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是中美洲第二大的咖啡出口國,更是世界第十大咖啡出口國,境內28萬公頃的咖啡園中,小型的咖啡農佔了絕大多數。 為了提升生產者的生活條件及產品品質,COAGRICSAL合作社發展作物多樣性計畫,除了咖啡還有胡椒和可可豆。 同時利用社區發展金建設道路、飲用水計畫,維護學校和社區發展;也訓練成員植樹復育植蔭,以友善方式保護自然。 FLO於產地所進行的脫貧機制,其資金的來源是FLO在全球串聯的銷售網絡,依據銷售量訂額提撥的社區發展金。 也因此,在FLO的體系中,貿易商與生產者的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至為重要,因為生產者需要穩定的供給需求關係來維持穩定的價格並保障收入。
在末端的消費市場上,根本無法評鑑公平貿易昂貴與否, 因為就連公平貿易商之間,都不可能存在有一致的售價,因為每個品牌有經營規模大小之別,對於品質的要求也可能不同。 總之,一件生產過程當中沒有剝削生產者 公平貿易咖啡豆 的商品,它一定不是市場中最便宜的,也不一定是市場中最貴的,因為市場中最貴的商品,其成本一定是投資在客戶身上,不會是生產者身上。 這幾年公平貿易運動逐漸為人所知,主要原因就是FLO的標籤整合讓消費者的信賴感被累積,同時也讓推廣公平貿易的運動能量被凝結,目的(扶貧)與手段(認証)相互契合的正向發展, 是2003年FLO標籤整合後的成果,讓愈來愈多的消費者認同公平貿易,也讓愈來愈多的生產者受到保護。 無論是台灣或東亞地區,因為我們沒有參與公平貿易運動的前三個時期,所以很容易誤解FLO就只是發標籤而已,某些人開始為「公平」這兩個字自己下了定義,又或者自己背了幾袋豆子就開始做起公平貿易的生意,完全背離公平貿易運動過去五十年的發展歷程。 基於穩定的夥伴關係下,認証的第二個目的就在於建立消費者對於FLO體系的信賴感。 唯有累積消費者的信賴感,才能增加市場的需求量,進而讓愈來愈多的生產者加入組織,讓愈來愈多的農民與土地受到保護。
公平貿易咖啡豆: 【okogreen 生態綠】印尼迦幼山曼特寧深烘焙單品咖啡豆(250g/袋;公平貿易)
此外,也由農場直接銷售到當地社群與國際買家,確保農夫能夠得到合理的銷售營利。 今天,Baan Doi Chang已經成為世界上種植高品質阿拉比卡咖啡的主要地區之一。 2015年8月,歐盟(EU)的地理標誌認證了Doi Chaang Coffee的註冊。 2003年,豆一昌村的Panachai Pisailert一家Wicha Phromyong,聯合Pitsanuchai Kaewpichai共同創立了豆一昌咖啡有限公司(Doi Chaang Coffee Original Co., Ltd.),為了咖啡種植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傳統上喜歡深度烘焙的咖啡(近乎黑色),將咖啡豆磨碎,使用類似襪子布袋的篩子來沖泡,冲出一杯非常濃郁的黑咖啡。 擁有豐富、特殊傳統咖啡文化的印尼,將咖啡稱之為「kopi」,使用布袋沖泡,每次沖泡之後不太常沖洗,所以泡出的咖啡帶有一種特殊風味。 在烘培咖啡豆時,會使用黃油和玉米粒,烘焙出一種帶有甜味的深度風味、世界獨有的咖啡豆。 1920年代,法國為越南帶來了第一批的咖啡豆,哥霍家族(Co Lieng family)就在位於大勒(Dalat)浪平山(Lang Biang Mountain)山坡進行咖啡種植。
公平貿易咖啡豆: 公平貿易
日曬的好處是咖啡豆能從長時間的暴曬過程中吸收了果肉、果皮的味道令咖啡的甜度、純厚度更飽滿。 而壞處是咖啡生豆容易發霉及長蟲,但在夜間將咖啡豆收回會大大降低霉變的幾率。 公平貿易原先是在個別的公平貿易商店開始,根據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網站資料,1960~1970年代,位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非營利組織發現公平貿易行銷組織的重要性,可以為弱勢生產者提供建議、協助和支持。
如果對於公平貿易發展歷史熟悉的朋友,可以發現這幾個關鍵時間點與公平貿易的發展類似。 公平貿易咖啡豆2023 公平貿易運動起源於1960年代,1968年「貿易,而非援助 (Trade Not Aid)」的訴求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上被提出,公平貿易的概念開始明確。 1988年荷蘭推出Max Havelaar公平貿易標籤,象徵公平貿易運動正式進入商業社會。 1997年成立的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airtrade International)整合全球12個公平貿易標籤與標準,公平貿易在本世紀才真正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倫理消費運動。 說起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和公平貿易咖啡的興起,兩者之間其實有些相似度。 後來努森女士在1986年自創了咖啡公司,依據自己的理念進行咖啡生豆的收購與貿易,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上世紀九十年代Speciality Coffee的概念才開始從美國傳入歐洲,本世紀才在全球蓬勃發展。
公平貿易咖啡豆: 腸病毒預防
授證的權力歸於認證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多方的關係人所組成,包含:生產者、貿易商、各國的標籤倡議者,以及專家學者。 如今FLO International已經有20個標籤倡議組織。 公平貿易咖啡豆2023 公平貿易咖啡豆 此外,因為受訪者家中有超過一半比例的孩童曾經歷過腸病毒感染,考量到腸病毒有極高比例是在學校等群聚場合感染.
