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儲蓄險推薦12大分析2023!內含台幣儲蓄險推薦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January 15, 2019

台幣儲蓄險推薦

個人建議除非為了財富移轉,不然短期的緊急預備金放定存,長期的錢投資盡早複利,才能提早享受財富自由的人生。 台幣儲蓄險推薦2023 台幣儲蓄險推薦2023 可以指定給沒有婚姻關係的同居人或關係緊密的朋友,因為這樣身份的人沒有繼承權;或者可以指定公益團體為受益人,回饋社會。 我們在申請實支實付的理賠會用到「醫療費用收據」,但醫院只會提供一份正本。

全球金融巨頭踩雷慘案頻傳,彭博揭露碧桂園近期美元債券的曝險部位,以全球最大基金公司貝萊德(Black Rock)曝險金額最高,持有碧桂園美元債券約3.519億美元(約112.6億元台幣),第2名為滙豐控股(HSBC)持有3.43億美元(約109.8億元台幣)。 基本上這個就完全沒有儲蓄意義了,只剩單純的保險意義與功能,當然,這是先進的保險國家都走上的路,台灣只是現在才要面對而已。 A:並非所有的保險費都可節稅,例如車險、火險、責任險等產險保單均不得列入,而是「人身保險」才行。

台幣儲蓄險推薦: 投資小白最容易上手的理財方式,短年期儲…

責任準備金是保險公司最大的負債科目,它是指保險公司賣出保單後, 未來需要支付給被保人的金額,因此保險公司會計算要提撥多少負債,也就是責任準備金。 責任準備金利率越低,代表保險公司公司要提列的金額就越高,因此會把這個成本反映在保費上。 但相反的,如果買了之後降息,那麼該儲蓄險還是有優勢的, 像1980年代許多老一輩的人有買到利率10幾%的儲蓄險,現在回頭看都是賺錢的投資。 很多儲蓄險的設計都是每月定期定額繳費,然後時間到了給付一整筆金額, 這種方式很適合月光族強迫儲蓄,因為儲蓄險不像定存可以隨時解來用,中間解約都會有損失,大幅降低用這筆錢的意願。

能在責任最重的青壯年時期提供更高的保障,而隨著子女成長或房貸壓力減輕,逐年降低保障以避免越來越貴的保費。 此類保單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而不是儲蓄,適合終身持有,並不建議中途解約。 儲蓄險是保單的通稱,一般指傳統保單中具有資產累積功能的增額型保單、利率變動型保單,或是還本型保單。

台幣儲蓄險推薦: ① 選擇保險的種類

如果要計算出儲蓄險真正的年化報酬率,要把每年「已繳保費」和「解約金」數字全部在試算表列出來回推,又稱為「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要透過複雜的公式開根號回推,現在網路上很多種「IRR計算機」,輸入幾個數字就能快速試算。 冰雪聰明的你會發現月繳不是年繳 / 12 這麼簡單,月繳加起來實際比年繳多付了5.6%的保費,除了年繳以外,其他繳別都比較貴。 既然知道年繳最划算,卻又不想要一次繳一整年,Finfo 建議使用信用卡分期零利率。 每間保險公司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的保障,可以藉由不同保險公司互相搭配,做到完善的規劃。 Finfo 搭配出雙實支醫療加倍且罹癌保險金充足的組合提供用戶參考。 要記得,是因為我們錢不夠多,才需要保險的幫助,所以我們的目標是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高的保障,然後快速的累積資產,直到你財富累積足夠,解開保險的枷鎖,輕鬆地過活。

有些信用卡也有相關優惠,但需要注意信用卡的回饋常常變動,如果要修改需要日後填寫申請書。 舉例來說,假設小明存10萬元的定存,設定條件是1年期、固定利率為1%,但是6個月後因為急用錢想解約,這時銀行會將6個月的「定存固定牌告利率打8折」計算,6個月的定存固定牌告利率是0.965%,打8折後所利率就只剩下0.772%。 三是健康險要求更多自有資本,因此壽險公司很難再推出保障終身或保障到99歲的保單,可能多是定期險或頂多保障到80歲,要不然就是要有保費調整機制,在損失率提高時,保費也會增加,不會再是一率到底。 特色:「遠雄人壽 DZ3」適合沒有出國、外幣需求的族群,宣告利率 2.25% 也較其他台幣儲蓄險高。 40 歲的上班族阿強,已經工作近 15 年,有一筆積蓄了,可以再多努力一點,躉繳 200 萬,購買一張B人壽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並讓它存放 20 年,20 年後,可以一次領回年度末解約金 2,968,800 元(IRR 為 2.01%),淨賺約 97 萬元。

