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要怎麼辦2023詳細懶人包!內含確診要怎麼辦絕密資料

Posted by John on March 23, 2021

確診要怎麼辦

若曾在確診者出現症狀或無症狀前4天曾密切接觸,包含同住家人、共同在餐廳用餐、面對面15分鐘以上等狀況,就必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隨時關注自己身體狀況,若可以,則應該家中定期快篩,觀察自己有沒有確診或相關症狀發生。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陳博淵表示,清冠一號是治療性的用藥,不應該用「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看待,不能當作保健食品吃。 但如果有上呼吸道症狀、發燒等類似感冒的身體發炎徵兆、不確定是否再次感染,這時候要服用手邊的清冠一號,就比較沒有問題。 確診要怎麼辦2023 目前也有研究在探討清冠一號對於其他病毒感染,是否也有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

確診要怎麼辦

針對出現「長新冠」的確診者,健保署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除連江縣目前暫無醫院參與外,其餘各縣市都有醫院參與,合計130家。 台灣民眾多數接種過疫苗以及感染過新冠肺炎,多少都有抗體,即使被感染,多為輕症。 民眾對一般感冒不會恐懼,主要也是因為多是輕症,因此應該建立類似的心態看待新冠肺炎。 確診之後,每個人的症狀不同,大多會有喉嚨極度疼痛、咳嗽、發燒等不適症狀,若喉嚨痛到難以吞嚥,可以補充豆花、 布丁等較軟食物。 ELLE整理營養師建議,補充營養及居家照護食物,對抗omicron提高免疫力。

確診要怎麼辦: 相關網站

民眾可透過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春節服務合約醫療機構查詢全台22縣市的實體門診、視訊診療及調劑藥物服務情形。 此外,指揮中心強調,以上指引都屬於建議性質,非強制性質、無處罰或罰則規定。 以師生為例,若確診仍到校上課,不會有處分、罰則,但仍建議請假在家中休息5天。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高雄市今天(30日)新增登革熱本土個案6例(累計127例),分別為大寮社區群聚3例(累計21例),三民1例、苓雅1例、鳥松1例,感染源仍待釐清。 和築建設今年分別在苓雅區、小港區建案2度遭查獲孳生源及大量病媒蚊,被依法罰鍰及勒令停工至改善為止。 雲林縣本土登革熱今天新增3例確定病例,全縣累計確診271例,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雲林縣縣第2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為80多歲男性,8月17日快篩陽性確診,25日因病況惡化過世。

確診要怎麼辦

疫情持續延燒,但是大家都對確診後該做什麼事感到非常茫然,如果我快篩陽性之後怎麼辦? 以下引用台北市政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官方資料來為大家釐清,確診之後到底該做些什麼事。 目前,衛服部表示,醫院方面只收中重症患者、70歲以上高齡確診者、血液透析的洗腎患者、懷孕9個月以上的孕婦等4大類確診者。 在一般的狀況下,輕症患者可以自行吃成藥、退燒藥,並多休息、喝水,不適的病徵就會消失。 如果發燒多時都不退、覺得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嚴重不適時,才需進一步通知119與主管機關。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每一組快篩裡面都有卡匣、採檢棒、緩衝液,緩衝液必須有效地把採檢棒上的細胞溶掉、將抗原分離出來,讓卡匣中的試紙吸附抗原的緩衝液,就會顯示檢驗結果。

確診要怎麼辦: 健康網》15種燙青菜熱量大公開! 膳食纖維冠軍是「它」

衛生局指出,梅山鄉新增的登革熱案例,因與日前確診案例有地緣關聯性,為防堵次波疫情發生,快篩陽性隔天已擴大200公尺範圍化學噴藥;另,朴子市1例NS1快篩陽性個案,今由中央研判為陰性,縣府及公所均已提前完成擴大化學噴藥等防治措施。 國內累計登革熱病例已超過一千例,社區可能有隱藏個案,市民要注意環境孳生源清除;有鑑於夏季颱風及午後降雨頻繁,民眾務必進行容器減量,以減少病媒蚊孳生。 若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要注意防蚊,穿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核可之防蚊藥劑等,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