- FLO Fairtrade系統中,農民需自我組織成一個合作社。
- 2003年我在英國生活了一年,生平第一次得自己張羅一日三餐,因為英國不產米,全部得仰賴進口,也因此各個國家的米在超市貨架上排列在一起時,我終於對世界糧食市場有了清楚圖像。
- 然而,在缺乏對更深層次的問題(即是人們為何工作的問題)的理解,咖啡飲用者所看見的咖啡工人,如同種植者希望他們看見的一樣:彷彿咖啡工作是他們的宿命和身分,彷彿他們僅僅是希望得到最佳工資的「工人」。
- 但另一種更有同理心的方式是,將糧食自主──採摘野果,照料番茄和黑莓,種植玉米和豆子,養雞,打獵和捕魚,和家人一起做飯,餵養孩子,與鄰居分享,招待朋友,隨時進食,然後再回去吃更多──視為一種人道的和平提議。
當同時擁有市場價格低於 1.40 美元和價格高於 1.40 美元不同品質的咖啡豆,公平交易制度會促使種植者透過此管道出售低於 1.40 美元的豆子,讓公平貿易市場充斥著品質差的咖啡豆。 購買者極可能因為害怕買到品質較差的豆子而對公平貿易咖啡卻步。 認證費用加諸於咖啡農:公平貿易的規章,對貧困種植者形成顯著成本。 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估計,公平貿易認證的費用約為每磅 0.03 美元。 此外,威斯康辛州的經濟學家 Brad Barham 和同事發現,化肥使用限制和其他投入款項等,會增加農民的生產成本。
公平貿易咖啡豆: 可可農只好轉賣認證可可豆
所以公平貿易輔導農民自我組織成一個民主生產的合作社,透過經濟的手段不但協助農民脫貧,而且建立一個社會改造工程的基礎,同時,在貿易要公平(Make Trade Fair)的運動中,我們在富裕國家內部進行消費者教育,以消費者的力量向自己的國家或產業施壓,逐漸改善其不合理的商業機制。 回想起三年前第一次進口的曼特寧豆子,大小不均也就算了,蟲蛀豆、破碎豆甚至小石頭都是一眼就可以看到。 那時我拿了樣品給一位台灣咖啡商看,他笑說從來沒見過這種豆子,更笑我花這種錢可以買到非常高等級的曼特寧豆。 公平貿易咖啡豆2023 我寫信給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詢問那個合作社的狀況,他們只簡單的回了我一句話:「這個合作社還很年輕,我們要給他們時間,這就是公平貿易。」還有一次我寫信去問關於有機的問題,得到的答覆也很簡短:「這些農民窮到沒有錢買農藥,所以咖啡都是沒有使用農藥種植的,目前他們也沒有能力申請有機認證」。 的確,走訪公平貿易咖啡產地,咖啡樹多是稀疏的散佈在高低起伏的樹林裡,參雜著各種植物,鮮少看到整齊排列、高低一致的咖啡林。 香港翡翠台「星期二檔案」節目在兩年前曾經製作過一個專題「杯中的貧與富」,他們實際採訪中國江西省婺源的公平貿易茶的生產組織。
成功通過認證的會員組織,就可以在他們生產銷售的商品上使用WFTO標章,例如像繭裹子這樣的商店組織。 瓜地馬拉境內山脈延長,境內微氣候變化大,近年在國家努力的帶動咖啡產業發展下,無論是品質還是種植方式都大幅提升與改變,成為國際頂級咖啡的供應者。 生態綠瓜地馬拉咖啡豆來自知名產區薇薇特南果,以焦糖、可可與木質香氣,深受消費者喜愛。 OKOGREEN 生態綠,成立於2007年,是台灣第一間取得「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認證的品牌商,致力於推動與銷售公平貿易產品。 曾經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新創事業獎」、「華文世界部落格大獎」、「學學文創-綠色行動獎」等獎項。
公平貿易咖啡豆: 咖啡
