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財報9大著數2023!內含華航財報絕密資料

Posted by Eric on March 4, 2019

華航財報

雖然疫苗開發陸續傳出新進度,但法人預期,明年上半年客運營收恐怕也僅是2019年同期的13%,若疫苗能夠順利量產,加上有東京奧運帶動,客運有機會逐漸回升,但還是不容易立刻回到過去水準。 展望後市,觀察7月美國製造業PMI指數/ISM 製造業供應商交貨時間仍維持高檔,加上美國存銷比位於極低水位約1.09,以及全球海運塞港未解, 6 月全球貨櫃航班準班率僅 39.5%,預期在歐美補庫存需求強勁,但海運無法滿足下,今年空運拉貨需求將自 傳統旺季的10月提早至第三季,可望挹注航空雙雄營運表現。 就第三季來看,華航表示,全球航空業受疫情重創之際,華航集團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之下,大幅拉升貨運營收,雖仍有獲利表現,但無法弭平客運虧損,整體營運小幅虧損。

謝世謙說,各國已陸續施打新冠疫苗,預期邊境管制及檢疫措施將逐步放寬,旅遊泡泡也持續推進,華航將配合政府開放程度因應,機動調整客運班次,以符合市場及旅客期待。 華航亦積極規劃及爭取季節性、主題性等各類包機或包區、包艙服務,像是台商員工外派或返台休假、學生開學、企業商旅、廠商推廣活動等量身訂作的客製化產品,提供旅客多元搭機服務。 華航財報 華航表示,除配合短期高價包機需求,爭取半導體機台、電商貨、消費性電子產品設備等載運,也高效彈性調整運能,提高貨機使用率,並將持續機動調節客機載貨航班配置,爭取整體最佳營收。

華航財報: 華航攜手菲律賓航空共用班號聯營航線,積極布建東南亞航網搶轉機商機

客運則受新型變種病毒影響,各國邊境管制維持緊縮,台灣較嚴格之檢疫措施亦持續影響旅運人次,去年Q4 客運收入 14.95 億元,雖較 Q3 成長26%,然去全年客運收入仍年減少76%。 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客運航班停班,華航載客率由80.7%減少至61.4%,然而相較於長榮航的機隊組成多為客機,華航因擁有18架貨機而能依靠貨運服務支撐其營收,20Q3累計貨運營收560.46億元(YoY +76%),而客運累計營收則衰退至234.82億元(YoY -72%)。 貨運營收的成長雖仍無法彌補客運業務的大衰退,但相較20H1疫情初爆發的恐慌,各國政府20H2對於疫情相對可控,華航的虧損也逐季減少,且華航貨機陣容為國內最大,加以20Q4貨運步入旺季,華航20Q4稅後純益20.95億元,EPS 0.4元,帶動2020年EPS來到0.03元,全年由虧為盈。 華航指出,因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影響,各國實施邊境管制與嚴格檢疫措施等限制下,旅客需求量驟減、航班大幅取消,今年前三季整體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72.23%。

  • 撐不撐得過這個關鍵期是一回事,如果真的撐過了,要如何重整、迎接解封後的新世界又是另一挑戰。
  • 就像是 SCFI、FBX 指數之於貨櫃航運,亦或是 BDI 之於散裝航運,其實這樣的運價指數都只是初步的參考,最終的運價定價權依舊在企業手中。
  • 謝世謙說,各國已陸續施打新冠疫苗,預期邊境管制及檢疫措施將逐步放寬,旅遊泡泡也持續推進,華航將配合政府開放程度因應,機動調整客運班次,以符合市場及旅客期待。
  • 而從各地區銷售狀況來看,美洲、日本、亞太其他地區營收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5.6%、11.5%、8.5%;反觀歐洲、大中華地區營收都出現成長,年增率分別為4.8%以及7.9%。
  • 華航今年第二季營收為293.72億元,年增率11.61%,主要受到清零計劃2.0、油價及疫情影響客運表現,單季稅後虧損為3.42億元,每股淨損0.06元,今年上半年集團合併營收為572億元,稅後淨損13.62億元,每股稅後虧損0.25元。
  • 此外,為支持子公司虎航的經營,也參與子公司虎航現金增資,以每股25元認購,交易總額為18.38億元。