台幣儲蓄險推薦: 台幣儲蓄險: 台幣站穩27關卡!美元 VS台幣儲蓄險二選一 網秒選「它」曝2優勢:兩頭賺

六年期的意思是六年內解約都算提前解約,通常解約後的金額會大幅被侵蝕,解約取回資金甚至低於原始投入的狀況, 須於六年後解約才開始有相對合理的預期報酬,而在超過六年後,依然可以不解約,持續領息。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一次告訴你, 另外本篇也會提到於2020年7月台灣儲蓄險法規的更動,導致一部分儲蓄險保單走入歷史,新保單報酬大幅下降。 「責任準備金」指的是賣出保單後,保險公司要支付給保戶的金額,基本上就是保險公司的成本。 「可以儲蓄又有壽險功能」、「利率比銀行高」,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要買儲蓄險,肯定聽過大家這麼形容它。 任何儲蓄型保單,既然是保險,除了報酬率外,也要考慮保險給付的相關稅負問題及保險公司的穩定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文章。

台幣儲蓄險推薦

不過,邢益華強調,保障導向的商品解約金較高,資金閉鎖期長,以前述保障導向的利變型保單為例,第一年解約,只能拿回不到5成的已繳保費、第二年僅拿回6成;儲蓄導向的商品則需要時間來實現複利效果,保單理財都以「長期投資」為前提。 不過,因應上述實繳保費高於保額的情形,金管會在2020年7月推行最低死亡保證門檻,提高這類儲蓄導向商品的保障成分。 如果希望購買定期壽險、卻又覺得每年續約太過繁瑣,則可選擇此類提供不同年期的產品;該保險共有5年期、20年期,以及至70歲期滿3種方式,其中5年期更可保證續保,便於消費者考量自己及家人的狀況,從中挑選最符合需求的期間。 但是其投保的金額上限會依照被保人的年齡而有所不同,例如52~66歲的族群就無法適用於20年的期別,此點在申請前還需多加注意。 對於夫妻2人的小家庭來說,可以檢討個人年金保險、終身險等的儲蓄型保險,外加定期險、收入保障險等的死亡保險。

台幣儲蓄險推薦: 保費分期:善用信用卡分期0利率

除了定存牌告利率外,銀行偶爾也會推出短期的高利定存優惠活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時間太短,很可能表面上高利率,但實際上只拿到很低的總利息。 相較美元定存目前不到1%的利息,以台幣計價的儲蓄險利率約落在1.5%上下,美元利變型保單相對具有利差吸引力。 儘管報酬率可能不如股市投資,但利變型保單既有預定利率保底,又能透過宣告利率適度參與市場,加上繳費期滿後,可以選擇儲存生息,或現金給付,因此成為國人退休理財時的選項之一。 富邦人壽豪開鑫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可以信用卡刷保費,如果能找到高現金回饋的信用卡,衝高回饋率來抵消保單的附加費用,等於實際投入的保費,更接近純保費,直接在保單內以宣告利率增值。

台幣儲蓄險推薦

有穩定收入後,不少人都會做理財投資,可以靠定期存款,利用「錢滾錢」賺取利息。 對此有網友想知道「買儲蓄險是不是很傻的決定?」貼文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網友紛紛指出儲蓄險的優勢。 同時,不只是硬體建設推動,新北市政府的「招商一條龍」政策,自108年起推動迄今,已協助廠商在新北落實投資221件,投資金額逾4,100億元,創造逾8.7萬個就業機會。 如新竹物流今年攜手新北市政府,於八里區斥資19億元建置「國際物流暨北區轉運中心」,預計創造500個就業機會,為新北智慧物流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未來也透過轉運中心可望繼續帶動新型產業聚落發展。 新北市政府將持續以「馬拉松」精神,長期陪伴企業夥伴在新北持續擴大投資成果。 想要靠「用保險費花光所有日常生活剩餘開銷」來達到儲蓄效果,最終還是要養成良好的「不胡亂消費」的習慣才是長久之計;或是為自己設定6年後的資金需求目的,這樣才能有效、有決心的把錢發揮效益。

