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2023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Dave on February 28, 2020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2016年初,台灣人民重新做了選擇,淘汰舊國會,且史上最多20~29歲的青年選票將提出「降低參政門檻,修改《憲法》,將公民權的年齡限制下修到18歲」具體政治承諾的蔡英文主席送進總統府。 青年們和社會各界都在看,再次的政黨輪替與完全執政,如何對青年世代完全負責,擺脫全世界最後一名。 羅秉成表示,民國18年在大陸時期訂定的民法,這91年來,不管教育普及、青年心智成熟程度等,都無法相提並論,時空環境不同也要符合國際潮流,加上青年參政權、選舉罷免年齡是20歲,立法院朝野有高度共識應該修憲下修,在國際潮流及國內共識下,行政院有責任在政策上統合處理。 蘇貞昌說,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重要力量,全世界有110個國家採取18歲成年制,這是世界潮流,為促進青年獨立自主、鼓勵參與社會事務、強化青年權益保障,使其權責相等,這次修法將民法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到18歲,一併修正相關法案。

對於不同意票約4成五,台少盟理事長林月琴分析反對者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認為孩子不成熟,18歲要投票會不會被人操縱、政治力會不會滲透到學校;第二是擔心被選舉權,認為年紀輕輕就可以被選舉,這怎麼得了,自己都管不了自己、無法照顧自己,怎麼被選舉。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2023 此次青年公民參與議題受到各界重視,在網路上掀起一番激烈論戰,《ETtoday新聞雲》整理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之行政院意見書,與網上正反方支持、反對的主要理由與疑慮,讓讀者一次瞭解。 因本次修憲案聚集起來的力量,會回到各地耕耘;面對這個結果,倡議團體不會放棄任何可能的行動方案,仍會透過提案、法律解釋、修法等管道繼續嘗試,讓青年和世代正義的議題成為未來政策討論的重要面向。 雖然同意票較不同意票多出60餘萬票,距離修憲複決通過門檻,仍差約397萬票;因此該案無法通過,未來國內公民權的法定年齡,仍維持為20歲。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 美國「台灣地位未定論」 孫亞夫:最終壓制「台獨」避戰

根據NHK報導,2014年的眾議院選舉,20至29歲的投票率約33%,60至69歲的投票率為88%,為了制衡銀髮民主及鼓勵青年的社會與政治參與,因此降低投票年齡門檻。 2016年7月參議院選舉,日本出現了最年輕的首投族,總計240萬人,18歲投票率為51%,19歲投票率為42%。 簡單來說,18歲公民權公投,是希望將選舉權的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讓18歲以上公民可以參與選舉投票、修憲公投等,擁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被選舉權。 今(26)日舉行首次修憲複決公投,若要成功闖關,需要將近962萬張同意票。 根據中選會開票統計,截至晚間8時15分止,同意票數僅512萬4023票,不同意則有451萬1916萬票,由於未過同意票門檻,18歲公民權修憲案確定未通過。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指出,會考慮是否針對18歲公民權提釋憲,或是再提修憲公投案。

此外,為降低民法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的社會衝擊,這次也三讀修正通過民法親屬編施行法、民法總則施行法,增訂相關緩衝期條文,明定上述條文從112年1月1日施行,而屆時未滿20歲者,已享有至20歲或成年的權利、利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可以繼續享有到20歲。 由此可知普遍18歲青年對政治實在提不起興趣,現階段將投票年齡下修實在沒有意義。 事實上,根據各國立法例,像是英國、德國、日本,皆以18歲作為成年年齡,法務部回應社會需求,並衡量當今台灣青年身心發展現況、與國際接軌,因此認為有修正民法第12條成年年齡規定的必要。 林俊儀說,依現今社會發展,把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符合時代潮流,亦與美國等民主國家方向相同,代表政府願意重視年輕人的自主權,壞處也有,例如,剛滿18歲者,其實並無經濟能力,對未來也不見得有方向,過早決定結婚或購屋、高額消費等狀況時,可能引起家庭風暴等問題。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在上個月通過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的初審,照這時間往後推,預計最快的話,2024的總統大選,在台灣只要年滿18歲就能投票,對民主進程上的里程碑,不過在這樣的推動下,也有不少學者儘管抱著樂觀態度,但仍點出這當中還是藏有政治算盤在裡頭。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公民複決是什麼?