依據財報,華航去年全年合併營業收入為新臺幣1,152.5億元,合併營業淨利為21.84億元,合併稅前淨損6.54億元,合併稅後淨損2.8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1.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0.03元,相較前一年同期每股虧損0.22元,相差0.25元。 華航指出,去年貨運市場因客機航班取消,載貨艙位供給大幅減少,在供需失衡下,華航因應市場變化,充分發揮18架747F及全新引進的777F全貨機運能優勢,搭配客機腹艙運能,全力衝刺貨運營收;第四季掌握傳統旺季市場契機,單季貨運營收更創歷史新高,致使109年度貨運收入較108年增加87.06%。 隨著全球疫情升溫,防疫物資運送需求再度升溫,而目前處在電子消費品傳統出貨旺季,整體空運市況持續高漲,華航將於 12 日起調升運價 20-25%,屆時運紐約貨載每公斤將漲破 300 元,有利第三季貨運業務持續走強。 蘋果今(4)日凌晨公布最新財報,一如市場預期,第二季向來是科技業傳統淡季,蘋果上一季(4月至6月)營收也走弱,單季營收僅396.7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06.7億美元,單季每股獲利1.27元;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硬體產品營收雖然走弱,不過,大中華地區銷售成長,服務營收也年增8%,成為財報中的兩大亮點。 華鎂鑫綠能集團(8087)(8087)(以下簡稱「華鎂鑫」)今(7)日公告今年上半年營運表現,今年1~6月合併營收為7,640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94%,主要受惠於綠能事業布局效益顯現,上半年稅後淨損為770萬元,每股虧損(EPS)0.26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係因去年同期認列業外處分資產收益所致。

華航財報: 公司簡介

華航表示,其在機上服務用品項目中,攜手供應鏈夥伴,考量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試行減塑精進產品,將日常的寶特瓶及咖啡渣回收再利用,製成環保織品、環保餐具等,從地面、空中服務到回收用品,全方位落實永續作為,是拿下「最佳機上用品供應鏈獎」的關鍵。 AI族群昨(7)日重掌兵符,領軍台股大盤一度大漲188點站回萬七,惟市場觀望AI續航力、上市櫃財報與營收表現,終場漲幅收... 華航 華航財報 華航財報 (2610-TW) 今 (4) 日公布第三季財報,稅後純益 29.17 億元,每股純益(EPS)0.51 元,終結連 2 季虧損,並創 2017 年第四季以來單季新高,有效使前三季轉盈,累計每股純益 0.28 元。

華航財報

回顧上半年,遊戲本業持續深耕端遊、手遊,《新楓之谷》第2季末啟動大型改版活動,效益將延續至下半年;GASH樂點穩定發展,交易筆數較去年同期增長逾一成。 果核於疫情期間協助企業客戶加速數位轉型,跨足國內金融與製造業,營收寫下同期新高,並於第二季初參與越南「2023亞洲智慧城市博覽會」,積極經營東南亞市場。 在完成重點優化並推出「一起SHOW」新社群及互動機制後,於上半年舉辦多場實體及線上活動,結合潮流、音樂、美食與遊戲動漫等豐富面向,增加年輕族群接觸點。 展望未來,下半年隨著再生能源案廠開發、統包工程收入及技術服務收入將陸續挹注,營收可望持續走升,長期來看,未來獲利來源將更多元化,亦推動明、後年營運邁入高速成長期。

華航財報: 台灣普利司通輪胎廠 近700人放無薪假

據主管機關的冷門股造市篩選條件,必須上市櫃滿1年;日均成交量、周轉率與波動率較低;最近年度財報無虧損、連續三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大於2元,且近一年都有配息等。 法人指出,公司下半年業外收入頗豐,不但在第3子有陽明現金股利收入,EPS約1.78元外,尚有出售兩艘船舶處分利益約2.69億元,EPS約0.64元,預估台航今年獲利EPS3.5元以上應可輕鬆達標。 華航(2610)響應天合聯盟(SkyTeam)第二屆永續飛行挑戰(TSFC ),於5月22日以CI753/CI754台北往返新加坡航班作為永續示範航班,成功減少高達約150公噸碳排放量,約當造林375座籃球場,減碳績效年增15倍。8月3日獲得「最佳機上用品供應鏈獎」、「最佳應用創新獎」肯定。 每股盈餘是反映公司過去的獲利情形,以股本10億的公司來看,其每股盈餘10元表示公司稅後盈餘10億,即所謂的賺了一個股本。

