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或地方性公民投票在公投失敗後,2年內不得再進行相同提案的公投;但修憲複決公投並沒有這類限制,立法院可隨時重新通過提案,並在公告半年後交付複決公投[10]。 2022年3月25日,立法院表決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1條之1修正案,公民複決於2022年11月26日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時舉行,這也是2005年中華民國第7次修憲將憲法修正案改由公民複決以來第一次舉行公民複決的憲法修正案(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第1案)[4][5]。 公投票以白色紙印製,上方載明複決修正案全文,可圈選「同意」或「不同意」[6]。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公民複決的門檻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以這次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為例,本次推估選舉人數為1930萬人,因此至少需要965萬人投同意票,此案才會通過。
因中華民國憲法第一三○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二十三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2]。」所以若想更改投票年齡,勢必需要修憲。 2005年的第七次修憲,當時設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二條,規定憲法的修改需要經過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的提議,四分之三的出席,以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的決議,才能提出憲法修正案,並且要公告半年以後,再經過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即通過之[3]。 降低投票年齡運動又稱18歲公民權運動是指臺灣自1994年起至今,由各不同的政黨、公民團體、青年組織或個人,推動下修選舉權與公民投票20歲的投票年齡門檻的政治及社會運動,後衍伸包括:被選舉權年齡、集會遊行發起人年齡、人民團體發起人年齡等涉及公民權利的年齡門檻。 因多數運動的主張皆為將年齡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故又被稱為18歲公民權運動。 在台灣,以「年齡」作為公民參與門檻的「年齡政治」思維,不只存在於18歲的投票權,更遍佈在各級法律中。
投票年齡下修: 修憲高門檻,18歲公民權下一步怎麼走?
在街頭宣講,勤走市場發文宣,青年民主協會積極呼籲投下同意票,對青年們來說18歲公民權修憲,先前多次推動,都因為修憲的高門檻而失敗無法成案,這次不只關乎投票權,也是因為憲法和刑法民法成年年齡相互牴觸。 根據中選會公告,這次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投票權人數為1923萬9392人。 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有效同意票要超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才算通過;因此,至少要有961萬9697同意票才能通過。
因本次修憲案聚集起來的力量,會回到各地耕耘;面對這個結果,倡議團體不會放棄任何可能的行動方案,仍會透過提案、法律解釋、修法等管道繼續嘗試,讓青年和世代正義的議題成為未來政策討論的重要面向。 青民協在選前持續在各地掃街宣傳18歲公民權,理事長張育萌表示,說不悲傷很難,但心裡的感動大過一切。 他說,青年參政權的爭取走了20幾年,是好幾個世代的接力和努力,才能走到修憲複決的今天,2005年修憲破局時,大家都認為不可能了,但今年3月底,大家一起見證18歲公民權成為台灣第一個有共識的修憲案,這本身就是一段值得寫進教科書的歷史。
投票年齡下修: 投票攜帶物品及流程是什麼?
對此,學者認為在2024年以前難再凝聚共識重啟,因各黨將先處理選後黨內人事布局、投入中央大選,18歲公民權議題將被延宕。 羅秉成表示,民國18年在大陸時期訂定的民法,這91年來,不管教育普及、青年心智成熟程度等,都無法相提並論,時空環境不同也要符合國際潮流,加上青年參政權、選舉罷免年齡是20歲,立法院朝野有高度共識應該修憲下修,在國際潮流及國內共識下,行政院有責任在政策上統合處理。 法務部正準備推動《民法》修正案,將完全責任的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現已送行政院,待院會審查通過,將與司法院會銜送立法院審議完成修法程序。
- 因多數運動的主張皆為將年齡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故又被稱為18歲公民權運動。
- 以目前全世界法定成年年齡來看,有包含美國中國等128個國家是18歲,韓國等12國是19歲,台灣與泰國等5個國家是20歲,並不在世界主流名單,18歲是否夠成熟能夠投票,引起高中生熱烈討論。
- 立委洪申翰指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的國家,但卻是東亞現唯一將投票年齡訂在20歲以上的國家,台灣是婚姻平權的價值輸出國,卻在國際推動投票年齡下修的浪潮中吊車尾。
- 苗栗縣長選舉無黨籍縣長候選人鍾東錦得票數一路領先,晚上6點30分突破10萬票,晚上6點50分自行宣布當選,他表示選舉以來...
