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級距試算5大優點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Ben on September 16, 2021

所得稅級距試算

基本生活費對有家庭的人較為有利,尤其是單薪或雙薪家庭、未婚、家中有身障成員、學齡前或大專子女的家庭。 想了解基本生活費可以參考【2023 繳稅三大重點:基本生活費的計算方式】。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述110年度各項金額,為納稅義務人於111年辦理110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所得稅級距試算

而為了方便納稅人能輕鬆查詢所得資料,政府也提供了「線上」與「臨櫃」2種方式,並可細分成以下3種管道。 財稅局進一步說明,偶有民眾來電索取房屋稅繳納證明,因電話無法確認是否為納稅義務人本人,依規定須請來電者提供身分證文件供查驗;若授權代理人代為申請,則應提供申請書、委託書(授權書)及雙方身分證等證明文件。 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提醒市民朋友,申請房屋稅繳納證明、稅籍證明等課稅資料,須出示申請書及身分證文件供查驗。 報稅可以用人工申報,就是到家裡附近的國稅局申報,或是下載財政部的報稅軟體,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查詢碼、金融憑證、台灣行動身份識別登入,就能看到去年一整年的所得資料,非常方便。 該如何節稅或免稅,其實最大的關鍵在於要善用免稅額、扣除額的部分,像是免稅額中每人有9.2萬免稅額、70歲以上有13.8萬免稅額,因此若有可以納入的親屬就能運用,但也要注意扶養親屬若有收入也會計算到納稅義務人的收入中。

所得稅級距試算: 綜合所得稅淨額怎麼算?免稅額、各類扣除額有哪些

如符合上述規定之土地,請於地價稅開徵40日前(即9月22日前)向土地所在地之稅捐稽徵機關提出申請,當年度才能適用優惠稅率,逾期申請者,自申請之次年開始適用。 臨櫃查詢所得資料雖然是較麻煩、費時的方式,但同時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方式。 納稅義務人本人只要持身分證正本至各地國稅局申辦即可;而若沒辦法親自前往,也可以委託他人代為查詢,查詢人需持申請人與代理人身分證正本,並附上查調委託書正本即可查詢。 王先生與林小姐兩人 2022 年的總收入為 NT$ 200 萬,扣除兩人的免稅額 NT$ 18.4 萬、夫妻標準扣除額 NT$ 24.8 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NT$ 41.4 萬後,可得到所得淨額為 NT$ 115.4 萬。 李先生 2022 年的總收入為 NT$ 84 萬,扣除免稅額 NT$ 9.2 萬、標準扣除額 NT$ 12.4 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NT$ 20.7 萬後,可以得到所得淨額為 NT$ 41.7 萬。 最後提醒:綜合所得稅的報稅時間為每年的5月1號到5月31號,如果不小心超過報稅期限就必須加計利息,必須特別留意。

這三項今年都有調高,我們這支影片統一都講申報年度,也就是今年(2023)申報 2022年度所得就適用,免稅額從原本的88000元,調高4000塊到92000元,標準扣除額則是調高到12萬4000元。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則是多了7000元變成20.7萬,所以今年的免標薪加起來就是提高到42.3萬,比去年多了15000元,這個金額沒幾年就會調整一次,不過計算原理是一樣的。 因應物價上漲,今年綜合所得稅包含基本生活費、基本扣除額、薪資扣除額都有調升,像基本生活費就從去年的 19.2 萬提升至 19.6 萬等,薪資扣除額也一口氣調高 7,000 元。 至於免繳稅對象包含年收 42.3 萬以下的單身族、年收 84.6 萬頂客族以及年收 127 萬以下且有兩名未滿 5 歲的四口之家。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開各項金額按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調整,係為符合國民經濟情況,依據稅法規定進行之調整機制。 經過公式計算可得出免稅額+扣除額=1,058,000,因此以雙薪扶養一位未滿5歲兒童家庭而言,年收入若超過1,058,000元,就會需要繳交綜合所得稅。

所得稅級距試算: 特別扣除額

要注意的是基本生活費 19.2 萬元,並非人人都可扣除,基本生活費要大於免稅額、標準/列舉扣除額、儲蓄投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的加總,兩之間的差額才可再另外扣除。 在正式跟大家介紹該如何透過所得稅級距試算前,袋鼠金融(原貸鼠先生)要先帶大家了解這次所得稅新制所做的調整,因為這些調整都會影響到我們所得稅的試算、申報、應繳金額。 財政部在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後,為符合國民經濟情況,依據稅法規定進行調整。 新制調整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金額、免稅額、3 項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的金額,幾乎所有申報戶都能因此受惠。 營利事業及個人免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規定繳納所得稅之基本所得額金額、計算基本稅額時基本所得額應扣除之金額及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保險死亡給付金額,依本條例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10%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個人適用之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103年度,112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