華航去年獲利基期較高,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三成,推升華航去年第1季獲利歸屬業者淨利有30.7億元,每股盈餘0.52元。 今年受到通膨升息、高能源成本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抑制民生消費需求,面對全球貨量不穩之際,華航第一季合併營收將近35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72.33億元,仍有將近6%的成長率。 國籍航空龍頭中華航空今(18)日經董事會通過 109 年度財報,去年合併營收為1,152.5億元,合併營業淨利21.8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EPS) 0.03元,在貨運挹注營運的助益下轉虧為盈;華航表示,今年可運用全貨機達21架,亞洲航線將陸續籌備開航寧波及天津等貨機航點搶市,挹注營運表現可期。 展望後市,華航表示,隨新機A321neo客機、777F貨機投入營運,並因應各國疫情發展、邊境管制及檢疫政策,整體客貨運能成長,積極布局客運市場,6月起持續增加載客航班服務,區域航線尤以東北亞、東南亞航線增班最多,長程航線也增加歐美航班佈署,對於客運市場復甦在望,華航已經做好準備。 長榮航上半年客運部分,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各國仍持續實施邊境管制及檢疫隔離措施,全球客運航班縮減,相較去年同期疫情爆發前的春節期間客收表現亮眼,今年各航線營收均下滑,客運運量減少90.9%。 貨運部分,持續強化台灣轉運樞紐地位,優化航網效益,加強精密機台、電商貨物以及冷鏈產品等特殊貨物的運送。

華航財報: 長榮 ( 月營收報表

至於從財報角度來看,財報中的毛利率、淨利率高於3年平均值是必須要的,因為在台灣的機構投資人普遍會要求企業必須一直成長、獲利(雖然不是很合理的要求)除非是資本支出、策略轉型導致下滑,不然會導致被投資公司的吸引力下滑。 2023年上半年合併營業收入為新台幣51.2億元,年減12%,主係上半年遊戲改版幅度較小,惟主力遊戲每月活躍用戶數仍維持穩定水準;其他事業營收續增,展現集團多元化經營有成。 營業毛利為新台幣20.3億元,年減20%;營業利益為新台幣5億元,年減53%;歸屬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新台幣4億元,每股盈餘 EPS 2.30 元。 華航指出,在海運塞港問題未紓解下,預估臨時性包機需求將持續,整體運價可維持相對高檔水準,高科技電子產品、臨時性防疫物資等時效性急貨需求,將對空運市場有相當的支撐力道。 長榮航空(2618)4日公布第二季財報,第二季合併營收為241.63億元,年增25%,本期淨利9,700萬元,屬母公司淨利1.44億元,每股盈餘為0.03元。 【時報-台北電】高油價嚴重侵蝕獲利,華航9日公布第二季財報,稅後純益僅4.2億元,季減86.32%,但仍達到較去年同期轉虧為盈目標,EPS為0.07元,連四季獲利;上半年稅後純益34.92億元,EPS為0.58元,賺贏去年前三季。

  • 華航表示,除配合短期高價包機需求,爭取半導體機台、電商貨、消費性電子產品設備等載運,也高效彈性調整運能,提高貨機使用率,並將持續機動調節客機載貨航班配置,爭取整體最佳營收。
  • 華航去年營業收入1,410.69億元,為國籍航空最高的業者,獲利僅28.59億元,落在長榮之後,營運迄今累積盈餘約63.84億元。
  • 華航指出,因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影響,各國實施邊境管制與嚴格檢疫措施等限制下,旅客需求量驟減、航班大幅取消,今年前三季整體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72.23%。
  • 燃油成本的部分,2021/3航空燃油國內線為15.28元/公升、國際線0.4622美元/公升,相較20Q4增加30~40%,預期後續因經濟復甦持續支持油價。
  • 傳動元件大廠上銀今天下午公布7月自結合併營收新台幣22.46億元,是10個月來單月次高,法人指出,下半年仍需觀察中國大環...
  • 散熱模組大廠雙鴻(3324)昨(7)日公布上半年財報,第2季稅後純益2.39億元,季減13.7%,每股純益2.78元,累...
  • 每股盈餘是反映公司過去的獲利情形,以股本10億的公司來看,其每股盈餘10元表示公司稅後盈餘10億,即所謂的賺了一個股本。

此類敘述一般以預測性之字眼表達,例如相信、預期、擬、期望、預估、計劃、估計、可能、將等。 惟仍存有許多因素可以使得事件的發展或其實際結果與明示或暗示之預測性敘述中的情形有重大差異。 華航曾在2015年獲利57.6億元、EPS達1.06元,當年年終獎金領三~四個月,因此外界推估華航今年大手筆發出六個月,第四季獲利應該比想像好很多。 上圖可見,2023 年 4 月中下旬空運價格開始反轉,但 5 月初又稍微回跌,六月即將迎接旺季,指數開始反彈。 長榮航已經釋出最大善意,不列曠職處分、替員工免費辦理三寶及保證回來上班空服員不會受到霸凌,目前已有200位空服員回頭,羊群效應發酵中,工會發動的空服員罷工已經失去大多數民眾支持。