2022年4月15日中選會舉行委員會議,會中討論通過111年憲法修正案之複決案投票日期,訂於2022年11月26日,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17][18]。 中選會指出,直至11月26日晚間11時許,複決票已全數開完,結果顯示,本次修憲公民複決共約1,134.6萬選民投票,投票率僅59%。 其中,近564.7萬人投下「同意」票、501.6萬人投下「不同意」票,同意率約53%。 蘇貞昌表示,因涉及民眾權益的法令非常多,至少需要兩年緩衝期,相關法規命令、行政規則、配套措施,請各機關及早因應準備,並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

根據我國憲法第17條訂定,公民享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利;而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第1項也指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於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須交付公民投票複決。 根據中選會公告,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投票權人數為1923萬9392人。 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規定「憲法修正案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即通過,因此,此次修憲複決案至少要有961萬9697同意票才能通過。 與本次九合一大選同步舉辦的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最終獲得564萬多張同意票,和選舉人半數的962萬票門檻相距甚遠,修憲宣告破局。 如同選前民調預期,整體投票率低迷,僅59%,其中更有近半選民投下「不同意票」,反對調降公民權年齡,顯示即使朝野立委有高度共識,眾多政治人物表態支持、民間團體奔走倡議,依舊未完成溝通說服的巨大社會工程。 「我們要做的是讓政府政策都納入青年意見,」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說,2018年公投年齡門檻已下修到18歲,青年的公民參與逐漸受到重視,希望藉由下修投票門檻,讓50多萬的18、19歲青年人口一同參與政治,使青年有更多發聲機會。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修憲或修法無共識

因應人口老化與結構急速改變,眼見日本國會與政黨2007年主動出擊,不僅修法完備,十八歲青年已在今年7月投下第一張選票。 日前英國的脫歐公投,及許多國家的修憲公投,一再招喚社會公眾為此走上街頭... NGO與公民社會針對「選舉權、被選舉權、修憲門檻」及「未成年/限制行為能力」價值共同商議研討,為民主的台灣、正義的未來尋找出路,並針對各主題討論提出的方案選項,進行投票表態。 青民協認為,過去的民調中,社會對於投票年齡下修的反對率大約是5成左右,久而久之不免讓青少年產生自己不夠成熟、不足以討論公共事務的想法;師長「政治不入校園」的態度,將社會議題推離學生越來越遠,就算對校園事務有所關切,也因為校方一次次忽視學生權益,而開始懷疑透過民主投票帶來改變的可能性。

  • 事實上,根據各國立法例,像是英國、德國、日本,皆以18歲作為成年年齡,法務部回應社會需求,並衡量當今台灣青年身心發展現況、與國際接軌,因此認為有修正民法第12條成年年齡規定的必要。
  • 支持者表示,「公投法」在107年修正時,已將公民投票權的年齡下修為18歲;110年修正公布的「民法」也將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與應負刑事責任、行政罰責任的完全責任、兵役法起役年齡均相同。
  • 2014年縣市長選舉就看出這個趨勢,當時民調公司因難以捉摸的青年選票而預估失準,相反的,青少年的模擬投票卻精準命中當選結果,可見青年族群的投票意向已成不容忽視的政治風向球。
  • 2005年的第七次修憲,當時設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二條,規定憲法的修改需要經過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的提議,四分之三的出席,以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的決議,才能提出憲法修正案,並且要公告半年以後,再經過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即通過之[3]。
  • 行政院5月底成立「打詐辦公室」後再於6月核定「打詐綱領1.5版」,但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今(16日)卻指出6月與7月的詐騙案各自為13年來的第三高與次高;另外今年1月到7月有1萬9941件詐騙案,跟去年同期1萬6023件相比不減反增。

由於《憲法》一百三十條明文規定「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因此欲把投票年齡下修到十八歲,恐涉及修憲。 但修憲門檻非常高,修憲案須經四分之一立委提議,交付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審查,在四分之三立委出席、出席立委四分之三投票通過後,公告半年,再經公民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須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才算通過。 內政部民政司司長黃麗馨表示,一一年內政部曾舉辦座談會,多數學者、專家與機關代表都贊成調降選舉年齡,但為避免引發違憲疑慮,仍須修憲。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不過,廖元豪在這場座談會提出書面意見,認為降低投票年齡並不牴觸憲法,強調「二十歲以上」的選舉權是《憲法》保留,立法者須賦予選舉權,至於「二十歲以下」是否要賦予選舉權,則是立法者自由判斷的空間。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不只台灣 國際紛紛下修投票權年齡