台幣儲蓄險推薦: 儲蓄險優點

舉例來說,像是「生存保險金」給付,可能是按「保額」而非所繳保費的一定比率給付;所謂保單「增額」,是指投保金額,而非保單價值準備金等。 還是要了解該壽險公司對宣告利率調整的策略,如該保險公司的過去,對停賣的保單的宣告利率,只降不升,那當下的宣告利率高並沒有太大意義。 另外,要注意的是利變型年金險的宣告利率為變動利率,係依據該保單所屬帳戶累積資產的狀況並參考 市場利率訂定之,並無最低利率的保證。 保險公司會定期公布各商品適用之宣告利率,該利率之適用期間會依商品設計有所不同(常見為1個月或1年)。 除了解約風險,外幣計價的保單也將面臨匯兌風險,雖然目前新台幣兌美元仍落在27字頭,但這類保單投資年期長,難以估算未來5年、10年甚至20年後的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保戶仍可能面臨匯損壓力。 考慮解約風險,資深保險業務員建議,投資人購買這類利變型保單前,須審慎評估自身資金需求,以免落入「有錢用不得」的窘境,但如果投保期間真的急需用錢,業者表示,除了解約,也可考慮「保單借款」。

台幣儲蓄險推薦

因其考量了時間因素,若在不同的年份將保單解約領回金額,所得到的IRR都會不一樣。 很可惜的是保險公司並不會告知保戶IRR的數字,一般的保險業務員也不一定會提供。 因為儲蓄險的利率如果無法跟上未來通貨膨脹的速度,就算之後期滿可以領到一筆錢,購買力也會追不上未來的物價。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拿去投資,預估出來的年化報酬率,也就是說利率的值已經確定。 如果「預定利率」越高,代表保險公司認為透過保費的投資,可以賺的報酬較高,也就不需要收取高額的保費。 其實,儲蓄險與定存,沒有一定的好壞,主要是看個人目前的經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目前手頭上是否留有可以隨時挪用的資金,以及面臨解約的話,是否能夠承受損失本金的風險。

台幣儲蓄險推薦: 台幣定存利率哪家比較高?定存利率怎麼算?超過 20 家銀行完整比較(最高1.51~1.7%)

以上述圖片中的新光人壽 GXA為例,張先生投保 6 年期,保額 3 萬元,年繳 8,469 美元,到第 6 年度實繳保費為 50,814 美元。 如果在第 6 年期保費繳完後,第 7 年度末辦理解約,可領回解約金共 53,302 美元,總淨報酬為 2,488 美元。 台灣人嘴上說討厭保險,身體倒是挺誠實的,去年全台灣新買儲蓄險的金額就7,800億,主要原因除了投資人比較保守,還有業務員都很嘴,更重要的,儲蓄險有他無可替代的地方,就是【可確定性】,因為站長本身是保險從業人員,金管會有嚴格要求不得在網路上透露、行銷保險或商品。 鑑於此兩類商品投資上各有利弊,民眾挑選保單時仍須回歸自身理財需求,如果希望用低保費換取高額保障,可選擇保障導向商品。

台幣儲蓄險推薦

例如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就很適合選擇一年定期防癌健康保險,並善用其保證續保、年齡最高達85歲的條款,依照身體狀況、家庭環境等因素,每年重新審視是否續保。 另外,在準備學費時,亦可將終身險與學資險等儲蓄型產品作為候補;終身險的特殊魅力,在於可作為死亡保險的補強,並在急需用錢時解約並獲得解約金,若在年輕時購買,更可作為孩子的大學學費。 而學資險則是以期滿或就學金等形式領取,可說是最適宜儲存教育基金的保險。 像筆者的弟弟剛出社會時,因為不會控制花費,每個月都是月光族,後來建議他買了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每個月存3千元, 滿期就有一筆20幾萬的錢可以領,這個方式確實幫助他存到第一桶金, 後來他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好,也就不再需要透過儲蓄險這種方式幫助他強迫儲蓄了。 綜合所得稅中有個稅金項目是利息所得,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是27萬, 而目前投資儲蓄險可領回的項目為:總繳保費、增額利息、增值回饋分享金這3大類, 但都不包含在所得稅法的課稅基準上。