華航財報: 長榮航開貨運新航線 1架777F新貨機預計12月交機

華鎂鑫今日同步公告7月營收為1.54仟萬元,年增323%,本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係因EPC工程案件依進度認列收入所致。 華航是台灣唯一且連續7年入選DJSI的運輸業者,列全球航空業第一名;並自2017年起三度獲得永續年鑑航空業銅獎、連續兩年晉升入選銀獎,今年再攀高峰獲永續年鑑前1%殊榮。 華航積極落實百項環保與減碳作為,發揮永續價值最大化,成功實踐減碳總額高達約 150 公噸,相較去年績效成長 15 倍,成效斐然。 華航進一步說明,8、9 月貨運營收均突破百億元,並連續創單月新高,即便油價持續走升,9 月新加坡航空燃油均價 (MOPS) 已達每桶 79.85 美元,墊高成本,但透過客貨機整合運用,有效推升營運效率。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2020年8月10日電)華航 (2610) 第2季財報繳出佳績,每股賺新台幣0.45元,今天股價持續走強,盤中漲幅逾4%,長榮航 (2618) 盤中也有3%以上漲幅,航運類股表現凌厲。

華航財報

隨著後疫情客運復甦,客機大量復飛後所增加的腹艙運力將使市場出現較具競爭力的運價,而亞洲跟美國等製造業及大宗消費地區,空運需求預期仍將持續。 Q2財報雖不如預期,延續先前在週報中(08/05空運產業週報:飛機載人還是載貨好?這篇告訴你!)的觀點,我們仍看好華航下半年的營運展望。 華航財報2023 華航4月份客運收入創疫後新高,華航全線增班策略奏效,滿足因清明連假增加的旅客人次,東北亞旅運需求持續暢旺,而大洋洲、東南亞旅客人次也顯著增加,為客運收入成⾧幅度前兩大區域,拉升整體客運收入;後續隨5月連假觀光旅運商機,第二季客運有望穩步上揚。 華航北美航線桃園-洛杉磯目前每周飛航10班,搭配獨家航點桃園-安大略航線每日1班,總計大洛杉磯地區每日最多達3個班次;舊金山五月起已增為每周9班;紐約航線六月起增為每周4班服務。 歐洲布局包括六月下旬倫敦增為每周5班,七月開航布拉格,成為台灣唯一由台灣直飛捷克的航空公司,致力提升整體產品的多樣性與競爭力,爭取長程航線更高市占率。 貨運部分,海運缺櫃塞港情形未解,海轉空現象致使空運艙位需求持續,華航以21架全貨機發揮運輸時效穩定優勢,雖面臨國際油價飆升的挑戰,仍在市場運價延續去年傳統旺季熱度加持下,使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三成。

華航財報: 華航 ( 歷年利息保障倍數

華航2021年第三季獲利達28億元,帶動前三季一舉虧轉盈、獲利15.55億元,第四季迎來超級旺季可望創單季新高,法人看好,華航2021年將締造營收、獲利新猷,獲利有機會挑戰70~80億元。 新冠疫情之下,華航因採用不同的機隊策略,其18架貨機反成為助力,2020年貨運營收逆勢成長。 華航負債比雖也因疫情變多,償債能力也待觀察,然而從華航的股權結構來看,國家發展基金會持股9.59%,推測背後有國家支持,破產機率不高。 華航日前公布第2季稅後淨利新台幣24.59億元,每股賺0.45元,華航股價維持強勢格局,盤中最高來到8.4元,漲幅逾4%,成交量超過3.4萬張。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華航財報

長榮航上半年貨運部分,受惠疫情持續影響,電商及居家辦公等貨物運送需求暢旺,貨運單月營收屢創新高。 上半年貨運運能年增23%,承載率達95%,貨運運量年增41.5%,市場包機需求推升運價上揚,貨運單位收益年增17.7%,整體貨運營收年增66.6%。 邊境逐漸解封及6月中起開放來台轉機,華航持續布局客運增班,第二季客運收入較第一季成長37%,以北美、歐洲、東南亞地區旅客增加較顯著,上半年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逾5成。

華航財報: 華航11月起台港航線增班 桃園、台中、高雄返程可免改票互搭

勞動部今(7)日表示,即日起民眾若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申請失業給付及失業認定,除親自臨櫃申辦外,新增「視訊」方式辦理,失業勞工免出門,即可完成失業認定並申請失業給付。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第一期工程將於 2024 年量產,外媒報導,當地已有 3 所社區學院提供半導體技術員快速入門計畫(Semiconductor Technician Quick Start program),預計可以在 10 天內讓學生獲得認證,無半導體理工背景經驗的人受訓完成獲正式錄取後,年薪可逼近200萬元。