全案公告半年後,需再經公民投票複決程序,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半數、約965萬票,便會正式通過生效。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保障人民投票權上雖有顯著進步,但在投票年齡的討論上並不積極。 全世界168國中,除了南韓規定19歲,大部分國家都在18歲以下,連原本與我國一樣維持在20歲的日本,也在去年五月通過《國民投票法》修正案,下修投票年齡至18歲。

林俊儀說,修憲門檻如此高,原因是,憲法是國家的基石,亦代表國家的政策與價值,必須有穩定性,不能任意更改;若讓立法者輕易更改憲法,可能使國家陷於動盪,造成人民不安,也因此,要形成多數人的共識決,才能變動基本價值。 反對修改投票權規定的網友們則表示,「反對那些思想不健全就有投票權的人」、「小孩子還是不懂得如何去做事」、「心智想法都不成熟」、「先有盡義務當完兵了,也開始繳稅了的人才配擁有投票權吧」。 一個國家的進步,絕對來自於青年的進步,而青年能夠擁有對社會的決定權與參與權,是他們學習與成長最棒的動能。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公投案結果出爐!一起來看「18歲公民權」未通過的背後2原因

到了2015年,由學生發起的反課綱運動成功廢止課綱微調,更讓課審大會增列學生代表,年紀最小的僅國中二年級。 不僅如此,就連小學生也在課堂上大聊政黨,高中生連署訴求服儀解禁等,都可以看到這批國家新生力軍的身影。 另外,修法前男女最低結婚年齡不一致,原本可結婚年齡女性為16歲,男性18歲,依照「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法律要有最低結婚年齡的規定,法務部因此也將民法980條的結婚年齡,統一修訂男女性結婚年齡為18歲;訂婚年齡則是17歲。 此外,法律事務司長鍾瑞蘭指出,由於觀察到參與商業活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下修後將有助於商業活動更蓬勃發展。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林彥廷也指出,許多青年政策多半圍繞著青年創業、就業等,但政府卻忽略每項政策,其實都需要考量青年角度。 「像是在高齡社會中,除了幫助長者外,也需思考青年們的需求是什麼,」林彥廷舉例。 近幾年,社會運動在校園內遍地開花,學生們積極參與,年紀最小僅有國小,無疑讓政策制定的過程,有了更多的聲音。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公民權修憲案何時舉行投票?選票長怎樣?

