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擁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 頻繁地替換手機、追逐流行、搶購折價商品,使家裡物品越積越多,也默默製造大量碳排。 DSP系列無油變頻式空壓機的節能模式,可依使用端的用氣量需求變化,分為3階段控制,確實達成最佳省電效能。
成立至今已有超過350家企業成員,並對旗下的供應鏈提出全面使用綠電的能源要求。 當然,正如同用電一樣,建築一開始用水量不大,達到淨零耗水相對容易。 因此設計上要把植栽澆灌節水、器具節水以及水回收再利用三大重點考量進去。
節能減碳文章: 相關主題內容
此外,今年2月公布施行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新增碳費、自願減量碳交易機制、增量抵換等,希望減少碳排。 更多企業永續故事、最新趨勢,請見商周ESG|與永續者同行 。 華航會事先聯繫旅客,請旅客自行攜帶環保杯在機上使用,還建議他們不要開車,改搭大眾交通工具;該航班只限網路報到,沒有實體機票,只有一個登機的QR Code,且該航班主推的是低碳排的蔬食餐。 枕頭、毛毯是用咖啡渣等再生環保材質製造;旅行包則是用華航淘汰的救生衣再製而成。 當官方強制進行總量管制碳排量,或在自願性市場中,企業可以透過購買其他企業釋出的碳權,以抵銷自身超過官方總量管制上限的碳排量。
- 由於閱讀時桌面照度有標準要求,故家用的台燈最好購買有品質的高效率產品,尤其是小孩讀書的燈具,更要慎選。
- 因此決定設置戶外機台,找上「好盒器」團隊,主動聯絡台南市政府,並與環保局、建管處、工務局、警察局、里長、大樓管委會等相關單位協調、會勘,盤點所有細節。
- 若未來便當類包材都更換成循環餐盒,預計可減少逾5成的塑膠用量。
- 從五大減碳主題商機,包括能源效率、數位轉型、低碳運輸、生產效率和替代能源,嚴選產品或服務能夠幫助別人減少碳排放的企業,為投資人掌握全球減碳新契機。
- 為您整理 7 個重點,認識氣候危機下衍生的各種考驗,更要趁還來得及,一起阻止這場浩劫。
-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蘇拉颱風核心逐漸扎實,颱風眼即將出現,將進入...
- 根據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的報告,估計到 2050 年,從石油中生產以及焚燒塑膠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可能高達 27.5 億噸,相當於 615 座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
謹慎選擇生活中的每一餐,每一天都能為環境多付出一點點。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的研究,過去 50 年,全球的塑膠產量就增加了 20 多倍,塑膠生產的碳足跡更佔了全球碳排放量的 6%,相當於「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量。 政治之所以存在,是為了管理眾人之事,日常中的節能減碳固然重要,但若能將氣候問題提高至法律層級處理,不但能夠全面地推動改變,更能受惠於法律的強制力而進展更快速。
節能減碳文章: 使用電動車有什麼優點?
工研院今(19)日攜手產官學舉辦「極端氣候下的新常態-以新興科技達成淨零碳排的機會與挑戰」論壇,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與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台電公司董事長楊偉甫等人出席。 近來俄羅斯減少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德國總理梅克爾說,如果莫斯科把天然氣當成「武器」,可能會對俄實施進一步制裁。 摩根大通2021年8月報告稱:「我們沒料到天然氣這麼快就升到每百萬英熱單位4美元。」高盛也上調對明年夏季及冬季的價格預測。 節能減碳文章2023 去年,歐亞爆搶氣潮,天然氣價格已暴漲7成,如今又成了俄國新武器,意味廉價天然氣回不去了? 「邁向碳中和,其實是一條充滿風險的道路,」王錫欽說,若說減碳是精益求精的「演化」,零碳就是後無來者的「革命」。
龔明鑫致詞時指出,國際間要求針對產業供應鏈降低碳排、綠能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而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若轉型太慢,國際競爭力將會出問題。 2020年行政院已組成跨部會降低碳排小組,希望能在2050年較2005年降低50%碳排量。 在供給面,各大石油公司近年來刪減資本支出,像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與雪佛龍(Chevron),在環保壓力下,都減少油氣探勘,各國也開始縮手。 《金融時報》指出,2020年初以來,除了卡達正在推動大規模天然氣出口項目擴建,全球幾乎沒有新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獲得批准。 例如中國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天然氣需求不斷上升。 2021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進口數量近6千萬噸,年增23%。
節能減碳文章: 減碳牛步 淨排放量反增 離2025年減10%目標有相當大距離
