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專家表示,短期這種「逆全球化」趨勢成形,中長期發展須觀察政府政策及市場接受度。 希恩另認為拜登的禁令代表美國轉向強烈的零和作風來對抗中國技術,但零和博弈對不認為自己要爭做全球超級強權的其他國家而言,不具吸引力。 接下來10年左右,如果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晶圓廠和晶片設計業挺過美國打擊存活下來,它們可能變得強大,並完全掙脫美國的束縛。 中華徵信所指出,包括台達電、和碩、金寶、緯創、英業達、佳世達、光寶科等大廠今年都先後展開新一波東進。 台積電供應鏈業者表示,國際級大企業原本就應該貼近服務客戶,將台積電赴美設廠視為「掏空台灣」,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應不致削弱台灣半導體競爭力。 輝達上月表示,美國限制該公司銷售AI晶片給中國大陸客戶,可能導致上季營收損失4億美元,且可能把部分營運撤出中國大陸。
例如,日本雖然晶圓製造較弱,但材料方面很強大,雙方透過在日本茨城縣設立3DIC研究中心,可以讓技術層次更為提升,之後在海外設立其他的共同研發中心,並非全無機會。 晉麗明表示,國際半導體大廠,無論是英特爾、台積電、三星的文化和領域都不一樣,而且英特爾其實全世界都在挖角優秀人才,真的想要去英特爾的工程師可以直接過去,通常不會繞一圈從台積電美國廠跳過去,只是台積電太受關注,所以每一件事都被放大來審視。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2023 台積電去各國設廠,不只是各國政府的政治力介入促成,最主要還是由於當地廠商的迫切需要。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台積電歐洲設廠,其實就是回應當地直接客戶IDM、間接客戶車廠的共同需求,這部分是共生共存的。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半導體良率是什麼?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3月16日的一場對談中表態支持美國的晶片政策,他說華盛頓的政策有一部分是為了「讓中國發展半導體的腳步緩慢下來」。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歐洲議會自2021年在多份報告中,敦促歐盟委員會啟動與台灣BIA的前置作業,包括風險評估、公眾諮詢和範圍界定工作。 葉皓勤指出,只有進行了前置作業,以實證方式評估BIA的經濟效益,歐委會才有依據決定是否與台灣進行談判。
- 辛炳隆指出,台灣人才走出去不是壞事,但是那些留在台灣的人才,結果卻是幫競爭國家的產業貢獻,這才是問題所在,而且高科技產業都有競業條款,對商業機密進行保護,避免台積電的技術外溢到其他有競爭關係的外商,所以不必擔心人才到海外就被挖角的問題。
- 「台積電赴美設廠,究竟符不符合公司利益?會不會洩漏台灣技術給美國?」一名股東在現場憂心地發問。
- 恩斯特指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證明了可以對台灣進行封鎖,讓台灣無法出口或進口任何產品,對台灣生存造成威脅。
- 《日刊工業新聞》報導,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TW) 赴美設廠的計畫似乎遇上許多難題,建廠費用可能較原本預期高出數倍,原料等供應鏈建構也有許多問題。
-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第二次主持股東會,雖然今年要求小股東若要發言需先填寫發言單,但有關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美中貿易戰導致無法接華為海思訂單等問題,劉德音都耐心為小股東說明解惑。
- 展望2023年,半導體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加上淡季因素干擾,台積電明年上半年稼動率料將下滑,惟下半年有望重新迎來旺季效應,全年業績仍可符合公司預期成長目標。
此外,台積電赴美建先進製程晶圓廠,也一定程度的回應美國客戶要供應來源多元化的供應鏈安全需求。 2.台積電在美國奧勒岡州已有一座8吋晶圓廠,營運成本比在台灣多出50%。 因此,台積電赴美設置5奈米、3奈米晶圓廠的計畫,讓外界認為並非單純商業考量。 王健全接著指出,一旦俄烏衝突升溫,造成原油價格飆漲,各行各業都會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甚至有國際機構預估,國際油價可能飆上每桶150美元,屆時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從原本的4%左右,直接歸零。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大陸挖到「史上最大金礦592噸」 價值破8800億元
臉書粉專《工程師看政治》直言這波投產對於台灣傷害很大,並列出8點分析。 就算亞利桑那州的3奈米製程順利量產,以每月兩萬片產能計算,僅佔總產能的1.6%,即使將來二期、三期投產,也佔不到台積電總產能的5%。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整體來看,台積電到海外生產成本確實會增加不少,但這是通盤權衡利弊後的最佳決策,雖會帶來更多挑戰,但在多重優勢補強下,仍有望一一化解。 展望2023年,半導體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加上淡季因素干擾,台積電明年上半年稼動率料將下滑,惟下半年有望重新迎來旺季效應,全年業績仍可符合公司預期成長目標。
對拜登來說,移機典禮除了宣告台積電在美擴大投資並即將量產外,更是拜登政府鞏固美國半導體業未來數十年領導地位的重要一步。 亞利桑那州長杜席(Doug Ducey)指出,亞利桑那州長期以來就是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的樞紐,提供便捷的管道通向國際供應鏈。 過去半導體是一個全球化的生態圈,亦即一個晶片產品的完成,從原料,設計,晶圓製造到代工晶片及封測等等,常常是全球不同公司的協作。 白宮2020年宣佈台積電赴美設廠,2021年美國商務部強制要求年底前全球半導體大廠提供客戶資訊,庫存及訂單給美國,2022年推出補貼性質的「晶片法案」等等,美國對台積電或三星等大廠使出一連串「半邀請半施壓」戰略。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美對陸發動鎖喉戰 全球晶片股倒成一片