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國城市永續發展的趨勢和解方,做為安居樂業的智慧宜居國際城市典範,新北市要以產業科技化為架構,人民福祉為基礎,為實現經濟繁榮、宜居生活的願景努力不懈。 鄰近五大工業區的地理優勢,加上周遭有桃園機場捷運系統及台北港區位交通加持,不僅帶動產業發展,亦提升生活便利性。 著眼於環境永續建設規劃,園區內將設置污水處理廠,滿足製造業排放廢水需求。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2023 強調低污染、高科技研發的「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配合5G、AIOT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強化支援性服務效能及產業研創能力,加上有桃園華亞園區的ICT產業基礎,以及林口新創園區的創新能量雙引擎助攻下,將能發揮磁吸效應,吸引更多國際型智慧產業與高科技產業進駐,成為具前瞻性的國際智慧園區。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北市內湖區某知名科技公司邱姓執行長,今年2月於公司喝完春酒後,因員工起鬨「沒坐過特斯拉」竟不顧自己有喝酒,邀3名員工上車,豈料,出發僅2分鐘卻自撞路樹,釀副駕駛陳姓男員工傷重昏迷,日前陳姓妻子向法院聲請選任特別代理人,遭法院裁定駁回,意外曝光這起酒駕奪命案。 麥克斯和簡(化名)分別於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從菲律賓被人用高薪工作誘騙至緬甸,被迫加入網路詐騙組織,在6個月內遭受著非人折磨。 他們在營救人員的協助下,乘船渡過狹窄的莫艾河(Moei),逃離過程中,他們只聽到營救人員吶喊,「你們只管跑!」最終,逃到泰國湄索(Mae Sot)的安全區,親曝6個月非人的生活。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未來園區一、二期共計8.4公頃的空間,有望帶動周邊4,700個就業機會,以及159億元年產值。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公民權修憲案通過門檻是什麼?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對此,青民協質疑中選會未完善選務人員的教育訓練,違反選舉公告的「領、領、投」流程,也可能降低複決的整體投票率。 另有選民反映,投候選人和複決票的投票所竟在不同地點,要投票形同跑「大地遊戲」,徒增行使成本和困擾。 衛福部為強化性影像被害人服務,自今年8月1日起,將性影像處理中心諮詢熱線服務時間延長為上午9時至晚上22時,365天全年無休,受理民眾諮詢性影像移除相關疑問,如需申訴移除下架性影像,被害人也可直接至衛福部首頁的性影像處理中心提出線上申訴。 「性暴力防制四法」在今年2月修正公布後,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性影像處理中心今年2月至6月接獲申訴案件共計1,327件,總計888名被害人,較去年同期成長5倍,其中有58%是女性,申訴案件最高齡是一名74歲阿嬤,申訴案件中,71%已成功移除。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1月25日併案審查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案,初審通過朝野立委與行政院、司法院所提版本,將民法第12條「滿20歲為成年」規定,改為「滿18歲為成年」。 (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台北25日電)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民法部分條文等案,將民法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並設緩衝期,定於民國112年1月1日施行。 太陽花學運展現年輕世代的能力,年輕世代的公民意識也被喚醒,把投票年齡從二十歲下修到十八歲,此其時矣。 同時,不只是硬體建設推動,新北市政府的「招商一條龍」政策,自108年起推動迄今,已協助廠商在新北落實投資221件,投資金額逾4,100億元,創造逾8.7萬個就業機會。 如新竹物流今年攜手新北市政府,於八里區斥資19億元建置「國際物流暨北區轉運中心」,預計創造500個就業機會,為新北智慧物流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未來也透過轉運中心可望繼續帶動新型產業聚落發展。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降低投票年齡運動

民調甚至高達九成民眾反對,但一三年台少盟舉行網路與實質投票,已有超過七成民眾贊成,社會輿論已經轉向。 包括台少盟、全教總、人本等團體,計畫在今年七合一選舉前,針對六都市長選舉,舉辦十六至二十歲的青少年模擬投票,希望呈現這個世代的投票意向與政黨思考。 太陽花學運讓世人見識到年輕世代的思辯能力與行動力,參與學運的學生,不少是二十歲以下的高中生與大學生;部分民間團體已決定推動修法或修憲,把投票年齡從二十歲下修到十八歲,讓年輕世代提早參與公共事務。

南投縣草屯鎮6月間發生一起酒駕奪命事故,鄒姓男子酒後開車撞上1名72歲李姓騎士,致李男送醫傷重不治,檢警查出鄒男為酒駕累犯,這次更因酒造成家破人亡,南投地檢署今(16)日偵結,認為犯罪事實明確,依酒駕致死罪將鄒男起訴,此案也是南投法院首宗由件國民法官審判的案件。 柬中時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柬埔寨第二大城市暹粒,就在當地17日上午,多名蒙面持槍黑衣人駕車來到市中心一間牙科醫院,襲擊押送囚犯的獄警,劫走囚犯。 這名中國籍囚犯年齡45歲,於2009年2月11日被捕,涉及重大毒品案,遭判處52年有期徒刑。 今年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將全球首座完整認證智慧城市頒發給新北市,2022年智慧城市Top 1首獎,同樣也由新北市獲得,印證了新北打造的數位科技與綠能永續智慧城,不只與國際接軌,更是走在最前線。 除此之外,修法通過後,能力充分的年輕人18歲就可以擔任公司之發起人、董事。 金門日前才查獲一票5000元的賄選案件,但金門地檢署昨(24)日又查獲2名洪姓、花姓民眾涉嫌蒐集有意賣票之投票權人名單,再向第一選區某議員候選人進行兜售,經複訊案件關係人後,認定2人涉犯選罷法之預備投票行賄罪,犯罪嫌疑重大,無羈押必要,各諭命以3萬元交保候傳。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社會熱門新聞

