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入境人數限制6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May 3, 2021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原持有依親簽證效期於本年5月19日至9月13日屆期者,其簽證效期自動延長至本年12月31日。 配合指揮中心邊境管制措施,外交部駐外館處自即日起將依現行國人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依親、探親簽證規定受理此類案件簽證申請。 如今台灣取消邊境入境人數限制,是否小三通也將討論恢復互通? 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陸委會持續積極處理小三通部分,但仍要考量但中國疫情,時程上可能受影響,相對應的防疫措施,陸委會將做嚴密評估,並與指揮中心商量後決定。

  • 旅客攜帶人民幣入境以2萬元為限,超過限額者,應主動向海關申報;超過部分,由旅客自行封存於海關,出境時准予攜出。
  • (二)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入境時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2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
  • 航班抵達台灣48小時以前填寫的資料將屬於無效,故不建議太早填寫。
  • 指揮中心限制每週入境人數2.5萬人,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坦言,訂位數早已超過限額,對此也相當頭大。
  • 另外觀光局上週宣布下半年啟動國旅補助,自由行最高每晚可補1300元,平日至觀光遊樂園可享3折票價優惠,但有業者質疑應先發紓困金,王國材則表示,現在已經快到開放的時機,還回頭談紓困並不恰當,而是應以振興為主,撐過高原期迎來開國門的一天。
  • 現經評估國內疫情趨緩,且110學年度開學在即,教育部專案簽請指揮中心8月20日同意,重新開放110學年度境外學位生及華語受獎生等申請入境。
  • 日本近日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國產的高端疫苗卻遲遲不在適用範圍。

孫嘉明指出,由於國人兩年多沒有回來,放寬為「3+4」後,返國需求湧現,各家航空公司都有增班計畫,但是增班時程需2個月進行規劃、銷售,無法馬上反應需求,因此7、8月的銷售也早就都在進行中。 ▶︎建議點選「下線狀態使用 Visit Japan Web」並在手機主畫面加入圖示,避免抵達日本下飛機後發生無法上網連線的狀況。 ▶︎若沒有事先透過Visit Japan Web填寫入境審查及海關申報表,仍可在機上向空服人員索取紙本表格填寫。 可使用Visit Japan Web的機場為成田國際機場、羽田機場、關西國際機場、中部國際機場、福岡機場、新千歲機場。 根據COE的報告,該國國家法醫研究所表示,在目前發現的32具遺體中,「13具的身分已獲確認,其中11具已移交給親屬」。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近年登山民眾增加,山域救援案件頻傳,暑假也有多起海上救援。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日本入境規定歷史政策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疫情前出入境一天大概近8萬人次,每月平均約98.8萬人次,8月大概是恢復到疫情前的7%,預估9月會達到8%,10月隨著入境人數提高,大概會恢復到疫情前的20%,年底時大概可以恢復到疫情前的4成左右。 自2023年4月1日起,我國旅客搭機往返中國大陸,須於起飛前24小時內進行抗原檢測,且檢測結果須為陰性。 從 2022 年 10 月 13 日起,台灣免除 3 天居家隔離,實行「0+7」安排,即「0」天隔離+「7」天自主防疫。 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說,世界旅遊及觀光委員會(WTTC)報告顯示,2032年以前,觀光GDP每年將成長5.8%,遠勝過經濟GDP年成長率2.7%,觀光將是帶動經濟成長的關鍵。 歷經疫情磨練後,未來的挑戰考驗觀光產業應變力,台灣觀光產業需要持續共同學習成長、掌握趨勢。 現在實施入境檢疫「0+7」,須採兩日內陰性證明就可以外出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維持社交距離。

指揮中心指出,每周入境人數持續上升,11月21日至27日共7日的境外移入病例新增281例,較前7日下降12.2%,且國內新增病例數持續下降,另考量歲末年終、國外耶誕假期以及農曆春節將至,預計屆時將有更多的入出境需求,因此取消入境人數限制,以利國人預先安排連假返鄉行程。 義大利自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2022年6月1日起解除入境相關防疫措施,台灣享有免申根簽證待遇赴義國觀光商旅,停留時間至多 90 天,且不須出示任何疫苗或 COVID-19 相關採檢證明文件,亦不須隔離檢疫。 未接種、未完整接種或接種之疫苗未被認可之外國旅客,入境時則須提交登機前 48小時內 RT-PCR或24小時內實驗室抗原檢測之陰性證明報告,須入住檢疫旅館至第5 天(自抵達之日起算)RT-PCR 檢測結果為陰性者,續進行居家檢疫至 14 天期滿。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底、10月初有望開放邊境? 指揮中心這樣說