確診要怎麼辦

可以直接查看有視訊看診的診所名單,並打電話去診所詢問看診方法,通常是加入診所的line並與醫生進行通話;另外,也可以利用健康益友app進行預約看診。 Omicron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喉嚨痛、鼻塞、流鼻水、發燒等,可能伴隨肌肉痠痛、全身無力、頭痛、腹瀉等,極少部分患者可能有嗅覺、味覺異常的狀況。 但無論如何,以上兩種情況都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到醫院,全程也必須配戴口罩,並將自己的快篩結果以夾鏈袋密封裝好送至醫院,且依當地衛生主管機關的指示做後續行動。 疫情期間在藥局搶購的退燒止痛藥,平時大小病就醫沒吃完的處方藥,該怎麼處理?

確診要怎麼辦: 口罩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 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不斷變化,許多民眾因滾動調整的政策而對防疫措施感到「霧煞煞」,更有許多人是「遇到了才需要緊急查找答案」,這些都是防疫時代常見的狀況。 而關於醫療照護人員,羅一鈞補充,5日內若家用快篩陰性,可提前返回工作岡位,如果是醫療照顧機構評估陽性醫護人員一定要回去上班的話,需取得該醫護人員同意。 疾管署提醒,保護孕婦及新生兒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並落實防蚊措施;新生兒建議可以物理方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等)進行防蚊。 縣長翁章梁呼籲,配合防疫措施,請民眾落實「巡、倒、清、刷」,如查獲陽性點,經複查未改善,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裁罰最高1萬5000元,目前已開立1張裁罰單。

最新作法將改為:符合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條件之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 確診要怎麼辦2023 但請民眾仍要注意個人衛生健康,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並建議若情況許可,可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社區保護力,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四、 例外情形:不符居家照護健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如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 將陽性快篩試劑以密封包裝,佩戴口罩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於雙方佩戴口罩狀況下由親友接送)前往社區採檢院所進行PCR檢測,或依地方衛生局訂定快篩陽性就醫流程處置。

確診要怎麼辦: 風險評估

指揮中心日前提醒民眾,如出現喘、呼吸困難或是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重症警示症狀,就要趕快就醫。 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有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更要注意。 但若快篩陽性,不需做PCR檢測,只需透過「健康益友」APP或聯繋所轄衛生局安排,以遠距或視訊方式經醫生確認快篩結果後,即為確診。 為讓民眾更清楚輕症就醫、開立藥物、請假等建議與規定,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於疫情記者會中一一說明。 《健康醫療網》也整理相關規定,幫助民眾了解3月20日新制上路後,確診該怎麼做。 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由於第一型登革病毒感染症狀不明顯,與感冒或新冠肺炎感染症狀相似,若有出現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請立刻就醫並務必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

  • 至於曾經共同用餐、職場及學校或有過至少 15 分鐘面對面接觸的人。
  • 稀釋或分裝到小容器使用,就要注意時效,因為蓋子開開關關,酒精一定會揮發流失,影響消毒效果。
  • 但若快篩陽性,不需做PCR檢測,只需透過「健康益友」APP或聯繋所轄衛生局安排,以遠距或視訊方式經醫生確認快篩結果後,即為確診。
  • 雖說嶄新的蘋果產品即將發表令眾人期待,但今年發表會的邀請函卻讓果粉們有些失望!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由於國內外疫情趨緩,因此如疫情持續保持穩定,將於2023年的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
  • 也有鑑於疫情趨緩,教育部依據衛福部8月15日公布的最新防疫政策,取消各類對象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支持性給假措施,且自主健康管理天數由10天改為5天。
  • 未來將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

當同住親友(包含室友)確診,民眾須遵守「3+4」或「0+7」的防疫規定,而判斷標準為是否接種3劑疫苗,未完成3劑疫苗者需遵守「3+4」,接種滿3劑者則遵守「0+7」。 以一家三口為例:媽媽確診後4天換爸爸確診,爸爸確診3天後兒子才確診,則全家要出關的日子,是媽媽確診那天的17天後,即當所有同住住戶都快篩陰性時,才能夠全數解除隔離,且隔離結束後還得施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隔離期間,絕對無法外出用餐,因此伙食的處理可以叫外送、請家人寄送食材,不要和其他家人共餐或使用同個餐具,外送也以不要接觸到外送人員為原則。

