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土星衝」的土星位於寶瓶座,肉眼清晰可見,天氣好時甚至可用望遠鏡看見土星環中的「卡西尼縫」,成為夜空中1顆明亮寶石。 ※本站提到的任何投資標的與交易方法,僅為作者個人經驗分享與筆記整理,並不代表任何投資標的的推薦,敬請讀者下手投資前一定要自行評估風險。 ◆ 別忘了到 Facebook 粉絲專頁 按讚追蹤並設定為搶先看 ,成為我的專屬鐵粉,才不會錯過更多實用內容和最新文章分享。
- 亞泥進一步表示,集團2020年在台灣共推行23項行動計劃,共節省熱值469TJ,節電1254萬度,約可供3579戶家庭使用;節能方案的溫室氣體減量部份,2020年則達到86070噸,減碳量相當於221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移除量,超越原本訂下每年100座的目標值。
- 台泥研究室協理陳光熙說,如今碳中和與淨零已成全球共識,再加上能源局將海洋能納入再生能源收購,躉購價每度7.32元。
- 而台泥統計,2022年集團在全球的儲能裝置量為394MW,內部擬定目標:2023年增至1198MW,2024年則上看2358MW(突破 2GW);短短3年成長近5倍。
- 既然要投資碳權類股,你一定不能不認識台股市場的「碳權概念股 ─ 龍頭企業」,他們是碳權交易的領頭羊,在國際市場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蔡玲儀表示,每個產業類別碳排放減量方式都有所不同,半導體業可能著重在減少使用高碳排電量,鋼鐵水泥業則是著重在鍋爐減量,將針對不同產業特性、訂定多重指標的標準。
雖然減碳仍為重要議題,但從烏俄戰爭開始之後,李鐘培指出,由於世界各國都缺能源,石油、天然氣、燃煤價格大幅上漲,因此大家似乎對減碳這件事沒有這麼關注,能夠如何提供穩定的供電,比起減碳議題更為重要,預期未來一年全世界的碳排都會變得比較多。 碳權,又稱為碳信用、碳信用額度,英文:Carbon Credit,是指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等量的溫室氣體的許可權利或可交易額度,也可以認為是可允許的碳排放額度。 在關於台泥的股利政策,許多股東有意見,發行海外新股上,有老股東質疑為何發行海外新股老股東沒有優先認購權,等於股本被稀釋,但張安平表示,是為了迎接策略合作夥伴。 受到這波碳權交易政策利多的激勵,造紙業大牛翻身,上市造紙類指數21日逆勢強漲2.13%,成交值爆出逾37億元大量。 其中,指標股華紙連續二日拉漲停,21日股價來到21元,技術面呈噴出狀態,周漲幅18.31%,融資連兩日大增,籌碼漸趨凌亂。
台泥碳權: 基金
除此之外,稽核室也依據過往經驗及未來趨勢,每年另行規劃與執行專案稽核,深入協助各事業單位檢查內部控制之缺失及衡量營運之效果及效率,使企業營運體質更穩健。 2020 年為強化稽核機動性,也增加一名稽核派駐大陸營運中心,直接參與各項營運作業。 台泥進一步於 2020 年導入 ISO 反賄賂管理系統,深化貪腐與賄賂相關風險管理,並增訂反貪腐及環境,健康與安全條款;同時也修訂「違反從業道德行為檢舉制度」,明確定義適用範疇,並新增調查過程保密、吹哨者保護等機制。 董事會成員皆遵循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規定,提請股東會選舉產生,任期為 3 年一任。
自 2017 年至 2020 年本集團並無財務貢獻給予政黨、政治倡議組織或倡議行為資助的捐獻。 近年積極轉型綠能的台泥,昨在高雄小港舊紙廠舉行國內第一座高階高容鋰電池工廠動土,預計2023年完工,未來產品鎖定太空科技、千萬電動超跑頂端客戶。 面對政府預告要收碳費,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昨表態支持,但反對齊頭式「一刀切的碳費」。
台泥碳權: 台灣碳權交易所揭牌 蔡總統:持續協助企業面對淨零轉型
