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幾月到幾月2023詳細資料!(震驚真相)

Posted by Ben on June 14, 2020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考量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今年綜合所得稅、營業所得稅的報稅期間首度延長至6月底,只要在6月30日前都可以申報108年度的所得稅。 若民眾因疫情衝擊導致繳稅有困難,也可以向當地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不限繳稅金額皆可申請,最長可申請延期1年或分期3年,關於報稅相關的完整紓困資訊可以前往財政部因應COVID-19專區查詢。 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這也代表勞工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自提的部分將從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這 6% 不會被課稅。

這就是為什麼會說一般上班族月薪不到3萬2000多塊以下的人,是不用繳稅的。 以今年5月報稅適用的最新級距來看,5%的金額從原本的54萬調高到了56萬,範圍增加了2萬塊,也就是原本所得金額超過54萬會跳到下一級開始繳12%,但是從今年開,會變成超過56萬才會跳級。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使用健保卡或持有自然人憑證IC卡者,在查詢所得資料前,需先於中央健保署網站進行註冊,並設定密碼,並搭配讀卡機才能查詢。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服務園地

這三項今年都有調高,我們這支影片統一都講申報年度,也就是今年(2023)申報 2022年度所得就適用,免稅額從原本的88000元,調高4000塊到92000元,標準扣除額則是調高到12萬4000元。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則是多了7000元變成20.7萬,所以今年的免標薪加起來就是提高到42.3萬,比去年多了15000元,這個金額沒幾年就會調整一次,不過計算原理是一樣的。 手機門號完成認證+健保卡卡號,就可登入財政部「線上報稅系統」查詢所得資料。 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時間統一為每年的 5 月 1 日到 6 月 30日,假如不小心超過所得稅申報時間,在未被國稅局查獲之前,都還可以補報! 但需至各國稅局、分局、稽徵所,索取自動補報繳款書,補繳稅款時必須同時繳交滯納金,每三天會加計利息 1%、最高 10%;要是被國稅局查到的話,不僅得補申報、繳利息,還會被處罰漏繳金額的 3 倍以下罰鍰喔!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可利用以下憑證為通行碼,使用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軟體,透過網際網路查詢所得及扣除額資料並辦理網路申報。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2023 以常見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來說,根據國稅局的定義,是指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各有薪資收入採定額扣除者,每人每年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有另一個稅叫做「個人基本稅額」,會把國外所得與國內所得都納進來、考慮免稅額後,計算出應繳稅額,基本所得稅和綜合所得稅,會擇高的那個去繳交或補差額。 一般經驗上,國外收入加上國內收入如果沒有超過台幣一千萬以上,都還不用考慮個人基本稅額的問題。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2023 每年5月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但今年的免稅額、扣除額和課稅級距都有調高,對一般上班族或是存股族來說,領股息的稅金差在哪裡?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2023 報稅懶人包】2023個人綜合所得稅怎麼試算? 年收入多少不用繳稅

因109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未達上述應行調整標準,均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08年度相同。 變革2:調高基本生活費,「基本生活費」與「免稅額+扣除額」擇優使用 今年度基本生活費自171,000元/人調升至175,000元/人,基於《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2023 因此,若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部分特別扣除額加總起來仍低於基本生活費,這部分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在計算綜合所得淨額時就應該扣除;相反的,若免稅額與扣除額加總已超過基本生活費,則不需理會計算出來為負值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如下圖舉例)。 第二是線上申報,下載財政部報稅軟體,或使用網頁版報稅系統,總共有五種登入方式,包含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查詢碼、金融憑證、台灣行動身份識別,過去一整年的資料就會跑出來,省下排隊的時間。 假設你發現,系統缺少部分所得,記得要手動更改,以免有逃漏稅懲罰;或是你發現列舉扣除額比較有利,但系統缺少了列舉扣除額的資料,除了手動更改資料之外,後續也要附上證明文件給國稅局,才可以列舉申報。

該繳多少稅也不用自己計算,報稅軟體都幫你算好了,近年報稅軟體介面也進化很多,上面資訊都很清晰的呈現,所以只要大概了解各個專有名詞代表什麼、扣除額選擇是否有利於自己就好。 計算的最後附上各項稅額的金額的細節項目,以及他們的金額上限。 這裡要注意股利的可抵減稅額,和一開始介紹那堆扣除額是不一樣的,扣除額是扣在原始的所得裡面,但是可抵減稅額是直接扣在應納稅額,這就好像是結帳金額再折抵的意思。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哪些行動支付/電子支付能繳稅?台灣Pay/一卡通Money/icash Pay 優惠整理 最高回饋100%

所以年薪200萬的上班族,等於是每增加1000塊的所得,就有200塊是稅金將來要繳回去,換個角度講就是加薪打8折。 月薪3萬,年所得就是接近40萬,5萬就是65萬,年薪200萬大約是月薪15萬多,再往右邊年收入超過200萬的,就先不管了。 在台灣我們一共把年所得淨額分成5個等級,請注意這裡講的是淨額不是總額,稅率從最低的5%、12%、20%、30%到最高的40%。 逾期繳納稅捐應加徵滯納金,每逾二日按滯納數額加徵百分之一滯納金;逾三十日仍未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若想知道更完整的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2023 2022 報稅新制最新資訊,不妨可以參考 2022 四類新稅制上路!