全球車用MCU 產量超過八成集中在六大廠,包括恩智浦、瑞薩、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微芯及德州儀器。 法國6月也宣布將投資29億歐元,補貼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法國東南部的75億歐元(約新台幣2618億元)投資案。 「公司的目標不會變,就是要釋放全世界的創新動能,要做大家的晶圓廠。所以,對待每個客戶都是公平原則,並秉持可信價值,遵守法律。」劉德音說。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2023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此前在出席某活動時直言,台積電是在美國政府敦促下才選擇這樣做。 郭正亮分析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員工願意有紀律的生產,願意賺更多錢來加班,為了下一代更美好的觀念根深蒂固;也就是儒家文化會把下一代的幸福是為自己的責任,因此會為了賺錢而加班。 關於台積電的紀律,郭正亮分析,責任制是其中一項,也就是無論如何一定要趕在時間前,加班把責任份內的事情做完。
白宮經濟顧問迪斯(Brian Deese)便說,拜登政府的戰略轉向,逐漸捨棄過去 40 年以放寬管制及減稅讓市場自由運作的方針,轉向建立明確的產業戰略,用政府的錢吸引或引進私人投資。 」台積電赴美及《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皆是這個戰略的第一步。 他說,日本、台灣、韓國、美國和荷蘭都是現在晶片產業的領航員,「他們相互依存的關係不會改變。」他補充說,正在發生變化的是由於美國加強控制技術,現在中國難獲得尖端晶片製造能力。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數位轉型加速 半導體業充滿機會
第二是大夜班,美國也做不到;第三,台積電還有一種制度是24小時隨時on call,必須要找得到人,因為半導體常常會有急單。 郭正亮直言,以台積電這麼優秀,做事也相當謹慎的公司,怎麼會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做了一個決策上重大的改變? 而前立委郭正亮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在《Yahoo TV》節目中表示,這一切都是美國與經濟部施壓下的結果。 擔任 6 年創投看破了創業的微成功機率、卻沒有阻止他創辦 Fugle 富果投資這架成長火箭的決心。 台大電機系/商研所 / 中華開發創投部經理 / 證券分析師。
其中,站在風口浪尖的台積電,更是各國積極招攬設廠的首要對象,近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鬆口證實,在5奈米之後,台積電會到美國設立3奈米產線,雖尚未完全敲定,但也差不多了,這代表在美投資將依循N-1模式(以台灣最先進製程的前一代為主)。 晉麗明強調,台灣若是像新加坡一樣,延攬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透過計畫讓國家需要的人才,藉由完善的制度、經濟的發展,讓人才進來台灣,何必擔心人才外流,本來就是有進有出,反而要擔心台灣年輕人只在乎小確幸,只願意留在台灣,那才是國家的問題。 晉麗明指出,新冠疫情趨緩,台灣人才自由流動,其實不只是半導體業,還有金融業、零組件、服務產業的人才外流需要被關注,但是台灣要跟全世界做生意,人才不可能不走出去,像是台廠全球布局,就一定會帶動人才挪移,關鍵在於人才返鄉,帶回來的專業和力量的擴充。 會前,白宮新聞秘書莎琪在簡報會上說:「我們並不預計這次會議會達成一項決定或做出一項宣布,這是我們持續進行的接觸和討論的一部分,以便探討如何妥善解決這個(晶片短缺)問題。」台積電則表示,由於大家發言踴躍,會議進行時間較預期為長。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 台積電砸1.2兆在美國設廠! 5個問題看懂「全球晶片戰爭」
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下,台積電目前每個投資案金額都動輒百億美元以上,這對世界各國來說,是足以改變全球產業布局的重大投資,也是形成各國巨大產業鏈與群聚效應、推動經濟成長的大型建設項目。 此外,台積電1奈米製程技術留在台灣的桃園,這對於整體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水準提升,絕對都有很大的幫助。 主因是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摩爾定律已遇到瓶頸,尤其是1奈米之後會遇到重大挑戰,許多1奈米相關製程的各種技術,目前也都還需要更多努力才能突破。 瑞銀分析,台積電海外設廠,潛在增加的2%產能僅會影響毛利率0.2%至0.4%,看好台積電持續擴大布局,有助增加高速運算市占,維持毛利率。 近來股價大幅修正後正是布局良機,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745元。 與半導體工廠集中的東亞地區不同,美國國內與原料運輸、儲存的物流網路仍不完善,這些問題要光靠一家供應商解決絕非易事,使得與台積電關係愈深的廠商,在這回台積電赴美設廠愈陷入兩難。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最新進展,則是即將在12月舉行移機典禮,台積電建造中的亞利桑那新廠是台積電的晶圓21廠,也是台積電在美國的第二個廠區,按照計畫,台積電美國廠預計在2024年量產,第1期將月產2萬片。 在接下來1到3年內,美方的舉措可能對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以及在國內製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產生真正的破壞性衝擊。 台積電美國設廠影響2023 也有外交政策分析師反對採取更嚴厲的限制,認為更廣泛地禁止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可能加快中國開發完全本土晶片供應鏈的時間。 4年多來美國政府透過反覆針對中國半導體實施新限制來找出政策方向。 此外,美國另想藉由像「晶片四方聯盟」和「印太經濟架構」等機制,與夥伴組成聯盟全面遏止中國科技發展並確保美國自身繼續保有優勢。 諾亞‧史密斯說,特別是中國,他們一直是吸引外資的勝利者,但現在的美國得把握機會,如果能掌握一手好牌,可以扭轉多年來美國製造商爭相赴海外設廠的情況,打贏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