確診要怎麼辦: 登革熱、腸病毒升溫!家長憂開學更嚴重 防蚊液、口罩準備齊全

對西門子來說,資安方針的第一步是完整的觀念,產品與技術反而是最後一塊。 范栩分享,西門子本身也同時是製造商,十分了解製造商的需求,有能力提供全方面的軟體與硬體,但這都是屬於技術的範疇。 在推廣資安概念時,首先讓客戶有完整觀念,思考「假如要落實資安,要從什麼角度著手?」重盤考慮之後,依循概念,再訂定執行策略方針,最後才是套用相對應的技術。

確診要怎麼辦

春節期間若有門診、視訊診療、口服抗病毒藥物等需求,指揮中心公布「COVID-19春節防疫專區」,可查詢1月20至29日的相關資訊。 另外,他也建議要調整工作內容,不直接第一線照顧病人或以照顧同樣屬於COVID-19陽性病人為原則,以免造成醫護人員健康上的影響,或影響職場或病房中照護上的安全。 不過,羅一鈞表示,雖然可以外出就醫,但還是建議民眾配戴口罩,並避免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以降低傳染風險。 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在家中單獨 1 人 1 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現在約有 8-9 成的確診者都是採取居家照護模式。 一名網友於「匿名公社」中發文,表示小舅子跟老婆相差11歲,在自己結婚時,對方還是個高中生,而由於岳父岳母工作忙碌,兩夫妻經常幫忙照顧他,甚至是他闖禍時都由自己或老婆去學校道歉擦屁股。

確診要怎麼辦: 確診了,怎麼領藥?

請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盡量在家中單獨 1 人 1 室,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若有做 PCR 在房間中等待結果,若沒有 PCR 已經判定為確診,即可在家採取居家照護。 若沒有警示症狀,建議在家休息 ,避免非必要的外出,若需外出應配戴口罩,並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如果這期間有出現其餘症狀或症狀惡化可視需要就醫治療。 這篇文章報導了一名網友在結婚禮金上所遇到的困擾,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據報導,這名網友的小舅子即將結婚,岳母卻要求他按照某種習俗包6萬6的紅包,讓這位網友感到困惑。

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119就醫,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 (如步行、自行駕/騎車) 等方式為輔。 無症狀或輕症個案從發病日或確診日算起,隔離7天,且經檢驗確認傳播風險已降低後,始得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確診者如為輕症,疾管署宣佈自2023年8月15日起「免通報、免隔離」,確診者採「0+n」隔離模式,n最多改為5天,如隔離期滿(或提前快篩陰性),則可自行結束自主健康管理、不需特別回報。 主要是由衛生局或是醫師進行研判,確診個案經評估後,依指示送往下列三項處所。

確診要怎麼辦: 健康網》武肺和登革熱雙重夾擊! 醫:同時感染恐致命

確診後,若必須要和家人同住,同住者須未滿65歲,且沒有懷孕、洗腎的狀況,同住未確診者不得超過4人,其餘相關規定和上述相同。 快篩試劑、成藥、保健食品、體溫計等都應備齊,除了是確認自己是否陽性外,成藥成分主要含有「乙醯胺酚」的藥品即可,不一定要指定特定廠牌;而抗組織胺類藥物也能治療鼻水、打噴嚏。 隨著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的肆虐、本土案例接連的爆發,台灣似乎再也無法躲過這波疫情,注定面臨和病毒共存的時刻──也許你擔憂、害怕疫情造成的影響,但如今的狀況和2021年5月相比,其實已經完全不同。