台幣儲蓄險推薦: 還本型

因為站長本身是保險從業人員,金管會有嚴格要求不得在網路上透露、行銷保險或商品(有看見的趕快去檢舉他們 (・ω・))。 俗話說「十人九痔」,由於現代上班族長時間久坐,痔瘡已經變成普遍疾病。 對於20~50歲的單身人士來說,不妨先考量因受傷或疾病而無法工作的狀況,以喪失工作能力險來加強保障;特別針對剛出社會的年輕族群,可能尚未存有足夠的積蓄,若有了此保險的保障,就能夠減輕金錢壓力安心療養。 另外,儲蓄型保險則是累積未來資金的選擇之一;若趁早購買個人年金保險或終身險,保費也能更加低廉,大家可多加參考。

定存如果提早解約定存,頂多就是利息被打八折(但是未存滿一個月者不計息),本金肯定都在。 因此,建議各位在買儲蓄險之前,應該要再三確認該筆款項最好是近期用不到的,而且往後數年都要備妥相同的保費繳納,也不會動用到緊急預備金,才可以放心購買。 「再花俏的宣傳,只要看IRR就知道真相。」MY83保險資訊顧問鄭為之說,不論增額或還本,保戶需比較的數字重點,不在「增額數字有多高」、「年領還本金多少」, 或是「期滿後解約領到多少錢」的內容,一張保單真正的報酬率就看IRR。 此外,要提醒的是,這些都不是「到期立刻還本」的保單,而是期滿後,保戶必須當年度「自行解約」,才有保險金可拿;當然如果續放的話,肯定報酬率也會更好一點。 還本終身壽險的特性是繳費期滿或是開始繳費一年後,每年可以領回一部分的生存保險金。

台幣儲蓄險推薦: 儲蓄險概述

李雪雯指出,過去遇過不少案例,因定期生存金等金額不高,許多保戶拿到這些錢後,真的存下來的並不多,多半都花在旅遊或購買奢侈品,讓儲蓄險號稱「強迫儲蓄最佳工具」的名號,一下子就破功。 因此,如果買儲蓄險的目的是想要一邊取得保障、一邊鞭策自己存錢的人,一定要口袋夠深才行,否則只會買到只是保障不足,或是保費讓自己叫苦連天的儲蓄險保單。 否則,只要提早解約一定虧錢,連本金都拿不回來,如果手頭緊的人,寧可分批定存,也不要一次讓資金卡6年。 市售國泰人壽儲蓄險分成以下8種類型,可直接點選了解各類型詳情,也可 「直接找顧問諮詢」或「看所有儲蓄險類型與推薦」,或到「儲蓄險總覽」了解更多知識與詳情。 另外,也有人指出,儲蓄險買了之後就是不要解約,否則會賠很多,但能力負擔得起的話,買一張起來沒什麼不好,尤其原PO有股票投資,買一張儲蓄險正好可以分散風險。 台幣儲蓄險推薦 從一位青澀的戰機駕駛,轉職成青澀的網路寫手(喂!還是青澀啊!)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賺錢只是過程,夢想才是終點!」站長決定先更名Blog了!