至於更大型的SDS系列無油螺旋式空壓機,吐出壓縮空氣量最大可達80m3/min以上,滿足光電業者對大用氣量的需求。 維恩實業每年不定期邀請日立原廠技師來台,提供免費巡檢服務。 ETS 實施的過程中,歐盟也發現不少問題,例如一開始發放的配額過多,企業根本用不完。
在此筆者把範圍局限在不必花錢,就能產生節能減碳結果(有用),或有效益的行動上;那前述政府的兩個十大,是否屬此範疇? 近期媒體上有許多「宣導」,可自行上網查閱,因此就不在此詳列。 臺灣在 2020 節能減碳文章2023 年出現非常特殊的氣象,創下 56 年來首度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導致西半部陷入缺水危機。
節能減碳文章: 未來多留意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顯示,歐盟今年1月到5月天然氣火力發電量,比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同期還高。 接下來北半球將進入冬季,做為燃料暖氣的天然氣需求又上升,價格也持續居高不下。 節能減碳文章2023 比起政府施壓,企業減碳的壓力更來自投資機構、上游的品牌客戶、甚至是顧客本身。 「超過6成的顧客會將永續納入考量,甚至願意多付出代價,」台灣賓士汽車總裁暨執行長畢立思(Oliver Britz)說。
節能的定義:世界能源大會節能委員會1979年的報告認為。 節能的中心思想是,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接收的措施(也就是說『採用使現有理想生活方式改變最小的方法),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在使用自然資源的一切方面,從開發到使用,更好地進行管理,以獲得跟高的能源利用率。 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
節能減碳文章: 氣候變遷、節能減碳...2021年備受關注的10篇環境議題文章
商周ESG特輯將為您說明減碳行動的定義,整理相關名詞,並帶您認識減碳趨勢與重要性,及4大減碳行動方針。 雖然使用節能家電、轉用電動車都能幫助我們在日常中減碳,但若以全生命週期來看,任何電器產品在製造、使用甚至回收時都須耗電,而目前臺灣的電力來源仍有約 節能減碳文章 40% 左右的燃煤發電,持續製造空氣污染並排放二氧化碳。 要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得先減少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及碳排放,聯合國《2019年碳排放差距報告》指出,若能在2020年到2030年之間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每年減少7.6%碳排放,就能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進而避免更嚴重的氣候變異。 除了期勉國人在生活中減少碳排放量之外,總統也表示,未來希望在台灣雲嘉南地區造林6萬公頃,除了可以蓄積1億多立方公尺水量、創造三個森林遊樂區供 國人休憩,同時更可以減碳2.5%,此外,國內產業發展也可以透過認養林地、甚至造林,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達到碳排放平衡的目標。 企業響應減碳及永續發展並非單純付諸理念而行動,更重要的是面對全球減碳趨勢帶來的生存壓力,像是蘋果公司要求旗下的供應鏈100%使用綠能,便促使台積電著手推動能源轉型;歐盟最快將於2023年施行碳關稅,針對高碳排商品課徵碳排費用,對於出口導向的我國產業將帶來巨大衝擊。
《京都議定書》也設計出減碳交易機制,設定各國的碳排放配額,再透過交易排放權。 如已開發國家就可以透過購買開發中國家的排放權,抵銷國內超出原有額度的碳排放量。 而開發中國家也能因此獲得資金,投資在減碳技術上,創造雙贏局面。 1.當我們開車、使用電器、吃漢堡等行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碳排放。 以企業角度來說,生產商品的過程、辦公室用電,也會產生碳排放。 一個臺灣人一天不吃肉,能減去至少 2.4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若全臺灣人一天不吃肉,就能減少超過 56,510 公噸的二氧化碳!
節能減碳文章: 碳費徵收延一年 氣候變遷署長證實:2025年再開徵
換句話說,如果企業覺得自己產品的生產過程很難減碳,透過幫助別人減碳也是可以符合要求的。 2005 年 10 月,芬蘭政府就因資助宏都拉斯一個小型水電站項目,減少當地對石油的依賴,獲得了聯合國頒發的第一個 CER。 而如今綠建築技術已十分發達的年代中,要產生替代性回用水,其實不是件難事,可採用的手法包含回收屋頂雨水、地面逕流雨水、空調冷凝水、蒸氣水還有中水。 另外如果是跟地方政府購買經過處理的中水、再生汙水,也都能算在內。 至於回滲水源的水,指的是建築基地內收集到的水,像是保水設施所駐留下來的雨水,讓其回滲到地下水層與當地集水區。
全面檢視自家企業在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產生了多少二氧化碳及溫室氣體,透過詳實記錄,才能掌握各階段的碳排狀況。 加上企業經營的辦公室也會產生碳排,以上總總都需要記錄在碳足跡之中。 碳中和不僅是減少碳排放,還需要採取植樹造林、使用低碳能源等方式,使增加的碳與減少的碳相互抵銷,就能達成「碳中和」狀態。 和當初推行 節能減碳文章 ETS 時類似,歐盟同樣也預留約兩年的時間讓企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