由於中國疫情升溫,中國近日決議將歐美線貨運航班暫停過夜至8月底,此舉將影響亞太區的空運運能不足,華航、長榮航(2618)近日也分別調漲出口至中國的運價20~30%,且兩者皆為短程運輸,不受中國暫停過夜的政策影響,考量華航中國的貨運營收約佔總營收4~5%,預估將有利於提升Q3營收至少1~2%左右。 此外,近日海運塞港問題加劇,在旺季需求增溫、海運處理效率難以提升下,對於商品體積較小的零售商而言,推測空運是較為可行的替代方案,華航在貨機規模以及節油上的優勢下,將有利於其吃下海轉空的訂單需求。 至於客運的部分,由於台灣旅遊泡泡搭乘人數較少,7~8月有部分赴美打疫苗的旅遊團,預估客運營收增加1~2成。 華航公司表示,航空客運市場自去年逐步回溫,第一季受惠於農曆春節、寒假等連續假期,旅運需求顯著增強,華航加速增班力道,載客班次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拉升整體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幅1024%;航空貨運受整體市場趨緩影響,運價不易拉抬,致使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

華航財報: 合併財務報表

而為籌措營運資金,華航董事會今日也決議發行國內第七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發行總面額 60 億元為上限,用以償還借款。 另外,對於市場上近期最熱門的生成式AI(人工智慧)議題,庫克也表示,蘋果幾乎在所有產品內都已內建AI、機器學習功能,蘋果研發AI技術多年,這裡面也包含生成式AI技術。 綜觀目前的智慧型手機產業趨勢,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直言,美國的智慧手機產業,相當艱難;而新發表的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預期明年可以出貨。 亞電說,陸系高階智慧手機發展已見曙光,由於陸系高階智慧手機大廠在美中貿易戰與制裁後已沉寂一段時間,近期傳出與中國大陸晶片大廠合作生產5G通訊晶片已進入最後階段,並力拚年底前重返5G手機市場,亞電為該廠長期穩定供應商之一,加上旗下昆山、東台產能已就定位,待陸系手機大廠重返市場寶座,亞電將可望直接受惠。 華航指出,同時也積極發想創新點子,例如推廣旅客使用華航雲端書坊,不僅上百種刊物無限下載「吃到飽」,更能進一步減少裝載及降低碳排放,獲聯盟高度肯定,並納入推廣各航採用方案,因而獲選「最佳應用創新獎」。

EPS -0.06元,雖低於原先預估的0.11元,但在5~6月客運大幅減少下,我們認為其虧損幅度已算輕微。 華航4月貨運收入為48.72億元,近期航空貨運量價走勢已有逐漸趨穩現象,惟4月受到歐美復活節、泰國潑水節等各地連續假期影響出貨,加上庫存去化速度緩慢、通貨膨脹持續,以致整體空運市場需求仍處保守氛圍。 華航第6架777F貨機已於昨日交機抵台,以新機優勢挹注貨運運能,在航班調度及艙位管控將更趨靈活及彈性,華航將持續增加貨量、爭取空運急單及加包機商機,以提升整體貨運營收為目標。 華航財報2023 客運方面,第一季台灣邊境管制措施尚未鬆綁,整體航空客運市場未有顯著成長,另受香港及大陸封城影響,區域線載客班次較去年同期減少,惟第一季適逢春節返台需求大,中長程航線如澳洲、歐洲及美國班次增加,使第一季客運運量(RPK)較去年同期成長,整體客運收入高於去年同期。 華航表示,今年上半年海運塞港、缺工等干擾困素仍將存在,海轉空貨物需求維持強勁,預期整體市場總艙位仍呈現供不應求態勢,包機市場可望持續熱絡,將充分利用貨機機隊優勢,爭取半導體機台、電商貨、消費性電子產品設備等貨源,同時針對專案貨源及客戶持續推廣客製化包機業務,力攻急貨、高價貨包機,持續提升獲利能力。 航空股今年受疫情影響,航班大減、客運量大幅下滑,華航第2及第3季客運營收僅去年同期的5.4%及11%。

華航財報: 華航 ( 負債佔資產比與季收盤價比較圖

另外全新引進的 A321neo 客機,規劃今年交機 8 華航財報 架,成為區域航線主力機種。 長榮航第二季客運營收為20.68億元,年增35.7%,貨運營收193.3億元,年增34.8%。 累計上半年客運營收37.39億元,年減81.5%,貨運營收345.19億元,年增66.6%。 長榮航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438.42億元,年減11%,淨損21.02億,歸屬母公司淨損20.53億元,每股虧損0.41元。

華航財報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