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車禍2023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June 1, 2019

自動駕駛車禍

台中市消防局於今天下午5點45分接獲報案指稱,外埔區廍子大安溪南岸堤防道路發生一起火燒車的嚴重車禍,隨即派遣第五大隊、外埔及大甲分隊等出動消防車6輛、救護車1輛、消防人員17名,由小隊長林秉弘帶隊前往灌救。 為此,遠通與靖娟基金會除了持續幫小朋友複習路口與騎乘的道安知識,今年特別新增製作停車場安全教材,呼籲家長和小朋友在停車場時,謹記「停好車、再一起下車」,以及掌握包括:下車後要等待家長一起同行、要注意遠離移動的車輛;不靠近死角地帶、不在停車場內奔跑玩耍之「2要2不」要點。 遠流出版公司於2002年3月發行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科學人》雜誌,除了翻譯原有文章更致力於本土科學發展與關懷。

有關事故發生的原因,特斯拉方面表示,當時光線過於強烈,自動駕駛系統和駕駛員都沒有發現前方車輛,因此未能採取強制措施。 今年6月,一輛貨車在國道翻覆,擋住整條去路,司機站在國道上趕緊示警,就怕大家沒注意,沒想到白色特斯拉還是硬生生高速追撞上去,過程中更差點撞到人,警方事後追查發現,當時電動車駕駛因為開啟自駕輔助系統,才意外惹禍。 汽車安全中心執行長李維:「我們不應該那麼急,把自駕車放在充滿行人、腳踏車,甚至娃娃車的道路上。」今年3月,美國Uber自動車發生撞死人的意外,讓外界對於自駕車的安全再度引發疑慮,甚至有民眾決定抵制自駕車上路,在進行生命輕重的抉擇之前,自駕車本身的安全問題,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 韓劇中,主角被要求在一個人的性命和一百條人命間抉擇,陷入道德困境,如今同樣的問題,也成為自動駕駛車輛系統必須面臨的決定,日前麻省理工學院團隊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民眾如果自駕車煞車失靈,面臨事故應該怎麼選擇。 自駕車普遍被認為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率,不過當無法阻止事故發生,運算系統會如何在不同生命中做出抉擇? 美國日前一分統計研究指出,發現當兩者必須犧牲其中之一,民眾會傾向自駕車犧牲動物、年長者和男性,以拯救人類、幼童和女性,這樣的結果引發爭議。

自動駕駛車禍: 小心!只問機車騎士沒問乘客傷勢 汽車女駕駛犯肇事逃逸罪

進一步來說,主導商業發展的國家機器也可藉此強化家長式(paternalism)領導,有違人本主義的思考,甚至將影響民主。 同時,以AI決定撞擊,或者可以擺脫電車難題的胖子變體,也就是假設推一個胖子上軌道可阻擋電車、拯救五條人命。 由於這必須要親手執行害一個人,大多數人會選擇不作為,以符合世俗的道德良知。 但若是自駕系統為人類處理這類難題,除去電影裡的英雄情節,普通人應不會有像威爾史密斯在電影《機械公敵》(I, Robot)裡的強烈愧疚感。

自動駕駛車禍

Overton 在車門關閉後約 1 分鐘左右才啓動 Summon ,比官方規定的 3 秒之後時間長很多。 今年交通安全月以「人本交通-停讓文化」為主題,期待能建立駕駛人正確停讓觀念。 遠通電收表示,今年與靖娟基金會討論道安行動方案時發現,除了路口外,常被忽視的停車場域也需要留意停讓,包括車子還沒停妥時,小朋友就自行開車門下車,容易撞傷、夾傷,也會碰傷其他車輛;且停車場車速雖已降低,但因燈光較暗、缺乏交通號誌管制,無論開車、停車、下車步行,都要更留意「停」與「讓」。 而薩梅克最後也因為沒通過酒駕測試遭到逮捕;這件事引起熱烈的討論,許多人認為就是因為有自動駕駛,才會救了薩梅克的命,但也有人認為,就是因為有自動駕駛這樣的科技,才會有不負責任的駕駛開到睡著。 事發在11號深夜,國道三號99.3公里處,監視器畫面可見,高速公路國道3號,戴姓及朱姓國道員警正在處理交通事故,突然一輛白色特斯拉,高速從內側車道往前衝撞,幸好2名員警反應快,及時往兩旁閃躲,才逃過一劫。 2輛巡邏車當時正在處理交通事故,並在地面放有交通錐,不過開啟自動輔助駕駛的林男因精神不濟,竟視路面交通錐為無物,直接撞上了巡邏車。

