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小人生2023全攻略!(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February 17, 2023

所小人生

《縮小人生》最先於2017年8月30日的第74屆威尼斯影展上首映,並作為該影展的開幕片[3]。 而發行商派拉蒙影業則將本片定於2017年12月22日在美國上映[4]。 電影2017年4月30日於第74屆威尼斯影展上首映[3],派拉蒙影業隨後定檔2017年12月22日在美國上映[4]。 該片成為票房毒藥,總收入僅為5,500萬美元對6,800萬美元的製作預算。

當挪威科學家發現細胞縮小技術之後,科技引領人類走上全新的環境,透過述說縮小之後的美好,立即降低經濟負擔,讓你豪宅珠寶輕鬆擁有;思考地球永續發展,馬上減少大量垃圾汙染;人生更有意義的生命,彷彿一切的美好就此展開。 這構想其實非常天馬行空,但扣除一些分子結構或物理BUG,《縮小人生》花了大半篇幅,用比較戲謔的方法把前因後果與縮小過程講得煞有其事,近年來我們面對許多諸如人口爆炸、垃圾污染的環境議題,縮小除了能把一個人的消耗降低,還能夠把財富成百倍成長。 縮小世界裡可分為兩種人,第一種是自願接受縮小手術,享受有錢人的奢華生活,第二種是遭到迫害的貧窮移民、政治異議人士和罪犯。

所小人生: 縮小人生

麥特戴蒙(Matt Damon)演出的主角保羅(Paul)在本片中不是一個太過討喜的角色,甚至覺得他完全沒有主角光環,從頭到尾他就跟失敗劃上等號,活脫脫就是一個人生負面教材,剛好來詮釋這個負面議題。 這雖然不算出乎意料,但就讓我更不爽了,到頭來促使保羅回心轉意的不是他終於想通,居然只是到地底路上必須先走上坡11小時? 跑回來告訴觀眾一段看起來像是本片中心思想的話,「是大是小不重要,你的行為才能決定你是誰,與愛人在一起才是活著的意義。」角色塑造直接毀於一旦,你這樣不要臉地跑回來講的話真的有說服力嗎? 不過轉念一想,比起那些被裝進紙箱非自願變小的人,原本保羅過的生活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糟,所以作為主角從一開始就不會被觀眾認同的電影,《縮小人生》最後會這樣搞我看也是不太意外。 以這部電影來說,「縮小」來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其實是個幌子,事實上人口過剩牽涉到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這些都不是縮小科技或科學家就能擺平的,所以這並不是重點。

所小人生

然而電影所牽扯的面相非常廣,像裡頭就由提到許多人被這項突破性技術吸引,或者說假環保之名,行斂財之實的去做縮小手術;斥資打造大空間的客製化縮小社區,牆外卻是一群木板貧民區;甚至電影中還在酒館中問了一個讓大家無法回答的問題,縮小的人算不算是個人,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他們,投票權是不是只能算成人的四分之一? 但可惜的是,這些議題丟是丟了,但都如蜻蜓點水般不深入,這邊講一點那邊講一點,已經完全讓電影失焦,更不用說在片尾一個有錢人提出氣候變遷只是科學家杞人憂天的假議題,不禁讓我懷疑這批判元素是不是只為了在有如鬧劇一般的《縮小人生》裡加入一些政治正確而已。 面對不可逆的手術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恐懼,因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而嘗試另一種風險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所小人生: 導演

▲在店裡消費滿500元即可參加集點活動,而且集點是報電話的,不用擔心集點卡會用不見! 所小人生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對流雲系發展旺盛,中央氣象局今晚(22日)9點45分對南投縣、高雄市、屏東縣發布大雨特報。 爛番茄根據299條評論,持有46%的新鮮度,平均得分5.7/10[29]。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

所小人生

保羅對能夠進入保險庫表示興奮,並邀請玉蘭一同前往,然而她拒絕,及勸他不需要進入保險庫,可以回到他們的社區做好事。 保羅進入了保險庫,但在大門即將關閉時轉念並離開,選擇跟玉蘭、杜桑和康拉德一同回去。 當我們一無所有,才知道人的存在不是放大縮小,而是那顆在乎的心,還有沒有值得在乎的對象。 而這對象從世界、家庭、朋友到陌生人,藉由放下重新找回人生,不管你在乎的是末日、金錢還是愛情,總有你值得一往無前的所在。 或許這就是故事的核心,但一如電影般太多的花花綠綠,最難的終究就是看清。 只是在縮小之前,總還會面臨著許多認知上的挑戰,人與人之間是否還平等?