- 林彥廷呼籲,應修法與評估降低各法規中的年齡門檻,並儘速完成保障不限年齡結社自由的《社會團體法》立法,讓兒少、青年權利不再因陳舊法規受到限制。
2022年9月5日,民進黨青年發展部發起「繽紛18路行動」,號召全國各地年輕學子、黨籍參選人走進廟口、公園、市場和百貨商圈等地宣傳,爭取家長、長輩支持18歲公民權理念[50][51]。 根據總統副總統選罷法規定,未經政黨推薦獨立參選人,連署人數的門檻,必須達「最近一次立法委員選舉選舉人總數1.5%」。 以2020年的總選舉權人數1931萬1105人計算,有效連署人數必須達28萬9667人。 事實上,根據各國立法例,像是英國、德國、日本,皆以18歲作為成年年齡,法務部回應社會需求,並衡量當今台灣青年身心發展現況、與國際接軌,因此認為有修正民法第12條成年年齡規定的必要。 簡單來說,18歲公民權公投,是希望將選舉權的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讓18歲以上公民可以參與選舉投票、修憲公投等,擁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被選舉權。
投票年齡下修: 公民複決是什麼?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1月25日併案審查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案,初審通過朝野立委與行政院、司法院所提版本,將民法第12條「滿20歲為成年」規定,改為「滿18歲為成年」。 2022年3月2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案,明定年滿18歲中華民國國民,依法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參加公投及被選舉權,全案公告半年後將交由公民複決,這也是中華民國歷史首次交付公民複決的修憲案[16]。 2022年3月25日,立法院會三讀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案,明定年滿18歲中華民國國民,依法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參加公投及被選舉權,全案公告半年後將交由公民複決,這也是中華民國歷史首次交付公民複決的修憲案[1]。 2022年8月17日,民進黨中央黨部舉行「民主前進挺18」宣誓記者會,黨主席蔡英文指示全黨候選人加強宣傳,通過修憲門檻實現18歲完整公民權[49]。
板橋高中三年級的張玳瑋一開口即提到:「我18歲,在刑法上被定義為完全責任能力人,在民法上則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指出90年來從未修改的《民法》成年規定,已經和台灣青年的生活脫節。 張玳瑋說,18歲的她接下來快高中畢業,即將離家唸大學,但未滿20歲在民法上未成年,因此未來住學校宿舍申請用的戶籍謄本,需要法定代理人委託書;未滿20歲到銀行開戶,存每個月在外讀書的生活費,也需要法定代理人陪同或提供同意書,這些學生日常所必須的行為,都因為年齡限制而阻礙重重。 張玳瑋認為,民法成年年齡下修18歲,不只是自由開放的台灣,承認18歲的青少年是擁有自主意識的主體,更是從最基本的「日常決定」開始,讓「青少年」成為能夠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 立委賴品妤表示,台灣當初民法是參考日本、德國而制定,而當年師法的日本也將於2022年正式下調成年年齡至18歲。 與本次九合一大選同步舉辦的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最終獲得564萬多張同意票,和選舉人半數的962萬票門檻相距甚遠,修憲宣告破局。 如同選前民調預期,整體投票率低迷,僅59%,其中更有近半選民投下「不同意票」,反對調降公民權年齡,顯示即使朝野立委有高度共識,眾多政治人物表態支持、民間團體奔走倡議,依舊未完成溝通說服的巨大社會工程。
投票年齡下修: ‧ 賴清德躺著選? 民進黨中常委:不能重演2022「不必要的錯誤」
王宏恩指出,國民黨總得票數和勝選區域其實沒有變多;民眾黨雖選上新竹市長,但從議員和黃珊珊得票來看,柯文哲參選總統的勝算不高。 整體結果反映地方選舉民眾較重視地方議題,不代表因此支持中國,而更像是「生活又不是只有抗中保台」的想法。 胡博硯分析,這些宣傳都偏向散點支持,未串聯成全面式的宣傳,因各黨主要將力氣放在候選人的選戰上。 值得關注的是,綠營在地方大選大敗,顯示民眾對執政黨有諸多不滿,當選民認為年輕人傾向支持民進黨,連帶影響對18歲公民權複決案的支持度。
雖然同意票較不同意票多出60餘萬票,距離修憲複決通過門檻,仍差約397萬票;因此該案無法通過,未來國內公民權的法定年齡,仍維持為20歲。 在一九四八年杜魯門(民主黨時任總統)和杜威(共和黨挑戰者)之間的總統選舉中,包括蓋洛普等多家美國民調機構均使用配額抽樣,每個調查訪員都分配了特定的受訪者數量;訪員還需根據居住地區、性別、年齡、種族、經濟狀況等變數,來決定各類別之受訪者的數量。 中選會預計9月12日發布總統、副總統選舉公告及發布在國外之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人民申請返國行使總統、副總統選舉權登記公告;9月12日至12月4日受理申請總統、副總統選舉返國行使選舉權選舉人登記。
投票年齡下修: 憲法修正案流程為何?
