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第五腦神經 (三叉神經) 受損,便會造成臉部皮膚感覺麻木;如第六腦神經 (外展神經) 受損,便會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 其他舌下神經、迷走神經障礙,則會造成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的症狀。 因此,當鼻咽癌腫瘤侵犯耳咽管時,就會產生耳塞、耳鳴、中耳積液、聽力障礙等症狀。
局部復發的鼻咽癌,再度體外放射治療國內仍然約有 15 ~ 35%的五年存活率,但是第二次的放射治療很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放射線傷害,因此病人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鼻腔腫瘤2023 CT及MRI可提供各種切面的數位化影像,呈現鼻咽部內的結構與病灶。 如能仔細地選用造影參數,配合醫師的審慎判讀,就現階段的醫療水準而言,對於鼻咽癌的診斷與擴散範圍的認定,CT與MRI兩者各見優劣。 CT對骨質解析度較高,MRI對軟組織解析度較優;值得一提的是,CT與MRI的檢查均需注射對比劑。 儘管產生對比的原理不同,但兩者對比劑皆需由靜脈給藥,再經由血液循環將對比劑帶至病灶處,藉以突顯病灶與鄰近正常組織間的對比度,以增加病灶的偵測敏感度與準確度。
鼻腔腫瘤: 肺癌病友如何了解自己的分期?肺癌的四大治療手段是什麼?
臨床上檢測血清抗 EB病毒抗體有診斷及追蹤參考價值,抗體效價高低可作為參考,但確立鼻咽癌的診斷仍必須依靠鼻咽切片的病理檢查。 根據上述臨床表現和鼻腔腫物特點,應儘早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 X線及CT等檢查,可提供腫瘤大小及周圍組織受累程度,對選擇術式及估計預後有一定意義。 腦膠質瘤是指起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它對人造成極大的危害。 占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80%;惡性腦膠質瘤的發病率為/10萬,在人類常見腫瘤裡面排在9-10位。 ■ 鼻腔腫瘤2023 概述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
一般而言,急性的放射治療副作用是相當常見的,如中度的口咽黏膜炎、咽喉疼痛、輕度到中度的皮膚炎等,皆能在治療完成數週內恢復。 而持續較久的亞急性副作用,如口乾、頸肌肉纖維化及中耳炎等,則時有發生,但不嚴重。 至於嚴重的晚期副作用,如軟組織壞死、骨骼壞死、局部腦組織或脊髓受損,則較少發生。 鼻腔惡性腫瘤手術進路,一般主張鼻側切開,因其視野寬闊,可以同時切除累及上頜竇和篩竇之腫瘤。 近年推薦面中部掀翻術,具有與鼻側切開同功效果,但無面部畸型。 鼻腔腫瘤 對較小腫瘤,可應用鼻竇內窺鏡技術,不僅能完整切除腫瘤,還可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鼻腔腫瘤: 鼻咽癌之治療
部份晚期鼻咽癌病人,可考慮使用一天兩次或多次之放射治療 (hyper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可提高放射治療之劑量,並減少神經組織之延遲性傷害。 其局部控制的效果是否優於一天單次之治療,目前亦無定論。 少數的病人在治療後 2至3個月仍可摸到殘餘之頸部腫塊,此時可考慮進一步治療或觀察。 有效的治療,來自於正確的治療方針,而方針的選擇,卻有賴於確實可靠的診斷與病灶範圍的認定。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是亞洲和南美高發,西方國家較少見的的一類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世界衛生組織(WHO)淋巴類腫瘤性疾病的分類中將之命名為"鼻腔、鼻腔型NK/T細胞淋巴瘤"。 「假如註定要得一種腫瘤,我會選擇霍奇金淋巴瘤,因為我了解它,而且我有信心把它治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我國淋巴瘤領域的著名專家、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腫瘤內科主任朱軍教授如此說。 鼻咽癌是中國高發癌,鼻咽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約為 76%,5 鼻腔腫瘤2023 年生存率為 50%。 15~45 歲患者的 5 年生存率高於 65~74 歲。 黃豪,白小軍,崔紹傑,顧建文,解放軍306醫院,神經外科不久前的一天,對於患者鄭某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天——飽受病痛折磨已有時日,家人帶她求醫到了解放軍306醫院。 患者在當地醫院行頭顱MRI檢查發現左側顳葉一巨大占位,直徑約5.