凡入境台灣,須進入「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電子系統」完成申告。 建議在前往出境機場的路上,或是在出關後、登機前,再行線上填寫。 航班抵達台灣48小時以前填寫的資料將屬於無效,故不建議太早填寫。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3日也證實,會於本週與交通部討論此事,並強調每週4萬人次是最大值。 他表示,單週入境2.5萬人規定實施半個月以來,除了民眾趁著暑假期間返台,也有相關經濟活動需求,發現整體入境需求愈來愈高。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另為減輕勞資雙方負擔並因應國內急切需求,越南及菲律賓籍移工原持有簽證效期於上(110)年5月19日至8月19日間屆滿者,其簽證效期將自動延長至本年5月31日,不需再向駐外館處重新申請簽證。 (二) 病毒核酸(PCR)檢測: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一) 病毒核酸(PCR)檢測: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 指揮中心說明,其中度假打工(青年交流)是基於我國與外國間所簽署的協議,目的在鼓勵兩國間青年交流,且每人一生僅得申請一次,目前多數締約國已開放我國青年申請;基於平等互惠原則,因此本次也在開放的範圍。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 至於何時有望縮短入境檢疫從「3天檢疫+4天自主防疫」變成「0檢疫+7天自主防疫」?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日本入境規定》政策提前實施!4/29起免疫苗證明/Visit Japan Web教學/入境流程限制

二、14天內無「重點高風險國家」旅遊史之入境旅客,自空港或海港入境時皆須配合採深喉唾液及進行PCR檢測,並搭乘防疫車隊前往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場所接續完成14天檢疫,且於檢疫期滿前(檢疫第12至14天)PCR檢測,另增加第10至12天以「家用快篩」採檢一次。 指揮中心強調,邊境管制為防範COVID-19疫情的重要關鍵,入境旅客抵臺時應主動配合邊境加強監測措施,並依指揮中心規定的交通方式前往檢疫地點及配合後續防疫相關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目前疫情趨勢已符合全球大流行,逾110國報告確診病例,超過70國出現本土傳播疫情,多國已加強邊境管制及限制人員移動等措施。 考量全球疫情日趨嚴峻,跨國交通往來密切,指揮中心即日起將全球未列旅遊疫情建議的國家均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 民眾14天內如有旅遊疫情建議第一、二級國家旅遊史者,入境後應落實14天自主健康管理。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7.商務履約得於餐廳之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 (三)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 此外,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係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維持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 有關簽證應備文件及申請手續,請參考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台灣入境|11月初開放港澳人士觀光!限旅行團形式最長可逗留15天

孫嘉明說道,現在比較頭痛的是這一至兩個禮拜,所有的訂位都已經超過單周限額,而目前訂票的客群大致上有台灣人、外籍商務客以及外籍移工。 他希望開放的限額不要納入本國人,只限制外籍客人數,也期待指揮中心能與民航局互相協助,滿足台灣人返台的願望。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2023 放寬初期,限制每周入境人數上限為2.5萬,同時,由交通部民航局請航空公司依分配每周入境旅客數來管控訂位人數。

  • 0923更新:持台灣護照之旅客,10月底前可以藉由線上申請「大韓民國電子旅行許可(K-ETA)制」方式入境,最長停留時間可達90天,也不用再事先申請「C-3-9簽證」。
  • 外籍人士可向我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函,惟其來臺事由必須符合「外交公務、商務履約,或是其他經特別許可者」,否則仍無法入境。
  • 需經特別許可者,除可持憑相關證明向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來臺外,也可自行持憑相關證明,經移民署國境人員查驗通過後入境。
  • 他舉台鐵鳴日號為例,建議業者須從服務創造價值,透過軟硬體提升,完善景點周遭設施,朝精緻化旅遊積極備戰,搶攻國際旅遊市場。
  • 需採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且應可審核登機者之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疾病名稱、採檢日及報告日、核酸檢驗方法(包括PCR、Real-Time PCR及RT-PCR等)及判讀結果等。

為配合指揮中心前項邊境管制措施調整及勞動部政策,外交部駐外館處自即日(11日)起依據「勞動部因應COVID-19我國邊境嚴管措施移工專案引進計畫」及現行移工簽證規定,受理印尼籍移工簽證申請。 相關外籍移工引進防疫應備文件、順位、接種疫苗與PCR檢驗規定,以及入境後的檢疫隔離等措施,均依指揮中心及勞動部規劃辦理。 國內邊境防疫管制昨天起放寬為3+4,開放每周2.5萬人次入境,以及旅客轉機,但航空業卻認為總量額度太低,呼籲政府調整管制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回應,開放首日共有4500人入境,2.5萬人次天花板主要是考量國內醫療量能,會先施行一周後再滾動式調整。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 台灣入境防疫規範

