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15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Dave on December 24, 2022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本刊調查,哥哥派、弟弟派及二房等三方新一回合角力,從長榮鋼鐵(2211)今年11月改選揭幕,重頭戲則是遠在地球另一端,去年大賺千億元的Evergreen International S.A.(Panama)巴拿馬商長榮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大位之爭。 長榮集團已經開始啟動為分家做準備,EIS今年賣掉手中長榮海運股票及長榮新加坡股權推估入帳近400億元;EIC申讓賣掉長榮航空18萬張持股,法人推估,如果18萬張全數賣掉,以6、7月的長榮航空均價計算,推估約入帳70億元;另外,EIC持有長榮海運股利入帳金額約70億元。 長榮航空申報,董事長榮海運將採用鉅額的方式賣出長榮航空37.54萬張,預計長榮海運股股比率減少6.99%,長榮海運仍持有7.49%。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張榮發持股對長榮集團最大影響是他在長榮海運、長榮航空股份,以及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巴拿馬商長榮國際及長榮國際兩家公司的持股。 以2014年年報為例,張榮發持股長榮海運至少有6%,而巴拿馬商長榮國際最新持股長榮海運8.68%。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2023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長榮航前總經理張國煒繼九月回台結婚後,昨日申報轉讓手中長榮集團持股,將所持有的長榮航股票八萬零七百六十二萬張,以及長榮國際三萬八千張全數贈與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以昨日收盤價計算,市值十五億元,淡出長榮集團經營團態勢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張國煒仍以華光投資名義,持有長榮航空9.31%的股權,是目前長榮航空第三大股東,影響力不容小覷。 不過,張國煒創立星宇航空後,2019年來數度出售長榮航持股,大約每年都會申報出脫3萬張股票,一方面充實星宇營運資金,另方面也逐漸與長榮切割。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航空股客運營收創新高 長榮航、華航帶量走紅

至於哥哥派的底線,勢必要鞏固海運經營權,且去年海運表現交出歷史新高成績單,在市場上取得投資人支持將成為最強後盾;但市場人士分析,海運經營權爭奪不易且複雜度高,恐陷苦戰。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但說到底,長榮集團上市櫃公司中,海、空兩家的經營權才是集團營運核心,也是長榮集團兄弟多年相爭的關鍵。 不論如何,未來一個月兄弟間的談判,除將左右最終長榮國際的董座人選,也勢必牽動集團內上市公司的經營權。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不過,這筆交易的金額蠻高的,預計以今天收盤價格35.55元計算,預計要斥資133億元。 市場推測,老三張國政對於航空事業一直很有興趣,也開始進駐長榮航空董事會;據了解,之前就傳出長榮國際賣出長榮航空,張國政也在市場買進長榮航空增加持股,為未來接下長榮航空做準備;如果這次老三張國政再拿錢買下長榮海運手中長榮航空持股,持有長榮航空的比重約7%,海、空分治的方向應該不遠。 長榮海運昨日再公告採用鉅額交易的方式出售手中持有長榮航空股票,預計將賣掉37.5萬張,若以昨日長榮航空收盤價格計算金額約133億元(台幣,下同,約3.5億美元)。 對於長榮集團來說,長榮海運及長榮航空可說是在國際海、空領域的重量級大將,也就是說, 2023 年長榮航空和長榮海運的董監改選將是最大重頭戲。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長榮海運今起1個月內轉讓37.5萬張長榮航,賣完還有超過40萬張持股