喝這個感冒飲的時候建議可以先用漱口的方式,然後再吞進去,漱口讓有效的成分擴散到整個口腔、喉嚨跟呼吸道的黏膜,可以加速呼吸道感染的痊癒。 「大蒜」能抗病毒與細菌,「嫩薑」能擴張末梢血液循環幫助退燒;「蜂蜜」可以舒緩咳嗽和保護黏膜、「檸檬」具有維生素C類黃酮,能夠抗感染,特別提醒蜂蜜適量即可不用加太多,因為過量的糖分會降低免疫系統作用。 如果有同住親友,確診者不可離開房間,應落實佩戴醫用口罩、加強手部衛生、不可共食,使用酒精清潔,並且維持安全社交距離。 Molnupiravir因成分會損及青少年骨骼與軟骨組織生長,適用對象為18歲以上成年人,孕婦不建議使用。

確診要怎麼辦: 確診等待通知 六大步驟

羅一鈞指出,只要民眾自持家用快篩陽性檢驗結果,而且病歷上有記載重症風險因子就可以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而公費清冠一號也一樣,快篩陽性並符合公費適用對象,病歷記載重症風險因子或中醫急迫病勢等條件就可以開立。 確診要怎麼辦2023 林詠青表示,登革熱大部分傳染途徑仍以蚊子叮咬為主,母子垂直感染主要是母親感染登革熱之後,透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胎兒,但因為新生兒有不少比例可能無症狀,或者因為無法表達身體不適,報告個案不多。 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嘉義縣自發生本土確診案例以來,每2周召開跨局處應變會議,凡接獲NS1陽性通報,立即啟動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措施,嚴守每案監測31日,持續與鄉鎮市公所應變小組針對空屋(戶)、空地等困難聯繫案件進行檢討及研擬因應措施。

確診要怎麼辦

若是於家中遠端評估,則依居家照護垃圾清理原則,以雙層垃圾袋包裝並確實密封。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國內外研究及病例皆陸續發現,無論輕重症,甚至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皆有可能留下長期後遺症。 包括乏力、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咳嗽、嗅覺或味覺障礙、記憶力減退等持續性症狀,這些後遺症常帶給患者生活及工作上的痛苦與不便,且痊癒時間仍未可知。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的血液透析確診者,得依衛生局規劃安排居家照護,並於指定之透析診所或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確診要怎麼辦: 確診者「0+n」:輕症免隔離,快篩陰或發病滿5天即可結束自主健康管理

六、 醫院收治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住院天數以不超過5天為原則,倘經醫師評估已無住院醫療需求,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得由醫院先行安排出院;未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下轉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至隔離期滿。 確診者所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及提審權利告知」等行政表單,得由醫院通知衛生局補行開立。 勞工自己確診需遵從「7+7」,就是7天隔離加上7天自主管理,不管是在居家、醫院、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隔離,民眾可以出示隔離通知書、自己或家人的健保快易通APP、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的陽性檢測結果來向公司請假。 確診要怎麼辦 A:勞工如因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至快篩站採檢,期間如因此無法出勤者,因不可歸責於勞工,雇主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亦不得強迫勞工補行工作、扣發全勤奬金、解僱或予不利之處分。 未出勤期間,因與請假有所區別,建議雇主以「防疫隔離」註記,另因隔離事由亦不可歸責於雇主,因此並未強制雇主應給付該期間之薪資,得由勞雇雙方自行協商約定。

確診輕症免隔離制度上路後,指揮中心特別說明,未來確診者符合肺炎須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同時要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者,才是須通報對象。 至於快篩陽性勞工如有症狀需要請假休息,勞動部的指引中提出: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照片,向雇主提出申請住院普通傷病假,病假日數1年內未超過30日部分,雇主應發給半薪;快篩陽性的勞工請病假,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獎金。 另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室內口罩鬆綁通案性措施,於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應戴口罩,各級學校健康中心、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等比照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之規定,仍「應戴口罩」。 不過請特別留意,如民眾於醫療照護機構及救護車等指定場所規定仍應戴口罩,除非是有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的檢查、治療或活動,可例外暫時拿下口罩。 同時提醒,為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之風險,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具「COVID-19重症高風險因子」之民眾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不過指揮中心仍建議確診這應該維持「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

確診要怎麼辦: 居家隔離期間伙食該怎麼辦?

