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欣表示,這是因為平均薪資易受極端高薪者影響,而極端高薪者的薪資成長又快,以致平均數、中位數兩者差距逐年擴大。 台灣薪資平均2023 辛炳隆分析,由於財稅所得資料是只要有報稅的人都納入,並未將部分工時者跟全職工作者分開,因此只要是部分工時者越多、全職工作者越少的產業,薪資便越低,像是餐飲業、藝術服務業及零售業等,還有以幼保、托兒所、安親班為主的教育服務業同樣是低薪長工時的代表。 儘管中位數相較於平均薪資更讓民眾「有感」,但可惜的是,主計總處的薪資中位數報告只公布工業及服務業的受雇者薪資中位數,無法看到更細緻的產業分類薪資,無從了解低薪工作究竟分布在哪些產業、哪種性質的工作以及分布年齡層。 此外,撇除納入年終獎金的季節因素,網上流傳的一句玩笑話──「男女平均有一顆睪丸」突顯了大眾對於平均薪資的不信任。 台灣薪資平均 每當主計總處公布某月平均薪資再創歷史新高時,相關新聞下的討論串總是哀鴻遍野,許多網友哀嚎自己薪水遠低於該數字。 在所得分配不平均的情況下,平均薪資容易因為少數極端高薪而被拉高,使得平均薪資數值無法反應大多數人的狀況,因此許多人提倡應改以「中位數」來檢視所得狀況。
至於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公私立學校等)均未達40萬元,主計總處解釋,可能因多是部分工時員工所致。 不過陳惠欣指出,薪資中位數會隨著薪資成長而增加,除了廠商調薪,基本工資調升也是推升中位數成長的重要力道;108年全年總薪資的中位數較107年增加1.64%,與101年比較,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增加12.68%。 雖然中產階層薪資成長緩慢,但低薪族群卻顯著成長,陳惠欣表示,受惠於基本工資年年調升,2020年十分位數第一分界點(D1,低薪者,只贏10%的人)年薪29.6萬元,近八年成長27.5%,而第九分界點(D9,高薪者,贏90%的人)八年來也成長16.8%,我國薪資分布呈兩端成長快,中間(中產階層)成長緩的情況。 台灣薪資平均 為了解薪資分布,主計總處也公布「中位數對平均數的比值」,2020年降至0.771,創有統計以來新低,另外「低於薪資平均數的人數占比」於2020年續升至67.88%,也創有統計以來新高,反映低於平均薪資的人口愈來愈多。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平均數易受極端高薪者拉抬,和民眾的感覺有落差,因此主計總處自2016年起開始發布薪資中位數,以讓各界了解薪資分布情況。 根據其中九家公司的公開資料,在今年6月底,這些公司的晶片庫存比去年同期增加10%至889億美元,若和晶片荒前的2020年度同期相比,晶片庫存則增加70%。
台灣薪資平均: 平均一份工作會待
某個週三傍晚,台北市區一座中高級旅館大廳裡,顧客在餐廳前排起了十多公尺的人龍;餐廳依人頭計費,平日晚間的牌告價格加上服務費,一個人要價2,200台幣(約620港幣、500人民幣),生意卻依然興隆。 自從去年九月疫情趨緩、餐廳開放內用(堂食)以來,不少台灣人都能感覺到,中高檔次的餐廳經常處於客滿狀態,甚至比疫情前還要熱絡;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2021年11月台灣餐飲業營業額達662億元,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同比增達2.5%。 人潮絡繹的不只是高級餐廳:年底各百貨商場進入週年慶檔期之後,便紛紛傳出銷售捷報: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購物中心,業績比去年成長了3.8%,超出預期,停車場每逢假日一位難求。 2021年最後一個上班日,長榮海運則傳出2021年平均發放40個月年終獎金,令不少員工望著帳戶數字不敢置信;一名近期從中國大陸回台設廠的台商告訴端傳媒,台北近郊的倉庫空間租金,2021年間已經漲了一倍,除了因為需求高漲,也是因為房地產熱絡,許多都會區內的廠房倉儲空間都在等待拆除都更,導致供給銳減。
近期就有人整理出台、韓薪資物價及薪資的對比表,引發話題,更有不少台灣人感嘆「在台灣,人最便宜」。 若是總薪資平均數的角度的話,同樣也是新竹市106.9萬元蟬聯冠軍,新竹縣92.9萬元躍居第二,台北市也後退到第三為88.4萬元。 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萬9610元,位居第一名北京以7萬7415元排名第二,其他省份與上海、北京均有較大差距。 從省份來看,共有8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分別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和山東,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 不過薪金歸薪金,若果要折現為生活品質,還要考慮到樓價、通脹、社會福利、日常消費、交通費用等等因素,香港在這些領域不一定比台灣更有利於打工仔。