依據氣候法規定,需要繳納碳費的企業如果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將可適用碳費優惠費率。 蔡玲儀表示,每個產業類別碳排放減量方式都有所不同,半導體業可能著重在減少使用高碳排電量,鋼鐵水泥業則是著重在鍋爐減量,將針對不同產業特性、訂定多重指標的標準。 因應國際淨零轉型趨勢,政府去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續提出「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總統蔡英文今年4月19日宣布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 為了因應動力電池市場的需求轉變以及訂單急遽下滑,台泥宣布將轉投資集團旗下能元科技的南科一廠轉型,將原本生產高鈷及低鎳電池的生產線,重新規畫為生產高階的高鎳三元電池的基地,預計在四年之內將會完成。 目前鎖定電動飛行器 (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其中,在電動重機電池方面,部分訂單已經排到兩年半以後。 臺灣水泥產業國內兩大龍頭廠為台泥及亞泥 ,因國內水泥市場的佔有率已達八成,產業近飽和,因此價格變化受產業供需影響較小,反受政策的影響較大。
- 張安強調,除了倡導潔淨能源,也要對製造污染者問責,用這些方法去執行碳邊境稅,才能有效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
- 目前金管會要求填報承諾的規定並不具強制力,但隨著國際趨勢,氣候轉型計畫已逐漸由自願性轉變為各國法規管制,因此政府部門應制定有效的政策工具,引導企業邁向淨零。
- 台泥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出席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研討會,他表示,不只歐盟,預計 7-8 年年之內,美國、中國也會實施碳邊境稅,全球 80% 的市場都會推動,不只是從環境永續,從生意上思考,都必須要減碳。
- 這個案例一改過去認定的「做環保就是燒錢」,顯示出永續經營是一種企業體質轉型,從企業文化層面推動永續觀念,而不是一昧的做公關。
- 張安平建議,首先,「碳足跡一定要先做」,台泥早已啟動產品碳足跡專案,了解盤點碳足跡相當耗時。
- 一個很簡單的舉例:新的部門規劃可能要考慮火力發電與再生能源兩種選項,若將碳排的影子價格考量進去,火力發電未必是最便宜的選項。
水泥廠廢水主要來自水泥製程之冷卻廢水及員工生活污水,主要透過廢水集中處理、設置沉砂池等水污染防治措施,納入污水處理設施一併處理後再行排出廠區。 每季內部進行自我監測,均符合標準,同時委由外部組織如環保局派員進行現場取樣,檢測放流口水質符合放流水標準,確認排放廢水均不會對水體、生態、人體造成不可恢復性傷害之物質,且排放水質均符合法規標準。 台泥嚴謹管制水泥廠的粒狀汙染物 (TSP)、氮氧化物 (NOx) 及硫氧化物 (SOx),排放數據皆經由在線監測系統傳輸至環保局管控,每季委由第三方檢測單位查核煙囪排放數據準確性。
台泥碳權: 成本問題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張安平是嘉泥創辦人張敏鈺之子,擁有普林斯頓大學及紐約大學的學位,曾擔任嘉新水泥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夫人是辜振甫的小女兒、辜成允妹妹辜懷如。 他與夫人兩人在2009年成立雲朗觀光集團,旗下擁有君品、雲品、翰品、兆品、品文旅、頤璽、頤品、品中信等飯店品牌,在義大利還有五家酒店及莊園。 第一次是2001年,老丈人、台泥老董事長辜振甫大兒子辜啟允過世,二兒子辜成允接班,他應老丈人要求進入台泥擔任副董事長,協助公司營運。 台泥碳權 亞泥目前在國內花蓮等地的水泥窯,也都設有汽電共生設備,在有餘力下,預估未來出售碳權的交易也有1、2億元。 台泥碳權2023 張安平直言,這條基本標準被卡死,讓水泥很難開發替代性原物料,「全世界大概沒有多少國家還要求用95%水泥熟料,」他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讓水泥業符合國際同業減碳趨勢,才能更有助國家減碳藍圖。
灰石、黏土、矽砂、鐵渣及煤灰等是產品主要原物料,因響應環保及自然資源有限,台泥積極減少天然物料之開採與購買,研究可再生原物料之使用,減少生產過程的耗用量。 台泥追求水資源永續利用,依據內外部水資源風險評估,持續精進管理以提升用水效率。 包含製程冷卻水 100% 循環使用,推動 100% 水回收再利用,制定用水管控措施及雨水逕流回收使用措施。 和平廠位於和平工業區,透過整合港口、電廠、水泥廠三合一有效降低環境衝擊,並依環評承諾每季定期委由第三方檢測單位進行環境監測。 監測項目包含空氣品質、噪音、土壤、水質、海域生態、陸域生態等,2020 年檢測項目均符合法規標準。
台泥碳權: 「中國加一」時代來臨,印度喜迎黃金十年大行情!