「照創辦人所寫遺囑,遺產全給張國煒,包括二成的巴拿馬商長榮國際持股,加上張國煒自己的二成,合計就是四成,再怎麼說,他都是巴拿馬商長榮國際的最大股東。」熟悉張家人士說。 星宇航空(2646)(2646)近三個交易日股價飆漲48.47%,董座暨最大股東「K董」張國煒手中持股價值大增,加上持有長榮航近9%股權,近期長榮航受惠解封商機股價穩健走升,在星宇與長榮航股價上漲帶動下,張國煒身價大增、達600億元。 心心念念航空事業的張國政主要股權基礎都來自長榮國際(EIC)股權,但張國政不僅要買下老大在EIC的股權,也要買下老大在長榮海運與長榮鋼鐵持有長榮航空的股權,斥資數百億元跑不掉。 長榮航空11日股價下跌1.05元,以35.55元作收,若以當天收盤價計算,初估長榮海運本週起處分預定長榮航持股後,將有133.45億元交易金額入袋。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張國煒在任職長榮航空期間留職停薪,赴美學習開飛機,2010年完成波音 ER副駕駛訓練,2013年1月中旬通過交通部民航局機長考試。 星宇航空目前飛航峴港、胡志明市、澳門、檳城、吉隆坡、曼谷、東京、大阪、福岡、札幌、沖繩、新加坡、馬尼拉、河內、宿霧等航點,共15個城市,4月26日洛杉磯航線開航後,將可開啟轉機市場,讓旅客便捷的往返北美及亞洲各大城市。 港務公司同時積極持續進行各項港區重大建設,並積極推動高雄港碼頭配置調整及優化整體港區資源運用,期以致力鞏固高雄港於世界海運樞紐地位,並進一步提升台灣港群競爭優勢。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長榮航空再獲Travel + Leisure肯定 評選為2023全球最佳國際線航空公司第十名

第七貨櫃中心啟用後,長榮海運公司年貨櫃裝卸量可望提升至450萬TEU,長期更可成長達到650萬TEU。 長榮海運雖大房掌握有優勢,但長榮海運對長榮航影響力有限,在明年6月董監改選前,不足以撼動張國煒在長榮航的地位。 依據規定,未來15日內,將由25日獲得票數最高的張國華召集董監事,推舉下一任董事長,目前長榮國際董事長為老臣柯麗卿,新任董事長將由誰來接棒值得關注。

就目前各上市公司董事組成來看,長榮國際在中再保與長榮鋼鐵董事會中,雙雙占有半數董事席次,若兄弟間沒有講和,長榮國際隨即改派法人代表,弟弟派立即有一定掌控權。 長榮集團旗下六家掛牌公司的經營權是否跟著變天,除了今年11月將改選的長榮鋼鐵被視為前哨戰,明年改選的長榮航空也是觀察指標。 長榮國際變天後,牽動的是集團旗下六家掛牌公司的經營權,包括長榮海運、長榮航空、榮運、長榮鋼鐵、中再保、長榮航太。 長榮集團搶經營權大戰落幕後,集團重要控股公司長榮國際為分產預估準備,將手中持股變現持續縮小規模,逐漸降低對各上市、櫃公司影響力,長榮國際6月以來第兩度公告,申請賣岀手中持有長榮航空(2618)5萬張持股,也讓張家兄弟想要經營長榮航空的人,可以從市場上接手買進增加持股。 長榮集團搶經營權大戰落幕後進入分家階段,長榮海運十一日公告採鉅額交易方式出售手中持有長榮航空股票,將賣掉三十七點五萬張,以昨日收盤價格計算,需斥資一百三十三億元。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3年8月11日電)長榮經營權之爭落幕後,長榮航 (2618) 股東陸續申報轉讓持股。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長榮海運賣出37.5萬張長榮航持股 傳張國政要接手

長榮國際作為長榮集團的主要控股公司,掌握了旗下各大公司的多數股權,其中包括 23.48% 的立榮航空、 21.69% 的長榮鋼鐵、 10.69% 的長榮航空及 4.95% 的長榮海運…等,也就是說,長榮國際的經營權對於日後掌握其他子公司,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長榮航空可就不同,目前長榮國際是第二大股東,持股約10.59%,同時在現有5席董事中,占有兩席董事名額,且明年董事任期屆滿,將重新改選,經營權是否易主,也成為兄弟相爭的重要一役。 身為長榮海運第3大股東、長榮航空第2大股東,在榮運、中再保、長榮鋼鐵等也都有重要角色的長榮國際,被視為必須拿下的關鍵灘頭堡。 張國煒(英語:K.W.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2023 Chang,1970年9月6日—),臺灣企業家,擁有機師執照,為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之四子、二房之獨子。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8)日表示,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召集業者共商成立產學合作的半導體學院,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均共舉盛舉,後續將由官民共同出資培育人才,且業界出資比例將不低於政府。 依據財報,星宇航空實收資本額為80億元,額定資本額300億元,2020年前三季稅後淨損19.87億元,累積虧損達34.86億元。 根據《鏡傳媒》的報導,張榮發所有法定繼承人,包括已故大房張林金枝所生的長子張國華、次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已過世的女兒張淑華(由子女繼承)等四人,與二房李玉美及其獨子張國煒等兩人,可以均分一半遺產特留分部分,另一半再由張國煒獨得,他共可分得遺產的約58.3%(12分之7)。 輝達(NVIDIA)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黃仁勳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2023年計算機圖形與交互技術頂級會議暨展覽上,再次展示公司GPU的商業運用,超級電腦秀味十足,因此身為供應鏈的廣達又再次受惠。 長榮表示,第二季貨載量增加,但因平均運價略呈下滑,營收季增0.83%;另外,由於第二季認列未分配盈餘稅76.26億元,使得第二季稅後淨利僅季增0.98%。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群創員工身陷桃色風暴 股價今減資停止交易避衝擊