鼻腔腫瘤: 惡性淋巴瘤的規範治療(三)治療
大劑量化療結合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或者骨髓移植可作為復發性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一種治療方法。 當然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發生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都應儘快就診。 現代化放射線或合併化學治療也已大幅改善治癒率並降低如口乾、腦部壞死及牙關緊閉等併發症。
- 即使移居美國的第二代中國人也比 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 卵巢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每十萬人中就有五人為新發患者;卵巢癌也是婦科腫瘤死亡率最高的腫瘤類型,每年約有25%的患者死亡。
- 一般而言,急性的放射治療副作用是相當常見的,如中度的口咽黏膜炎、咽喉疼痛、輕度到中度的皮膚炎等,皆能在治療完成數週內恢復。
- 唯一的辦法是提高警覺,多注意自己五官功能的變化,一旦上述的症狀兩三週未消失或反覆發作就應盡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診查。
- 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 放射線照射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但與所有癌症治療一樣,仍不免有少數復發的現象。
- 答:晚期患者的治療是以化療為主,放療可以針對化療不敏感或明顯殘存的腫瘤部位進行治療。
二三十年前常用的鈷六十治療機早已被淘汰,目前我們大都以直線加速器或螺旋斷層放療儀並結合用現代化強度調控或影像導引科技,精準地利用高能量X光來治療腫瘤。 目前第一期鼻咽癌的治療可單獨採用放射治療,但中晚期(即第二期、第三、及未發生遠處轉移的第四期)就需要併用化學及放射治療。 針對已發生遠處轉移 (常見骨、肝、肺等部位) 者,則以化學治療為優先,之後再視情況於鼻咽及頸部給予放射治療。 對於經過治療後的鼻咽癌病患的療效評估,除了臨床上及實驗室各項檢查外,影像的追蹤檢查也是重要的步驟。
鼻腔腫瘤: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導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淋巴瘤又被稱為惡性淋巴瘤,俗稱淋巴癌,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 淋巴瘤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約占所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一半以上。 腫瘤復發的病人約有 80%是在兩年內發生,此後逐年遞減,超過五年以後,疾病復發的機會低於5%。 所以,前兩年追蹤回診應該較為密集,一般建議一到三個月回診一次。
鼻咽切片通常採用局部麻醉方式,經由鼻部夾下懷疑的組織送病理檢查,如腫瘤很小或位置特殊時,最好在鼻咽內視鏡監視下操作,必要時需要重複切片才能得到診斷。 鼻咽切片是診斷鼻咽癌必要之檢查,通常不太疼痛或出血,也不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或轉移。 有上述一項或多項症狀之病人,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常規之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 診斷確立之後,需要先行判定其臨床分期,其中包括耳鼻喉科之常規理學檢查、腦神經理學檢查、肺部X光、肝臟超音波、全身骨骼同位素掃瞄、頭頸部之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等。 根據統計,男性每十萬人每年罹患鼻咽癌的人數在台灣是 7.7人、美國0.63人、日本0.27人。 即使移居美國的第二代中國人也比 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鼻腔腫瘤: Heho 癌症
鼻咽癌之常見症狀可略分為六項:頸部腫塊、單側之聽力障礙或閉塞感、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一邊之鼻塞或鼻涕增多、頭痛和臉麻或遠看東西糢糊。 鼻咽腔並不大,最寬處約略3.5公分,在此處黏膜表層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為鼻咽癌。 鼻咽癌在歐美國家極為少見,即便是亞洲的日韓及大陸長江以北各省份,也都沒有像南方華人地區常見。 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及新加坡這些地區是全球最好發的地帶。 鼻腔腫瘤2023 台灣一年約有1500人罹患鼻咽癌,以男性居多,約為女性3倍,依衛生福利部統計,它是民國100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第十大殺手,是僅次口腔癌的男性第二常見的頭頸部癌。 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60歲年齡層居多,平均年齡為50歲左右。
