晟生技補充,AEROSURF是一種結合藥物與醫療器材的系統,適用於治療缺乏表面張力素(Surfactant)而引起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症並已取得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認定(Fast-track designation)。 LT3001的2期臨床會從不同角度來評估療效,目前2a已做到一半,還要再投入2.5億元做2b、2c臨床,預計2021年底或2022年初就會有結果出來。 我認為這個腦中風新藥成功的機率很大,只要沒有傷筋斷骨的風險,我願意多花點錢做臨床,將來成功上市不僅可以救人,也可讓很多家庭免於被拖垮。

順藥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重磅新藥LT3001,在台灣、美國已進入臨床2期,在中國則授權上藥醫藥集團做1、2期臨床,預期做完2期之後授權給國際大廠。 長聖致力於幹細胞與癌症免疫細胞新藥研發,配合特管法上路,並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獲衛生署核准將細胞療法做為特定癌症的輔助療法,目前收案患者全國第一,進度領先同業。 晟德表示,為落實「2025年孵育7~8家生技獨角獸(指市值達10億美元或300億新台幣的公司)」集團策略願景,並前進世界尋找及併購「墜落天使(Fallen Angel)」,希望借重林榮錦獨到且豐富的生醫產業重整暨併購經驗,以實踐集團全球策略布局。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自2008 重新定位晟德為生技工業銀行以來 ,藉由併購或投資-重新定位聚焦,找到對的CEO「扶你上馬,送你一程」,或深度經營, 或策略管理, 再引進戰略合作夥伴,使子公司的業績因再次強強結合,再次升級轉型,醞釀再次爆發性成長,而晟德在歷次釋股下持有股權遞減 , 市值卻不減反升。 林榮錦指出,晟德布局產業的上、中、下游,擴張事業版圖,投資標的選擇以「高技術、高門檻、高知識壁壘」為原則,不僅追求創新,也注重轉投資公司的自有現金流,紮穩公司經營的根基,不盲目追求本夢比。

晟德集團: 現金到帳!晟德投控2022年滿手現金,再次驗證晟德投控獲利模式

林榮錦董事長自1998年接手管理晟德後,重新定位晟德的競爭優勢並以內服液劑專業製造核心,透過先進的技術平台架構、專業處方研究以及處方設計分析等能力,研發多元化的液劑系列產品,成功帶領晟德轉型為台灣第一大專業內服液劑藥廠。 2008年晟德水劑產品在台灣市佔率已突破70%,林榮錦董事長再次協助晟德制定差異化的成長策略,不僅優化水劑產品組合並投身精神、神經科用藥領域,更將晟德轉型成為「生技工業銀行」,打造亞太最專業的生技育成平台。 晟德投控在「產業投控」的架構下,專注於台灣生技產業的育成與扶植,持續引進上下游技術進行整合,並投入投控集團公司內外部資源。

截至2023年第1季,晟德股權投資已超過新台幣222億元,占總資產80%以上,未來將會持續透過併購或引進策略投資人等方式,進一步強化核心事業的競爭力與擴張。 林榮錦表示,看好異體細胞治療與CDMO的趨勢,未來將致力透過順藥(6535)、東曜(1875.HK)與永昕等轉投資公司的積極合作、打群架,深化集團綜效一同搶攻市場。 首先在細胞治療部分,順藥將與集團公司合作,瞄準再生醫療與精準醫療,短期計畫與集團轉投資公司在自體細胞治療的科學驗證,透過順藥的新藥開發能力、市場評估、商業化開發能力來建構異體細胞治療創新產品組合,啟動全球開發與授權計畫。