2022九合一選舉今(26)日進行投票,除了六都市長選情備受外界關注外,新竹市長、苗栗縣長戰況同樣打得激烈,《聯合新聞網》整理出詳細數據,帶讀者一次掌握本次和2018年相較的22縣市長當選人得票率變化。 數位發展部掛牌一年,部長舉行記者會細數一年的政績,聯合報社論卻批評數位部是「迷航數位部:從點麵線到國家級詐騙戰犯」。 溫朗東在臉書PO文表示,郭台銘的參選,讓很多本土派感覺不對勁,背後似乎有危險的大棋。 其實事情沒那麼複雜,所謂哀兵必勝、置之死地而後生,非綠陣營現在的絕望,時間拉長一點,有機會醞釀成整合的意志(但也可能徹底失望),總之我們就是不輕敵,不張狂,避免失誤到投票一刻。 尋求連任的綠營嘉義縣長翁章梁,晚間7點半自行宣布當選,他以過半逾13萬票贏國民黨對手王育敏,超越上次得票率50.95%,...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郭台銘表示宣佈參選總統,並全面展開連署,以取得參選資格,就是要代表主流民意,整合國民黨、民眾黨兩黨,他強調,這次連署的意義,不只是支持郭台銘個人,更是支持多數人民所企盼的改變,支持重要公共政策的討論,支持台灣繼續前進的力量,「我的參選,就是要推進在野整合」。 羅秉成指出,現行男女結婚年齡不一,從落實性別平權角度來看應該一致化,國際人權公約也指台灣現在的法律,女性18歲以下可結婚,是違反國際公約相關規定,等於承認童婚,有必要終結這樣的現象,太早結婚對青年就學、就業都有影響。 此外,也因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許多法律必須跟進修正及行政配套,因此草案訂有「日出條款」,施行日由立法院審議決定。 據統計指出,台灣約有57.8萬名青少年介於18至20歲的年齡,因《民法》尚未修法前對於成年年齡的訂定為20歲,使得這群青少年做任何事都「綁手綁腳」。 投票年齡下修2023 不過,18歲的國民無法參與這次的修憲複決公投,需要等18歲公民權修憲公投通過以後,才有參與修憲複決的資格。 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即民國91年11月26日以前(包括當日)出生,現在中華民國繼續居住6個月以上,即於民國111年5月26日以前(包括當日)遷入設有戶籍,至民國111年11日25日繼續居住,無受監護宣告(禁治產宣告)尚未撤銷者,為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第1案投票權人。
投票年齡下修: 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
憲法學者、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胡博硯觀察,因本屆選情冷,投票率低在選前就可預見,且18歲公民權為單一題目修憲案,過於單純導致沒刺激感和驚爆點,社會討論度極低,民眾也不在乎一個只下修2歲的法案。 另外,投票前各黨雖然皆有政治明星出面力挺18歲公民權,倡議團體也邀請韓國瑜拍影片宣傳,仍無法說服選民支持。 根據中選會公告,修憲複決通過門檻為選舉人總數的一半,以本屆約有1,924萬人擁有投票權來看,必須取得近962萬張同意票,才為通過。 憲法修正案未通過,須經立法院重新提案、審查,才能再度交付公民複決,未設有時間限制。
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表示,這次是包裹式提案,民法成年年齡下修到18歲後,相關主管機關主管的法規也要配合民法調降;世界主要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有110國家採用成年年齡都是18歲,日本在2018年也將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為18歲,並設有4年過渡期。 另外,修法前男女最低結婚年齡不一致,原本可結婚年齡女性為16歲,男性18歲,依照「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法律要有最低結婚年齡的規定,法務部因此也將民法980條的結婚年齡,統一修訂男女性結婚年齡為18歲;訂婚年齡則是17歲。 現行憲法第130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23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 投票年齡下修 對此,青民協質疑中選會未完善選務人員的教育訓練,違反選舉公告的「領、領、投」流程,也可能降低複決的整體投票率。