大哥派的長榮鋼鐵委託書通路商有 4 家(元大證券、全通、長龍、聯洲),合計市佔高達 9 成,弟弟派則委由台新、群益、中國信託、國票、日盛、康和證券等。 換句話說,若張榮發股票全部順利繼承給張國煒,那麼張國煒有望奪回長榮國際,也就是有能力奪回長榮航空及長榮海運,當然,控方一定還會再提出上訴,這場爭奪仗可能武漢肺炎結束多年後仍進行中。 華光投資目前持有長榮航約48萬張股票,以2月25日收盤價32.25元換算,市值達到155億元,相當可觀,若張國煒有計畫處分長榮航持股,那麼在明年改選前夕,加上長榮航股價來到10年來新高,是否打包出售值得關注。 時隔3年,長榮國際再次進行五董二監的改選,按照選前股權結構,這回大房哥哥派掌握股權約46.8%,包括張國華本人與張榮發(文教)基金會,弟弟派則掌握各自股權與張榮發慈善基金會,合計約41%,以此看來,哥哥派理應能以較高股權持續掌控過半席次。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且在財務指標的「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是否大於「現金+修正後現金流量-預收機票款」出現「是」的紅字。 原來星宇航空每天三班的澳門航班,兩班停飛至5月31日,一班停飛至4月30日;而馬來西亞檳城每天一班則停飛到到4月30日。 原預計4月6日首航的菲律賓宿霧航線延後至7月1日開航,再加上18日宣布越南停飛,等於所有航線都停飛。 今年年初長榮集團春酒,張國煒罕見缺席,四月一日長榮集團發佈張國煒留職停薪赴美學飛行的消息後,也同時傳出張國煒因為堅持與長榮空服員出身的女友交往,觸怒張榮發,被要求到美國靜一靜的「民間版」。 台股的配息時機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許多金控公司也不例外,此時除了投資人手握現金之外,也可以趁著除權息所掉下來的股價尋覓佈局標的,讓來年賺股息又賺價差。 長榮企業工會理事長曲佳雲表示,以2023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虎航營收54億元、淨利7億元,發給員工每年5至10萬不等年中獎金;華航營收898億元、淨利48億元,自9月1日起全員調薪2000元;長榮營收930億元、淨利112億元,卻沒有任何給員工的獎勵。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星宇航空 台北-洛杉磯航線 4月26日開航

依據證交所公告,長榮航空大股東FALCON INVESTMENTSERVICES LTD(簡稱FALCON),申報轉讓長榮航空股票共計2萬9226張,依據長榮航今日收盤價13.3元計算,此次申報轉讓股票市值約3.89億元。 依據年報,華光投資為長榮航空前三大股東,原有長榮航空516,776張股票,持股占比約10.64%,近年陸續申請轉讓手中持股;前一次申報轉讓後持股張數降為512,027張,此次再度申報轉讓,其持股比重將降至10%以下。 由於李玉美此次兩肋插刀,幫助張國明、張國政取得長榮國際主導權,因此,市場臆測創立星宇航空的張國煒,是否由此獲得重返長榮集團的機會,引發市場無限想像。 原本李玉美透過人傳話,表態將維持中立,讓對手鬆懈,但25日卻轉向支持張國明與張國政的陣營,在長榮國際的五董二監中,張國明、張國政兩兄弟所推出的凱明投資、祥陽投資及聖世投資,成功各取得一席董事,政慧基金會則拿下一席監察人,共計三董一監的過半席次,形同掌握了長榮國際。 另一方面,由於〈關係企業〉專章對「關係企業」定義為:「獨立存在而相互間具有控制與從屬關係的公司或相互投資之公司。前者如控股公司及母子公司;相互投資公司則指2家公司彼此各持有對方具表決權股份達1/3者」。