晟德集團: 投資廣達、緯創,不如直接買輝達!他不到40歲身價上億、年年賺30%:2招找出便宜好股票

展望未來,晟德將提高或調節在核心事業(如永昕/順藥/博晟/益安/國光)的持股比,專心經營使其可長期貢獻穩定現金流,推動核心事業快速發展,深化集團綜效及價值鏈,擴大產業經濟規模。 玉晟生技進一步指出,因此WTI正積極與政府組織及研究機構合作,並準備在中美兩國進行臨床試驗,期待能盡速驗證KL4用於治療肺功能損傷的新冠肺炎病患之療效,為全球防疫貢獻心力。 晟德集團暨玉晟生技董事長林榮錦表示,Windtree Therapeutics是全球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新創治療的開路先鋒,專注於鎖定醫療上有迫切需求而未被滿足的市場,其核心產品已陸續取得美國FDA如孤兒藥、快速通道資格認定等特殊通行證,顯見其研發成果受到國際的認可。 日前晟德召開法說會時,林榮錦就指出,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縮表,導致全球資本市場生技股股價大幅下調,股市本益比PE要求更高;香港股市及大陸股市均已發生股價下降60~75%的超跌現象,生技公司募資將更形惡化、生醫股IPO估值Valuation預估將下降80%。 林榮錦強調,國內生技產業最低迷的時刻或許已經過去,但深受升息通膨、地緣政治動盪的歐美加日生技醫藥公司則不一定,很多生技同業都希望晟德投資或併購他們,但自身堅持除非確認是對的經營團隊、對的商業模式或產品技術,且可以跟晟德集團現有的布局垂直整合,才能成為較有吸引力的併購標的。

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表示,根據Med device tracker研究指出,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進行人工關節替換手術逾95萬例,並以4.9%年增率攀升。 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每2人即有1人有退化性關節炎,也讓脊椎骨材、生物性骨材與創傷固定產品占比持續升高;其中,又以膝關節為關節重建最大需求產品。 晟德集團2023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為自體關節軟骨再生修補技術,一直以來被視為植骨的黃金標準,是臨床最常使用的骨骼修補材料,但取骨部位感染與疼痛,導致恢復期延長以及自體骨量不足等問題。

晟德集團: 企業願景

東曜藥業2019年11月在港股掛牌,創下台灣生技業旗下生物製藥公司成功赴港上市的首例。 晟德集團 王素琦指出,晟德自1999年起,每年均以盈餘或資本公積轉增資方式擴充股本;自2017年起,進入股本成長穩定期,每年除配發股票股利同步配發現金股息,目前資本額已由最初的4000萬擴大至近60億。 目前晟德之高流動資產占資產總值95%;其中,現金(新台幣33億)、高流通股權(新台幣212億)。 未來晟德集團將致力於匯聚、整併資源孵育出7-8家市值超過10億美金、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20年7月1日電)晟德 (4123) 董事長林榮錦表示,台灣防疫有成,拉高在全球能見度,對企業海外發展大有幫助,未來會持續併購,並強化現有轉投資,期待在2025年打造7至8家市值超過新台幣300億的獨角獸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 A:我的目標是在2025年達成培育7~8家生技獨角獸(指市值達10億美元或300億新台幣的公司),旗下轉投資事業只要達成一些重大里程碑,例如2期臨床試驗結果達標、完成重大國際授權案,就會推動掛牌上市,掛牌地點包括美、中、港、台。

晟德集團

永昕生醫以「大D中M」的CDMO品牌定位:以「創新的開發能力(D)與適當的生產規模(M)」,提供傳統生物藥與新興生物藥開發與製造的一站式服務。 晟德集團2023 豐華生技團隊深耕功能性益生菌領域,落實全產業鏈品質與安全保障,創造堅實的事業核心價值,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的解決方案。 順天醫藥(Lumosa Therapeutics) 是一家致力於臨床開發的新藥公司,專注於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神經疾病和腫瘤領域。

晟德集團: 生技凝聚爆發力 新藥 CDMO 美容將領風騷

站在成立開業超過一甲子的里程碑上,晟德將籌畫成立「晟德組織發展學院」,集結晟德人一甲子的智慧累積,透過模組化的人才培育機制,進行多元化的課程配對,並強化數位數據觀念及產業連結,將晟德集團的價值、精神、專業代代相傳、與時俱進,為台灣社會及生技產業培育未來人才。 更將透過多項社會參與及永續作為,感謝全體客戶與投資人長期的信賴與託付,也感謝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肯定。 晟德以投資控股模式專注於生技及大健康公司的投資與育成,隨著轉投資陸續開花結果,將持續擴大集團流動性資產價值。

晟德集團

林榮錦表示,未來晟德將提高或調節核心事業持股,專注經營使可長期貢獻穩定現金流,也會鎖定大型醫療基金、高技術、高風險生技投資。 林榮錦曾指出,晟德將持續透過海外籌資、併購及公司定位等策略,力拚 2025 年前打造 7-8 家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 隨著林榮錦與前東家背信案無罪暫告一段落、加科思有望成為集團旗下首家獨角獸公司,林榮錦將持續壯大事業版圖。 【2023年6月28日,台北訊】晟德集團(4123)轉投資之益生菌大廠豐華生技27日宣布與韓國保健食品公司Nutrione等四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MOU),旨在開發新型功能益生菌素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