台灣薪資平均: 薪資縮水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去年通膨率逼近3%,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落入負成長,年減0.15%,不只是連續第二年落入負成長,也是2013年以來最大減幅。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以台灣的大學兼任教師而言,本來的鐘點費就低於世界各國,儘管近幾年名目上每小時上課的鐘點費並沒有減少,但隨著大學逐漸將通識課程「大班化」,許多需要兼任教師的通識課程也變少,導致兼任教師能兼任的時數減少,連帶影響大學兼任教師的薪資狀況。 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覃玉蓉則說,教保產業的問題在於公幼跟私幼的薪資兩極,原本教保員只要考上公立就能享有公務人員的保障,但近幾年政府受限於員額限制,教育部不斷增加公幼約聘進用名額,不再聘用正式員額,連帶使得公幼教保員的勞動條件連帶下滑。 而這樣的現象不僅發生在幼教圈,同屬教育服務業的國中小代理老師以及高教兼任教師也都是面臨類似的處境,導致教育服務業的薪資不斷下滑,勞動條件惡化。
因此,希望昕新智慧診所能夠透過試辦推行這一政策,並將成功經驗借鑒給其他醫療機構。 市場對您求職工作的需求、公司的預算和薪資制度,以及任何集體談判協議都會影響您的薪資。 百萬大缺工已成常態,不少諮詢機構都預期企業勢必加薪留人,展現「事求人」的就業市場,104人力銀行22日公布2022年終暨2023調薪展望,根據資料庫統計,2022年整體年薪:平均67.7萬元,創7年新高;年增2萬元,增幅3.1%,創5年新高。
台灣薪資平均: 統計名詞說明
若依薪資高低將受僱員工平均分為10組,去年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約10%低於29.1萬,較2018年增加4.1%,較2012年增加25.33%。 若依行業計算,去年全年入息中位數排名第一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中油、台電為主的受僱員工,入息中位數為112.4萬;其次為金融及保險業、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業、醫療保健業,依次為94.8萬、70.4萬及64.5萬。 主計總處也發布2022年各業薪資排名,其中,薪資水平相對較高的有:海洋水運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20萬4027元、其他金融服務業、主要為金控公司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12萬7293元、銀行業11萬405元、電子零組件製造業9萬234元。 台灣薪資平均 顯示,低薪產業過去薪資多半有微幅上漲,教育服務業成為低薪產業中,唯一一個薪資還呈現衰退的產業。 以財稅報告中最新年度2015年的資料來看,台灣17個產業分類裡有8個產業薪資中位數低於整體薪資中位數3.51萬,由最低排到最高分別是: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家事服務)、住宿餐飲業、農林漁牧業、支援服務業(如人力仲介,旅行服務,保全服務)、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批發零售、教育服務業及營造業。 也就是說,8個薪資中位數低於整體的產業中,除了營造及批發零售外,剩下幾乎清一色都是服務業。
此外,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9013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7045元,年增2.26%。 82年次K小姐,外型姣好思緒清楚,沒工作與爸媽同住,生活日常就是在家玩貓看股票。 她說,曾經是月薪4、5萬元的上班族,「一早化妝、通勤、加班、開會,然後十幾個小時就下來了,薪水就只有這樣子而已,有一種在窮忙感覺。」 拒絕成為企業巨獸賺錢的機器,以及資本主義剝削的奴隸,選擇躺平是年輕人,對大環境的無聲抗議。 與其窮忙一生,不如造飲輒盡度過悠哉人生,但輕鬆背後其實是8年級生,對於現實壓力的莫可奈何。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110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萬5,754元,不少年輕人聽了大喊怎麼可能,有人形容是把首富郭台銘所得一起平均所造成勞工薪資被拉高的假象,事實上是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極端現象。 每個人總是會以台灣的平均所得,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所得是高還是低,然而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6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結果顯示,從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8032元,月減0.09%,年增2.75%,但該數據卻讓不少網友感到相當傻眼直呼「我拉低水準我道歉」。