到底成立22年的「西雅圖極品咖啡」市售標示100%阿拉比卡咖啡豆產品中為什麼會驗出「16-O-甲基咖啡醇」? 目前世界上最廣泛的咖啡豆品種就是「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羅布斯塔豆常用於即溶咖啡、罐裝咖啡等,價格僅為阿拉比卡豆的一半,價差大讓不肖業者鋌而走險、在標榜「100%阿拉比卡豆」產品中混充羅布斯塔豆銷售,卻賣阿拉比卡豆的價格,賺取價差謀利。 市面上的咖啡主要為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與羅布斯塔(Coffea Robusta)還有賴比瑞亞(Coffea Liberica)三個原種。 十八世紀時,當地人讓野生的亞洲狸貓進入殖民者的咖啡種植地,吃了成熟的咖啡漿果,而這些狸貓吃剩留下的種子,就被當地人們收集起來、清洗、曬乾、烘焙,製成了麝香貓咖啡。
訪談中茶農說到過去傳統茶市場,綠茶的收購價一斤只有兩、三塊錢人民幣,加入公平貿易組織之後,一斤茶可以得到五塊錢人民幣,以前的年收入是四千塊人民幣,現在提高到每年七千塊。 相對於我們在末端市場買茶葉的價格,收購價增加兩塊錢實在微不足道,況且因為縮短了交易環節,這個成本可能並不見得會增加末端的銷售價格。 總之,給予生產者合理的收購價,不只個別茶農的收入提高了,他們還利用合作社累積的公平貿易基金修了一條路、立了根路燈、修繕了學校,還提供當地子女外出念大學的助學金。 生態綠創辦之初,正好也是台灣自家烘焙與精品咖啡開始興盛之時。
公平貿易咖啡豆: 「公平貿易咖啡豆」商品搜尋結果共 85 筆
以加入公平貿易機構的象牙海岸可可農為例,他們去年收到的價格只有每公噸 1,290美元(折台幣約 3萬8,375元)而已。 咖啡傳播到穆斯林世界後伊斯蘭醫學認可了咖啡的好處,認為其可以提振精神並防止酒和大麻對穆斯林的誘惑[14],15世紀的也門蘇菲派修道院在祈禱時使用咖啡來幫助集中註意力[1][15][16][17][7]。 16世紀初咖啡從也門的摩卡港傳播到埃及,隨後咖啡館還出現在敘利亞阿勒頗,並於1554年在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佈爾開業[7]。 1511年,由於也門麥加的宗教領袖認為咖啡具有刺激作用,便開始禁止穆斯林飲用咖啡[8],造成其餘阿拉伯世界的蘇丹和宗教領袖也相繼效仿;其中兩位奧斯曼帝國蘇丹更是同樣出於政治考量,而在1517年和1623年兩度禁止咖啡[18][7] 。 學經濟學或商學院的人還是無法從上述案例理解公平貿易不見得比較貴,那就算公平貿易可能貴一點,如果給農民比較合理的價格是不應該的,又如何合理化消費者幫精品業者付房租、買廣告、請代言人、買豪華精緻卻無用的包裝。 才過不了幾年,2006年能源價格開始飆漲,玉米成為生質能源的材料,到了2007年玉米價格已經飆升一倍,成為許多家庭主婦的夢靨。
2007年墨西哥發生了兩次玉米餅大遊行,七萬人走上街頭抗議買不起玉米餅。 說也奇怪,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生地,是馬雅文明馴化了玉米然後傳播到全世界,也是墨西哥人的主食,怎麼會墨西哥人買不起玉米? 場景再往前拉六年,2001年墨西哥東部的農民出現自殺潮,原因卻是玉米價格的崩盤。 基本上我們大概都反對血汗工廠,只是每個人對於血汗工廠的定義不同,至少工業部門的勞工還有一個基本工資來避免無窮盡的剝削;反觀農業部門,我們卻任由那隻看不見的手不斷地玩弄。 假若社會上有一群龐大的勞動者得不到足以溫飽、安居、就醫、支持小孩受教的薪資,這個社會一定非常不穩定,有錢人只能花更多錢來聘請更多保鏢、築更高的圍牆來保護自己。 所以,一個文明的國家,一定要有基本工資來保障這些勞動者的原因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