複決案未通過,張育萌表示,這代表台灣的公民投票制度到了應該通盤檢驗的時刻。 他認為近半數的不同意票,不代表民眾真的反對下修公民權的年齡門檻,而是對實際的法律效果不夠理解,例如選前有許多錯誤資訊,修憲案從成立到投票,可宣傳和溝通的時間也不足,讓社會沒有足夠的基礎能進行立場釐清和實際對話。 降低投票年齡運動又稱18歲公民權運動是指臺灣自1994年起至今,由各不同的政黨、公民團體、青年組織或個人,推動下修選舉權與公民投票20歲的投票年齡門檻的政治及社會運動,後衍伸包括:被選舉權年齡、集會遊行發起人年齡、人民團體發起人年齡等涉及公民權利的年齡門檻。 因多數運動的主張皆為將年齡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故又被稱為18歲公民權運動。 立法院院會於3月25日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案,明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18歲者,有依法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

2021年12月更是將地方選舉參選年齡下調,讓18歲的年輕人也有機會從政。 《公民投票法》率先在2017年底調整門檻為18歲,隔年的全國性公投因而增加約58萬名首投族。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2020年《民法》也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將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2023年1月1日將實施。 若為下修選舉、被選舉權年齡門檻,須動用修憲程序,過程勢必會耗費極高的社會成本。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公民權 游錫堃盼各黨努力通過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公民複決的門檻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以這次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為例,本次推估選舉人數為1930萬人,因此至少需要965萬人投同意票,此案才會通過。 支持者表示,「公投法」在107年修正時,已將公民投票權的年齡下修為18歲;110年修正公布的「民法」也將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與應負刑事責任、行政罰責任的完全責任、兵役法起役年齡均相同。 中選會日前也發出聲明澄清,修憲複決公投將選舉權年齡門檻調降至18歲,通過後是18歲就能投票;但並不是18歲馬上就能參選。 例如,依憲法及現行法律規定,40歲才能參選總統、23歲才能參選立委與里長,並不是說只要修憲過,18歲就可以參選總統、立委與里長。

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原因

《ETtoday新聞雲》整理「18歲公民權」公投懶人包,內含正反方主要意見、通過門檻與投票注意事項等,供讀者參考。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會後轉述,會中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18歲公民權是全民高度共識,相關修憲也在進行,但修憲需要全民共識,程序較多、時間較長,91年前所制定的民法跟現在社會大不相同,政府因應趨勢先對年齡權益規範不一的法律盤點後,一次到位來修正,希望在修憲前,讓民眾認為政府已經做好準備。 根據台少盟調查,民眾過往認為青少年不宜介入政治,2004年僅有兩成民眾支持下修投票年齡門檻。

以台灣少年福利聯盟2013年於網路及街頭進行的青少年議題模擬公投為例,參與投票的2236人中,71%的民眾同意18歲該擁有公民投票、選舉權。 網路問卷「18歲能不能公投」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有70%網友認為不應以20歲作為公投限制,90%認為18歲即可參加公投,88%同意應下修公投年齡 。 公投法第一條也規定「依據憲法主權在民的原則,為確保國民直接民權的行使,特制定本法。」青少年既是國民,也是公民,應讓他們擁有對政府施政表達意見的權利。

《今周刊》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2018、2019年蟬聯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屢獲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大獎肯定。 專注掌握國內外財經脈動、深度報導產業趨勢、推動台灣進步,備受各界肯定。 一個現年19歲的台大學生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曾經要和同學一起參加三天兩夜的營隊,但因為自己未滿20歲,所以還得先簽過「家長同意書」,才能順利出遊;另外一位台科大的學生也指出,她觀察發現,許多選擇技職體系出身的同學,需要打工,卻受到20歲才能開戶的年齡限制,還得特別回家辦開戶,明顯增加不便。

此外,也因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許多法律必須跟進修正及行政配套,因此草案訂有「日出條款」,施行日由立法院審議決定。 目前18歲尚不能投票,由於選舉權的行使,分別在《憲法》第130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4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11條,還是20歲才有選舉投票權。 據統計指出,台灣約有57.8萬名青少年介於18至20歲的年齡,因《民法》尚未修法前對於成年年齡的訂定為20歲,使得這群青少年做任何事都「綁手綁腳」。 不過,18歲的國民無法參與這次的修憲複決公投,需要等18歲公民權修憲公投通過以後,才有參與修憲複決的資格。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