投票年齡下修: 立院三讀 民法成年下修為18歲112年施行
颱風論壇貼文表示,隨著颱風逐漸通過台灣以南,南部地區將進入迎風面,今日下半天起屏東、高雄逐漸起風、下雨。 由於過去偏西角度較明顯,暴風圈僅略過恆春半島及屏東沿海,最強核心原則上從海面通過,陸地不至於狂風暴雨,但仍有間歇大於其強陣風。 投票年齡下修 強颱蘇拉暴風圈正影響台灣,中央氣象局表示,預估陸上警報最快於今日深夜解除,海上警報則要等到明日深夜到周五清晨。
第10屆立法院開議之後,朝野立委對於下修公民權至18歲具有高度共識[34]。 2020年3月,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出降低投票年齡的草案[35][36];3月27日,立法院一讀通過由國民黨團提案的「18歲選舉權,20歲被選舉權」憲法修正案,送交修憲委員會審查。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也提出18歲修憲草案[37]。 立委洪申翰指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的國家,但卻是東亞現唯一將投票年齡訂在20歲以上的國家,台灣是婚姻平權的價值輸出國,卻在國際推動投票年齡下修的浪潮中吊車尾。
投票年齡下修: 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2024總統 連署門檻需超過29萬份
中選會指出,直至11月26日晚間11時許,複決票已全數開完,結果顯示,本次修憲公民複決共約1,134.6萬選民投票,投票率僅59%。 其中,近564.7萬人投下「同意」票、501.6萬人投下「不同意」票,同意率約53%。 投票年齡下修2023 選前幾乎所有調查機構的結果都顯示杜威將勝選,甚至因時差與計票時間的關係,投票隔日媒體的頭版已出現「杜威擊潰杜魯門」標題;而杜魯門得意的拿著這樣報紙頭版的照片,是美國政壇甚為著名的影像。 後見之明,這種的選擇自由造成了有利於杜威的選擇偏見;顯然,當時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願意表態。
根據我國憲法第17條訂定,公民享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利;而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第1項也指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於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須交付公民投票複決。 目前刑法規定 18 歲須負完全責任,但青少年至 20 歲才被賦予投票權,同時,民法也以20歲為成年年齡,形成「有責無權」權責不相符的情況,而法律中以「年齡」作為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限制門檻」思維,仍然遍佈在各法規與政策中,使「年齡成為權利有無的標籤」,限制了年輕社群的公共參與。 複決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5,647,102票,未過選舉人總額半數之門檻而未通過[9]。
投票年齡下修: 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 暫定112年實施
結婚年齡部分,原條文規定「男未滿18歲,女未滿16 歲者,不得結婚」,三讀通過條文為「男女未滿18歲者,不得結婚」,並刪除「未成年人結婚,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的條文。 三讀通過條文重點,除規定民法滿18歲為成年,另也通過多項配套條文,例如原訂婚年齡為「男未滿17歲,女未滿15歲者,不得訂定婚約」,改為「男女未滿17歲者,不得訂定婚約」。 入口網站《YAHOO》以「投票權下修至18歲,你贊成或反對?」為題,進行網路投票,投票時間為今年12月30日至明年1月4日,截至下午5點20分,已有1000多名網友參與投票,結果顯示,有1094票反對該項修法,而贊成該項修法的則只有135票。