自動駕駛車禍: 相關新聞

但這種轉變勢必將到來,Micron 將與我們的客戶密切合作。 ADAS 技術可以緩解交通堵塞情形,並實現車輛的自動化。 V2X 技術還可以幫助行人和腳踏車騎士避免危險,因為汽車駕駛較難在路上看到他們。 行人和腳踏車騎士人可以穿戴能和 V2X 網路互動的技術產品,也可以啟用智慧手機上有此功能的應用程式。 在這兩種情況下,配有 V2X 的汽車會警告駕駛正在靠近的行人或腳踏車騎士,然後啟動煞車或其他閃避的動作。

這次更新認為是特斯拉實現車輛「完全自動駕駛」承諾的重要一步。 很長一段時間,馬斯克一直在宣傳特斯拉FSD(Full 自動駕駛車禍2023 Self Driving,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 開發商除了要說服政府以外,駕駛也是另外一個必須要說服的對象,因為雖然許多人不喜歡或是懶得開車,但更多的人喜歡駕駛的感受並且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喜歡的消遣。

自動駕駛車禍: 特斯拉起火難救 若有滅火毯能秒控火

來自233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萬使用者參與了這項道德測試,在最後收回的約4000萬個答案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全球一致的傾向,例如:當發生事故時,所有人都一致的表現出更偏向救人類而非動物、救更多的人、救兒童而非成年人。 另外,由於 Tesla 在連續兩起事顧發生後,於近日發布 Tesla 8.0 的軟體車輛更新,由於此次軟體更新的重點著墨於 AutoPilot 自動駕駛技術的優化,令外界不免聯想是否與兩起事故有相關聯。 或者自動駕駛車在攝影機、車距雷達等設備之外,可以倚靠近年來越來越多廠商採用的 LiDAR(光達)技術,以高頻率發射雷射光速進行掃描,來輔助並降低自動駕駛車發生碰撞的機率?

  • 汽車製造商與政策專家擔心,如果缺乏全國性的統一規則,無人車很難在美國50州同步上市。
  • 自駕車普遍被認為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率,不過當無法阻止事故發生,運算系統會如何在不同生命中做出抉擇?
  • 細節主題含括如生成式 AI、5G 與物聯網應用、低代碼開發當今最有價值的技術創新領域;以及商務流程優化、資安法遵甚至企業永續等營運實務,幫助來賓掌握最新的技術趨勢與開發框架,獲得最具商業潛力的技術能力。
  • 據外媒路透社等媒體報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週四表示,沒有證據表明 5 月份發生在佛羅里達的致死特斯拉事故是由自動駕駛系統所致,將不會對任何一輛特斯拉進行召回,至此,為期 6 個月的事故調查告一段落。
  • 通過多輛自動駕駛車構成的無人車隊可以有效減輕交通壓力,並因此提高交通系統的運輸效率[3]。

而 level 4 與 level 5 的不同,大致上就是 4 規定還是要有駕駛者,來最終處理少數系統無法處理的情形。 例如在尖峰時段的無燈號路口,人類駕駛者會試著看情況伸出一點車頭來迫使來車放慢速度,這樣他才有機會通過那個路口。 而系統,可能因為安全因素就只能待在那十幾二十幾分鐘等車流緩解。 擁有 level 2 的技術其實要做到 level 3 不難,因為 level 3 的差別就是多個定義是系統監測環境與車況,而其實多數 level 2 的車早就持續在監測這些,只是可能做得不完美。 但是,遇到做決定時,他還是需要駕駛的介入,包含變換車道。