  • 長榮海運原持有長榮航股權14.46%,約77.65萬張,此次申報轉讓後,尚有約40.1萬張。
  • 雖然交叉持股有不少優點,但是卻也有不少的問題,例如:透過交叉持股會產生虛增資本、對證券市場助漲助跌、影響公司內部控制,甚至還可透過財務槓桿之操作,為上市、上櫃公司護盤,造成五鬼搬運以及非法利益輸送等弊端。
  • 另外,弟弟派委任律師黃福雄也指出,張國華當初並未經過股東選任,不應具備常任董事長(Permanent President)身分。
  • 由於交叉持股已廣為各國企業所採行,若能以長期投資方式為之,可透過交叉持股之優點提昇企業之競爭力;相反的,若只是為了短期財務目的而為之,則會衍生上述諸多的弊端。
  • 長榮集團兄弟鬩牆家變後,張國煒選擇走自己的路創立星宇航空,開航首月時運不濟遇上百年大疫,星宇航空開航四年來累虧達百億元。

長榮航去年12月28日召開董事會通過擬現金增資4億股(資本額增加40億元),依上次現增的模式來看,未來張國煒可能透過此次現增,拉高個人或外圍持股。 大陸快遞龍頭順豐控股9日公告,將透過全資子公司Flourish Harmony以現金方式收購嘉里物流51.8%股權,按9日匯率估算將斥資新台幣約631.98億元完成交易,而嘉里物流也將台灣業務以45.4億元出售予嘉里控股,因此大陸順豐將不會涉入台灣業務。 以美國為例,原則上允許子公司買回母公司股票,但卻嚴格限制子公司在母公司的表決權,並且透過內線交易的規定來防範可能的違反行為。 德國則規定只要是母公司能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子公司,就不得購買10%以上的母公司股票。 法國《公司法》更規定,如果母公司持有子公司10%以上的股權,即禁止子公司購買母公司的股票。 雖然交叉持股有不少優點,但是卻也有不少的問題,例如:透過交叉持股會產生虛增資本、對證券市場助漲助跌、影響公司內部控制,甚至還可透過財務槓桿之操作,為上市、上櫃公司護盤,造成五鬼搬運以及非法利益輸送等弊端。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華航、虎航加薪 長榮航:1月已調薪年底續評估

隨著利差擴大,日圓連續6個交易日貶值,週二(15日)貶向去年9月日本財務省進場干預的水準,加升外界對於日本再次出手干預匯市的可能性,台銀匯價今(16)日最低來到0.2217,寫下近一個月最甜。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在9月中上旬召開,官員透露會往調升方向走,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可以接受調升3%,不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坦言,以今年GDP成長率來看,若是漲幅超過2%應該就不合理,但更害怕的其實是缺電。 據外媒TheElec報導,韓國8吋晶片代工廠今年因 IT 行業需求低迷而降低了服務價格。 消息人士指出,他們向12吋代工廠的轉型也影響了服務價格的下降,韓國晶片代工廠已將8吋晶圓服務降低了約10%價格。 台灣彩券公司春節加碼即日起連12天開獎,今(10)日陸續開出大獎,有位生肖屬龍的年輕上班族,和男友逛街時順手買了200元刮刮樂,一舉刮中最高獎金10萬元,彩券行老闆也大氣地讓她當場兌換現金,開心地抱著大紅包回家過年。