有個常見的誤解是,以為收入超過一定金額,就會被按照特定級距算,例如所得淨額如果是300萬,因為超過252萬,就所有收入要用30%稅率去算,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要知道自己該繳多少稅,就要先算出所得淨額,再對應課稅級距、乘上稅率並減掉累進差額,就是要繳稅的金額。 你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就必須在每年5/1~5/31(或依法展延結算申報截止日)止,填寫結算申報書,向國稅局申報上一個年度的綜合所得稅。 單說公式可能不清楚,貸鼠先生就不同家庭組成、收入分別試算了不同案例的所得稅額,想知道更多詳細資訊,可以參考「所得稅試算教學攻略!教你算出不同身分.家庭要繳多少稅」。 這一集從最源頭的扣除項目和課稅級距,還有不同所得級距的族群,再介紹到勞退自提和存股領息節稅的優缺點,以及適合的節稅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你在每年五月報稅的時候,規劃適合自己的節稅節費策略,合法的工具都在這邊了,要不要善用就各憑本事囉。 所得稅級距試算 我們再試算第三種情況,假設我們都是年薪200萬的上班族,這時候每增加10萬元的股利所得,在扣除自帶的8500元之後,還是要多負擔11500元的稅金,因為我們的所得級距都是20%,多領股息就真的要多繳稅。

所得稅級距試算: 繳稅信用卡推薦

因110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未達上述應行調整標準,均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09年度相同。 因109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未達上述應行調整標準,均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08年度相同。 因為所得總額與其他加起來相同,兩者相減後為 0 元,因此,不用繳納稅金了! 夫妻年收入也以相同的方式計算出來的,可以對照上方 2022 年的所得扣除額與稅率級距一覽表。

所得稅級距試算

自去年(2021年)新開放的手機報稅後,查詢個人所得資料也多了一個新管道。 該繳多少稅也不用自己計算,報稅軟體都幫你算好了,近年報稅軟體介面也進化很多,上面資訊都很清晰的呈現,所以只要大概了解各個專有名詞代表什麼、扣除額選擇是否有利於自己就好。 由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知道,所得淨額是300萬並不是300萬全部都用30%去算,只有超出252萬的部分(48萬)是用30%稅率,其他的則是以此類推用更低稅率去算。

所得稅級距試算: 所得稅試算公式!年收入這樣要繳多少稅?3 分鐘算出應繳稅額

而一樣要評估是否棄息,ETF又多了一項先天優勢是證交稅只有0.1%,債券型ETF甚至免證交稅,先賣再買的成本可以再下降到0.271% ,一樣200萬的部位,交易成本只有5420元,對比級距20%的人,不參加除息可以省下超過一半的稅費。 我們三個的年總所得都是70萬,但結構稍微有一點不一樣,柴和鼠雖然薪水比派可低,但有一部分的所得是來自於股票和ETF的股利,分別是柴10萬、鼠20萬,加總起來都是70萬。 我們直接往左邊對照縱軸來看,稅金大約落在11萬左右,如果再往上推高到年收200萬,今年要繳的稅金就會是17萬5400元。 所以年薪200萬的上班族,等於是每增加1000塊的所得,就有200塊是稅金將來要繳回去,換個角度講就是加薪打8折。 直到你的年收超過98.3萬會出現第一個轉折,這時候你的月薪已經達到7萬多接近8萬塊了,必須要對稅收要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超過98.3萬的部分,就要從5%變成12%。 所以這次4個級距的調幅依序是加2萬、加3萬、加5萬和加9萬,我們把剛剛的免標薪和課稅級距結合,用圖形畫出來看就會更清楚。

所得稅級距試算

例如某人108年度薪資所得有5萬元,他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5萬元,而不是20萬元。 人工申報需要攜帶個人身分證件、薪資扣繳憑單、所得收入憑單、列舉扣除額證明文件到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進行申報。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述109年度各項金額,為納稅義務人於110年辦理109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所得稅級距試算: 綜合所得稅如何怎計算?

以今年5月報稅適用的最新級距來看,5%的金額從原本的54萬調高到了56萬,範圍增加了2萬塊,也就是原本所得金額超過54萬會跳到下一級開始繳12%,但是從今年開,會變成超過56萬才會跳級。 反之,免稅額與扣除額加總大於基本生活費總額,就不會有基本生活費差額的產生。 扣除額又分為一般扣除額、特別扣除,而一般扣除額又分為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這是2擇1填報,不可同時併用。 一般標準扣除額就是不須出具證明,不論所得高低,都只能按固定金額扣除。