所小人生: 縮小人生-電影介紹

但電影中還是保留了縮小技術有趣的問題點,包括裝有人工關節的人不能參加手術,手術前必須將植入口腔的人造物先除去也是重要一環,還戲謔的表示有人因為手術疏失忘了把假牙拿掉,以致於手術過程中整個頭炸掉。 但這是科學家辛苦研究的成果,也突顯出科學家與現實社會的隔閡,縮小科技確實發揮了作用,但沒想到被濫用到其他方面讓科學家相當自責,實驗成功後的縮小人民卻只知道夜夜笙歌,仗身上的光環不事生產,只會把妹享樂,這些都是依然還存在的社會問題。 《縮小人生》是《尋找心方向》導演亞歷山大潘恩Alexander Payne的新作,故事描述科學家在未來發現把人類縮小的強大技術,能有效改善人口過剩問題,甚至還能減少自然資源耗損,就連面對物價高漲也能因為縮小找到更多生存空間。 飾演職能治療師的麥特戴蒙,因為生活各種壓力快喘不過氣,決定跟老婆一同「變小」,不過在執行前一刻,老婆突然反悔,變成只有13公分大的麥特戴蒙,意外擁有人生重新開始的機會。 再來就是《縮小人生》的議題探討不夠深刻,由於本片的調性是幽默略帶溫馨,所以沒有呈現出地球環境破壞、資源不足的強烈危機感,是可以體諒的。

一個受政治迫害的越南移工,被強迫接受縮小手術後裝箱丟包,獲救時她是唯一的生還者,還因為要生存下去而截肢,但她生活的比保羅有意義,也樂於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而不是每天自怨自艾,還好電影最後給予保羅一個還算不錯的結局,讓他用一個比較正常的方式來體現自我認同的價值。 電影時常天馬行空,但有時候講述的卻又是現實無比的問題,人類生存的環境持續惡化,資源不足、空間破壞,人類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 看完後發現不是原先想的那回事,雖然本片也算是喜劇,但更多的是突顯人生的無可奈何與現實壓迫,而且看到最後發覺「縮小手術」比較偏向負面宣傳,接受這樣手術的人幾乎只想到如何放大自身的財富來過著完全享樂的生活,也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打著「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旗幟,其實只淪為口號,真的十分諷刺。 有些弱勢族群是不得已而為之,過程遇上憾事還不得不接受自身的遭遇,連基本的保障都沒有,跟真實人生一樣殘酷,並不如宣傳說的美好,甚至以縮小手術當作政治迫害的手段,聽起來令人害怕又憤怒。 《縮小人生》由《尋找心方向》導演亞歷山大潘恩Alexander Payne執導,描述科學家找到把人類縮小的技術,來減少地球資源快速消耗,一名職能治療師保羅,因為被學貸與殘酷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決定嘗試這樣的「縮小新技術」,或許能讓生活有不同改變。 在探索縮小規模的可能性,保羅與奧黛麗同意接受這個過程並搬到縮小人類中最受歡迎社區之一的「休閒樂園」居住。