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星既罹患淋巴癌,讓公眾的視野集中在了淋巴癌這種病上。 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85%,小細胞肺癌占15%~20%。 放射治療作為其治療的重要手段,包括根治性放療、姑息性放療、減症性放療以及預防性放療等。
鼻腔腫瘤: 追蹤我們
特殊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攝影、磁振造影檢查、骨骼同位素掃瞄或肝臟超音波檢查,一般需配合臨床需要來安排。 大致而言,治療完成時間愈久,檢查密集度和檢查項目就愈少。 過去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部位以鼻咽或頸部復發為主,然而現代化放射治療併用化學治療已能明顯改善鼻咽腫瘤及頸部淋巴轉移的控制率,因此遠處器官轉移反而成為治療失敗最主要的部位。 而不論是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有八成於治療後三年內發生,因此,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若為局部復發則仍可接受內視鏡手術或再次放射治療,仍有半數以上患者獲得根治的機會。
第一期的鼻咽癌單用放射治療有九成以上的治癒率,而中晚期尚未轉移者,經放射治療合併化療後仍有高達六至八成的成功率。 拜醫學進步之賜,使得鼻咽癌的五年整體存活率由過去的50-60%,大幅提升至75%左右。 惡性淋巴瘤按病理組織學的不同分為兩大類,分別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臨床上多以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組織增生,尤以淺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常伴有肝脾大,晚期有貧血、發熱和惡病質表現。
鼻腔腫瘤: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
鼻咽內視鏡可分為軟式或硬式,前者較舒適,而後者則較方便做鼻咽切片。 分期是描述癌的一種方式,例如腫瘤的位置、是否發生轉移、對身體其他的器官的功能有無影響。 醫生需要根據診斷性檢查的結果來明確分期,因此只有檢查完善後才能進行分期。 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的分期用阿拉伯數字0-4來描述(羅馬數字的I-IV期)。 卵巢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每十萬人中就有五人為新發患者;卵巢癌也是婦科腫瘤死亡率最高的腫瘤類型,每年約有25%的患者死亡。 由於卵巢癌的臨床症狀不明顯,容易造成漏診與誤診;逾七成的患者確診時,已處於癌症晚期,並已擴散到其他器官,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編譯:楊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 來源:腫瘤資訊一、為什麼病灶不在鼻腔病理也診斷為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 鼻腔是NK/T細胞淋巴瘤最常見的原發部位,是該型淋巴瘤的原型,其次為鼻咽、扁桃體和口咽等上呼吸消化道器官,也可發生於、皮膚、胃腸道、睪丸等結外器官。 鼻咽部復發的鼻咽癌,可考慮作顱底手術切除,有機會可完全切除,或考慮合併化學治療。 大致而言,傷口因放射線照射過癒合較慢,且顱底手術相當繁複,術前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頸部殘留腫塊或復發,則施行頸部廓清術或放射治療。
鼻腔腫瘤: 臨床表現
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與鼻竇、顱腔相隔,當鼻咽癌腫瘤侵犯到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現象,此種頭痛通常是單側性。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 而環境因子如鹽漬或煙燻的食物、燒香或抽菸等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香港的研究指出他們過去在嬰兒斷奶吃的鹹魚,其製作過程中因未掏出內臟,以致容易衍生致癌性的亞硝酸鹽化合物有關。 歡迎關注咚咚癌友圈微信公眾平台:sw315ddayq 前幾天,年輕美女演員徐婷因患淋巴癌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也讓冬瓜心痛不已,感覺到淋巴癌的科普有待加強。 腫瘤治療還是應該去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尤其是淋巴瘤這種可以治癒的腫瘤。
總之,及早發現鼻咽癌復發,施以適當治療,病人較有第二次治癒的機會。 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二期病人存活率則尚待研究。 對於早期鼻咽癌,除了體外放射治療再加上鼻咽腔內近接治療,是否增加局部控制率仍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由於本病早期無特異性表現,常因鼻塞、膿涕、鼻衄等被誤診為"感冒"、"鼻炎"或"鼻中隔偏曲"等,因此本病的診斷除了依靠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外,最重要的是獲得病理學依據。 由於腫瘤細胞常侵犯小血管,導致腫瘤組織出現缺血性壞死,活檢組織常報告為"慢性炎症組織",病理學陽性率低,所以臨床上部分患者需多次反覆取材,最後才確診為本病。 放射線照射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但與所有癌症治療一樣,仍不免有少數復發的現象。