  • 防癌險條件為醫師診斷罹癌後,立即理賠一筆保險金;重大傷病險則是罹患健保重大傷病規定的300多項疾病之一,如全身性紅斑狼瘡、癌症、長期插管,立即理賠一筆保險金,保障範圍廣,理賠客觀,是目前非常推薦的保險。
  • 儲蓄險在台灣一直都是評價兩極的,但筆者認為,任何一種商品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 商品本身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如果買之前沒有了解其商品特性,那麼就可能為其所害, 但若是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儲蓄險也是幫助了很多人。
  • 市面上美元利變型保單琳瑯滿目,有保障成分較低,但投資複利效果較好,甚至可能出現「實繳保費高於基本保額」的儲蓄導向商品,亦有主打「少量保費換取高額保障」,但保單內扣保費成本較高、獲利相對較低的保障導向商品。
  • 「責任準備金」指的是賣出保單後,保險公司要支付給保戶的金額,基本上就是保險公司的成本。
  • 購買儲蓄險的人,不少就是衝著優於銀行利率而來,那評估儲蓄險要看的是哪一種利率呢?
  • 如果未來有了孩子,就可透過儲蓄型保險儘早儲存老年資金;而若希望將財產全數留給伴侶,則建議選擇定期險、收入保障保險等設有固定期間的死亡保險。

即使未來宣告利率調降,對保戶的風險也較低,至少可以確保投資報酬率可以勝過定存。 中國人壽e卡得利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可以信用卡刷保費,如果能找到高現金回饋的信用卡,衝高回饋率來抵消保單的附加費用,等於實際投入的保費,更接近純保費,直接在保單內以宣告利率增值。 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在把保費扣除附加費用後即持續依宣告利率累積保單價值,年金累積期間屆滿後可選擇一次給付年金,或可選擇分期給付年金(年金化)。 各家的年金險保單皆鼓勵保戶之後選擇分期給付(年金化保單),其論點是"活得越久,領得越多",但保戶得先有個認知,分期年金的計算是依國人生命表計算而得,活得越久,的確領得越多,但不是領的比較好。 更重要的事,一旦進入分期年金給付後,無法再選擇一次領回本金或解約。 年金化保單的分期年金給付,都是保險公司內部精算師精算出來的結果,對保險公司一定是相對有利的。

台幣儲蓄險推薦: 保單短評

以上便是本次的壽險介紹,大家是否對於各式各樣的產品感到印象深刻呢? 無論是年輕的社會新鮮人、剛有小孩的新手父母,或是準備規劃退休生活的夫妻,都能透過本文詳盡的內容,掌握目前市面上的壽險種類,進而挑選出最適合需求的一款,為自己以及家人打造沒有壓力的舒適生活。 一旦因受傷、疾病等因素而無法工作,導致收入驟減時,喪失工作能力險便能給予保障;此類產品的保費需在一定的期間之內,如薪水般每月固定支付直至期滿。 死亡險能在死亡・失能時領取保險金,主要產品為定期險以及終身險;生存保險則是以個人年金保險為主,只要在保險期滿時仍健在即可領取;而生死混合險便是結合以上兩者的產品,例如養老保險即是其一。

  • 但是,養老保險的解約金大多會扣除累積的保險費,而近年來則推出了許多終身險或外幣保險等儲蓄性質較高的產品;如果希望購買養老保險、同時又重視儲蓄,便需謹慎的判斷、比較。
  • 我認為台灣的儲蓄險根本高風險低報酬,99%的人都沒有買的必要,如果有人想說服你先看看他是什麼身分吧。
  • 安聯則以持有3.01億美元(約96.3億元台幣),位居第3,第4名富達國際持有1.8億美元(約57.6億元台幣),第5名瑞銀集團(UBS)則持有1.33億美元(約42.6億元台幣),摩根大通(JPMorgan)則以1.16億美元(約37.1億元)名列第6。
  • 儲蓄險的特色是可以強迫儲蓄,但要注意若是在保單閉鎖期(通常是6年內)解約, 就會損失本金+利息。

無論是年金險、終身壽險、養老險,只要有儲蓄功能,在一定時間後有增值效果的保單,即是我們所稱的儲蓄險。 以41歲投保傳統利變壽險為例,到滿50歲前,死亡保額除以保險價值準備金都的比例要維持140%以上,保價金會以依宣告利率利率每年增值,同樣的死亡保障的保額也會增加以維持140%的比例。 IRR=內部報酬率或年化報酬率,如果還是不明白的朋友,也可以把IRR視為保單的真實利率,相當於銀行的定存利率,IRR是愈高愈好。