所小人生: 縮小人生-觀眾影評 (

演員的表現和電影的前提獲得好評,但其執行手法與對主題未能傳遞的想法獲得批評[5]。 不過亞歷山大潘恩說:「主要原則還是一切從簡,視覺特效和動作皆以現實為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演員要在綠屏拍攝,而不是直接用電腦特效帶過。」亞歷山大潘恩盡量避免電腦特效,無非是希望視覺特效「有照片逼真的感覺」,觀眾不會覺得那是特效。 無論大小世界,角色都必須跟道具互動,這些道具大至旅行箱,小至玫瑰或甚至是教堂裡的鈴鼓。 而服裝也跟道具一樣,要為生存在縮小世界的角色設計戲服,其實也是個頗為棘手的任務。 〔記者林旻臻/雲林報導〕雲林縣口湖鄉海口故事園區的露營區鄰近金湖漁港,有水管屋、小木屋、烤肉設施,不過早年屬農牧用地,無法對外開放,在2021年變更為遊憩用地,目前正規劃委外經營階段,縣府也補助口湖鄉所620萬元進行整修,預計今年底前完工。

沒想到在縮小後才是人生不順的開始,既因此離婚又沒有過上想像中的好生活,照樣一事無成的上班下班還面臨失去所愛,若是以價值觀落差和探討人類發展結構變動的影響,那也算是不錯的主題,可惜往往又不如你的想像。 主角保羅擁有的東西其實不比別人少,他的同學很多是光鮮亮麗的醫生,他自己也是有專業能力的職能治療師,但成功與否有時不在聰明才智,反而跟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保羅個性溫吞、毫無主見、人云亦云、缺乏企圖心,他聽說「縮小」可以改變人生,卻讓他被妻子拋棄。 做任何事都是別人的提議,又容易放棄原本的想法,與單親媽媽約會、參加鄰居的派對、接受陌生女子的一夜情,後來答應幫人治病到淪為別人的幫傭,看似好人的行徑,其實是失敗的代表。 人家說「大滅絕」他就覺得末日快要來臨,甘願與世隔絕躲到地底,又聽到要走11小時的地底坡路而放棄原先的想法,他人對他的評價就是他從來沒成功過,不用擔心他會做傻事。 本案基地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向陽路248及250號,基地面積合計約為9,007平方公尺(約2,724坪),興建地上10層、地下3層,共計341戶。

所小人生: 電影發行商

在一般世界擁有存款10萬美元,其實什麼都買不起,但在全球最高檔的縮小社區—享樂園,卻可以換算成1,200萬美元,一輩子不用愁。 縮小人生似乎就是享有幸福人生的入場券,可是縮小手術一旦開啟,便無法回頭,可說是一段改變人生的大冒險。 《小太郎一個人生活》由許多短篇故事所組合而成,每一個小故事都是佐藤小太郎與鄰居或朋友所發生的一件小故事,雖然每一個篇幅都非常短,缺少明顯的高潮迭起,但卻非常療癒人心且發人深省,佐藤小太郎透過自己的童真視角,在守護著他所認識的每個人,努力成為一個大家眼中的好人,並默默地幫助他們度過生活或工作上的難關。

然而,在本片的前半部有場酒吧的戲,簡單討論一下縮小後的人類,對環境破壞低,同時對全世界的經濟貢獻也低,其公民權是否應該縮減? 本片藉由一名醉漢之口說出,讓觀眾自行反思,但後來完全沒探討此一問題,導致這段顯得多餘,無形中又分散議題的焦點。 接著片中指出有不肖人士用縮小的科技方式對付政敵或不同陣營之人,立意良好的科技,卻成了軍事上的武器,同樣的,也是讓觀眾自行反思,這縮小技術是利是弊,再度分散一次議題的焦點。 最後,看完一大段男主角消沉的戲份後,終於切入本片想探討的主題:地球的環境問題,透過教授語重心長的一段話,揭露本片核心思想,結果竟以諾亞方舟那一套宗教模式,草草收尾,正所謂「戲不夠,神鬼湊」,想不到好的結尾,就靠神鬼來救急。 總之,本片有三次論述,像是隔靴搔癢,力道皆不夠強烈,足以引起觀眾散場後的反思。 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時,我曾經說這是我看過解決「人口過剩」問題最有創意的方法,姑且不論這種方法的可行性,但拿來當成一個議題探討的確大膽又創新。