旅客攜帶人民幣出境以2萬元為限,超過限額者,應主動向海關申報;出境旅客雖申報,仍不准攜出。 出境旅客攜帶新臺幣以10萬元為限,旅客攜帶新臺幣超逾前開限額者,應主動向海關申報,惟超額部分,雖經申報仍不准攜出。 未申報者,其超過新臺幣10萬元部分沒入之;申報不實者,其超過申報部分沒入之。 入境旅客攜帶新臺幣以10萬元為限,旅客攜帶新臺幣超逾前開限額者,應主動向海關申報,惟超額部分,雖經申報仍應予退運。 尼莎颱風與東北季風形成共伴效應,北台灣豪雨頻繁,宜蘭台7線更傳出坍塌意外。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因應全球旅遊疫情建議提升,我國將強化邊境管理及進行回溯性擴大篩檢等措施,以確保國人安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我國自本(2021)年5月19日起於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期間基於整體防疫考量,暫緩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外籍人士如果因奔喪、探視病危親屬及陪產等緊急重大事由急需來臺,必須經指揮中心專案許可後才能向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 經考量國內疫情現況已較趨緩,而國人家庭團聚需求殷切,為保障國人家庭團聚權,自即日起開放已完成結婚程序之國人外籍配偶及其國人外籍未成年子女得於邊境嚴管期間申請入境。 王必勝說明,考量需求殷切、風險可控,入境總量人數從4萬人次調升為5萬人次。 他進一步表示,依先前所進行疫情預測,周邊國家疫情略有升溫後,國內疫情在北部地區亦有增加,不過目前相關疫情發展趨勢皆在預估範圍之中,有鑑於暑假將近尾聲,旅外國人及境外生返台及來台需求有略增趨勢,將持續盤整機場及防疫旅館量能,在疫情可控制的範圍下,適時調整邊境管制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義大利近期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數及死亡病例快速增加,鑒於國人至當地感染的風險提高,指揮中心宣布今日起提升義大利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提醒民眾非必要勿前往。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入境人數仍有限額? 王國材:會再放寬

指揮中心也呼籲,邊境檢疫措施是防範COVID-19疫情的重要關鍵,請返台民眾務必遵守入境時及入境後「3天居家檢疫+4天自主防疫」期間的各項檢疫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對於業者呼籲調高入境人數,並排除本國籍人士,羅一鈞說明,將來若要放寬,當然會考慮以本國籍人士為優先,不過目前2.5萬的人次上限,當初也是與交通部一同討論出來,會持續視國內醫療量能,以及後續疫情是否趨緩,與配套措施上軌道後,才有調整可能性。 至於國內15日起將入境檢疫天數從7+7縮短為3+4天,並總量限制每週2.5萬人為上限;陳宗彥說,是因為目前台灣1週入境人數約1.8萬人上下,評估最近入境數外,也考量機場唾液篩檢量能,並兼顧國內醫療體系運作等綜合考量下,先訂2.5萬人次上限,將請民航局協調各航空公司分配。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10/11起取消每日入境人數限制、恢復短期免簽證入境,並且開放自由行,因此短期旅客在10/11後便無需辦理電子簽證囉! 在此之前台灣人欲申請日本簽證需親自前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現場辦理,或是於線上向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寄送電子郵件預約辦理。 行政院院會宣布,邊境將分兩階段開放,第一階段從9月29日起,入境人數上限調升到每週6萬人次,入境檢疫3+4全程改為一人一室,並取消機場唾液PCR篩檢,改發4劑快篩劑,並全面恢復互惠免簽證。

指揮中心表示,依國際相關研究文獻及過往案例經驗,無症狀感染者經14天檢疫後之採檢結果即使為陽性,其檢體幾已無法培養出病毒,顯示個案已不具傳染力。 但若為檢疫期滿後將至醫療機構、長照機構等提供第一線照護服務者,仍須配合規定接受採檢。 三、受邀商務人士於縮短居家檢疫後之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如經查證違反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規定,原經核准縮短居家檢疫處分將予以廢止,並由地方政府衛生主管機關重新開立居家檢疫通知書,續以執行居家檢疫至入境後14天。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台灣入境限制