台幣儲蓄險推薦: 國泰人壽儲蓄險有哪些? 怎麼買? 多少錢? 保單推薦、比較與保費試算

利變型保單,一般都是屬於增額型的保險, 增額是指保單價值準備金扣除保險各項成本及附加費用後,加上每年依預定利率計算的利息。 這個利息可以用來額外買保障(增加保額),或是增加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價金), 也就是像類定存一樣儲存生息。 一般我們所聽到的儲蓄險就是儲蓄型保險,保險公司提供一次性或定期定額的繳款計畫, 投保人把錢繳給保險公司後,由保險公司把這些錢拿去進行投資, 台幣儲蓄險推薦 然後承諾投保人在指定的時間內可以定期領或一次性領回本金及利息等。

台幣儲蓄險推薦

簡單來說,就是發生了某些疾病或意外事故,很需要錢,但我們錢不夠多, 這時候保險就能分擔一部分的支出,解決家庭的財務危機。 醫療保險通常有 30 天等待期,也就是說保單生效 30 天內檢查到的疾病,是不會理賠的 (衛福部補助的 21 項篩檢不受此限制),因此建議在保單生效 30 天後再去做這些自費檢查。 如果在各國因應壓制通膨肆虐,開始啟動升息循環之後,這樣的結果就會反轉,預期來自債券的投資收益會增加,那麼能夠分享給保戶的報酬率應該就會比較高了。 保險商品中,其實並沒有「儲蓄險」一詞,它只是市場上對於「生存保險」和「生死合險」的通稱;也就是只要身故保險金較高,或是在滿期之後有生存保險金的人壽保險,都會被泛稱為儲蓄險。 另外,有網友分享親身經驗「我20年前買的,現在每年現金10萬給你,而且不解約可以領到死,現在已經領100萬了」、「1999年買的儲蓄險,每年繳64000繳10年,現在每年領60000」。

計算儲蓄險的報酬率最重要的就是看內部報酬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它是考量了投資人的現金流、投資年期及最終得到的金額所算出的年化報酬率, 是衡量儲蓄險報酬最重要的觀念,如果在意儲蓄險的利息高低,買之前務必要比較保單的IRR。 儲蓄險在法令上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只要符合儲蓄及保障的概念,就可以稱之為儲蓄險, 通常儲蓄的成分會高於保障,種類包含了年金險、養老險、終身壽險等, 由於儲蓄險在一段時間後能解約取回資金,也包含了壽險合約時間內死亡或全殘時的給付,因此屬於「生死合險」。 為最常見也最簡單的儲蓄險,以累績金額為主要目的,可單筆或分多筆存入,按照合約上所載明的預定利率/宣告利率來累積帳戶內的金額。 日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分享一名個案,竟然因為痔瘡沒有好好治療,… 台幣儲蓄險 購買儲蓄險的人,不少就是衝著優於銀行利率而來,那評估儲蓄險要看的是哪一種利率呢? 央行9月22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延續「鴿派緊縮」立場,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大多數公股銀行都十足反映央行升息調升半碼,不過部分行庫在固定利率採取超額反映。 但如果一開始是採用牌告利率機動計息,在實際存款期間內,如遇存款銀行牌告利率調整,應同時改按新牌告利率分段計息。

台幣儲蓄險推薦: 台幣儲蓄險有什麼優勢?

此外,考量到三大疾病,亦可參考醫療保險的選項,並因應個人儲蓄、遺產繼承、健康狀況等因素,思考應該趁早購買的保險種類。 當夫妻兩人都有穩定工作與收入時,便可能不再需要高額的保險金;若已經在年輕時準備好萬全的保障,亦可將保險作為儲蓄的選擇之一、或是為了無法上班的狀況,選擇購買喪失工作能力險。 但是,養老保險的解約金大多會扣除累積的保險費,而近年來則推出了許多終身險或外幣保險等儲蓄性質較高的產品;如果希望購買養老保險、同時又重視儲蓄,便需謹慎的判斷、比較。 養老保險又稱為「生死混合保險」,內容兼具預防萬一的死亡保障、以及在期限內繳費直至期滿的保險;而不論是採用死亡保障、期滿保險金、解約金何種形式,都能夠領取金額,因此也屬於儲蓄型的保險。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