所小人生: 喜劇片熱播排行

從首支預告曝光來看,縮小版的麥特戴蒙捧著一朵超大鬱金香,拿小杯子裝著大杯伏特加,種種趣味畫面,都真實進入一趟「迷你冒險」。 不僅故事與預告呈現的感覺截然不同,也非想像般趣味叢生的笑點喜劇,要進場觀影前建議帶有不期不待不受傷害的心態,來欣賞這部人小不一定志氣高的電影,畢竟許多時候你想追求的未必叫理想,大多只是另一種的逃避。 在之前的第一隻《縮小人生(Downsizing)》預告時就有人問:有沒有人發現麥特戴蒙縮小以後,他太太就沒有畫面了? 在《縮小人生》的正式預告中,馬上就對這個疑問提供了解答...... 口湖鄉長李龍飛表示,目前正辦理工程發包,目標年底前完成所有工程,公所也致力於營造海口故事園區,打造成露營觀光好去處,尤其西部海岸線景色優美,歡迎民眾前來欣賞,感受原始漁港的美麗風情。 張麗善提到,待修繕工程完成,海口故事園區正式啟用後串聯北港、水林、口湖的五分車文化廊帶,可豐富「幸福61公路」的休閒景觀,從麥寮、台西、四湖、口湖,一路吸引遊客前來雲林沿海鄉鎮。

  • 該片講述了一對中年夫妻為了節省開支,他們自願加入縮身計畫中,把自己變小,結果只有丈夫變小了,妻子並沒有,於是兩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 在峽灣航行時,保羅的船遇到亞柏容森博士和他的妻子,亞柏容森博士談及北極甲烷釋出的正反饋無法停止,人類註定如此,最終會導致人類滅絕。
  • 人家說「大滅絕」他就覺得末日快要來臨,甘願與世隔絕躲到地底,又聽到要走11小時的地底坡路而放棄原先的想法,他人對他的評價就是他從來沒成功過,不用擔心他會做傻事。
  • 由麥特戴蒙Matt Damon主演的全新科幻喜劇《縮小人生Downsizing》,探討未來社會物價高漲,人口過盛問題導致居住空間太小,因此人類開始決定把自己Size變小,進而找到更多生存空間。
  • 飾演職能治療師的麥特戴蒙,因為生活各種壓力快喘不過氣,決定跟老婆一同「變小」,不過在執行前一刻,老婆突然反悔,變成只有13公分大的麥特戴蒙,意外擁有人生重新開始的機會。

本來以為《縮小人生》主打的就是大人與小人同框的有趣畫面,兼之更多他們平時生活的交集與方式,擦出更多火花,甚至放大像《動物方城市》(Zootopia)裡打造的世界,不同體積的動物如何生活於同空間的有趣畫面,差別只是改成真人版的故事而已,不過這些鏡頭多數只出現電影前半段。 其實他們各有各的生活空間,因此「縮小」也代表跟原本的家人朋友分離,脫離原本生活的方式。 原本設想本片會針對環境問題進行幽默的諷喻,或者深度探討,殊不知輕描淡寫,以宗教方式草率收尾,無法啟發觀眾進行反思。 人物塑造方面,是另一大敗筆,一個漫無目的、人云亦云的主角,非常不討喜,又拖垮節奏,即使最後性格開始成長,但電影已至尾聲,大勢已去。 雖然如保羅這樣的人,在縮小後反而接連遭遇慘事,但他還是可以住在高級公寓裡,沒事約個小會,參加朋友的聚會,而不用淪落到城牆外的貧民窟,雖是幸運但也表現了縮小之後還是一個社會縮影。

所小人生: 縮小人生98yp文章-熱門關鍵字

陳玉蘭顯然很清楚第二種縮小人生,她還要讓保羅瞭解這個世界,這些都需要視覺特效和美術設計團隊來呈現,超乎導演潘恩的想像。 所小人生 豈料縮小人生似乎沒有保羅想像的那麼美好,術後一年,他離婚了,孤單一人,做電話客服維生,還有一個吵人的鄰居。 在峽灣航行時,保羅的船遇到亞柏容森博士和他的妻子,亞柏容森博士談及北極甲烷釋出的正反饋無法停止,人類註定如此,最終會導致人類滅絕。 在抵達第一個地點後,保羅表示亞柏容森博士正計劃在山中創建一個大型保險庫以作為應急措施,在滅絕的情況下隔離殖民地並保護人類。