在張榮發於 2016 年辭世後,長榮集團也與許多的企業一樣,爆發了子女的經營權爭奪,而這一爭就是 6 年,由強人張榮發一手創立的長榮集團,在兄弟紛爭中,已走向分家分治的道路。 但是在法院這端卻傳來暫時的勝利,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16日下午駁回了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無效之訴,判決「原告之訴駁回」,意即認定張榮發生前留下「四子單獨繼承」的遺囑有效,張國煒預計可繼成約140億元遺產。 三十六歲的張國煒,行事風格和張榮發頗為相似,個性強烈、霸氣十足,由於張國煒對航空的熱愛,不斷鑽研,專業能力強,使得他雖年紀輕輕,擔任長榮航空總經理,但在老臣環伺的長榮航空頗能服人。 2019年長榮國際改選之際,大房次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因不滿老臣柯麗卿續任長榮國際董座,便與大哥張國華產生對立。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巴拿馬型船已漲66%、另三型船也起漲 旺季塞港效應擴大中

長榮海運發出的超高股利,讓股東荷包滿滿,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長榮海運大股東之一的長榮鋼,持股長榮海運約1.5萬張,今年可望認列10.7億元現金股利。 接下來,「若弟弟派與張國煒合作,持股加起來八成穩贏;若大哥派上門談合作,加起來六成,也有贏面。」張國煒都可藉此取得關鍵地位,這位人士不諱言,二房最不樂見的局面,則是大房哥哥派與弟弟派打破僵局重新談和。 其中,又以巴拿馬商長榮國際的總資產及控股權為最,這間登記在巴拿馬的公司經營項目包括海運、貨櫃廠、物流、飯店及碼頭等,事業遍及倫敦、紐約、東京、漢堡、巴黎、曼谷及檳城等全世界。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及長榮航勤基層員工有3點訴求,第1點,長榮應參考其他航空公司的作法,將利潤及早分享給基層員工。 第3點,長榮航空應與長榮航空企業工會就年終獎金和年度調薪方案開啟實質協商。 台電今(17)日舉行「2021新春團拜」活動,為兼顧防疫及新春傳統,首度以「視訊拜年」舉行,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於台北總公司,串連新北、台中、高雄到金門等全國各地共84個單位,同步線上拜年,會中並宣示將加速智慧電網建設腳步,持續提供穩定電力。

EIS今年已賣掉手中長榮海運股票及長榮新加坡股權推估進帳近400億元;長榮國際賣掉18萬張的長榮航空進帳約70億元,同時也領到長榮海運的股利也達70億元,目前兩家公司帳上增加現金達到540億元。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2023 市場專家指出,如果以四個兄弟的股權計算,每個人就可以分到一百多億元的現金。 也因此國內公司紛紛配合法規之規定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將交叉持股的股份降至1/3以下,並分散由不同的關係企業或投資公司分別持有部分股權。 也因為這種操作,使得目前各企業往往透過多層次的公司分別進行交叉持股,使得交叉持股的問題更為隱密化與細緻化,而這種情形也在長榮集團兄弟鬩牆的宮鬥中充分顯現出來。 長榮集團經營權大戰,因二房李玉美及張國煒母子打破中立,力挺大房弟弟派,在長榮國際成功奇襲哥哥派後,恐再度變天。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持有星宇、長榮航股價走升 張國煒身價衝600億元

長榮海運今天公告申報轉讓約37.5萬張長榮航持股,預計轉讓時間為8月14日至9月13日,申報轉讓完成後,尚有40萬1139張持股。 張榮發的四個兒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張國煒分別對 EIS 持股各 20%,但長期以來 EIS 的掌控權都在大哥張國華手中,甚至還掛名「永久董事長」,公司迄今沒有開過一次股東會,似乎對於弟弟派而言,唯一的破解方式只有以過半股權召開股東臨時會。 然而,過去弟弟派只有張國明、張國政兩人,合計股權也才 40% 無法達到門檻,現在則因為張國煒的加入,加起來有 60% ,等於有了打開這個神祕金庫的鑰匙。 緊接著長榮國際之後,下一個主戰場便是 2022 年 6 月 10 日 要上演的長榮鋼鐵股東會及董事改選。 在 2022 年 4 月 12 日,弟弟派再次出招,透過長榮國際更換長榮鋼的法人代表,由舊任的張國華、柯麗卿,改派長榮國際董事長鄭深池和律師陳昭龍,為 6 月長榮鋼鐵的全面董事會改選埋下引信。