今(28)早,立委洪申翰、周春米、蘇巧慧及賴品妤,邀集台灣人權促進會、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等公民團體及高中學生,一同召開記者會,呼籲除下修18歲投票權、下修民法成年至18歲外,也應將降低年齡限制「主流化」,將各法律中以「年齡作為門檻」的限制進行修法。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亦表示,新國會回應民間團體訴求,關注到法律中的「年齡政治」,並推動「降低年齡限制主流化」的目標非常重要,但除了各政黨部分立委已提出對於18歲投票權的修憲案外,也應該要積極重視,青年世代進入公民社會時,各類法規中的年齡限制。 目前已內國法化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就明定,兒童應享有集會結社自由,然而目前《人民團體法》、《政黨法》、《集會遊行法》對於發起人、負責人卻都仍以20歲作為限制。 林彥廷呼籲,應修法與評估降低各法規中的年齡門檻,並儘速完成保障不限年齡結社自由的《社會團體法》立法,讓兒少、青年權利不再因陳舊法規受到限制。 因此,葉柏廷呼籲並期待,台灣這座島嶼能成為一個更加友善青年的環境,讓青年更完整的參與社會,讓社會公平的對待青年,「法律應是保障權利的工具,而不是用來限制早已身處與過往不同時代的現代青年」。 立法院院會日前三讀通過「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成年年齡由現行20歲下修為18歲,預計2023年正式上路,而下一步則是修憲將公民投票權及被選舉權從20歲降為18歲,引起各界議論。
投票年齡下修: 日月潭-溪頭「台灣好行」開通 南投10大路線達陣
氣象局預報員曾昭誠表示,目前蘇拉暴風圈正影響屏東、恆春半島,隨著颱風西移,氣象局預計今日入夜到明日清晨解除陸上警報,明日深夜到周五清晨可能會解除海上警報。 日常生活中很早即有「抽樣」與「隨機」這兩個概念,製作醬料或釀酒時,僅需取一小瓢試吃或試飲即可;當遇難以解決或抉擇窘境時,會依賴擲筊結果而隨機決策。 但遲至一九二○、三○年代,費雪爵士藉由在英格蘭農業試驗場的育種、農業試驗資料之收集與處理,提出隨機化取樣的概念;同時期的波蘭裔統計大師內曼,則建立各式抽樣理論與樣本配置的數理統計特性。 投票年齡下修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昨日(28日)宣布投入2024總統大選,引起政壇熱議,對此名嘴溫朗東表示,總之我們就是不輕敵,不張狂,避免失誤到投票一刻。 《今周刊》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2018、2019年蟬聯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屢獲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大獎肯定。
而修憲推動過程的青年動員,顯現台灣社運組織型態轉變,未來如何透過草根耕耘和橫向串聯累積能量是關鍵,這也將成為這一代青年的集體記憶,但敘事還在成形中。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3日電)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成年年齡由現行的20歲下修至18歲,且基於男女平等,男女訂婚年齡皆為17歲,結婚年齡均調整為18歲,並設有兩年緩衝期,暫定民國112年元旦實施。 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第1案公投票顏色為白色,除了印有編號、複決事項、同意及不同意欄,最上方有投票權人的圈選處,可以在這邊蓋下同意或是不同意。 最後洪申翰也提到,在台灣的民主轉型中,青年學生是台灣推動民主扎根的重要角色。 在過去白色恐怖年代,有許多學生因組讀書會或社團,而被捕入獄甚至是犧牲生命;歷史上幾次學運,也推動台灣的民主深耕,但青年學生卻因為法律上年齡的限制,而被排除在公民參與之外。 因應人口結構改變及少子女化趨勢,青年世代須承擔更多義務與責任,提早於18歲賦予公民權,能提高青年對公共議題與事務的關心,養成其對政治參與之責任感,強化民主思辨能力,促進世代間對話,對於落實世代正義具有正面積極意義。
此次修正案重點,除了成年由20歲調降為18歲外,亦訂定日出條款,讓行政機關有足夠的準備期。 最後,立委周春米表示,成年年齡調降是國際趨勢,也是朝野立委、民間所關心的事。 因此本週四會來排審成年年齡下修的民法相關法案,讓降低年齡限制門檻的修法往前邁進一步。