鼻腔腫瘤: 鼻腔惡性腫瘤
在解剖上,鼻咽是一個醫師不容易用肉眼直接查看或用手觸診的結構。 因此,臨床上對鼻咽癌的診斷,須依靠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與醫學影像的幫忙。 用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檢查鼻咽,好比是用潛望鏡直接伸入屋內查看牆上的表面是否有異常,而牆壁本身的結構及牆壁以外,則有賴醫學影像檢查,否則無法一探究竟。 初期腫瘤發展緩慢,至晚期腫瘤廣泛累及眼部、上頜竇、篩竇或前顱底時,可產生Ⅱ、Ⅲ、Ⅳ、Ⅴ、Ⅵ等顱神經及眼部症状。 檢查時發現鼻腔有腫物,表現不平,暗紅色,或呈類息肉樣,觸及易出血。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約3比1。 國內最近之統計,每年約有12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十大癌症之第七位。 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鼻咽癌發生之原因乃多重因素所構成,經研究結果約有三項,即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 鼻腔腫瘤 (小時候多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工作環境之空氣污染及久而多的吸菸者)。
鼻腔腫瘤: Heho News 健康新聞
除了呈現鼻咽癌在鼻咽處的腫瘤大小外,CT及MRI可幫助確認腫瘤的擴散情況,如鼻腔、鼻竇、鼻咽旁、顳下窩、頸動脈鞘、脊椎及脊椎周圍肌肉群、口咽、顱底及顱內等。 因此,有上述症狀之病人,就必須作鼻咽部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鼻咽癌。 由於鼻咽部之特殊解剖位置,無法直接目視,需借助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才能檢查。 鼻後鏡檢查是利用壓舌板壓住受檢者舌部,再將一小鏡子放置於口咽部深處,檢查者利用燈光與頭鏡來檢視鼻咽部。 而鼻咽內視鏡是一種特殊的光學儀器,直接由前鼻孔放入,經過鼻腔直接檢視鼻咽部。
和其它侵襲性淋巴瘤以化療為主的治療原則不同,鼻腔NK/T細胞淋巴瘤對放射治療敏感,對化療較不敏感,放射治療是本病主要的根治性治療手段。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對於診斷明確的Ⅰ/Ⅱ期鼻腔NK/T 細胞淋巴瘤患者,應先給予放射治療,在放療完成後再給予化療。 鼻腔NK/T 鼻腔腫瘤 細胞淋巴瘤放射治療劑量為50-6OGy,多數患者能夠取得完全緩解,甚至可以得到根。 新的放射治療技術-調強放射治療已經在取得了在發展在提高腫瘤劑量,保護正常組織方面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優勢。 中晚期病人常需要聯合化療,但是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化療方案,一般還是選擇CHOP或CHEOP方案。
鼻咽癌是屬於較為放射敏感的腫瘤,體外放射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 放射治療的範圍包括鼻咽部、附近組織及頸部淋巴區。 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Gy,每天1.8 ~ 2.0 Gy,連續治療7至8週。 放射線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對於決定腫瘤大小、侵犯範圍十分重要。 其他如肺部X光檢查、肝臟超音波及骨骼核子醫學或正子電腦斷層等,除有助於治療前臨床分期的判斷外,對於療效的評估及追蹤複查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鼻腔腫瘤: 鼻咽癌的風險因素
1、如果晚期的鼻腔NK/T細胞淋巴瘤,已經侵占了其他部位,是不是單獨的放療就不行了? 答:晚期患者的治療是以化療為主,放療可以針對化療不敏感或明顯殘存的腫瘤部位進行治療。 本病好發於中青年的男性,男女比例約為3:1,平均發病年齡大約40歲,但臨床也可見於老年和兒童患者。 一般認為NK/T細胞淋巴瘤發病與EB病毒感染有關,侵襲性強,病程較短,如不及時診治,臨床進展迅速,只有6-12月的生存期。 由於本病發病具有很強的區域性,中國醫生對於本病的診治具有更多的實踐經驗。
一、 何杰金氏病1、治療原則(1)ⅠA、ⅡA期:以放射治療為主,若有大的縱隔腫塊,應當採用化療與放療綜合;病理若為淋巴細胞消減型,應採取全淋巴結放射。 (2)ⅠB、ⅡB期:一般情況採用全淋巴結放射,或採用聯合化療。 (3)ⅢA:單純全淋巴結放射,也可次全淋巴結照射+化療。
依臨床狀況及權衡其副作用,如血球降低、粘膜發炎、聽力或腎臟功能的影響等,可給予單一或複方化學治療,複方化學治療之緩解率約為50%。 新的藥物如gemcitabine、paclitaxel,目前仍在臨床試驗中。 在特殊情況下,較局部的病灶可考慮接受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鼻咽癌的診斷主要靠耳鼻喉科醫師用反射鏡檢查或鼻咽內視鏡檢查合併鼻咽部切片。 有時候轉移到頸部的淋巴腺已很大,但原發部位仍很小,因此初次鼻咽切片結果仍未找到腫瘤,少部份病患可能因此需要兩次以上的切片才證實有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