隨著歐盟對於進口產品碳排的規範逐漸趨嚴,業者私下透露,減碳看似提高成本,但長遠來看,高碳排產品在歐洲等市場已經沒有競爭力,因此發展低碳產品才有未來,「減碳其實是一門好生意」。 台泥碳權2023 但為了進一步達到減碳,國產在台南與汐止等廠導入碳礦化混凝土技術,不僅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同時平均每立方公尺混凝土,可減少約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取得不少碳權,提升競爭優勢。 作為第一波被徵收碳費的水泥產業,亞泥評估,如以每噸二氧化碳徵收新台幣300元計算,每年將增加近10億元支出;為了減少因為碳排產生的成本,亞泥除了增加替代燃料用量,也推廣低碳水泥取代高排碳的卜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
張安平今日出席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參加「邁向永續未來,以自然為本的調適行動」議題座談,他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新的製造方法、過程,不要只選有 IRR(內部報酬率) 的投資,一定要撥一部分的錢去做研發研究,不是每一筆錢都要賺多少錢才行。 所謂的配套措施,張安平建議政府有三點要做,第一是要求「碳足跡先做」,請企業把碳足跡算清楚。 第三是要注意不同規模企業面對碳權的敏感度,像科技業大戶,閉著眼睛都可以買,但是剩下弱的企業因此可能買不到碳權。 特斯拉的碳權收入在2018年繳出4億1,900萬美元,來到2022年竟然已經達到17億8,000萬美元,兩者相差4倍之多。 從這一點也不難發現,當全球開始重視ESG概念之後,特斯拉也成為最大受惠族群之一,這邊簡單說明公司有麼多碳權可以賣,主要來自太陽能、儲能系統的銷售製造更多的碳權。 不過近幾年投資市場出現ESG概念之後,各種節能減碳的政策及商機也蓬勃發展,這股風氣也在新冠疫情期間吹進了台股,來到2023年更由總統正式宣佈即將拓產碳權交易平台,這也是為何近期概念股飆漲的主因。
台泥碳權: 技術線圖探勘
例如台達電就採取這樣的做法,把碳費直接訂在 300 台泥碳權2023 美元/噸 CO2e 的高價,積極推動企業永續轉型。 這個碳費也不會莫名落入股東口袋裡,一般來說,這份碳費會成立氣候基金,回到各部門手上進行低碳投資,專款專用。 「碳定價」是一種精神,要將無形的碳排放貼上一個價格標籤,好讓隱形的外部成本可以反映在企業的營運上,藉此減少碳排放量。 不過,亞泥旗下的嘉惠電力則是對營收有正面貢獻,嘉惠電力總發電規模每年可達48億度,可供應100萬家戶用電;且除水泥及電力外,亞泥轉投資包含遠東新世紀、裕民航運、遠傳電信,以及其他海內外的財務及策略投資,這些投資在去年度為亞泥創造66.26億元的獲利。