台灣薪資平均: 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年增率 – 年齡別
根據聯徵中心貸款資料,20到30歲青年購屋族貸款占比,從2012年的17.2%,降到2021年的15%,平均減少2.2個百分點,數字看似差異不大,但實質內容卻更加極端。 根據TVBS民調發現,76%青壯年目前名下沒房產,付不出頭期款時,52%的人還須家人金援,32%的人還清房貸時已超過60歲,顯示台灣年輕人買房很難。 政府在不斷提升基本工資的同時,也該正視到台灣年輕人的處境,大多數民眾表示最低基本工資,基本上都是適用在外籍勞工,對於真的需要一份合理薪水的台籍勞工來說,最低工資就是一個背上身上永遠的十字架,薪水無法提升,惡性循環下去,讓這代年輕人越來越辛苦。 其實並不盡然,時下的就業環境,若沒有特殊技能,像是醫師、律師等等,基本上很難提升薪水,甚至被取代性大幅增加,每當你在一間公司任職一段時間,想要往上談更高薪水,對業者來說,這樣的工作職缺大可再去找剛畢業、薪水要求不高的職場新鮮人來用,如此像免洗碗的無限循環,薪水要提升難如登天。 以房貸負擔率(房屋貸款每月攤還額÷家戶月可支配所得)上看,第一季為38.35%,季增0.52%,代表房貸負擔能力還是過低,種種因素都讓年輕世代買房卻步,所以在購屋與持有成本增加,很可能也會影響到租屋市場。 房產專家徐佳馨點出,房價不斷飆升,對購屋族來說難度變高,過渡期可能改以租屋方式,在需求增加下,可以預見租金未來會再往上調,受衝擊的將是全台300萬戶租屋族。
預估2023年全球通膨會逐漸趨緩,而其中亞太地區與台灣也將維持低通膨率。 根據預測,2023年台灣實質薪資將增加1.8%,調漲幅度大過八成以上的受訪國家與地區,位居所有受訪國家與地區的前20名。 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1萬9,000元,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都超過70萬元;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敬陪末座,均未達到40萬元。
台灣薪資平均: 統計視覺化
凍漲理由包括亞洲金融風暴、產業外移,或因「經濟不景氣」而遭行政院否決,總歸一句話,就是政府說了算。 林柏儀解釋,由於《專科以上兼任教師聘任辦法》已在數年前將公私立老師薪資脫鉤,因此即便賴清德承諾增加公立大學鐘點費,但私立大學不見得要跟進;在現行兼任教師約有4成任職於公立學校、6成任職於私校的情況下,要透過公部門調薪改善所有兼任教師勞動條件,效果恐怕有限。 此外,此次納保的教學助理僅佔校內勞動者的19%,剩下有8成的仍是學習型助理及工讀生等,如果只改革教學助理,未來恐怕出現學校大量聘用工讀生取代教學助理的狀況。 一般來說,若資料有極端值時,平均數容易被拉往極端值那端(拉高或拉低),但中位數指的是最中間的數字,並不受極端值影響,若中位數與平均數越接近,就代表資料分布較為平均,較少極端值,因此我們可以從中位數占平均數的比例來判斷資料分布情形。
不敢生不敢養,還有另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台灣薪資所得趕不上物價通膨,更不用談買房、生養小孩。 根據調查,家庭月收入得要10萬元,才足以因應生育一個小孩的費用,但現在台灣每人每月經常性平均薪資僅4萬3,211元,就算是雙薪家庭收入仍是很有限,生育率呈現雪崩式下滑,甚至掉到世界倒數第一,2021年死亡人數連續第二年超越新生兒出生數,出現「生不如死」現象。 68.31%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主計總處說明,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從2013年的0.801緩降,主要因為2021年總薪資平均數較2013年成長20.83%,高於中位數的增幅14.03%。 全台來看的話,2021年全體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數為813萬人,其中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元,年成長1%,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年增3.02%。 反觀台灣方面,主計處去年底公布2021年全台員工薪資最高在新竹市,平均年薪為106.9萬元,新竹縣92.9萬元躍居第二,台北市後退到第三為88.4萬元。 同時,青年低薪問題依然嚴峻,當中以未滿25歲的受僱員工全年薪資中位數最低。
台灣薪資平均: 薪水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今(2023)年6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本國籍員工薪資平均為4.8萬元,加上獎金和加班費,總平均月薪是5.7萬元(年收入約68.4萬元),然在野黨立委質疑「玩文字遊戲」,年薪中位數才50.6萬元,近7成上班族未達平均值。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平均年所得收入為70.4萬元,創下歷年新高,而30歲以下平均年薪約53.57萬元,等於月薪約4.46萬元。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落在新台幣90.5萬元,每人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則落在30.3萬元(參表1、表2)。