所小人生

海口故事園區面積約21公頃,鄰近金湖漁港,園區內硬體設備齊全,近年國內露營風氣盛行,吸引許多民眾前來野營。 該片講述了一對中年夫妻為了節省開支,他們自願加入縮身計畫中,把自己變小,結果只有丈夫變小了,妻子並沒有,於是兩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真的是縮小了人生卻沒縮小電影的野心,找不到收尾的最佳結局,只好回到老梗的相愛相親,變成小孩開大車的玩笑電影。

所小人生: 「雲林後花園」湖山水庫扎根生態永續理念 環境教育館動土

西南側留設廣場式開放空間,可供住戶休閒使用;在社宅的低層部提供鄰里多元的社區服務,透過健全的社會照護網、結合「社區公共保母」、「老人長期照顧機構」社福系統及「日常用品零售業」供附近鄰里購買生活用品、建置完善的社宅管理制度,成為混居共生的好所在。 所小人生2023 故事的發展多元,探討觀點可謂無所不包,從世界末日、諾亞方舟到價值衝突、追求人生;從穿插人權平等、政治操作工具到弱勢族群、真愛無敵。 時而正經八百的嚴肅議題,時而無奈笑點包裝著後悔迷惘,最後回到什麼才是你所在乎與感動的結尾,可說是大雜燴的集合,想吃什麼都給你來一些,卻似乎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口味。 《縮小人生》真是一部令人尷尬的片,為什麼要選擇縮小,從大格局來看是為了拯救不堪負荷的世界,往小觀點來看能拯救人生擺脫貧窮的枷鎖,本該是皆大歡喜的發展,但劇情走向卻完全走歪。

所小人生

從納稅講到投票,從工作講到社會秩序的維持,連鎖效應的發酵才初見端倪,卻已是人心惶惶的開端,但科幻片未必要有科幻的發展,這些議題猶如蜻蜓點水般帶過,下一秒還是找尋自己的烏托邦比較實在。 直到遇到越南民權鬥士陳玉蘭我才發現,保羅終究無法成為鄰居杜尚那一類能輕鬆享受榮華富貴的人。 所小人生 面對陳玉蘭,杜尚慷慨地讓她拿走冰箱剩菜和過期藥品,保羅卻看到她義肢的不適合。 所以到挪威得知科學家要到地底時,保羅發現自己的悲慘經歷原來是有意義的,都是要讓他成為「人類最後希望」,下定決心拋棄陳玉蘭和他樂於助人的心走進門中,但最終結果居然還是跑回來和整場都尷尬到不行的陳玉蘭抱抱。

所小人生: 電影 »

然而在進行「縮小」過程後,保羅此時接到奧黛麗的電話,她指自己無法完成這個程序,在最後一刻反悔,選擇退出並離開了他。 溫蒂查克說:「在我們所謂的『大世界』,布料是根據我們的尺寸文化在機器上織造,我得思考縮小世界的人會穿什麼,因為他們還沒有縮小機器的技術。」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服裝不是要用手工編織,那就得是手工製作的材質。 其實關於縮小題材,過去好萊塢也拍攝過,1989年的《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便是一部經典科幻喜劇,當時希望藉由「縮小」去探討大自然的破壞問題,如今睽違29年再有《縮小人生》也希望藉此去反映現今社會狀態。 其他卡司包含克莉絲汀薇格Kristen Wiig、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克里斯多福華茲Christoph Waltz等,該片目前已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在爛番茄獲得92%極高評價,台灣預計2018年1月19日上映。 由麥特戴蒙Matt Damon主演的全新科幻喜劇《縮小人生Downsizing》,探討未來社會物價高漲,人口過盛問題導致居住空間太小,因此人類開始決定把自己Size變小,進而找到更多生存空間。 想像有一天,挪威科學家找到解決人口過剩的方法—把人類的身高縮小為5吋,展開為期200年的全球縮小計畫。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