自動駕駛車禍: 特斯拉目前從未因車體及系統,賠償車主

李耀培則強調,有關修例僅局限於受限制地區(restricted area)或半禁區,以讓獲准許人士為無人車進行測試,相信不會在路面行駛。 大家好,我是陳家祥,目前服務於Mercedes-Benz中華賓士民生展示中心,之前在LEXUS服務了8年,我深信具有競爭力的新車價格加上良好的服務品質,才能提供消費者最好的購車享受。 大家好,我是Mitsubishi匯豐汽車岡山營業所銷售顧問陳文揚,家母也是擔任Mitsubishi銷售業務近30年,我希望傳承她過去服務的經驗,並透過誠實直接的溝通,讓您享受到最無距離的購車體驗。 3.提起損害賠償之訴訟: 賠償義務機關拒絕賠償,或自提出請求之日起逾30日不開始協議,或自開始協議之日逾60日協議不成立時,請求權人得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之訴。

自動駕駛車禍

美國時間 自動駕駛車禍 6 月 30 日,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對外宣佈,將對 特斯拉 Model S 汽車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人員傷亡車禍事件 展開初步調查。 過度仰賴汽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而發生車禍意外的案件,越來越頻繁。 高公局統計,今年1到10月,光是施工車或緩撞車遭撞的事故中,有44%的肇事車,都裝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許多駕駛以為過度依賴,而沒注意路況,反而讓自己深陷危險之中。 自動駕駛車禍2023 下一步是使用 V2X 自動駕駛車禍 技術,預計使車輛間能夠互相通訊,也能與交通號誌、其他基礎設施、GPS 繪圖程式及腳踏車和行人之間進行互動。 這些部分可以共同組成網狀網路,持續即時共享並更新駕駛狀況。

自動駕駛車禍: 法律

截至2013年,美國已有4個州(內華達州、佛州、加州與密西根州),與哥倫比亞特區,成功制訂處理自動化載具的法律。 這是根據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依據這五個不同程度(從駕駛輔助至完全自動化系統)發布另一種分類系統而編修而成,設計理念是『誰在做,做什麼』的分類法。 截至2013年,美國已有4個州(內華達州、佛州、加州與密歇根州),與哥倫比亞特區,成功制訂處理自動化載具的法律。 ▲該案例也凸顯出現行各國法規在車輛輔助駕駛系統上的不足,而日本也在今年完成SAE Level 3自駕車輛的相關規範。 (二)吊扣駕駛執照: 例如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因而肇事致人重傷者,依處罰條例規定應吊扣其駕駛執照3個月至6個月。

但若到管制較為寬鬆的 Google 自駕車或 Tesla Autopiot 自動駕駛技術直接上路在各個路段實驗、甚至是已經交給消費者實際去運用時,這些自駕車存在一定的系統風險,而尚未率先使用或享有自動駕駛技術的你我,卻也反而要共同承擔自駕車系統發生問題的後果。 當前自動駕駛車的實路測試或運用階段,突顯一般人在自動駕駛技術演進發展階段中,可能有「尚未蒙受其利,就先受其害」的狀況。 不過儘管有關 Tesla 自動駕駛事故的調查處理仍是一個動態的進程,但發生這些事件也「幻滅」了許多人對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絕對安全的想像,衍伸出下列幾項問題值得產業界、各國政府、來面對與解決,甚至也值得有可能邁入「自動駕駛時代」的你、我深思。 全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日前已派專案小組調查維州這起致命案件,但該局8月10日表示,目前已有的文件僅顯示「特斯拉被一輛卡車壓過」,此外沒有更多細節,相關人員計畫推進調查,研究自動駕駛功能是否出現問題,或駕駛過程中司機有何異常等。 在特斯拉官網中,也有「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的詳細說明,表示所有新款Tesla均標配先進硬體配備,提供 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以及符合未來需求的全自動駕駛功能,而目前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需要駕駛人主動監督,並無法使車輛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車禍: 自動駕駛普及後,車輛保險機制的延續與變革