- 此外,撇除納入年終獎金的季節因素,網上流傳的一句玩笑話──「男女平均有一顆睪丸」突顯了大眾對於平均薪資的不信任。
- 包括: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半導體業、鞋類∕紡織製品製造業、投資理財業、軟體及網路業、金融業、光電及光學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電信及通訊業、顧問∕研發∕設計業、水電能源供應業。
- 這個政策的目的是讓醫護人員能夠有更多的休息時間,以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同時提高診所的工作效率。
-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也說,房價大幅下跌不太容易,如果是夫妻雙薪家庭,負擔比較小一點。
- 不少半導體廠,特別是成熟製程相關廠商都已經下修今年資本支出規畫,其中,8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調降今年資本支出至約略低於百億元,較2022年的194億元減少逾48%。
一、12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20萬1千人,較上月底續增4千人或0.05%;111年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817萬1千人,年增4萬1千人或0.50%。 另外,今年台灣股市大好,國內15家金控有13家到了10月營收就已經超越去年,連證券業今年的平均年薪都比去年上漲,也帶動相關的金融業衝上年薪第三的位置(平均年薪80.8萬)。 因在比較人均所得時,需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若沒有考慮通貨膨脹,數據就會誇大經濟成長的影響。 而在國際比較中,人均所得會受到生活成本高低的影響而失實,且其並不會被匯率反映出來;若要比較不同國家間的生活水準,那麼調整購買力平價(PPP,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準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則能使其更精確地反映出人們用他們的所得實際上能夠購買到的產品與服務。 不過,在國內外,人均所得也招來許多批評,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平均值,它無法反映出所得分配情況。
台灣薪資平均: 統計知識+
資料顯示,金融及保險業、電信業、電腦程式設計與諮詢等相關服務業總薪資都超過8萬元,航空運輸業高達9萬元,出版影音製作傳播以及資通訊服務業也有7萬元之譜;然住宿及餐飲、社工服務業則為收入相對較差,總薪資約3.5萬元左右。 其他人則留言「我的薪水跟年輕人平均一樣」、「真的假的,經濟也太好了吧」、「少年股神一天就超過了吧」、「一天當沖就超過了」、「年薪53萬?我還以為已經人均三百萬了」、「平均看看就好」、「這倒是真的,台中七期不少年輕人開的車都很蝦趴」、「這麼低也太慘」、「平均53萬在車子隨便百萬、房子千萬的時代,好慘」。 台灣薪資平均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現在年輕人月薪都創新高,若是加上靠違法管道賺錢的族群,台灣經濟前景一片看好,因此她很有信心的表示,年底股市上看兩萬,「不見不散」。 台灣薪資平均2023 包括:運輸業、建築或土木工程業、精密儀器及醫療器材業、電子零組件業、保險業、化學製造業、不動產、電力機械設備製造業、廣告行銷∕傳播經紀業、育樂用品製造業、法律服務業。
2023年調薪最多的前三大產業為半導體4%、化學與石化業3.7%,電子零組件業、批發零售業、倉儲或運輸輔助業、及醫療服務業皆為3.6%。 「抱歉,是我的薪資拖累大家!」104玩數據取樣29萬筆薪資資料發現,不分職務、年資與學經歷,2021年全體62產業平均月薪4.2萬元,其中22個產業(約三分之一)高於全體平均,40個產業(約三分之二)低於全體平均。 各產業平均月薪高於5萬的「遙遙領先群」有: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半導體業、鞋類∕紡織製品製造業、以及投資理財相關業:平均月薪不到3.5萬的「嚴重落後群」如餐飲業、婚紗攝影及美髮美容業,高低兩群平均月薪相差3成。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111年家庭收支調查,去年所得收入者人數達1594.2萬人,平均年所得為70.4萬元,換算後,平均每月所得為5.9萬元。 三、12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4,955元,月增0.64%,年增2.22%;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2,450元,合計後總薪資為57,405元,年增3.53%;其中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時薪199元,月增1.02%,年增1.53%。 111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4,417元,年增2.80%;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7,718元,年增3.45%。