而地熱發電又是另一個說來話長的故事,2020年台泥攜手集團旗下雲朗觀光合作紅葉谷地熱發電及溫泉園區,成為台灣第二個地熱發電廠。 「一個不道德的事情,可能讓你短暫開心,但不見得長期的開心。」這個信念讓張安平每次決策出手,都是看長樂而不是短喜,因此台泥也成為台灣第一個投入「海洋能」的業者,即便1MW的海洋能電廠投資成本高達十幾億元。 謝金河說,台泥近年在綠能的轉型大家有目共睹,不管在太陽能、風電、地熱,台泥都大力投入,更從儲能到充電樁台泥也都著手布局,除此之外,過去營運上虧損的能元科技、三元能源從2023年新廠投產、明年量產,台泥在新能源的布局,很可能是台達電外,全台灣最深廣的公司。 包含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也是目前主流的碳捕捉、結合生質能的碳捕捉及封存(BECCS)、直接空氣捕獲(DAC)等等,雖然技術成本較高,但已是現行發展下相較可執行的技術,產業目前的發展主軸為第一項規模較大的碳捕捉。
台泥碳權: 環境部:2021疫後經濟復甦帶動用電增加碳排 估2022降3.3%
因應全球低碳能源風潮,以高耗能水泥起家的台泥(1101)集團積極發展綠能產業,除改善水泥本業能耗以外,更投入創能、輸能、儲能等三大綠能發展核心。 台泥碳權 儲能部份,2021年透過併購成為全球第四大儲能公司,如今儲能案場遍及全球五大洲,公司擬訂2024年全球儲能裝置量突破2GW為目標,成為台灣上市櫃廠商中,綠能佈局最積極的集團之一。 由於原料與燃料碳排放占水泥業製程高達95%以上,台泥近年透過水泥窯核心高溫協同處理9大產業廢棄物,並將廢棄物資源化,成為水泥製程的替代原料與燃料,減少石灰石及煤炭的使用,達到減碳效果。 台泥碳權 台泥 台泥碳權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出席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研討會,他表示,不只歐盟,預計 7-8 年年之內,美國、中國也會實施碳邊境稅,全球 80% 的市場都會推動,不只是從環境永續,從生意上思考,都必須要減碳。
透過水泥窯協同處理(Co-processing)技術,1300度的高溫可分解焚化爐無法處理的戴奧辛,將大多數人類生產的廢棄物無害化,成為再生資源,以替代水泥原料和燃料。 張安平提到,看好能源發展的國的市場,近期在歐洲增添最新電力產業發展夥伴──NHOA,利於未來深耕歐美市場、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以及更多的人才。 為達到2050淨零碳排,歐盟已宣示2023年開徵「碳關稅」,來控制進口貨品的碳足跡。 經濟部工業局推估,目前國內鋼鐵、石化、水泥、和造紙四大產業將率先受到歐盟碳關稅影響。
台泥碳權: 產業力拚碳中和 業者:法規限制為減碳最大挑戰
權證發行商建議,看好台泥、中砂後市的投資人,可買進價外15%以內、距離到期日90天以上的權證,參與這波行情。 連結台泥的相關權證包括台泥兆豐33購01(041709)、台泥群益27購01(032461);中砂相關權證有中砂兆豐29購01(033799)、中砂群益29購01(037922)。 歐盟國家和議員去年底同意改革碳市場,且近來排碳大戶趕在4月期限之前,為去年的排碳量購買夠的排碳許可,皆推升碳價上漲。 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地熱、海洋能等項目,台泥已經全面展開,發電建置容量將從今年的85MW,持續倍增至2025年570MW。 張安平堅定地說,2025年綠能事業會是台泥重要收入之一,這幾年做的就是為轉型打基礎,綠能的輪廓也愈來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