這聽起來比自己開車更有壓力,尤其是特斯拉提前警告系統可能會「在最糟糕的時候做錯事」。 網友@Chuck Cook影片中,特斯拉可在車道清楚的城市道路行駛。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Google自動駕駛車不論是在車禍的發生次數以及車禍嚴重性上,都比傳統上由人類駕駛的車輛來得低。

自動駕駛車禍

特斯拉駕駛表示,因為精神不濟,上交流道後就開啟自動輔助駕駛,撞車之後才被嚇醒,幸好人都沒有大礙。 自動駕駛車禍 在車輛上使用「自動車道保持系統」的駕駛人,可以不需要監控道路狀況,也可以不需要將雙手保持在方向盤上,但是必須保持警覺,並且要在系統提出要求的時候,能夠在10秒之內接手控制汽車。 全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近幾年重點調查特斯拉車輛「Autopilot」和「Full Self-Driving」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這兩種選項都標榜「車輛可自動行駛」,但根據特斯拉官網,駕駛員也應時刻警惕,若有意外狀況可隨時介入,中斷自動駕駛功能。 長久以來,通常是「駕駛」對於車輛負責,在某些特定狀況下還可究責於車商或維修者。 一旦導入自動駕駛,假設基礎建設、IT服務等外在條件都沒有出錯,除非人類接手控制,否則究責對象將是促使AI做出決定的編程相關人員。 這些責任攸關的工程師、企業主不只要讓AI遵守法律,更得訓練AI學習道德。

自動駕駛車禍: 特斯拉股價漲 就因X執行長一席話?

為此,郭醫師強調:「目前雖然廠商有繳交20歲以下青少年成癮的資料,但是並未列入駁核條件,也就是說,即使廠商所提的資料證明會吸引青少年使用,一樣可以通過健康風險評估。」為了保護青少年,不要讓我們下一代繼續尼古丁成癮,這是醫師和反菸團體最強烈的請求。 自駕輔助系統車主葉先生表示,交流道上會有工程車,車子偵測到工程車有警示,但是在速度上感覺沒有閃躲的動作,他說自己那時候清醒,所以就介入改為手動操控,他認為非預期的道路變化還是需要人力介入。 事實上,特斯拉自動駕駛出事在台灣雖是首例,但在國外早有案例,今年4月加州一名台裔蘋果工程師,在前往上班途中,啟動電動車「Tesla Model X」的半自動駕駛功能,結果車子失控撞上分隔島,又遭到後方兩輛車追撞起火,送醫後仍回天乏術。 國道警方也呼籲,駕駛人應遵守交通規則,開車前要有充足休息,避免疲勞(患病)駕駛,如有必要可於服務區內或下交流道休息。 根據交通部道安會統計台北市2023年1-5月的交通事故中,車禍肇事原因主要為以「轉彎未依規定」(達28.25%)「未依規定讓車」(20.69%)及「未注意車前狀況」(12.64%)為最多,三項累計肇事率就已達車禍發生總數的6成。 英國法律改革委員會的報告著重在自動駕駛的定義上面,建議自動駕駛汽車上的「使用者」不需要為超速、闖紅燈、危險駕駛等行為負責,但需要負擔其它責任,例如確保汽車保險,乘員安全帶等責任。

自動駕駛車禍

交通事故現場處理完畢,肇事當事人如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16條之規定,處理人員當場即依規定扣留肇事駕駛人相關證照,並發給代保管物件臨時收據。 當事人如有違規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規定之情事,應填「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舉發之。 肇事駕駛人的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0條規定應分別處理。