台灣薪資平均: 台灣美光_台灣美光晶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美光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美商美光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廠務工程師(已有24人看過)
若一個國家的所得分配不公平,那麼一小部分極富有的人就可以提升人均所得,然而大部分人口卻無法達到所得的均值。 在這方面,所得的中位數要比平均數更有效地揭示真實情況,因為它受到極端值的影響更小。 此外,在比較人均所得時,需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如果沒有考慮通膨,數據就會誇大經濟成長的影響。 其次是電信及通訊業84.1萬元、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82萬元、軟體網路業81.1萬元、光電及光學業79萬元。 111年度共計16間上市公司非主管員工薪資中位數超過200萬元,其中又以半導體業上榜最多,航運業除了奪冠的長榮,陽明第7名(258萬)、萬海第11(224萬)也進榜。
中國大陸商務部昨公告,認定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C塑料)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實質損害,今日起實施臨時反傾...
台灣薪資平均: 科技業吹冷風 企業看Q4景氣悲觀比例高於樂觀近一成二
假設有5個人的月薪分別為22k、22k、30k、45k及200k,5人薪資的中位數為位於中間的30k,平均薪資則會因200k極端值而被拉高為63.8k,足足高出中位數33.8k,容易使得整體薪資遭到高估;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人認為公佈薪資中位數比較重要。 如果一個產業薪資中位數是4萬,就表示這產業有50%的人落在4萬以下,另50%的人在4萬以上。 薪資分為「經常性薪資」及「非經常薪資」兩種,前者指的是一般認知的「月薪」,即每個月都能領到的錢,包含本薪、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等等;後者指的則是非每月固定領的錢,如加班費、年終獎金、績效獎金與全勤獎金等等。 相較於其他月分,第一季的1~3月正值年終獎金發放時期,若採用納入年終獎金的「總薪資」來看,自然會得到大幅高於一般月薪的平均薪資。 事情起因於一個禮拜前,行政院召開「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會上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指出,2018年第一季實質總薪資為59,852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並分析薪資不成長的原因包括外勞人數過多拉低平均薪資、全球化、學歷貶值及非薪資報酬增加等等。 不過數據一出,馬上遭受各界質疑,網友紛紛留言「對不起大家,我拉低平均」,嘲諷政府選擇性公布數據。
但隨年齡增長而提高,40至49歲增至58.3萬元最高,至65歲以上因多屬退休人口二度就業,總薪資中位數降為41.0萬元。 環境部昨(22)日揭牌,外界關注碳費徵收,氣候變遷署表示,確定將以2024年全年排碳量為計費基礎,企業首度繳納碳費時間將... 《2021~2022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為104人資學院連續第八年進行的年度報告,今年度於2022年7月18日-10月14日針對企業人資及用人主管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今年共計1,017家企業參加,涵蓋全市場213個職務代表薪資。 無房者固定支出房租,意即對他們來講,有一部分的薪資所得注定不屬於他們,經年累月下來,便與至少持有一間以上房產的人差距甚大。 曾經大聲疾呼稱「勞工是心中最軟的一塊」,總統蔡英文2016年競選政見中就包含《最低工資法》,只是遲至今日仍只聞樓梯響,行政院版本草案還是出不來,也引發各界質疑行政院對「基本工資法」的立法決心。 房產專家張旭嵐分析,以六都來看,一人宅的占比10年間成長了4%到5%,其中雙北居冠主因,北漂上班族增多,且大多會選在新北定居,除了房價、租金較適中之外,通勤也在合理範圍,因此戶籍僅一人的宅數去年突破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