儘管放寬免持2日內PCR報告,但入境旅客仍需採集深喉唾液做PCR檢測,在採檢前1小時,不可飲食飲水。 邊境管制在6月中旬、疫情高原期過後,首波鬆綁包含入境檢疫天數從7天縮短成3天,且放寬入境總額上限提升至每周2.5萬。 但7、8月傳統旅遊旺季,出國旅客增多,且海外學生返國需求增加,各界對開放總額上限呼聲不斷,該政策執行3周後,在考量醫療量能下,陳時中7日宣布提升到每周4萬人次。

一、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措施,自臺北時間3月19日零時起搭乘飛機起飛來臺的非本國籍人士,除持居留證、外交公務證明、商務履約證明,或其他經特別許可者外,一律限制其入境。 由於國際疫情持續升高,各國續採取國境及飛航限制,外交部決定針對2020年3月21日(含)以前,以免簽證、落地簽證或持停留簽證入境我國,且停留期限尚未逾期之外籍人士,其在臺得停留期限,一律再自動延長30天,毋需另行申請。 惟在臺總停留天數不得超過180天(自入境隔日起算為首日)。 配合上述防疫政策,在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期間,外交部駐外館處將暫停受理各類簽證申請。 至於因緊急或人道考量,如奔喪、探視病危親屬等重大事由急需來台,經報獲指揮中心專案許可後,才能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 一、「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旅客(過去14天旅遊史、含轉機)之檢疫措施:自空港或海港入境後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且須配合入住時、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旅客不需支付檢疫所及採檢費用。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邊境鬆綁 每周入境上限升至4萬人

(三) 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 此外,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係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王必勝也表示,依照世界各國的經驗,疫情流行都會指數上升,雖然中國統計方式可能不太一樣,也希望中國能夠早日度過難關,指揮中心也會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目前3+4檢疫天數仍維持,但國內醫療量能,防疫旅館車隊準備算充足,可因應放寬入境人數。 指揮官陳時中7日宣布,即日起調整每周入境總量管制人數從2.5萬人增至4萬人,且自14日起國人返台、持有效居留證、來台轉機者,搭機前均免持2日內PCR陰性報告。 「3+4」即將期滿兩週,指揮中心將開始收集資料並針對目前本土疫情、國際疫情及防疫配套措施進行評估和檢討,至少一週後才會有結果。 而針對配套措施的部分,交通部先前表示目前防疫計程車和防疫旅館可以負荷到4萬人。 莊人祥表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不會那麼快放寬入境人數與防疫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15宣佈「3+4」隔離政策後,入境管制人數也從1.8萬人放寬到2.5萬人。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出境人數上升 民眾黨籲放寬入境上限至4萬人次

此外,旅遊業者也疾呼中央趕緊取消3劑疫苗禁令,羅一鈞表示,此議題與入境管理開放有關,兩者都有所連動,主要還是取決於國內醫療量能與疫情發展,短期內還無法訂出取消時間表,畢竟國內疫情發展會如何? 王國材坦言,目前每周限制2.5萬人次入境也遇到不少問題,包括本國人返台、移工跟商務客要進來都要競爭名額的問題,只能麻煩大家先忍耐一下,大概這個月都會限制在每周2.5萬人次,要隨著疫情趨緩才會慢慢提高。 就像觀光也是隨著疫情趨緩才會逐步開放,目前國際還是禁團,國內7月15日開始有觀光振興方案,大家先辦國內旅遊開始練兵,再來迎接國際的觀光客。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針對疫情實施入境總量,台灣並非第一個國家,如澳洲對此也實行2年多,大家熟悉的日本近期邊境放寬,也採總量管制。 台灣衛福部今日(29日)表示,將於10月13日正式實施「0+7」入境政策,入境人士可以免家居檢疫,改為7天自主防疫,無症狀人士可以乘搭交通工具離開機場。 台灣陸委會今日(3日)宣布,經過觀察台灣境內外疫情未明顯上升,而且每周入境台灣人數總量管制仍有空間,因此決定由11月7日起放寬防疫管制措施,港澳人士可以團體方式前往台灣入境旅遊。