這些人一旦有感染和發燒的時候,高溫會把體內的水分用掉更快,那就更會處於脫水狀態,因此在發燒的時候一定至少要喝超過30cc乘以1公斤這樣的水量。 其實發燒是免疫系統正在擊退病毒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沒有燒到39度以上,其實會建議先不用吃退燒藥,因為吃了退燒藥會降燒沒錯,但一發燒就吃退燒藥會把整個免疫系統「減弱」。 Paxlovid適用對象為12歲、體重40公斤以上,須注意會與許多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確診要怎麼辦2023 維他命B群、維生素C、電解質補充液,都能有效緩解不適症狀,另外電解質補充液應當是藥局購買的而不是超商的電解質飲料,不然糖分過多也是會有脫水風險。

  • 衛生局提醒,國內登革熱疫情嚴峻,民眾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
  • 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國內防疫物資與藥品仍維持一定數量,據統計家用快篩庫存6079萬劑、醫用口罩2.76億片、N95口罩961.4萬片、隔離衣240萬件。
  • 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在家中單獨 1 人 1 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現在約有 8-9 成的確診者都是採取居家照護模式。
  • 不少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確診,臺北醫院兒科盧道揚醫師說,幼兒易感染Omicron,主要症狀有發燒、腹痛、嘔吐,腸胃道症狀比大人更明顯。
  • 朱軒逸副協理表示,西門子數位工業同仁有 ISO 的認證,有能力用一天的時間,完成到場評估客戶工廠的資安現況;西門子總部亦提供工具掃描、找出漏洞,以提供客戶完整報告。
  • 另外,快篩陽性的勞工若請病假,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
  • 1、有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防止疫情擴散而要求特定行業全面停業,或地方政府要求事業單位停業以進行消毒作業者,前開停業因不可歸責於勞雇任一方,停業期間之工資得由勞雇雙方協商約定。

快篩陽性民眾如欲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 (含衛生所) 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時,務必佩戴口罩,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 (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 5/12開始,健康益友APP預計開立「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專責視訊門診」,將會評估並開立藥物給符合適應症的居家照護確診者。 居家照護期間有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指甲發青等症狀,請立即聯繫119,或聯繫衛生局依規劃指示,如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步行、自駕、騎車)等方式前往就醫。 若快篩陽性之勞工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不需特別跑到醫院或診所開立診斷書),向雇主請未住院之普通傷病假,病假日數1年內未超過30天的部分,雇主應發給半薪。 另外,快篩陽性的勞工若請病假,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

張文靜說,如果是排裝的藥,只要還在保存期限內,都還可以用,但已經被分裝成小袋、磨成粉的藥,只要該吃完的期間沒吃完,就要丟掉。 指揮中心表示,依據國際已發表之隨機對照試驗,以Paxlovid治療發病5天內之COVID-19門診病患,住院或死亡率下降88%。 確診要怎麼辦 建議空腹12至13小時之後再進食,一定要保留一些「不進食的時間」,這樣身體才可以把能量集中到免疫系統去,去對抗感染。

指揮中心指出,過去為強化民眾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擴大防疫效果,因此才依據《災害防救法》訂定「疫苗接種假」的相關辦法,從防疫控制面而言,疫苗接種假發揮相當大的功能。 而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未來降級後的COVID-19將比照流感疫苗的接種辦法,回歸一般性規定辦理。 因應COVID-19降級,防疫工作走向常態化,指揮中心也在解編前宣佈「疫苗接種假」將同步退場,回歸一般性的請假規定。

可以透過視訊診療,或是自行前往(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請醫師現場評估快篩陽性結果。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持續延燒,驗出快篩陽性後PCR確診怎麼辦? 不要慌張,在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擴大之時,未來的新常態只要做好功課就能正向面對! 今天ELLE整理網友常見問題,包括看診、拿藥、隔離天數及症狀或後遺症,幫助你在遇到時能更理性從容。 指揮中心提醒,快篩陽性如外出,除了要全程戴口罩外,也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之場所;請勿與他人從事近距離或群聚型之活動,如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 指揮中心提醒,雖然大多感染者為輕症或無症狀,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