自動駕駛車禍: 車輛肇事鑑定單位

同時,不只是硬體建設推動,新北市政府的「招商一條龍」政策,自108年起推動迄今,已協助廠商在新北落實投資221件,投資金額逾4,100億元,創造逾8.7萬個就業機會。 如新竹物流今年攜手新北市政府,於八里區斥資19億元建置「國際物流暨北區轉運中心」,預計創造500個就業機會,為新北智慧物流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未來也透過轉運中心可望繼續帶動新型產業聚落發展。 新北市政府將持續以「馬拉松」精神,長期陪伴企業夥伴在新北持續擴大投資成果。 「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將於林口落成,以「先進研發、高階製造」為招商策略,吸引高科技、綠能、文創、醫療等新興多元產業進駐。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指出,在各個產業都與AI息息相關的時代,必須串聯各個產業的跨域共享及融合,使AI工具發揮最大效用,而關鍵就在於將「AI技術」與「產業know-how」緊密連結,讓AI走向AI+,而「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就是AI+產業生態系的最佳示範場域。 特斯拉認為,車內所有乘客並無生命危險,加上從車體的損傷與一地殘骸來看,當時車速絕對不只75km/h,肯定是以高速行駛,才會有如此撞擊力道,至於車輛起火一事,不僅電動車遇車禍會起火,普通燃料車自燃事件還更多。

自動駕駛車禍

機車騎士了解兩輪機車可能的危險,但任何經驗豐富的騎士都表示,最可怕的危險來自其他汽車駕駛。 根據 Autotalks,一家 V2X 解決方案公司表示,三分之一致命機車意外事故的發生,是由於其他汽車駕駛沒有看到接近的機車騎士。 V2X 技術可以提醒駕駛即將發生的危險,並在較大的車輛中啟動修正操作。 預計這種車與車之間的通訊能減少這類型的機車事故,並降低騎機車的危險。 事實上,到了 2024 年,汽車產業團體(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計劃車輛能夠具備 V2X 功能,以獲得完整的五星級安全評等。 Micron 嵌入式業務部門的 V2X 專家和汽車系統架構資深主管 Robert Bielby 表示,這項任務應該能保證大部分新車擁有 V2X 功能。

自動駕駛車禍: 服務

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經常發生車禍悲劇,遭外界質疑其安全性。 美媒報導,美國交通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表示,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取名跟一般常識認知不符,如果要求駕駛必須雙手放在方向盤上,眼睛盯著前方路況,就不能稱為Autopilot,根本「名不符實」。 Uber在2018年3月亞利桑那州坦佩市(Tempe Arizona)發生第一起自駕車車禍致行人死亡的事件,該事故引起大眾對於當自駕車撞死行人時究竟誰應該負擔刑事責任的關切,因為前述事故如果成案,可能成為未來司法實務自駕系統事故之判例。 參議員們周一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這項調查「應該有助於該機構就該公司必須實行的旨在提高其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技術安全性並防止未來發生車禍的修復措施給出建議」。

高等級自動駕駛涉及到來自通訊、衛星、雲服務、中/短距離無線通信、計算機視覺識別、高精雷達等技術,需要應對多變的交通場景、道路類型、複雜的交通參與者、極端的氣象環境等。 進入2021年,「特斯拉剎車失靈」早早鎖定了年度十大關鍵詞之一。 自動駕駛車禍2023 而特斯拉(Tesla)風暴當中,國內造車三貴也頻頻走進輿論中心。

自動駕駛車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然就針對你自己喜歡的使用場景去做選擇比較好,避免誤以為價格同距的車, 3 級車就應該比 2 級車划算很多。 Toyota 則是自 90 年代開始不斷進行研究,到了 2015 年先在首都高速公路測試、2016 年展開市區測試,同時也提到為了要能適應城市交通環境更複雜的地區,計畫要再加入 AI 技術,藉由能夠自動判讀並產生當下環境的空間與地圖資訊,加強對各國的適應能力。 (五)記點: 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因而肇事致人受傷者,記違規點數3點,另汽車駕駛人肇事,如有違反處罰條例第63條第1項所列條款之一者,除依原條款處罰鍰外,並予記點。 例如超速行駛肇事,除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2400百元以下罰鍰外,並記交通違規1點。 汽車駕駛人在6個月內違規記點共達6點以上者,吊扣其駕駛執照1個月;1年內經吊扣駕駛執照2次,再違規應記點時,吊銷其駕駛執照。

但在 Tesla 自動駕駛死亡事故發生後,自動駕駛技術能否應付各種複雜的交通狀況? 各個車廠是否能提前達成近幾年車廠宣傳自動駕駛功能時,不斷提到的「零事故、零死亡」要望? 這一切都仍是未定之天,值得各國政府、車廠和消費者攜手合作來達成。 如果未來道路上行駛的都是自動駕駛汽車,是否會達到理想狀態,還要考驗技術的穩定性。