  • 申報方式最基本分兩大類:第一是人工申報方式,也就是到附近稽徵機關或國稅局排隊申報,除了要有個人身分證件之外,薪資扣繳憑單、所得收入憑單、列舉扣除額證明文件,如收據等等,手上跟所得稅相關的單據記得都要帶好,到稅捐機關填好申請書、等待人員幫你處理試算就可以了。
  • 考量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今年綜合所得稅、營業所得稅的報稅期間首度延長至6月底,只要在6月30日前都可以申報108年度的所得稅。
  • 例如有在外領月薪、家中有學齡前幼兒,就可以扣除「薪資特別扣除額」以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臨櫃查詢所得資料雖然是較麻煩、費時的方式,但同時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方式。
  • 逾期繳納稅捐應加徵滯納金,每逾二日按滯納數額加徵百分之一滯納金;逾三十日仍未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 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線上查詢 使用健保卡或持有自然人憑證IC卡者,在查詢所得資料前,需先於中央健保署網站進行註冊,並設定密碼,並搭配讀卡機才能查詢。
  • 計算的最後附上各項稅額的金額的細節項目,以及他們的金額上限。

手機認證線上查詢 手機門號完成認證+健保卡卡號,就可登入財政部「線上報稅系統」查詢所得資料。 但手機門號須同時符合2大條件:門號為納稅義務人本人申請、手機門號是月租型。 2023年繳稅季即將到來,汽機車牌照稅、綜合所得稅、房屋稅、燃料稅及地價稅等稅項繳納時程、申報方式也受到大家關注。 為了讓大家在這個繳稅季節不錯失重要報稅時間,Money101特別整理開徵稅款時程,並且向大家推薦了使用繳稅信用卡的方式。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遲繳罰款,還可以享受信用卡的各種優惠,讓報稅過程變得更加輕鬆便利。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2023 繳稅行事曆】定期開徵稅費繳稅時間為何?牌照稅、綜所稅、燃料稅、房屋稅時程懶人包

由於申報資料目前尚在統整中,申報總件數及繳稅金額以最終統計資料為準。 (詳附表1) (二)初步分析,結算申報尚有未及統計件數,爰總申報件數較上年度略為減少;稅收淨額增加推估係屬經濟成長自然增加。 二、營利事業所得稅: (一)總申報件數1,026,230件,較上年度990,403件,增加35,827件,成長3.62%;總自繳稅額6,857.92億元,較上年度4,593.49億元,增加2,264.43億元,增加49.30%(詳附表2)。 另境外電商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件數114件,申報應納稅額16.56億元。 (二)初步分析,申報件數成長率與去年約略相當;申報自繳稅額增加,主要係上市(櫃)公司110年度整體獲利較上年度成長72.17%所致。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納稅義務人本人只要持身分證正本至各地國稅局申辦即可;而若沒辦法親自前往,也可以委託他人代為查詢,查詢人需持申請人與代理人身分證正本,並附上查調委託書正本即可查詢。 簡單來說,如果你有夠多的單據是可以證明扣除的,總金額也超過標準扣除額,就用列舉扣除並自行填寫申報並提供單據給國稅局,沒有的話大多情況都是用標準扣除額。 2023年薪資所得扣除額調升至20.7萬/人,但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7萬元,那麼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例如某人111年度薪資所得有5萬元,他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5萬元,而不是20.7萬元)。 你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就必須在每年5/1~5/31(或依法展延結算申報截止日)止,填寫結算申報書,向國稅局申報上一個年度的綜合所得稅。 從這裡可以看到第一個起點是年收42.3萬,也就是免標薪的加總,只要所得在這個數字以下,因為扣除之後的所得淨額都是0,所以稅金乘以5%之後也還是0。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綜合所得稅計算案例

一方面,使用健保卡查詢所得資料前,請先進入中央健保署網站進行註冊,並設定密碼,就能插入讀卡機查詢了。 最後提醒:綜合所得稅的報稅時間為每年的5月1號到5月31號,如果不小心超過報稅期限就必須加計利息,必須特別留意。 報稅可以用人工申報,就是到家裡附近的國稅局申報,或是下載財政部的報稅軟體,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查詢碼、金融憑證、台灣行動身份識別登入,就能看到去年一整年的所得資料,非常方便。 而累進差額的由來,其實是一種快速計算的方式,因為不同收入的人要不同稅率一個個級距去乘,計算會很麻煩,因此直接乘上最高的那個稅率,再扣掉多收的部分(就是累進差額),這樣即使級距很多,也能可以快速算出要收多少稅。

因此,只有年收入超過 222 萬元且支出項目符合認列標準的人,選用核實扣除方案才會比較划算。 每年五月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報稅時間,過去三年因為疫情關係,期限延至 6 月 30 日,而今年走向開放共存,因此繳稅期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 假如不小心錯過報稅期限,當然還可以補報,但繳納金額必須加計利息,要是被稅捐機關發現的話,將有 3 倍以下的罰鍰。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所得稅  免稅額扣除額一次看

將所得稅申報資料上傳,確認是否跳出「需附證明文件」的警訊視窗,如果沒有,即完成報稅;如果有,請確認需補足何種文件。 有個常見的誤解是,以為收入超過一定金額,就會被按照特定級距算,例如所得淨額如果是300萬,因為超過252萬,就所有收入要用30%稅率去算,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要知道自己該繳多少稅,就要先算出所得淨額,再對應課稅級距、乘上稅率並減掉累進差額,就是要繳稅的金額。

所得稅幾月到幾月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述109年度各項金額,為納稅義務人於110年辦理109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以4口之家計算,今年每人的基本生活費調升4,000元,明年1個家庭的基本生活費將多16,000元,如符合適用最低稅率5%,明年綜合所得稅至少可再省下800元;適用稅率為12%,更能省稅1,920元。 自去年(2021年)新開放的手機報稅後,查詢個人所得資料也多了一個新管道。 可以判斷一下在申報年度內(例如109年報稅就要看108年度的),所支付的醫藥及生育費、人身保險費、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支出或房屋租金支出、捐贈及災害損失等列舉扣除項目的金額總合,有沒有超過標準扣除額的額度(單身12.4萬、有配偶24.8萬)。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