再上去領30%、40%那種就更可怕,這也是為什麼所得級距越高的上班族,勞退自提的節稅效益會越高,因為你等於是把現在的所得攤提到未來,用退休之後的優惠級距來算,同時達到儲蓄和節稅的效果。 假設所得是60萬,扣掉免標薪剩下17.7萬就是你的所得淨額,落在5%級距內,所得稅是8850元,因為這段56萬(年收42.3萬~98.3萬)的範圍內都是繳5%。 月薪3萬,年所得就是接近40萬,5萬就是65萬,年薪200萬大約是月薪15萬多,再往右邊年收入超過200萬的,就先不管了。

所得稅級距試算: 所得稅試算教學

股感也貼心的幫你整理好了免稅額及扣除額的的整理表,讓你不管坐著看、躺著看還是截圖下來看都可以一目瞭然自己可以扣除多少金額。 所得稅級距試算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在同一棟大樓內不同所有權人之區分所有建物,以共同使用部分型態登記之停車位,已辦理編號登記者,嗣後其相關所有權人互為調換分管使用位置,如該交換車位之權利範圍不變者,其申請停車位編號變更登記,非屬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應免申報繳納契稅。 但須留意的是,這個手機門號必須是納稅義務人本人自己申請的,且是月租型手機問號,若能同時符合這2大條件,即可直接使用手機號碼登入查詢。

所得稅級距試算

可以判斷一下在申報年度內(例如109年報稅就要看108年度的),所支付的醫藥及生育費、人身保險費、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支出或房屋租金支出、捐贈及災害損失等列舉扣除項目的金額總合,有沒有超過標準扣除額的額度(單身12.4萬、有配偶24.8萬)。 以常見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來說,根據國稅局的定義,是指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各有薪資收入採定額扣除者,每人每年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根據國稅局的定義,綜合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的淨所得課徵的稅,這個總額還會再依法扣除減免一些項目,並使用累進稅率,所得較高的人會課較重的稅、所得較低的人課較低的稅。 若去年整年捐款、醫療費用支出、人身保險費(上限 24,000 元)等加總不滿 12 萬的話,選標準扣除額就對了! 所得稅是將過去一年的所得,扣掉政府規定的「扣除額」、乘以課稅稅率,所得出的結果。

所得稅級距試算: 得稅試算怎麼算?綜合所得稅大補帖.級距/稅率一次了解!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如果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有薪資所得,每年可以扣除20萬;但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萬/人的特別扣除額,就依發生事實扣除,而沒有薪資所得的人就不能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所得稅分為5個稅率,如果你的所得不是落在5%的階段,就需要知道什麼是「累進差額」。 所得稅級距試算 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就像爬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往上加,不同層就需扣除累進差額。

所得稅級距試算

像是 2022 年 5 月要申報 2021 所得稅級距試算 年的總收入、2023 年 5 月要申報 2022 年的總收入等以此類推,實際繳稅要以申報當下為主,不過我們還是能先試算大概要繳納多少所得稅。 今年的所得稅計稅基礎,首先在扣除項目,必須先認識一個名詞叫做「所得總額」,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年收入多少,以一般上班族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最基本的12個月,再加上所有獎金,包含了年終和三節。 每年5月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但今年的免稅額、扣除額和課稅級距都有調高,對一般上班族或是存股族來說,領股息的稅金差在哪裡? A:綜合所得包括營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租賃、權利金、自力耕作漁牧林礦、財產交易、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退職所得,以及其他所得。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和申報受扶養的親屬,全年所取得以上各類所得的合計,就是綜合所得總額。 若國稅局的資料提供正確,就可以看你是繳稅、退稅又或是不用繳不用退,來完成後續的流程。

所得稅級距試算: 所得稅級距》所得稅級距&免稅額試算教學一次看

依照財政部最新的綜所稅課稅級距,今年共分為5個級距,分別是:5%、12%、20%、30%與上限40%。 除此之外,光了解「課稅級距」可能還是不夠的,今天小編也要一起教你怎麼試算出應繳的稅額,以及如何正確查詢個人所得金額。 而累進差額的由來,其實是一種快速計算的方式,因為不同收入的人要不同稅率一個個級距去乘,計算會很麻煩,因此直接乘上最高的那個稅率,再扣掉多收的部分(就是累進差額),這樣即使級距很多,也能可以快速算出要收多少稅。 基本生活費是指納稅人為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這是不需課稅的,109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為18.2萬元,110年度調高到19.2萬元,111年度再調高到19.6萬元(2023年5月報稅即適用),也是在報稅時可扣除的項目。 要計算出您的應納稅額,須套用「步驟 :綜合所得稅淨額」和「步驟 :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公式,而此說明也帶您一步步去瞭解公式中的每個項目「步驟  ~ 步驟 」。