近期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合併日本最大原生數位媒體集團Mediagene,改名為TNL Mediagene,合併後雙方讀者數量加起來達6,000萬,總流量已成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媒體集團。 本次AWS科技潮什麽與INSIDE塞掐合作錄製的Podcast節目,邀請TNL Mediagene整合長Richard與AWS BD Manager Jack,一起暢聊關鍵評論網一路走來從哪些面向運用AWS雲端工具,得以站在巨人肩膀持續前進。 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北上路段今天中午驚傳有拖車司機因下車查看車況,竟遭到後方車輛當場撞上,拖車司機直接飛到前方護欄倒地不起... 1899年9月的《紐約時報》刊登了一條新聞,紐約市中央公園附近,69歲的亨利. 「道德機器」統計結果表明在不同文化下的的人們在部分選擇上有一致的傾向,但儘管傾向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會造成傾向程度的差異。 今年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將全球首座完整認證智慧城市頒發給新北市,2022年智慧城市Top 1首獎,同樣也由新北市獲得,印證了新北打造的數位科技與綠能永續智慧城,不只與國際接軌,更是走在最前線。

自動駕駛車禍: 汽車鐘錶

據外媒路透社等媒體報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週四表示,沒有證據表明 自動駕駛車禍2023 5 月份發生在佛羅里達的致死特斯拉事故是由自動駕駛系統所致,將不會對任何一輛特斯拉進行召回,至此,為期 6 個月的事故調查告一段落。 2021年8月,NHTSA針對特斯拉Autopilot可能存在的缺陷展開調查,並於2022年2月對意外剎車問題進行調查。 特斯拉官網稱,目前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需要駕駛人主動監督,並無法使車輛自動駕駛。 報導指出,布塔朱吉直言,將Autopilot(自動駕駛)一詞作為特斯電動車一項功能,與該公司要駕駛雙手保持在方向盤上的要求不符。

自動駕駛車禍: 自動駕駛肇事,過失責任如何判定?

例如某人因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不慎撞擊前車,致前車駕駛人死(傷)則將成立刑法第276條過失致死罪(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或刑法第284條過失傷害罪(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美國汽車協會(AAA)日前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68%民眾對自駕車感到「恐懼」,較2022年的55%高出許多。 該調查的949位受訪者中,每10人就有1人認為,買一輛自駕車能讓自己在路上睡覺。 但專家警告,車商行銷有誤導消費者之嫌,讓民眾對目前汽車輔助系統產生誤解,甚至造成危險。 其實特斯拉並非使用雷達作為偵測周遭環境的主要工具,而是用環繞車身的八顆攝影鏡頭,利用「影像辨識」來了解周圍環境(編按:但目前視覺與雷達彙整的辨識結果,究竟是雷達感測優先或視覺優先,還有待討論);因此事件的發生有可能是因為雷達只做為輔助,感應到前方障礙物時已經太慢了。 不久前,美國加州起訴一名特斯拉駕駛兩項過失致死罪,該名駕駛人的特斯拉汽車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闖紅燈,撞上另一輛車造成兩人死亡,這是第一次有人使用半自動駕駛系統被起訴過失致死罪。

當三元鋰電池取代鉛酸蓄電池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動力來源之後,「自燃」便與電動汽車綁在了一起。 據數據統計,2018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的新能源車燒車事故有40餘起;2019年3個半月時間內,共發生79起,平均每1.5天一起。 雖然多數電動汽車廠商對自燃的原因諱莫如深,但調查顯示,自燃事故主要發生在充電過程中和充電結束的短時間內。 所幸的是,自動駕駛技術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到真正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給政府和公眾留下較為充足的時間來對這一道德問題進行探討和辯論。 這些企業對自動駕駛倫理問題的模糊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一方面,他們的技術還遠未成熟到能夠精准分辨年輕人和老年人;另一方面,他們在表示偏向保護一部分人的時,總會得罪另一部分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