而在實行「0+7」制度後,在捷運等人流較多的地方仍需要繼續戴口罩。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以「2023台灣觀光創新局」為題演講,剖析台灣觀光在國際市場中的優劣勢與挑戰。 他指出,根據經濟學人預測,「報復性旅遊」將是2023全球十大趨勢之一。 他舉台鐵鳴日號為例,建議業者須從服務創造價值,透過軟硬體提升,完善景點周遭設施,朝精緻化旅遊積極備戰,搶攻國際旅遊市場。 桃機公司統計,根據航空公司提報的旅客人數,今天入境旅客為2萬4095人,出境旅客為2萬5188人,加上轉機409人,總旅客量是4萬9692人,都是解封以來的新高,預期未來還會逐漸攀升。 林國顯說,由於昨天出現親友接機時遭入境的染疫家人傳染,因此已特別要求台北松山、桃園、台中及高雄機場增設跑馬燈,呼籲接機的親友特別注意防疫規定,也會設置告示看板提醒注意自身安全、車窗要打開。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國家級警報響!15縣市豪、大雨特報 雙北多區淹水警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表示,秋冬防疫專案係要求自機場入境或途經我國機場轉機旅客,不論其身分或來臺目的,均應向航空公司出示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並符合當地國邊境檢疫規範,及各航空公司載客契約政策規定,以維護航空安全,同時保全我國防疫成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17)日宣布,鑒於國際及國內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及確保國人健康,我國自5月19日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至6月18日止,暫緩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入境;緊急或人道考量等經專案許可者除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今(2021)年5月17日考量國內及國際COVID-19疫情升溫,宣布自5月19日開始,暫停未持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因此教育部配合指揮中心邊境嚴管措施,暫停境外學生入境申請作業。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現經評估國內疫情趨緩,且110學年度開學在即,教育部專案簽請指揮中心8月20日同意,重新開放110學年度境外學位生及華語受獎生等申請入境。 德國聯邦政府全面放寬入境德國相關限制,所有入境德國者得暫時免除提供相關 COVID-19 證明(即疫苗接種、檢測陰性或痊癒證明)的義務。 而從變種病毒地區入境德國者,不論是否持有接種疫苗或痊癒證明,皆須要隔離14天(目前無任何國家地區被德國健康部列為變種病毒地區)。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對於違反前述規定之旅客,抵臺時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69條規定及衛生福利部公告裁罰基準,處新臺幣一萬元至十五萬元罰鍰。 勞動部於本(12)月30日公告,經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確認泰國相關防疫措施已就緒,將自今日(12月30日)起開放泰國籍移工入境。 指揮中心再次強調,邊境檢疫措施為防範COVID-19疫情的重要關鍵,請民眾務必遵守檢疫期間相關事項,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三)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入境時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2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5月19日至6月18日暫緩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入境,外交部將暫停受理各類簽證申請

因應國際武漢肺炎疫情發展,指揮中心目前已將中國大陸(含港澳)、韓國、義大利列旅遊疫情建議列第三級警告;日本、新加坡、伊朗列第二級警示;泰國列第一級注意。 指揮中心將嚴密監控疫情變化,隨時調整防治策略及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因應國際武漢肺炎疫情發展,指揮中心目前已將中國大陸(含港澳)、韓國、義大利、伊朗列為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警告;日本、新加坡列第二級警示;泰國列第一級注意。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Q : 台灣人到日本需要辦理簽證嗎?

繼多國宣布全面鬆綁,解除外地遊客入境台灣限制,再傳來入境台灣好消息! 台灣入境人數限制 台灣衛福部今日(22日)公布,台灣入境人數將由9月29日起提升至每星期6萬人,並實行「3+4」檢疫安排及取消機場PRC檢測,改由派發4劑快速測試。 蘇貞昌表示,疫情期間,行政院推動多項紓困及振興方案,全力支撐觀光產業。 國境開放後,跨境旅遊復甦,有賴政府及民間共同努力行銷國際,相信在政府與協會及業界團結努力下,一定可以儘速使來台旅客人數回復至疫情前水準,重返觀光大國之列。

日本近日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國產的高端疫苗卻遲遲不在適用範圍。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表示,隨著疫情趨緩,國境已經開放,更已試辦入境人數上限15萬人,未來是否會再研議開放? 王國材表示,已經跟指揮官與行政院溝通過了,「會往更開放的方向前進」,但方案還在討論,由於國內的疫情還在高原期,相關狀況還要由指揮中心定奪。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22在紐約召開記者會,宣布自10/11取消入境人數上限,並開放自由行及短期免簽證旅客入境,推動日本國內旅遊補助,企盼靠旅遊業來刺激消費。 日本政府9月已對接種三劑新冠疫苗或能提供陰性篩檢證明的旅客解除禁令,今再宣布10/11起取消5萬人入境限制,並恢復免旅遊簽證規定、開放自由行或散客直接訂機票和住宿,不必再透過旅行社安排旅館機票。 而有關台灣邊境管制,行政院週四(9/22)拍板分兩階段鬆綁。 第一階段從9/29起,入境總量提升至每週6萬人次,恢復各國互惠免簽證,入境唾液PCR改發放4劑快篩試劑,開放3天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處所為1人1室。 第二階段規劃增加入境總量,蘇貞昌預估在10/13前後實施,每周入境15萬人,並開放0+7入境免居檢。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