所得稅級距試算

在計算所得稅時,並不是所有收入都要列入計算,政府提供給民眾基本免稅額,這些特定金額不需要列入入綜所稅的計算! 每人基本免稅額為9萬2,000元,是以人頭計算,不管有沒有工作,還是老人或小孩,唯有70歲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受扶養直系尊親屬(就是指爸媽或爺爺奶奶),免稅額為13萬8000元。 有另一個稅叫做「個人基本稅額」,會把國外所得與國內所得都納進來、考慮免稅額後,計算出應繳稅額,基本所得稅和綜合所得稅,會擇高的那個去繳交或補差額。

所得稅級距試算: 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綜合所得總額」–「免稅額」–「 一般扣除額(標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若為負值,則不須納入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計算)」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綜合所得稅簡稱所得稅、綜所稅,根據國稅局的定義,綜合所得稅是國家對境內個人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的綜合所得淨額課稅。

所得稅級距試算

袋鼠金融為每一位民眾創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體驗,以實踐普惠金融的價值。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所得稅級距試算 國外所得不在「綜合所得稅」的計算範圍中,包含國外的投資(從國內買境外基金、境外投資標的,也都算是國外投資)、境外的收入,都屬於此類。 累進稅率意思就是「收入越高稅率越高」,每超過一定的金額稅率就會向上增加, 例如大多數人收入可能適用的是5%、12%、20%稅率,但收入超出一定金額以後,超出部分可能高達30%~40%稅率。 單身族群年收入 423,000以下免繳稅、雙薪無小孩族群年收入未達846,000免繳稅、雙薪扶養一位大專以下學童或未滿70歲長輩族群,年收入:938,000 免繳稅,雙薪扶養一位 未滿 5 歲學前幼兒,年收入 1,058,000元以下免繳稅。

所得稅級距試算: Q: 2023 個人綜合所得稅如何計算?

在前面這兩種試算當中,派可、柴、鼠的所得級距都落在5%,代表每增加100塊所得,未來都有5塊要繳所得稅,而因為股利有自帶8.5%的抵減,代表增加的這100塊如果是來自股利的話,最後可以扣除8.5元的稅金。 三個人當中年收入最高的鼠,照理來講應該要繳比較多的稅金,但因為鼠多出來20萬的收入是來自股利,額外獲得17000元的抵減,最後扣下來,實際要繳的稅金只有派可的一半不到,這個就是有股利和沒股利的差異。 這時候扣除基本的免標薪之後,所得淨額都剩下27.7萬,落在5%級距內,所以應納稅額(A)這一欄就是13850元。 39200元這個數字,就是我們常在級距表後面看到的「累進差額」,方便快速計算不用再一級一級乘完再加。 A:通常是在每年五月進行綜合所得稅的申報作業,若未在期限內進行申報及繳納綜合所得稅,可能會遭罰款及加徵滯納金。 各項免稅額及扣除額的規定以及不同額度上限,看得有點眼花撩亂,沒關係!

  • 若您選擇一般列舉扣除額,你就必須檢附證明文件,所以平常要將收據等憑證收集保存。
  • 臨櫃查詢所得資料雖然是較麻煩、費時的方式,但同時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方式。
  • 經過公式計算可得出免稅額+扣除額=846,000,因此以雙薪無小孩家庭而言,年收入若超過846,000元,就會需要繳交綜合所得稅。
  • 稅務局說明,自用住宅用地係指土地所有權人本人或配偶、直系親屬於該地辦竣戶籍登記,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且該自用住宅用地上建物屬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者為限。
  • 編按:通常單身者及適用特別扣除額項目較多的納稅人,在免稅額與扣除額的加總通常都會大於基本生活費總額,因此比較不會用到基本生活費差額部分。
  • 因111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102年度及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行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10年度相同。

自用住宅房貸利息,扣除額限制為30萬/戶,且房屋必須登記在本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的名下,有一項很重要:如果有利息所得,必須先扣掉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舉例來說,班班去年度的所得淨額為100萬元,那麼對照下來,班班就可以直接用100萬 x 12%-累進差額3萬7,800元=82,200元。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免稅額就是不用繳稅的額度,每個人都有免稅額度,每個人的免稅額為9.2萬元,而70歲以上的人,免稅額則為13.8萬元。 包括營利、執行業務、薪資所得、利息、租賃、權利金、自力耕作漁牧林礦、財產交易、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退職所得、其他所得。

A:報稅可以透過人工申報及線上申報,人工申報需要攜帶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個人身份證件、薪資扣繳憑單、所得收入憑單、列舉扣除額證明文件等個人文件,至國稅局或稅徵機關窗口進行申報。 對於第一次報稅的人來說,報稅「級距」是決定所得稅繳納多寡的重要關鍵。 所得稅級距試算2023 要算出實際的納稅金額,我們需要先計算出「綜合淨所得」,再套用「稅率級距」,才會真正算出實際的納稅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