快速回顧過去10 年,當德國向全世界吹起工業4.0 的數位風潮、全球企業加速投資數位設備更新基礎建設;當疫情大舉肆虐生存環境、人類意識更加覺醒、MeToo 運動、正念冥想、永續發展等,職場人開始認知,自身的命運不應再交至他人或公司的手裡。 〈關係企業〉專章還要求公司編製關係企業3書表,主管機關也在1997年底完成關係企業合併營業報告書、合併財務報表及關係報告書之編製準則,並從1999年度起實施,以促使企業將其關係企業之種種關係、交易、資訊攤開在陽光下供社會大眾檢驗。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於 2016 年過世,遺屬上表明「四子單獨繼承」,引發家族內部成員不滿,大房三哥張國政提出遺囑無效之訴,在一審時敗訴,爾後又提出上訴,高院近期二審宣判,依舊判決遺囑有效,再次駁回上訴。 然而張榮發所留遺囑上不但載明「本人之存款及股票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不動產,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還主張要讓四子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本人百年之後接班人為:四子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把長榮集團留給張國煒,張國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承認這件事情。 前年底宣佈交棒給張國煒時,張榮發曾稱讚張國煒:「對航空事業,不但努力也有天分。」強力排除障礙,為張國煒接班航空佈局。 張國煒接班後,也為長榮航空注入創意,譬如廣受歡迎的Hello Kitty彩繪機。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長榮家族介紹(弟弟派 vs. 哥哥派)

但在我們正式進入這兩家公司前,一定要先認識整個長榮集團的海外大金庫 — 巴拿馬商長榮國際,對於想要取得長榮海及長榮航經營權的弟弟派,這家公司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 2022 年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4 月 6 日長榮國際的董事會上,一如預期由弟弟派推出的鄭深池當選新任董事長,大哥張國華在事後表達了不滿,他認為應該由真正的「張家人」來擔任長榮國際董座,掌握長榮集團的經營權。 過去長榮國際長期由哥哥派的老臣柯麗卿掌控,如今變天由親近弟弟派的姊夫鄭深池上位,這代表自張榮發逝世後,張國華一統江山的時代正式劃下了句點。

張國煒長榮海運持股

陽明海運今(17)日公告元月營收一舉站上200億元大關,單月營收來到204.4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4.47%;法人表示,今年五月美國線長約上漲1200美元,預估長榮、陽明等航運股可望維持多頭走勢。 此外,《公司法》第369-8條還課以公司通知與公告義務,規定:「公司持有他公司有表決權之股份或出資額超過該他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或資本額1/3者,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1個月內以書面通知該他公司」。 此規定是為了公開相互投資的資訊,以避免資本虛增而使不明瞭公司資本實況的股東及債權人權益受損。

這是因為EIS是長榮海運的最大股東,持股高達7.4%,並握長榮海運2席董事,而長榮海運又是長榮航空的最大股東,若搶下EIS,配合已經取得經營權的長榮國際,就為2023年掌控長榮海運與長榮航空奠下勝利的基礎。 「巴拿馬商長榮國際(EIS)」及「長榮國際(EIC)」二大家族控股公司持續朝著變現清算家產目標挺進,長榮集團各上市公司也開始朝著切割清楚的方向邁進;外傳大哥張國華斥資150餘億元買下EIS手中長榮海運股票後,看起來分家持續進行當中,老三張國政接軌也開始買進長榮航空持股。 長榮國際為立榮航空的最大股東,掌握約 23.48% 股權,弟弟派也因此順利拿下立榮航空,而在 2022 年 4 月 14 日經立榮航空公司董事會決議,張國煒成為立榮航空新任董事長。 儘管外界好奇張國煒未來是否會將立榮航空和星宇航空合併,他則表示目前對此並沒有規劃,仍將以穩定立榮及經營好星宇為首要目標。 市場人士解讀,長榮集團在海空分治的前提下,除陸續解散控股公司長榮國際、巴拿馬長榮國際,長榮海運也開始出脫長榮航空股權,因此不排除主導長榮航空的張國政會陸續買進長榮航空股票,讓集團朝向大哥張國華掌管長榮海運、張國政主導長榮航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